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一册《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自然界许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并从中领悟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学重难点:分角色朗读,理解人物对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引导看图,谈话导入
(1)老师请小朋友欣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小朋友,看看图画上面都画了些什么?你最喜欢什么?。相机板书“小河、青草”。
(2)教学“青”
“青”这个字读时要注意什么呀?(后鼻音)谁会读?(指名读,评议)你们还知道哪些词语中有“青”字?
(3)揭示课题
小草郁郁葱葱,清澈的河水在它身边流过,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知道了。《小河与青草》。(板书:与)
教学“与”:这个字的音节(yu)是什么音节?(整体认读音节)
齐读课题
(4)小河与小草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生字词
xiao he qing cao bao zhu shui fen gan ku
小 河 青 草 抱 住 水 分 干 枯
(同桌读、开火车读、齐读)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三、精读训练,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一看
看,课文中讲到的小河是一条怎样的小河?("弯弯的小河",是从小河的形状上来说的;“清清的小河”;是从河水方面来说的)。小草呢?
2、读一读
同学们说得真好,课文中也是这样写的,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读、齐读)
3、填一填
同学们读得真棒,谁愿意来填一填这两个空呢?
( )( )的小河 ( )( )的小草
4、指导朗读
小河弯弯的,小草青青的,多美呀!这句话该怎么读?
①请小朋友们自由地试着读
②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5、有一天,太阳刚刚升起,小河与青草说起了悄悄话,它们说得可高兴了,你们想知道它们说的什么吗?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学习二、三自然段
1、我们先来听小草对小河说了什么?
(1)多媒体出示:小草对小河说“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
(2)小草觉得小河怎样?板书“清”。现在你们就是河岸上的小草。你能把这句话说好吗?[指名]
2、老师听出来了,小草是在夸小河呢,怎么夸他的呢?(学生回答)是呀,不是一般的清,是真清呀!清到什么程度?(能一眼看到底)你们看到水底的什么啦?(小鱼、石子、泥、水草……)[课件出示]
3、这么清的河水谁再来夸夸? ——我们一起来夸夸他。
4、听了你们的夸奖,小草有没有骄傲呢?(没有)
是呀,小草不但没有骄傲,还很谦虚呢!它说了什么?(指名回答)
5、你知道感谢是什么意思?小河为什么要感谢小草呢?
6、现在老师是河岸上的小草,你们就是河岸上的泥土,我来紧紧抱住泥土,是这样吗?(老师演示)
7、小草为什么要紧紧抱住泥土呢?[指名](为了小河的清澈)动画演示:岸边的小草被拔光了,小河渐渐变成浑浊的泥水。为了小河的清澈,小草用细小的根须紧紧地抱住河岸的泥土。
8、你们想对小草说些什么?
9、小朋友们说得真好,看来小河的确应该谢谢小草,谁学着小河来谢谢小草呢?(指导学生用真诚、感谢的语气朗读第三自然段。)
10、分角色朗读(佩带头饰)
(三)学习四、五自然段
小河和小草还说了些什么呢?我们接着听。
1、录音播放四、五自然段。
2、朗读理解第四自然段
(1)比较句子 你长得碧绿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你长得碧绿,让人喜爱!
①自由地读读两个句子。
②如果你是小草你喜欢听哪一句?为什么?
(2)指导朗读,读出对小草由衷的喜爱、赞美之情。
(3)听到小河的赞美,小草骄傲了吗?小草怎么说?
3、朗读,理解第五自然段。
⑴指名朗读
⑵为什么小草又要感谢小河呢?
⑶动画演示:小河的水流光了,小草没有了充足的水分,渐渐干枯了。
⑷指导朗读:小河的功劳也真不小啊,没有小河也就没有小草,如果你是小草,你该怎样读这句话呢?(指名读)
⑸愿意做小草的站起来读,坐着的读小河的话,我们一起来读他们的第二次对话。(分角色朗读)
4、让我们把两次对话连起来读一读。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为什么小河会这么清,小草会这么绿?现在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2、动画演示小河欢快的流淌,小草快乐的生长。
3、假如小河是骄傲的小河,小草也是骄傲的小草,那会是什么样子呢?
正是因为它们谁也不骄傲,互相感谢、互相帮助、和睦相处,所以,小河流得更欢了,小草也长得更绿了。齐读第六自然段。
(五)拓展训练(表演)
小河淙淙地向前流,流过树林,流过田野,流古山岭,小河与大树,小河与庄稼,小河与鲜花,小河与麦穗会说些什么呢?两人小组任选两个角色进行说话练习。指名上台表演。
(六)小结
1、我们小朋友也要向它们一样谦虚,要学会互相感谢、互相帮助,与同学和睦相处。你在生活中肯定遇到过这样的事,请你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句话:
( )感谢( ),是因为( )。
2、让我们拿好手中的课本,一起来美美的读一遍课文。
板书 13小河与青草
小河 青草
(弯弯) (青青)
(清请)
帮助 感谢
小学语文第一册《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 篇2
《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
龙瑞小学 林丽奋
《小河与青草》是苏教版语文第一册第13课。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小河与青草的对话,从中可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别人身上的长处。课文有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小河边长满青青的小草。第二至第五自然段讲小河与青草的对话。第六自然段讲河水流得更欢了,小草长得更绿了。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小河与青草的样子。
我在课堂中做了新的尝试,根据小小孩爱支的天性,让学生尽量地活动起来,也就让思维随身体动起来。其中有三个片段,我认为教学效果不错,完全让让学生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地探寻知识,摄取养料。
在《小河与青草》的第一段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解“弯弯”、“长满”“青青的”这些词呢?我是这样设计的:我在黑板上出示两幅画,一幅画着一条弯弯的小河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另一幅却画着一条笔直的小河,河边画了零星的几棵黄黄的小草。我让孩子用他们雪亮的眼睛观察一下,两幅画有什么不同。学生一听,觉得挺好玩的,于是,眼睛都直直的瞪着两幅图作对比,马上,他们就找到了自己满意的答案,小手举得高高的要表现自己。他们的答案也实在令你满意:
生1:我看到了上面这幅图画的小河是弯弯的,而下面这幅的小河是直直的。
生2:老师,我看到上面的图上小河边长满了青草,而下面这幅图的小河边才长了几棵小草。
生3:我看到上面的图那小草是青青的,而下面的小草是黄的。
我根据学生的学习热情顺水推舟:那你们看看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是描写了上面这幅图的?学生回答:第一自然段。从学生的回答中我知道他们已经完全掌握了那几个词语,不用我再花言语了。
还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理解“清清的河水”怎么变成“浑浊的泥水”?我先出示了清清的河水,再往清水里加入黄泥,用棍子搅拌两下,瞬时,清清的水就变成了浑浊的泥水了。直观的教学让孩子马上就接受了新知识,认识了新词语。
课堂上长时间静静地坐着,容易使注意力产生疲劳,这时的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对于这些活泼好动的孩子们来说,“运动”无意是给他们注入一支兴奋剂,它能让学生们的思维重新活跃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地探寻知识,摄取养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孩子穿插了一段“自由活动”。就是让孩子带上自己预先制作好的头饰,离开座位去找自己最喜欢的小伙伴扮演小草与小河进行对话。在对话过程中,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在愉快合作的气氛中,感受到了谦虚的愉悦,教学重点、难点在不知不觉被突破。这样,既在活动,又可陶冶学生的性情,发展学生积极的个性。
