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学戏曲》第三课时(新人教四下音乐教案)

2023-09-02

第四单元《学戏曲》第三课时(新人教四下音乐教案) 篇1

  第四单元《学戏曲》第三课时

  ☆《京调》

  《京调》是根据京剧的曲牌西皮原板和流水板的曲调改编的民族管弦乐曲。通过欣赏可以引起学生对京剧的兴趣。这首乐曲的结构清晰,基本上由两个主题构成,情绪对比明显很容易区别。第一主题节奏紧凑、旋律欢快;第二主题节奏舒展、旋律流畅。全曲结构为 ababa。要求学生记住乐曲的主题。

  在欣赏《京调》的基础上,也可以再让学生欣赏《夜深沉》。这两首乐曲是京剧音乐的经典作品,应让学生有较深刻的记忆。

  《夜深沉》原来是《霸王别姬》中虞姬舞剑的音乐,后来经过加工成为一首刚劲有力、情绪激越的乐曲,音乐会上经常独立演奏。其中有一段快板非常流畅,很有气势。

  ☆《急急风》

  锣鼓经是京剧伴奏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戏曲的独特形式。锣鼓经的种类非常多,本课介绍的《急急风》是其中的一种。通常是表现人物的奔跑、战斗、撕打、追击等急促、紧张、激烈的动作或场面,用在开场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

  通过欣赏《急急风》,让学生了解京剧伴奏音乐的构成:“文场”是用有固定音高乐器伴奏的,有京胡、京二胡、小三弦、月琴等,称为“小四件”。“武场”是用打击乐器伴奏的,有鼓板、大锣、小锣和铙钹等。在了解《急急风》的作用和节奏的基础上,还应让学生试着奏一奏。增加对京剧伴奏音乐的感性认识。

  ☆《唱脸谱》

  脸谱是中国戏曲,也是京剧的一大特色。脸谱可以揭示人物的性格。不同的脸谱表示不同的人物,如红色脸谱代表忠勇,黑色脸谱代表正直,白色脸谱代表奸诈等。京剧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从各种各样的脸谱就可见一斑。

  《唱脸谱》是一首京歌,在创作上非常有特色。用通俗歌曲的手法将京剧音乐与通俗的风格巧妙地结合起来,它既可以说是一首流行歌曲,也可以说是京剧的唱段。歌曲分为两段,第一段是一般歌曲形式,巧妙的是第二乐段,把京剧的唱腔与歌曲的旋律巧妙地结合起来,唱起来流畅上口。歌词中还讲述了许多京剧中的故事人物。

  如:窦尔敦盗御马是《盗御马》中的故事。清朝时,绿林好汉窦尔敦出身武林世家,从小习武,后成为武林高手。他为人忠厚、性格直爽、侠肝义胆,虽身怀绝技,却并不欺人作恶,而是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因而深受武林人士拥戴,推举他为山东绿林道八大处总头领。然而,以十三省总镖局黄三太为首的恶势力却十分仇恨他,设计用暗器击伤了窦尔敦。

  后来,窦尔敦在口外连环套聚义,听说太尉梁九公奉旨替代康熙皇帝到口外行围射猎。带有清帝所赐御马,他想到以十三省总镖局黄三太为首的恶势力镇压的镖伤之仇,就下山潜入梁营,将御马盗去,并留下黄三太的姓名。这是一出花脸传统戏。

  歌词中的关公战长沙、典韦、曹操、张飞讲的是《三国》的故事;天王托宝塔、魔鬼、夜叉、猴王、妖怪、灰色的精灵讲的是《西游记》的故事。

  在教学中除欣赏歌曲之外,还可以学唱第二段,了解第二段歌词中所说的故事。本课应与美术相结合,指导学生制作一个脸谱,带着脸谱演唱歌曲并介绍脸谱的人物故事。这样既可启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加深对京剧的认识。

  在本单元结束时可举办一个《走进京剧》活动,分小组搜集信息,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演唱排演京剧的片段,交流各自了解的京剧知识,有条件的还可以写成一篇论文。如:

  (1)京剧的产生与发展

  (2)京剧的演员以及演唱的剧目

  (3)京剧中的角色分类和特点

  (4)京剧的服装道具

  (5)京剧脸谱谱式和色彩

  (6)我所知道的京剧

  (7)京剧在世界的影响

  京剧需要研究的东西很多,教师应根据各自的情况有所选择,让学生了解得越多越好。不一定要局限在课堂教学上,可以走出课堂与社会相结合,更广泛地了解京剧,也可以和课外活动相结合,举办京剧演唱会等,让京剧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第四单元《学戏曲》第三课时(新人教四下音乐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活动《走进京剧大世界》

  教学目标

  通过教师的引导,揭示学习的目标——京剧,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1. 导入

  听京剧选段。提问:你想知道哪些有关京剧的知识?

