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促进班级常规”问题为切入口教研实施表

2018-12-22
以促进班级常规”问题为切入口教研实施表
  问题的发现 曾经在一份幼教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没有规矩的孩子是不懂事的甚至是无礼。”我在批评那些违反规则的孩子同时就在思考重复多遍的说教是否有用?到底有什么样的方式才能促进和稳固班级常规? 问题的分析 俗话说:“不以规矩,无成方圆”,从孩子小班入园开始老师就在一遍遍强调规矩。也许是多次的强调反而弱化了要求,有的孩子仍会和别人冲突不断;有些孩子老要忘记整理玩过的玩具;午餐、午睡、盥洗、出操不自觉遵守纪律;更多的孩子时间上很拖拉等等,每个班级都能发现这样或那样的常规问题。 问题的初始调查 幼儿园是孩子学习、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孩子离开家庭融入集体生活的第一个教育机构。在园内每个教师在管理自己的班级时都会潜移默化得引导孩子制定和遵守相应的班级常规,这样即能培养孩子集体生活能力、合作、协商等等能力以及提高孩子的团队意识也方便老师管理班集体。但是通过调查发现不光是我其他老师也在抱怨班上的孩子老是犯错,屡教不改的现象一直存在。成人的苦口婆心在孩子看来就象“打水漂”,打的时候水花四溅,过后就泛不起一丝涟漪。 问题的归因 1、“亡羊补牢”式的制定规则,为时已晚。我们教师往往等事情发生了再去处理,所以老师经常扮演“救火者”和“法官”的角色。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应该善于发现,积极预设,变被动为主动。
2、提高嗓门“做规矩”,并不能让班级常规好起来,这样说不定吓退了胆小者却激起另一部分孩子的逆反心理,使他们可能摄于管教老师的威力而表面顺从,背地里却更为变本加厉来发泄一番。
3、“老和尚念经”式的反复说教,让孩子心生厌烦即而麻木。一味的说教,重复唠叨同一件事情会让孩子觉得犯错、违反规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反正最后结果都一样。所以就会出现许多“错了就说,说了再错”的让老师头疼的现象。
4、由于园内其他事务比较多,所以对班级常规抓得不够紧,常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5、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给予事后的解释,不少孩子被老师批评了还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里。 行动方案
(目标、计划) 一、尽量事先预设,提早制定必要的班级常规,逐步建立孩子的规则意识。
二、面对孩子不遵守规则的表现运用适当的惩罚技巧,避免大声训斥。
三、开展移情教育,引导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四、教给孩子正确的解决问题并引导他们商定规则。
五、教师也应该遵守执行班级常规的原则,保证班级常规的有效性。
六、两个带班老师要统一教育方向,明确班级常规的教育原则,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实施记录
(案例) 一、尽量事先预设,提早制定必要的班级常规,逐步强化孩子的规则意识。
即使是大班的孩子,虽然已经有了较强的规则意识,但是由于带着一顶“独生子女”的帽子,在自己家里很少有“自己的”和“大家的”概念,在幼儿园中他们还是会不自觉得凭着自己的喜好和为自己的利益而行动。有时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和好奇心,他们会明着或暗着做一些违反规则的事情。如看完图书随手一放就离开了;吃好饭不擦桌子就去玩了;上课时不停的玩弄旁边小姑娘的小辫子或和别人讲悄悄话等等。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