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有趣的复制 篇1
大班幼儿的思维比较活跃、想象力逐渐发达、探索、动手的欲望也越来越强了,所以在选择大班活动内容时,应从他们身边的事物入手,满足探索操作的欲望,使之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而复制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如何让孩子关注生活中的复制现象,并感受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呢?我预设了这个科学探索活动,旨在让孩子在与多种材料的互动中,了解和关注身边的复制现象,激发探索的欲望和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开始,让幼儿为海宝画像,要求徒手画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海宝,再尝试中发现要做出一幕以阿姨能够的东西不借助其它材料或工具是很难的,为活动第二环节作铺垫。
第二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幼儿尝试借助不同的材料,如:复写纸、印泥、拷贝纸、橡皮泥、铅笔、剪刀等,复制海宝。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几种简单的复制方法,
并通过交流,使个体经验得到共享。
第三个环节是拓展经验,通过让幼儿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复制过程的录像,感受生活中到处都有复制,萌发继续探索的愿望。
活动目的:
1、探索复制的简单方法,体验复制的乐趣。
2、感受复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活动准备:
1、《板糕、衣服、复印机、汽车的制造》的录像、电脑、投影仪
2、操作材料:白纸、记号笔、海宝样板、复写纸、铅笔、印泥、表格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海宝,提出任务要求。
1、帮助海宝设计纪念图片,要求:尽量画得一模一样。
2、在观察比较中得出结论:不借助工具是很难画出一模一样的东西来的。
二、探索复制的多种方法
1、激发探索兴趣,提出探索要求:
要求一:大胆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复制海宝。
要求二:运用不同方法,将海宝复制到相应的表格中,看谁的办法最多。
2、幼儿操作材料,进行自主地探索活动,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围绕问题“你用了什么材料,怎么复制的?”进行交流
小结:原来我们借助一定的材料,通过描、印、刺、剪等方法就可能做出一模一样的东西来,这种方法叫复制。
三、迁移拓展,激发继续探索欲望。
1、观看生活中与复制有关的录像,提问:看到了几种复制?是哪几种?(幼儿讲述)
2、让幼儿到生活中再去找找身的复制
反思:本节课准备很充分,学生准备也很充分,课堂上学生兴致很高,老师通过实验攻破了教学重难点,懂得复制,学会了很多复制方法,只是幼儿的动手能力有待锻炼。
大班科学:有趣的复制 篇2
大班科学《有趣的复制》目标:(1)让幼儿初步了解复制的方法,并学习用各种复制的手段去尝试复制。(2)通过活动,使幼儿对复制物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准备:(1)几组不同的材料:拓模复制(泥油及模具),印蓝纸复制(印蓝纸及白纸),印章复制(印章及白纸),透明纸复制(透明纸及图书)(2)电脑.打印机.复印机;录像片:饼干的制作过程。过程:(1)引起幼儿对复制的兴趣。 教师:这里有一幅漂亮的图画,想发给每人一张,可是一幅幅地画实在太慢了,请小朋友帮助想一个办法,能很快地得到许多一样的画。(2)幼儿操作各种材料,探索尝试各种复制的方法。 a.介绍各种材料。(每组一种复制形式) b.幼儿初步尝试复制,教师应积极给予幼儿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c.建议: 幼儿换一种方式再次实践,尝试复制的多种方法。(3)拓展幼儿有关复制的经验。 讨论:还有什么是复制的东西?录像:饼干的制作过程。 先运用电脑.打印机.复印机复制出许多小图案,然后发给小朋友。(如五角星.小花.小动物等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