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单簧管波尔卡》

2023-07-13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单簧管波尔卡》 篇1

  设计意图:

  舞蹈作为一种生动、形象的艺术语言,一直都受到幼儿的特别亲,生性好动的孩子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跟随音乐的节奏摆头、动腿、挥动小手大班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力进一步提高,有时,他们已不满足于用绘画、色彩、形体动作等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而舞蹈中丰富多变的队形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元素,这恰巧是幼儿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极少涉及的,于是,我选取脍炙人口的欧洲民间舞曲《单簧管波尔卡》作为音乐内容,在欣赏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把幼儿带入一个以队形变化表现音乐为主的舞蹈世界。通过活动,幼儿不仅能得到能力、知识上的提高,而且对幼儿团队协作性也是一次很好的练习。

  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流畅的基调,区分ABACA的曲式结构。

  2、了解队形变化是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尝试根据曲式结构变化舞蹈的队形。

  重点:

  感受乐曲ABACA的曲式结构,并能根据其变化欢快地与同伴一起舞蹈。

  难点:

  听辩曲式结构变换集体队形。

  解决:

  1、借助图谱感受音乐。

  2、多媒体欣赏丰富感性经验。

  工具与材料;

  音乐图谱、各种队形图、多媒体、磁带等

  过程:

  一、音乐欣赏

  1、纯音乐欣赏:这首曲子带给你的感觉?

  2、再次欣赏:请幼儿用蹲和站来表现对音乐变化的理解。

  3、借助图谱欣赏:进一步感受并标示ABACA结构。

  二、国外集体舞欣赏

  队形的变化

  三、创编《单簧管波尔卡》的队形

  1、讨论队形变化

  2、确定并明确队形的变化

  3、第一次尝试

  4、合着音乐进行地二次尝试

  四、完整舞蹈

  活动反思:

  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单簧管波尔卡》 篇2

  单簧管波尔卡

  【授课年级】二年级

  【】何  霞

  【教学目标 

  1、简单介绍西洋木管乐器,使学生对其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聆听《单簧管波尔卡》,感受音乐快速跳跃的情绪特点。并

  指导学生能用图形式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3、感受波尔卡舞蹈欢快流畅的风格。

  【教学重难点

  感受单簧管的音色特点,乐曲所表现的"波尔卡"的跳跃情绪特点

  及乐曲曲式结构的特点。

  【教学内容

  一、学一学

  导入  新课:

  1、师:孩子们,今天木管家族邀请我们去做客,让我们一起坐上心爱的小马车出发吧

  2、木管乐器的自我介绍

  A、长  笛:是木管乐器中的高音乐器,音乐宽广,音色清澈柔美,常把它比作乐队中的“花腔女高音”。

  B、短  笛:短笛是长笛的同类乐器,形状与长笛雷同,发音管比长笛短而细,音色响亮清脆、很有色彩。适宜于演奏各种

  抒情或华彩性的乐曲。

  C、大  管:又称“巴松”,是木管组中的低音乐器。管身较长,音色丰满浑厚,善于表现诙谐、滑稽的形象。

  D、双簧管:直吹,音色明亮,带鼻音,长于感情的表现,有“抒情女高音”之称。常用于田园风光的表现

  E、单簧管:又称“黑管”,直吹。低音浑厚响亮,中音区圆润柔和,富于表情,高音区则较尖锐。单簧管音色丰富而明朗,表现力极为丰富,是木管乐器中音域最宽的乐器。

  3、单簧管为大家演奏一曲《单簧管波尔卡》。

  二、听一听

  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1、初听:完整的欣赏,出示图形谱。

  2、小组讨论分析:在图形谱中发现了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目的:运用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注意主题出现了几次。)

  3、复听:学生以小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乐曲旋律相同的乐段与不同的乐段。(可以用线条,动作,手势等等,此环节为后面学生创作图形谱打基础)

  4、学生创作图形谱。

  5、演示图形谱。

  三、跳一跳

  1、简单介绍波尔卡

  波尔卡: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以男女对舞为主。于十九世纪中叶风行全欧。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

  2.师生共跳波尔卡。

  四、想一想,说一说。

  师:孩子们,你们今天高兴吗,是什么让我们这么高兴?(音乐)是的,音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乐趣!它可以表达我们心底最深的情感和最美好的祝愿。

  五、最后,让我们在单簧管优美动听的演奏声中坐上小马车回家吧!

