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

2023-11-03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 篇1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

  课文主要写了奶奶和小孙子的一段对话,小孙子好奇的问奶奶的头发为什么是雪白雪白?奶奶风趣的回答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小孙子低下了头,随即说我不让奶奶操心,头发能变白吗?读起来平淡无味,但细想便有一番意味。这个孩子天真可爱却又聪明懂事,,也有一份孝心真是难能可贵,想想这不真是现在孩子所缺失的吗?他们享受着两代人的疼爱,享有以我为中心的优越感,感受不到父母的付出,更不会为长辈着想,这一课不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吗?所以我想让学生在读中享受亲情的温馨中走入小孙子的心中,去感受,去唤醒他们童真的心,激活他们的认知和语言,迸发出了对长辈的爱。

  为了让学生感受那种亲情的温馨,先领学生进入奶孙谈话的融融氛围,指导学生看图,在一个暑气散尽的傍晚,小院里葡萄架、向日葵送来阵阵凉风,奶奶和孙子边纳凉边说话,格外的开心,紧接着朗读他们的对话,体会孩子的天真、聪明、懂事和奶奶风趣,也领会奶奶话中的意思,让他们联想自己的奶奶、父母什么时候最高兴,什么时候最着急、最难过,孩子们七嘴八舌说起来,有的说妈妈看到我得一百分比什么都高兴,有的说当我有进步时最开心,。。。。。。有的说我生病时妈妈着急难过,时时陪伴着我。。。。。。。这是孩子们明白了长辈们为自己付出了很多,而白发悄悄的钻了出来,皱纹也悄悄爬上脸庞,身体也不再强壮,悄悄衰弱,追问学生此时你心里怎么想的?回到课文去读小孙子怎么想?学生马上领会他的惭愧,再趁热打铁让学生当小孙子,说说准备怎样做?学生的思路再此被打开,奶奶干活头晕了,让他休息我来干,我上学路上不贪玩,会自己注意安全,吃完饭后会主动写作业,尤其有一个想到了老师,我会把字写工整,做完作业自己要检查,这样老师批阅作业的时候就不再那么劳累。听着这甜美的声音,我看到了一颗闪亮的心,我也像文中的奶奶抚摸着孩子,开心的笑了。

  我深深地感觉语文是一股清泉,滋润着孩子的心田,自己就是掬水人,语文是一条神奇的纽带,连接着心灵,自己是那个持带人。。。。。。我觉得做语文教师很幸福,因为既能享受一种文化,又能传播一种爱。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围绕奶奶的白发展开了故事情节,文章的内容以奶奶和孙子的对话而为主,表现了两代人的亲情。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认识到老一辈人为晚辈人付出的艰辛劳苦,懂得尊敬长辈,不让长辈再为我们操心,学会感恩。

  根据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首先,引导孩子看课题“奶奶的白发”,让孩子说说自己看到课题后有什么问题,或者是什么想法。孩子们带着自己的问题去看课文,目地性就更强了。

  教师的指导是课堂的关键。在学习第一段的时候,我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感情。如“雪白”这个词语,“雪白”已经是很白了,而“雪白雪白”形容奶奶的白发白的厉害,说明了奶奶的年龄已经很大了。

  课文的第二段是本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段。指导学生读第一句话,理解奶奶说的一句话“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含义。这句话非常的风趣,内涵又丰富。其中的“一半”对“一半”是一种风趣的说法,并非字面上一个物体的二分之一,不是绝对的相等。让学生抓住“一半……一半……”感悟到奶奶的白发是长期操劳的结果,一部分是为了自己的儿子,一部分是为了自己的孙子。此时,引导学生想想自己的奶奶平时是怎么对自己的,并及时进行一个说话练习,说说自己的奶奶。给与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想,去说。根据学生的生活体检,去感受,体验课文内容,从而真正的体会到长辈对晚辈的这种无私的爱。紧接着,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去读课文,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学习完第二段以后,课文内容已经结束。又根据学生对课文理解,以及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再次创设情境。在我们的生活,有那么对疼爱我们的长辈,我们又应该怎样做呢?学生说出了要好好学习,少让家人和老师为自己操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懂得亲情的珍贵,以后长大以后要孝顺长辈。听到孩子们的话,我看到了一颗闪亮的心,也像文中的奶奶轻轻的抚摸孩子的头。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让语文走近生活,也让生活走近语文。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 篇2