  你想了解哪些有关京剧的问题?

  2. 教师结合学生问题,整理归纳若干个问题。

  3.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认真学习专题。

  4. 学习本节课专题——京剧的历史

  (1) 学生学习汇报:京剧的产生。

  (2) 教师导学

  (3) 学生学习汇报:京剧的舞台演变

  5.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布置下节课学习专题——《京剧的行当》。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寻找问题的答案。

  3.在小组学习中,“我”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在小伙伴心中的位置。

  4.在小组汇报过程中承担的部分。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欣赏《生、旦、净、丑荟精粹》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宏扬中国传统艺术。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2、了解京剧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京剧的艺术特征,知道京剧的产生、发展和历史沿革。

  3、激发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对京剧行当和京剧表演的认识。

  教具准备:

  1、电脑多媒体课件。2、京剧脸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超级联想。

  超级联想,同学们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几个词组来联想另一个事物。

  西皮 二簧 沙家浜 国粹 梅兰芳

  2、京剧知识知多少。

  师:京剧是流行全国各地的戏曲剧种之一。我国的京剧艺术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种。而我国的京剧的艺术形式是保留最完整的。其中京剧又被誉为是我国的国粹。随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京剧艺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喜爱,甚至一些老外特地到中国拜师学艺,把我国的京剧艺术带到他们的国家中去。那么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自己的国粹京剧了解多少呢?

  二、京剧的形成。

  1、师总结:刚才大家讲到了非常多的内容,使我们对京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谁能说说“京剧”中的“京”代表什么意思?

  生答:“京”代表京剧在北京形成。

  2、师:但是京剧的真正源头却是安徽和湖北,让我们来看看京剧是怎样形成的,(媒体视频)

  三、欣赏传统京剧《空城计》

  1、《空城计》剧情简介

  2、欣赏《空城计》(媒体视频)

  问题:传统京剧《空城计》给你留下了那些深刻地印象?

  A、唱腔旋律美

  a、唱京剧唱腔以西皮、二簧为主要唱腔。西皮的旋律起伏较大,节奏紧凑,唱腔流畅明快,适合于表现欢快情绪;二簧的旋律则较为平稳,节奏舒缓,唱腔凝重浑厚,更宜于抒发沉郁、悲愤的情怀。

  b、念:京剧表演中只说不唱,也称为念白。念白在京剧表演形式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生模仿京剧《拾玉镯》中孙玉姣和媒婆的念白

  孙玉姣:啊,刘妈妈。媒婆:什么喇嘛,喇嘛在庙里呢!

  孙玉姣:大娘,媒婆:老羊,老养上山吃草去啦!

  孙玉姣:我、我、我(哭)

  媒婆:呦,你哭啊,哭吓唬谁啊,我才不怕你哭呢。你呀!你哭你吓唬你妈妈去。等你妈妈回来我非去告诉你妈妈去。B、动作程式美(介绍京剧的四大艺术特征——做,打)

  a、做:就是指京剧中的表演。

  分别让学生观看京剧《拾玉镯》里孙玉姣喂鸡、开门、穿针的片段。讨论模仿。

  b、打:就是指武功。在舞台上打是一种表演撕杀、打斗的艺术形式。俗称“打”。

  C、服装华丽美

  D、脸谱夸张美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

  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的一大特点,也是理解剧情的关键。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红色有脸谱表示勇士义烈,如关羽、妾维、常遇春;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等;黄色的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

  四、京剧四大行当的介绍。

  媒体演示,教师讲解。

  师: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1、“生”一般指男性演员,在每个行当里,不同的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当名。

  A、“老生”就是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

  B、“小生”就是扮演年轻的男性。

  C、“武生”就是擅长武艺的男性。

  2、“旦”是指女性角色,如年龄大的叫老旦,年纪轻的叫花旦。

  A、“青衣”就是扮演家境贫寒或身受不幸遭遇的青年妇女。

  B、花旦:是指天真活泼、直率爽朗或泼辣的青年妇女。

  C、武旦:以武功为主的女性人物。

  D、老旦:是指扮演老年妇女。

  3、“净”则是指“花脸”,就是我们通常所说有脸谱的角色。主要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不同与一般,有突出特征的男性人物。

  4、“丑”则是指诙谐滑稽或小奸小恶的人。角色上有文武之分。

  五、欣赏京剧《空城计》

  问题:请学生分辨角色和唱腔。

  诸葛亮(老生) 司马懿(净)司马懿的儿子(武生)

  六、欣赏现代京剧《智斗》

  1、《智斗》剧情介绍

  2、欣赏《智斗》

  问题: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的区别?

  七、欣赏戏歌《说唱脸谱》

  师:同学们,不管是传统京剧还是现代京剧。我们要想真正地演唱,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地。但是老师知道有一种唱法可以帮助我们过把戏瘾。你们听!

