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练习题

2023-08-30

《司马光》练习题 篇1

  一、看拼音写词语

  bié rén      dào chù        nà lǐ

  (      )   (        )  (       )

  dōu shì      jīnɡ xià       jiào shēnɡ

  (       )  (        )   (          )

  二、把字换一个偏旁,成为本课的生字。

  收——(   )  球——(   )  轻——(   )

  坡——(   )  快——(   )  谎——(   )

  三、想一想,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  )水缸  一(  )石头   一(  )毛巾

  一(  )水      一(    )孩子   一(   )假山

  四、写出反义词

  里(   )   有(   )   假(   )

  大(   )   哭(   )   进(   )

  五、连一连

  看     虫子         使劲地     叫

  捉     电视         高兴地     跑

  背     石头         飞快地     笑

  拿     书包          大声地    砸

  六、为字宝宝找家

  快  块

  (1)今天我很(    )乐。

  (2)如果你再不(    )一点,就要迟到了。

  (3)妈妈给我一(   )钱,去买早点。

  (4)河边有几(   )大石头。

  七、 照样子找出有关系的词语

  例:假山  (花园)  马路  车站  码头

  (1)砸缸  黄沙   水泥  石头  泥巴

  (2)喝水  脸盆   毛巾  杯子  牙刷

  (3)画画  小刀  水彩笔  书包  算盘

  (4)雨衣  春天   晴天   雨天  夏天

  八、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司马光把缸砸破了。

  缸是司马光砸破的。

  小羊把青草吃完了。

  明明把地扫干净了。

  九、填空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   ),有的(    ),跑去找大人。

  儿童公园里可真热闹,小朋友有的(     ),有的(    )。

  菜场里的人真多,人们有的(    ),有的(      )。(      ),有的(   ),有的(       )。

《司马光》练习题 篇2

  一、看拼音写词语

  bié rén           dào chù           nà lǐ

  (      )         (     )         (   )

  dōu shì           jīnɡ xià           jiào shēnɡ

  (      )         (     )         (        )

  二、想一想,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    )水缸    一(    )石头

  一(    )毛巾    一(    )水

  三、连一连

  看          虫子                  使劲地         叫

  捉          电视                  高兴地         跑

  背          石头                  飞快地         笑

  拿          书包                   大声地        砸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司马光救出掉进水缸的小朋友的方法是:举起一块(     ),使劲砸缸,缸里的水流(      ),掉进水缸的小朋友得救了。

  2、如果那口缸是铁打的,你有什么好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践活动

  一个皮球掉进树洞里去了,想一想,给下面最好的办法打个“√”。

  (1)爬到树洞里去拿。(    )

  (2)把树连根拔掉。(     )

  (3)用树枝伸进洞里挑。(     )

  (4)向树洞里灌水。(     )

《司马光》练习题 篇3

  作者:季俊杨    转贴自:阜新市清河门区新北小学    点击数:57

  《司马光》教学设计

  作者:季俊杨   文章出处:阜新市清河门区新北小学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网!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网)网址是m.diyifanwen.com】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借助课文插图学习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会书写要求写的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司马光吗?谁知道?给大家讲一讲好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③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师检查读文情况。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②出示生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指的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4)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5)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缸里的水多不多?从课文中措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学习课文第三、四段。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2)看见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别的小朋友怎么样?(指导用着急的语气读第四段。)

  (学生练读、评读)

  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4.学习课文第五段。

  (1)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自由读)

  (2)出示句子: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5.学习课文第六段。

  (1)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2)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人?

