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课题
吹起羌笛跳锅庄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2、能力目标: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识。 3.情感目标:在唱歌、伴奏、跳锅庄舞诸项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教学方法设计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自主评价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 创设情境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二、 自主探究 1、 师生合作,学习熟悉新课 2、 用多样的形式,展示丰富的羌族文化,使学生了解其民族的文化特色 3、 激发兴趣为下一步学习做准备。 4、 师生合作,解决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歌声表现羌族的音乐风格特点。教学难点:歌曲音符中的八度大跳羌笛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了,唐代诗人王之焕就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著名诗句。现在的羌笛都是双管,可以吹出七个不同的音,羌笛在羌族人民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每到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羌寨里就处处响起羌笛的声音。我们再来看跳锅庄的图片(出示图片)。锅庄是一种藏族民间歌舞,羌族人民也经常跳锅庄,在羌寨只要听到哪里在跳锅庄,不论男女老少都会高兴地参加进去,可见羌族人民对锅庄舞的热爱,锅庄舞的主要动作是弓腰、甩袖,边唱边舞
通过看、听、读、答、唱等各种手段来让学生感受羌族音乐与文化,知识抢答与师生对唱的形式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初步熟悉歌曲的部分歌词和旋律,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铺垫。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汉族,你还能说出哪些其他的少数民族?感受羌族文化 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那里是大熊猫和金丝猴的故乡。羌族人民服饰艳丽,能歌善舞。每逢节日,他们都会吹起羌笛跳起锅庄,喜气洋洋把歌唱,嘴里还会发出“山山里,哟!来来索,哟!”的欢呼声。知识抢答。学唱羌族歌曲。(课件出示歌谱)(1)跟师跟琴同步轻唱b段旋律,找一找附点四分音符并唱一唱。(2)找一找八度大跳的旋律,并加上手势唱一唱(指导轻声唱高音)。(3)找出重音记号并加上拍手跺脚的声势动作唱一唱。学生完整演唱歌曲一遍。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三、 拓展练习 1、处理表现歌曲。 2、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进行节奏的训练,同时是课堂气氛进入高潮。 通过逐步加入各种音乐要素和羌族人民在跳锅庄时发出的欢呼声“山山里哟,来来索哟和嘿嘿嘿嘿”等词来增强歌曲的表现力、感染力。既巩固了歌曲又体现了愉悦性和参与性原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现能力,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感受羌族音乐和舞蹈的美。 以音乐为本,以情感为主线,从歌曲的速度、情绪、内容入手,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以情带声,以声传情。)让学生充分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用歌曲中的个别乐句进行识读乐谱的教学,采用对比法,纠正了学生演唱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音乐与舞蹈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舞蹈中更充分地体验音乐,感受音乐。同时,舞蹈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媒介,对音乐本身的体验和音乐能力的形成则是主要目标 1、学生讨论后交流使歌曲表现力更丰富的办法。2、生加锅庄舞动作随音乐跳跳唱唱。 3、生为歌曲加衬词、打击乐器、声势动作唱一唱。 (1)教师示范演唱---给歌曲加上二声部衬词唱一唱。 a段加“山山里哟,来来索哟”,b段在附点四分音符处加读“嘿嘿嘿嘿”及声势动作。生感受情绪变化。 (2)生加沙球读一读衬词。 (3)师唱歌曲生加衬词。 (4)生分组唱歌曲,加衬词及打击乐器。 4、将歌曲连唱三遍。速度由慢渐快, 表现跳锅庄的热闹场面。(1)第一遍用中速、中弱的力度演唱。(2)第二遍用稍快的速度和中强的力度加拍手动作演唱。(3)第三遍用快速和强的力度载歌载舞演唱并在第二段分成两组唱两组加读衬词及打击乐器和声势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