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菊花》教学设想

2023-09-21

《看菊花》教学设想 篇1

  《看菊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一篇文质兼美、语言流畅、贴近儿童生活的阅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看菊花的事。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其中二、三段看菊花、爱菊花是本课的重、难点。本课是学生刚刚学完汉语拼音后学习的第10篇阅读课文。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大纲、教材的要求以及当前低年级阅读教学改革的现状,我确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为以下三个:(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人们喜爱菊花,不仅是因为菊花好看,更因为它不怕寒冷的道理。

  下面简要说说本课的两大教学设想,敬请各位专家和老师多多指正。

  一、初读课文,在读正确、读连贯上下功夫

  经过不到两个月的汉语拼音学习,学生便进入了阅读训练。但由于他们的直呼技能还不太熟练,识的字又很少,所以读课文困难较大,往往表现为一个字一个字地顿读,也有的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指读,’不能按照正常的语调去朗读,读的速度极慢,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因此,教学《看菊花》这一课,我在揭示课题后,便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要求他们先看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句子读连贯,给学生充分的初读时间,让他们切切实实地借助拼音自己去练读,教师则是巡视指导学生读正确连贯。在学生充分练习读的基础上,采用让学生自己汇报读准了哪些生字词,同座相互练习读,开火车比赛读等多种形式反复练习巩固,调动学生读准生字词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最后再把生字词放到课文中指名学生轮读课文,教师相机给予指导,让学生进一步读准生字字音,而且也结合语境,连带理解了大部分生字词的意思。因为像“早晨、公园、去、边走边看”等词儿,本来就是在口语中经常用到的,这样学生通过充分练读后,基本达到了把课文读正确、连贯的要求。

  二、细读课文,在读懂、读出感情上下功夫

  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作为朗读的最高境界,它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进行语感训练起着其他训练形式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使学生在把课文读正确、连贯的基础上,读懂、读出感情呢?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看菊花》这一课时,我特别重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抓住重点语段进行朗读指导训练。并充分运用了形象、直观的板画和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使学生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生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对语言文字描写的具体事物进行理解、加工,使学生的感情与课文表达的感情相合,力图用形象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细读课文中,品味其中的内涵,自己去感受、去意会,进而在读出感觉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又反过来以悟促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感。

  教学第二段时,我先让学生细细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边读边想,有不懂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在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的基础上,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好看极了”,我播放录像,让学生亲眼欣赏到公园里的菊花五颜六色、各种各样,使学生进入了课文中所描写的情境,体验到人们看菊花时的喜悦心情。看完录像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的切身感悟,然后引导学生:想想第一句和第二句中表示颜色的词儿应该怎样读才能让人听了也好像亲眼看到菊花五颜六色,确实好看极了呢?又如教学“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这三个词儿,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公园里的菊花数量之多,我先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分别画上黄、白、淡、绿、紫红4朵菊花,让学生细读课文,自己去意会发现老师画的菊花跟课文中写的菊花有什么不同。然后运用多媒体交互显示“看图选词填空”,让学生在看图运用中,生动、形象地感知到“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三个词所表达的语意,最后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想应该怎样读出看菊花的人由近到远,看到的菊花越来越多的这种变化呢?再如教学“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这一句,我先播放了菊花在寒风中开放的画面,让学生说说听到什么?看到了什么?接着让学生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把菊花迎着寒风开放,不怕冷的样子读出来呢?如此等等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品文,以悟促读,让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读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我们只要听听学生读得怎么样,就知道他们是不是已经感悟到句子所描绘的情景了。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朗读体验中来,我把比赛引进课堂,采用男、女生比赛配乐朗读的方法激励全体学生在品文、入境、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读出感情,把课堂推进高潮。

  第三自然段爸爸的话,蕴含着人们对菊花不怕寒冷的精神的赞美与第二段中“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一句相照应,是学生理解内容的难点。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想想爸爸是在夸菊花怎么样?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使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到人们都很喜爱菊花,不仅仅是因为菊花好看,更是因为菊花不怕秋风,不怕寒冷。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中的“我”为什么听了爸爸的话后,觉得菊花更好看了。

  最后播放全文配乐朗读录像,让学生完整地欣赏一遍课文,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启迪。进而让学生看画面配乐朗读全文,使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境融为一体,争取达到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

  总之,本课教学充分运用形象、直观的板画和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手段,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并力求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培养其初步的阅读能力。

《看菊花》教学设想 篇2

  《看菊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一篇文质兼美、语言流畅、贴近儿童生活的阅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看菊花的事。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其中二、三段看菊花、爱菊花是本课的重、难点。本课是学生刚刚学完汉语拼音后学习的第10篇阅读课文。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大纲、教材的要求以及当前低年级阅读教学改革的现状,我确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人们喜爱菊花,不仅是因为菊花好看,更因为它不怕寒冷的道理。

  下面简要说说本课的两大教学设想,敬请各位专家和老师多多指正。

  一、初读课文,在读正确、读连贯上下功夫

  经过不到两个月的汉语拼音学习,学生便进入了阅读训练。但由于他们的直呼技能还不太熟练,识的字又很少,所以读课文困难较大,往往表现为一个字一个字地顿读,也有的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指读,’不能按照正常的语调去朗读,读的速度极慢,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因此,教学《看菊花》这一课,我在揭示课题后,便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要求他们先看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句子读连贯,给学生充分的初读时间,让他们切切实实地借助拼音自己去练读,教师则是巡视指导学生读正确连贯。在学生充分练习读的基础上,采用让学生自己汇报读准了哪些生字词,同座相互练习读,开火车比赛读等多种形式反复练习巩固,调动学生读准生字词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最后再把生字词放到课文中指名学生轮读课文,教师相机给予指导,让学生进一步读准生字字音,而且也结合语境,连带理解了大部分生字词的意思。因为像“早晨、公园、去、边走边看”等词儿,本来就是在口语中经常用到的,这样学生通过充分练读后,基本达到了把课文读正确、连贯的要求。

  二、细读课文,在读懂、读出感情上下功夫

  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作为朗读的最高境界,它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进行语感训练起着其他训练形式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使学生在把课文读正确、连贯的基础上,读懂、读出感情呢?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看菊花》这一课时,我特别重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抓住重点语段进行朗读指导训练。并充分运用了形象、直观的板画和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使学生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生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对语言文字描写的具体事物进行理解、加工,使学生的感情与课文表达的感情相合,力图用形象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细读课文中,品味其中的内涵,自己去感受、去意会,进而在读出感觉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又反过来以悟促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感。

  教学第二段时,我先让学生细细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边读边想,有不懂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在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的基础上,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好看极了”,我播放录像,让学生亲眼欣赏到公园里的菊花五颜六色、各种各样,使学生进入了课文中所描写的情境,体验到人们看菊花时的喜悦心情。看完录像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的切身感悟,然后引导学生:想想第一句和第二句中表示颜色的词儿应该怎样读才能让人听了也好像亲眼看到菊花五颜六色,确实好看极了呢?又如教学“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这三个词儿,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公园里的菊花数量之多,我先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分别画上黄、白、淡、绿、紫红 4朵菊花,让学生细读课文,自己去意会发现老师画的菊花跟课文中写的菊花有什么不同。然后运用多媒体交互显示“看图选词填空”,让学生在看图运用中,生动、形象地感知到“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三个词所表达的语意,最后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想应该怎样读出看菊花的人由近到远,看到的菊花越来越多的这种变化呢?再如教学“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这一句,我先播放了菊花在寒风中开放的画面,让学生说说听到什么?看到了什么?接着让学生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把菊花迎着寒风开放,不怕冷的样子读出来呢?如此等等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品文,以悟促读,让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读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我们只要听听学生读得怎么样,就知道他们是不是已经感悟到句子所描绘的情景了。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朗读体验中来,我把比赛引进课堂,采用男、女生比赛配乐朗读的方法激励全体学生在品文、入境、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读出感情,把课堂推进高潮。