《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
星期四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人人上好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小河与青草》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寓意含蓄。课文以童话的形式,通过小河和青草的对话,描写出小河水之清、小草色之绿的特点,及小河与青草的相依相存的关系,揭示了自然界中许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从而让学生领悟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课文中有些词语和句子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比较难理解了。比如:“浑浊”一词,很多孩子提出来不理解,其实这我也早料到了。于是,我给大家演示了一下一杯子清水,一杯子现场放入泥土的水。孩子就很好的理解。我让孩子在朗读对话时,戴上头饰,声情并茂地去朗读,激发孩子的朗读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形象的解释要比抽象的解释强好几倍。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亲自体会一下,总比老师在课堂上讲解要好得多。
这篇课文还有一个大的特点是对话多,从小河与青草的对话中我们学会了要懂得感恩,懂得欣赏别人的长处。现在一个学期就要接近尾声了,我们小朋友对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有什么感恩的话要说呢?通过一学期的相处,有没有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呢?我以此为契机,展开了两项说话训练。此时的你想对小河与青草说些什么,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小动物们还有那些事好朋友的。孩子们说得很精彩。崔浩鸾小朋友说:“他们俩很团结,好朋友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一年级的孩子能讲出这样的话来,不正是我这堂课所追求的吗?在学生的说话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也让我间接地了解到了发生在孩子们中间的我不了解的事,可谓是一举两得。看来在我们的教学中不光要懂得挖掘孩子们的闪光点,也要学会欣赏孩子们的闪光点啊!
可是有些地方做得不足,事先积累的词语“碧绿碧绿 火红火红 金黄金黄 黑红黑红 瓦蓝瓦蓝”等扩词训练,在课堂放上没充分的发挥。另外在课件的制作上,没有加拼音,孩子在朗读上有点困难,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去向书本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给孩子一个完美的课堂。
《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
《小河与青草》一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小河与青草的一段对话,从中可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情感目标和认知目标是统一的,因此,在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一致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小河为什么要感谢小草?”、“小草为什么要感谢小河?”我采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亲身感受“小草怎么就能抱住泥土”,“浑浊的泥水是什么样子的”,“干枯的小草是什么样子的”,了解知识的同时,体会小河与小草相互依存的关系,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读中,学生通过读书,了解在生活中是要互相帮助。
教学中,我将课文进行了重组,首先学习小河与小草互相夸奖的话,在读好这两句话之后,再学习“小河与小草为什么要互相赞美对方呢?”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比较容易接受,而且重组后流程设计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心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正确处理知识的重难点。
《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以课改理念为指导,巧妙地发挥了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作用,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主要特色为:
1、指导学生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教学时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提出具体的自学要求,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这对一年级学生是非常必要的。有了这样的训练,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会越来越强。同时还很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把自学的情况在小组内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相互激励,在此基础上,教师才作必要的点拨。
2、综合各种手段,逐层深入,感悟品读课文。如学习第一自然段,通过看一看、读一读、品一品、背一背四个环节,引导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感悟到理解,由学习到积累。这一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综合运用了多媒体、绘画、朗读、品评等多种手段,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有了这样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训练,学生会越来越爱学习,越来越会学习。
小学语文第一册《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国标本第二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自然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学习小河与青草谦虚谨慎、善于看到别人身后的长处这样一种美德。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理解人物对话。
[教学准备]:小河情景图,实物投影仪,流水音乐。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引入
1.读课题,明确本课学习任务,要求读得亲切、自然。
2.指着小河情景图问:看,课文中讲到的小河是一条怎样的小河?("弯弯的小河",是从小河的形状上来说的;“清清的小河”是从河水方面来说的),课文中的小河水清得怎么样?(一眼能看到底)
送词:水,清得一眼能看到底,就是。(板书:清澈见底)
3.指名说说"青"字怎么写?(生讲师写)课文中哪个词说明草很青?
(板书:碧绿碧绿)
4.用一句完整的话讲清小河与青草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说得完整、具体)
二、精读感悟
(一)第一次对话
1.自由读小草的话,体会怎样读能让人感觉到小河的清澈见底。
2.交流提示(指导读出热情的、主动打招呼、夸奖的语气)将"清"、"一眼"、"底"读得稍重些。
各自读、个别读、齐读。
3.过渡:想想小河有没有骄傲或得意?它是怎么做的?
自由朗读
4.交流、送词:小河没有骄傲,反而感谢小草的帮助,出示"谦虚"(板书:感谢)
5.指导朗读:首先要读得谦虚,在感谢小草时抓住"是你"、"紧紧"、"要不"、"早就"等疑问词,加强语气。
个别读、师生分角色朗读、生与生分角色朗读(要求尽量不看书)。
6.两人小组讨论,完成练习"原来是才会有。"
7.看着板书念2、3两节。(放音乐)
过渡:小草夸奖小河清澈,结果得到了小河的感谢,下面请同学用刚才的学习步骤学习4、5两节,看看小河与青草的第二次对话说了些什么?
(二)第二次对话
1.伴着音乐自由读4、5两节,想想小河与青草的第二次对话说了些什么?
