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簧管波尔卡 篇1
【授课年级】二年级
【执教】何 霞
【教学目标 】
1、简单介绍西洋木管乐器,使学生对其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聆听,感受音乐快速跳跃的情绪特点。并
指导学生能用图形式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3、感受波尔卡舞蹈欢快流畅的风格。
【教学重难点】
感受单簧管的音色特点,乐曲所表现的"波尔卡"的跳跃情绪特点
及乐曲曲式结构的特点。
【教学内容】
一、学一学
导入 新课:
1、师:孩子们,今天木管家族邀请我们去做客,让我们一起坐上心爱的小马车出发吧
2、木管乐器的自我介绍:
A、长 笛:是木管乐器中的高音乐器,音乐宽广,音色清澈柔美,常把它比作乐队中的“花腔女高音”。
B、短 笛:短笛是长笛的同类乐器,形状与长笛雷同,发音管比长笛短而细,音色响亮清脆、很有色彩。适宜于演奏各种
抒情或华彩性的乐曲。
C、大 管:又称“巴松”,是木管组中的低音乐器。管身较长,音色丰满浑厚,善于表现诙谐、滑稽的形象。
D、双簧管:直吹,音色明亮,带鼻音,长于感情的表现,有“抒情女高音”之称。常用于田园风光的表现
E、单簧管:又称“黑管”,直吹。低音浑厚响亮,中音区圆润柔和,富于表情,高音区则较尖锐。单簧管音色丰富而明朗,表现力极为丰富,是木管乐器中音域最宽的乐器。
3、单簧管为大家演奏一曲。
二、听一听
欣赏
1、初听:完整的欣赏,出示图形谱。
2、小组讨论分析:在图形谱中发现了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目的:运用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注意主题出现了几次。)
3、复听:学生以小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乐曲旋律相同的乐段与不同的乐段。(可以用线条,动作,手势等等,此环节为后面学生创作图形谱打基础)
4、学生创作图形谱。
5、演示图形谱。
三、跳一跳
1、简单介绍波尔卡
波尔卡: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以男女对舞为主。于十九世纪中叶风行全欧。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
2.师生共跳波尔卡。
四、想一想,说一说。
师:孩子们,你们今天高兴吗,是什么让我们这么高兴?(音乐)是的,音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乐趣!它可以表达我们心底最深的情感和最美好的祝愿。
五、最后,让我们在单簧管优美动听的演奏声中坐上小马车回家吧!
(下课)
单簧管波尔卡 篇2
【教学目标 】
1、简单介绍西洋木管乐器,使学生对其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聆听《单簧管波尔卡》,感受音乐快速跳跃的情绪特点。并指导学生能用图形式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3、感受波尔卡舞蹈欢快流畅的风格。
【教学重难点】
感受单簧管的音色特点,乐曲所表现的"波尔卡"的跳跃情绪特点
及乐曲曲式结构的特点。
【教学内容】
一、学一学
导入 新课:
1、师:孩子们,今天木管家族邀请我们去做客,让我们一起坐上心爱的小马车出发吧
2、木管乐器的自我介绍:
A、长 笛:是木管乐器中的高音乐器,音乐宽广,音色清澈柔美,常把它比作乐队中的“花腔女高音”。
B、短 笛:短笛是长笛的同类乐器,形状与长笛雷同,发音管比长笛短而细,音色响亮清脆、很有色彩。适宜于演奏各种
抒情或华彩性的乐曲。
C、大 管:又称“巴松”,是木管组中的低音乐器。管身较长,音色丰满浑厚,善于表现诙谐、滑稽的形象。
D、双簧管:直吹,音色明亮,带鼻音,长于感情的表现,有“抒情女高音”之称。常用于田园风光的表现
E、单簧管:又称“黑管”,直吹。低音浑厚响亮,中音区圆润柔和,富于表情,高音区则较尖锐。单簧管音色丰富而明朗,表现力极为丰富,是木管乐器中音域最宽的乐器。
3、单簧管为大家演奏一曲《单簧管波尔卡》。
二、听一听
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1、初听:完整的欣赏,出示图形谱。
2、小组讨论分析:在图形谱中发现了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目的:运用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注意主题出现了几次。)
3、复听:学生以小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乐曲旋律相同的乐段与不同的乐段。(可以用线条,动作,手势等等,此环节为后面学生创作图形谱打基础)
4、学生创作图形谱。
5、演示图形谱。
三、跳一跳
1、简单介绍波尔卡
波尔卡: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以男女对舞为主。于十九世纪中叶风行全欧。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
2.师生共跳波尔卡。
四、想一想,说一说。
师:孩子们,你们今天高兴吗,是什么让我们这么高兴?(音乐)是的,音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乐趣!它可以表达我们心底最深的情感和最美好的祝愿。
五、最后,让我们在单簧管优美动听的演奏声中坐上小马车回家吧!
