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工作应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保护幼儿生命放在首位。幼儿的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只有在幼儿生命健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其身心健康成长。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但是幼儿年龄小,动作协调性较弱,在活动中容易出现摔伤、碰伤、磕伤等现象,如何解决这些不安全因素,让幼儿参与体育活动,即玩的开心,又不受到伤害,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探讨。
一、具体事例:
户外活动时间一直是我们小四班的孩子们一天中最喜欢的部分,无论是跑步比赛,还是玩滑梯、滚轮胎,孩子们都特别兴奋,可孩子们一兴奋,我便特别担心,特别害怕孩子们受伤,看到孩子们有稍微不安全的动作,往往都会口比心快地说:“不能这样,你给我回来”,“这样容易摔着,你给我下来”,甚至孩子们跑步的时候,我怕孩子们跑的太乱,把身边的小朋友推倒,都会选择让孩子们排好队慢慢跑,在跑的时候,我还要时刻注意孩子们四周随时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这时老师的精神状态处于过度紧张,孩子们的天性还被束缚着,身体还得不到锻炼,更让我害怕的是孩子们的积极性也越来越弱了。
二、现状分析:
1.我们班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精心的照顾和呵护,久而久之,幼儿的一些运动能力丧失,有的幼儿不敢从小椅子上跳下来,有的幼儿被小朋友一碰就会摔倒。
2.孩子们一兴奋就容易“玩疯了”,往往就不会注意自身和他人的安全,碰撞事件屡次发生。
3.我们小四班的幼儿年纪小,动作协调性较弱,大部分家长属于东范村、北范村,不懂得传授幼儿正确保护自己的方法,幼儿本质上对于安全运动没有完全的意识。
4.很多时候老师为了保护孩子们的安全,总是要求孩子不要这样,不能那样,表面看来似乎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支持幼儿的自我挑战活动,剥脱了幼儿尝试的机会,幼儿根本无法体验到自我挑战带来的成就感,甚至连孩子们玩的创意也给抹杀了,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到两者之间的平衡呢?。
二、学习保护自己的方法。
事后,针对如何让幼儿玩的开心,玩的安全,我作出了深刻的反思和考虑,我想与其老师千防万防,不如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教给幼儿活动时,正确保护自己的方法。我便和小张老师、静静老师共同研究了幼儿安全活动手册,整合所有可以应用的教育资源,除了利用每周五的安全教育课时间外,还利用所有教育机会,及时、积极、客观的向幼儿灌输活动时保护自己的方法。如跑步时要向前看,观察周围的情况,避免发生碰撞;运动后不要马上坐下休息,要做一些缓慢且放松的整理性活动;玩滑滑梯时,要双手扶住边缘两侧从上往下滑;玩攀登架时双手应抓紧架子,两脚交替往上爬;玩秋千时要双手抓紧绳索等。
三、加强体育锻炼。
我相信增强了孩子们体能,孩子自身本能的防御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也会随之增强,幼儿运动的越多,就对自己的安全把握性越大,也就越安全。运动经验不但有助于减少危险,还会让幼儿从活动中获得处理危险的知识,降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我便亲自带领幼儿积极参加所有的体育活动,只有这样才让孩子们的天性得以释放,身心得到锻炼,让孩子们越来越喜欢户外活动,和我们的关系也越来越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