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活动《为什么》

2023-07-25

大班音乐活动《为什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会用提问的语气歌唱,并唱准附点音符和休止附。

  2、对探究科学、自然现象有浓厚的兴趣。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4、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准备: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学会观察、思考及提出问题,积极思维。

  活动过程:

  1、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歌曲内容。

  2、教师范唱两遍歌曲。

  3、理解歌词:你听到老师唱了什么?

  4、学唱歌曲。

  (1)整体跟唱,提醒幼儿注意唱歌时的语气。

  (2)重点知道唱好附点音符和八分休止附。

  (3)完整练唱。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大班音乐活动《为什么》 篇2

  活动目标:

  1、据乐曲的结构做摆造型、敲鼓等动作。

  2、感受理解故事内容,体验演奏的快乐。

  3、体会手鼓和主人公的关系,表达自己的情绪。

  活动准备:

  1、鼓的知识经验:部分鼓的认识、欣赏打鼓表演或自己有打鼓经验。

  2、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假如爱有天意》

  3、手鼓数个、故事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出主题

  提问:小男孩的名字叫什么?他旁边的是谁?

  二、讲述故事,引出音乐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爸爸的手鼓》。

  师: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请仔细听一听。

  提问:楷楷和爸爸生活在哪里?楷楷为什么喜欢小山村?

  刚刚老师拍手鼓拍哪里呀?

  2、我们来试一试手鼓是不是很神奇。

  小结:这段音乐让你们感觉那么的快乐、开心。楷楷和爸爸在一起就是那么开心的。

  二、播放音乐,讲述故事

  提问:孩子们听着这段音乐看着这个场景,你觉得楷楷的心情是怎样的?楷楷什么时候最想念爸爸?我们帮楷楷想一个好办法吧!

  三、出示图片,观察图片

  1、小纸条有什么秘密?

  2、练习红色、黄色拍手鼓的方式。

  3、引出节奏图谱,观察有什么不一样

  四、完整演奏音乐

  幼儿拿起手鼓与老师一起演奏音乐

  五、活动延伸

  节奏图谱捉迷藏,隐藏一行图谱请幼儿拿着手鼓拍打出来

大班音乐活动《为什么》 篇3

  活动目标:

  1. 借助图片理解歌曲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2. 能用提问的语气歌唱,学习唱好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乐句。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唱歌曲。

  难点:能唱好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乐句。

  活动准备:

  根据歌词内容制作的ppt一份。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最后一学期》。

  1. 教师:上次我们学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叫《最后一学期》,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带领幼儿复习歌曲2遍,提醒幼儿声音响亮,注意引导幼儿唱好十六分音符和切分音的乐句。)

  2. 教师:小朋友真棒,都知道了要努力学习本领,这样才能学到知识。

  二、借助图片理解歌曲内容,初步熟悉歌曲内容。

  1. 出示图片:小鱼、小鸟、星星和冰块,引起幼儿倾听兴趣:

  教师:谁来了?(个别幼儿说说图片内容如:小鸟来了……)

  教师:你们知道小鱼儿为什么会在水里游?小鸟儿为什么飞得高吗?歌中会告诉你的。(引起幼儿倾听的兴趣。)

  2. 教师范唱歌曲《为什么》,幼儿认真倾听,并组织幼儿进行交流。

  (1)教师:歌中唱了些什么?如果你想知道这些秘密应该怎么做呢?

  (2)鼓励幼儿结合歌曲内容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总结成歌词,并带领幼儿一起有节奏的练念。

  (3)幼儿第一次倾听可能不能够一下子将歌词反馈出来,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可多安排几次。

  3.组织幼儿完整练念歌词:

  (1)第一遍: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练念。

  (2)第二遍:引导幼儿自己看着图片练念,教师进行适当的帮助。

  (3)第三遍:引导幼儿用响亮的有节奏的练念,同时教师可配上相应的钢琴伴奏。

  三、组织幼儿学唱歌曲,引导幼儿学习用提问的语气歌唱,并引导幼儿唱好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乐句。

  1. 教师:我刚才已经听到有一些能干的小朋友已经会跟着音乐唱出来了,我们一起 试试吧!

  2. 组织幼儿初步学唱歌曲,能够自己将歌词和音乐匹配起来:

  (1)第一遍:引导幼儿自己跟着音乐试着唱出来。如有困难教师可适当帮助。

  (2)第二遍:引导幼儿用响亮的声音演唱歌曲。

  (3)第三遍:引导幼儿要跟上钢琴伴奏,不抢拍、不脱拍。

  3. 引导幼儿唱好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乐句。

  教师将有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乐句单独带领幼儿进行练习,可以采取教师范唱、小朋友范唱、引导幼儿倾听钢琴伴奏、引导幼儿边拍手边唱等方式,帮助幼儿唱好这几句乐句。

  4. 组织幼儿完整演唱该歌曲:

  第一遍:组织幼儿集体演唱,重点提醒幼儿唱好附点和有休止符的乐句。

  第二、三遍:引导幼儿分组唱,给幼儿休息和相互欣赏的机会。

  四、延伸活动。

  教师:你喜欢歌中提问的孩子吗?

