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手工活动课教案

2023-12-08

一年级手工活动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吉祥图案的基本特点。

  2、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吉祥图案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吉祥图案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相连。

  教学准备:

  彩纸、剪刀、胶水、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创设情景,指示课题。

  引入:同学们你们看,我这里有一很平常的彩纸,它可以变化出无数种美丽的图案,让我们来看看(师边说边示范)。

  教师:为什么这个小小的彩纸有这么神奇?咱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小结:原来这些彩色纸通过折剪,就变成美丽的图案。

  揭示主题: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个原理,学习制作美丽的吉祥图案。

  (出示课题)

  2、探索学习,学做吉祥图案

  (1)欣赏分析。

  教师:为什么我叫它“吉祥图案”呢?它和其他剪纸有什么区别呢?请你从作品中寻找答案。

  A:这些图案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B:这些图案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小结:我国民间美术的吉祥图案,形式和题材多种多样,它们色彩鲜艳、构图饱满。人们常常借用一些吉祥图案与其相关事物名称的谐音,寓意对幸福的向往与追求。

  (2)合作探究。(分组发已做好的吉祥图案。)

  教师:请每组同学根据已做好的吉祥图案,研究其内容、形状特点,进行研究,并试着制作。

  教师: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所研究的吉祥图案的制作方法。

  教师:大家在制作吉祥图案的过程中碰到问题了吗?我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小结: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研究制作出了不同内容、剪法的吉祥图案,你们可真棒!

  ③学习借鉴。

  提问:课本上的吉祥图案中主要有哪些内容?还用了哪些方法?(剪、刻)

  五、创作实践。

  教师:听了每组同学的介绍,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或创造一种新的制作方法,制作吉祥图案。(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提高动手的能力。)

  1、发放思维。

  教师: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一张张美丽的吉祥图案,请你说说这么美的作品,有什么用,我们可以用它装饰哪里呢?请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发散思维。

  2、学生欣赏创作。

  3、学生制作吉祥图案。

  六、展示评价

  1、展示:

  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的手多巧!一会儿功夫,我们就做出了这么多漂亮的吉祥图案,请大家介绍一下你制作的吉祥图案有什么寓意?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你知道的吉祥图案还有哪些?

  2、打开课本按要求填空:我知道的吉祥图案有哪些。

  3、欣赏:

  民间艺术剪纸及现代剪纸,讲述有关剪纸的故事。如果你已经喜欢上了剪纸艺术,我们课下还可以继续研究。

  教学后记:

  二年级有一课《百变团花》,学生当时学起来根据规律掌握得都比较好,而且,由于团花图案的随意性,时常有一些效果特殊的作品出来,使人有一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窃喜之感。但是,在这次吉祥图案的设计与剪纸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困难比较多,特别是在镂空和连接上学生制作起来较困难。我想,这种技能性较重的课还是应该在让学生多多锻炼才行。

一年级手工活动课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利用树叶拼贴制作出一幅较完整的作品,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创造力。

  2、体验创作的乐趣。教学重难:幼儿尝试利用树叶拼贴制作出一幅较完整的作品。

  教学难点:激发幼儿大胆创意

  活动准备:

  1、课前带领幼儿一起捡落叶。

  2、胶水、棉棒、手工纸及各种辅助材料(亮片,吸管,纽扣,扭扭棒等创意吧中的材料)。

  教学活动与指导:

  一、回忆经历,引入主题,激发兴趣。提问:昨天我们到小树林里去干什么拉?(捡树叶。)

  师:我把你们昨天捡的树叶都带来了。你们看这些树叶的颜色一样吗?你捡的那片树叶是什么颜色的?(树叶的颜色不一样,我捡的那片树叶是颜色的。)

  提问:那么树叶的形状一样吗?(不一样)重点指导:通过观察,了解树叶的各种颜色和形状。

  小结:树叶的颜色不一样,形状也都不一样。

  二、树叶变变变

  1、提问:(举起一片树叶)你们有没有觉得这片树叶特别像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师:好,那么我把你说的变出来,你相信吗?教师添画。

  师:诶,你们看叶子在这幅画中是什么?(自由回答)哇,真的能变出来,你们真厉害!

  2、教师取另一片树叶重点提问:那么你们觉得这片树叶又像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重点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意。

  教师再次添画,并添加辅助材料(亮片等)。

  师:又变出来了,我们的小朋友真棒!提问:(取另一片树叶)那么你们看看这片树叶能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原来我们可以将树叶变成。

  三、幼儿创作师:树叶真的能变出有趣的东西来,你们也一起来变好不好?要求:

  1、可以使用美工创意吧中的各种材料,这里的材料你都可以尝试,但注意,先想好你需要什么材料,再去拿材料,需要多少材料就取多少材料。多出来的放回原来的地方。

  2、垃圾扔到离你最近的垃圾箱里。

  3、变好以后请你来告诉大家你把叶子变成了什么。

  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请幼儿来介绍树叶变成了什么。

一年级手工活动课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表现物象的形态特征;运用剪、对折、粘贴制作吊饰;有目的的排列。

  2、过程与方法:

  (1)在比较中,感受民间饰物造型、色彩、花纹特点;

  (2)在探索中学习吊饰的设计方法;

  (3)在“尝试运用”中把握制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意与同学合作完成;

  (2)对吊饰的串联与装饰发生爱好。

  教学重点:

  能运用纸材和点、线、色表现物象;运用“剪、对折、粘贴”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有目的的排列。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预备:

  课件、有关图片、学生作品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比较

  1、民间饰物与学生作业中的吊饰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地方?

  相同:

  (1)、简练的外形;

  (2)、色彩对比鲜艳;

  (3)运用点、线、色装饰。

  不同:

  (1)、材料不同;

  (2)、悬挂的地方不同;

  (3)、装饰图案有寓意。

  二、探讨与尝试

  1、尝试找找身边的媒材进行吊饰设计,鼓励发现问题;

  2、学生互相研究解决问题;

  3、同一主题的物象形态选择;

  4、尝试运用几何形进行有节奏的排列,感受节奏美。

  三、创作与评价

  1、小组合作创作

  2、自评与他评。

  4.谁能给我一片托班《捏捏小泡泡》的美术手工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