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背景,解决字词障碍;
2、初读课文,感悟人物大致形象;
3、学习第一片断,了解小嘎子的人物形象及其写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教师】大家读过的课文或课外读物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大家说得很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组人物描写片断,从中了解人物的形象,体会作者是怎样来写这些人物的。
◆教师出示课题:22 人物描写一组 【幻灯片】
3、【教师】请同学们齐声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齐读“自学要求”。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快速地读课文。
◆教师出示自学要求] 【幻灯片】
自学提示
1、学习课文第一片断。读准字音、读通顺;
2、利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理解不认识的字词;
【教师】请同学们齐读“自学提示”。“一二,开始!”
【教师】同学们读得真好!
2、【教师】下面我们请三名同学读课文,大家注意听。好!由这三位同学来读课文。
[学生读课文:
(你读)一、二自然段;
(你读)“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到“……仿佛很占了上风”;
(你读)“可是小胖墩儿……”到完。]
【教师】开始。
3、【教师】三个同学的课文读完了,以后读课文,声音要洪亮,注意读准字音。下面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生字,请大家看大屏幕:
⑴◆教师出示生字:【幻灯片】
擞(sǒu) 绽(zhàn)扳(bān) 咚(dōng)监(jiān)侄(zhí)郎(láng) 皆(jiē)
敛(liǎn)媳(xí)骚(sāo)宗(zōng) 怜(lián) 帕(pà)
【教师】①我们用“开火车”的方式读生字。
②大家齐声读生字,每个生字读两遍。(一、二开始)
【教师】同学们读得真好!
⑵◆【教师】有几个字的读音需要我们注意一下【幻灯片】
“擞”,应读“sǒu”,不要读成“shǒu”;
“绽”,应读“zhàn”,不要读成“dìng”;
“扳”,应读“bān”,不要读成“bāi”。
【教师】(指着生字说)“擞”,应读“sǒu”,不要读成“shǒu”;“绽”,应读“zhàn”,不要读成“dìng”;“扳”,应读“bān”,不要读成“bāi”。
⑶◆【教师】下面这个生字比较难写,我们来看看它的结构:
【幻灯片】
“骚”:左边的偏旁是“马”,右边是“蚤”(zào)跳蚤的“蚤”。
【教师】(指着生字说)“骚”:左边的偏旁是“马”,右边是“蚤”(zào)跳蚤的“蚤”。
【教师】生字学习就到这个地方。如果还有不认识或者不会写的生字,下来以后问组长或老师。
三、学习《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1、导入:
【教师】电视剧《小兵张嘎》大家都看过,其中的人物大家比较熟悉。今天我们学习小说中的张嘎,看看作家是怎样写可爱的小嘎子的。
◆教师出示课题:“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幻灯片】
【教师】请大家齐声读课题。(一、二开始。)
2、【教师】我们要学习的这个片段从何而来呢?我请一名同学大声朗读课本137页的导读,读完以后大家就明白了。
①[学生]读导读。
②【教师】通过“导读”我们知道了本文节选自儿童小说《小兵张嘎》,作者是徐光耀。以后大家再看电视剧《小兵张嘎》,就可以从容地说作者和书名了。
3、【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齐读“自学要求”。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快速地读课文《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教师出示自学要求 【幻灯片】
1、片断中出现的人物是谁?谁是主人公?
2、这两个人物在干什么?
3、片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小嘎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些词句中发现的?
5、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教师】大家齐读自学要求(一、二开始。)(学生读完后)大家开始自读课文。(4分钟,教师巡视。)
4、【教师】现在我们以每张课桌的前后两排学生为一组,讨论上面的五个问题。(4分钟)
5、【教师】下面展示小组学习的成果,请大家积极地发言。
【教师】第一个问题:片断中出现的人物有谁?谁是主人公?(请大家举手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这位同学真行,说得相当好!
◆教师出示幻灯片。
片断中出现的人物是小嘎子和小胖墩,主人公是小嘎子。
【教师】第二个问题:这两个人物在干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这位同学真棒!
◆教师出示幻灯片。
这两个人在摔跤。
【教师】第三个问题:片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你们一组很有收获。
◆教师出示幻灯片。
片断的主要内容是:小嘎子提出摔跤,在摔跤过程中,他时时处处想使巧招,结果被胖墩摔了个仰面朝天。
【教师】第四个问题:小嘎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些词句中发现的?
【学生】回答。【教师】这样复杂的问题你回答得很清楚。很好!
◆教师出示幻灯片。
小嘎子是一个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小男孩。表现他的这些特点的句子有:
1、“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一搂”;
2、“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教师】第五个问题: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学生】回答。【教师】你真行!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你提前完成了。
◆教师出示幻灯片。
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
①心理描写:“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一搂”;
②动作描写:作者在写两个孩子摔跤时,准确地运用了相关的词语:“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等。此外,课文从“起初”到结束大量的动作描写也有助于表现人物特点。
6、【教师】下面请大家再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
7、【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物描写的第一个片断,了解了小嘎子机灵的特点,理解了作者是通过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出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形象的。
◆教师出示幻灯片。
22 人物描写一组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心理描写
小嘎子:机灵
动作描写
四、【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描写人物的片断,课后作业是:
1、抄写课后生字;
2、理解掌握本课内容;
3、预习后两个片断。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擞、绽、扳、咚),能正确读写“精神抖擞”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鲜活的人物形象。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并运用作者抓住人物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二、内容分析本片段节选自小说《小兵张嘎》。它由3个自然段构成,其中的第3个自然段包含了摔跤的开始、高潮、结果,是研读时该聚焦着力的地方。这一段文字层次清晰,作者用“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等语句推动比赛发展,把比赛的情景描述的紧张而有趣。作者准确运用“围、蹦、推、拉、拽、顶、扳”等表示动作的词语,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嘎子的摔跤动作进行了细致描绘,凸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当中夹杂着对嘎子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人物性格。由于片段内容简短,所以安排一课时完成。三、学情分析对于片段中的主人公学生都很熟悉。但是对于作家是用什么方法来塑造主人公形象的,则需要驱动学生去探索。因此,教师必须想办法让学生在丰富对人物的认识的基础上领悟写法。因为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读写经验,在体会到写法后可当堂尝试实践。四、教学过程㈠激趣设疑入课1.猜猜他是谁师描述:①生在梁国的九岁孩童,因一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被众人称赞。②身材矮小,不卑不亢,三次斗智逼得楚王赔礼认输。③歪戴破草帽,手拿小木枪,身穿白褂,光着脚丫。他只有十三岁,擅游泳,能爬树,会摔跤,爱咬人。2.你是怎么认识嘎子的?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小兵张嘎》中的一个片段,通过语言文字,再一次走近调皮机灵可爱的小嘎子,你或许会对他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指名读㈡展学评导定教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重点段第三自然段。正音、理解(精神抖擞、虎势儿等)词义。3.了解第三自然段主要意思。4.明确任务:作家用什么方法塑造出调皮机灵的小嘎子?板书:调皮机灵㈢读解感悟明意1.谈话引出“招”。2.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在比赛的过程中小嘎子使用了什么招?把有关的句子标出来。3.交流所划句子。㈣细读析路品语1.出示句子,讨论在比赛的过程中小嘎子使了哪些招?(1)“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地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比赛开始了,嘎子用的第一招是什么?理解“冷绊子”和“巧招”板书:蹦引导学生抓“巧招”联系前文揣摩嘎子“蹦来蹦去”的心理。从中体会嘎子的有心计、有智谋的特点。指导朗读(2)“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嘎子变换了什么招?板书:推、拉、拽、顶、扳引导学生做动作:和嘎子一起出招。这些招里有没有出其不意的巧招?(顶)体会嘎子的招数变得快、变得巧,感悟嘎子的机智、有心计。指导朗读边读边在脑子里再现画面。(3)“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抓“沉不住气”引导想象此时嘎子的心里在想什么?体会他争强好胜的特点。板书最后一招:钩指导朗读2.领悟写法板书:动作描写心理活动3.教师小结:作者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动作描写,其间穿插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塑造了特点鲜明、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㈤拓展查验小结1.学习写法写片段。人物:刘谦(1)谈谈他给你留下的印象。(2)仔细观察魔术视频:借能量(3)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动作?随机板书(4)自由写话(可以用提供的动词)2.交流反馈,点评优劣。3.布置作业。(1)把这场精彩的比赛讲给爸爸妈妈听。(2)推荐阅读:争强好胜的小嘎子输了,眼看着“枪”要被人拿走,他会认输吗?作家还描写了小嘎子的哪些嘎事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去阅读作家徐光耀爷爷的经典儿童小说《小兵张嘎》,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文字描写,都有很多的精彩让你受益非浅。板书设计: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蹦--推--拉--拽--顶--扳--钩动作描写心理活动调皮机灵有心计争强好胜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嘎子的性格特点,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学习运用。
学习重难点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过《小兵张嘎》吗?今天这节课,我就先请大家看一看这部电影中的一个片段。
二、观看录象,感受形象
1..说说片段中的小嘎子和胖墩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嘎子:聪明 活泼 灵活 顽皮
胖墩:沉稳 憨厚 城市 老实
2.你是从哪里看出他们的形象来的?
