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小狮子》练习设计 篇1
一、看拼音写词语
z?n y?ng hu? l? k? k? h?u mi?n li?n x? sh? shu?
( ) ( ) ( ) ( ) ( ) ( )
二、选择正确的音节
生 活 狮子 什 么 将 来
sh?n ( ) z? mo ji?ng
sh?ng ( ) zi me ji?ng
三、给多音字组词
教:ji?o 为:w?i ( ) 应:y?ng 着:zh?o()
ji?o w?i ( ) y?ng zhe
分析: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语中选择不同的音,这是多音字的用法。
四、看拼音写词语,再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⑴y?ng g?i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zh?n zh?ng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b?n l?ng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回答问题
学习这篇课文后,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分析: 想一想狮子妈妈是怎样教育懒狮子的。
【答案】
一、
怎样 活力 刻苦 后面 练习 是谁
二、
生:sh?ng 子:zi 么:me 将:ji?ng
三、
教书 教育 以为 为了 应该 反应 着急 看着
四、
⑴应该我应该听老师的话。
⑵真正他是一名真正的党员。
⑶本领你有哪些本领呢?
五、
我们应该像那只勤奋的小狮子一样,不依赖父母,从小学会独立生活的本领。
《两只小狮子》练习设计 篇2
海曙区实验学校 吴文奇
一、教材简说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生活态度:一只小狮子非常勤奋,每天练习生活的本领;另一只却认为凭着父母的本领和地位就可以生活得很好,于是,整天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通过一懒一勤两只小狮子的对比,以及狮子妈妈对懒狮子的教育,告诉学生,从小应该勤奋学习,学会生活的本领,不能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生活。
二、目标设计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指出:“课堂教学应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以及实验教材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课时拟订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
1、认识“狮、整”等11个生字,会写“练、习、苦”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3、学习课文1-6自然段,借助相关语句认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为感悟课文蕴涵的道理而铺垫。
以上目标中重点应落实“在具体语言环境下认识11个生字,结合具体语言认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难点是“运用恰当的语气朗读懒狮子所说的话”。
三、程序设计与理念构思。
(一)导入 揭题
我采用的是最常用的谈话法:“小朋友,喜欢听故事吗?这堂课老师要让大家自己阅读一个新的故事,故事讲的是……(出示狮子的画面)”谈话与看图片过程中激发阅读欲望。这其间为突出生字“狮”的教学,我在板书课题时有意将“狮”字写得格外大,以新奇唤起学生学习时的有意注意。
(二)初读感知
无论是过去的《教学大纲》,还是现在的《新课标》,都十分强调引导学生阅读时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实实在在去接触课文、朗读课文,这也是增强学生语感能力的必要前提。为此,这一环节教学围绕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的目标。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读:1、请小朋友自己放声读一读故事;2、引导学生与小组同学合作朗读故事,读后互相评一评;3、鼓励小朋友“展示性的”正确、连贯朗读故事。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安排每次朗读前尽可能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如第一次读时说“比一比谁的本领大,能正确地朗读故事”第二次读时说“你愿意和小组的同学合作朗读故事吗?不要忘记给读错的同学提个醒!”第三次读前教师不妨这样说“不知我们班小朋友谁最能干,愿意站起来给大家、给听课老师读一读这个故事吗?”
在学生比较充分的阅读基础上,然后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知,这其间教师尽可能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与理解,为此问题设计时要体现一个“宽泛性”。课堂中我是这样问的“读过故事,小朋友知道了些什么?”
