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认识“>”和“<”》

2019-07-28

大班数学《认识“>”和“<”》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塑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

2、1-10的数字卡片

3、作业单若干份

4、水彩笔人手一支,印泥。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和〈

1、认识小于号

师:阳光明媚,草地上长了许多红色和黄色的花,数一数红花有几朵?黄花有几朵?它们一样多吗?它们之间能不能放=号?那么我们可以放上一个别的符号,这个符号叫小于号〈,它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

2、认识大于号

师:看到这么多美丽的花,蜜蜂蝴蝶也赶来凑热闹了,蜜蜂有几只?蝴蝶有几只?那我们可以在中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大,哪边的数小,我们给这个符号去个名字叫大于号,>像张着大嘴巴,朝着大数笑,它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

3、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熟记大于号和小于号

师:你们看一下,不管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开口方向都朝着什么数?(大数) 尖尖的屁股朝着什么数?(小数) 让幼儿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4、加强巩固下大、小于号

出示课件,请小朋友选择正确的符号,并上来操作。

二、表演游戏:

师:下面我请两个小朋友选择一个数字卡片,另一个小朋友用身体姿势表演大于号和小于号。其他的小朋友来看一看,他们表演的对不对。

三、解决实际问题:让大、小于号变成等号

师:小猴要出去做游戏了,但是猴妈妈说,两边的小猴子不一样多,没法做游戏,我想让两边的小猴子变的一样多,也就是大于号变成等于号,有两种方法4-1=3,3 +1=4。

师:游戏做完了,猴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它们喜欢吃的桃子,猴妈妈想让两个盘子里的桃子变的一样多,也就是把小于号变成等于号,请小朋友帮忙想办法:5+2=7,7-2=5。

四、小组活动

教师先介绍作业单上的内容,再请小朋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上位去完成桌上已经准备备好的作业单。

五、教师点评小结

教师点评部分幼儿的作业单,表扬做得好的幼儿,对没有作对的幼儿进行鼓励,并在次强调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