  (下课)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单簧管波尔卡》 篇3

  【教学目标 】

  1、简单介绍西洋木管乐器,使学生对其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聆听《单簧管波尔卡》,感受音乐快速跳跃的情绪特点。并指导学生能用图形式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3、感受波尔卡舞蹈欢快流畅的风格。

  【教学重难点】

  感受单簧管的音色特点,乐曲所表现的"波尔卡"的跳跃情绪特点

  及乐曲曲式结构的特点。

  【教学内容】

  一、学一学

  导入 新课:

  1、师:孩子们,今天木管家族邀请我们去做客,让我们一起坐上心爱的小马车出发吧

  2、木管乐器的自我介绍:

  A、长 笛:是木管乐器中的高音乐器,音乐宽广,音色清澈柔美,常把它比作乐队中的“花腔女高音”。

  B、短 笛:短笛是长笛的同类乐器,形状与长笛雷同,发音管比长笛短而细,音色响亮清脆、很有色彩。适宜于演奏各种

  抒情或华彩性的乐曲。

  C、大 管:又称“巴松”,是木管组中的低音乐器。管身较长,音色丰满浑厚,善于表现诙谐、滑稽的形象。

  D、双簧管:直吹,音色明亮,带鼻音,长于感情的表现,有“抒情女高音”之称。常用于田园风光的表现

  E、单簧管:又称“黑管”,直吹。低音浑厚响亮,中音区圆润柔和,富于表情,高音区则较尖锐。单簧管音色丰富而明朗,表现力极为丰富,是木管乐器中音域最宽的乐器。

  3、单簧管为大家演奏一曲《单簧管波尔卡》。

  二、听一听

  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1、初听:完整的欣赏,出示图形谱。

  2、小组讨论分析:在图形谱中发现了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目的:运用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注意主题出现了几次。)

  3、复听:学生以小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乐曲旋律相同的乐段与不同的乐段。(可以用线条,动作,手势等等,此环节为后面学生创作图形谱打基础)

  4、学生创作图形谱。

  5、演示图形谱。

  三、跳一跳

  1、简单介绍波尔卡

  波尔卡: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以男女对舞为主。于十九世纪中叶风行全欧。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

  2.师生共跳波尔卡。

  四、想一想,说一说。

  师:孩子们,你们今天高兴吗,是什么让我们这么高兴?(音乐)是的,音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乐趣!它可以表达我们心底最深的情感和最美好的祝愿。

  五、最后,让我们在单簧管优美动听的演奏声中坐上小马车回家吧!

  (下课)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单簧管波尔卡》 篇4

  教学目标:

  1、欣赏《单簧管波尔卡》。听辩主体旋律的重复出现,培养学生音乐记忆力;分析乐曲旋律,并画出旋律线,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

  2、学生自编动作进行集体舞活动。根据乐曲节奏、情绪,为乐曲编动作。同时培养学间良好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听辩乐曲风格,曲式结构,感受乐曲情绪、速度,并用旋律线、动作表现出来。

  教具准备:

  电脑、水彩笔、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师放音乐,学生律动入场,就地坐好。

  二、欣赏教学

  1、导入:

  师:刚才,同学们跳着优美欢快的舞蹈进入场地,那么我们就再来欣赏一段舞曲,请同学们随音乐摇摆一下身子或做几个动作,感受一下这首舞曲的风格特点,然后告诉老师这首是中国舞曲还是外国舞曲。如果你认为是中国舞曲,请你举起右手手掌,如果你认为是外国舞曲,请你举起右手拳头。听老师喊‘开始’后一起表示一下好不好?

  2、教师放录音,学生感受后表示。

  3、出示课题,并讲解“波尔卡”。

  师:这是一首波兰作曲家创作的舞曲,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叫什么名字(齐读)。从题目里,我们知道,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单簧管),我们来看看单簧管长什么样子,我们一起模仿一下单簧管的吹奏”。

  师:现在,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舞曲,感受一下它的情绪,请你用动作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4、听完音乐后教师提问“速度怎样?情绪怎样?给你印象最深的是那句?能不能哼唱哼唱?