(三)深读感悟
设计这一环节的教学,我基本理念是:1、倡导语 言环境中识字。实验教材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识字量大,个人认为: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既能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又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2、尊重学生的阅读体会与感受,贯乇落实《课标》中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譬如: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探究证实自己的阅读感受;允许学生选择朗读角色;合作表演中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3、突出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的指导思想。
基本步骤如下:1、引导小朋友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只小狮子,在此基础上出示句子“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展开教学:A、读读议议:这句话中哪些地方使你知道这只小狮子非常刻苦呢?B、教师结合回答,教学生字“滚、扑、撕、咬、整”;C、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整天练习”吗?D、借助课件上狮子练习各种本领的情景图,巩固“滚、扑、撕、咬、整”几个生字。2、引导学生小朋友说说为什么不喜欢另一只小狮子呢?A、教师结合教学生字新词“懒洋洋”B、出示句子“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与第一句进行对比朗读。3、读议3-6自然段。A、学生自由读一读它们的对话。B、师生分角色朗读对话。C、指名表演。表演结束学生评议,评议的同时随机进行疑问句和感叹句朗读的练习。
(四)巩固练习
这一环节我共安排两项内容:1、指导书写“练、习、苦”;(基于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为将写字指导落到实处,我安排了三个练习层次:A、说说识记方法;B、描红,想一想笔顺。C、教师范写,学生练习。)2、选一选,练一练。练习内容:我会认搭积木滚雪球。
四、板书设计
图文结合:“图”是两只表现不同的狮子,目的是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和增强认识的形象性;“文”抓住表现狮子特点的词语,同时又是文中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的生字。
《两只小狮子》练习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2、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赖父母,从小学习生活本领和道理。
二、教材分析
《两只小狮子》是一篇童话故事,内容新颖,生动有趣,有事性强,具有普遍的现实教育意义。课文一共7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生活态度,一只勤奋练功,另一只却十分懒惰,什么也不干。课文通过一勤一惰两只小狮子的对比,以及狮子妈妈对懒狮子的教育:应该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不应该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生活。从而告诉学生:从小应该勤奋学习,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不能什么事都靠父母这一道理。
本课教学的重点:通过朗读,明白狮子妈妈话中的道理。
三、学生分析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讲,要通过各种自然活泼的形式,不断调动他们的学习情趣,从小培养他们热爱语文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练读生字词。
2、与师共同板书课题。
(二)新授
1、体会朗读二自然段
师引: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a:指名:课文主要讲了……师相机板书:刻苦、懒洋洋(训练学生用一只……另一只……说完整话)
b:指名2—3后同桌练一练。
引:原来这两只小狮子表现得不一样,那一只是怎样刻苦,另一只又怎样懒洋洋?你们想不想见一见?
①看图,问:你从哪看出小狮子非常刻苦?
②过渡:同学们看得很认真、仔细,那课文是怎么写的?找一找,在第几段,要想读出狮子的刻苦和懒惰,你认为应该读好哪些词,请你拿出笔用横线画出,读一读。
(指导读好:整天,非常刻苦,什么也不干)
③指名读,反馈。
④分角色朗读、齐读。
c.训练句子
①示例句:懒洋洋地晒 太 阳
懒洋洋地
懒洋洋的小 猫
懒洋洋的
②学生练说,同桌互说
2、体会朗读3—7自然段
师过渡:有一棵小树一直都在看这两只狮子的不同表现,它很为这只懒狮子担心,可是这只懒狮子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想的?请你找一找,读一读。
①学生自读、练读、指名读
②指导学生读好:慢呑呑地、才、苦头
③问:那它真的会生活得很好吗?为什么?
师过渡:小树和狮子的这翻话被狮子妈妈听到了,请同学看图猜猜妈妈的表情怎样?
(耐心、焦急、练读7自然段)
④师生互换角色朗读
3、思品渗透
①同学们如果你是这只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这些话,你会说些什么?
②你喜欢那只小狮子?为什么?
我们班有没有像刻苦狮子那样的小朋友?
