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导学案 篇1
课题:6静夜思
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诙谐“目、耳、头、米”4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课前准备:1、预习要写的生字 。2、了解古诗的意思。
3、每位学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什么?
学习重点:1、认读生字,写生字。2、朗读、背诵古诗。
学习难点:在诵读古诗的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学法指导:1、讲解观察生字的笔顺。2、自主、合作、探究。
导学过程:
一、 观察交流、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交流观察夜晚天空的内容和感受,把看到的说给同学听。
小组交流。 (2)代表上台说说。
引入课题:静夜思(板题)
"思":思念,想念。
谁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思念什么?
二、 初读古诗
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指名读,评议,注意读准后鼻音,如“静、床、霜、望、乡”。
三、学习生字
1、卡片出示需认读的生字:
目 耳 头 米
2、学习书写:
⑴ 通过卡片观摩这四个字在田字格中占位。
自己说说,和同桌说说,书空练习。
⑵ 集体学习“目、耳、头、米”的写法。
⑶ 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3、扩词练习:
用“目、耳、头、米”组词,看谁说得多。
四、诵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朗读古诗。你喜欢怎样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多肯定,多鼓励)
2、全班交流,读懂了哪些句子?如,说说自己见过的“霜”,用动作表示“举头”、“低头”的意思。
3、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1)指名学生朗读,评议。
(2)全班齐读。
(3)男、女生比赛读。
(4)师生共同背诵。
(5)全班齐背。
(6)学生个别背。
五、课堂检测
1、 用“√”标出括号前面字的正确读音。
背(bèi bēi)课文 疑(yí ní)问 古诗(shī sī)
白霜(shuān shuāng) 思念(liàn niàn) 奶奶(nǎi lǎi)
2、写出生字的笔顺
目 :
耳 :
头 :
米 :
3、给生字组词
目( ) ( ) ( ) 耳( ) ( ) ( )
头( ) ( ) ( ) 米( ) ( ) ( )
4、诗中“举”的意思是:
提出( ); 兴起( ); 抬起( )
5、诗中“思”的意思是:
想办法( );思念( ); 希望( )
6、《静夜思》这首诗主要写了:
(1)李白十分喜爱夜晚圆圆的月亮,明亮的月亮。
(2)李白望着月亮,思念家乡。
静夜思导学案 篇2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我能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我能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学习重点: 我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知识链接:
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与李唐皇室同宗,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少年时居住在四川,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先后居住在安陆、鲁郡。在此期间曾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后来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因受谗言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之乱起,为了平叛,加入永王李军幕僚;后来永王为唐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遇赦东归,投奔族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不久病逝。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激赏,称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
预习任务:
1、积累古诗好句。
2、了解故事意思。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古诗主要讲了什么意思?
2、划出不理解的古诗句。
3、朗读古诗,说说自己的感受。
我来闯关:
一、用“√”标出括号前面字的正确读音。
背(bèi bēi)课文 疑(yí ní)问 古诗(shī sī)
白霜(shuān shuāng) 思念(liàn niàn) 奶奶(nǎi lǎi)
二、组词
成( ) 伟( ) 照( ) 不( ) 声( )
喊( ) 尾( ) 灶( ) 布( ) 生( )
三、在正确的说法后打“√”。
1、《静夜思》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 ( )
2、《静夜思》描写的是冬天夜晚的景色。 ( )
3、诗中“疑”的意思是:
怀疑( ); 好像( ); 不能解决( )
4、诗中“举”的意思是:
提出( ); 兴起( ); 抬起( )
5、诗中“思”的意思是:
想办法( );思念( ); 希望( )
6、《静夜思》这首诗主要写了:
(1)李白十分喜爱夜晚圆圆的月亮,明亮的月亮。
(2)李白望着月亮,思念家乡。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推荐阅读关于思乡、思亲人的古诗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