2.交流,板书:感谢。
3.指导分角色朗读:两人小组练读,小河要主动、热情,读出赞美的语气;师生合作:练习表情和语气;男女生分角色读,配上合理的动作;不看书进行对话练习,要求是口语、情景式的表情与动作。
4.完成句式练习:原来是才会有。
(三)齐读小结
1.听音乐,分角色朗读课文,可以不看书念的尽量不看书。
2.提问:你对小河与青草有什么感觉?板书:互相合作、互相承认
3.师总结:其实,自然万物都是像小河与青草一样相互依存的,只有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一切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4.齐读第6小节。
三、想象迁移,练习说话(音乐伴奏)
指图:小河淙淙地向前流,流过树林,流过田野,流古山岭,小河与大树,小河与庄稼,小河与鲜花,小河与麦穗会说些什么呢?
两人小组任选两个角色进行说话练习。
指名上台表演。
集体起立,进行说话表演。
四、师总结
同桌互相合作,都说得这么棒,只要善于发现,你会看到周围的人身后都有优点,希望大家都能学会与老师合作,与同学合作,与家长合作,与伙伴合作。好吗?
(此教学设计为校评优课一等奖教案)
小学语文第一册《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 篇4
课题名称
13、小河与青草
上课时间
12.15
本课题时间数
1
本学期课时数
98
核 心 设 计(第一部分)
教
学
目
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部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导学生初步感知自然界许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从中领悟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学
习
目
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生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部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自然界许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从中领悟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学
习
任
务
任务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任务二:读顺课文,了解大意。
任务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重
难
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检
测
工
具
详见“检测导结”
民
主
导
学
民
主
导
学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1)老师请小朋友欣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多媒体展示一条弯弯的小河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对了,绿绿的小草就叫青草。(板书:青草)青”这个字读时要注意什么呀?(后鼻音)
(2)你们还看到了什么?(指名说,板书:小河)你们听过小河流淌的声音吗?听!—(播放:水声)
(3)清清的小河、碧绿的小草,多么美丽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河与青草》。(板书:与)指名读课题。“与”可以换成哪些字?
(4)青青的小草长在弯弯的小河边,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一起来读一读吧!
2、明确目标:
这一节课,我们要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还要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部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感知自然界许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从中领悟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3、预期效果:同学们,有没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老师相信你们。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任务呈现:按照要求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2)用“一”画出要求会写的字,用“△”画出要求会认的字。(3)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自主学习:按照要求读课文。
展示交流:
1、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词,①请小朋友们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讨论一下哪些字音比较难读。 ②你觉得哪些字难读。指名讨论并领读。③下面让我们开火车读词语,比比哪一列火车开得又快又稳。④齐读词语
2、检查课文朗读。①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②请六位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其它同学注意听,听听他们读得怎么样。
任务二:
任务呈现:读顺课文,了解大意。
自主学习:自读课文,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展示交流:
1、看一看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老师也很喜欢画画,(板画小河),看,老师画的是什么?什么样的小河?这里有一句话,(课件出示课文第一段)你能读一读吗?谁来读一读。
2、画一画
读了这句话,你觉得这幅画上缺了什么?(小草)让我们来种小草吧。老师先来种。种一棵草就够了吗?你从哪个词语知道的?出示词卡:长满指导读。
谁愿意种小草?(学生画)小草长得怎么样?出示词卡:青青的小草 指导读。
3、读一读
画得真美,看得出来你们喜欢弯弯的小河和青青的小草。通过朗读来表现出你的喜爱好吗?再读读这句话。谁来读。同学们说得真好,课文中也是这样写的,谁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4、背一背
(1)聪明的小朋友已经把这句话记住了,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一听。请小朋友们看着图一起来背诵第一自然段。
(2)小河为什么会这么清,小草为什么会这么绿呢,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任务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任务呈现:课文大家都能读正确、读流利了,下面我们一起认读本课的生字,并写好其中的几个。
自主学习:
1、认读生字并扩词:出示4个生字:青 草 分 干,提醒注意:青qīnɡ 、分fèn、干ɡān要读准前、后鼻音;分的上半部分是“八”……
2、看书;书空生字。
展示交流:
1、按笔顺书空、描红、练写。 2、你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的?
3、指导书写。 重点比较“青”(“青”字的横画较多,你觉得怎样写才好看?)
检
测
导
结
1、目标检测:(1)同桌互相读课文,做出评价;(2)同桌互相认读生字,说笔顺名称。 (3)把生字在书上描红,练习本上练写。
2、效果反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做出评价;
3、反思总结:指导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自己本节课的学习,什么地方学得好,什么地方还得努力?准备怎么做?
辅 助 设 计(第三部分)
教具和课件设计:1、多媒体展示一条弯弯的小河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2、多媒体出示:水声;3、多媒体展示生字、词;4、多媒体展示课文第一段。
板书设计:(略)
练习与作业设计:1、朗读课文;2、练习写好4个生字,每个写2次,口头组2个词。
课题名称
13、小河与青草
上课时间
12.15
本课题时间数
2
本学期课时数
99
核 心 设 计(第一部分)
教
学
目
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2、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领悟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
3、指导学生学会和自己的好朋友互相帮助、和睦相处,懂得感谢。
学
习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领悟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
3、学会和自己的好朋友互相帮助、和睦相处,懂得感谢。
学
习
任
务
任务一:复习旧知,巩固所学。
任务二:理解课文,感情朗读。
任务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重
难
点
1、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2、学会和自己的好朋友互相帮助、和睦相处,懂得感谢。
检
测
工
具
详见“检测导结”
民
主
导
学
民
主
导
学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小朋友,昨天,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他们是谁?出示:“小河”、“青草”(结合课件),板书课题,齐读。
2、明确目标
这一节课,我们要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还要学会和自己的好朋友互相帮助、和睦相处,懂得感谢。
3、预期效果: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在这一节课上一定会有更多收获。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复习旧知,巩固所学。
任务呈现:课文里的词语宝宝你还认识吗?我们一起再把它们认一认。出示:抱住 水分 充足 干枯 感谢
自主学习:试着读一读。
展示交流:
1、指名读,齐读。
2、小朋友,通过上节课对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弯弯的)读读这个词语,我们还能说弯弯的什么?
3、小草是什么样子的?(青青的)读好这个词语,注意后鼻音。
青青的是什么颜色?我们还能说青青的什么?
4、小河边长了多少小草?课文中那个词语告诉你的?课件演示“长满了”。
5、谁能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
任务二:理解课文,感情朗读。
任务呈现:小河与青草生活在一起,它们是好朋友,有一天,它们聊起天来。
请小朋友们自己轻轻读一读第2—6自然段,看大家能知道些什么。
自主学习:自读课文第2—6自然段,边读边想,知道了什么?