(语言、动作)
3.学生试写
是的,影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能够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来,那么,文学作品中,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也能鲜明得体现出人物的形象,现在,请大家拿起纸笔,试着把刚才看到的片段内容写下来,注意突出嘎子和胖墩的形象。
4交流评议
三、出示课文,再现形象
1.出示课文,学生自读
其实这部电影是根据著名作家徐光耀的同名小说《小兵张嘎》改编的,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徐光耀是怎么描写嘎子和胖墩摔跤的吧。请大家读一读课文
2.作者用他那生花的妙笔,塑造了两个特点鲜明、天真可爱的人物。小嘎子活泼,调皮,小胖墩儿沉稳,憨厚,只要读过这段文字,相信对这两个人物就会过目不忘。那么,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刻画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呢?(动作描写)
3.找句子。
请大家找一找能体现人物形象的语句。
(1)“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2)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打架似的对起阵来。
(3)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4)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勾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4.讨论,反馈:作者主要采用动作描写的方法,准确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也兼用语言描写的方法,生动地刻画了两个人物不同的特点。运用这样的方法,就使读者好像看到了人物的动作,听到人物说的话,整个人物形象仿佛就站在我们的眼前,栩栩如生。
七、总结拓展
1.动作描写是体现人物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那么再看我们刚才自己写的短文,是不是也用上了生动的动作描写呢?
我们再来看一遍电影片段,再感受一下嘎子和胖墩的形象特点,然后请大家修改自己的作文。
2.交流评议
3.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擞、绽、扳、咚),能正确读写“破绽、精神抖擞、膀大腰圆”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抓住人物的动作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猜谜:亭亭玉立花仙子,喜欢生活水中央。爱穿白色粉红衣,常常坐在绿船上。)
1、师(课前谈话):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都看过什么电影?
2、电影也陪伴着老师这一代的童年。不过,那时是黑白电影,你们有兴趣去欣赏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于1963年的黑白电影《小兵张嘎》片段,它曾经获得过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出示课件)
3、师放片段,并请同学说说放了什么内容呢?(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4、师:你真棒,既说出了事件,还向我们介绍了两位主人公,他们分别是“小嘎子和胖墩儿”,(你来读读,你来读读,)(评价:读来真亲切,这个儿化音读得真好听)。老师要考考你,你能从名字中推测出这两个小主人公的特点吗?
(生:……)(嘎、胖)
5、引导:大家猜得对不对呢?那就让我们来学习作家徐光耀爷爷写的小说《小兵张嘎》中的一个片段描写,一起走进文本,去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形象吧。(出示课件,读课题)
二、初读片段,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1、 出示自读要求。1、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片段,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解词语。
2、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们是怎样的孩子?划出相关句子,做批注。
2、学生自读。做批注。
3、 检查个别词语,并了解意思。(课件)精神抖擞(s ǒ u)公鸡鹐架(qi ā n)意思了解
露出破绽(zh à n)扳不动(b ā n)
三抓两挠(n á o) 推拉拽顶(zh u à i) 做动作,拽的写法
4、感悟人物特点:同学们,你从字里行间看出他们是怎样的孩子呢?(课件)
`(生找句子,说理由,师板书特点词语)
5、明确写法:你们真会读书,那么你们一定发现了,作者主要抓住人物的什么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特点的呢?(动作描写,板书)
三、精读片段,感受写法。
那好,让我们继续走进文本,把描写两个人物的动词找出来标上记号,小嘎子的动作词语用“▲”表示;胖墩儿的动作词语用“●”表示
1、反馈:
(1) 小嘎子的方面:
a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架似的对起阵起来。
谁先来说说,从“虎势儿一站”你体会出了什么?
生:从这个词我体会到小嘎子像老虎一样非常勇猛。
师:你体会得真好。“虎势儿”中的虎就是“老虎”,“老虎给你们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凶猛的。
生:气势汹汹的。
生:非常恐惧的。
师:来,一起读“虎势儿”这个词,读出老虎的凶猛。
同学们,小嘎子这“虎势儿一站”, 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嘎子?
非常勇猛、很有气势、威风凛凛
生读“虎势儿一站”
”此时此刻,小嘎子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生:他在想:我先得在气势上压住他,所以我要站得勇猛些。
生:他在想:我不能跟胖墩来硬的,我得智取。
生:他在想:哼,想赢我的枪,没门。等着瞧!
同学们,你们说的都不错,我们从动词中感受到了小嘎子的气势逼人。(板书)齐读句子,感受气势。
b“起初,小嘎子抖擞精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地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师:小嘎子为什么要围着蹦来蹦去呢?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出小嘎子很机灵,身手很敏捷。
生:我体会出小嘎子很机智,找准对方的弱点,他故意转圈,想把小胖墩给转晕了。
师:你很会动脑筋。同学们,文中还有一句话也是写小嘎子在转的,找出来。
生齐读“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
师:同学们,请你走进嘎子的内心,琢磨琢磨,在嘎子的这一转,二转,三转的过程中,他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生:嘎子在想:我得利用我身手敏捷的优势,采用“转功”把胖墩给转晕再说。
生:他在想:胖墩膀大腰粗的,力气很大,我不能和他比力气,我得想计策。
c;“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
d,(6)推、拉、拽、顶、扳、钩
师:这六个词语机有手上的、头上的又有脚上的,说明了什么 ?
生:用尽了一切办法,聪明;他有点求胜心切了,急躁了,想把他打败。
小结:这丰富的动作充分让我们感受到小嘎子的机灵的个性。
过度:3.小嘎子这么机智灵敏、争强好胜,要是在平日里,他早就赢了,只可惜,他碰到了胖墩儿这个摔跤——惯手。解释。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呢?
(2)学习胖墩儿的方面:
a跳、退、闪、脱、*(写胖墩儿)(1、2节)爽快、胸有成竹啊,请你读读。
b塌、合、鼓;在这句话中,你有没有注意“塌着腰”这个词。看老师(或请同学)这样属不属于“塌着腰”?
师:为什么?说理由(马步是扎得稳稳的,是身体胖胖的,肚子很大的,文中有个词语膀大腰粗)
平常,我们还会给“塌”组个什么词?
生:倒塌。
师:我们一般指什么倒塌?
生:房子。
师:是的,房子倒塌。可见“塌”的力量是很大的,破坏性是很强的。从中,你感受到对手胖墩怎样?
生:胖墩很有实力,力量很大。
生:胖墩真是个强大的对手,“塌着腰”就让感到害怕。
师:一起读这句话,感受感受这位对手的厉害。
生读。
c、所以小嘎子被胖墩儿一别、一推就摔倒了。
(如生先说胖墩儿,过度:我们认识了这位憨厚、健壮的摔交惯手,那他的对手又是怎样的呢?)
3、研究动词的特点:
引语: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体会到这些动作描写突出了人物的特点。(出示片段,)那么,这些动词有什么特点呢,同桌互读,边读边想?(有顺序、准确多样、交*进行)
4、小结:作者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动作描写,用生花妙笔塑造了两个特点鲜明,天真可爱的少年形象。今天,(课件出示)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写法,相信大家一定会写得很好。
四、学习片段,片段练习。
1、引语:那我们来写什么呢?读媒体:小嘎子这么争强好胜,第一次失败后岂肯善罢甘休,他提出三局二胜,你能模仿课文的写法,写写他们的第二次摔跤吗?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写出特点哦。
2、开拓思路,请学生谈谈(谈结果,谈方法)
教师出现画面,请学生习作(注意点:可以模仿文本片段的写法;有顺序地写出比赛双方你来我往的情景,准确运用动词哦)
3、交流反馈,点评优劣
4、同学们的表现真棒啊!老师要送一个礼物给大家——原著片断。(课件)
五、课外拓展,布置作业。
1、第二次摔跤,小嘎子靠咬人这一不光彩的动作取得了胜利,可这正表现了他的淘气、顽皮、嘎气十足,反倒使小英雄的成长显得更真实。同学一定对小嘎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了吧。小说中小嘎子嘎事多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去阅读作家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文字描写,都有很多的精彩。还可以到网上去看看电影《小兵张嘎》,一定会让你和小主人公成为朋友的!
板书: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争强好胜、机灵 憨厚
富有心计、顽皮 健壮
特点
动作描写
有顺序、交*进行、准确多样
第二次摔跤
“哈!手*·枪归我啦!” 小胖家伙直朝门墩跑去。
“慢着!”小嘎子脑门上哄哄冒火,又羞又急,“咱们是三盘两胜,倒一回就归你啦?――还有两盘呢!”