(下课)
单簧管波尔卡 篇3
活动目标:1.在图谱的帮助下了解曲子的分布结构,并感知曲子的旋律和节奏。2.在教师引导下根据故事情境配合音乐进行身体律动。3.幼儿自己进行动作创编,体验创编的乐趣。 活动准备:1.音乐《单簧管波尔卡》及其图谱。2.唐僧师徒四人的彩图。3.孙悟空头饰若干个。 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师:小朋友们这是谁呀?(出示孙悟空的图片)噢,你们都认识这是孙悟空啊。可是,孙悟空今天啊遇到了一个大麻烦,你们猜一猜是什么?原来是他的师父和两位师弟被妖怪抓走了。孙悟空的师父是谁呀?(出示唐僧图片)两位师弟都有谁啊?(出示猪八戒和沙和尚的图片)哎呀这可怎么办呀,孙悟空一个人可取不了西经啊,所以啊我们的孙悟空要出发去救他们啦。我们一起来听着音乐看看孙悟空是怎么救的。 二、教师展示动作:1.师跟着音乐第一遍做动作:a段音乐:教师做猴子的动作,在每一句结束的时候跳一下,继续做猴子的动作,共四句。(孙悟空先乘着筋斗云去救师父啦,找找师父在哪儿呢,在哪儿呢,跳,再找)b段音乐:师先做翻山的动作,再做爬树动作,重复四遍。(下一个是猪八戒,翻过高山,爬树,再过高山,再爬树……)c段音乐:做游泳的动作。(好,下一个沙和尚。孙悟空要过河了,怎么过去,游泳游过去)(音乐结束)师:小朋友们,孙悟空把师父和师弟救出来了吗?怎么救出来的?第一个救的是谁,怎么去的?(师父、筋斗云)第二个呢?(猪八戒、翻山、爬树)最后救的是谁?(沙和尚、游泳)师:孙悟空乘了几朵筋斗云呀,翻了几座高山,过了几次树林,游了几次泳……老师再来做一遍,等一下请你们把答案告诉老师。 2.师第二遍做动作。(可以和幼儿一起数筋斗云、山等的数量)师:这一遍我们都听出来了,孙悟空换了四朵筋斗云救出了师父,翻过了四座高山,爬了四次树救出了猪八戒,游了四次泳救出了沙和尚。(出示图谱,并在每行图谱旁边贴上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的头像) 三、幼儿配图谱做动作:1.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也来当一回孙悟空,看看你们能不能把师父和师弟安全地救出来。先跟着老师来学一学本领吧。(无音乐伴奏学习驾云、翻山、爬树、游泳的动作)2.师:好,我们的小悟空们都学会救师父的本领,那我们一起出发吧!(师和幼儿跟着音乐一起做,提示幼儿看黑板上的图谱) 四、幼儿尝试动作创编:1.师:刚才小朋友们是跟着老师来学本领的,现在请你们来教一教老师。你们想一想,翻山和爬树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啊。游泳过河的时候除了这样还能怎么游呢。(幼儿发言,教师用正确的节奏展示幼儿想出的新动作)2.全体幼儿起立,采用幼儿自编的动作进行律动表演。3.请个别幼儿戴孙悟空头饰进行表演展示。
单簧管波尔卡 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木管乐器的形状、音色和演奏方式和波尔卡。
2、通过聆听《单簧管波尔卡》,感受单簧管的音色及表现力。
3、初步了解乐曲各个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对主题旋律的记忆力,并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现音乐。
教学重点:
通过聆听《单簧管波尔卡》,感受和表现音乐的情绪。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乐曲3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对旋律的记忆力,并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师:轻轻地,我们推开了音乐小屋的门,小屋里正上演着一场热闹的音乐会呢!今天的主角是谁啊?推开门,一起去看看。(播放PPT)。
师:哦,原来今天是木管乐器的专场呢!对了,同学们,你们谁认识我们的木管乐器啊?说说我们学过的乐器中谁是木管类乐器呢?