展示交流:
1、想一想、说一说:小河与青草一共对话了几次,分别在哪几段。
2、学习2—3自然段,第一次对话
(1)出示2、3自然段,指名读。
小草说了什么?小河的水怎样?有多清?原来小草在夸小河的水清呀,谁来夸一夸这么清的小河?指名读,评价,齐读。
(2)小河听了小草的夸奖,有没有得意骄傲呢?它是怎么说的?指名读。小河感谢小草什么?
是呀,小草的根就像无数的小手紧紧抱住泥土,不让泥土溜到小河里去。如果抱得不紧,河水会怎样?
老师做小实验,清水中放入泥土,使它变成浑浊的泥水。这样的水就叫做----浑浊的泥水。
句式训练:因为青草把河岸的泥土紧紧抱住,所以小河( )。
小河的水清得一眼能看到底,是因为( )。
小草的功劳可真大呀!请你来做小河感谢一下小草吧。
自由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分角色朗读。
3、学习4—5自然段,第二次对话。
(1)小河与青草还说了些什么?我们再来看。听老师读第二次对话。你听到它们说了什么?
小草有多绿?碧就是绿色,绿还是绿色,用两个绿色来形容这河边的小草,说明这小草怎么样?谁来读读这个词语?
像这样表示颜色的词语还有很多很多,谁能说两个?
火红火红 火红火红的( ) 乌黑乌黑 乌黑乌黑的( )
湛蓝湛蓝 湛蓝湛蓝的( ) 雪白雪白 雪白雪白的( )
你喜爱这样碧绿碧绿的小草吗?读出你的喜爱来!练习朗读。
(2)小草是怎样回答的?指名读。
河边的小草怎么会长得这么碧绿碧绿的?“充足的水分”是指多少水分?是呀,小草要有足够的水分才能长得这么好。谁来读读这个词组?
如果水分不充足,小草会怎样?(干枯)你们见过干枯的小草吗?是什么样子的,来说说。
小河的功劳也不小呀,真的应该好好谢谢它,谁来谢谢小河?
练读,指名读。
(3)句式训练:因为小河给了小草充足的水分,所以小草( )。
小草长得碧绿碧绿的,是因为( )。
(4)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
4、学习第六自然段
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小河这么清,小草那么绿了吗?正是因为它们互相帮助、互相感谢、和睦相处、谁也不骄傲,所以----引读最后一段。
这两个“更”告诉我们什么?谁再来读一读,读好“更”。齐读第六自然段。
5、拓展
(1)其实,自然万物都像青草与小河一样是相互依存的,只有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一切才会变得更美好。大自然中,象这样的好朋友有很多很多,它们生活在一起相互帮助,相互依靠,谁也离不开谁,你们知道有这样的好朋友吗?
同桌讨论,指名说。
(2)小结:学了这一课,老师相信我们班的所有小朋友,都会学着与你的好朋友们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对吗?
任务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任务呈现:我们都读懂了课文,下面我们一起再来认读上节课没有认读的其他生字,并写好它们。
认读生字并扩词:出示3个生字:河 对住,提醒注意:“住”要读准翘舌音;这3个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
2、看书;书空生字。
展示交流:
1、按笔顺书空、描红、练写。 2、你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的?
3、指导书写。 重点比较“对”(注意“对”字左边“又”的第二笔和右边“寸”的点有什么区别?)
检
测
导
结
1、目标检测:(1)出示“学业检测卡”,完成练习。(2)同桌互相读课文,做出评价。
2、效果反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做出评价;
3、反思总结:指导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自己本节课的学习,什么地方学得好,什么地方还得努力?准备怎么做?
辅 助 设 计(第三部分)
教具和课件设计:1、多媒体展示一条弯弯的小河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2、多媒体展示生字、词;3、多媒体展示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小河与青草
小河←————→青草
清 绿
练习与作业设计:
一、连一连。
jǐn liú biān ɡǎn dào nénɡ
能 到 紧 流 边 感
二、看拼音,写词语。
xiǎo hé zhù xià qīnɡ cǎo
( ) ( ) ( )
shuǐ fèn duì miàn ɡān
( ) ( ) ( )枯
三、连一连,再读一读。
充足的 小草 弯弯的 孩子
青青的 泥水 可爱的 小河
浑浊的 水分 好学的 小鱼
小学语文第一册《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小河与小草的对话。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我们又一次来到这弯弯的小河,你瞧弯弯的小河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出示挂图)
2、让我们今天再一次走进小河与青草的世界。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二、多媒体创造情境
1、你们听,它们又在说话了。(静静听,认真地看,不要打扰它们说话)
2、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想不想做小河与青草也来说说话。
三、读课文
1、想做小河的小朋友,戴上了小河的头饰,想做青草地的小朋友戴上了青草的头饰,去读一读课文,再把自己说的话多读一读。
2、指名分角色读。
直接读青草与小河的对话。
3、议:通过自己的读书和听了小河与青草的对话,你信又知道了什么了?
(1)四人一小组交流。
(2)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集体交流。
▲①我听了小草对小河说:“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
我知道。
②看到如此清的水,你想干什么?
③此时,你也想对小河说:“。”
看着这清清水,小草们再对小河说一声:“。”
④过渡:此时在你头脑立刻又会浮现一个什么问题?
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吗?同桌交流一下,你们还知道什么?
▲①我读了小河说:“这要感谢呀!”
我知道是________________。
②读了这句话还知道了什么?
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
浑浑的泥水是什么样的?
③如果没有青草把泥土紧紧抱住,这小河早已成为浑浊的泥水了,小河怎么能不感谢青草呢?让我们充满感激之情,来读一读。
④还有哪条小河还没说?
⑤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对青草说一声:。
▲①你还知道了什么?
②你喜欢吗?你学习小河说一说。
③谁能说得更喜欢地点。
④我们看书上的图,小草长得碧绿碧绿的,还可以说怎样的小草?
⑤这嫩嫩的、绿绿的、青青的小草,天天陪伴着小河,小河怎么不喜欢它呢?
4、分角色读
(1)多好的一对好朋友,真是谁也不离开谁。还想学着小河和青草说说话吗?