“又三盘两胜啦,你可真会耍赖!好,三盘就三盘!”小胖墩儿挺挺胳膊,乘着一股盛气,又骑马式当中一站。满头燥热的小嘎子,等不得他站稳,奇袭似地窜上去就是一腿,把小胖墩儿扫了个趔趄(liè一qie),可是没有倒。小嘎子紧接又一扑,搂住脖子就按。不料小胖墩儿一哈腰,抓住了他的两肋。小嘎子按了两下没按动,忽觉下半身发起飘来。急撒开脖子去救肋下,却只落得揪住了对方的胳膊,脚下接连又打了两个悬空。“手*·枪啊手*·枪!”险险乎就要不保!小嘎子这回真急了。他两眼一转,照对方肩膀上就咬了一口,只听“哎哟”一声,就在小胖墩儿一闪身的工夫,小嘎子顺水推舟,一个绊子把他扔倒了。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嘎子的性格特点,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学习运用。
学习重难点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过《小兵张嘎》吗?今天这节课,我就先请大家看一看这部电影中的一个片段。
二、观看录象,感受形象
1..说说片段中的小嘎子和胖墩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嘎子:聪明 活泼 灵活 顽皮
胖墩:沉稳 憨厚 城市 老实
2.你是从哪里看出他们的形象来的?
(语言、动作)
3.学生试写
是的,影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能够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来,那么,文学作品中,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也能鲜明得体现出人物的形象,现在,请大家拿起纸笔,试着把刚才看到的片段内容写下来,注意突出嘎子和胖墩的形象。
4交流评议
三、出示课文,再现形象
1.出示课文,学生自读
其实这部电影是根据著名作家徐光耀的同名小说《小兵张嘎》改编的,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徐光耀是怎么描写嘎子和胖墩摔跤的吧。请大家读一读课文
2.作者用他那生花的妙笔,塑造了两个特点鲜明、天真可爱的人物。小嘎子活泼,调皮,小胖墩儿沉稳,憨厚,只要读过这段文字,相信对这两个人物就会过目不忘。那么,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刻画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呢?(动作描写)
3.找句子。
请大家找一找能体现人物形象的语句。
(1)“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2)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打架似的对起阵来。
(3)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4)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勾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4.讨论,反馈:作者主要采用动作描写的方法,准确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也兼用语言描写的方法,生动地刻画了两个人物不同的特点。运用这样的方法,就使读者好像看到了人物的动作,听到人物说的话,整个人物形象仿佛就站在我们的眼前,栩栩如生。
七、总结拓展
1.动作描写是体现人物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那么再看我们刚才自己写的短文,是不是也用上了生动的动作描写呢?
我们再来看一遍电影片段,再感受一下嘎子和胖墩的形象特点,然后请大家修改自己的作文。
2.交流评议
3.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案 篇6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读儿化音,认识五个生字,积累“手疾眼快、精神抖擞、膀大腰粗”等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和胖墩儿两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3、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这些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在小练笔中。教学过程:一、紧扣主题,导入新课畅谈前几个单元所学人物,揭示课题同学们,在本学期的语文学习中,我们结识了不少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如:顾全大局的蔺相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舍小家为大家的老支书,在长征路上为照顾病号而牺牲的老班长……这些人物性格鲜明,在我们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片段(出示课题)二、整体着手,走进人物1、齐读课题,正音。2、从课题中我们知道了这个片段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你还想了解什么?(随机介绍比赛摔跤的原因)3、谈谈你看了电视或电影中的嘎子和胖墩儿是个怎样的孩子?4、自读课文,想想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5、读词正音、明义;质疑1、手疾眼快三抓两挠膀大腰粗推拉拽顶精神抖擞(s?u)合了裆(dāng)扳(bān)不动破绽(zhān)2、小胖墩儿单褂儿虎势儿点儿牛劲儿3、猴儿似的公鸡鹐(qian)架似的走马灯似的读了课文后,小嘎子和胖墩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随机指名上台板书)三、深入研读,感悟形象想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的。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小嘎子的语句,用直线划出描写小胖墩儿的语句。并把你的感受写在句子旁边。交流一:小胖墩儿:自信、沉稳、结实“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1、圈出小胖墩儿动作的词,从一连串的动作中你感受到什么?(胸有成竹)读一读2、注意到了“叉”,一叉腰,这一叉,叉出了什么?(自信实力)3、评价后重点进行朗读指导,自读——指名——齐读(板书:语言)4、我们看到了一个自信的胖墩儿,他这么自信是有原因的,因为文中写他——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来拽顶,硬是扳不动他。1、在你眼中,哪些人属于“膀大腰粗”?这样的人从外貌上一看就是身强力壮、力大无穷。(板书:外貌结实2、你看,哪里看出来胖墩儿一身牛劲?小嘎子想尽办法了,推倒吗?拉,拽,没办法了,用头顶吧!怎么样?胖墩儿楞是不动,你觉得他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3、多么沉稳哪,把稳如泰山的小胖墩儿读出来,把力大无穷的胖墩儿读出来。4、咱们的小胖墩儿不仅四肢发达,头脑更是不简单,他这么自信,除了身体条件优越,还有什么原因?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1、惯手就是老手、能手,可见经验很丰富,哪儿看出来是个惯手?从这几个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能不能抓住一个词说说。(“塌着腰”,说明马步是扎得稳稳的,身体壮壮的;合了裆,防守严密;鼓着眼珠子,精神集中。)2、多么厉害的摔跤能手呀!朗读指导。3、膀大腰粗、力大无穷、经验丰富的小胖墩儿就这么一站,自信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给你什么感觉?交流二:小嘎子勇敢机智面对这样的对手,小嘎子怕吗?他是怎么应对的?你觉得小嘎子是个怎样的孩子?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1、从这段话的哪些语句(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中我们看出平时在摔跤时很会动脑筋?从中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2、为什么面对胖墩儿时他选择了怎样的摔跤方式?(随便摔)为什么呢?(因为他清楚两人在体形上的差距,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因此他认识到“单凭力气”是无法取胜的。)3、这句话中我们更加看出了小嘎子的什么特点?(聪明、富有心计)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1、跟胖墩儿摔跤时,作者写到“起初……、总想……从中我们更加看出了小嘎子的聪明、富有心计。2、再找找看文中对小嘎子摔跤时有哪些细致描写动作的词,并圈出来。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得对阵起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嘎子的摔跤动作进行了细致描绘。动词的准确运用,把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小嘎子的个性特点塑造了。3、品读这几个句子,小嘎子心里会怎么想?他会怎么做。现在你就是小嘎子,面对胖墩儿自信的挑战,会怎么想?采取哪些行动?(嘎子想:我得利用我身手敏捷的优势,采用“转动”把胖墩儿给转晕再说。胖墩儿膀大腰粗的,力气很大,我不能和他比力气,我得想计策……4、看来你们已经读懂了句子,走进了嘎子的心里,感受到了他的聪明、勇敢、机智。从中我们更加佩服徐光耀爷爷的写作水平,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就能使我们感受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5、尽管嘎子勇敢、机智,但是他的对手真的太强了,不仅身强力壮,而且经验丰富,这段话中的哪个词(“仿佛“)也让我们看到了他存在的危机?(写出了小嘎子并不是真正的占了上风,而只是表面的、暂时的)6、所以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这下嘎子就有些——出示句子引读小嘎子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勾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个仰面朝天。1、同学们,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2、嘎子输掉的仅仅是一场比赛吗?(知道他们为什么比吗?——输掉了心爱的手枪)3、多可惜呀,看来,嘎子还是低估了胖墩的实力呀!四、总结拓展1、作者通过一系列准确的动作描写,兼用语言、外貌描写等方法,用短短的百来个字就将一个聪明机灵的小嘎子和一个敦实沉稳的小胖墩儿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朗读2、通过刚才品味,我们对小嘎子的性格有了一定的了解。小嘎子摔跤输了,而且摔得仰面朝天,他会就这样服输吗?他会怎么想?(总结失败的教训)儿童小说《小兵张嘎》中,小嘎子摔跤失败后说的一句话:“慢着!”小嘎子脑门上哄哄冒火,又羞又急,“咱们是三盘两胜,倒一回就归你啦?——还有两盘呢!”“又三盘两胜啦,你可真会耍赖!好,三盘就三盘!”1、第二次摔跤开始了,你觉得这次比赛结局会怎样?2、第一次摔跤比赛,作者抓住了小嘎子和胖墩儿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将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3、练笔:学习课文抓住动作描写体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请你大胆想象,接下来写写第二次摔跤的片段。学生练写,教师巡视4、交流:重点关注对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的描写。5、示原文对比:小胖墩儿挺挺胳膊,乘着一股盛气,又骑马式当中一站。满头燥热的小嘎子,等不得他站稳,奇袭似地窜上去就是一腿,把小胖墩儿扫了个趔趄(liè一qie),可是没有倒。小嘎子紧接又一扑,搂住脖子就按。不料小胖墩儿一哈腰,抓住了他的两肋。小嘎子按了两下没按动,忽觉下半身发起飘来。急撒开脖子去救肋下,却只落得揪住了对方的胳膊,脚下接连又打了两个悬空。“手枪啊手枪!”险险乎就要不保!小嘎子这回真急了。他两眼一转,照对方肩膀上就咬了一口,只听“哎哟”一声,就在小胖墩儿一闪身的工夫,小嘎子顺水推舟,一个绊子把他扔倒了。6、这节课我们感受了两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从中体会出了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并也尝试着运用了。文学名著中像这样的精彩描写比比皆是,关于我们今天所学片段在小说《小兵张嘎》中还有更精彩的。我把有关他们摔跤前后的内容都打印了出来张贴于班级的名著导读园地中大家都可以去看看。愿大家在一如既往的阅读中逐步领悟其精妙。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读儿化音,认识五个生字,积累“手疾眼快、精神抖擞、膀大腰粗”等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和胖墩儿两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3、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这些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在小练笔中。
教学过程:
一、紧扣主题,导入新课
畅谈前几个单元所学人物,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本学期的语文学习中,我们结识了不少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如:顾全大局的蔺相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舍小家为大家的老支书,在长征路上为照顾病号而牺牲的老班长……这些人物性格鲜明,在我们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片段(出示课题)
二、整体着手,走进人物
1、齐读课题,正音。
2、从课题中我们知道了这个片段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你还想了解什么?(随机介绍比赛摔跤的原因)
3、谈谈你看了电视或电影中的嘎子和胖墩儿是个怎样的孩子?