  第三自然段爸爸的话,蕴含着人们对菊花不怕寒冷的精神的赞美与第二段中“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一句相照应,是学生理解内容的难点。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想想爸爸是在夸菊花怎么样?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使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到人们都很喜爱菊花,不仅仅是因为菊花好看,更是因为菊花不怕秋风,不怕寒冷。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中的“我”为什么听了爸爸的话后,觉得菊花更好看了。

  最后播放全文配乐朗读录像,让学生完整地欣赏一遍课文,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启迪。进而让学生看画面配乐朗读全文,使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境融为一体,争取达到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

  总之,本课教学充分运用形象、直观的板画和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手段,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并力求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培养其初步的阅读能力。

《看菊花》教学设想 篇3

  《看菊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一篇文质兼美、语言流畅、贴近儿童生活的阅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看菊花的事。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其中二、三段看菊花、爱菊花是本课的重、难点。本课是学生刚刚学完汉语拼音后学习的第10篇阅读课文。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大纲、教材的要求以及当前低年级阅读教学改革的现状,我确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为以下三个:(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人们喜爱菊花,不仅是因为菊花好看,更因为它不怕寒冷的道理。

  下面简要说说本课的两大教学设想,敬请各位专家和老师多多指正。

  一、初读课文,在读正确、读连贯上下功夫

  经过不到两个月的汉语拼音学习,学生便进入了阅读训练。但由于他们的直呼技能还不太熟练,识的字又很少,所以读课文困难较大,往往表现为一个字一个字地顿读,也有的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指读,’不能按照正常的语调去朗读,读的速度极慢,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因此,教学《看菊花》这一课,我在揭示课题后,便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要求他们先看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句子读连贯,给学生充分的初读时间,让他们切切实实地借助拼音自己去练读,教师则是巡视指导学生读正确连贯。在学生充分练习读的基础上,采用让学生自己汇报读准了哪些生字词,同座相互练习读,开火车比赛读等多种形式反复练习巩固,调动学生读准生字词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最后再把生字词放到课文中指名学生轮读课文,教师相机给予指导,让学生进一步读准生字字音,而且也结合语境,连带理解了大部分生字词的意思。因为像“早晨、公园、去、边走边看”等词儿,本来就是在口语中经常用到的,这样学生通过充分练读后,基本达到了把课文读正确、连贯的要求。

  二、细读课文,在读懂、读出感情上下功夫

  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作为朗读的最高境界,它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进行语感训练起着其他训练形式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使学生在把课文读正确、连贯的基础上,读懂、读出感情呢?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看菊花》这一课时,我特别重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抓住重点语段进行朗读指导训练。并充分运用了形象、直观的板画和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使学生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生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对语言文字描写的具体事物进行理解、加工,使学生的感情与课文表达的感情相合,力图用形象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细读课文中,品味其中的内涵,自己去感受、去意会,进而在读出感觉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又反过来以悟促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感。

  教学第二段时,我先让学生细细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边读边想,有不懂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在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的基础上,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好看极了”,我播放录像,让学生亲眼欣赏到公园里的菊花五颜六色、各种各样,使学生进入了课文中所描写的情境,体验到人们看菊花时的喜悦心情。看完录像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的切身感悟,然后引导学生:想想第一句和第二句中表示颜色的词儿应该怎样读才能让人听了也好像亲眼看到菊花五颜六色,确实好看极了呢?又如教学“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这三个词儿,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公园里的菊花数量之多,我先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分别画上黄、白、淡、绿、紫红4朵菊花,让学生细读课文,自己去意会发现老师画的菊花跟课文中写的菊花有什么不同。然后运用多媒体交互显示“看图选词填空”,让学生在看图运用中,生动、形象地感知到“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三个词所表达的语意,最后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想应该怎样读出看菊花的人由近到远,看到的菊花越来越多的这种变化呢?再如教学“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这一句,我先播放了菊花在寒风中开放的画面,让学生说说听到什么?看到了什么?接着让学生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把菊花迎着寒风开放,不怕冷的样子读出来呢?如此等等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品文,以悟促读,让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读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我们只要听听学生读得怎么样,就知道他们是不是已经感悟到句子所描绘的情景了。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朗读体验中来,我把比赛引进课堂,采用男、女生比赛配乐朗读的方法激励全体学生在品文、入境、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读出感情,把课堂推进高潮。

  第三自然段爸爸的话,蕴含着人们对菊花不怕寒冷的精神的赞美与第二段中“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一句相照应,是学生理解内容的难点。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想想爸爸是在夸菊花怎么样?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使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到人们都很喜爱菊花,不仅仅是因为菊花好看,更是因为菊花不怕秋风,不怕寒冷。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中的“我”为什么听了爸爸的话后,觉得菊花更好看了。

  最后播放全文配乐朗读录像,让学生完整地欣赏一遍课文,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启迪。进而让学生看画面配乐朗读全文,使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境融为一体,争取达到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

  总之,本课教学充分运用形象、直观的板画和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手段,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并力求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培养其初步的阅读能力。

《看菊花》教学设想 篇4

  (一)复习。

  1、读生字。

  2、分段读课文。

  (二)精读训练。

  1、分段读第一自然段。

  (1)点名读。

  (2)这段告诉我们是什么时候?有谁?

  (3)指导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

  (2)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这句话讲了什么?齐读。

  (3)看图。菊花怎样好看,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4)课文中哪句话是具体写菊花好看的?

  ①出示: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②分析。

  ③练习朗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读,找出人们舍不得离去的另一个原因。

  (2)课文是怎样写菊花不怕冷的呢?

  (3)指导读。用亲切的语气,速度慢些,齐读。

  4、背诵二、三自然段。

  (1)看图连起来背诵,不记得的可以看书。

  (2)配乐,指名背。

  5、学习第三自然段。

  (1)点名读。

  (2)更好看是什么意思?

  (3)我为什么会觉得菊花更好看了?

  (三)总结课文。

《看菊花》教学设想 篇5

  《看菊花》教学反思

  《看菊花》这一篇课文记叙了一家人在假日去公园看菊花的情景,赞美了菊花不畏严寒,竞相开放的高洁品质。以“看菊花”为题,告诉我们“菊花”是主要描写对象,先交代看菊花的时间、地点、人物,接着写菊花盛开的情形,再展示爸爸看菊花的议论,最后点明“我看菊花的感受”,菊花的美和不畏严寒的品质。《看菊花》这一课,二、三段是本课的重点段。第二段中的的第一句,具体写菊花的不同颜色以及公园里菊花的数量多,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朗读时注意不顿读的要读轻声“一朵朵,一从从,一片片”这里有“一”的变声,学生必须理解这些才能读好。这里描写了菊花开放的数量由少到多,范围有小到大,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占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听了老师的范读,能够更好的掌握课文教学这篇课文,我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评价,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还让学生读重点词、句,让他们从读中感悟,再让学生互问,互评。不仅在评价的过程中找出别人的缺点,还要看到别人的长处,相互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教学中来,在这节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课堂上的一些细节问题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磨练,不断向有经验的老师们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看菊花》教学反思

  《看菊花》是国标本苏教版教科书一年级上册课文8的一篇文章,它以儿童的口吻记述了一家人假日去公园看菊花的情景.通过语言文字使学生感悟菊花不畏严寒,竟相开放的精神,体会作者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是课文的难点所在.怎样让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相对缺乏的一年级学生走进课文,走进菊花,获得了情感上的熏陶和审美情趣上的享受 在上该课一星期前,正好学校举行活动为了美化环境校园摆放了许多五颜六色的菊花盆景. 黄白绿红,色泽鲜明,和谐有致,尽管在瑟瑟的秋风中止不住地摇摆,但那依然挺起的腰杆却在无声地向人们展示着它们蓬勃的生机和坚强的性格.看着,一个念头闪过脑海:"这自然气候和校园环境不是很好的课程资源吗 "于是,我走进了教室……

  师:深秋时节,大自然有什么变化呢 我们走出教室,在校园观察观察,好不好

  生:(兴奋地)好!

  (我带着学生带着书来到室外,大家边看边讨论.)