(2)找你附近的小草小河说一说吧,如果能加上动作会更棒。
(3)请一对小草与小河来表演表演。
5、深一步感受悟。
你想对青草、小河说些什么?
又想对自己说什么?
6、你们瞧,听着你们说的话,小河流得更欢了,小草也得更绿了。
四、课外作业
同桌互编一段沙漠与青草对话。
小学语文第一册《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 篇6
《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三
第二课时
高枫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自然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学习小河与青草谦虚谨慎、善于看到别人身后的长处这样一种美德。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理解人物对话。
[教学准备]:小河情景图,实物投影仪,流水音乐。
[教学过程]: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请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m.diyifanwen.com】
一、复习引入
1.读课题,明确本课学习任务,要求读得亲切、自然。
2.指着小河情景图问:看,课文中讲到的小河是一条怎样的小河?(弯弯的小河,是从小河的形状上来说的;“清清的小河”是从河水方面来说的),课文中的小河水清得怎么样?(一眼能看到底)
送词:水,清得一眼能看到底,就是。(板书:清澈见底)
3.指名说说青字怎么写?(生讲师写)课文中哪个词说明草很青?
(板书:碧绿碧绿)
4.用一句完整的话讲清小河与青草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说得完整、具体)
二、精读感悟
(一)第一次对话
1.自由读小草的话,体会怎样读能让人感觉到小河的清澈见底。
2.交流提示(指导读出热情的、主动打招呼、夸奖的语气)将清、一眼、底读得稍重些。
各自读、个别读、齐读。
3.过渡:想想小河有没有骄傲或得意?它是怎么做的?
自由朗读
4.交流、送词:小河没有骄傲,反而感谢小草的帮助,出示谦虚(板书:感谢)
5.指导朗读:首先要读得谦虚,在感谢小草时抓住是你、紧紧、要不、早就等疑问词,加强语气。
个别读、师生分角色朗读、生与生分角色朗读(要求尽量不看书)。
6.两人小组讨论,完成练习原来是才会有。
7.看着板书念2、3两节。(放音乐)
过渡:小草夸奖小河清澈,结果得到了小河的感谢,下面请同学用刚才的学习步骤学习4、5两节,看看小河与青草的第二次对话说了些什么?
(二)第二次对话
1.伴着音乐自由读4、5两节,想想小河与青草的第二次对话说了些什么?
2.交流,板书:感谢。
3.指导分角色朗读:两人小组练读,小河要主动、热情,读出赞美的语气;师生合作:练习表情和语气;男女生分角色读,配上合理的动作;不看书进行对话练习,要求是口语、情景式的表情与动作。
4.完成句式练习:原来是才会有。
(三)齐读小结
1.听音乐,分角色朗读课文,可以不看书念的尽量不看书。
2.提问:你对小河与青草有什么感觉?板书:互相合作、互相承认
3.师总结:其实,自然万物都是像小河与青草一样相互依存的,只有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一切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4.齐读第6小节。
三、想象迁移,练习说话(音乐伴奏)
指图:小河淙淙地向前流,流过树林,流过田野,流古山岭,小河与大树,小河与庄稼,小河与鲜花,小河与麦穗会说些什么呢?
两人小组任选两个角色进行说话练习。
指名上台表演。
集体起立,进行说话表演。
四、师总结
同桌互相合作,都说得这么棒,只要善于发现,你会看到周围的人身后都有优点,希望大家都能学会与老师合作,与同学合作,与家长合作,与伙伴合作。好吗?
(此教学设计为校评优课一等奖教案)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请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m.diyifanwen.com】
小学语文第一册《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 篇7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音,学会9个生字,两根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自然界许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从中领悟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5个生字,在四字格中正确书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水彩笔、头饰、宣传标语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揭示课题
1、引导看图,谈话导入
(1)(多媒体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你最喜欢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小河”“青草”
(2)教学“青”
“青”这个字读时要注意什么呀?(后鼻音)谁会读?(指名读,评议)你们还知道哪些词语中有“青”字?
(3)揭示课题
板书“与”
多么可爱的小河、青草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河与青草》。
教学“与”:这个字的音节(yu)是什么音节?(整体认读音节)
指名读题、评议,哪位小朋友愿意把课题读给大家听?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用“一”画出要求会写的字,用“△”画出要求会认的字。
(3)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生字词
bian dao gan xie an
小 河 边 看 到 感 谢 河 岸
jin jin bao zhu xi ai chong zu
紧 紧 抱 住 喜 爱 充 足
hun zhuo bi lu bi lu fen ku
浑 浊 碧 绿 碧 绿 水 分 干 枯
①请小朋友们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讨论一下哪些字音比较难读。
②你觉得哪些字难读。指名讨论并领读
③下面让我们开火车读词语,比比哪一列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④齐读词语
(2)检查课文朗读
①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②请六位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其它同学注意听,听听他们读得怎么样。
③引导评价
谁来说说,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
三、精读训练,读中感悟
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一看
多媒体出示图片
请小朋友们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河和小草是什么样的?
2、读一读
同学们说得真好,课文中也是这样写的,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画一画
小朋友们读得真棒,你愿意把小河与小草画下来吗?
生自己动笔练画,师巡视。
4、议一议
①请小朋友们分成小组,互相比一比、评一评,看看谁画得好,为什么?
②实物投影两位同学的画作。
大家看了这两幅画,有什么想说的吗?(引导学生评议)
5、品一品
(1)出示句子“弯弯的小河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
学生自由读句子。
你觉得小草长得怎么样?(多)哪一个词写出了小草的多?(长满了)
(2)指导朗读
小河弯弯的,小草青青的,多美呀!这句话该怎么读呢?
①请小朋友们自由地试着读一读。
②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③请大家分成小组,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一听,组长给读得好的同学加颗星。
6、背一背
(1)聪明的小朋友已经把这句话记住了,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一听。
(2)看图练背
多媒体出示图片
请小朋友们看着图一起来背诵第一自然段。
(3)小河为什么会这么清,小草为什么会这么绿呢,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青边对能到”
2、认读生字并扩词
注意青qing 能neng要读准后鼻音。
3、按笔顺描红
(1)请小朋友们打开书到课后练习第2题,找出这几个字,并按笔顺描红。
(2)你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的?