4、自读课文,想想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5、读词正音、明义;质疑
1、手疾眼快三抓两挠膀大腰粗推拉拽顶
精神抖擞(s?u)合了裆(dāng)扳(bān)不动破绽(zhān)
2、小胖墩儿单褂儿虎势儿点儿牛劲儿
3、猴儿似的公鸡鹐(qian)架似的走马灯似的
读了课文后,小嘎子和胖墩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随机指名上台板书)
三、深入研读,感悟形象
想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的。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小嘎子的语句,用直线划出描写小胖墩儿的语句。并把你的感受写在句子旁边。
交流一:小胖墩儿:自信、沉稳、结实
“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1、圈出小胖墩儿动作的词,从一连串的动作中你感受到什么?(胸有成竹)读一读
2、注意到了“叉”,一叉腰,这一叉,叉出了什么?(自信实力)
3、评价后重点进行朗读指导,自读——指名——齐读(板书:语言)
4、我们看到了一个自信的胖墩儿,他这么自信是有原因的,因为文中写他——
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来拽顶,硬是扳不动他。
1、在你眼中,哪些人属于“膀大腰粗”?
这样的人从外貌上一看就是身强力壮、力大无穷。(板书:外貌结实
2、你看,哪里看出来胖墩儿一身牛劲?
小嘎子想尽办法了,推倒吗?拉,拽,没办法了,用头顶吧!怎么样?胖墩儿楞是不动,你觉得他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3、多么沉稳哪,把稳如泰山的小胖墩儿读出来,把力大无穷的胖墩儿读出来。
4、咱们的小胖墩儿不仅四肢发达,头脑更是不简单,他这么自信,除了身体条件优越,还有什么原因?
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1、惯手就是老手、能手,可见经验很丰富,哪儿看出来是个惯手?从这几个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能不能抓住一个词说说。
(“塌着腰”,说明马步是扎得稳稳的,身体壮壮的;合了裆,防守严密;鼓着眼珠子,精神集中。)
2、多么厉害的摔跤能手呀!朗读指导。
3、膀大腰粗、力大无穷、经验丰富的小胖墩儿就这么一站,自信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给你什么感觉?
交流二:小嘎子勇敢机智
面对这样的对手,小嘎子怕吗?他是怎么应对的?你觉得小嘎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1、从这段话的哪些语句(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中我们看出平时在摔跤时很会动脑筋?从中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2、为什么面对胖墩儿时他选择了怎样的摔跤方式?(随便摔)为什么呢?(因为他清楚两人在体形上的差距,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因此他认识到“单凭力气”是无法取胜的。)
3、这句话中我们更加看出了小嘎子的什么特点?(聪明、富有心计)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1、跟胖墩儿摔跤时,作者写到“起初……、总想……从中我们更加看出了小嘎子的聪明、富有心计。
2、再找找看文中对小嘎子摔跤时有哪些细致描写动作的词,并圈出来。
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得对阵起来。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
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
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嘎子的摔跤动作进行了细致描绘。动词的准确运用,把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小嘎子的个性特点塑造了。
3、品读这几个句子,小嘎子心里会怎么想?他会怎么做。现在你就是小嘎子,面对胖墩儿自信的挑战,会怎么想?采取哪些行动?
(嘎子想:我得利用我身手敏捷的优势,采用“转动”把胖墩儿给转晕再说。胖墩儿膀大腰粗的,力气很大,我不能和他比力气,我得想计策……
4、看来你们已经读懂了句子,走进了嘎子的心里,感受到了他的聪明、勇敢、机智。从中我们更加佩服徐光耀爷爷的写作水平,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就能使我们感受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5、尽管嘎子勇敢、机智,但是他的对手真的太强了,不仅身强力壮,而且经验丰富,这段话中的哪个词(“仿佛“)也让我们看到了他存在的危机?(写出了小嘎子并不是真正的占了上风,而只是表面的、暂时的)
6、所以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这下嘎子就有些——出示句子引读
小嘎子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勾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个仰面朝天。
1、同学们,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2、嘎子输掉的仅仅是一场比赛吗?(知道他们为什么比吗?——输掉了心爱的手枪)
3、多可惜呀,看来,嘎子还是低估了胖墩的实力呀!
四、总结拓展
1、作者通过一系列准确的动作描写,兼用语言、外貌描写等方法,用短短的百来个字就将一个聪明机灵的小嘎子和一个敦实沉稳的小胖墩儿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朗读
2、通过刚才品味,我们对小嘎子的性格有了一定的了解。小嘎子摔跤输了,而且摔得仰面朝天,他会就这样服输吗?他会怎么想?(总结失败的教训)儿童小说《小兵张嘎》中,小嘎子摔跤失败后说的一句话:
“慢着!”小嘎子脑门上哄哄冒火,又羞又急,“咱们是三盘两胜,倒一回就归你啦?——还有两盘呢!”“又三盘两胜啦,你可真会耍赖!好,三盘就三盘!”
1、第二次摔跤开始了,你觉得这次比赛结局会怎样?
2、第一次摔跤比赛,作者抓住了小嘎子和胖墩儿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将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
3、练笔:学习课文抓住动作描写体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请你大胆想象,接下来写写第二次摔跤的片段。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4、交流:重点关注对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的描写。
5、示原文对比:
小胖墩儿挺挺胳膊,乘着一股盛气,又骑马式当中一站。满头燥热的小嘎子,等不得他站稳,奇袭似地窜上去就是一腿,把小胖墩儿扫了个趔趄(liè一qie),可是没有倒。小嘎子紧接又一扑,搂住脖子就按。不料小胖墩儿一哈腰,抓住了他的两肋。小嘎子按了两下没按动,忽觉下半身发起飘来。急撒开脖子去救肋下,却只落得揪住了对方的胳膊,脚下接连又打了两个悬空。“手枪啊手枪!”险险乎就要不保!小嘎子这回真急了。他两眼一转,照对方肩膀上就咬了一口,只听“哎哟”一声,就在小胖墩儿一闪身的工夫,小嘎子顺水推舟,一个绊子把他扔倒了。
6、这节课我们感受了两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从中体会出了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并也尝试着运用了。文学名著中像这样的精彩描写比比皆是,关于我们今天所学片段在小说《小兵张嘎》中还有更精彩的。我把有关他们摔跤前后的内容都打印了出来张贴于班级的名著导读园地中大家都可以去看看。愿大家在一如既往的阅读中逐步领悟其精妙。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一个片断。这个片断节选自徐光耀的《小兵张嘎》,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先是由小嘎子提议摔跤,在摔跤的过程中,他时时处处想使巧招,结果反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反映了小嘎子机敏、富有心计、心急等个性特点。文章对胖墩儿的动作描写也十分细致,写出了胖墩儿的老练、沉稳等个性特点。作者动词的准确运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把这两个孩子的活泼淘气刻画得栩栩如生,显示出在人物刻画上的功力,也是学生模仿习作的例文。
[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都看过电视《小兵张嘎》,对于小嘎子这个人物十分喜欢,也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学生对于摔跤这个话题也很感兴趣,因此,学习本文的兴趣十分浓厚,这为学好本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4个生字,会读“鹐架似的”“膀大腰粗”等词语,读准儿化音。
2、能正确、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小嘎子机智敏捷,胖墩儿的沉稳老练的性格特点,感受这两个人的人物形象。
3、主要体会动作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两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在表现人物特点上的作用。
[设计理念]
教学时,以学定教,从“惯手”入手,分两个板块,紧紧抓住“重点词句及人物的动作”设计教学过程,扎扎实实落实这一训练点,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课文为例,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指导写作,利用多媒体进行优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有所拓展延伸,高度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大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图片、音乐、文字、影像等)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了解有关《小兵张嘎》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 激趣导入,走近嘎子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一组新课文,去领略文学长廊中一些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去感受作家笔下的人物特点。[板书:22、人物描写一组]
2、这节课我们就去认识其中的两个,他们是一对好朋友。(课件出示课题: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学生齐读)[板书:小嘎子 胖墩儿]
3、相信有许多同学看过《小兵张嘎》?听,这首片尾曲勾起了你的什么回忆了吗?(课件播放《小兵张嘎》的片尾曲)(学生简单地说说脑中小嘎子的印象)是的,“小嘎子”是作家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中的主人公《小兵张嘎》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钟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八路军战士的过程。小说曾被拍摄成电影及电视,一度受到人们的喜爱。(课件出示书中课文前背景资料)
我们想要对小嘎子有更深入地了解,就让我们一起去用心学课文吧。
[教学理念]遵照建构主义理论,用上学生熟知的片尾曲勾起对电视剧《小兵张嘎》的回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入手,交流对小嘎子人物的初步印像,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引起探究的欲望。
二、 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学习生字词
大家都预习了,检查一下,来读读这些词语:
a、请几位学生读词语,正音,再齐读。(特别注意纠正:儿化音的朗读、“鹐”、“膀”、“转”的读音)
b、理解“鹐架似的”词语的意思,你能用手势表示吗?
