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语言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的提问

2019-04-09
在园长的带领下,我们利用中午的时间,在一起教研了--如何备课?这一次的教研活动和平时的教研活动不太一样呢。整个教研过程都是在丰富而又充实中度过的。我们刚开始是由抽图选组来确定哪几个人是一组的。很高兴能够抽到秦老师、丁老师还有冯老师一组。虽然我们四个都是年轻的老师,不过还好我们有园长给我们的提示的思维支架,让我们组很快的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原因是我们组准备的资料还不完善,所以连白板都用上了。(*^__^*) 嘻嘻……)我们组抽到的问题是--在语言活动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如何回应?刚开始,我们四个人进行了梳理、讨论、研究,但由于我们的材料准备的还不够充分,我们便开始想办法,感谢园长给我们提示的指点,让我们看了应彩云老师的《回应,应从容面对》,让我受益匪浅,让我知道了原来自己平时也有着很多平行式的回应,看了应老师的博文后,也使自己感悟了很多。
    在最后我们也总结了这次教研活动所抽到的问题,并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语言的魅力。
   我们一起整理的资料现在分享一下:
1、怎样设计提问?
(1)紧扣目标点--准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最终目的即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我们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抓住其中的关键。
  (2)突出疑难点--精
 提问并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充分解读教材,围绕教学目标。
(3)找准连接点--巧
 在设计问题时,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教学环节的衔接过渡处提问。
(4)抓住分散点--活
 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最能引起幼儿思维的发散点,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给不同层次、不同能力、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以更多的思维空间。
2、如何有效的回应?
一、展现--让幼儿展现已有的经验和感受。
例如:教师问幼儿哪里有树?幼儿回答:公园里有树。老师会脱口回应“对!公园里有树”;孩子答“马路边有树”,老师会紧随回应“对!马路边有树”。每次反思,我们会自嘲:过多平行语言的重复,只会使活动拖沓而乏味。 这种令人满意的互动,几乎是每个执教者期待的。这时的回应,只需应允和赞许,而最忌啰嗦。
二、梳理--助幼儿削枝强干突出主题。
  这时的互动,基本上不是老师心意里的,而使教学现场大为纠结。这时的回应,需要用足热情,来理顺这些纠结。于是,我们梳理——
  当老师问“哪里有树”,一个孩子答“就是有许多草、开着花,有许多树的地方有树”,老师的回应 “哦,你的意思是森林里有树”。
   老师的梳理,帮助孩子有效地表达。
   当老师问“哪里有树”,一个孩子兴奋答“有一天,我坐上了家乐福的车,车子开啊开,过了一座小桥;又开啊开,遇到警察叔叔;又开啊开,我们都下去推车;又开啊开……”老师的回应“嗳,树呢?”
   老师的梳理,帮助孩子集中思维。
   老师的梳理,帮助孩子确立继续的信心。
   梳理,使老师在解除一个个纠结、抚平一个个冲突中,表现出良好的师幼互动
三、提升--归纳幼儿经验并有目的的提升。
   这时的互动,大多是为了体现教育主旨的。所以,回应得是否有效,就看提升得是否有效。
   在师幼互动的回应中,教师时而是智者,时而为同伴,时而又做主持人,引导着孩子展现、梳理、提升着,渐行渐进地通过“条条大路”到达教育者心中的“罗马”。其中的乐趣,在于轻车熟路之后的从容驾驭。
      所以,从容地回应,从熟悉师幼互动状况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