  生:老师,你看,小草枯萎了,树上的叶子也快落光了.

  师:你真会观察.

  生:快看,天上飞来了几只大雁,我想它们一定是准备飞到南方去.

  生:老师,深秋的风吹在身上有点冷,我今天都穿毛线衣和外套了.

  生:我知道小树要裹上冬衣,还有青蛙要冬眠了,是前一课《秋姑娘的信》告诉我的.

  师:你能联系学过的知识来讲,真了不起!可是有一种植物,它们在深秋的寒风中一点儿也不怕冷,你们能找到吗

  生:(环顾四周,异口同声地说)菊花!

  (在对"大自然有什么变化"的讨论中,学生对词语"深秋"有了直观形象的理解,同时,不漏痕迹地将眼前和身边的一些事物与菊花进行了对照,使学生对菊花的"不畏寒冷"不再感到遥远.)

  师:大家读读"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这句话,再看看校园里这些菊花的样子,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读,议,畅所欲言.)

  生:菊花真行,不像有些花草天一冷就枯萎了.

  生:是的,天都这么冷了,菊花还开得这么漂亮,它们真勇敢!

  生:我刚才还想把外套上的帽子往头上戴,现在看到菊花不怕冷,我也不想戴了.

  师:说得真好!那谁来扮演一朵"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的菊花

  (一生在大家争先恐后的"我来","我来"声中,背对着风站立.)

  生:不对,书上说"迎着",应该这样.(面对着风站得笔直.)

  师:是呀,迎风开放!

  生:老师,我看到菊花是这样的.(挺胸抬头,伸展双臂)

  师:棒极了,好一朵迎风菊!来,我们大家一起演!

  (学生在操场上争相表演,生动地表现了菊花一朵朵,一匆匆,一片片迎着寒风竟相开放的情景.当学习内容与生活体验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之后,接下来的朗读声情并茂.孩子们在用自己专注的表情和动情的朗读表达着他们对语言的感悟,对菊花的赞美!)

  《看菊花》教学反思

  执教者:朱秋琳   师傅:唐瑜璟

  《看菊花》这篇课文选自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的第一册教材。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主要通过叙事性的语言,使读者在感受菊花外在美的同时,体会菊花的内在美。

  一节好的课,是要从教学和课堂组织上去看的,首先是这节课的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教学的第一课时,其主要目标是: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这个目标我是这样实现的。首先,让孩子自由的初读课文,并给孩子提出了明确的读书要求,并要求孩子把轻声音节画出来,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有区分轻声音节的意识,在之后的读书中会刻意的纠正自己的读音。并且,在孩子读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纠正孩子的读书姿势,并给读书较困难的学生以帮助。

  其次,出示了一些重要的词语,把词语附上颜色,让孩子找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词语来读,提高了孩子的积极性,在这个环节,氛围变得很轻松。并且配合多种形式的读,特别是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老师这一点,激发了孩子学习的热情。

  最后是通读全文,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只是匆忙的让孩子全班的齐读,感觉大部分孩子都在读书,但心里总感觉没有实施到位。听了师傅的教导,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在这个环节,我自己都没有明确各种形式读全文的目的是什么。读书应该有目的性,每一遍要学生注意什么,要说出来让孩子和你一样明白,这样在读的时候孩子也会有意识去特别的注意,而不会造成浑水摸鱼,学生也只是单纯的读读读,而是每次的读书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目标2:会正确的书写5个生字。

  生字的教学还是我在摸索的阶段,也是我教学中感觉比较吃力的一个环节。我不敢确定孩子是否真的能记住这个字的形和义,能否自己记住。听了师傅的教导,我明晰了写字教学的环节和目的。1、书空笔顺,这个环节目的是让孩子能按照正确的笔画顺序写字。2、书写在田字格中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清楚怎样写字才美观。在教学时应该从字的整体结构去把握,而不是只注重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哪个位置。注意掌握好书写的规则。

  另外,在教学生字时最好不要加入拼音和生词的教学,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生字就是为了把字学会,写好。如果匆忙的加入生词,拼音就会让孩子开始不正规的写字,分散孩子写字的注意力,影响写字的效果。

  课堂组织:

  1、“好的评价是动力”,对学生的评价应充满个性。在这堂课中,我能开始注意到学生的反应和态度,但是还没有能达到十分的娴熟,有时还是会觉得乱,顾不过来的感觉。我觉得对学生的评价单一了些,今后的教学中应在这方面下工夫。

  2、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课堂上的组织就是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在你布置的每个细节当中都有事可做,而且目的明确。特别是在孩子回答问题和我板书时,最容易忽略大部分孩子在这个时候到底在做什么,有没有认真的听其他孩子回答问题,有没有看我写的板书。在这点上,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想些话语和激励措施,让孩子也融进这些细小的教学环节当中。

  总之,上课上到现在,我还是有6分的把握知道孩子这节课到底学到了什么,紧跟着教学目标前进,抛开了花样,完全按照教案模式走,不仅让我很扎实的教学,也让孩子扎实的掌握了知识。特别是得到师傅的提点,真是受益匪浅。

《看菊花》教学设想 篇6

  《看菊花》教学设计

  《看菊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桂林市乐群小学

  教学内容: 9 看菊花          课型:新知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

  诵课文二、三两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喜爱菊花,不

  仅是因为菊花好看,更因为它有不怕寒

  冷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具: 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手段及方法:朗读法、讲解法、背诵法

  一、导入

  星期天早上爸爸妈妈带我们一起去看菊花,公园里的菊花好看吗?让我们也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二、讲读第二段

  1.出示菊花图片:

  你觉得公园里的菊花怎么样?

  2.菊花美,课文描写得更美,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师相机出示句子

  第一句:

  1)写了这么多,你知道是描写什么的?(颜色)

  2)这么多种颜色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过渡:菊花不公颜色美,品种多,数量也不少呢!

  第二句:

  1)你们看,菊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一朵接一朵抢着开(出示:一朵朵)有的还三朵五朵凑在一起说悄悄话了!(出示:一丛丛)这里一丛,那里一丛,最后,越开越多,一丛丛菊花连成了一大片,向四面铺开,汇成了菊花的海洋(出示:一片片)

  2)出示句子: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

  你能连起来读,把菊花由少到多的意思表达出来吗?

  3)小朋友,当寒风吹到你的脸上、身上、脖子里,你会觉得怎样呢?

  是啊,这个时候,许多花都谢了,而菊花却——

  出示: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4)你觉得菊花怎么样?(勇敢)

  5)我们来夸夸它吧!那个字最能说明菊花不怕冷?(迎)那该怎么读?

  6)菊花不仅美丽,而且它不怕冷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第三句:

  1)人们喜欢菊花的美丽和勇敢,看着看着都舍不得走了,你们喜欢吗?如果你再看菊花你会怎么做?

  2)你能读出喜爱的语气吗?

  三、回顾抒情表达

  1.今天我们到公园看了菊花。师引读生接读

  公园里的菊花      。颜色有       ,数量也很多    ,在百花凋谢之时它们却        。人们       。

  2.菊花美得让人陶醉,让我们一起美美的读一读吧!

  3.游客太多了,导游不够了,公园要聘请一批小导游,向游客介绍菊花。谁愿意来应聘?(生自由练习)

  4.指名应聘

  四、学习生字

  过渡:看,有几个生字宝宝也伴随着秋风来了,你们认识吗?

