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教案

2023-07-14

《国歌》教案 篇1

  一年级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有关抗战的史实,理解歌词的寓意,激发孩子们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

  3.能正确,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和演唱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每周一,小朋友们都要举行什么仪式?都要唱什么歌?你知道歌中的含 义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师板书,生齐读) 师阐述国歌产生的背景(参照“题解”)。生激昂齐读。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血肉 国歌 奴隶 中华民族

  长城 吼声 炮火 万众一心

  2.教师检查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血肉 国歌 奴隶 中华民族

  长城 吼声 炮火 万众一心

  (2)指名解词。

  血肉: 本文指代身躯。

  国歌: 见“自学课文”。

  奴隶: 见“自学课文”。

  中华民族: 民族,指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生理特点及共同生活

  习惯的人群。中华民族,本文泛指中国国土上的中国人民。

  长城: 本文指中国劳苦大众为赶走侵略者而进行的武装斗争。

  吼声: 本文表示因看清敌人的本质而强烈不满。

  炮火: 这里泛指敌人的疯狂进攻。

  万众一心: 本文指中国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外国侵略者。

  (3)齐读生字词。

  (4)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引导学生注意

  “奴”的左边写法,“隶”的下边写法,“族”的左右笔顺。

  教育学生注意“坐势四决”:头摆正,身挺直,腿放平,脚踩实。

  三、理清脉络

  1.看图。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一,二部分分别讲的是哪一个“镜头”。学生自学后讨论 :第一部分讲的是镜头一;第二部分讲的是镜头二。

  四、精度第一部分

  1.导读。

  第一部分哪一个词语最能代表劳苦大众的心声?

  2.讲读。

  比较: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起来!

  ① ②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板书:起来 血肉筑成长城 (思想得觉悟) ]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组读,其他同学听后评议。

  齐读第一部分。

  随着音乐伴奏,齐唱第一部分。

  4.过渡:要想真正解放我们的国家,解放我们的劳苦大众,除了要有一定的思想

  觉悟,还要在行动上干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1) 用钢笔描红。

  提醒学生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养成良好的写钢笔字的习惯。

  (2)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句话的意思。

  2.课后作业

  读一读,比一比,再组词。

  哥( ) 奴( ) 诚( ) 众( ) 吼( )

  歌( ) 怒( ) 城( ) 从( ) 孔(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指导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读第一部分。

  3.第一部分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那么在斗争中该怎样做呢?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第二部分那个

  2.理解课文内容。

  (1) 听这部分课文配乐朗诵录音,完成原文与含义的连线练习。

  万众一心 亿万民众不屈不扰顽强战斗,直至

  胜利

  冒着敌人的炮火 不惜牺牲生命

  前进! 前进! 前进! 进! 联合起来,团结抗敌

  (2) 讨论:上述习题中,左右意思一样,课文为何不用右边的?

  (4) 想象在前进的途中还会遇到哪些曲折。

  [板书: 前进 万众冒着炮火(战争终胜利)]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男女生分内容读。

  指名两学生分内容读

  指名读

  齐读

  随着音乐伴奏,齐唱第二部分。

  分组唱一,二部分。

  齐唱<<国歌>>

  三、总结全文

  全文用凝炼形象的语言摄取了哪些镜头? 文章的目的何在? 我们今天的幸

  生活是后来人创造的,但归根到底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换来的,你有什么感想?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国歌>>,唱<<国歌>>。

  (2)阅读一个有关中华民族受苦受难,奋起反抗,艰苦斗争或勇往直前的历史故

  事,读后讲给其他小朋友听。

  附板书:

  第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奋起抗争: 起来 血肉筑成长城 (思想得觉悟)

  勇往直前: 前进 万众冒着炮火 (战争终胜利)

《国歌》教案 篇2

  初一音乐教案

  北京市延庆县康庄中学 哈磊

  课  题

  《 国歌》

  课时

  知识

  三连音 附点节奏 弱起小节

  能力

  初步掌握弱起小节、三连音、附点节奏,并唱准

  态度情感

  通过学唱《国歌》和介绍聂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并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教学方法

  启发式

  重点

  运用恰当的力度正确的表达歌曲的情绪内容

  难点

  三连音 附点节奏与休止符在演唱时要准确

  媒体使用

  多媒体教室

  教具学具

  电脑 光盘 磁带

  环节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开始部分

  1、组织教学

  2、启发谈话:你和你的父母及家人组成了一个家,同学们在一起组成了一个班、一个年级、一个学校。很多人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由全体中国人民组成。每个国家除了有国名之外,还有国旗、国徽和国歌。

  2、出示国旗、国徽,并作简要的图案说明。

  师生问好

  国旗是五星红旗。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五角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代表中国人民;五颗五角星相互的关系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团结。

  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天安门象征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齿轮和谷穗象征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五颗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团结。

  环节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基本部分

  新授

  知识:

  难点:

  屏幕显示

  结束部分

  下面,我们来学习我国的国歌。

  1、多媒体展示:国歌简介

  2、唱国歌

  ①    学生齐唱歌曲

  ②    分析拍号

  弱起小节

  前半拍休止

  0  5   0  3

  ③    打节奏,认识节奏名称

  ④    播放录音

  提示:歌曲中容易唱错的地方。

  ⑤    跟琴有感情演唱歌曲

  ⑥    纠正错误

  3、认识力度符号

  >  重音

  f      ff     mf

  强   特强   渐强

  4、随伴奏有感情演唱歌曲

  1、观看升旗仪式

  2、小结

  学生看屏幕资料:义勇军进行曲》由中国诗人田汉作词,中国音乐家聂耳作曲,创作于1935年。原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此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为正式国歌。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两拍