  那就让我们先来听听这段旋律。

  5、聆听主题旋律:

  (1)听主题旋律,画出旋律线。

  师:这段旋律给你们的印象最深,如果让你用线条来表示你准备用怎样的线条呢?(一个学生回答)那请你用水彩笔画出来。

  学生展示。

  记忆主题,老师出示图形,一起划一划。

  (2)老师生一起记录主题旋律出现的次数。

  师:听一听这首歌曲中,我们刚才听得的旋律出现过几次?(3次)

  (3)动作表现(拍手)

  教师讲解动作,2人一对。

  6、聆听副主题旋律:

  师:在主题音乐中间还有2段好听的旋律,我们再来听听,

  (1)画旋律线

  (2)动作表现(男女生转圈、交替站立)

  7、完整聆听音乐

  (1)画旋律线

  (2)动作表现(拍手——男女生转圈——交替站立)

  8、集体舞教学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许多同学被这首曲子感染了,忍不住随音乐跳起舞了。那么,让我们音乐翩翩起舞吧。

  (1)学习舞步

  (2)放音乐,学生跟音乐表演。

  9、音乐游戏

  部分学生进行集体舞表演,其它学生伴奏,教师讲述游戏方法与规则后选部分学生,一起示范表演。

  要求(自选伴奏型):第一主题及其再现:响板,

  第二主题:沙锤

  第三主题:三角铁

  游戏循环进行,教师参与其中。

  三、小结:

  师:今天学习了《单簧管波尔卡》,很愉快的度过了40分钟,伴着好听的音乐,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单簧管波尔卡》 篇5

  设计意图:

  舞蹈作为一种生动、形象的艺术语言,一直都受到幼儿的特别亲,生性好动的孩子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跟随音乐的节奏摆头、动腿、挥动小手。大班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力进一步提高,有时,他们已不满足于用绘画、色彩、形体动作等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而舞蹈中丰富多变的队形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元素,这恰巧是幼儿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极少涉及的,于是,我选取脍炙人口的欧洲民间舞曲《单簧管波尔卡》作为音乐内容,在欣赏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把幼儿带入一个以队形变化表现音乐为主的舞蹈世界。通过活动,幼儿不仅能得到能力、知识上的提高,而且对幼儿团队协作性也是一次很好的练习。

  重点:

  感受乐曲ABACA的曲式结构,并能根据其变化欢快地与同伴一起舞蹈。

  难点:

  听辩曲式结构变换集体队形。

  解决:

  1、借助图谱感受音乐。

  2、多媒体欣赏丰富感性经验。

  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流畅的基调,区分ABACA的曲式结构。

  2、了解队形变化是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尝试根据曲式结构变化舞蹈的队形。

  3、体验与同伴一起跳集体舞的快乐。

  工具与材料:

  音乐图谱、各种队形图、多媒体、磁带等

  过程:

  一、音乐欣赏

  1、纯音乐欣赏:这首曲子带给你的感觉?

  2、再次欣赏:请幼儿用蹲和站来表现对音乐变化的理解。

  3、借助图谱欣赏:进一步感受并标示ABACA结构。

  二、国外集体舞欣赏

  队形的变化

  三、创编《单簧管波尔卡》的队形

  1、讨论队形变化

  2、确定并明确队形的变化

  3、第一次尝试

  4、合着音乐进行地二次尝试

  四、完整舞蹈。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单簧管波尔卡》 篇6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木管乐器的形状、音色和演奏方式和波尔卡。

  2、通过聆听《单簧管波尔卡》,感受单簧管的音色及表现力。

  3、初步了解乐曲各个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对主题旋律的记忆力,并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现音乐。

  教学重点:

  通过聆听《单簧管波尔卡》,感受和表现音乐的情绪。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乐曲3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对旋律的记忆力,并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师:轻轻地,我们推开了音乐小屋的门,小屋里正上演着一场热闹的音乐会呢!今天的主角是谁啊?推开门,一起去看看。(播放PPT)。

  师:哦,原来今天是木管乐器的专场呢!对了,同学们,你们谁认识我们的木管乐器啊?说说我们学过的乐器中谁是木管类乐器呢?