  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小朋友      司马光

  慌了       没有慌

  哭 叫 喊 跑   举 使劲砸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识字

  1.问答对唱:学生分两小队,老师进行指挥。先由师唱“什么字竖心旁?谁猜对了谁就走”。唱完,每排第一名同学接着唱,对答老师“慌字是个竖心旁,我猜对了我就走”,回答完毕回到座位。

  2.读一读数量词:一座假山、一口水缸、一块石头、一个小朋友。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找出规律。(要写的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横排两个字都有相同的偏旁。)

  2.师范写,学生观察,练写。重点指导写好双耳旁。

  3.展示、评议。

  三、背诵课文

  1.指名看图叙述故事。

  2.同桌合作背诵。

  3.自由背,喜欢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4.指名背诵全文。

  四、实践活动

  1.积累词汇:

  (1)找出课文表示数量的词。谁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自由说。

  (2)口头扩展词语,如:司—司机、公司……用“慌、假、别、吓、块、救”口头组词。分小组讨论、积累,再大组比赛,指定时间内,看哪组组的词最多。

  2.创新故事会:学生交流有关司马光的故事。【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网!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网)网址是m.diyifanwen.com】

  编辑短评:这组教案中的许多教学方法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便于教师借鉴和操作,有些教法和问题设计得巧妙,有利于拓展教师设计教学的思路。本组教案均可用,相比之下,《称象》《语文园地五》两份教案质量较好。(蔡玉琴)

《司马光》练习题 篇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认识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

  一、 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

  简介司马光。

  二、 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范读课文。

  2、思考讨论:主要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 看图回答,出示生字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的?(出示: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

  四、 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出示的词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乍学情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析:字音是否主导准,句子是否读通。

  五、指导写字

  1、巩固字音。

  2、你用哪些方法记住了这些生字?

  3、指导书写。

  4、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第一课时作业 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

  找候司园

  划后丝圆

  掉流使爬

  桌留是爪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

  一、看图,学习第1自然段

  1、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

  2、自读第1节。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

  3、再指名说说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导朗读。

  二、学习2~3自然段

  1、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自读第2节。

  2、出示句子。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这时情况怎么样?谁来读?

  (2)语汇议:是否读出了危险的语气。

  (3)指导诗词:“一不小心”。

  (4)指读,个别读,章读。

  3、在这危险紧急关头,小朋友和司马光他们的表现和做法一样吗?用“—”画出有关句子。自读2~3节。

  4、反馈、交流、讨论。

  (1)出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①理解“都慌了”,指导读词。

  ②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③谁来学他们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④表演读这句话。

  ⑤且扩“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话吗?

  (2)谁画了司马光怎么做的句子?

  ① 指导读词:“没有慌”、“使劲”。指导读句子,表演朗读。

  ② 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③ 结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④ 如果这时大人赶来了,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5、小结。

  6、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表演课文:

  板书设计 : 21·司马光

  没有慌 使劲砸缸

  遇事沉着 有主张

  第二课时作业 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i jian shi hou men kou shi jin

  ( ) ( ) ( ) ( )

  hua yuan diao xia pa shan liu shui

  ( ) ( ) ( ) ( )

  二、搭配词语。

  一座 水缸 找 石头

  一口 石头 砸 大人

  一块 假山 搬 水缸

《司马光》练习题 篇5

  【教学目的】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的能力。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课前准备】

  1、学生:

  ⑴ 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⑵ 认读字卡片。

  2、教师:

  ⑴ 吹塑纸剪成假山、水缸。

  ⑵ 课文插图,第4、5自然段的文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司马光的图片)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位古时候的人,他的名字叫司马光。他是一位有名的人。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就是他小时侯的事。

  (板书课题 20、司马光)

  (从图入手,引出课题,激起学生对司马光了解的愿望。)

  二、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读通课文:

  ⑴ 借助拼音。

  ⑵ 问别人。

  ⑶ 联系上下文猜字。

  ⑷ 听别人读。

  2、同桌互读正音:

  3、指名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学生评价订正读音,教师随机利用卡片指导学生巩固认读字。)

  4、运用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师:现在我们要把生字朋友从课文中请到我的生字卡片上,看大家还认不认识?

