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没有牙齿的大老虎 篇1
活动目标:
1、喜欢欣赏童话故事,感受故事情节的诙谐有趣。
2、能根据故事情节大胆地猜测、想象,并模仿老虎、和狐狸的对话,了解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
3、通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瘪嘴老虎图片,老虎、狐狸头饰一个,故事视频。
活动过程:
1、播放老虎声音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播放老虎叫声,用声音引出“林中之王”,引导幼儿形容老师给人的感觉。
教师:这是什么谁的声音?你觉得老虎是什么样子的?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出示瘪嘴老虎的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看看这只老虎,它怎么了?你们觉得它现在还厉害吗?我们一起学学这只老虎的样子。其实这只老虎以前非常厉害的,可是它遇到了一件事情,才会变成这个样子,我们一起来听听,它遇到了什么事。
2、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第一部分,引导幼儿倾听。
(1)讲述故事第一部分,引导幼儿初步认识大老虎厉害的牙齿。
(2)提问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大老虎的牙齿厉害吗?有多厉害?小兔子和小猴子是怎样说的?
(3)引导幼儿猜测接下来的故事内容。
教师:狐狸会怎么样做?它真的不怕大老虎的牙齿吗?
3、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第二部分,通过提问与表演,进一步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讲述故事第二部分,幼儿倾听。
(2)提问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狐狸想到了一个什么办法?它是怎么说的?大老虎吃过糖吗?它是怎么做的?
(3)引导幼儿猜猜接下来的故事内容。
教师:大老虎的牙齿真的不怕糖吗?你们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4、讲述故事的第三部分,幼儿倾听。
(1)讲述故事第三部分。
(2)提问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老虎找过谁?它们是怎样做的?为什么?最后是谁帮助了老虎?
(3)引导幼儿学学瘪嘴的老虎对狐狸说的话。
教师:最后老虎的牙齿全被拔光了,成了一只瘪嘴的老虎,这时候它说话还是和平时一样威风吗?请你来学学瘪嘴的老虎是怎样说话的。
5、播放故事视频,完整欣赏故事,引导幼儿模仿。
(1)播放故事视频,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2)出示老鼠、狐狸、狮子头饰,引导幼儿模仿。
教师:你觉得故事里的哪一段最有趣?请你上来学一学。
6、师幼共同讨论,引导幼儿把握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
(1)引导幼儿了解故事中狐狸、老虎的性格特点。
教师:你们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大老虎?这只小狐狸又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你是这只老虎,你会怎么做?
(2)讨论: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3)引导幼儿自由讨论,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
(4)教师小结。(爱护牙齿,少吃糖,每天早晚刷牙;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活动延伸:
在语言区提供狐狸、老虎、狮子头饰,引导幼儿在平时进行故事表演。
大班语言活动:没有牙齿的大老虎 篇2
活动设计背景:《没有牙齿的 大老虎》是一个很有趣的童话故事,孩子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而且故事也蕴含了很多的道理。因此我设计了这节课,通过本节课可以帮助孩子发展语言表达及倾听能力,同时要孩子明白要保护好自己的牙齿、遇事多动脑筋等道理。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 遇事多动脑筋,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2、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3、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大概情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记住故事大概情节,理解内容
难点:使幼儿能够了解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性格特点,理解遇事要多动脑筋的道理
活动准备
有牙齿的老虎和没有牙齿的老虎的挂图 ; 小狐狸,小兔子等动物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基本部分
1: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活动激发孩子的兴趣。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可怕的朋友(出示有牙齿老虎的图片)你们看它 是谁呀?”(老虎) “大老虎厉不厉害呀?”(厉害)。 然后出示没有牙齿的老虎 “小朋友再看看这只老虎和刚才的那只有什么不一样?” “你们想知道为什么这只老虎从有牙到没牙吗?下面老师就给小朋友们讲讲这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没有牙齿的大老虎》”
2:讲述故事,提问: “故事里都有谁?” “小猴子小兔子害怕大老虎吗?为什么害怕?狐狸害怕吗?它是怎么说的?” “狐狸是想了个怎样的办法给老虎拔牙的?”(提示幼儿注意倾听故事中小动物们的对话来理解内容)。
3:引导幼儿边听故事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4:请幼儿看着挂图和头饰跟着老师一起复述一遍故事
5:分别找小朋友说说故事里哪个小动物最勇敢,它是用什么办法来治大老虎的,其他动物是怎么做的,以此来加深小朋友对故事的印象。
6:请小朋友们带着头饰一起表演故事
二:结束部分
教育小朋友们遇到事情不要慌,要动脑筋想办法,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三:延伸部分
请小朋友把学到的故事讲给其他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