生: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木管家族的成员吧!(出示PPT,木管类乐器的分类)。
木管类乐器包括: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
师:木管家族的成员们看到有这么多的小朋友来看她们,想在音乐会开始之前,和我们来做个游戏,它们每个都身怀绝技,想考考大家,看看谁能听声音找到它们。(出示连线PPT)。
师:(播放双簧管演奏歌曲)大家觉得刚才的这首歌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生:优美的、温柔的。
师:那你能给它和自己的照片连上线吗?(生连线“双簧管”)。
师:(播放长笛演奏歌曲)和双簧管比,你觉得这种乐器的音色有什么区别?
生:稍微的欢快了一些,音色更加抒情了。
师:老师认为长笛的音色,像一个美丽的少女。
师:帮它找到自己的照片吧。
(生连线“长笛”)。
单簧管波尔卡 篇5
设计意图:
舞蹈作为一种生动、形象的艺术语言,一直都受到幼儿的特别亲,生性好动的孩子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跟随音乐的节奏摆头、动腿、挥动小手大班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力进一步提高,有时,他们已不满足于用绘画、色彩、形体动作等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而舞蹈中丰富多变的队形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元素,这恰巧是幼儿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极少涉及的,于是,我选取脍炙人口的欧洲民间舞曲《单簧管波尔卡》作为音乐内容,在欣赏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把幼儿带入一个以队形变化表现音乐为主的舞蹈世界。通过活动,幼儿不仅能得到能力、知识上的提高,而且对幼儿团队协作性也是一次很好的练习。
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流畅的基调,区分ABACA的曲式结构。
2、了解队形变化是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尝试根据曲式结构变化舞蹈的队形。
重点:
感受乐曲ABACA的曲式结构,并能根据其变化欢快地与同伴一起舞蹈。
难点:
听辩曲式结构变换集体队形。
解决:
1、借助图谱感受音乐。
2、多媒体欣赏丰富感性经验。
工具与材料;
音乐图谱、各种队形图、多媒体、磁带等
过程:
一、音乐欣赏
1、纯音乐欣赏:这首曲子带给你的感觉?
2、再次欣赏:请幼儿用蹲和站来表现对音乐变化的理解。
3、借助图谱欣赏:进一步感受并标示ABACA结构。
二、国外集体舞欣赏
队形的变化
三、创编《单簧管波尔卡》的队形
1、讨论队形变化
2、确定并明确队形的变化
3、第一次尝试
4、合着音乐进行地二次尝试
四、完整舞蹈
活动反思:
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单簧管波尔卡 篇6
【授课年级】
五年级
【教学目标】
1、简单介绍西洋木管乐器,使学生对其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聆听《单簧管波尔卡》,感受音乐快速跳跃的情绪特点。并
指导学生能用图形式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3、感受波尔卡舞蹈欢快流畅的风格。
【教学重难点】
感受单簧管的音色特点,乐曲所表现的"波尔卡"的跳跃情绪特点
及乐曲曲式结构的特点。
【教学内容】
一、学一学
导入新课:
1、师:孩子们,今天木管家族邀请我们去做客,让我们一起坐上心爱的小马车出发吧
2、木管乐器的自我介绍:
A、长笛:是木管乐器中的高音乐器,音乐宽广,音色清澈柔美,常把它比作乐队中的“花腔女高音”。
B、短笛:短笛是长笛的同类乐器,形状与长笛雷同,发音管比长笛短而细,音色响亮清脆、很有色彩。适宜于演奏各种
抒情或华彩性的乐曲。
C、大管:又称“巴松”,是木管组中的低音乐器。管身较长,音色丰满浑厚,善于表现诙谐、滑稽的形象。
D、双簧管:直吹,音色明亮,带鼻音,长于感情的表现,有“抒情女高音”之称。常用于田园风光的表现
E、单簧管:又称“黑管”,直吹。低音浑厚响亮,中音区圆润柔和,富于表情,高音区则较尖锐。单簧管音色丰富而明朗,表现力极为丰富,是木管乐器中音域最宽的乐器。
3、单簧管为大家演奏一曲《单簧管波尔卡》。
二、听一听
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1、初听:完整的欣赏,出示图形谱。
2、小组讨论分析:在图形谱中发现了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目的:运用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注意主题出现了几次。)
3、复听:学生以小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乐曲旋律相同的乐段与不同的乐段。(可以用线条,动作,手势等等,此环节为后面学生创作图形谱打基础)
4、学生创作图形谱。
5、演示图形谱。
三、跳一跳
1、简单介绍波尔卡
波尔卡: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以男女对舞为主。于十九世纪中叶风行全欧。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
2、师生共跳波尔卡。
四、想一想,说一说。
师:孩子们,你们今天高兴吗,是什么让我们这么高兴?(音乐)是的,音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乐趣!它可以表达我们心底最深的情感和最美好的祝愿。
五、最后,让我们在单簧管优美动听的演奏声中坐上小马车回家吧!