  所谓“戏歌”就是用传统戏曲唱法演唱流行歌曲

  八、拓展活动:课后收集自己、父母或爷爷奶奶喜欢的京剧作品,带到班上与同伴分享,进一步加深对京剧艺术的了解。

  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甘洒热血写春秋》

  教学目标:

  1、学习演唱《甘洒热血写春秋》。

  2、继续学习《走进京剧大世界》──的京剧演员,了解四大须生及四大名旦,还有净行和丑行的演员。

  3、通过学习《甘洒热血写春秋》了解《智取威虎山》的故事情节,体验京剧演唱与唱歌的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

  一字多音,如唱段最后一字“秋”的演唱。

  教具准备:

  影片剪辑:《智取威虎山》简介;《甘洒热血写春秋》唱段。

  课件《京剧演员》及其视频剪辑:马连良《草船借箭》;裘盛戎《赤桑镇》;梅兰芳《霸王别姬》;朱世慧《报药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急急风》节奏,学生采用走圆场的方式进教室。

  (二)互动学习

  1、播放梅兰芳《霸王别姬》片段,说一说这是哪个角色?演员属于哪个行当?你认识这个演员么?

  2、对!这是旦角演员梅兰芳《霸王别姬》片断。是旦行花衫。谁能根据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一下这名京剧大师?

  3、在旦行里,还有三个人和梅兰芳齐名,你知道他们都是谁么?四大名旦: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演员”,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的四大名旦。

  4、除了的四大名旦之外,你还知道京剧那些演员?

  5、学生汇报上网查找的四大须生资料:30年代人们喜欢听京剧的唱腔,当时最负盛名的老生是:马连良,谭富英、杨森宝、奚啸伯,他们被誉为京剧的四大须生。

  6、欣赏马连良《草船借箭》片断。

  7、净行俗称大花脸。在京剧界有“十净九裘”的说法,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教师介绍净行演员裘盛戎,并欣赏裘盛戎《赤桑镇》片断。

  8、认识丑行演员:朱世慧,并欣赏朱世慧的《报药名》。

  (三)学习演唱

  1、观看《甘洒热血写春秋》片断,他是生旦净丑中哪个行当的?选自哪出戏?

  2、对!这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当中的一个片断。现代京剧,又叫样板戏,是经过改革了的京剧,所以对于行当的划分并不像正统的京剧那样严格。杨子荣是生行的角色,但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生或者武生。而是经过创新了的。谁来说一说《智取威虎山》讲述了什么事?

  3、介绍剧情,并观看影片剪辑。

  1946年,我军某部团参谋长率部队进山,发动群众,以便消灭逃进威虎山的土匪座山雕。经过侦查,威虎山倚仗着地堡暗道,想要制胜是智取。参谋长派侦察排长杨子荣改扮土匪打入威虎山,杨子荣假意把联络图交给了座山雕,座山雕因其献图有功,劳苦功高所以提拔了杨子荣,被封为“老九”,并一起喝庆功酒。除夕夜杨子荣趁着土匪们为座山雕祝寿的时机,将匪徒灌醉,此时大部队赶到,全歼顽匪。

  这一段就是匪徒们在为杨子荣庆功的时候,杨子荣所唱的一段。表现了杨子荣机智勇敢,深入虎穴当卧底,并要取得最后胜利《甘洒热血写春秋》的决心和信心。

  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一唱段。

  4、再听,音乐的力度和情感是怎样的?用什么样的速度去演唱?

  5、听录音模唱,体验京剧的唱腔。

  6、你感觉哪一句不好掌握?

  7、指导演唱

  ①分句演唱,并进行初步纠正。注意咬字归韵:“洒”“显身手”“写”“秋”。

  ②视唱最后一句“秋”的曲谱。观察拍号和以前接触的歌曲有何不同?教师讲解板眼。

  ③添入戏词演唱最后一句。

  ④力度处理:开始mf~“甘洒热血”f~“秋”mp~mf

  6、完整演唱这一唱段。

  7、体验与感受:你觉得唱京剧与唱歌有什么不同?

  京剧更加注重板眼,更加讲究字正腔圆。

  (四)课后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京剧的几个演员并学习了《甘洒热血写春秋》唱段,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唱段,并扮演一下杨子荣。请同学们课后查一查,除了《甘洒热血写春秋》这个唱段之外。《智取威虎山》里,还有哪些精彩的唱段。可以给同学们介绍和演唱,好吗?

