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好吃的食物》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尝试用各种乐器进行演奏。

3.体验配乐时的快乐。

活动重点: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活动难点:尝试用各种乐器进行演奏。

活动准备:食物卡片若干,棒铃和碗勺若干,红薯、鸡蛋羹、蛋挞实物。

活动过程:

1.出示实物,导出主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有带了魔术盒,大家猜猜我会变出什么神奇的东西来呢?

(小朋友猜,老师变魔术变出食物。)

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有吃过这些食物吗?(让部分幼儿品尝食物,强化几种不常见事物的名称。)

2.出示图片,认识更多食物。

师:刚我们品尝的食物的名称还记得吗?来我们一起看看是不是这几种食物?(老师出示图片,并贴在白板上。)

师:小朋友们觉得老师的魔术盒还会不会变出更多的食物呢?(从盒子里拿出歌词相关的图片,让幼儿说名称。老师把图片按顺序贴好。)

师:今天我们不但会说这些名称,我们还要把它们唱出来,想不想挑战一下?

3.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1)熟悉歌曲的旋律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师?这首歌里唱的是什么?原来都是我们这上面的好吃的呢!

(2)按节奏打旋律。

师:我们一起跟着歌曲来打节奏。(带幼儿唱歌并拍手打节奏,感知3/4拍的强弱。)

4.引导幼儿用乐器进行演奏。

(1)根据旋律,引导幼儿选择乐器。

师:我这里有两种乐器,都是什么?我们该怎么安排乐器?

(2)展示图谱,引导幼儿用乐器演奏。

师:大家看着图谱再根据自己选择的乐器试试吧!

(3)带领幼儿进行表演。

师:这次我们一起边唱边表演吧!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打击乐对于幼儿来说比较陌生。而且人多的班级并不好操作,所以在公开课做这样的尝试是比较冒险的。活动中我对幼儿比较陌生的食物都用实物来做了强化转移,对于歌词的记忆也做了图谱,让幼儿一看就一目了然。所以熟悉旋律的部分就变得简单了。后面的用乐器伴奏部分依然使用了图谱来辅助,而且在伴奏时老师有用乐器带领幼儿来表演,降低了幼儿的难度。但是本次活动有很多的不足。在感知3/4拍的方面做得不好。课前有设计在幼儿熟悉旋律后带领幼儿拍节奏来感知强弱,因为怕时间来不及所以课上对这一环节轻描淡写的带过了,以至于后面的表演幼儿的强弱感不强。而在乐器选择方面因为班级人多,再怕课堂难以控制,所以用了课前提前根据幼儿单纯的喜好进行了选择并让其藏好。在后面的伴奏部分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看着图谱进行了表演后让幼儿有一个交换乐器表演的环节让幼儿感知了不同的节奏。而且,因为时间的关系,本次的活动结束的比较匆忙,部分幼儿的掌握并不牢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