  我也喜欢歌中动脑筋的孩子,想刚才我们学过的儿歌中的李苗苗,下次我们也要来学一学他们,将自己想问的问题提出,并且把这些问题编到歌中去好吗。 

大班音乐活动《为什么》 篇4

  《为什么》这节教学活动重点在于让幼儿懂得事物本质与相反状态发生混淆时所引发的幽默及巩固对正确事物状态的联想。

  当"为什么糖是甜的药是苦的?为什么白是亮的黑是暗的?为什么墙是硬的花是软的?为什么火是热的冰是冷的?"这首儿歌读出后,孩子们各种表情都有,但更多的回答是本来就是这样,为什么还要有此一问?一种挫败感涌上心头,孩子们的思维是否太缺乏创新能力了,对事物的认识怎么就没有一种寻根求源的探索精神呢?因而我尝试引导孩子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来寻找答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我一本正经的边说边做思考状:为什么糖是甜的药是苦的? 孩子们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开始真正思考起这个问题,终于他们想到糖是从哪里来,是由什么制成的等这些平时他们从不去探索追究的问题。孩子在问答、思索、讨论,再结合我的讲解后,他们终于明白平时生活中常见事物,也有其隐性的构成方式,从中他们还学会了一些俗语:良药苦口利于病,水火不相融等。接着他们还自己创编了许多为什么,当与到自己不懂的问题时,懂得向老师寻求答案。 也有部分孩子说他要自己回家从《十万个为什么》中找答案,第二天我便惊喜地发现部分孩子课间还在出《十万个为什么》题考同伴呢。

  孩子的学习兴趣有来自内部的学习动力更有来自于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根据本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外因更能促进内因。如何更好的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开拓思维与视野,扩大幼儿知识经验。是我们教师当前在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它不仅需要教师能及时观察了解,善于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还在于教师首先要具备所需知识,要想叫给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行。

大班音乐活动《为什么》 篇5

  活动目标:

  1、喜欢探索,能大胆的发挥想象,完整的讲述自己的猜想。

  2、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理解它们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愿意与同伴合作,共同制作大书。

  活动准备:ppt、书中小动物图片、白纸若干、水彩笔、胶棒

  活动过程: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本好看的大书,想不想看呀?

  2、出示课件(1)书的名字叫为什么?这是一本专门问为什么的大书?书里藏着许多的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出示课件(2)这是什么动物?你看到鳄鱼的时候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我们看一看书里是怎么说的出示课件(3)为什么鳄鱼会哭泣?

  3、出示课件(4)看一看这是谁呀?行动缓慢的大象?

  出示课件(5)动作敏捷的斑马。

  出示课件(6)嗅觉灵敏的猎狗

  出示课件(7)体型庞大的鲸

  4、出示课件(8)在这四幅图里还藏着许多的为什么?请小朋友分组说一说。刚才我听了小朋友许多的为什么?现在谁来说一说大象?猜一猜书里是怎样说的出示课件(9)为什么大象的鼻子那么长?出示课件(10)现在谁来说一说斑马,出示课件(11)为什么斑马身上有黑白条纹?再看猎狗有什么问题?出示课件(12)为什么猎狗总喜欢笑。出示课件(13)看到鲸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出示课件(14)为什么鲸会喷水?

  5、刚才都是小朋友问的为什么?

  出示课件(15)为什么鳄鱼会哭泣?小朋友想一想,给老师个机会让老师说一说好吗?因为大海里有许多食人鱼总喜欢咬鳄鱼的屁股,所以它就哭了。现在谁来说一说?在小朋友说的过程中,老师把小朋友的猜想画了出来,制成了彩页,那你想不想做一个和老师一样的彩页。在制作彩页之前老师先提一个要求,三个小朋友一组,每组选一个小组长。在制作大书时要把问题和图片贴好,然后把自己的猜想画在小纸上,贴在彩页上,然后把自己的猜想讲给小组小朋友听,最后由小组长来介绍本组的彩页。

  6、现在我们来问一问为什么大象的鼻子那么长?

  出示课件(16)大象大象你快告诉我们吧。出示课件(17)为什么斑马身上有黑白条纹?出示课件(18)斑马斑马你快告诉我们吧。出示课件(19)为什么大猎狗总喜欢笑?出示课件(20)猎狗猎狗你快告诉我们吧。出示课件(21)为什么鲸会喷水?出示课件(22)鲸鲸你快告诉我们吧。出示课件(23)

  7、教师小结:

  动物的外形特和它的生存有关,有的动物有长长的鼻子是为了够到食物,有的动物有耀眼的皮毛是为了保护自己。总之都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活动延伸:

  其实书里还藏着许多的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音乐活动《为什么》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白天和黑夜形成的原因及转换关系。

  2、对探索自然现象有兴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地球仪、手电筒各一个。

  2、白色和黑色卡纸制成的“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人手一个。

  3、 32K大小的黑卡纸每人一张、笔。

  活动环节:

  一、 念诗歌《我喜欢长长的夜》。

  (2)幼儿用温馨好听的声音来把诗歌念一遍。

  二、黑夜的秘密。

  (1)长长的夜晚那么美好,你们知道夜晚是怎么来的吗?