  (五) 下课

  教学评价

  1. 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 在模拟演唱活动中,能够积极体验,大胆表现。

  第四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1. 欣赏歌曲《唱脸谱》。

  2. 认识京剧脸谱,并了解初步脸谱分类知识。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

  2.通过学唱《唱脸谱》,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画脸谱,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美术这两种诉诸不同感官的艺术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对综合艺术的审美感受。

  教学重点:

  1.了解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2.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磁带、画笔、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赏析与导入──看脸谱

  ㈠组织教学:在京剧音乐声中开始上课

  ㈡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脸谱的知识

  1、脸谱的产生;2、脸谱的颜色 ;3、脸谱的样式

  二、活动与体验──唱脸谱

  ㈠新授引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唱脸谱》(多媒体投影),了解一下歌曲中涉及到的脸谱人物。

  ㈡歌曲范唱

  1、谈话:听完这首歌曲,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脸谱及人物的知识。

  2、学生自由谈

  ㈢学唱新歌

  1、学生先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中视唱旋律,然后随教师指挥一起唱。

  2、难点突破,前半拍休止

  3、随钢琴唱词(体会京剧风味的流行歌曲的特点)

  4、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

  三、思考与创作──画脸谱

  ㈠欣赏:录音播放京剧唱段,学生思考剧中人物的脸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形象?

  ㈡创作:(背景音乐与播放京剧)

  1、学生在音乐声中分组画脸谱。

  2、在音乐中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评。

  四、反馈与小结──演脸谱

  ㈠学生戴自制脸谱唱歌曲,教师伴奏。

  ㈡小结(多媒体投影展示)

  今天,我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唱脸谱》这首歌曲,学到了许多京剧中的脸谱知识,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不要只欣赏流行歌曲,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

  第五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1. 了解戏曲乐队中的“场面”。

  2. 欣赏“武场” 《急急风》。

  3. 认识戏曲乐队中的各种乐器。

  教学目标:1. 了解京剧中乐队伴奏的形式。

  2. 认识乐队中的主要乐器

  3. 欣赏《急急风》

  教学重点:欣赏《急急风》

  教学难点:合作演奏《急急风》

  教学准备:板鼓、大锣、小锣和铙钹。

  教学过程

  一. 乐队介绍

  1. 认识乐器及乐队介绍:播放课件,介绍各种乐器。

  2. 了解锣鼓经

  3. “锣鼓经”是我过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锣鼓合奏记谱法。

  二. 欣赏《急急风》

  欣赏《急急风》。提问:你能听出表现的是什么情绪?

  再次欣赏:自己敲一敲这段《急急风》。分小组排练。

  三. 分组汇报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的程度和参与率。

  2.在音乐活动中能积极参与,能否与他人合作,完成打击乐的演奏。

  第六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欣赏《京调》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国粹京剧艺术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我国戏曲音乐的兴趣,并初步了解竹笛的有关知识及该乐器的音乐表现力。

  2.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从小热爱祖国的戏剧艺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听赏戏剧音乐的习惯,感受乐曲的情绪、了解民族吹管乐器——竹笛。

  教(学)具准备

  录音机、钢琴、课本

  教学过程

  1、引情感知

  (1)师:同学们有没有听过京剧?京剧是我国的国粹。(简单介绍京剧,及伴奏中的两种乐器:曲笛、京胡)

  (2)介绍《京调》

  师:乐曲是顾冠仁于1960年根据京剧西皮原板和西皮流水音调改编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乐曲采用清脆明亮的竹笛领奏,模拟人们熟悉的京剧唱腔,配以轻快流畅的伴奏音型,构思别具一格,表现了一种欢快喜悦、生动活泼的情趣。

  2、欣赏乐曲《京调》

  (1)分段听赏

  师: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好听的乐曲。并说说听后有什么感受。

  听第一段,老师哼唱A段旋律,让学生对A段旋律有了初步感受。

  师讲解:乐队奏出引子部分,源于京剧的过门音调,接着出现由竹笛演奏的第一部分主题

  听第二段,老师哼唱B段旋律,同样使学生对B段有所了解。

  (清脆明亮的笛声,模拟人们熟悉的京剧唱腔,使人感到轻松愉快,活泼的快板于一段过门之后,再由竹笛奏出下一段京剧音调)

  听第三段,请学生说说感受

  (音调舒展,飘逸,与第一段活泼的主题旋律形成对比)

  (教学意图:通过完整欣赏和分段欣赏,让学生由大概到具体、由浅入深地感受了乐曲的艺术魅力,加深了对乐曲的印象)

  (2)唱一唱A—B两条曲调(见书本15页,学生反复练习)

  3、完整欣赏

  师:下面让我们来完整地欣赏这首乐曲。请学生来说说乐曲中A—B两条曲调各出现了几次?

  (教学意图:复习、巩固乐曲)

  4、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欣赏了乐曲《京调》,初步感受了我们的国粹京剧艺术的魅力,课后欢迎对此感兴趣的同学找出一些名家名段来共同欣赏、学习。

  教学评价

  1. 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 学生对第一乐段记忆的准确性。

  3. 学生能否听出音乐的曲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