  弱唱

  急换气的方法解决,唱一唱。

  ·X  X  X 

  ·X  X  X X X

  学生聆听感受,体会不同节奏在歌曲中的表现

  学生演唱

  请学生将力度符号标在合适的地方,唱一唱。

  学生唱国歌

  了解国歌

  教师做示范

  学习节奏,帮助填词。

  有助于学生演唱

  有错给于纠正

  巩固

  加深学生印象

  教案

  初一年级音乐教案

《国歌》教案 篇3

  三年级第一课

  上海市闵行区虹桥中心小学蒋毛毛

  [教学目标]

  一、操作

  1.指导学生用明亮而有弹性的歌声赞颂五星红旗,以欢快的情绪唱出少年儿童对五星红旗真挚的爱心。

  2.唱准do、re、mi的音高,及由这3个音组成的旋律短句和短歌,并能用乐器吹奏;按指定节奏把旋律写完整。

  3.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感受旋律进行的特点。

  二、认知

  1.认识五线谱、高音谱号、线、间。

  2.认识do、re、mi的音位。

  三、情意

  1.通过《国歌》铿锵有力的歌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伟大祖国的衷心热爱。

  2.以欢快、跳跃的歌声,表达少年儿童对五星红旗真挚的爱心。

  [课时安排]

  本课用3教时完成。

  第一教时:欣赏《国歌》,完成课后练习,学唱歌曲《国旗红红的哩》

  第二教时:认认、视唱(一)《小宝宝要睡觉》、复习《国旗红红的哩》。

  第三教时:练练(二)与课本第六页的变奏练唱。

  [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认识五线谱、高音谱号、线、间。

  (2)认识do、re、mi的音位和音高。

  2.难点:用已学过的节奏进行编配演唱。

  二、突破口

  1.运用认认、练练的方法,认识五线谱、高音谱号,巩固学生对音位及音高的认识。

  2.将学会的do、re、mi3个音结合一二年级学过的各种节奏型进行编配演唱。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通过观察教材插图或其他有关《国歌》的图象资料所表现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2.以讲故事的方式简单介绍《国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建国后定为《国歌》的过程及词、

  曲的内容特点。

  3.完整欣赏以不同形式演奏演唱的《国歌》,区别它们的效果,并通过情景联想激发学

  生的民族自豪感。

  4,感受3个“起来”与“前进”的表现特点,朗读并熟悉歌词。

  教学随笔

  教学前请学生谈谈每天看到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时你似乎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也可以让学生先表演一年级《唱游》中学过的《我们爱国旗》,然后再让学生完整地欣赏、感受3次层层向上的呐喊声。在教材第三页上的“旋律进行用线条表示”隐合了“旋律线”的知识,在以后几课还将出现,教学时不必让学生掌握,但教师要充分运用这种形象化的表现方式来帮助学生感受音乐。

  5.复听歌曲,进一步发现和感受《国歌》中号角式的音调。

  6.轻声跟唱,体验中国人民不畏强暴、顽强斗争的决心。

  7.边听边理解,完成课后练习,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的教育。

  (二)学唱歌曲《国旗红红的哩》。

  1.结合《国歌》的欣赏教学和“升国旗”活动,激发同学们对国旗的热爱之情。

  2.听教师范唱,并找出歌曲中的节奏特点,进行节奏练习,特别注意拍好切分节奏。

  3.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4,朗读歌词,掌握好前半拍休止符的正确时值。

  5.用欢快、跳跃、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歌曲,注意气息的运用和力度、速度的正确。

  6.学会歌曲后,结合歌谱后的练习编配节奏乐,并为歌曲伴奏。

  7.为歌曲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8,边唱边表演歌曲,从中表达少年儿童自豪而欢快的心倩。

  9.节奏乐伴奏可采用书中的节奏,也可让学生自己编配。

  (三)认识五线谱、高音谱号与do、re、mi。

  l,观察五线谱,认识高音谱号及下加一线、下加一间、四间、五线。

  2.认识do、re、mi的唱名、音高及音位。

  3.知道do、re、mi在键盘上的位置。

  4.摊开左手,以它的5只手指来代替谱中的5条线,玩玩“手谱”游戏,复习巩固do、re、

  mi的音高及音位。

  5.通过视唱复习,巩固do、re、mi音高和音位。

  6.用乐器吹奏do、re、mi这3个音组成的两条视唱曲。

  7.运用各种节奏型改编演唱。

  教学随笔

  学生在一二年级《唱游》教学中已经掌握了由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十六分音符组成的各种节奏,可以把它们编成简易的节奏谱,让学生拍一柏,再把do、re、mi填进去,在教师的帮助下练习视唱。也可让学生移动节奏卡片组成新的短句,再拍拍、喝喝,唱熟了再用乐器吹奏,还可以做“开火车”、“接龙”的游戏,帮助学生灵活掌握。

  (四)练练二、练练三,说出音位,把旋律写完整。

  1.让学生唱出汽球上的各个音,并讲出音位。

  2.用乐器吹奏汽球上的各音。

  3.运用do、re、mi进行旋律填空活动。

  (1)通过与书上练习相似例子,讲解把旋律写完整的要求和方法。

  (2)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根据指定节奏,选择合适的音把旋律写完整,然后拍一拍、唱一唱,用乐器吹一吹。

  教学反思

  这是一项创作活动,练习时应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实际能力。可先出示第一条练习,在  第三小节分3次依次填上do、re、mi,再让学生拍一拍、唱一唱,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去找“完整”的感觉。然后用另外两条练习进行比赛,听听谁编的好听。这样,既巩固了对do、re、mi的认识与运用,又培养了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如时间允许,这个练习可多做一点,并照顾到有困难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