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幼儿安全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之一

2019-03-01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显而易见,纲要指明了安全保护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之一。

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极度有限,基本上没有安全防范意思,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所以,对幼儿来说,安全事故随时可能发生。为了保护幼儿安全,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在工作中,我们必须将安全教育与日常的保教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安全教育贯彻于幼儿每天的生活细节之中,最好做到“三勤”。

(1)勤想:在开展教学活动前,不仅要精心准备好教学的内容、讲授方法、规则和场地,而且要更多考虑到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事先想好安全对策。

(2)勤讲:教师要苦口婆心地讲,不仅要想得周到,关键还要时时提醒。

(3)勤查: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洞若观火,善于发现安全隐患,将险情扼杀在萌芽状态。

具体来说,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健全安全教育管理制度

经验告诉我们:在一天中,最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环节莫过于在幼儿来园、离园、开展户外活动、入厕、洗手、上床和吃饭的时段。所以我们在组织幼儿从事以上活动时,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譬如,建立严谨的接待和送离制度;填写晨检登记表、孩子用药情况登记表,需要家长和教师在表上共同签字确认,以便消除安全隐患,分清安全责任;再如加强午检,仔细检查幼儿的衣袋,不放过任何一个影响安全的因素;在幼儿入厕、喝水时,教师应让幼儿排队有序地进行,以免发生碰撞、滑倒甚至踩踏;另外,在开展户外活动前,必须对场地、幼儿衣服、鞋子作具体要求,并且至少配备两个教师才能组织活动。

(2)尽力让幼儿在实践中掌握安全知识

许多安全知识仅靠讲解,很难让幼儿形成深刻印象,只有让幼儿亲自实践,才能可能真正学会自我保护。众所周知,幼儿的模仿力很强,所以经常带领幼儿参观各种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组织幼儿进行逃生、自救等模拟训练,对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社会教育中,我们还可采用角色扮演法,通过让其扮演相应角色,当其面临困难和危险时手把手地教其使用相应的解决办法,只有经过一系列的反复练习、实践和强化活动,幼儿才有可能将模仿行为转变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平常,我们也应告诫幼儿不能玩弄灯头、电线,更不要让幼儿接近明火,以免烧伤、烫伤。另外还要教育幼儿:在打雷时,不要站在大树下、电线杆旁和高层建筑下避雨,以免遭雷击触电。

(3)增强幼儿体质,加强其动作敏捷性和灵活性训练

     常识告诉我们,容易受伤的往往都是些平常很老实、不爱活动的孩子。分析其原因:主要就是孩子的动作不够敏捷和灵活。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根据班上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评估标准和体格锻炼计划,来增强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并定期进行检查评估,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增强幼儿动作能力是减少幼儿安全事故的有效途径。

(4)安全教育要常抓不懈,关键时期更不能掉以轻心

每年三月和九月,幼儿刚入园时,一般情绪都不太稳定。许多幼儿由于不能及时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很容易发生碰伤、抓伤等事故。尤其是每逢六一、国庆、元旦等重大节日时,幼儿情绪大都比较活跃,由于教师忙于准备庆祝活动,一旦放松对孩子的安全管理,极易发生事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