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音乐学戏曲教案 篇1
学戏剧
教学内容:
走进京剧大世界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宏扬中国传统艺术。
教学重、难点:
模仿京剧的唱念做打
教学过程:
一、随京剧武场音乐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1.师:刚才这段音乐是我国哪一种戏曲的音乐声?
生:京剧。
2.师:对了。我们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那么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呢?我想请同学们把你所知道的有关京剧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京剧。
3.学生回答京剧的有关知识,当学生回答到相关的主题时教师马上加以详细的说明介绍。例如:讲到动作时,教师抓住机会介绍京剧动作中的虚拟性,并请学生一起模仿喝酒、开门、关门、骑马、摇船等;讲到服装时,媒体出示头饰、靴子、服饰等图片;讲到脸谱时,媒体出示脸谱的同时,教师讲解脸谱所代表的人物个性;讲到票友时,教师说说慈禧太后作为票友,专门为看戏而搭的7米高的戏台。
三、京剧的形成
师总结:刚才大家讲到了非常多的内容,使我们对京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谁能说说“京剧”中的“京”代表什么意思?
生答:“京”代表京剧在北京形成。
师:但是京剧的真正源头却是安徽,让我们来看看京剧是怎样形成的,(媒体出示图片或文字,教师口头讲解)
四、京剧四大行当的介绍
媒体演示,教师讲解。
师: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生”一般指男性演员,在每个行当里,不同的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当名,比如:画面上的这个叫老生,而这个年轻的叫小生,另外还有武生。“旦”是指女性角色,如年龄大的叫老旦,年纪轻的叫花旦,“净”则是指“花脸”,就是我们刚才我们介绍的有脸谱的角色。“丑”则是指诙谐滑稽或小奸小恶的人,就象画面上的这位水浒传中的石迁一样。
请学生表演。
师:介绍完四大行当,我们就要请出我们班里的四大名角来为我们演出,请同学们来做票友,如果他表演得好,就给他喝彩鼓掌,好不好?
师拿出京锣伴奏,四位学生分别着生、旦、净、丑的服装依次出场表演、造型。
请学生分辨角色,教师还可以为生角加上假胡须,以分辨老生与小生。
五、介绍四大功夫,即京剧的表演形式
师讲解。
师:京剧不仅在角色上内容丰富多彩,并且还有形式多样的表演形式,我们一般把它叫做四大功夫,那就是唱、念、做、打(媒体出示。)你们谁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吗?
请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唱:演唱
念:念白,具有音乐性,象唱歌。
做:只表演,不出声,有节奏性,象舞蹈。
打:打斗时的表演动作。
欣赏《华容道》片段,请生分辨四大功夫。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很精彩的故事《华容道》,在这个片段里就包括了这四大功夫,我们一边来欣赏演员的精彩演出,一边分辨这四大功夫,(简单介绍《华容道》)。
生观看录象,并请生做票友,在精彩的地方鼓掌、喝彩。
教师做适当的旁白介绍。
请生学一学打斗的动作,形式多样的参与。
师:在这场戏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精彩的打斗表演,人们常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的精彩表演,都是在台下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我们虽然不能做到那么专业,但是我们班里也一定有许多这方面的好手,我们请大家都来露一手如何?