  1、重视指导朗读,读出形、读出神、读出情。 

  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体味课文的语言,感受人物的内心。这样的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利用文中空白处进行情景创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帮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体会语言的魅力,培养对语言的感受能力,锻炼说写能力,同时获得情感的体验,提高审美的情趣。

  2、课堂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3、注重情感目标的实现,课标中提出“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本课教学的情感目标正是“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辛劳,懂得孝敬长辈,不让他们多操心。”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 篇3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

  《奶奶的白发》一文紧紧围绕“奶奶的白发”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了老一辈人为后辈所付出的劳苦、艰辛,也表露了小辈对长辈的尊敬、关心,洋溢着一股浓浓的亲情。

  教学时,我问孩子们:“在预习过程中,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孩子们七嘴八舌,问了很多。但问的最多的两个问题是“这白发一半是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听了奶奶的话,我低下头,没有吭声。”这两句话不太理解。所以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抓住这两个问题进行教学。第一个问题学生们通过讨论很快知道奶奶的白发是自然规律。教学第二个问题时,我引导学生理清前因后果,回顾课文,由黑发、白发的差异带出了奶奶为两代人“操心”,又由“我”的情态点示了不吭声的内涵,体会“难受”、“难过”的心理,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通过引导学生由人及己发散思维,课文中的“我”理解了自己因为淘气让奶奶操心以致早生白发,我们自己呢?这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联想起让奶奶操心的种种事情,这时我因势利导,回到让奶奶白发变黑的心愿,对学生无疑是一种不着痕迹的教育。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

  在这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新的方法:读课文,学着给自己提出三个问题,然后自己试着回答,或者提出后让其他人回答,每个学生都要提,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激发了读书的兴趣,整堂课,学生争着提,争着回答,气氛热烈。特别是在讨论:“为了不让奶奶操心,我会怎样做呢?”这一问题时,学生说的很多,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懂得要尊敬长辈,不能让长辈为我们操心的道理。以后我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试着提问,试着回答。又通过分角色朗读,学生熟读成诵,效果不错。

  奶奶的白发教后记

  《奶奶的白发》这一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从题目入手,板书课题,教学读音“发”,多音字,读好题目后,指出本课的描写内容围绕“白发”展开的。

  第一课时,在读准、读顺句子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整个教学目的还是明确的,教学思路清晰,课堂上学生能够根据老师的思路展开想象,课堂气氛不错。按理,对这样的教学效果应该还是满意的,但为什么整节课下来,感觉特别的疲惫呢?再次打开自己的教案,又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在指导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我注意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好奇”、“雪白雪白”、“黑黑的”,对于“好奇”我采用表演的方式理解,学生很快就接受了。后两个词语的理解,我本意是让学生明白叠词的作用:加重语气程度(附教学片段)。

  师:(出示句子):为什么我的头发黑黑的,你的头发雪白雪白的呢?如果我把这句话中的“黑黑的”改成“黑的”,“雪白雪白的”改成“雪白的”行吗?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说不行)

  教师急忙提问

  师:不行,能说明原因吗?

  生:书的的

  生:……

  学生站起来都说了自己的理由,但解释都差不多,(都不是我教案中设想的答案)面对时间的关系,我的心里很着急,况且后面还有家长在听课啊!我使劲引导学生说出“加重程度”,最后班上李琬琰学生说出:两个字放在一起,说明很白。听到这个答案,我如释重负,赶紧总结叠词的作用:加大说明程度。并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习,强化巩固。这个答案的出来,好不容易啊!教师多累啊!而且

  “程度的加大”这样专业术语,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根本不懂。根据教学效果,我请教了其他老师,并修改了自己的教案:

  同样,小黑板出示这句话,指名读,并让学生自己评价,对于读得好的(突出“黑黑的”、“雪白雪白的”

  )学生,提出: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呢?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大胆尝试,反复朗读,自然能读出那种强调的语气。这种以读代讲的方式,比起自己那种一味跟学生的要答案的方式,效果好多了,而且把主动权发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朗读,有利于他们自己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为何一定要孩子们按你的意思朗读呢?再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