  出示生字卡片,用“摘字”的游戏识字。

  (方法:把字贴在黑板上认识哪个字就摘哪个字来读,其他学生跟读。)

  让学生在小组里摘字,说说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字的。

  师:谁来说一说哪几个生字用换偏旁的方法来记住的?

  叫──收 球──救

  师用“开火车”的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5、把生字朋友送回课文的家中,全班齐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司马光干什么?用简短的话说一说。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出示了四种识字方法,这样既复习巩固了原有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同时为了让学生识起字来饶有兴趣,在教学中引入游戏。这样能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效率,巩固识字效果。)

  6、四人一小组读课文,可以齐读、分段读、表演读。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

  (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以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7、小组汇报交流。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学习“到、别”两个生字:

  1、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找一找两个字的相同点。

  (学生知道这两个字是同部首的字 ,学习立刀旁)

  2、教师范写,生描写

  3、请写的好的学生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

  4、生练写,同桌互评。写的满意的画一个。

《司马光》练习题 篇6

  孙剑蓉

  小学语文新大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调学生进行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中要充满着有个性和积极思维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i吾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

  小学语文新教材第二册<司马光》是一篇传统教材,教学时怎样才能体现新大纲的精神呢?重点部分的教学我做了如下的思考:

  一、读读、看看、议议。

  让我们来看看司马光为什么“砸缸”救小朋友。

  1.自由读读课文,看看那口水缸在哪里?是口什么样的水缸?用“——”画出有关句子。(第二自然段)

  2.认真读第二自然段,观察插图。(有条件的学校可用投影仪将课本中的插图放大,集体现察。) 小组讨论:一个小朋友掉进那口水缸里,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破”缸救那个小朋友?(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认真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和图上的孩子相比,文中写的“大水缸”是相比孩子们的个子还高。而且体积大,能装许多水。”1上学生在读读、看看、议议中弄明白,那样“大”的水缸,又是牥装满”了水,说明小朋友掉进缸以后,整个儿会被淹没,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司马光要“砸破”那口缸,让水流出来,才能救小朋友。)

  二、读读、演演、问问。

  司马光是怎样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的呢?

  1.找出有关“怎样救”的段落。(第五自然段)读读,画出”怎样救”的句子,点出重点词语。(“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2.表演体会司马光“怎样救”小朋友,看谁把司马光的表情、动作演得像。(表演、评议)

  3.再读第5自然段,对司马光“怎样救”小朋友的表现提出问题,想想、议议。(教师可从学生实际出发,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再读第5自然段后提出:司马光为什么“没有慌”?当时他会怎么想?他怎么会知道“举起一决石头,使劲砸那口缸”?石头是哪里来的?为什么要“几下子”把缸砸破?——使学生在读的基础—亡,有充分思考的余地,培养学生逐渐养成会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对司马光在小朋友遇到生命危险时“没有慌”,沉着冷静,急中生智,动脑筋、想办法,化险为夷会有更进一岁的理解。)

  4.引读第5自然段,说说你从司马光的表现中明白了什么?你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让学生从事情本身以及事情所说明的道理等等角度各抒己见。)

  5.引读第4自然段:当看到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办的?

  6.大组对比读第4、5自然段。分角色表演(司马光、掉进缸的小朋友、众小朋友)看谁演得最像。再说说“都慌了’和“没有慌”的不同结果。

  三、思考、想象、设计。

  你认为还有什么办法能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可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允许学生设计出不同的办法如——大家都伸手去拉;找树枝伸下去让掉进缸里的小朋友拉住树枝众小朋友再一起拖;甚至说一齐把缸推倒等等。只要理内充分,想象合理,就要给予充分肯定,也鼓励有争论。) 四、扩展活动。在学生已充分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安排一些“难题”让学生想一想,如:家里炒菜时油锅突然燃起来了怎么办?一不小心把乒乓球踩凹了怎么办?热闹的大街上和父母走散了怎么办…让学生进一步明白遇事不慌张,要积极动脑筋自己想办法解决的道理。在说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把意思表达得更清楚一些。