  1.出示:开 放 点

  2.指导识记:自由看笔顺,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指导认识新偏旁:反文旁:   四点底:    

  4.指导书写

  5.生练习描红

  五、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小结:人们喜欢菊花,不仅因为它好看,更因为菊花又不怕冷的精神,我们小朋友也要像菊花一样不怕冷,做个坚强的人。

  板书设计: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diyifanwen.com)

  颜色美

  看菊花{         勇敢

  数量多

  点评:

  《看菊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中一篇语言流畅、贴近儿童生活的阅读课文。其中二、三段是本课的重、难点,根据大纲要求,我是这样设计的教学过程的:

  1.利用图片再现课文第二段内容让学生边看边感受菊花的多姿多彩,学生置身于菊花的海洋,情感被调动了,思维被激活了。他们忍不住要把看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我借机组织、点播、启发、股东,让学生畅所欲言,反复诵读。这样既满足了他们表达的愿望,又使他们找到了表达的凭借。

  2.在教学第二段中,我还让学生认识了表示颜色的词语,起到了积累的作用。又为下面当小导游服务做了铺垫。在开展当小导游活动时,我先让学生背诵第二段,让学生自由的背诵,再让学生运用上课外的词语向游客们介绍,以鼓励学生创造性的介绍,给学生语言的发展留下空间。

  3.识字教学中,我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让学生自由识记,说说些那个字要注意什么?让他们自己发现难点,提醒全班注意,这样既教给了识字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看菊花》教学设想 篇7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按照课文填空。

  星期(   )(   )晨,(   )(   )(   )(   )带我(    )(   )(    )看菊花。

  2、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小朋友,公园里的菊花好看吗?(启发学生看图说说菊花的颜色、形态、长势)

  2、指名朗读课文。

  3、分句朗读理解:(出示句子)

  第一句

  指名朗读后,启发儿童说说“好看极了”就是特别好看,非常好看。

  第二句

  过渡:菊花的颜色好看吗?

  (学生接着朗读: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

  教师指图描述:小朋友,你们看,这满园的菊花真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2)菊花开得多吗?

  师:菊花多吗?

  生: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反复练读)

  师:读到这里,倾斜角想到了什么?

  学生拓展回答。

  师:观看插图,小结: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的意思。

  师:同学们还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情景?

  生:(在广场)在公园里看到好多郁金香

  在田野里看到好多油菜花。

  生:你能仿造课文说一说吗?

  生拓展回答:

  师过渡:课文里除了写菊花颜色美,花很多。还写了什么?

  生读课文:

  师:这句话写得真好,再读一个同学读一读。

  师:思考:你觉得好在哪?

  学生练读。评价

  师过渡:这么美的菊花,难怪人们是“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离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看到美丽的菊花在公园里开得这么旺盛,爸爸喜爱吗?他是怎么说的?

  1、指名朗读。

  2、出示句子“大家都很喜爱它”,引读——

  (1)看花的人们怎样喜爱它?

  (学生回应上文朗读:“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离去。”)

  (2)为什么这样喜爱它呢?

  出示句子,朗读理解:

  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深秋,秋末;迎冲、对。全句的意思是菊花顶着深秋的冷风开放——点儿都不怕冷)

  天冷了,许多花谢了,可菊花一点儿也不怕冷。

  (联系上一句,教师讲“谢”的意思)

  3、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朗读比较。

  菊花好看极了。

  菊花更好看了。

  设问:为什么觉得菊花更好看了呢。

  (1)菊花长得好看。引读第二自然段中的有关句子。

  (2)菊花不但长得好看,而且不怕冷。引读第二、三自然段中的有关句子。

  3、小结:看到盛开的菊花,觉得好看极了;听了爸爸的话,又知道菊花一点儿也不怕冷,所以“我”就觉得菊花更好看了。

  指导写字

  1、认读“放、不、也”3个生字。注意读准:放fàng,后鼻韵母;不bú第四声,不(bú)怕,变调读第二声,另有一处,“舍不得”中读轻音。

  2、照课文笔顺提示描红。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辅导。

  教学反思

  《看菊花》一文记叙了一家人在假日去公园看菊花的情景,赞美了菊花不畏严寒,竞相开放的高洁品质。以“看菊花”为题,告诉我们“菊花”是主要描写对象,先交代看菊花的时间、地点、人物,接着写菊花盛开的情形,再展示爸爸看菊花的议论,最后点明“我看菊花的感受”。这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会生字,理解生词,读好课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感受菊花的美和不畏严寒的品质是本课的难点。

  一年级学生的直呼能力还不高,识的字又少,所以每次朗读课文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时,我在揭示课题后,便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要求他们先看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句子读连贯,给学生充分的初读时间,让他们切切实实地借助拼音自己去练读,教师则是巡视指导学生读正确连贯。在学生充分练习读的基础上,我采用多种形式反复练习巩固,调动学生读准生字词的主动性。最后再把生字词放到课文中,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给予指导,让学生进一步读准生字字音,而且也结合语境,连带理解了大部分生字词的意思。这样学生通过充分练读后,基本达到了把课文读正确、连贯的要求。二、三段是本课的重点段。第二段中的的第一句,具体写菊花的不同颜色以及公园里菊花的数量多,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指导重点词的朗读。这里描写了菊花开放的数量由少到多,范围有小到大,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占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听了老师的范读,能够更好的掌握课文。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让学生多读重点词、句,让他们从读中感悟,再让学生互问,互评。不仅在评价的过程中找出别人的缺点,还要看到别人的长处,相互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教学中来。

《看菊花》教学设想 篇8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

  2、板书:看菊花。齐读。

  初读指导

  1、范读课文。

  2、学生练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用学过的方法自学田字格里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2)点名朗读。注意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多音字。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略)

  4)齐读。

  4、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6、自读,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交流。

  指导书写

  1、认识新笔画。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

《看菊花》教学设想 篇9

  课时目标:  精读课文,拓展知识,激发学生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感悟菊花不畏严寒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指导朗读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爸爸第三自然段里所说的话,也就是明白人们为什么喜爱菊花的原因?

  课前准备:  小黑板(第一、二自然段);词语看片;课文配套录音磁带;菊花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今天我们继续去公园《看菊花》,齐读课题。

  2、去公园之前,我们要把门票准备好了,瞧!这张门票上有一句话(出示第一自然段),谁能读好了。谁就可以得到这张门票。(板书:好看)

  二、感悟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你们真了不起,都得到了门票,现在我们一起去公园里看菊花吧!

  请同学们齐读第二自然段。

  (1)师:公园里的菊花好看吗?

  生:好看!

  师: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生: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

  师:谁能把菊花读得更好看。出示(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

  (2)       师:菊花有哪些颜色?

  生:黄的。

  师:还有呢?

  生:白的、淡绿的、紫红的。

  师:是呀!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有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真漂亮呀!谁愿意试着来读读看。

  (3)扩展:你还看过其它颜色的菊花吗?

  听了这么多的颜色,现在老师就来送两个成语给大家: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4)指名读,齐读。

  (5)导入下一句:公园里的菊花可真多啊!让我们来数一数吧!(出示: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

  是啊,菊花这么多,来,你来读一朵朵;你们这组来读一丛丛,全班一起来读一片片。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师评价:从同学们的读中,我感觉到眼前都是菊花。

  (6)前段时间,天气忽然变冷了,寒风吹在脸上,你有什么感觉?小朋友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我们来看看这些菊花,它们有没有穿衣服?多勇敢的菊花呀!谁来读这句话?(出示: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练读。

  (7)过渡下一句: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五颜六色、五彩缤纷,它们正在干什么?(出示: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师:菊花怕冷吗?

  生:不怕!