(下课)
单簧管波尔卡 篇7
设计意图:
舞蹈作为一种生动、形象的艺术语言,一直都受到幼儿的特别亲,生性好动的孩子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跟随音乐的节奏摆头、动腿、挥动小手。大班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力进一步提高,有时,他们已不满足于用绘画、色彩、形体动作等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而舞蹈中丰富多变的队形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元素,这恰巧是幼儿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极少涉及的,于是,我选取脍炙人口的欧洲民间舞曲《单簧管波尔卡》作为音乐内容,在欣赏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把幼儿带入一个以队形变化表现音乐为主的舞蹈世界。通过活动,幼儿不仅能得到能力、知识上的提高,而且对幼儿团队协作性也是一次很好的练习。
重点:
感受乐曲ABACA的曲式结构,并能根据其变化欢快地与同伴一起舞蹈。
难点:
听辩曲式结构变换集体队形。
解决:
1、借助图谱感受音乐。
2、多媒体欣赏丰富感性经验。
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流畅的基调,区分ABACA的曲式结构。
2、了解队形变化是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尝试根据曲式结构变化舞蹈的队形。
3、体验与同伴一起跳集体舞的快乐。
工具与材料:
音乐图谱、各种队形图、多媒体、磁带等
过程:
一、音乐欣赏
1、纯音乐欣赏:这首曲子带给你的感觉?
2、再次欣赏:请幼儿用蹲和站来表现对音乐变化的理解。
3、借助图谱欣赏:进一步感受并标示ABACA结构。
二、国外集体舞欣赏
队形的变化
三、创编《单簧管波尔卡》的队形
1、讨论队形变化
2、确定并明确队形的变化
3、第一次尝试
4、合着音乐进行地二次尝试
四、完整舞蹈。
单簧管波尔卡 篇8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并体验其活泼欢快的情绪。
2、尝试用各种身体动作表现滚动、飘扬等运动方式。活动准备:
1、乐曲:《单簧管波尔卡》
2、自制图谱1张。
3、纸棍1根,小鸟纸偶1个。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t:小朋友们,春天到了,谁要出来了呀?
2、t:呀!原来小鸟也要去果园里面边唱歌边跳舞啦,现在请小朋友来听听音乐,看看小鸟的心情怎么样?
二、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
1、教师播放乐曲,手戴小鸟纸偶跟着音乐节奏飞舞。
2、t:在刚才的音乐中,小鸟来到了果园中,它们听着音乐在果园里面玩,你们觉得它们玩的开心吗?
3、t:这首乐曲让你有什么感受呢?
4、t:小朋友们会不会也像小鸟一样想跳舞呢?
5、t:那你们觉得小鸟在果园中到底看到了什么呢?
6、幼儿想象,讨论。
7、教师出示图谱。
8、t:现在,老师这里有一张图谱,请小朋友们边听音乐边看这图谱然后想想小鸟来到了果园先看到了几朵花、几根树枝?
9、幼儿再次欣赏音乐。
10、t:小鸟看到花。树枝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11、t:你看到的花和树枝是不是一样的?
12、t:现在请小朋友来想一想一朵花和一根树枝各表示几个乐句?(一个乐句)
13、t:现在我们知道了一朵花和一根树枝代表一个乐句,那请小朋友伸出你们的手指,听着音乐和小鸟一起去果园里面游玩,好吗?
14、幼儿听音乐跟图谱,教师是手指指图。
三、引导幼儿想象并创编动作。
1、t: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果园里面的花是怎么样的?
t:可以做什么样的动作呢?