胖墩儿 单褂儿 猴儿
虎势儿 一点儿 牛劲儿
惯手 合了裆 精神抖擞
鹐架似的 膀大腰粗 动转不灵
三抓两挠 推拉拽顶 转了三四圈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你能用上这儿的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1:精神抖擞的小嘎子和膀大腰粗的胖墩儿比赛摔跤。生2:猴儿似的小嘎子与动转不灵的胖墩儿比赛摔跤。)如果能加上结果的话就更好了。(生3:精神抖擞的小嘎子和膀大腰粗的胖墩儿比赛摔跤,他们三抓两挠揪在一起,最后胖墩儿赢了。)
[设计理念]在解决了生字词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词语资源,如“用上这儿的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件什么事?”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词义,也整体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组词成句及表达的能力,读、说结合,一举三得。
三、深入学习文本,感受人物特点
(一)、深入学习文本,感受嘎子特点
1、“惯手”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写谁是“惯手”?打开课本找一找这句话。(课件出示:“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惯手”)你还能从这句话中读出什么?(小嘎子也是个摔跤惯手。)[板书:惯手]
2、他们俩真是摔跤惯手吗?文中具体写了,让我们深入课文,读读,划划,想想。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语:)
a、从哪些词句中读出小嘎子是摔跤的惯手?胖墩儿是摔跤的惯手?
b、划出相关的词句,读一读体会体会,可以把你的感受在词句旁边写一写。
3、交流,感受人物特点
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都找到了哪些语句,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小嘎子是摔跤惯手?(课件出示学生找到的语句:)
a、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b、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
c、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请大家细读这些语句,感受这个摔跤惯手有什么特点?从哪儿读出来?
随机交流出示相应的语句:
(1)、学习b句,抓住“虎势儿一站”感受小嘎子的气势。
(生1:我从虎势儿一站,感受到小嘎子像老虎似的气势汹汹;生2:我感受到他们都很有自信。)[板书:站]我们读出他们的自信来(2生朗读)。
他们虎势儿一站,气势逼人,[板书:气势逼人]仿佛在说些什么?(胖墩,你这胖子,趁早回家吧,想跟我比没门!嘎子,你这瘦猴!恐怕没力气吧!趁早认输吧。……)齐读,读出气势来。
(2)、学习c句,抓住“猴儿似的蹦”感受小嘎子的机智敏捷
(生1:我从“总想使巧招”感受到小嘎子的聪明;(读一读感受聪明)生2:我从“猴儿”感受到嘎子的敏捷;(读一读感受敏捷)生3:我从“冷绊子”感受到他很机智……)
思考:小嘎子围着胖墩儿蹦来蹦去,心想:
(生……)[板书:蹦]
齐读感受机智敏捷。[板书:机智敏捷]
(3)、简单学习a句,再次感受嘎子的机智(生通过朗读体会)
(4)、学习结果句,感受嘎子的性急。
比赛结果怎么样,找到写结果的语句。(课件出示: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齐读,俩人揪在一起,此时谁更占上锋?小嘎子还是不放弃最后的机会,使出了绝招,那就是——(生:钩)
是的,但是钩得太心急了,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一钩钩掉了什么?(生:钩掉了胜利、钩掉了气势、钩掉了开心的的心情……)
你想对他说点什么?(……)读读,读出心急。[板书:钩 求胜心切]
(二)、深入学习文本,感受胖墩儿特点
1、要是在以前,小嘎子肯定赢了,可是今天不行了,对手是——(生:胖墩儿),因为他也是个摔跤惯手,你从哪些句子中可以读出来?(课件出示学生找到的语句:)
a、“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b、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c、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
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
2、接下来,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学习这三句关于胖墩儿的语句,先读读,谈谈你体会到胖墩儿这个摔跤惯手有什么特点?组内可以通过朗读或表演等方式,表现出胖墩儿的特点来。(生小组合作学习)
3、上台来读读,演演,让这位摔跤惯手来到咱们的身边。(生表演)
抓住“塌、合、鼓”表演,感受胖墩的沉稳老练;通过感情朗读a、c两句体会胖墩儿的实力与自信。[板书:沉稳老练功 信心十足]
[设计理念]以学定教,拎出“惯手”一词,很快把文本分成两个板块,学习思路一下子变得十分清晰:一块是感受小嘎子特点,一块是感受胖墩儿的特点,先进行自学,学生写批注,然后在交流的过程中两个板块抓侧重,重点学习描写小嘎子的词句,感受其特点;关于胖墩儿的词句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以演或朗读的方式进行交流学习。这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后面学生的学习自然就水到渠成。
四、 总结提升,学习写作方法
1、 总结课文写作方法
作者仅仅用了三百多字就把那么精彩的摔跤比赛,那么鲜明的人物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么作者到底是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课件出示全文)(生再次默读全文思考。)(生:动作、语言、心理)主要是抓住?(动作描写)
(课件出示:作者主要抓住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个性特征。)是的,难怪老舍爷爷会说,只有描写行为,人物才能站起来。足可见动作描写的重要性。[板书:动作 特点]
2、 剧本表演,感受动作描写的精妙。
精妙的人物描写,让咱们觉得小嘎子和胖墩儿就来到了身边,不如咱们都来当回导演,请演员们上来演演如何?
(课件出示剧本:精彩的摔跤比赛开始了,俩人各自虎势儿一(站),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围)着胖墩儿猴儿似的(蹦来蹦去)。小胖墩儿呢,(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转)了三四圈后,两个人(揪)在一起,任凭嘎子(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嘎子刚想用脚去(钩)他的脚,结果反被胖墩儿(别)住了脚,再一(推),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两名学生上台表演摔跤)
[设计理念]总结提升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的认识的上升过程,对于写作方法及时提炼,为写作打好铺垫,真正做到“读”为“写”服务;剧本的表演,更让学生感受到了动作描写的精妙,让学生更轻易地掌握动作描写的方法。
五、 课外拓展
1、写一写“第二次摔跤”,学以致用。
大家是高兴了,可是小嘎子不高兴了,小嘎子你怎么想?(生:再比一次)好,第二次摔跤马上开始了,请大家欣赏,一定要认真观察人们的动作。
(课件放映去掉结果的“第二次摔跤过程”)我们来编一编第二次摔跤!(课后写一写“第二次摔跤比赛”)
2、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写好后可以跟徐爷爷去比比,请大家去阅读中篇小说《小兵张嘎》。
[设计理念]在开展读写结合的同时,“让书香温暖童年,用经典濡染心灵”这应是语文学习的“主打歌”。巧妙的“点击”,“激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其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书籍
[板书]
22、人物描写一组
动作 特点
小嘎子 蹦 机智敏捷
钩 求胜心切 惯
站 气势逼人
胖墩儿 塌
合 信心十足 手
鼓 沉稳老练
[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家徐光耀先生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这部小说曾搬上荧幕,主人公小嘎子的英雄形象曾经影响了几代人。要想让学生很好的解读文本,必须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既训练学生的语感,又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可以更形象地解读文本,这样学语文就觉得很有趣了。
我在教学设计时,以学定教,把与小嘎子相关的句子组合一起,让学生从中找出能表现小嘎子性格的词语。课堂上,学生很快就找到这些词语,我让学生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去,放到它所在的那句话中去,一边细细品读,认真品味,一边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悟或是抓住课文中的空白进行想像说话。“虎势儿一站”就是作者运用的很准确的一个词语。学生从字面中的“虎”,看到了气势汹汹;从“蹦”字入手,进行思维想像训练,揣摩人物的心理,想到了其丰富的内心活动;从这 “蹦”中仿佛看到了一个充满自信、机智敏捷的小嘎子。这样一来,学生仿佛看见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小嘎子。
本课教学还适时地进行了读写结合,在学完课文,感受完写作方法后,进行“第二次摔跤比赛”,趁热打铁,既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又训练了描写人物的各种方法。真正做到了阅读为写作服务;文本只是个例子,让学生学会写才是真道理。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案 篇9
课上,学生读文思考:你认为小嘎子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只有几个学生举手,课堂气氛沉闷,寡淡无味。于是,我改变方法,让学生找出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时的动作,然后同桌或前后桌根据两个人的动作再现当时摔跤的情景。
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学生们一边看书,一边分工各自有哪些动作,在桌间小范围地演示着,时不时地拿起书对照课文,反复练习。后来,我们选定李思拓、杨笑通上讲台前为大家表演。呵呵,这两个同学从性格和体形上还真有些和书中的小嘎子、胖墩儿有相似之处呢。
表演前,我提出要求:同学们在欣赏他们的表演时,要对照课文,看看他们的神态、动作是否符合课文所写的。表演开始了,只见两个人有模有样地表演起来,大家都静静地看着。表演后,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与建议:
“他们没有把小嘎子和胖墩儿放‘枪’和 ‘鞭’的动作表演出来。”
“小嘎子围着对手猴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表演得好,体现出小嘎子有心计,聪明。”
“推拉拽顶,这几个动作表演的不好。”……
接着,我把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时的动作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合上书本,根据动词写一写他们摔跤的过程。目的是:结合课文进行练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将书上的语言积累、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
附学生两篇小练笔:
小嘎子和胖墩儿放下各自的手中的“枪”和“鞭”,开始比赛了。两人站立不动,各自虎视眈眈地盯着对方。这时,小嘎子开始围着胖墩儿转,蹦蹦跳跳,身轻如燕,只见小胖墩儿镇定自若,显得非常沉稳。他踏着腰,合着裆,鼓着圆溜溜的大眼睛瞪着小嘎子。小嘎子依旧转着总想使巧招,下个冷绊子。小嘎子三抓两挠仿佛自己很占了上风,揪住小胖墩儿,用手推着他,小胖墩儿一看就是个摔跤惯手,用了一个千斤坠,小嘎子看不管用,推拉拽顶一系列动作之后已经筋疲力尽了。他刚想伸出脚给胖墩儿下个绊,不料被小胖墩儿别住了脚,胖墩儿轻轻一推,小嘎子仰面摔了个四脚朝天。
胖墩儿和小嘎子决定摔跤了。富有心计的小嘎子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随便摔。两个孩子把“枪”和“鞭”放在地上,各自像小老虎一样站在自己的位置。刚开始,小嘎子围着胖墩儿边蹦边想:哼,看你那傻大黑粗,动作不灵转的样子,我赢定了!小嘎子自以为占了上风。小胖墩儿其实是个摔跤惯手,他踏着腰、合着裆,鼓着球似的眼睛,盯着小嘎子。两人转了几圈后,开始抓挠起来。这时,小嘎子揪住胖墩儿,使出推拉拽顶一系列绝招硬是搬不动他。小嘎子本想别住小胖墩儿的腿,没想到小胖墩儿一推,把小嘎子摔了个“倒栽葱”!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一篇,该片段节选自徐光耀中篇儿童小说《小兵张嘎》。文中作者用词准确,采取动作、心理等人物描写方法生动的刻画出了小嘎子这一机灵、活泼,充满嘎劲的鲜明形象。而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人物的鲜明特点也是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研读文本,自主探究人物形象的同时师先是适时点拨,后放手让学生来总结,体会、揣摩人物描写方法。达到领悟作者表达方法以及锻炼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安排的小练笔让读写有机结合,学以致用。最后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先是激发学生阅读《小兵张嘎》这本书,引导去阅读整本的书。在此基础上再延伸到名著,激起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前测:(测兴趣和对人物的了解)
1、同学们听说过小兵张嘎吗?你从哪儿认识他的?
2、能说说你对他的印象吗?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破绽、咕咚、手疾眼快、精神抖擞、膀大腰粗、塌着腰 ”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和胖墩儿的形象。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教师引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单元导语
学生齐读,说一说从导语中知道的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2、引入本课,板题
引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小朋友,看,他们是谁?(学生回答:小嘎子、小胖墩)你们怎么认识他们的?(看电视剧)小嘎子有一把仿真木手枪,小胖墩也想得到它,于是两人就进行了一场摔跤比赛。(板书题目)
过渡:(课件)看他们的形象,你认为谁会胜呢?现在我们就去看一看。
二、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在读课文的时候有两个任务:(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每个句子;(2)这个片段写了什么?
1、检查字词(看同学们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
出示词语 (小黑板),指名读,齐读。
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这个片段写了什么?(指名回答)
三、精读,感受形象,。
1、现在我们去看看他们的比赛情况,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小嘎子的句子,用“﹏”画出描写胖墩儿的句子。
组织交流。
男女生赛读。
2、熟悉了这两位选手后,你最喜欢谁呢?为什么喜欢他呢?
预设:
小嘎子:机敏、淘气、争强好胜、富有心计……
质疑: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句子:(1)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2)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3)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
胖墩儿:
(1)“惯手”,句子: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2)“胖大”,句子:“傻大黑粗,动转不灵”“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
3、小嘎子虽然机敏、有心计、争强好胜,但是他怎能把长得胖大又是摔跤惯手的胖墩儿摔倒呢?让我们一起来读比赛结果。(课文最后一句)
4、小练笔:比赛以小嘎子的失败告终,但是,小嘎子会服吗?你觉得摔倒后的他心里会怎样想呢?
四、品读,体会写法。
1、质疑:作者在刻画小嘎子和小胖墩的这两个人物形象时,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2、引导: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各举例)
3、小结:我们在写人物时,也应该选用恰当的描写方法。
五、布置作业
其实,小嘎子的身上还有很多的趣事。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以在课外阅读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这部作品也已经改编成了同名电影和电视剧。相信大家看了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教学后测:
从学生的课堂反应及课后作业来看,大多数学生已掌握了通过人物动作、心理活动、语言来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但是是否能在习作时很好的运用,还需要加强训练。)并且同学们都表示要去读一读《小兵张嘎》的故事。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有所收获,这是我课堂教学的第一追求,当然也是身为人师者最大的满足。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案 篇11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语言和才能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发现、质疑、创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目标:1、认识、书写并积累生字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3、学习并运用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教学重点:感受人物形象,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教学准备:了解《小兵张嘎》的故事梗概、幻灯片教学过程一、慧眼识金(一)、师导语: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人物描写一组中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二)、教师板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三)、齐读课题(四)、师导语:老师这里有一篇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片断,谁来读。(五)、指名学生朗读。(六)、课件出示:“小嘎子和胖墩儿决定摔跤,两个人都是摔跤的惯手,可最终还是胖墩儿赢得了比赛。”(七)、师导语:这节课老师想让你们做一个小小评判家,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把它和原文比较,看看那篇更精彩?现在请大家大声读原文,进行比较,读后同桌之间可以交流、讨论。(八)、学生读书后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二、任我评说(一)、师导语:谁来运用学过的方法作评判预设:原文更精彩,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来突出人物的性格。(二)、师导语:是啊!这些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些对突出人物的性格很重要。这节课,我们将在对比品读中进一步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三、对比品读(一)、师导语:现在请大家再来默读全文,看看哪分别描写了第一句、第二句?(二)、对比引读第一、二段。1、生自读第一、二段,画出描写语言的句子。2、师引导:言为心声,想象他们各自都会想些什么?3、指名学生回答:预设:小嘎子在想,我要选择我的强项,不能输了比赛。4、师导语:从语言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嘎子?预设一:从语言中我看出了嘎子也是个摔跤的惯手,从破折号可以看出他在思考,是一个遇事不着急,凡事想一想,富于心计的嘎子板书:语言富于心计预设二:小胖墩在想,我才不怕呢!摔跤可是我的强项,任你怎样摔?5、师导语: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胖墩儿?预设:从跳、退、闪、脱、叉着几个动词,看出胖墩儿的动作灵活,从语言还可以看出胖墩儿的豪爽、胆大、不在乎,这些也可以看出胖墩儿是摔跤的惯手。板书:动作灵活敏捷豪爽胆大6、师导语:我们先自己练练读好这两个句子吧!7、师引读:小嘎子自认为摔跤是战胜胖墩的法宝,所以他提议8、生接读:“要不——摔跤。”9、师引读:小胖墩也不示弱10、生接读:“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三)、师导语:作者仅用两段话,借助语言、动作就再现了两个鲜活的摔跤惯手形象,下面请同学们采用以下方法自学第三段,看看作者是如何把惯手写具体的?1、课件出示:(1)、抓住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体会人物形象。(2)、自读想象人物形象。(3)、朗读再现人物形象。2、师导语:谁来跟大家交流学习成果。3、指名学生汇报。预设:文章抓住心理活动来体现嘎子是个摔跤的惯手板书:心理活动(1)、师导语:你来读,出示:“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预设:从“一向”、“从不”可以看出嘎子在家里经常和别人摔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摔跤的惯手。(2)、师引导:此时嘎子心里可能会想什么?预设:我要选择我的强项,我不能用蛮力(3)、师引导:从对摔跤方式的选择上,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嘎子?预设:摔跤从来都不使用蛮力,都是仗着手疾眼快,懂得扬长避短,看出他很聪明、机智、富于心计(4)、师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嘎子的聪明,读出嘎子的机智,读出嘎子的富于心计(5)、师导语:谁来接着谈自己的学习成果,预设:文章抓住动作描写来体现他俩都是摔跤的惯手。你来读。板书:动作(1)、课件出示: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架似的对起阵来。预设:从虎势儿一站,可以看出两个人都很有自信。可以看出两个人都经常摔跤,是个惯手,常规动作都知道。从公鸡架似的对起阵来,也可以看出此时两个人都想赢。(2)、师引导:此时,两个人的心里都会想什么呢?预设:我一定要赢了这场比赛,我要使出我全身的力气。我不能输给他(3)、师导语:看来同学们都已经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谁能读出虎势,指名学生朗读。谁来抓住动作继续谈其他的句子。预设: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1)、课件出示: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预设一:从精神抖擞,我看出嘎子很有信心,说明他经常摔跤,对对手很了解,有赢的把握。