  指名读,齐读。

  在这么冷的天里,菊花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说明了寒风怎么样?师引导:勇敢。

  (8)看到这么美的菊花,这么勇敢的菊花,人们舍得离去吗?(出示: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离去)

  读到这里老师又想送大家一个成语了:依依不舍。

  我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公园门口,还没看过瘾呢!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看这美丽的菊花。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指导背诵。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看到这些迎着寒风怒放的菊花,爸爸是怎么说的呢?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听了爸爸的话,你有什么想法?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喜欢菊花?(板书:不怕冷)

  菊花一点儿也不怕冷

  读到这里,老师又想送大家一个成语:不畏严寒。

  那么听了爸爸的话,文中的我是怎么觉的?(板书:更好看)

  3、过渡:不光是我们觉得菊花好看,很多人都喜欢菊花,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陈毅爷爷写的一首诗(出示小黑板)

  秋   菊

  陈   毅

  秋菊能傲霜,

  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

  风霜其耐何。

  (师领读、指名读、齐读)

  三、作业设计

  1、搜集有关描写菊花的诗。

  2、读、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8 看菊花

  好看——不怕冷——更好看

  (勇敢)

  教学反思:《看菊花》这篇课文讲的是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看菊花的事。课文的第二段紧紧围绕“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这句话来写的。对于这种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因为是低年级阅读起步阶段要避免繁琐的分析讲解。教学时,我始终围绕我们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研究主题,抓住重点词语,紧扣“课文中哪些语句把菊花写得美?为什么说它美?”两个问题,通过看图画及多种形式朗读,体会菊花的颜色美、数量多、不怕冷的特点以及人们对菊花的依恋。帮助学生找重点词“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迎着”“舍不得”等等,从而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重点句读好了,也就读出了菊花的可爱、菊花的美以及人们对菊花的喜爱,其他句段也就可以照着这种已有的语感读下去,全文的感情朗读也就比较到位了。在此基础上通过自由背、同座互背、指名背、看画面配乐背等形式,帮助学生将优美的范文进行内化。同时在教学中我也特别重视学生词语的积累,在教学“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时候让学生用成语进行概括,学生很快说出了“五光十色,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彩斑斓”丰富了教学内容。在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带领学生学习陈毅写的《秋菊》一诗,拓宽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视野,将菊花的品质用诗来表达,也渗透了对学生语文学习诗意化的培养。

《看菊花》教学设想 篇10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记叙了一家人在周末去公园看菊花的情景,赞美了菊花不畏严寒,竞相开放的高洁品质,文中的“我”两次赞美菊花,第一次是第二自然段开头:好看极了,第二次是第四自然段结尾“更好看了”。“我”两次赞美菊花的原因和程度各有不同,第一次是因为“我”看到了菊花的颜色美和数量多,不怕寒风开放着,所以引得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离去。其中“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在数量上不断递进,这是个重点,可利用图片引导学生理解,第二次是因为“我”听了爸爸的话,对菊花有了更深刻了解,对菊花的品质有了更深刻感悟,这篇文章的重点段落是第二自然段,从整体结构看,第一句与第二句是总分关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 能正确书写“许、听”两个生字,认识一种笔画横折提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喜爱菊花不仅因为它好看,更因为它有不怕冷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指导朗读课文,感悟菊花不畏严寒的高贵品质。

  2、“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的指导朗读与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这节课,我们和小作者继续去公园——看菊花。板书课题:看菊花。 请同学们把小手伸出来跟老师一起写题目,齐读课题。那我们去公园看菊花,你心情怎样?

  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课题。(齐读课题)

  2、我们都去过公园,有些公园的景点都需要——门票,公园里的售票阿姨说了:只要我们小朋友闯过两关,就可以拿到门票。有没有信心拿到门票?

  (1)、第一关:

  公园 开放 一点儿 不怕冷

  也许 听了 看菊花 紫红的

  一朵朵 一丛丛 一片片

  开火车读。小朋友们读得真不错。

  (2)、第二关,考考小朋友的记性:

  你还记得:什么时候,谁带着小作者,去哪里看的菊花吗?谁来?

  星期( )( )晨,( )( )( )( )带我( )( )( )看菊花。

  (指名完成填空,齐读。)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很轻松地拿到了门票,接下来,就跟着老师一起去欣赏菊花吧。

  民主导学: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菊花图:走进公园,看到这满眼的菊花,你最想说什么?

  2、是呀,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出示句子: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好看极了”是什么意思呀?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

  (非常好看、特别好看、十分好看)

  ②谁来夸夸菊花?指名读。

  3、菊花好看在哪里?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用“——”画出来。

  颜色美:

  (1)出示“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

  谁能来读一读?(指读)这表现了菊花的什么美?(板书:颜色美)其实呀,菊花的颜色可多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还有什么颜色的菊花?出示一些其他颜色的菊花的图片。是啊,菊花的颜色多得说也说不完。所以说,引读——“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

  ④这么多美丽的颜色,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色色俱全)

  谁愿意用朗读来表现菊花的颜色美?(指名读,男女生读)

  过渡:你还从哪儿感受到菊花的美?

  数量多:

  (1)出示句子“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

  这说明了什么?(板书:数量多)数量多也展现出菊花的好看。

  (2)讲解“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

  ①(逐一出示图片)你来看,这是一朵菊花,把它们放在一起就是一朵朵菊花。这一朵朵菊花聚在一起就是一丛菊花,一丛又一丛的菊花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丛丛菊花。一丛丛菊花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片菊花,一片又一片的菊花汇集在一起,向四周蔓延开去,就成了一片片菊花的海洋。

  ②菊花可真多呀!你愿意用朗读来体现菊花的多吗?读之前提一个小建议,你可以随着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声音逐渐升高来体现。(指读,分组读)

  (3)讲解叠词,拓展运用

  ①像这样两个重复的词语叫做叠词,叠词表示数量多。你还记得在哪课见过类似的词?

  如:

  小河里的鱼特别多,我们可以说——

  桌子上的书特别多,我们可以说——

  森林里的树特别多,我们可以说——

  同学们很聪明,很快就掌握了叠词的用法,希望在以后的写话中,你也能运用到。

  品质美:

  这么好看的菊花,什么时候开放呢?

  出示: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①菊花是在什么时候开放的?深秋是什么时候?

  (秋天即将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这时候的天气特别冷。

  小朋友们都戴上了帽子,把手插在衣服口袋里,不愿意伸出来。

  2、 但是,菊花怎么样?

  (1)理解“迎”字,做动作理解

  ①“迎”是什么样子的?做一做动作(生做动作)面对寒风,昂首挺胸,不退缩,这就是迎。

  ②从这个“迎”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勇敢、坚强)

  我看到了某某菊花抬起了头,某某菊花也挺起了胸,想做一个不怕冷的小勇士!你比菊花还勇敢!

  男女生赛读。

  评价:看来,我们班的男生和女生一样勇敢。

  3、这么美的菊花人们喜欢它吗?引读:人们……(出示句子: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离去。)

  4、齐读第二自然段

  让我们一起再来回味一下这美丽的菊花。

  5、指导背诵

  ①(出示第二自然段填空)相信这美丽的菊花已经印在了你的脑海中,你能把它补充完成吗?(教师引,学生填空)

  出示:公园里的菊花 。 的, 的, 的, 的,一朵朵, , ,它们正迎着 的寒风开放呢。人们边看 ,边走 ,舍不得离去。 (二)第三、四自然段

  1、从你们的背诵中,我感受到大家舍不得离去,大家舍不得离去不仅是因为菊花颜色美、数量多,更因为什么?(坚强)

  2、爸爸和你的感受一样,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爸爸的话(出示第三自然段,教师范读)

  3、爸爸的话说得真好,让我们把它记在心中。(齐读第三自然段)

  4、听了爸爸的话,我觉得……(引读第四自然段)(板书:更好看了)

  (三)生字教学

  今天我们欣赏了美丽的菊花,感受到了它的坚强、勇敢,希望同学们也像它一样,你能做到吗?菊花姐姐听了你们的话很高兴,带来了2个朋友,我们一起看看是谁?(出示生字:许、听)

  分析字形,学习新偏旁

  1、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左右结构)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左窄右宽。

  2、记忆结构、笔顺。

  3、师范写,边说注意点:“听”字“口”偏左上;“许”右半部分第二横偏长。

  4、生描红临写,提醒写字姿势:三个“一”(一尺一寸一拳头)

  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喜欢画画的同学把你最喜欢的菊花画下来。

  板书设计:

  8、看菊花

  美 不怕冷

  (喜爱)