《司马光》练习题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齐读、赛读等形式,能够正确读出“司、假”等14个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通过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练习,能够正确书写“别、导”等6个生字。

  2、通过教师范读、小组合作读、表演读等形式,能够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在课文中划出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遇到紧急情况的不同表现。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

  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说出司马光与其他小朋友的的不同表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识字。

  1、借助注音读通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2、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读准字音。

  3、在小组内读生字并交流识字方法。

  4、自学检测,我会正确读出下面的词语。

  司马光 假山 水缸 别人 慌忙 吓人 使劲 砸破 救出 一块石头

  二、快乐书写。

  1、认真观察田字格内的生字,用红笔标出易出错的地方,并在小组内交流。

  2、自我检测,我会书写得很漂亮。

  三、合作探究

  1、观察文中插图,并和课文结合,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

  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

  2、再读课文,划出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后,司马光与其他小朋友的不同表现。

  拓展延伸

  司马光用砸缸的办法救出了小朋友,你还有别的好方法能救出落水的小朋友吗?快和小伙伴说一说吧!

  课堂检测

  1、我会正确书写下面词语。

  fēn bié dào chù nà lǐ xià rén

  2、选字填空。

  快 块

  太阳公公( )要下山了。

  老松树下有一( )大青石。

  我比小光跑的( )。

《司马光》练习题 篇8

  (第一课时)

  (课前师生问候)

  一、引课题,交流已知,认识生字

  师:通过昨天和今天的接触,我们已经认识了,现在呀,老师再带领同学们去认识一位古时候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司马光──板书课题,哪位小朋友知道司马光?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吗?

  生:他写了一本书,名字我忘记了。

  师:这本书是《资治通鉴》。

  生:我知道他姓司马,名字是光。

  师:是的,司马是复姓。

  生:他的枕头是木头的,叫警枕。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看书知道的。

  师:看来你和司马光一样,是一个爱看书的孩子。谁接着说?

  生:我知道他砸缸救人的故事。

  师:对,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了解了司马光这么多的情况,谁能够想出办法来记住司马光的“司”字呢?

  生:这个字比“同“字少了一竖;

  生:这个字是司机的司;

  二、初读文,练习合作,粗知大意

  师:认识了这个字,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首先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课文,把不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师:现在请同座之间互读带有生字的句子和词语。然后请小组长组织组内同学轮流读课文,每人一个自然段,组长检查初读情况。

  师:现在,老师想请5个学习小组来朗读课文。

  (5个学习小组朗读课文,师生共同听读。)

  三、再读文,朗读感悟、随机识字

  师:看来,我们已经能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现在,老师还想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3段,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还装满了水。

  师:你能够用这个“假”字组个词语吗?

  生:假山。

  生:真假

  ……

  师:会组词语,还要记住这个字;那谁能够想出办法来记住这个“缸”字呢?

  生:左边那个字加上一个“工”字,就是“缸”了。

  师:这是加一加的办法,左边的这个字读作“fǒu”,是古代的一种瓦器。

  生:我看到了书上的那口大水缸,就能够记住这个缸字。

  师:那我们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吧!比一比谁的水缸大,哪口缸里的水更满。──众生练读。

  生:我还知道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师:这是你的收获。我们来读一读(指导学生读出紧张与担心。)

  师:就在这个小朋友掉到水缸里的时候,其他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呢?请同学们看一看课文的插图,来说一说吧!

  生:有个小朋友吓哭了。

  师:那我们来记住这个“吓”字吧!读一读,再认一认。

  生:是口字旁加上一个“上下”的“下”。

  生:有的小朋友吓得跑了,可能去找大人了。

  生:有的在那里大喊大叫呢呢!

  师:我们来认识这个字──叫,我们来组个词语可以吗?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这里大喊大叫的孩子,可能在喊什么呢?你能来喊一喊吗?