4、指导书写
(1)观察范字
①请大家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字,同座互相讨论:每个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
②指名交流: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
青:上下结构。第四笔横较长,第五笔是竖。
边:半包围结构。第四笔与第五笔不能交叉。
对:左右结构。左窄短,右宽长,第二笔变为点。
能:左右结构。左右基本相等。第三笔是竖,不可写作。
到:左右结构,左宽右窄。第六笔是提。
(2)师范写
5、练习书写
(1)生自由练习,师巡回指导。
(2)反馈指导,加深印象。
①实物投影学生作业 ,引导学生讨论、评议:你觉得哪些字写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还要改进?
②重点比较“青”
青这个字的横画较多,你觉得怎样写才好看?(横空相等,长短变化)
6、继续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 新课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小河与青草》。生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1小节,谁能背给大家听一听。
3、为什么小河会这么清,小草会那么绿呢?听了他们的谈话,你也许就会明白了。
二、品读课文,读中悟情
(一)学习二、三自然段
1、我们先来听小草对小河说了什么?
(1)多媒体出示:小草对小河说“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
(2)小草觉得小河怎样?板书“清”
(3)自由读句子,想想小草对小河说这句话时会是什么语气。
(4)动画演示清清的小河。
这就是那条清清的小河,谁来夸夸它?
(5)指导朗读
①这么清的小河,多美呀!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读,引导学生评议。
②齐读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听到小草的赞美,小河骄傲了吗?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小河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要感谢小草?板书“感谢”
(3)动画演示:岸边的小草被拔光了,小河渐渐变成浑浊的泥水。
(4)从“紧紧抱住”你读出了什么?
实物投影小草。
为了小河的清澈,小草就是用这样细小的根须紧紧地抱住河岸的泥土。
你们想对小草说些什么吗?
(5)小朋友们说得真好,看来小河的确应该好好感谢小草。
指导学生用真诚、感谢的语气朗读第三自然段。
6、小草保护了小河的清澈,不仅小河要感谢它,许多人都应该感谢它。如果你是河里的鱼儿、是爱到河边戏水的孩子、是喜欢到河边洗菜的老奶奶,你准备怎样感谢小草?
(二)学习四、五自然段
小河和小草还说了些什么呢?我们接着听。
1、录音播放四、五自然段。
2、朗读理解第四自然段
(1)比较句子你长得碧绿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你长得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①自由地读读两个句子。
②如果你是小草你喜欢听哪一句?为什么?
(2)指导朗读,读出对小草由衷的喜爱、赞美之情。
(3)听到小河的赞美,小草骄傲了吗?
(4)朗读,理解第五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
②为什么小草又要感谢小河呢?
③这里的“要不”又是什么意思。
④动画演示:小河的水流光了,小草没有了充足的水分,渐渐干枯了。
⑤指导朗读:小河的功劳也真不小啊,没有小河也就没有小草,如果你是小草,你该怎样读这句话呢?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为什么小河会这么清,小草会这么绿?现在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2、动画演示小河欢快的流淌,小草快乐的生长。
正是因为它们谁也不骄傲,互相感谢、互相帮助、和睦相处,所以,小河流得更欢了,小草也长得更绿了。
3、齐读第六自然段
(四)角色体验、指导背诵
1、分角色朗读
(1)请同桌的小朋友自由练习,分角色读小河和小草的话。
(2)指名分角色朗读。
2、练习表演对话。
(1)分成小组,自由练习表演。
(2)小组汇报。
指名演得好的同学,戴上头饰,表演给大家看
引导学生评议:演得怎么样?
(3)为动画配音
小朋友们读得好,演得也好,让我们一起来为这段动画配音好吗?
谁愿意当小河?谁愿意当小草?
3、练习背诵课文。
三、课外延伸,强化感受
1、动画演示:从前有一条清清的小河,河边长满了小草,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孩子们在河边戏水,大人们在河边洗衣淘米。可是后来,上游盖起了工厂,工厂里的污水流入小河,人们把垃圾倒入河中。小河变黑了,变臭了,河里的鱼虾死光了,河边的小草也干枯了,人们再也不能到河边戏水、淘米、洗衣了。
2、小朋友们,看了这样的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3、在我们的家乡还有许多小河,正面临着污染的危险。为了保护它们,你想怎样做?
4、倡议:让我们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共创美好家园!
诵读宣传标语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住得分干”。
2、认读生字并扩词。
3、按笔顺描红。
(1)自由练习描红。要求:边描边记。
(2)你记住了哪个字?
4、指导书写
(1)观察范字
讨论: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你想提醒小朋友什么?
(2)师范写讲解
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末笔横较长。
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上上宽下窄。
分:上下结构。上边的撇、捺要舒展,捺起笔高于撇,不能写作、。
干:独体字。第二横稍长。
5、练习书写
(1)生自由练习,师巡回指导。
(2)实物投影学生的作业 ,引导学生互相评议、修改。
(3)继续练习。
附板书设计
小河与青草
小河←————→青草
清 绿
小学语文第一册《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 篇8
片断:
……
师:你们想象的色彩真多,那为什么是这样的颜色呢?
生:秋天,天空碧蓝碧蓝。
生;秋天,白云朵朵飘呀飘。
生:秋天,冬青树还是那样青。
生:秋天里,水还是那样绿,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
生:秋天,梧桐树的叶子枯了,变成咖啡色的了。
……
师:说得太好了。那你们能说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再说为什么是这样的颜色,把话连起来说清楚,行吗?
(仍以小组形式合作、讨论,教师适当辅助)
(集体交流、评议)
生:秋天是蓝色的,晴朗的天空碧蓝碧蓝。
生:秋天是白色的,白云朵朵露笑脸。
生:秋天是青色的,矮矮的冬青树绿油油。
生:秋天是咖啡色的,梧桐树的叶子飘下来。
……
本片断首先给学生一个问题“秋天是什么颜色的”让学生看图联系实际扩展联想,通过对秋天色彩的想象,激起他们创造思维的火花。以课改理念为指导,巧妙地发挥了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作用,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主要特色为:指导学生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教学时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提出具体的自学要求,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这对一年级学生是非常必要的。有了这样的训练,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会越来越强。同时还很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把自学的情况在小组内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相互激励,在此基础上,教师才作必要的点拨。通过看一看、读一读、品一品、背一背四个环节,引导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感悟到理解,由学习到积累。这一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让学生学会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有了这样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训练,学生会越来越爱学习,越来越会学习。……
小学语文第一册《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 篇9
一. 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有趣的图。
出示图:你们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你最喜欢什么?