1)请一生出来,并用京剧的旁白邀请另一位同学,其他的学生还是做票友,营造气氛。
2)请女生出来表演花旦。
3)请生表演翻跟斗,侧手翻、耍大旗等动作。
4)请多位同学表演跑龙套的动作,教师京锣伴奏。
5)了解旦角的唱腔,并能分辨花旦与老旦的区别。
师:看了许多生角和净角的戏,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花旦的优美唱腔,在京剧的唱腔中,也有很多的讲究和流派。象刚才曹操的唱腔是诙谐滑稽,有时又是锵铿有力,我们现在来感受一下花旦那清新动听的声音,请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师:从录象中我们看到演员不仅唱得好,而且从脸部表情到动作都很到位,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模仿一下。(师请一女生,请她用京剧旁白邀请其他同学一起来。)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花旦的优美唱腔,请大家一起来模仿这段唱腔。
师:老旦的唱腔与花旦是不同的,我们来欣赏一上李奶奶的一段《血债要用血来偿》,体会一下两种不同的声音。(花旦:细、娇柔。老旦:粗、厚实。)
六、介绍京剧的发展,激发学生对京剧的自豪感
师:京剧虽然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的发展。在现代,京剧除了古装的传统戏以外,还编了许多现代戏,象著名的《红灯记》、《沙家滨》、《智取威虎山》等,但它们的唱腔并没有变。因此京剧被外国人称为东方歌剧,还有的被改编成歌曲的演唱形式,很受大家欢迎,象《唱脸谱》、《我是中国人》等,已传唱大江南北。在座的同学如有兴趣,可在课外多听,多看,多学,为宏扬我国传统的京剧艺术出一份力。
七、总结本课
四年级音乐学戏曲教案 篇2
学戏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走进京剧大世界》
教学目标:
1. 学习《走进京剧大世界》──著名的京剧演员,了解四大须生及四大名旦,还有净行和丑行的演员。
2. 通过学习体验京剧演唱与唱歌的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
一字多音,如唱段最后一字“秋”的演唱。
教具准备:
影片剪辑:《智取威虎山》简介;《甘洒热血写春秋》唱段。
课件《京剧著名演员》及其视频剪辑;马连良《草船借箭》;裘盛戎《赤桑镇》;梅兰芳《霸王别姬》;朱世慧《报药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急急风》节奏,学生采用走圆场的方式进教室。
二、互动学习
1. 播放梅兰芳《霸王别姬》片段,说一说这是哪个角色?演员属于哪个行当?你认识这个演员吗?
2. 对!这是著名旦角演员梅兰芳《霸王别姬》片段,是旦行花衫。谁能根据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一下这名京剧大师?
3. 在旦行里,还有三个人和梅兰芳齐名,你知道他们都是谁吗?四大名旦: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的四大名旦。
4. 除了著名的四大名旦之外,你还知道京剧哪些著名演员?
5. 学生汇报上网查找的四大须生资料:30年代人们喜欢听京剧的唱腔,当时最负盛名的老生是:马连良、谭富英、杨森宝、奚啸伯,他们被誉为京剧的四大须生。
6. 欣赏马连良《草船借箭》片段。
7. 净行俗称大花脸。在京剧界有“十净九裘”的说法,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教师介绍净行演员裘盛戎,并欣赏裘盛戎《赤桑镇》片段。
8. 认识著名丑行演员:朱世慧,并欣赏朱世慧的《报药名》。
三、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布置下节课学习专题-----《京剧的行当》
四年级音乐学戏曲教案 篇3
学戏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急急风》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了解京剧艺术的特点和基本知识,感受京剧音乐的独特表现力。
2. 通过学习京剧锣鼓《急急风》,训练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加深对京剧锣鼓表现力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京剧。
难点:感受京剧音乐的独特表现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师生问好
1 2 3 4 | 5 — | 1 5• | 1 5• | 5 4 3 2 | 1 — ||
同学们 好, 您好,您好,老师您 好。
2. 发声
1=c 4/4
5 4 3 2 | 1— — — ||
mi
二、新课教学:
《智斗》是现代京剧《沙家浜》中“智斗一场的片段。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坚持敌后抗战,战斗中因负伤离队的十八名病员留在沙家浜养伤,当地人民为了保护自己的子弟兵,与敌人巧妙周旋,展开了坚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军民鱼水情的赞歌。
1. 初听
2. 播放《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引入,或者播放其它京剧,使学生对京剧的唱腔和伴奏及音响等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3. 分析:这一唱段采用三个人对唱的形式。作者根据剧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和特征,通过对多种京剧的唱腔的组合设计,表现了剧中人物茶馆老板娘、共产党员阿庆嫂的机智勇敢,敌参谋长的阴险以及敌司令的粗鲁愚蠢。场面生动,音乐形象鲜明。
4. 让学生展开想象,分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用动作或表情模仿剧中的人物表演。
5. 学生跟着老师试着唱唱其中的几句,对京剧中运用的一字多音的拖腔,可从京剧唱词的韵脚、咬字、吐字与四声运用等方面去帮助学生体味。
6. 复听。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