  生: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木管家族的成员吧!(出示PPT,木管类乐器的分类)。

  木管类乐器包括: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

  师:木管家族的成员们看到有这么多的小朋友来看她们,想在音乐会开始之前,和我们来做个游戏,它们每个都身怀绝技,想考考大家,看看谁能听声音找到它们。(出示连线PPT)。

  师:(播放双簧管演奏歌曲)大家觉得刚才的这首歌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生:优美的、温柔的。

  师:那你能给它和自己的照片连上线吗?(生连线“双簧管”)。

  师:(播放长笛演奏歌曲)和双簧管比,你觉得这种乐器的音色有什么区别?

  生:稍微的欢快了一些,音色更加抒情了。

  师:老师认为长笛的音色,像一个美丽的少女。

  师:帮它找到自己的照片吧。

  (生连线“长笛”)。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单簧管波尔卡》 篇7

  【授课年级】

  五年级

  【教学目标】

  1、简单介绍西洋木管乐器,使学生对其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聆听《单簧管波尔卡》,感受音乐快速跳跃的情绪特点。并

  指导学生能用图形式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3、感受波尔卡舞蹈欢快流畅的风格。

  【教学重难点】

  感受单簧管的音色特点,乐曲所表现的"波尔卡"的跳跃情绪特点

  及乐曲曲式结构的特点。

  【教学内容】

  一、学一学

  导入新课:

  1、师:孩子们,今天木管家族邀请我们去做客,让我们一起坐上心爱的小马车出发吧

  2、木管乐器的自我介绍:

  A、长笛:是木管乐器中的高音乐器,音乐宽广,音色清澈柔美,常把它比作乐队中的“花腔女高音”。

  B、短笛:短笛是长笛的同类乐器,形状与长笛雷同,发音管比长笛短而细,音色响亮清脆、很有色彩。适宜于演奏各种

  抒情或华彩性的乐曲。

  C、大管:又称“巴松”,是木管组中的低音乐器。管身较长,音色丰满浑厚,善于表现诙谐、滑稽的形象。

  D、双簧管:直吹,音色明亮,带鼻音,长于感情的表现,有“抒情女高音”之称。常用于田园风光的表现

  E、单簧管:又称“黑管”,直吹。低音浑厚响亮,中音区圆润柔和,富于表情,高音区则较尖锐。单簧管音色丰富而明朗,表现力极为丰富,是木管乐器中音域最宽的乐器。

  3、单簧管为大家演奏一曲《单簧管波尔卡》。

  二、听一听

  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1、初听:完整的欣赏,出示图形谱。

  2、小组讨论分析:在图形谱中发现了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目的:运用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注意主题出现了几次。)

  3、复听:学生以小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乐曲旋律相同的乐段与不同的乐段。(可以用线条,动作,手势等等,此环节为后面学生创作图形谱打基础)

  4、学生创作图形谱。

  5、演示图形谱。

  三、跳一跳

  1、简单介绍波尔卡

  波尔卡: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以男女对舞为主。于十九世纪中叶风行全欧。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

  2、师生共跳波尔卡。

  四、想一想,说一说。

  师:孩子们,你们今天高兴吗,是什么让我们这么高兴?(音乐)是的,音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乐趣!它可以表达我们心底最深的情感和最美好的祝愿。

  五、最后,让我们在单簧管优美动听的演奏声中坐上小马车回家吧!