板书:小河 青草
教学生字词青草
指名读
强调:青是后鼻音 ;草是平舌音。
a.注:相机解释“青”:绿色
b.齐读课题并解释“与”
过渡语:青青的小草长在弯弯的小河边,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想不想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3、学习字词。
4、指生读第一自然。再让生看大屏幕读,对照图画,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体会 “长满”。 小草长得怎样?体会读“青青的”。
过渡语:小草为什么这么绿?听了它们的对话,也许你就会明白了。
三、教学第2自然段—第三自然段
1、认读生字(出示大屏幕)
2、 小草说了什么?谁来读小草说的话?一生读第二自然段
其它学生想:小草说了些什么?
3、 听了小草的话,你知道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河?(清清的)
4、 河水怎么清呢?(出示:一眼能看到底)指读,读出小河的清。
5、 你来到小河边,透过纯净的水能看到什么?(显示小河图,用你自己的话夸夸它)
6、 所以这小河的水。。(出示:真清啊)指读,(强调:真,啊)
7、 谁愿意来做小草夸夸小河的清?(指读,齐读)
过渡:小草那么夸小河,小河听了很高兴,它骄傲了吗?自己读一读。
8、 小河知道自己的水为什么这么清吗?读第三自然段。谁来说一说,小河的水为什么这么清?
9、 是啊,多亏了小草把河岸的泥土抱住,它们是这么努力地怎么抱住?(紧紧抱住)指读,读出紧紧的感觉。
10、所以,如果没有小草的话会怎么样?河岸的泥土就会流进河水里,河水就会变(浑浊)所以小河要感谢小草。(出示:这要感谢你呀!)指读,读出感叹语气。
11、我们也应该感谢小草,给我们带来干净的河水,所以我们能不能破坏小草?谁再来读出感谢的语气?
12、练读第三自然段小河说的话(指读)
13、同桌分角色读,要求:小草要夸小河,小河要感谢小草。(打开书)
14、老师旁白,读到小河的话,读小河的小朋友站起来读;读到小草的话,读小草的小朋友站起来读。
四、布置作业
小学语文第一册《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 篇10
《小河与青草》教材解读一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寓意含蓄。课文以童话的形式,通过小河和青草的对话,描写出小河水之清、小草色之绿的特点,及小河与青草的相依相存的关系,揭示了自然界中许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从而让学生领悟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识字要求:在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的基础上学会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好生字,前鼻音:“分”,“干”,后鼻音:“青”“能”,轻声:“得”。正确书写生字,“青”的第五笔是“竖”,不要写成“竖撇”,“对”的第二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阅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好“长满”二字,突出小草之多。第二自然段小草对小河说话的可以使用真诚、赞美的语气来朗读。听到小草的赞美,小河没有骄傲。在第三自然段中可以使用真诚,感谢的语气来朗读。第四自然段中着重体会词语“碧绿碧绿”,读出小河对小草的喜爱、赞美之情。第五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朗读语气类似。
《小河与青草》教材解读二
学内容:
苏教版实验教材语文第一册中课文第13课《小河与青草》。
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自然界有许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从中领悟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9个生字,认识6个汉字。理解生词。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小河与小草谦虚谨慎,甘于奉献,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小河与青草的一段对话,从中可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学内容分析:
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我注重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三个维度”。
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我在教学中设计了给生字找朋友的游戏,既能巩固汉语拼音,又能复习本课要求学会的生字,力求在玩中学,玩中巩固,寓教于乐。
在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中,首先,我注重了以读为本,读为主线,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
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与吸收不单靠理性的分析来解决问题,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低年级儿童更是如此。可以利用汉字的形、声、义配合的方式,通过反复的诵读在掌握字音,字形的同时十分便捷的了解课文的意思,并感受它的形式美和内在美。
读有层次。初读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并在小组讨论中读一读,讲一讲自己最想读的句子。然后,通过学生看图,逐段反复诵读,深入感知文章的内在美。最后,学生分角色表演,让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读有目标。在每一次朗读的过程中,我都以对话形式给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让学生读有所依。如:我在初读时,向学生提出了:把你们最想读的句子读一读,并向小组的同学讲一讲。让学生在读中有一个情感体验过程,找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读的方法,形式多。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较多读的方式。比如,小组互相交流读,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方式,让学生读的轻松,读得有趣。
正因为采取了这么多层次清晰,目标明确的读,学生才可能在读中一步步感悟课文要表达的情感和寓意,在读中积累。
其次,我注重了情感目标和认知目标的融合。
情感目标和认知目标是统一的,因此,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一致的。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读、演、看、说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以达到实现情感目标并与认知目标相结合。
我注重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激发。
在教学设计中,注重提供学生宽泛的学习空间,给他们绝对的自由,和教师朋友般的相处。如:在教学过程中,我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以对话的形式或商量的语气表达,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乐于思考。
多种激励手段的运用,教师赞扬,肯定的话语,以及小青草的发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将自己的身份定为一个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同由未知走向已知。在教学过程中,我与学生共同探讨小河与青草生活在一起为什么会这么幸福快乐,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是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
总之,在本次教学中,围绕教学要求,以及新课程标准,我进行了愉快教学,通过对比,分角色朗读等,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学习,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正确处理知识的重难点,与突破重难点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评杨柳老师所执教的《小河与青草》一课
杨柳老师这节课较充分的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紧紧围绕低年级阶段目标设计和组织教学。通过读、演、看、说的多种方式,渗透并实现情感目标,并将情感目标与认知目标有机地融汇成一体,从而使教学目标得到最优化的控制和充分的实现。
一、杨柳老师注重了以读为主,读为主线,读中积累,读中感悟。
这节课给我最突出的一个印象——重朗读。1、读有层次,整节课,“读”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学中从读入手,一读整体感知;二读揣摩语音,培养语感;三读深化理解,激发情感;四读欣赏提高。2、读的形式多样适当。初读文时的听读、自读、小组读,理解课文时的汇报读、范读、练读、比赛读,巩固提高中的分角色读、配乐读,这多种形式,使学生对读书始终保持盎然的兴趣。3、读的面广,杨老师采取了小组练读、同座练读的合作学习的方式保证了全体学生的参与,保证了学生在整体素质上的提高。4、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读中,学生通过读书,了解在生活中是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5、读中理解课文。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与吸收不单靠理性的分析来解决问题,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低年级儿童更是如此。可以利用汉字的形、声、义配合的方式,通过反复的诵读在掌握字音,字形的同时十分便捷的了解课文的意思,并感受它的形式美和内在美。