  生:快来人呀,有人掉到缸里了。

  生:救命呀!

  生:妈妈呀!快来呀!

  生:不好了,小明掉到缸里了!

  生:司马光,快出来吧!有人掉到缸里了!

  师:就在小朋友紧张、着急的时候,司马光在做什么呢?我们来读一读书中的句子──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师:我们再来认识这个三个字“使劲砸”。和同桌说说你准备怎么记住这三个字。

  师:司马光使劲砸大水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缸里的水一下子就出来了,我们齐读最后一段,认识“救”字。

  四、练说话,感悟道理,书写生字

  师:掉到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就在这时候,这个孩子的家长赶来了,跑去找人的小朋友也回来了,还有好多大人也来了,看到眼前的这一切,你知道这些小朋友、这些大人可能说了什么呢?

  生:那个家长可能会说,你们慌什么,看人家司马光,你们得多和人家学习。

  生:家长可能会说,你们平时得多和司马光学习,别只知道玩。

  生:你们看人家司马光想出的办法多好!

  生:人家司马光平时就爱看书,看看现在,想出好办法了吧!

  生:你看你,就知道哭,哭能救人吗?

  师:是呀,遇到困难上时,不要慌张,沉着机智就会想出好办法──那我们来认识生字“别、慌”。

  师:认识了这个字,我们再来写一写这个“别”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你能告诉大家,在写这个字的时候,都应该注意写什么吗?

  生: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的。

  生:这个字的“口”字一定要写在左上格的。

  生:这个字的“力”字一定要写在左下格的。

  师:那请同学们伸出食指,老师写这个字,请同学们书空。

  师:现在请同学们来写这个字吧,写完一个之后,同桌之间要互相看一看,评一评吧!

  师: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个故事,不但被写进了我们的课本里,还被画成了连环画,绣在了丝绸上,还被邮政局画在了邮票上。课下同学们也可以看一看,讲一讲这个故事,学一学司马光遇到事情不慌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品质。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生:老师,再见!

《司马光》练习题 篇9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请同学们看一个动画片,名字叫《司马光》

  (播放动画片,由于出现故障,教师改为口述故事)

  师:刚才老师讲述的是什么内容?

  生: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生: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了。

  生:古时候,有一个孩子叫司马光。

  师:小朋友,掉进大水缸后,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

  生:读。

  师:指名读。

  生:读。

  师:发生了什么事?

  生:把小朋友们吓哭了。

  生:有的去找大人了。

  师:当时,是一个怎样的场面?

  生:大家慌了。

  师:作者用什么词来描写的?

  生:有的……有的……

  师:能否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生:下课了,我们有的打口袋,有的跳皮筋。

  生:上课了,同学们有的看书,有的写字。

  师:让我们坐上时代的列车,穿过时光,回到哪个时代的花园去看看。

  生:(全体学生拿着小旗摇动做开火车状)

  师:你们来到花园了吗?看到了什么?

  生:来到了,看到司马光掉进水缸里了。

  师:你们的心情怎么样?谁能表演一下?

  生:(三名同学到前面表演——害怕、哭泣。)

  师:谁还能表演?

  生:(表演)

  师:表演得怎么样?

  生:好。

  师:我们应该怎么读呢?

  生:用着急的语气读。

  师:谁能读?

  生:读。

  师:读得怎么样?

  生:没有读出着急的语气。

  师:你能读吗?

  生:能读(读)。

  师:读得怎么样?

  生:不流利,磕巴。

  师:那你读读。

  生:读。

  师:怎么样?

  生:好。

  师:此时你们会想什么办法来救司马光呢?相互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生:给水加盐,人就漂上来了。

  生:当时,没有盐,找到盐也来不及了。

  生:用绳子拉。

  生:小朋友拉不动的。

  生:没有绳子。

  生:往缸里放石头。

  生:不行,用把人砸坏的。

  生:把木板放在水缸里,司马光够着木板就得救了。

  生:没有木板。

  生:用石头砸缸。

  师:这个办法好,用石头砸缸最好了。你真聪明,老师奖励你一个智慧星。

  师:你带领大家唱支歌吧!