  (下课)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单簧管波尔卡》 篇8

  活动目标:1.在图谱的帮助下了解曲子的分布结构,并感知曲子的旋律和节奏。2.在教师引导下根据故事情境配合音乐进行身体律动。3.幼儿自己进行动作创编,体验创编的乐趣。 活动准备:1.音乐《单簧管波尔卡》及其图谱。2.唐僧师徒四人的彩图。3.孙悟空头饰若干个。 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师:小朋友们这是谁呀?(出示孙悟空的图片)噢,你们都认识这是孙悟空啊。可是,孙悟空今天啊遇到了一个大麻烦,你们猜一猜是什么?原来是他的师父和两位师弟被妖怪抓走了。孙悟空的师父是谁呀?(出示唐僧图片)两位师弟都有谁啊?(出示猪八戒和沙和尚的图片)哎呀这可怎么办呀,孙悟空一个人可取不了西经啊,所以啊我们的孙悟空要出发去救他们啦。我们一起来听着音乐看看孙悟空是怎么救的。 二、教师展示动作:1.师跟着音乐第一遍做动作:a段音乐:教师做猴子的动作,在每一句结束的时候跳一下,继续做猴子的动作,共四句。(孙悟空先乘着筋斗云去救师父啦,找找师父在哪儿呢,在哪儿呢,跳,再找)b段音乐:师先做翻山的动作,再做爬树动作,重复四遍。(下一个是猪八戒,翻过高山,爬树,再过高山,再爬树……)c段音乐:做游泳的动作。(好,下一个沙和尚。孙悟空要过河了,怎么过去,游泳游过去)(音乐结束)师:小朋友们,孙悟空把师父和师弟救出来了吗?怎么救出来的?第一个救的是谁,怎么去的?(师父、筋斗云)第二个呢?(猪八戒、翻山、爬树)最后救的是谁?(沙和尚、游泳)师:孙悟空乘了几朵筋斗云呀,翻了几座高山,过了几次树林,游了几次泳……老师再来做一遍,等一下请你们把答案告诉老师。 2.师第二遍做动作。(可以和幼儿一起数筋斗云、山等的数量)师:这一遍我们都听出来了,孙悟空换了四朵筋斗云救出了师父,翻过了四座高山,爬了四次树救出了猪八戒,游了四次泳救出了沙和尚。(出示图谱,并在每行图谱旁边贴上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的头像) 三、幼儿配图谱做动作:1.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也来当一回孙悟空,看看你们能不能把师父和师弟安全地救出来。先跟着老师来学一学本领吧。(无音乐伴奏学习驾云、翻山、爬树、游泳的动作)2.师:好,我们的小悟空们都学会救师父的本领,那我们一起出发吧!(师和幼儿跟着音乐一起做,提示幼儿看黑板上的图谱) 四、幼儿尝试动作创编:1.师:刚才小朋友们是跟着老师来学本领的,现在请你们来教一教老师。你们想一想,翻山和爬树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啊。游泳过河的时候除了这样还能怎么游呢。(幼儿发言,教师用正确的节奏展示幼儿想出的新动作)2.全体幼儿起立,采用幼儿自编的动作进行律动表演。3.请个别幼儿戴孙悟空头饰进行表演展示。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单簧管波尔卡》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单簧管波尔卡》,初步感受乐曲欢快、活泼、充满朝气的情绪。

  2、初步了解乐曲各个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对主题旋律的记忆力,并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现音乐。

  教学重点:分辨主题旋律

  教学难点:分乐段聆听后让学生通过图解为乐曲分段。

  教具准备:PPT、钢琴、卡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激趣导入(律动)

  师: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杨老师要带领小朋友们去欧洲的波兰去旅游,但是啊出发之前,我们要收拾一下行囊,整理一下心情准备快乐地出发吧!聆听——A段

  三、分乐段学习乐曲

  1、A段的认识

  师:刚才这段音乐带给我们怎样的心情呢?(生:开心、快乐…)看来小朋友们都已经调整好心情了。就让我们一起带着欢快地心情,在音乐小火车的带领下高兴地出发吧!——A段

  师:小火车欢快地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奔跑着,我们也一起来给它加加油吧!我们做一个接龙游戏,我拍红色字体的节奏,你们来拍黑色字体的节奏。

  师:(点评)小朋友们拍的真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来接龙游戏——拍一拍。——A段师生接龙

  师:小火车跑的很开心现在要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让我们用耳朵来把他们找出来,当你听到这段音乐的时候,你就拍出来表现它,说明你已经找到他了,看看谁的小耳朵最聪明。