2、t:树叶是怎么样的?
t:可以做什么样的动作呢?
3、t:现在请小朋友边听着音乐边做动作。
四、活动结束
单簧管波尔卡 篇9
宁波第一幼儿园:王玮 设计意图: 舞蹈作为一种生动、形象的艺术语言,一直都受到幼儿的特别亲 ,生性好动的孩子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跟随音乐的节奏摆头、动腿、挥动小手。大班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力进一步提高,有时,他们已不满足于用绘画、色彩、形体动作等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而舞蹈中丰富多变的队形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元素,这恰巧是幼儿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极少涉及的,于是,我选取脍炙人口的欧洲民间舞曲《单簧管波尔卡》作为音乐内容,在欣赏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把幼儿带入一个以队形变化表现音乐为主的舞蹈世界。通过活动,幼儿不仅能得到能力、知识上的提高,而且对幼儿团队协作性也是一次很好的练习。 重点: 感受乐曲abaca的曲式结构,并能根据其变化欢快地与同伴一起舞蹈。 难点: 听辩曲式结构变换集体队形。 解决: 1、借助图谱感受音乐。 2、多媒体欣赏丰富感性经验。
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流畅的基调,区分abaca的曲式结构。 2、了解队形变化是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尝试根据曲式结构变化舞蹈的队形。 3、体验与同伴一起跳集体舞的快乐。 工具与材料;
音乐图谱、各种队形图、多媒体、磁带等 过程: 一、音乐欣赏
1、纯音乐欣赏:这首曲子带给你的感觉?
2、再次欣赏:请幼儿用蹲和站来表现对音乐变化的理解。
3、借助图谱欣赏:进一步感受并标示abaca结构。 二、国外集体舞欣赏 队形的变化 三、 创编《单簧管波尔卡》的队形
1、讨论队形变化
2、确定并明确队形的变化
3、第一次尝试
4、合着音乐进行地二次尝试
四、完整舞蹈 反思。
单簧管波尔卡 篇10
活动目标:
1、能感受乐曲ABAB的结构,能将乐曲与图片匹配。
2、能想像乐曲所表现的情节内容,并用简单的动作表示。
3、能大胆、勇敢、创造性地想像表现,敢于与众不同。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单簧管波尔卡》磁带,节奏图谱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谱,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图上是什么?(喇叭花)
(2)花长在哪里?这些花长得这么样?这些花在干什么?
二、欣赏音乐,感受乐曲ABAB的结构。
(1)第一遍音乐,音乐和图是不是一样的?
(2)第二遍音乐,请一个小朋友在老师的帮助下指图。
(3)第三遍音乐,幼儿伸食指与老师一起指图。
三、请幼儿做指挥
其他幼儿做相应的动作(花的地方用跳,枝条用滑)
四、游戏
(1)老师在家擦桌子扫地,请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干活,什么音乐擦桌子?什么音乐扫地?
(2)幼儿与老师一起听音乐做“打扫卫生”
(3)小朋友在家还会做什么事?听音乐一起劳动
(4)你们到幼儿园又会干什么?听音乐活动。请幼儿想想,音乐快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当音乐慢的时候,你又在干什么?
单簧管波尔卡 篇11
设计意图:
舞蹈作为一种生动、形象的艺术语言,一直都受到幼儿的特别亲,生性好动的孩子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跟随音乐的节奏摆头、动腿、挥动小手。大班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力进一步提高,有时,他们已不满足于用绘画、色彩、形体动作等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而舞蹈中丰富多变的队形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元素,这恰巧是幼儿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极少涉及的,于是,我选取脍炙人口的欧洲民间舞曲《单簧管波尔卡》作为音乐内容,在欣赏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把幼儿带入一个以队形变化表现音乐为主的舞蹈世界。通过活动,幼儿不仅能得到能力、知识上的提高,而且对幼儿团队协作性也是一次很好的练习。
重点:
感受乐曲ABACA的曲式结构,并能根据其变化欢快地与同伴一起舞蹈。
难点:
听辩曲式结构变换集体队形。
解决:
1、借助图谱感受音乐。
2、多媒体欣赏丰富感性经验。
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流畅的基调,区分ABACA的曲式结构。
2、了解队形变化是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尝试根据曲式结构变化舞蹈的队形。
3、体验与同伴一起跳集体舞的快乐。
工具与材料:
音乐图谱、各种队形图、多媒体、磁带等
过程:
一、音乐欣赏
1、纯音乐欣赏:这首曲子带给你的感觉?