  (课中了律动)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司马光是怎样救小朋友呢?请向下读。

  生:齐读。

  师:用笔画出描写司马光动作的词语。

  生:读“司马光……一下砸破了”

  师:谁能到前面表演?

  生:表演。

  师:哪个词表演出来了?

  生:“举”、“使劲”、“砸”。

  师:这几个词怎么读?

  生:读。

  师:谁还能表演?

  (一生读,一生表演)

  师:表演得怎么样?

  生:他的表演,没有把缸砸破?

  师:谁还能表演?

  生:表演。

  师:小朋友获救了,高兴吗?那么谁用高兴的语气读一读?

  生:练习读。

  师:我的故事还没讲完,那么你们想不想把故事表演出来呢?

  生:(齐)想。

  师:你们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演一演。

  生:(合作练习)

  师:(指名学生表演。)

  (教师读课文,学生表演)

  师:你们认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司马光是一个机灵的人。

  生:司马光是一个聪明的人。

  生:司马光是一个勇敢的人。

  师:你能说一句赞美司马光的话吗?

  生:司马光可真勇敢!

  司马光真伟大!

  司马光真聪明!

  师:假如你在生活中遇到危险应该怎么做?

  (学生讨论)

  生:我们家来了坏蛋,我装作顺从的样子,然后,找机会报警。

  发生战争,我会报效祖国,不怕牺牲。

  师:我们应向司马光学习,遇事要冷静,不惊慌。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这是一个参加了几年工作教师的课,应该说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然而,在新的理念冲击下,却出现了语文教学的“浮躁”。要么是一种“新鞋老路”,要么是一种“生搬硬套”。阅读教学无论怎么改革,也不能偏离“以读为本”“以人为本”的原则。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生命历程的自我体验,它建构于学生的自我需要、自我促进、自我发展。以教师的理解牵动学生的理解,表面上看是教师在启发、引导,实质是让学生“掉进设计好的圈套”。这种变相的主宰,没有生成真正意义的主体性教学。

  教师走进了课程意识的误区。认为阅读教学的创新就可以不遵循语文的规律,语言训练内容与语言训练的形式就可以机械的割裂开来,用“花样翻新”的形式,替代阅读教学的实质,例如:

  师:让我们坐上时代的列车,穿过时光,回到哪个时代的花园去看看。

  生:(全体学生拿着小旗摇动做开火车状)

  师:你们来到花园了吗?看到了什么?

  生:来到了,看到司马光掉进水缸里了。

  师:你们的心情怎么样?谁能表演一下?

  生:(三名同学到前面表演——害怕、哭泣。)

  师:谁还能表演?

  生:(表演)

  师:表演得怎么样?

  生:好。

  ……

  生:读“司马光……一下砸破了”

  师:谁能到前面表演?

  生:表演。

  师:哪个词表演出来了?

  生:“举”、“使劲”、“砸”。

  师:这几个词怎么读?

  生:读。

  师:谁还能表演?

  (一生读,一生表演)

  师:表演得怎么样?

  生:他的表演,没有把缸砸破?

  师:谁还能表演?

  生:表演。

  课堂中几次出现让学生表演,然而,这样的表演是不是真正的训练了思维,获得了体验。学生是不是通过表演就生成了情感?如果认为表演是必要的,那么语言规律的感悟、积累、训练又在什么时候实践呢!是的,语文主张多元的感受,多种形式的体验,但感受与体验建立的基础是什么呢!我们不能因为了课堂教学的“热闹”“活跃”,而不顾语文教学的实质去建构“浮躁”的教学形式。

《司马光》练习题 篇10

  佚名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认识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

  一、 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

  简介司马光。

  二、 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范读课文。

  2、思考讨论:主要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 看图回答,出示生字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的?(出示: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

  四、 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出示的词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乍学情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析:字音是否主导准,句子是否读通。

  五、指导写字

  1、巩固字音。

  2、你用哪些方法记住了这些生字?