《看菊花》教学设想 篇11

  《看菊花》这一篇课文记叙了一家人在假日去公园看菊花的情景,赞美了菊花不畏严寒,竞相开放的高洁品质。以“看菊花”为题,告诉我们“菊花”是主要描写对象,先交代看菊花的时间、地点、人物,接着写菊花盛开的情形,再展示爸爸看菊花的议论,最后点明“我看菊花的感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会生字,理解生词,读好课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感受菊花的美和不畏严寒的品质是本课的难点。《看菊花》这一课,二、三段是本课的重点段。第二段中的的第一句,具体写菊花的不同颜色以及公园里菊花的数量多,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朗读时注意不顿读的要读轻声“一朵朵,一从从,一片片”这里有“一”的变声,学生必须理解这些才能读好。这里描写了菊花开放的数量由少到多,范围有小到大,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占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听了老师的范读,能够更好的掌握课文教学这篇课文,我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评价,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还让学生读重点词、句,让他们从读中感悟,再让学生互问,互评。不仅在评价的过程中找出别人的缺点,还要看到别人的长处,相互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教学中来,在这节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课堂上的一些细节问题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磨练,不断向有经验的老师们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看菊花》教学设想 篇12

  作者:李颖婷

  设计说明: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本篇课文在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读文中9个生字,学会“放、点”两个生字。

  3.激发学生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感悟菊花不畏严寒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写本课9个生字。

  3、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 :

  1.“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的指导朗读与理解。

  2.“放”的笔顺。

  教学准备:

  1.课件

  2.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公园去看菊花。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1.导入  :今天我们学校迎来了许多客人,虽然天气很冷,但校园里盛开的菊花就像我们此时的心情一样,在热烈的欢迎客人们的到来。你们喜欢菊花吗?喜欢它什么?

  2.课件出示小芳一家出门去的画面:瞧,星期天早晨,芳芳一家也出门了,他们去干什么呢?

  3.揭题,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书写课题“8.看菊花”,小朋友们把小手伸出来跟老师一起写题目;想一想:怎样记住这个“看”字?师做手势帮助理解

  4.指导读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过渡:看菊花?芳芳看到了什么样的菊花呢?下面请小朋友们借助汉语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生自由读文,师行间巡视,了解学生朗读情况。

  3.初学生字。

  (1)课件出示一组生字(都会读了吗?别着急,我们先来看看生字掌握得怎么样了)。

  (2)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齐读。

  (3)去音节读,课件出示一组词语:菊花爸爸妈妈紫红的开放离去许多一点儿

  (4)开火车读;齐读。

  4.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节读文,师相机正音。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第一自然段。

  1.谈话:星期天爸爸妈妈带你去公园玩,你的心情怎么样?瞧你说得多开心呀!能不能把这种愉快的心情带到第一自然段中呢?你来试试。

  2.指名读第一段;自由练读;再指名读。

  (二)第二自然段。

  1.过渡:要到公园看菊花了,多高兴呀,让我们赶快出发吧!

  2.课件出示一大片菊花及文字_________呀,公园里的菊花_________。

  公园到了,看到菊花,你想说……指名说。

  老师也想说了: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画面出示: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

  3.指导读,你也想这样说吗?指名读,说一说“好看极了”什么意思;再读读看。

  4.课件出示:黄、白、淡绿、紫红色的菊花。

  师:是呀,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它们都穿着五彩的衣裳,有黄的,有白的,有淡绿的,有紫红的,真漂亮呀!谁愿意来试着读读看。

  5.扩展:你还看过其它颜色的菊花吗?

  6.指名读,齐读。

  7.导入  下一句:它们穿得那么漂亮,在干什么呢?……的菊花可真多呀,让我们来数一数吧。

  8.课件出现一组画面,板书“朵”,请学生上来用“朵”数最上面一幅;再数下面一幅,数不过来呀,怎么办呢?板书“丛”,别着急,老师送你一个词,再数;数第三幅,一丛丛也数不过来了,那我们只能用“片”了,板书“片”。是啊,菊花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数都数不过来,让我们发挥集体的力量一起来数吧,齐读。

  9.谈话:咦,这儿怎么只有菊花?其它的花都到哪去了呀?原来它们都怕冷,有的谢了,有的……只有菊花,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指名读: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10.看着这么美的,这么不怕严寒的菊花,人们怎么舍得离去呢?指名读:人们边走边看,边看边走,舍不得离去。

  11.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内容,齐读。

  12.尝试背诵(师范背,你能学着老师这样吗?)。

  (三)三、四自然段。

  1.人们边走边看,边看边走,他们会想些什么呢?指名说。

  2.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内容,我们来听听爸爸是怎么说的,放录音。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4.听了爸爸的话,你有什么感想?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

  5.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指导读好“更好看了”。

  四.学写生字,掌握写法。

  1.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读后用生字口头组词。

  2.自学书后笔顺,指名说,课件出示笔顺,帮助记忆。

  3、师范写生字,讲清书写要求。

  4、在书上描红。

  5、完成《习字册》。

  自我评析: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语文,要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我觉得我的教学设计中就注重了新课标的这种精神,能够让学生经历这种学习的过程,让他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去学习。

《看菊花》教学设想 篇13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

  指名读。

  指导读好轻声。

  再读词语。出示逗号,说明,词语和词语之间要有停顿。指名读。

  2.出示“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

  请小朋友们,按照刚才的方法读一读这个词串。

  3.“边看边走,边走边看”

  小朋友们读得真棒,那你能读好这一个词串么?

  4.指导读长句

  小朋友们把词语读的非常好,那试试看,你们能不能读好这一句长句呢?

  出示“星期天早晨,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看菊花。”

  指名读。注意长句需要停顿的位置。

  二,精读课文

  出示图片。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这么好看的菊花把王老师迷住了,不知道有没有迷住小朋友呢,让我们一起来赏菊吧!

  这些菊花色彩斑斓,姿态万千,一朵有一朵的姿态。小朋友们,看看这些菊花美不美?那它美在什么地方呢?(颜色多,数量多)

  自读课文第2和第3自然段,一起感受一下菊花的各种姿态。

  1.出示“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学生读,说说这句话是讲菊花的什么?(颜色多)

  指导读句。a,,读出菊花颜色多。b,读出菊花的美。c.读出喜爱之情

  2.出示“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

  指导:看着这么美丽的菊花,我忍不住数了起来,一朵两朵,三朵四朵,数都数不清了,这个时候我们用一个词语形容“一朵朵”

  放眼望去,这些菊花聚集在一起,变成一簇一簇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说是“一丛丛”

  再放眼望去,这些菊花成片成片,一眼望不到边,我们可以说“一片片”

  指导朗读“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

  指名读,范读,指名读。一组读一朵朵,两组读一丛丛,全班读一片片。

  学生扮演姿态万千的菊花。

  边表演边读读下面的句子

  3.出示“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理解“深秋”。深秋是一年之中的什么时候呢?

  那深秋的天气又是如何的呢?教师渲染“冷冷的寒风吹在脸上有点刺痛的感觉,小朋友们都已经穿上棉衣了,小手都放在口袋里不敢拿出来了。可是我们的菊花还毅然的开放呢。

  请你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4.过渡:看着这么多迎着寒风开放的好看的菊花,人们流连忘返。

  出示“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离去”

  学生读。范读,再指名读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菊花不但美,还有一个好的品质,让人们更喜爱它,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菊花这个好的品质。

  学生自读。(不怕冷)

  2.在寒风中,其他的花都怎样了?可是菊花却?

  与别的花相比,菊花一点儿也不怕冷,这么勇敢

  指导朗读“许多花谢了,可菊花一点儿也不怕冷。”

  学生找出菊花不怕冷的句子。

  出示“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追问:那什么叫做迎着呢?

  (寒风吹得越厉害,菊花就开得越艳)。

  想想看,这些菊花是这么迎着寒风的呢?提示:其他的花儿怎样呢?(凋谢了)评价:是的,其他的花儿的头都垂下了,可是菊花呢?(高高的抬着它的头,腰板挺得直直的)

  请你学学这一朵菊花,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4.指导背诵。

  这么勇敢的菊花,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忍不住说:“这里的菊花好看极了。

  菊花的颜色真多呀。______的,_______的,________的,_________的

  菊花的数量真多呀。一________,一________,一__________。

  菊花多么勇敢呀。它们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来第二自然段给小朋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你能尝试着背一背么?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那我听了爸爸的话,又是怎么觉得的呢?