2、再次欣赏:请幼儿用蹲和站来表现对音乐变化的理解。
3、借助图谱欣赏:进一步感受并标示ABACA结构。
二、国外集体舞欣赏
队形的变化
三、创编《单簧管波尔卡》的队形
1、讨论队形变化
2、确定并明确队形的变化
3、第一次尝试
4、合着音乐进行地二次尝试
四、完整舞蹈
活动反思:
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单簧管波尔卡 篇12
大班艺术领域:单簧管波尔卡
设计思路:
音乐能够启迪人们的智慧,音乐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对于在幼儿期的幼儿来说,音乐的教育作用功不可没。
《单簧管波尔卡》这一国外名曲,以其明快、简洁的2/4旋律,悠扬、流畅的曲调广为流传。在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中,加入本曲的介绍,使幼儿初步了解”波尔卡“这一音乐曲式的
特点,进一步掌握2/4旋律的节奏: ,× ×, × ×
使幼儿在音乐的熏陶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在音乐的王国中漫游,翱翔。
活动重点:
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并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活动难点:
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能够根据老师的指挥进行演奏。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并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尝试用各种身体动作创意地表现滚动、飘扬等运动方式。
3、练习节奏:
× × × ×
活动准备:
1、自制音乐图谱一幅。
2、乐曲《单簧管波尔卡》,录音机。
3、碰铃、铃鼓、双响筒各14个。
活动过程:
1、谈话: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好玩的梦……引入新课。
2、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
a、 请幼儿听音乐,看老师演示图谱。
b、 鼓励幼儿伸出食指和老师一起演示图谱。
c、 说一说音乐一样的时候你看到的是什么?(风车)音乐不一样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不一样的枝条)
3、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创变动作。
风车是怎样旋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
枝叶是怎样飘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
选取三个动作,请幼儿听音乐做动作。
4、跟着音乐演奏:
a、 请幼儿跟音乐节奏进行徒手练习拍手。
强调幼儿要学会看教师的手势指挥。
b、 幼儿分组手拿碰铃、铃鼓与双响筒跟音乐演奏。
在演奏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演奏情况进行及时纠正,注意各乐器的相互配合,能够服从教师指挥。
5、总结幼儿活动情况,予以适当鼓励。
单簧管波尔卡 篇13
活动目标
1、体验乐曲欢快、流畅的情绪,通过图谱感受这首歌曲的结构特点。
2、探索用各种创造性的身体动作,来表现翻滚和飘扬的感觉和动作。
3、在创编动作活动中,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4、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5、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学习DVD、教学CD。
2、碰铃、铃鼓、双响筒各14个。
活动过程
1、谈话: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好玩的梦……引入新课。
2、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
(1)请幼儿听音乐,看老师演示图谱。
(2)鼓励幼儿伸出食指和老师一起演示图谱。
(3)说一说音乐一样的时候你看到的是什么?(风车)音乐不一样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不一样的枝条)
3、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创变动作。
风车是怎样旋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
枝叶是怎样飘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
选取三个动作,请幼儿听音乐做动作。
4、在教师的带领下,随音乐指图玩游戏。
(1)请幼儿打开,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听着音乐指图2-3次,跟随音乐的节奏感受翻滚和飘扬的感觉。
教师:请大家和我一起去花园玩一玩吧。要注意什么时候是在路上走的,什么时候是在花园里洒水、和小蜜蜂一起飞舞的。
(2)幼儿尝试来跟着音乐指图2遍,教师在旁边根据幼儿的情况进行帮助。
教师:谁愿意来做小指挥,带大家一起去花园玩呢?
5、跟着音乐演奏:
(1)请幼儿跟音乐节奏进行徒手练习拍手。
强调幼儿要学会看教师的手势指挥。
(2)幼儿分组手拿碰铃、铃鼓与双响筒跟音乐演奏。
在演奏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演奏情况进行及时纠正,注意各乐器的相互配合,能够服从教师指挥。
6、总结幼儿活动情况,予以适当鼓励。
活动延伸当幼儿比较熟悉音乐时,可以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表现翻滚的感觉,一组表现飘扬的感觉。让幼儿进行合作舞蹈。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