正因为采取了这么多层次清晰,目标明确的读,学生才可能在读中一步步感悟课文要表达的情感和寓意,在读中积累。
二、杨老师注重了学生知识技能培养,在教学中设计了给生字找朋友的游戏,既能巩固汉语拼音,又能复习本课要求学会的生字,力求在玩中学,玩中巩固,寓教于乐。
三、杨老师]注重了情感目标和认知目标的融合。
情感目标和认知目标是统一的,因此,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一致的。在教学过程中,杨老师通过设计读、演、看、说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实现了情感目标并与认知目标有机的结合。
四、杨老师注重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激发。
(1)在教学设计中,注重提供学生宽泛的学习空间,给他们绝对的自由,和教师朋友般的相处。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都是以对话的形式或商量的语气表达,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乐于思考。
(2)多种激励手段的运用,教师赞扬,肯定的话语,以及“小青草”头饰的发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3)教师将自己的身份定为一个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同由未知走向已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下到小组中与学生共同探讨“小河与青草生活在一起为什么会这么幸福快乐”,巧妙的引导了学生,指明了思索的方向。
不过,我又一个小小的建议,就是低年级课文教学中 ,识字教学的比重仍应该较重,教师应该为学生留出较宽裕的时间来进行识字写字,并作相应的指导。
总之,在本次教学中,围绕教学要求,以及新课程标准,杨老师进行了愉快教学,通过对比,分角色朗读等,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学习,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正确处理知识的重难点,与突破重难点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小学语文第一册《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 篇11
一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围绕教学要求,以及新课程标准,进行愉快教学,通过对比,分角色朗读等,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学习,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正确处理知识的重难点,与突破重难点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认清字形,正确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与人和睦相处的重要性,学会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三、 教学重点、难点:朗读课文、识字、写字。
四 、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示课题。
1、看图,谈话导入。
(1)(出示挂图)小朋友,你们看图上画了什么,你最喜欢什么?
(2)图上的小河和小草的确很可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河与青草的故事。
出示课题:13、小河与青草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将不懂处用“-”划出。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出示生字:
qīng hé duì néng dàozhù
青 草 河 边 面 对 能 看 到 抱 住
defèn gān
长 得 水 分 干 枯
指名读,正音,同桌互读,开火车。
4、课文分几自然段?
5、分小组朗读自然段,正音,指导句间停顿。
三、学习生字
1、出示所有生字,自读,同桌互相指正。
2、指名读,正音,组词。
3、怎样记住这个字?
4、教师范写。
5、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观察图画,导入课文。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这条小河是什么样子的呢?现在再听一下流水的声音,你有什么感觉?
小朋友们看,这又是什么?这些小草是什么颜色呢(教学:青)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写了小河和青草的故事。哪个小朋友来说说“与”字的意思?除了“和”外,你还能用其他字来替换“与”吗?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
2、检查自读情况。
(1) 把生字写在小黑板上,一行是拼音,一行是生字,请小朋友上来,用线把生字和它正确的拼音连起来。连好再请小朋友读。
(2) 同桌互查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用心领会。
1、学习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示范读第一自然段。
问:小河美吗?如果你站在小河边,你会说些什么?小草靠在弯弯的小河边,它是怎么赞美小河的?
(2)如果你是小河,听到这样的赞美,心里高兴吗?小河怎么说的?(小实验,为什么有了小草,水就学浑浊呢?你能从小河的话中找到根据吗?)
(3) 指名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2、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小草和小河的两次对话,(体会他们的互依互助)
(三)学习生字,认真书写(课堂练)
1、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并指导字形结构,位置大小及正确笔顺。
2、学生练写(先描后仿),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笔顺及写字姿势。
(四)课外延伸。
回家后,想一想,有没有人对你的成长出有帮助的,你是不是也要像课文中的小河、小草那样表示感谢呢?
小学语文第一册《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 篇12
作者:chyf 发表时间:2004-5-12 阅读次数:169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小河与小草的对话。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一、 导入
1、 我们又一次来到这弯弯的小河,你瞧弯弯的小河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出示挂图)
2、 让我们今天再一次走进小河与青草的世界。
3、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二、多媒体创造情境
1、 你们听,它们又在说话了。(静静听,认真地看,不要打扰它们说话)
2、 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 想不想做小河与青草也来说说话。
三、读课文
1、 想做小河的小朋友,戴上了小河的头饰,想做青草地的小朋友戴上了青草的头饰,去读一读课文,再把自己说的话多读一读。
2、 指名分角色读。
直接读青草与小河的对话。
3、 议:通过自己的读书和听了小河与青草的对话,你信又知道了什么了?
(1) 四人一小组交流。
(2) 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集体交流。
▲ ①我听了小草对小河说:“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
我知道 。
②看到如此清的水,你想干什么?
③此时,你也想对小河说:“ 。”
看着这清清水,小草们再对小河说一声:“ 。”
④过渡:此时在你头脑立刻又会浮现一个什么问题?
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吗?同桌交流一下,你们还知道什么?
▲ ①我读了小河说:“这要感谢 呀!”
我知道是 。
②读了这句话还知道了什么?
我还知道 。
浑浑的泥水是什么样的?
③如果没有青草把泥土紧紧抱住,这小河早已成为浑浊的泥水了,小河怎么能不感谢青草呢?让我们充满感激之情,来读一读。
④还有哪条小河还没说?
⑤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对青草说一声:“ ”。
▲ ①你还知道了什么?
②你喜欢吗?你学习小河说一说。
③谁能说得更喜欢地点。
④我们看书上的图,小草长得碧绿碧绿的,还可以说怎样的小草?
⑤这嫩嫩的、绿绿的、青青的小草,天天陪伴着小河,小河怎么不喜欢它呢?
4、 分角色读
(1) 多好的一对好朋友,真是谁也不离开谁。还想学着小河和青草说说话吗?
(2) 找你附近的小草小河说一说吧,如果能加上动作会更棒。
(3) 请一对小草与小河来表演表演。
5、 深一步感受悟。
你想对青草、小河说些什么?
又想对自己说什么?
6、 你们瞧,听着你们说的话,小河流得更欢了,小草也得更绿了。
四、 课外作业
同桌互编一段沙漠与青草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