  3、指导书写。

  4、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第一课时作业 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

  找候司园

  划后丝圆

  掉流使爬

  桌留是爪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

  一、看图,学习第1自然段

  1、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

  2、自读第1节。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

  3、再指名说说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导朗读。

  二、学习2~3自然段

  1、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自读第2节。

  2、出示句子。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这时情况怎么样?谁来读?

  (2)语汇议:是否读出了危险的语气。

  (3)指导诗词:“一不小心”。

  (4)指读,个别读,章读。

  3、在这危险紧急关头,小朋友和司马光他们的表现和做法一样吗?用“—”画出有关句子。自读2~3节。

  4、反馈、交流、讨论。

  (1)出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①理解“都慌了”,指导读词。

  ②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③谁来学他们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④表演读这句话。

  ⑤且扩“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话吗?

  (2)谁画了司马光怎么做的句子?

  ① 指导读词:“没有慌”、“使劲”。指导读句子,表演朗读。

  ② 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③ 结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④ 如果这时大人赶来了,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5、小结。

  6、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表演课文:

  板书设计 : 21·司马光

  没有慌 使劲砸缸

  遇事沉着 有主张

  第二课时作业 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i jian shi hou men kou shi jin

  ( ) ( ) ( ) ( )

  hua yuan diao xia pa shan liu shui

  ( ) ( ) ( ) ( )

  二、搭配词语。

  一座 水缸 找 石头

  一口 石头 砸 大人

  一块 假山 搬 水缸

《司马光》练习题 篇11

  【教学要求】

  1、认读生字、词语,读懂课文。

  2、教育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要沉着、冷静,只有动脑筋,才能想出好办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砸缸救人的前因后果。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具】小黑板、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读通课文。

  2、认读、拼读词语。

  【教学过程】

  1、定向

  ⑴ 读通课文,提出要求。

  ⑵ 思考:谁砸缸救人,请介绍一下这位名人。

  2、自学课文

  要求划下新词,思考问题。

  (老师来回巡视,指导困难生发现问题,帮助解决) 

  3、练习

  (说话练习)

  ⑴ 读通长句。

  只听扑通一声,一个躲在假山上的小朋友,脚下一滑,掉进了旁边一个盛满水的大缸里,一下子就没了头顶。

  ⑵ 给课文标段号。

  ⑶ 理解谁砸缸救人?介绍司马光。

  (清楚“复姓”两个字)

  ⑷ 说话练习:“司马光是……”。

  4、词语认读

  砸缸 伙伴 捉迷藏 亭子 躲在 扑通 急中生智 哗夸 机智 勇敢

  5、作业

  ⑴ 读课文1遍。

  ⑵ 认读词语,完成练习1。

  ⑶ 抄写词语1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复习生字、新词,训练朗读。

  2、分析课文,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填空:(   )砸缸救人。

  2、介绍司马光。

  3、复习生字、新词。

  二、读讲1~2段:

  1、读读划划:为什么要砸缸救人?

  2、填空:这是一只(     )缸。(大、厚、重)

  3、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砸缸?为什么会来不及?

  4、读1、2段。

  三、读讲3~4段:

  1、自读第三段,圈词:体现别的孩子惊慌的词。(惊叫,高声喊道,吓傻了,赶紧)

  2、朗读训练,读出孩子们的惊慌。

  3、思维训练,理解“没有慌神”和“急中生智”这两个词。

  ⑴ 师:没有慌神,说明他怎么样?(很镇定)

  ⑵ 急中生智。“急”,司马光遇到什么紧急情况。(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智”,哪个词突出了智?(砸)

  4、说话训练,说清楚司马光救人的原因。

  5、读读演演第四段。

  6、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使劲向那口缸砸去?

