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导入

如果说课堂就是一个舞台, 那么一个吸引人的开场白, 便显得至关重要。因而教学中, 课堂导入不能小视。在《英语课程标准》中,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这样描述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在倡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观念下,课堂导入也需要一定的创新。而巧妙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程序之中, 因此,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要循循善诱,唤醒学生求知欲望,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意义,激发内部学习动机。而传统的课堂导入语言常常是“Let’s begin our class,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等模式。这种千篇一律的导语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也会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经常变化的、生动活泼又具有创新意义的导入方式能调动学生的大脑积极思维,很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下一步教学做成功的铺垫。那么,我们可以从以下方式进行导入:

    1.复习过渡,导入新课

    知识是连贯的,系统的。新的知识是在旧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导入新的语言和技能前先复习旧的知识,以旧带新,自然过渡,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并使之系统连贯。

    例如,从复习情态动词can入手,导入新知识:can的过去式could. 复习时,老师先画好一些图片,并标明一些动作,如:sing an English song, jump, ride a bike, swim…等。 教师边出示图片边说:I can do a lot of things. I can sing an English song. I can jump. I can ride a bike… 然后说:I could sing an English song five years ago. 再帮助学生说出其它一些动词短语的句子并用上could.随后再让学生自己造句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他们的思维。这样学生在创新的复习过度中自然而然的接受新课。

    2.设疑置悬,导入新课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常常善于在教学之始设疑布阵,引导学生去猜测,去预估,去联想,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将要学习的内容中去。

    例如,在学习初中英语第二册Lesson82时,老师先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下问题:1. Do you like listening to music? 2. What do you know about Beethoven? 接着在进行阅读活动前提出问题:1. Why didn’t the girl go to the concert? 2. Why was Beethoven surprised to see the girl? 3. How and where did he compose his Moonlight Sonata? 4. Why didn’t Beethoven tell them who he was? 5. Did you know about Beethoven before you read this text?

    3. 直观导入

这种导入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实物、图片、幻灯、录像片等教学媒体的演示,创造有意义的语言环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维,进入新的学习内容。

    例如:用实物导入新句型 Would you like some…?

    在导入新课时可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实物如 pear 、orange、 apple、和 banana等,采用学生熟悉的句型:What’s this in English? ( It’s a( an)…), 接着过渡到本课句型:Would you like some…?

    4. 用讨论的方式导入

例如:在教初中英语第二册Lesson 66课时,老师在安排学生阅读之前,可以和学生先进行讨论:1. When you are at a bus stop, do you wait in line for the bus? 2. How do you feel if someone doesn’t wait for his/her turn to do things?

 3. Do you think it necessary for us to learn to wait?

用讨论的方法导入,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增强学习动机,在词汇上、语言上和背景知识方面做好学习新课的准备。

    5.故事导入

    在教授故事性较强的语言材料时,可以在学生未打开课本的情况下,借助幻灯、简笔画或教学挂图以及多媒体等,用学生熟悉的词汇和浅显地语言把课文改编成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

用故事导入的方式生动形象,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符合青少年好奇的心理特点。

    6.启发诱导式

    学起于思,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激发学生思维的涟漪,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

    7.用录像、幻灯、录音、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导入

    导入新课时,录像、幻灯、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变的不再枯燥。人们可以从录像上看到或从录音中听到英语国家人士是如何进行语言交际和社会交往的。

    例如:在讲授初中英语第二册Lesson102课时,可以先播放影片TITANIC的一些片段, 然后再导入课文MISS EVANS; 在讲授第二册Lesson82课时,先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和《月光奏鸣曲》,让学生体会音乐的魅力。用英美人士的电话录音来导入How to make telephone calls. 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感受英语、学习英语,从而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

    总之,多种多样的、经常变换的课堂导入,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上课伊始,他们便被这种新鲜、精彩的开场白所吸引,高涨的情绪使他们很快投入到了新知识的探求中。教师用创新的课堂导入带给学生更广阔的知识天地,学生才会在对知识的探求中发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