  ——听全曲

  2、揭示课题

  师:其实呀我们刚刚听的这首好听乐曲,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和认识的乐曲,我们一起来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吧,它叫什么名字为好呢?A、《笛子波尔卡》B、《单簧管波尔卡》,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乐曲叫《单簧管波尔卡》,是由波兰的作曲家普罗修斯所创作。——贴课题在黑板上单簧管之前我们学习过《加伏特舞曲》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了单簧管,他又叫黑管,波尔卡是什么意思呢?它是一种起源于波西米亚的一种活泼的舞蹈名称。——点PPT

  3、B段认识

  (1)、师:由于欧洲距离我们中国很远很远,所以我们这次旅行路途非常的遥远,要经历许多各式各样的地方,刚才我们小火车就欢快地在辽阔平原上奔跑着,接下来我们来听听小火车又行驶在什么地方呢?——听B段

  生:

  师: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2)、生画图形谱(其他小朋友用手指在空中也跟着一起画图形谱)

  (3)、自主创编舞蹈

  3、C段认识

  (1)师:小火车爬行完一座座大山之后,现在小火车要钻进隧道了,小火车在钻进隧道之前啊它要发出WU……警示人们,我来了。我们一起来听听,小火车是怎么叫的?

  (2)模唱旋律

  四、全曲欣赏

  1、聆听全曲,揭示乐曲结构。

  小火车这一路经过了3段不同的路段,是哪三段呢?

  生:1段在平原上欢快的奔跑2段是小火车爬山岗,3段是穿行隧道。我们把这三段音乐取一个名字,把他们区分开来,A、B、C你们能区分开吗?我们现在玩一个游戏,游戏的规则是分组进行,当你听到音乐的时候就起立,做相应的动作,并一名派代表到黑板上贴相应的图片,第一大组听A段,第二大组负责听B段,第三大组负责听C段,用歌声来模仿小火车的行驶。大家都清楚自己的游戏规则了吗?大家用自己的行动来表示你已经听出来了。

  2、拓展欣赏波兰美景

  师:我们这次旅行经过了A段的平原奔驰,再到B段的爬山行驶,然后到C段穿隧道,最后到达终点站波兰了。让我们一起看看美丽的波兰吧!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单簧管波尔卡》,还欣赏了美丽的波兰,就让我们随着音乐开着小火车走出教室吧!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单簧管波尔卡》 篇10

  教材分析:

  《单簧管波尔卡》是一首以波兰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器乐曲,这首经波兰作曲家、单簧管演奏家普罗修斯卡改编成的器乐曲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后来,乐曲又被改编成各种器乐独奏曲和合奏曲。本曲为回旋曲式,全曲轻松活泼、情趣诙谐、旋律流畅、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本课为自组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围绕一个乐曲《单簧管波尔卡》的听赏教学展开。

  教学目标:

  1.听赏乐曲《单簧管波尔卡》,知道波尔卡这种乐曲的体裁及风格特点。

  2.能随乐进行动作与体态、打击乐器等参与表现,体验乐曲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

  3.了解、认识单簧管这种乐器,能随乐模仿演奏参与。

  教学设计意图(理念):

  以一首乐曲为主要内容的欣赏课教学,即在一节课以欣赏一首乐曲为主要教学内容,这种课型中的音乐作品一般是需要“精听”的经典名曲。教学时不只是整体性的、浏览性地聆听乐曲,而是需要“借曲发挥”,即以问题为引导,采取整体聆听与片断聆听的欣赏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表现力、熟记乐曲的音乐主题,了解音乐的表现特点及相关的音乐常识。本课正是此种类型的音乐欣赏课,教学围绕欣赏一首经典乐曲《单簧管波尔卡》展开,通过多种聆听欣赏和参与表现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了作品的音乐表现魅力,同时教学又不拘泥于这一首乐曲的欣赏,而是由对一首经典的乐曲的欣赏,拓展到同体裁一类乐曲的特点认知,如,对“波尔卡”这种音乐体裁以及其音乐风格特征的体验与认知,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这种欣赏教学的目标定位非常准确,充分体现了小学中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的特点。

  教学设计亮点:

  本科设计了多种参与聆听音乐的方式。如:图谱参与、体态律动参与、打击乐器表现参与等等,在感受乐曲音乐主题与乐曲结构也非常巧妙,通过聆听参与让学生不知不觉的感受、体验了不同的音乐主题,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音乐为本的新课程新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听赏乐曲《单簧管波尔卡》,能随乐进行动作与体态的参与表现,体验乐曲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

  难点:

  能随乐用自己的方式与他人合作进行动作与体态的参与表现。

  教学准备

  黑板、三角铁、响板、铃鼓、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 听赏导入:

  1.播放乐曲《闲聊波尔卡》片段, 随乐参与体态律动。

  2.播放乐曲《铁匠波尔卡》片段,随乐参与画图谱。

  活动:总结音乐情绪,揭示乐曲名称。

  师:从这些乐曲的名称你发现了什么?

  生:......

  课件总结:波尔卡的基本音乐情绪:欢快地、活泼的、有趣地、诙谐幽默地。

  二、 介绍“波尔卡”。

  师:你们知道音乐名《波尔卡》中,“波尔卡”是什么吗?大家看一看就知道了。

  生:......

  师小结:波尔卡最初是欧洲的一种舞蹈形式。这种舞蹈是19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轻快活泼的男女对舞,舞蹈速度快舞步小,而且舞者常会以圆圈的队形进行表演。而这种舞蹈的音乐也被称为称为“波尔卡”。后来有很多伟大的音乐家,喜欢这种活泼欢快的音乐风格,用“波尔卡”这种音乐体裁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

  三、听赏乐曲《单簧管波尔卡》

  师:听过这么多好听的波尔卡音乐片段之后,我们该怎样记住一首好听的波尔卡音乐呢?接下来,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聆听老师最喜欢的一首《波尔卡》乐曲,学习完之后,也许你会掌握好听赏音乐的好方法。

  1.初听全曲。

  带问题聆听:你能记住音乐中的某一个片段吗?

  生:......

  2.听第一主题旋律。

  ①随乐律动。

  ②随乐选择不同的方式参与律动。

  ③师生随乐参与律动接龙。

  3.复听全曲。

  师:当你听到第一主题旋律出现时,请你做踏步拍手的律动,听到不熟悉的旋律时,请你随乐点点头。

  4.听第2、3主题旋律。

  ① 当你听到长音或者舒展的音乐时候,请你和老师一块用一个舒展而优美的动作来表示。

  ② 当你听到长音或者舒展的音乐时候,请你自己用一个舒展而优美的动作来表现音乐。再听第2、③ 随琴哼唱第三主题旋律。

  5.复听主题1旋律。

  师:这段音乐与刚刚听到的哪一段音乐相同?请你用动作参与体验。

  生:......

  6.再听全曲。

  ①随图谱画一画。

  师:看同学们表现得这么带劲,动作做得这么好,老师也想来表现一下,请你跟着老师画一画音乐图谱。

  ②请一学生随音乐在黑板上指挥音乐图谱,其余学生参与体态律动。

  7.打击乐器参与随乐演奏。(三角铁、铃鼓、响板)

  师:小乐器也想加入到小朋友的表演当中,请大家拿出你的乐器,看看它有几种演奏方式?老师播放音乐,请你尝试即兴随乐敲一敲。

  活动:师指导每组小乐器的演奏方式。

  ①随音乐即兴演奏:

  生评价:你觉得刚才我们演奏的效果怎样?

  师评价:我们应当和谐的参与演奏,要仔细聆听音乐,要随音乐进行演奏,力度要稍微弱一点。

  ②组建小乐队:

  活动:老师当指挥,指导学生用打击乐器进行短音、长音的演奏。学生随指挥的手势参与演奏。

  四、介绍乐曲名。

  1.师:如果要你给这首好听的音乐取个名,你会取什么名?

  课件:( )波尔卡

  生:......

  2.师揭示曲名,介绍演奏乐器。

  (单簧管)波尔卡,因为这首音乐非常欢快好听,人们又取名为《欢乐波尔卡》。

  单簧管又叫黑管,是西洋木管组的一种乐器。

  3.模仿演奏姿势参与表现。

  活动:播放音乐主题1旋律,学生随乐参与演奏姿势的模仿。

  五、拓展与延伸:

  师生随乐曲参与集体舞表现全曲。

  六、结束:

  师:今天我们欣赏了欢快好听的音乐波尔卡,这都是作曲家根据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些音乐元素创作出来的。由此,我们也明白了,音乐其实离我们一点也不遥远,就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去尽情的享受音乐的美妙吧!