  思考原因:缸大,人小,力气小)

  四、词语训练:

  1、师:水多吗?哪个词说明水多?(哗哗)

  2、师:大家都夸司马光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机智体现在(想出办法),勇敢体现在(没有慌神)。

  五、说话训练:

  夸夸司马光。(你真是个好孩子!)

  六、小结:

  学了司马光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七、作业: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复习词语,朗读课文,听写生词。

  【教学过程】

  1、复习词语:

  强调:亭子、捉迷藏、哗、夸,这四个词的读音。

  2、朗读课文。

  3、听写词语:

  强调:稻的第十二笔、藏的第六笔、第十一笔、砸的第七笔、慌字中间没有—点。

《司马光》练习题 篇12

  孙剑蓉

  小学语文新大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调学生进行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中要充满着有个性和积极思维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i吾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

  小学语文新教材第二册<司马光》是一篇传统教材,教学时怎样才能体现新大纲的精神呢?重点部分的教学我做了如下的思考:

  一、读读、看看、议议。

  让我们来看看司马光为什么“砸缸”救小朋友。

  1.自由读读课文,看看那口水缸在哪里?是口什么样的水缸?用“——”画出有关句子。(第二自然段)

  2.认真读第二自然段,观察插图。(有条件的学校可用投影仪将课本中的插图放大,集体现察。) 小组讨论:一个小朋友掉进那口水缸里,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破”缸救那个小朋友?(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认真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和图上的孩子相比,文中写的“大水缸”是相比孩子们的个子还高。而且体积大,能装许多水。”1上学生在读读、看看、议议中弄明白,那样“大”的水缸,又是牥装满”了水,说明小朋友掉进缸以后,整个儿会被淹没,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司马光要“砸破”那口缸,让水流出来,才能救小朋友。)

  二、读读、演演、问问。

  司马光是怎样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的呢?

  1.找出有关“怎样救”的段落。(第五自然段)读读,画出”怎样救”的句子,点出重点词语。(“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2.表演体会司马光“怎样救”小朋友,看谁把司马光的表情、动作演得像。(表演、评议)

  3.再读第5自然段,对司马光“怎样救”小朋友的表现提出问题,想想、议议。(教师可从学生实际出发,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再读第5自然段后提出:司马光为什么“没有慌”?当时他会怎么想?他怎么会知道“举起一决石头,使劲砸那口缸”?石头是哪里来的?为什么要“几下子”把缸砸破?——使学生在读的基础—亡,有充分思考的余地,培养学生逐渐养成会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对司马光在小朋友遇到生命危险时“没有慌”,沉着冷静,急中生智,动脑筋、想办法,化险为夷会有更进一岁的理解。)

  4.引读第5自然段,说说你从司马光的表现中明白了什么?你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让学生从事情本身以及事情所说明的道理等等角度各抒己见。)

  5.引读第4自然段:当看到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办的?

  6.大组对比读第4、5自然段。分角色表演(司马光、掉进缸的小朋友、众小朋友)看谁演得最像。再说说“都慌了’和“没有慌”的不同结果。

  三、思考、想象、设计。

  你认为还有什么办法能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可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允许学生设计出不同的办法如——大家都伸手去拉;找树枝伸下去让掉进缸里的小朋友拉住树枝众小朋友再一起拖;甚至说一齐把缸推倒等等。只要理内充分,想象合理,就要给予充分肯定,也鼓励有争论。) 四、扩展活动。在学生已充分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安排一些“难题”让学生想一想,如:家里炒菜时油锅突然燃起来了怎么办?一不小心把乒乓球踩凹了怎么办?热闹的大街上和父母走散了怎么办…让学生进一步明白遇事不慌张,要积极动脑筋自己想办法解决的道理。在说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把意思表达得更清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