读出嘎子的信心。预设二:从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也说明他是摔跤的惯手,他很了解对手,知己知彼,说明他们经常摔跤。预设三:从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摔跤的惯手,他不仅动作灵活,而且会使用战术。预设四:从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摔跤的惯手,说明他经常使用巧招、下冷绊子。(2)、师引导:从中你又看到一一个怎样的嘎子?预设:看出这是一个机灵的、动作敏捷、善于采用战术、知己知彼、充满智慧的嘎子板书:机灵敏捷(3)、师引导朗读:谁来读出这个机灵的、充满智慧的、知己知彼的嘎子,指名学生朗读,学生评价促读。(4)、师导语:这样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后,他很占了上风,预设:学生认真听后提出异议(是仿佛占了上风)(5)、师引导:这有什么不一样吗?(6)、课件出示句子比较:a、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很占了上风。b、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预设:表面现象,并不是真的占了上风。(7)、师导语:抓住什么还可以看出小胖墩是个摔跤的惯手呢?谁来告诉大家,预设一:抓住动作和神态体会出小胖墩也是个摔跤的惯手。你来读。(1)、板书:神态(2)、课件出示:“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预设二:我抓住塌、合、鼓、不露一点儿破绽,来体会的,感受到胖墩很有实力,力量很大,是个强大的对手板书:实力强大(3)、师引导朗读:谁能把胖墩儿的此时的形象读出来。指名读。齐读这句话,感受这位对手的厉害。(5)、师引导:还有哪写除了这位对手是个摔跤的惯手?预设: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6)、师导语:这样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在了一起。面对如此“膀大腰粗”的摔跤惯手,嘎子放弃了吗?又使用了什么招数?预设:嘎子没有放弃,有使用了推、拉、拽、顶的招数。(7)、师引导:从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嘎子?预设:勇敢、不畏惧的嘎子。一个永不服输,永不放弃的嘎子。坚持到底,勇往直前的嘎子。(8)、板书:永不服输(9)、师引导朗读:男生读出这个永不服输的小嘎子,女生读出这个永不服输的小嘎子。(10)、师导读:可尽管嘎子勇敢、不服输,但是他的对手真的是太强劲了,以至于他后来读(11)、课件出示:”生齐读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12)、师引导:这句话你抓住什么来体会?预设一:我抓住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趁势等,看出胖墩儿动作很敏捷,而且也很聪明,会使用招数,是个摔跤的惯手(13)师引导朗读:你来把胖墩儿的灵活、聪明劲儿读出来吧!预设二:我抓住动作“钩”,看到了一个求胜心切、沉不住气、性情浮躁的嘎子。板书:心浮气躁(四)、师引导:这两篇,除了在语言上原文更胜一筹,在情节上哪个更精彩呢?谁来做评判预设一:情节生动,一波三折,易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师导语:你能谈谈你的见解吗?预设:原文本来是说嘎子和胖墩都是摔跤的惯手,分不出实力的高低,而且刚开始的时候,嘎子还占了上风,可是后来却落了下风,输了这场比赛,这更容易吸引我们往下读,看看到底是谁赢了。2、师导语:对,我们写文章的时候,也要学会设置波澜,悬念讲究情节的生动、增强可读性。四、妙笔生花1、师导语:刚才我们抓住了什么描写方法,让人物的形象在我们眼前活了起来。预设:动作、语言、心理活动2、师引导:这些描写方法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预设:运用这样的方法,就使读者好像看到了人物的动作,听到人物说的话,整个人物形象仿佛就站在我们的眼前,栩栩如生。3、师导语:现在就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及你对人物性格的了解,写一写你心目中的嘎子第二次和胖墩儿摔跤的片断。4、生写片断。5、生写好后在展示台上展示、全班学生交流、评议、修改。五、差异作业出示作业:1、课外阅读儿童小说《小兵张嘎》2、运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方法,写你熟悉的一个人。3、看电影《小兵张嘎》。板书设计: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动作机灵敏捷灵活敏捷永不服输语言富于心计豪爽胆大充满智慧心理心浮气躁神态实力强大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破绽、咕咚、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胖墩儿这两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教法与学法 教法: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交流,让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进行学习。采用读一读,划一划,说一说等形式使学生形成能力。 课前准备 课件,布置学生预习。 教学流程预设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猜人物---老师说,学生猜。 2.揭示课题 (1)22 人物描写一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生齐读课题。 (2)教师质疑:读了课题,你读懂了什么?再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学生浏览并默读,然后齐读。 2.学生书写“我会写”的字——擞、扳、绽、咚。 三、初读课文,感知方法 1.学生齐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说发现。 师:读了课文,你发现作者是运用什么方法来描写小嘎子和胖墩儿这两个人物的?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在旁边做简单批注。比一比,看看谁发现的方法多。 (2)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教师相机板书: 描写方法: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外貌、神态 四、深入研读,感悟形象 1.师生研讨交流。 ①“要不——摔跤。” ②“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学生圈画重点词,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交流。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以掌握情况,并予以个别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教师相机点拨,相机出示相关句子。 4.欣赏《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电影视频。 5.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自己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嘎子?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胖墩儿? 五、板书小结,布置作业 1.板书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1)学生说。 (2)老师小结,相机出示“描写人物小妙招”。 2.课后拓展 (1)小练笔: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段话。 (2)推荐阅读:《小兵张嘎》摘抄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案 篇13
一、畅谈朋友,走近嘎子
师:同学们,认识我吗?
(生摇头齐声说:不认识)
师:不认识是正常的,认识才是不正常的。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桐庐县第一实验小学的六年级语文教师,我姓吴。认识了吗?
(生大声说:认识了)
师:怎么称呼我?
(生齐声说:吴老师)
师:接下来,吴老师要考考你们,下一次,你在街上碰到我了,你会怎么对我说?
生:我会说:吴老师,好。
师:谢谢,你真有礼貌。
生:吴老师,你这是到哪儿去啊?
师:这是隐私,不能告诉你。
(生大笑)
师:同学们,认识我了吗?这就叫一回生,二回熟。三回我们就成——手指大屏幕(朋友)
生:朋友。
师:你们都有朋友吧。
生点头说:有
师:老师想了解了解,你们平时都愿意与怎样的同学交朋友?
生:我愿意与性格开朗的同学交朋友。
生:我愿意与和我谈得来的同学交朋友。
生:我愿意与乐于助人的同学交朋友。
生:我愿意与那些不斤斤计较,大方的同学交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说得真好。吴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一个孩子,想让你们和他交上朋友。他和你们的年龄差不多,今年只有13岁,想认识他吗?
生:想。
师:他是谁呢?
屏幕出示:“小兵张嘎”的图片
师:他是谁啊?一起叫他一声。
生:小兵张嘎。
师:认识他吗?你是怎么认识他的?
生:我是看电视、电影认识他的。
生:我是从书本上认识他的。
师:小嘎子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生:他给我的印象是勇敢无畏的。
生:他是个比较调皮可爱的人。
生:他给我的印象是憎恨敌人的。
师:同学们,想和一个人交朋友,必须先了解他的为人,也就是他的性格。那么小嘎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是不是跟你们说的一样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小嘎子与胖墩儿比赛摔跤”的一个片段去了解他。板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师分发课文——《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二、走进文本,感悟嘎子
师:拿到课文的大声朗读,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读完后,想想“嘎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小嘎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你结合课文内容,简要说说。
生回答(略)
师:同学们,你们都说得很好。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嘎子这个人物性格,老师特意把嘎子在摔跤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的环节,用一段简要的文字概括了出来。请看屏幕。谁愿意来读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老师把小嘎子摔跤的过程概括成了几个环节?
出示:精彩的摔跤比赛开始了!只见小嘎子虎势儿一站,俩人便对阵起来。接着小嘎子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最后俩人在揪的过程中,小嘎子有些沉不住气了,想用脚腕子去钩小胖墩的腿,结果摔了个仰面朝天。
一生读。
师:老师把小嘎子摔跤的过程概括成了几个环节?
生:3个环节。
师:哪三个?
生回答(略)
师:同学们,在每个环节中,都有一个描写嘎子动作的精彩词语,特别能表现嘎子的性格。请你找一找。
生:虎势儿一站、走马灯似的转、钩。
师分别将这三个词语板书。
师:同学们,这些词语都写得非常精彩,特别能表现嘎子的性格。但是仅仅靠学习老师这段话,是不够深入的。所以,你们要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去,放到它所在的那句话中去,一边细细品读,认真品味,一边在这些词语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悟。好,开始吧。
生品读,写感悟。
师:谁先来说说,从“虎势儿一站”你体会出了什么?
