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树和大松树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2023-10-22

小松树和大松树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15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6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难点

  理解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

  教具准备

  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图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略)

  一、看图导入,揭题释题。

  1.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

  (1)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松树)

  (2)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呢?

  2.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寓言故事。

  3.读题。

  注意读准松song树shu,两个声母不同。

  4.讲释窝言:这篇课文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道理,像这样的故事,我们叫它“寓言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课文,注意读顺,标上自然段序号,想想每段写什么。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其中“地方、孩子、伯伯、爷爷、朋友”等词的第二个音节读轻音。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看看能读懂些什么?

  2.交流,从一节读懂了什么?

  (两棵松树生长的地方)

  进一步规范语言训练:

  (1)山上有一棵什么样的松树?山下有一棵什么样的松树?

  (突出“小”、“大”)

  (2)什么地方有一棵小松树?什么地方有一棵大松树?

  (突出“山上”、“山下”)

  (3)用“(什么)长在(什么地方)”句式说话。

  (4)背诵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再看看图,说说这两棵松树长得怎么样?

  用上“(什么)长在(什么地方),(长得怎么样)”的句式说话。

  (2)读读小松树的话,想想小松树是这样看自己的吗?

  (3)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导读懂小松树的话。

  a.你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b.比较句子,朗读体会。

  我长得高。

  我长得多高啊!

  你看我长得多高啊!

  小松树认为自己长得高。

  c.比较词语,练习朗读:

  很远的地方

  很远很远的地方

  小松树认为自己看得远。

  d.除了看出他很骄傲外,你还看出他怎么样?从哪儿看出的?

  ( 没礼貌,瞧不起别人)

  a.指导读“喂,朋友”。

  小松树跟谁说话呢?

  b.理解“你呢”?

  再读读小松树的话,他想接着说什么?

  (你有我长得高吗?有我看得远吗?表示看不起大松树。)

  e.指导朗读

  小松树这时是什么样儿?你能想象出来吗?带上恰当的语气自由练读这两句话。

  指名读,齐读,背诵。

  (4)学习最后一句:

  a.听了小松树的话,看图说说大松树生气了吗?(没有,还在微笑呢)

  b.大松树为什么不回答,他在笑什么?他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5)背诵第二自然段。