  出示第四自然段。学生读,思考:为什么更好看?

  (不怕冷),那文章中那一句话也写了菊花的不怕冷?

  出示“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学生齐读。

  四,总结全文

  菊花不但美丽,还很勇敢。让我们再来重新回过头去望一望这些菊花吧。

  齐读课文

  五:写字

  开   放  许

  1,开  与“升”比较。出示“开”的卡片,看看与我们学过的哪一个字很像。板书“升”,有什么不同?

  让老师把它搬进田字格,请自己看好它在田字格的位置吧。边写边说“一笔段横,二笔长横,压横中线,三笔撇,先竖后撇,不能有折角,四笔竖,悬针竖。

  2,学生看“放”“许”

  看看有什么相同?(左右结构)

  讲解:放,左右相同。许,左窄右宽

  教学放:新的偏旁,反文旁

  教学许:整体感知,左右结构,新的部首言字旁跟说话有关

  新的笔画“横折提”

  在田字格位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感受菊花不怕冷的品质。

  3.学会“开、放、许”的正确书写。学会新的笔画“横折提”。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前准备:ppt  生字卡片

《看菊花》教学设想 篇14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58

  一年级语文《看菊花》教学随笔

  《看菊花》是国标本苏教版教科书一年级上册课文8的一篇文章,它以儿童的口吻记述了一家人假日去公园看菊花的情景。通过语言文字使学生感悟菊花不畏严寒、竟相开放的精神、体会作者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是课文的难点所在。怎样让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相对缺乏的一年级学生走进课文,走进菊花,获得了情感上的熏陶和审美情趣上的享受?在上该课一星期前,我就开始思索着。

  一天早上,我发现为了美化环境校园里一下子多了许多花卉。其中有一片摆放的全是菊花,黄白绿红,色泽鲜明,和谐有致,尽管在瑟瑟的秋风中止不住地摇摆,但那依然挺起的腰杆却在无声地向人们展示着它们蓬勃的生机和坚强的性格。看着看着,一个念头闪过脑海:“这自然气候和校园环境不是很好的课程资源吗?”于是,我走进了教室……

  师:深秋时节,大自然有什么变化呢?我们走出教室,在校园了观察观察,好不好?

  生:(兴奋地)好!

  (师生带着书来到室外,大家边看边讨论。)

  生:老师,你看,小草枯萎了,树上的叶子也快落光了。

  师:你真会观察。

  生:快看,天上飞来了几只大雁,我想它们一定是准备飞到南方去。

  生:老师,深秋的风吹在身上有点冷,我今天都穿毛线衣和外套了。

  生:我知道小树要裹上冬衣,还有青蛙要冬眠了,是前一课《秋姑娘的信》告诉我的。

  师:你能联系学过的知识来讲,真了不起!可是有一种植物,它们在深秋的寒风中一点儿也不怕冷,你们能找到吗?

  生:(环顾四周,异口同声地说)菊花!

  (在对“大自然有什么变化”的讨论中,学生对词语“深秋”有了直观形象的理解,同时,不漏痕迹地将眼前和身边的一些事物与菊花进行了对照,使学生对菊花的“不畏寒冷”不再感到遥远。)

  师:大家读读“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这句话,再看看校园里这些菊花的样子,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读、议,畅所欲言。)

  生:菊花真行,不像有些花草天一冷就枯萎了。

  生:是的,天都这么冷了,菊花还开得这么漂亮,它们真勇敢!

  生:我刚才还想把外套上的帽子往头上戴,现在看到菊花不怕冷,我也不想戴了。

  师:说得真好!那谁来扮演一朵“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的菊花?

  (一生在大家争先恐后的“我来”、“我来”声中,背对着风站立。)

  生:不对,书上说“迎着”,应该这样。(面对着风站得笔直。)

  师:是呀,迎风开放!

  生:老师,我看到菊花是这样的。(挺胸抬头、伸展双臂)

  师:棒极了,好一朵迎风菊!来,我们大家一起演!

  (学生在操场上争相表演,生动地表现了菊花一朵朵、一匆匆、一片片迎着寒风竟相开放的情景。当学习内容与生活体验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之后,接下来的朗读声情并茂。孩子们在用自己专注的表情和动情的朗读表达着他们对语言的感悟、对菊花的赞美!)

  转载自大巷中心小学

《看菊花》教学设想 篇15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3自然段.

  2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 1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舍不得","离去"等.

  3 ,激发学生想象走入课文的意境,感受菊花不怕寒冷的高洁品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菊花不怕寒冷的高洁品质.

  重点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课文的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菊花不怕寒冷的高洁品质.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几盆菊花,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导入 激发兴趣

  1 ,小朋友们,你们每天上学经过学校大厅时能看到什么花呢

  2 ,是啊!秋天到了,菊花都开放了,你们想去看菊花吗

  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篇和菊花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

  ( 8,看菊花.指名读,齐读课题.)

  4 ,看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出示:各种类菊花开放的情景.同学们问得真好, 程老师准备了菊花给你们看.

  要求:看菊花时,要认真看,不准发出声音.能做到吗 看了菊花,你有什么感受

  2 ,是啊,菊花真好看,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程老师示范读课文,小朋友们要做到,仔细听.

  3 ,下面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来体会菊花的美.

  要做到:读通顺,读流利,不读错字,不换字,不添字.

  4 ,程老师看哪个小朋友读得最认真,能把课文里的字词读好.

  看,谁能把这个词语读好.爸爸:第二个爸要读轻声,谁来读一读开放:花儿开放了,是

  件非常开心的事,该怎么读好.哪个小朋友你觉得自己读得比他好,也想来读读的

  许多:许多是什么意思 怎样读好它 一点儿这里有个儿化音请小朋友跟老师读,谁能读好.

  抽读,开火车读.

  5 ,齐读这些字词.

  6 ,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把这些词语带进课文里,看看是否也能读好.

  ( 1)指名一段一段读,读出停顿.

  师生评议,掌握朗读技巧,改进朗读.

  ( 2)男女生读,集体读.

  ( 3)学生学习表演读.

  ( 4)全班齐读课文.

  三,识写生字.

  过度:同学们的课文读得真好,相信大家的生字识写也不错啊!

  1 ,出示生字:公 开 不 点 也 听

  什么结构,组词

  2 ,让我们来记住它们的笔画和书写顺序吧.

  ( 1)教师示范书写,同时言语强调.

  "公"的第三笔是撇折.

  "不"第二笔是撇,从竖中线起笔.

  "点"上下结构,下面四点,第一点是朝左的方向,四点要分开,托住上面的字.

  "也"的第一笔是横折钩,略微向上倾.最后一笔竖弯钩要钩出去.

  ( 2)学生练习描红,独立书写.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布置作业.

  1 ,把习字本上的这课生字认真写好.

  2 ,朗读课文.

  附板书:

  8 看菊花

  公 开 不 点 也 听

  教学反思:

  看菊花(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读文中9个生字,学会"听,放"两个生字.

  3.激发学生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感悟菊花不畏严寒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朗读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

  1."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的指导朗读与理解.

  2."放"的笔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到公园——看菊花,读题.

  2,去公园之前,我们要把门票准备好了,瞧![出示第一段]齐读(让我们一起来得到这张门票,读)

  二,感悟课文,指导朗读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过关了,让我们拿好它,赶快坐上汽车去"看"菊花吧!嘟嘟——,嘀嘀——

  1,学习第一句话

  (1)公园到了,你看见了什么 指名说.

  (2)老师也想说了: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出示: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公园里的菊花"要词儿连读.

  (3)指导读,你也想这样说吗 指名读(菊花真美呀;你真喜欢菊花.);然后让喜欢菊花的小朋友齐读.

  2,学习第二句话

  [出示:黄,白,淡绿,紫红色的菊花图.]

  (1)公园里的菊花好看在哪儿呢 轻声读读第二自然段,然后想一想.

  (2)引出句子"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指导朗读.

