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如何排好队,每个老师有不同的理解和做法,要求也各不相同。我认为,排队是一种规则意识的体现,规则的建立是幼儿集体教育的需要,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情绪,提高幼儿生活和活动的质量,同时也可以规范和约束幼儿的不良行为。排好队的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的安全保障之一,可以避免许多幼儿纠纷和其它安全隐患,保障畅通,避免了阻塞、散乱,还可以省时、体现有序。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不稳定,又不善于组织自己的行动,让他们自己排好队往往是很困难的。但是只要真实地理解孩子种种特点、需求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幼儿的规则才是有效、合理的常规培养。
幼儿刚刚入园,我们每天都会带着孩子出去散散步,活动一下。在出去之前,我总要提出一个要求:“走路时,一个跟着一个走,不要掉队。“可没走多远,欣欣和几个小朋友一会儿停下,一会儿追打,接着他后面的小朋友也一会儿走,一会儿停,队伍很不整齐,甚至还会有孩子摔倒。大声提醒了几次以后,效果甚微。到操场后,我急中生智,故意停下,对他们说:“我们的队伍好像一列火车,老师是车头,后面的小朋友就是一节节的车厢,一会儿停一会儿开,不赶紧找一下毛病修理修理,就会有危险发生。”我看着欣欣说:“欣欣,你这节车厢坏了,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赶紧修理一下……”“老师,我已经修好了。”很快,欣欣就大声地告诉我。我还会让幼儿都蹲下,说:“车胎没气了,给车胎打打气”。并做打气的样子,打完气,小朋友站起来接着走,于是我们的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继续向前走。可见,有时候,孩子的“越轨”行为是不自觉的,需要我们教师正确的引导,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和情景把常规培养中的问题提出来,孩子是会很乐意与你合作的。
经过摸索,我找出了一种适合小班幼儿排队的四步法。
第一步“学开火车齐步走”。所谓“火车”是有一节一节的车厢连着的,于是每个孩子就成了一节车厢,老师就顺理成章地成了火车头。老师边走边说:“火车开动了,并学着火车开动时的咔嚓声”。幼儿的注意力集中了,高兴的跟着老师走。这阶段我们的要求是:拉着前面小朋友的衣服自然地跟着走。这时的排队位置不固定,对孩子们来说,好象在做“老鹰抓小鸡”游戏,因此比较轻松愉快。看似简单,但由于幼儿的注意力只有几分钟,孩子们做起来还是有困难,有的走得快、有的走得慢,有的爱说话、有的不爱听,还有的不肯“开火车”,喜欢一个人“自己走”。这时我就想出一些呼号如:“谁走得好?”,幼儿回答:“我走得好”;“小脑袋”,幼儿回答“对整齐”;“这一排” “没对齐”等等。这些呼号主要是让幼儿集中精力排好队,这样就减少了幼儿说话与追打。这一步,经过一个月的磨合,“火车”总算开得像模象样了。
第二步“两两拉手跟着走” 。经过一多个月的共同生活,孩子相互认识了,因此我适时地要求孩子们两个两个手拉手,跟着前面的好朋友走走,并且记住自己的位置。这些要求对此时的孩子们来说,已经没有障碍。我按照个子、性别把孩子们分成了四队,请他们看看前面是谁、拉手的好朋友叫什么,再看看自己排在哪里。我担心孩子们会搞错,记录下了每个孩子的位置,事实证明这是多余的,只两三次,他们就记住了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