  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教学常常让老师们感到无从下手,其原因一:单纯的欣赏,孩子坐不住,听的质量不高。其原因二:形式上的参与常脱离音乐本体,表面上看热热闹闹,但这样的参与对孩子欣赏音乐和理解音乐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也就是说“动”并没有建立在真正的听音乐的基础上。

  这是一节小学中年级的音乐欣赏课,为了较好地把握了小学中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的特点,教学中所我采取的许多方式参与聆听音乐,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审美体验离不开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与聆听,这是音乐审美体验的基础,也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地聆听音乐,通过对本乐曲及几个不同音乐主题的反复参与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与鉴赏,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本课也充分突出了“聆听体验”的教学特点。课的开始聆听两个片段的音乐导入教学,有体态律动的参与及图谱的参与,接下来的欣赏乐曲《单簧管波尔卡》,更是强调让学生“聆听体验”。在强调“聆听体验”的同时,每次聆听音乐,老师都设计了一个参与活动,或是问题引导、或是跟唱主题、或是动作参与表现音乐、或是器乐参与表现音乐、或是画音乐图谱感受音乐的结构和旋律特点。这些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能让学生在参与表现中感知音乐的美和音乐的表现特点,这种欣赏音乐欣赏的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讲,是非常有效的一种音乐欣赏方式。

  每当上到这堂课,我看的最多的是学生的表情,在老师一环一环的教学行进中,我看到的是一张张的笑脸,这些笑脸犹如阳光,温暖灿烂,这些笑脸有时静,安静的聆听、感受、想象;有时这些笑脸在动,它在的舞蹈着他们的眉、眼、唇。在这些笑脸的带动下我感受到了光和暖,让我也置身其中。面对不同的学生,应当有不同的教学策略,所呈现的教学效果也是不同的,但孩子体验与收获的都是音乐带给他们的无尽快乐。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单簧管波尔卡》 篇11

  活动目标

  1、体验乐曲欢快、流畅的情绪,通过图谱感受这首歌曲的结构特点。

  2、探索用各种创造性的身体动作,来表现翻滚和飘扬的感觉和动作。

  3、在创编动作活动中,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4、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5、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学习DVD、教学CD。

  2、碰铃、铃鼓、双响筒各14个。

  活动过程

  1、谈话: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好玩的梦……引入新课。

  2、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

  (1)请幼儿听音乐,看老师演示图谱。

  (2)鼓励幼儿伸出食指和老师一起演示图谱。

  (3)说一说音乐一样的时候你看到的是什么?(风车)音乐不一样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不一样的枝条)

  3、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创变动作。

  风车是怎样旋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

  枝叶是怎样飘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

  选取三个动作,请幼儿听音乐做动作。

  4、在教师的带领下,随音乐指图玩游戏。

  (1)请幼儿打开,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听着音乐指图2-3次,跟随音乐的节奏感受翻滚和飘扬的感觉。

  教师:请大家和我一起去花园玩一玩吧。要注意什么时候是在路上走的,什么时候是在花园里洒水、和小蜜蜂一起飞舞的。

  (2)幼儿尝试来跟着音乐指图2遍,教师在旁边根据幼儿的情况进行帮助。

  教师:谁愿意来做小指挥,带大家一起去花园玩呢?

  5、跟着音乐演奏:

  (1)请幼儿跟音乐节奏进行徒手练习拍手。

  强调幼儿要学会看教师的手势指挥。

  (2)幼儿分组手拿碰铃、铃鼓与双响筒跟音乐演奏。

  在演奏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演奏情况进行及时纠正,注意各乐器的相互配合,能够服从教师指挥。

  6、总结幼儿活动情况,予以适当鼓励。

  活动延伸当幼儿比较熟悉音乐时,可以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表现翻滚的感觉,一组表现飘扬的感觉。让幼儿进行合作舞蹈。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