  是呀,它们都穿着五彩的衣裳,引读——有(黄的),有(白的),有(淡绿的),有(紫红的),真漂亮呀!谁来数一数

  指名读,(颜色真美呀;一口气就说出了四种呢;还在一边欣赏一边说呢)

  真是越数越高兴,越数越开心!(表达出惊喜的心情来.)一起读.

  (3)扩展:

  你还看过其它颜色的菊花吗 这么多美丽的颜色,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色色俱全)

  引读,齐读.

  (4)真是好看极了,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出示: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

  导入下一句:参加比美的菊花真多呀,让我们来数一数吧.

  (5)课件出现一组画面,三四朵菊花.大家一起数.师:小朋友,公园里的菊花一朵接一朵抢着开.谁来读这个词语宝宝:一朵朵.这一朵朵的菊花聚在一起,就是一丛,这一丛又一丛的菊花谁来读好它 [出示"一丛丛"]最后越开越旺,放眼望去,你看到了什么 (到处都是,一片又一片,公园成了花的海洋.)你能读好这个词语宝宝吗 [出示"一片片"]

  (6)谁能把这三个词语连起来读好呢 让我们发挥集体的力量一起来读吧!

  (齐读)

  (7)引出"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指导朗读.

  a.你们知道菊花什么时候开放呀

  (出示:深秋)

  a.深秋的时候,天气转冷了,你们看,菊花还是开得那么美丽.[出示菊花图]

  b.老师看到我们小朋友现在美得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菊花,愿意当一回菊花吗 (表演读,手在下巴下做花状)

  c.啊呀,刮风了,好冷啊!菊花们,深秋的寒风吹来了,你们怕吗

  d.我看到了某某菊花抬起了头,某某菊花也挺起了胸,你们为什么不躲起来

  e. 是呀,菊花多么勇敢呀,迎着寒风,尽情地开放,谁来读

  [出示: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哪个词最能说明菊花不怕冷 ("迎")那该怎么读

  f. 师范读.

  g. 分大组赛读.

  3,朗读第一,二句话

  [出示: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小朋友,你们看,这满园的菊花真像一幅多彩的图画!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它们.(自己读,指名读,齐读.)

  4,学习第四句话

  (1)看着这么好看,这么不怕严寒的菊花,你们舍得离开吗 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离去.[引读]

  (2)指导朗读,你能把人们舍不得离去的心情读出来吗 (脚步再放慢些;再多留恋些;听出来了,连你都不想离开呀!真想留下来呀!)

  5,指导背诵.

  (1)齐读第二段.快要离开公园了,还没看过瘾呢 让我们再回过去欣赏一番吧!

  (2)菊花美得让人陶醉,让我们看着图把美丽的菊花牢牢地记在心里.(背诵第二自然段)自由背,齐背.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度:看到美丽的菊花在公园里开得这么旺盛,爸爸喜爱吗 他是怎么说的

  1,指名朗读.[出示第三段]

  2,为什么这样喜爱它呢

  [出示:可菊花一点儿也不怕冷.]

  (1)现在的天气已经渐渐凉了,你们知道其它的花都去哪儿了吗

  ( 谢了!枯萎了!躲起来了)

  (2)那么菊花又怎么样了 (引导学生说出: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着呢.)

  [板书:不怕冷]

  (3)老师也希望那你们像菊花那样不怕冷,做操,踏步,写字的时候勇敢地伸出你们的小手.让我们再来夸夸它.(齐读)

  (4)爸爸也觉得菊花坚强.所以爸爸说的这句话除了要读出喜爱之情,还要读出赞美之情.(指导读这句,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了爸爸的话,我觉得——(板书)

  2,菊花的种类非常多,颜色也十分艳丽,姿态多变,在百花凋零的深秋迎着寒风开放,它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菊花还可以药用,可以酿酒,可以制茶作为饮料,还可以当菜吃,所以菊花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欢迎.

  3,让我们再一起夸夸这美丽的菊花,美美地读读这篇课文.

  三,课外拓展相关诗歌

  过渡:不光是我们觉得菊花好看,很多人都喜欢它,他们还写了好多诗来赞美菊花勇敢呢!让我们来看看陈毅爷爷写的一首诗:

  《秋菊》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领读)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请你们把今天课上看到的菊花美景,用自己的话告诉爸爸妈妈.

  教学反思:

《看菊花》教学设想 篇16

  《看菊花》教学构想及教后感

  [作者:岱丽萍   

  《看菊花》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记叙了小作者与爸爸妈妈在公园里赏秋菊的经过,向人们展示了深秋季节,各色各样的菊花迎着寒风争奇斗艳的美丽景象,从中让学生体会菊花不怕冷的品质。把文中一个个抽象的方块字化成学生脑海里生动而又可以感知的图象,让其感受菊花的美、多,并感悟菊花的勇敢品质,是我本课教学的重点。

  课前,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计教学,总体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

  情境性原则。教学流程从获得门票——进园赏菊——交流感受——走进课文语言文字细读品味,领悟课文主旨——教学生字——课后延伸(赠诗),这其中始终着力为学生营造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强调让学生“披文入境”,深入地感受到课文所展示的情境,使学生领略到课文的美。

  2.

  体验性原则。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深化自己的感悟。

  课中,我这样安排教学: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屏幕展示菊展画面,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菊花盛开的秋天的公园内,营造较为真实的氛围,把孩子的心灵带到绚丽而缤纷无限的公园里,尽管学习在课堂里,但是学生的思绪已飞翔于菊花丛中;然后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菊花的颜色,来加深学生对菊花颜色美的体验,继而进行句式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然后让学生在读中表达对各色菊花的喜爱。

  2、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把文字描述化为直观形象的画面,让学生在数菊花的过程中理解“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等重点词语,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菊花的多;并创设情境,让学生当回迎着寒风开放的菊花,从而感悟菊花不怕冷的品质,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真正地理解文末的那句话“我觉得菊花更好看了”。

  3、在学生对美的感受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我采用多种不同的读书方式,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诵读;在反复诵读中又进一步感悟,体会课文内涵:人们喜欢这深秋的菊花,不仅是因为它的五颜六色,姿态动人,更因为它的勇敢。

  4、本课结束之际我安排了课外延伸——诗的拓展,来丰富我的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阅读的视野,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

  我的教后反思:

  1、

  课中基本能够按预设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当然也出现了教学遗漏——忽略了对“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离去。”这句的理解,学生根本没来得及体会人们对菊花留恋的心情,读好都成问题,我就急着出示全文内容来读,然后马上进行背诵课文的训练。这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我原先设计的是通过引读一带而过,但现在想想,我这样的处理还是太粗糙了些,其实我可以让学生联系这句话中的词语理解人们舍不得的心情的,设问:你从哪儿体会到人们舍不得离去?让学生自己再品味一下这句话,他们一定能从“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的表现中感受到人们想多看几眼菊花的心情,然后再进行朗读训练可能稍显合理。

  2、

  从今天课堂上有些学生读课文的表现来看(发现有个别学生读不带拼音的课文有点找不着北),第一课时读通课文的训练形式还可更多,更有效。

  3、

  课堂语言显得有些罗嗦。课堂上尽管我努力地鼓励学生表演,让菊花迎着寒风开放,他们的表演只局限于做朵小花的模样,与我预设的有一定差距,在一(2)班试上时,当我说:菊花们,赶紧在这清冷的秋风中开放吧!这时,有个别学生张开了双臂,让我感觉那才是一朵迎风菊!同样的教法在我们班时学生似乎有点拘谨,不容易表演好了!如果当时我添一句,“菊花们,赶紧在这清冷的秋风中怒放吧!越开越大……”不知这样效果会不会好些?

  4、   在写字教学中,我也试图创设了和菊花交朋友的情境来引入教学,原先

  是想在学生认真写完字之后展示几盆较为罕见的菊花,以便使这个情境更显完整,但未能找到,最终还是放弃了。在教写字时,虽然时间较充裕,但我的分析过多,对学生自己的观察领悟有所忽略。自己的基本功还有待增强,在黑板上的范写得美观些。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diyifa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