  (6)一二自然段分角色表演读。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词。

  松树,山下,回答。

  2.重点指导松、答。

  松:左窄右宽,木字旁的第四笔是点。

  答:人下面不能丢了一横。

小松树和大松树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篇2

  课题           小松树和大松树 一、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以让学生明理,培养良好素养为目的进行选材,都是通过故事来告诉学生道理。课文《蘑菇该奖给谁》告诉学生要有勇气敢于和强手竞争,虽败犹荣。《骑牛比赛》让学生懂得高超的本领是千百次艰难训练练就的。《小松树和大松树》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练习3》读读背背中四个成语都是激励人们不畏艰难险阻,在困难面前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三字经》中的名句告诉孩子们,人一定要学习,否则就不懂得道理。所有内容都向着一个目标——明理,为完善学生的人格打基础。 二、本课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寓言,叙写了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的故事,表现了小松树从自我夸耀到受到教育、深感惭愧的转变过程,揭示了不能无视实际、盲目自大,必须知错能改、谦虚谨慎的道理。 三、单元学情分析 1、学生逐步学会了一些识字的方法,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 2、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有了一定量的词汇,本单元中有些词汇比较书面化,可让学生通过看录像、表演,向他人请教或听老师的讲解来达到理解的目的。有些词语还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学习,从而更多地积累词汇。 3、学生对“段”有了初步的了解,可在老师指导下认清文章的段,学会在段前标序号。 4、运用故事对学生进行启智、明理,学生喜闻乐见,这一方法常用且卓有成效。学生学过课文后,可组织学生讲故事或表演课本剧,进一步体会人物感情及故事主旨。南美洲的骑牛比赛学生可能较陌生,要适当运用影视资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本课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表演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与大松树、小松树和风伯伯来对话,从而感受语言的韵味美、人物的精神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学习语言习惯直觉体验、整体接收、综合感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表演中有所感悟,并在“悟”中自得。同时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位,体会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在教学《小松树和大松树》时,教师可以安排一个迁移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想象小松树会对大松树和风伯伯说些什么?他们各自听了对方的话后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在这方面有比较多的生活积累,通过教师启发,生活中的很多场景很快在学生脑中再现,并能以课文为例,说出小松树会对大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教师在学生表述时适时点拨,帮助学生恰当运用语言,使语言更加规范,学生通过不断的语言实践,逐步内化语言,丰富语言进而正确、熟练、灵活的运用语言文字。我认为灵活的处理教材能较好的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有利于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学语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在努力实践着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四会生字,6个二会生字,认识3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小松树“惭愧”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利用文中的对话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然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将故事延伸下去,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情绪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谨慎,不盲目自大和看不起别人。 六、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识字 七、教学难点 理解风伯伯的话 写字 八、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九、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评价和指导读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使学生能运用自学(不同的角度学习生字)生字的过程方法认识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造句。 3、能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中书写“呢、回”两个字。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谜语导入,巧妙激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三、检查朗读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四、写字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朋友,谁来和他俩打个招呼?(手拿松树贴图,一棵为大松树,一棵为小松树,纠正读音。) 2师:小松树的“松”这个字你是怎么自学的呢?(教学生字“松”:记住形、组词、造句。) 3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第8课《小松树和大松树》举起小手,跟老师一起写“松”这个字。(出示课题,在田字格中书写“松”字) 4师:我来看看谁最想听故事呢?听完后来讲讲你听到了什么。 5你刚才听到了什么? 6.过渡:有的小朋友对这个故事还不太熟悉,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么学习其他生字的。(幻灯片:读学习要求)。   (一)检查字词句朗读情况 1、看,生字宝宝自己从课文中跑出来了,你能读准确吗? 2、组织学生交流识字方法: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的?一起来分享一下。(从不同的角度学习生字,教师相机指导,认识3个新偏旁)   1、过渡:刚才生字宝宝跑出来和我们做游戏,现在他们又回到了课文中,请小朋友再读一读课文,相信你能读得更流利。 2、指名读 3、出示难读的句子,指导读: ①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你呢?”(师:你们看,哇,呢都在句子的最后,读得时候可要注意它们的轻声读音。) ②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这句话很长,我们要注意停顿才能读好它。) 3师:读起课文来一定更有信心!一起读一读第8课。   师:看到小朋友们读得这么认真,小松树和大松树想邀请大家去他们家做客,谁能送他们回家呢? 教师引读第一自然段。   1、            过渡:“回”和“呢”怎么写呢? 2、            师范写,巡视、评价。   今天这节课我们读了《小松树和大松树》,下节课我们我们来表演这个故事。 1、练写教过的生字。 2、四人小组,练习表演故事。           学生和小松树和大松树打招呼。读准词语“小松树”、“大松树”           学习生字“松”。       书空“松”这个字       齐读课题(读出“小”、“大”的区别)     看动画听朗读       交流听到的故事内容。   按照学习要求学课文和生字。                       自读、开火车读、齐读。         交流识字方法和过程   再读生字,记住它。       再练读课文           指名读4个段落 评价 教师指导后学生练读 指名读,生生互评                     学生练读 指名读,生生互评 齐读                 齐读全文   上台贴图         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做动作。   观察、分析要点。 看老师写 在习字册上描一个、写一个。 同桌评价、修改 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松树是什么。对“松树”这个词语正音。 强调和别人打招呼时要使用礼貌用语,读准词语的音,为课文的学习“喂”打下伏笔。 巩固学习生字的过程和方法。           借助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养成边听边记的好习惯。 同桌交流学习生字的办法,提高学习生字的效率。           生生交流,相互借鉴好的学字方法。                                                           齐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