  (2) 教师将打亮的电筒固定在离地球仪有一定距离的一侧,在地球仪的中国地域上贴一红五星,我们来看一个实验,地球仪代表我们生活的地球,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当中国地域对着光源时,轻幼儿说说中国是白天还是黑夜?

  (3)教师操纵地球仪自传,当中国地域背离光源时,再请幼儿判断中国是白天还是黑夜。

  (4)教师继续转动地球仪,让幼儿观察并判断白天、黑夜的转换情况。

  三、白天和黑夜的对话。

  (1)白天和黑夜就是这样,白天来了黑夜就走了,黑夜来了,白天就走了,所以它们永远都碰不到一起。这天,“白天先生”想打个电话给“黑夜小姐”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2)教师以“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的口吻互相说。

  (白天先生:我从来都没有见过黑夜,你能告诉我你们那里是怎么样的吗?黑夜小姐:是啊是啊,我也从来没有到过你们那里,也请你告诉我你们那里是怎样的好吗?)

  (3)请小朋友帮助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回答他们那里是什么样子的。

  (4) 请小朋友互相扮演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然后互相提问

  和回答关于白天和黑夜的事。可交换角色扮演玩。

大班音乐活动《为什么》 篇7

  活动目标:

  1、梳理和巩固对动物外形特征的正确认识,理解它们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喜欢探究,愿意问为什么。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PPT、问题板等。

  活动过程:

  一、找找“为什么”

  1。(出示图书)孩子们,还记得这本书吗?书名叫《为什么》,里面藏着一些关于动物的问题,我们来看看,书里到底问了哪些为什么,好吗?

  2。说出自己找到的“为什么”(教师根据孩子的回答出示动物,并将问题呈现出来)。把你找到的问题说给大家听听!

  二、想想“为什么”

  1、想想、议议“为什么”

  孩子们,在这些问题中,你知道哪个问题的答案,并告诉大家。

  从长颈鹿、大象入手

  (1)从长颈鹿入手:为什么长颈鹿有很长的脖子。(图片验证)

  (2)从大象入手:为什么大象的鼻子那么长?大象有嘴巴,为什么还需要用鼻子来吃树上的香蕉和喝地上的水(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图片发现大象脖子短、腿粗短的特点)?

  [体验]如果没有那根长鼻子,大象会面临什么(让孩子们学做没有鼻子的大象,并尝试摘树上的香蕉,从而体会长鼻子对于大象生存的重要性)?

  大象会用这根灵巧的鼻子做什么(鼓励孩子说出大象鼻子的多种用途)?

  [过渡问题]还有谁也像长颈鹿、大象一样,长得很特别,是为了吃到食物、不饿肚子?

  从斑马入手

  (1)为什么斑马身上要有黑白条纹(鼓励孩子大胆说出答案)?

  (2)(邀请孩子们看斑马在草原上生活的照片)黑白色在草原上很明显,怎么能保护自己呢(引导孩子讨论分析)?让孩子谈谈盯着看斑马花纹后的感觉。

  [体验]我们来做狮子吧,草原上烈日当头,在旁边紧盯不舍的狮子目不转睛地看着成群奔跑的斑马群时会发生什么事(鼓励孩子大胆想象)?

  [小结及过渡]用皮毛的颜色来保护自己真是聪明的办法,像这样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来保护自己的动物还有谁?

  从蜗牛入手

  (1)为什么蜗牛身上要“背”座大房子(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答案,并出示图片来完善答案)?

  (2)看来背着走的房子真是个好东西,好东西要拿来跟大家分享,把“房子”送给谁呢?送给狮子、送给长颈鹿(让孩子自由选择动物“背房子”,并尝试考虑合理性)……

  (3)凶猛的狮子不需要房子保护,长颈鹿个子很大也不需要房子保护,为什么唯独蜗牛离不开这坚硬的小壳呢(蜗牛个子小、身体软)?

  (4)还有哪些软体动物也是用背着壳的办法来保护自己的?

  从骆驼入手

  (1)为什么骆驼背上要有驼峰(看视频验证答案)?

  (2)驼峰里面藏了什么?里面的东西能供使用多长时间(鼓励孩子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并回答)?

  2、梳理小结“为什么”的原因

  教师呈现梳理板:边出示六个动物的外形特征,边进行梳理和总结。

  每一种动物都有奇特的外形:有的有长长的鼻子,有的有长长的脖子,这是为了吃到食物;有的有坚硬的外壳,有的有刺眼的皮毛,有的有威风的鬃毛,这都是为了保护自己;骆驼有驼峰是为了适应环境吃到食物、保护自己不受伤害、适应自己生活的环境,在大自然中生存下来。

  三、看看“为什么”

  孩子们,《为什么》里还有很多你知道或者还不知道的“为什么”,还有许多你想知道的问题答案,我们回教室再去找找问题、看看答案,好吗?

  活动反思: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务必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透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职责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构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构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忙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构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反思谈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