生:从这个词我体会到小嘎子像老虎一样非常勇猛。
师:你体会得真好。“虎势儿”中的虎就是“老虎”,“老虎给你们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凶猛的。
生:气势汹汹的。
生:非常恐惧的。
师:来,一起读“虎势儿”这个词,读出老虎的凶猛。
生连读3遍
师:同学们,小嘎子这“虎势儿一站”,究竟是怎样的一站呢?请你展开想像,走近小嘎子,用你的眼睛去发现,去观察,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嘎子?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个非常勇猛的嘎子。
生:我看到了一个很有气势的嘎子。
生:我看到了一个威风凛凛的嘎子。
师:你注意到他的那双眼睛了吗?那是一双怎样的眼睛?
生:那是一双眼珠瞪得很大的眼睛。
生:那是一双虎视眈眈的眼睛。
师:“虎视眈眈”这个词用得好。猜猜,此时此刻,小嘎子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生:他在想:我先得在气势上压住他,所以我要站得勇猛些。
生:他在想:我不能跟胖墩来硬的,我得智取。
生:他在想:哼,想赢我的枪,没门。等着瞧!
师:谁来读读这个词,感受感受小嘎子的威风,气势。
一生读“虎势儿一站”
师:小嘎子的气势,有点了,谁能读得气势再大些。
一生继续读。
师:不错。如果再威风凛凛些就更棒了。
生再读
师:大家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觉得小嘎子的这“虎势儿一站”,到底“站”出了什么?
生:站出了气势。
生:站出了勇敢。
生:站出了自信。
师:不错,这个词老师很欣赏。
生:站出了威风。
生:还站出了智慧。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不错,老师也用了一个词形容他——气势逼人。(板书)
师;“走马灯似的转“,你又体会出了什么?
生:我体会出小嘎子很机灵,身手很敏捷。
生:我体会出小嘎子很机智,他故意转圈,想把小胖墩给转晕了。
师:你很会动脑筋。同学们,文中还有一句话也是写小嘎子在转的,找出来。
生齐读“起初,小嘎子抖擞精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地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师:同学们,请你走进嘎子的内心,琢磨琢磨,在嘎子的这一转,二转,三转的过程中,他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生:嘎子在想:我得利用我身手敏捷的优势,采用“转功”把胖墩给转晕再说。
生:他在想:胖墩膀大腰粗的,力气很大,我不能和他比力气,我得想计策。
生:我也这么认为,小嘎子,此时一定在想用什么办法、招数对付胖墩。
师:你觉得,这几转,转出了一个怎样的嘎子?
生:转出了一个机灵的嘎子。
生:转出了一个充满智慧的嘎子。
生:转出了一个善于采用战术,知己知彼的嘎子。
师;说得真好。老师也用了一个词,形容他——机灵鬼透(板书)
师:同学们,要是换在平日里,机灵鬼透的小嘎子也许早就获得胜利了,不用转那么多圈,可今天的对手是谁啊?这是一个怎样的对手?
生:这是个很有实力的对手。
生:这是个很强劲的、厉害的对手。
生:这是个难以对付的对手。
师:是的。文中有一句话就写到了胖墩是个厉害的对手。哪句话?
生读:“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师:在这句话中,你有没有注意“塌着腰”这个词。看老师这样属不属于“塌着腰”?(注:该老师身材瘦长,老师做低腰的动作。)
生:不属于。
师:为什么?
生:因为“塌着腰”,说明马步是扎得稳稳的,你不稳。
生:“塌着腰”,是身体胖胖的,肚子很大的,才算“塌着腰”,而吴老师你没有肚子。
师(大笑):是的,老师这充其量也就算“低着腰”、“弯着腰”。同学们,你们给“塌”组个词?
生:倒塌。
师:我们一般指什么倒塌?
生:房子。
师:是的,房子倒塌。可见“塌”的力量是很大的,破坏性是很强的。从中,你感受到对手胖墩怎样?
生:胖墩很有实力,力量很大。
生:胖墩真是个强大的对手,“塌着腰”就让感到害怕。
师:一起读这句话,感受感受这位对手的厉害。
生读。
师:文中还有一个词也是形容胖墩的——“膀大腰粗”
师:把目光投向老师,老师属于“膀大腰粗”类型吗?
生摇头:不属于。
师:那么,怎样才算“膀大腰粗”呢?
生:应该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那种。
生:应该是身体很胖的,肌肉很发达的。就像他一样——手指班里一位长得胖胖的同学。
师:同学们,如果是你摔跤,面对如此“膀大腰粗”的对手,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生:我不会和他硬拼,我会采取一些办法来对付。
生:我也是,我会智取,找出对方的弱点,然后再摔。
生:好汉不吃眼前亏,我想我摔不过他,就溜。
师: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不失为好办法。同学们,小嘎子面对如此“膀大腰粗”的对手害怕了吗?中途放弃了吗?从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嘎子?
生:我看到了勇敢、不畏惧的嘎子。
生:我看到了一个永不服输,永不放弃的嘎子。
生:我看到了一个坚持到底,勇往直前的嘎子。
师:是的,可尽管嘎子勇敢、不服输,但是他的对手真的是太强劲了,以至于他后来有些(沉不住气),使用了最后一招(钩),一起读最后一句话。
生齐读:“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勾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师:同学们,小嘎子,这一钩,“钩“掉了什么?
生:钩掉了胜利的希望。
生:钩掉了手*·枪。
生:钩掉了胜利的曙光。
师:从嘎子的这一钩,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嘎子?
生:我觉得嘎子些沉不住气,我看到了一个求胜心切的嘎子。。
生:我看到了性情浮躁的嘎子。
生:我看到了一个狼狈不堪的嘎子。
师:这个词,用得好,能让人产生想像。还有不同的吗?
生:我觉得嘎子该出手时就出手,他觉得老这样揪,吃亏的是自己。所以他索性就钩了。
师;是的,有思想,这是一个果敢的嘎子。看来,同学们对于这一钩,有着自己的理解。所以老师就不用词语来形容这一钩,打一个问号(板书:在一钩后面,打上“?”),你们自己去理解吧。
师:同学们,通过品味词语,我们对小嘎子的性格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就你的了解,小嘎子摔跤输了,而且摔得是仰面朝天,你觉得他此时此刻心里会怎么想?会对胖墩说什么?
生:我觉得小嘎子心里会很不服气,他会说:有本事再来一盘。
生:我觉得小嘎子此时心里会很害羞,觉得很不好意思,因为一开始他信心百倍的。
生:小嘎子心里会很着急,因为他的手*·枪输掉了,但是他又不能这样就熟了,所以他会说:“胖墩,摔跤摔不过你,咱来爬树,怎样?”
师:小嘎子当时到底怎么说的呢?
屏幕出示:儿童小说《小兵张嘎》中,小嘎子摔跤失败后说的一句话:“慢着!”小嘎子脑门上哄哄冒火,又羞又急,“咱们是三盘两胜,倒一回就归你啦?——还有两盘呢!”“又三盘两胜啦,你可真会耍赖!好,三盘就三盘!”
生齐读。
师:是的,同学们你们猜中了,第二次摔跤开始了。你觉得这次比赛结局会怎样?
生:我觉得小嘎子会赢的。
生:我觉得这次小嘎子还是会输。
师:好,根据你对小嘎子的了解,抓住嘎子的动作和心里,请你接下去写你心目中的第二次摔跤的片断。
生写片断。
生写好后交流。(略)
师:同学们,想不想欣赏原版的二次摔跤?
生大声说“想”。
师分发印有第二次摔跤片断的纸,学生自由朗读。
三、回归生活,丰富“嘎子”
师:小嘎子,这回胜了吗?怎么胜的?
生:靠咬了胖墩一口才胜利的。
师:小嘎子靠‘咬人’这一不太光彩的动作取得了胜利,你还想和他交朋友吗?”
生:我不想和嘎子交朋友,因为他太赖皮了,要赢就就应该赢得光明正大些。
生:我也不想,因为他不诚实。不诚实的人,不能和他交朋友。
生:我想和嘎子交朋友,虽然嘎子身上有很多不足,但是他机智、勇敢。
生:我也想和嘎子交朋友,嘎子是有些调皮,但这正是我们儿童的天性,我喜欢和这样的人交朋友。
师:有愿意与嘎子交朋友的,也有不愿意交朋友的。同学们,愿不愿意与他交朋友,你可以有你的主见。但是,老师想告诉大家的是,一个人的性格并不是十全十美的,而是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完善的调皮捣蛋的小嘎子就是这样,他后来区队长、老钟叔、奶奶的引导帮助下最终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八路军战士。同学们可以到课外去阅读儿童小说《小兵张嘎》,相信你们会对他有更全面的了解。到时你在决定是否和他交朋友,好吗?我也相信,在同学们的身边也有类似“嘎子”这样的同学,平时比较调皮捣蛋,虽然现在你也许还不愿意和他们交朋友,但是终有一天他们会在老师、你们的帮助下成为真正的“小兵张嘎”,成为你们真正的朋友。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