4、师总结:只有学好生活的本领才能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
(三)学写生字: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两只小狮子》是一篇很有意义的童话故事,故事通过两只小狮子不同表现,并借狮子妈妈意味深长的话语告诉孩子们只有勤学苦练,才能拥有真正的本领,过上美好的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地方很不理想,引起了我的思考:
以读为本,在朗读中感悟。在本节课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给学生朗读、探究。通过提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孩子读书,从书中找句子,找词语,并读一读,练一练。这样少了教师繁琐的讲解,学生学得自主更投入了。
我个人觉得不太理想,需要探讨:
1、感情朗读的方法指导不是很到位。
2、训练学生评价:“这是只怎样的懒狮子?”是不是有些不妥。
另外值得我沉思的是,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学资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能动性,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环境。
《两只小狮子》练习设计 篇4
作者:红月亮
理念渗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给学生朗读、探究。
设计意图:
1、把生字编创入和课文联系紧密的语境中,使学生更有兴趣识字,又增加了阅读的量,丰富了语言,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2、打破逐段讲解方式,将内涵紧靠又富有朗读价值的语句突出结合来进行阅读指导,使读活跃于文本,深入于文本。以期学生得到良好的阅读感受。
学习目标:
1、正确书写“苦”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疑问句和感叹句。
3、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语境识字法
教学过程 :
一、语境中复习生字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只小狮子,刻苦练习的“勤勤”,懒惰的小狮子“惰惰”。勤勤整天练习本领,它已经能抓兔子了,你们瞧:幻灯出示
狮子王远远看见草丛中有只兔子,它猛地扑上去,一口咬住兔子,在地上打了个滚,用它尖尖的爪子撕开,美美地吃了起来。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勤勤真能干。可是还有只懒狮子呢!这节课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帮帮惰惰。
二、探究读文
1、惰惰这么懒,它到底是怎么想的呢?我们先读读课文,找找它为什么这么懒?划一划。
2、反馈:
A、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我爸爸和妈妈是林中的大王,凭着他们的地位,我会生活的很好!”惰惰是怎样说这句话的,我们一起来学学。[得意洋洋、威风、神气……]
(自由读,赛读,师范读,生齐接读。)
[懒狮子昂着头,神气地说:“……”
它真的会永远生活的很好吗?启发谈话,引出狮子妈妈的第一句话:“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靠谁呢?”
学学狮子妈妈,怎么说?听了狮子妈妈的话,小狮子低下了头。
过渡:惰惰除了这个原因很懒,还有别的原因吗?
B、第四小节。(“我才不去吃那苦头呢!”)[感叹号、慢吞吞的神态、懒洋洋的语气……]
(指名读、评价、同桌互读)
读出了一只懒洋洋的狮子,但我们可不能真的懒惰哦!
3、老师就是怕吃苦头的懒狮子,谁能劝劝我、教育我,让我变一变呢?静静思考一分钟。各抒己见,角色对话。
4、齐读狮子妈妈的话。
小朋友们说的可真有道理,我记住了。狮子妈妈以前也是这么教育我的,可我不懂,你们能再读给我听听吗?
练读一遍,齐读。
现在我懂了,我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
随机板书“应该、本领、真正”。
三、分角色回归朗读
1、惰惰还有位好朋友呢!是一棵关心它的小树,把它的话找出来读读。(自由读3、5小节)
2、我们一起完整的读读这个故事吧!
分角色朗读全文:师读旁白添加激情导语 ,女生读小树的话,男生读懒狮子的话,男女生齐读狮子妈妈的话。
四、总结延伸
惰惰有小树的关心、我们的提醒、狮子妈妈的教育,它一定会抓紧时间学习本领,象刻苦的小狮子一样,成为真正的狮子王!
那我们呢?故事学完了,有话对自己说吗?或者对你的小伙伴说吗?用上“应该、真正、本领”对自己说一句话。
五、书写指导
我们也不能做懒惰的小孩子,应该刻苦学习本领,学习知识,做一个真正的有用的人。今天就练习写“苦”。
认读;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加一加)
观察田字格里的位置,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描一个,再开始写。
一看、二记、三描、四写
板书:
两只小狮子
靠父母-----
应该本领真正
怕吃苦-----
《两只小狮子》练习设计 篇5
作者:李白艳
一、教学要求:
1、学会11个生字词,会用"应该,本领,真正"三个词练习说话。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不应该依赖父母生活,而应从小就锻炼独立生活能力的道理。
3、能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懒狮子说的话,了解其不练功的原因,理解狮子妈妈说的话中所讲的道理。
三、教具准备:
拼音卡片,幻灯片,小黑板写狮子妈妈的话。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内容:读准生字读音,理解字词的意思和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
一、读题,导入 新课。
1、同学们见过狮子吗?你知道狮子有哪些特点?(凶猛,食肉,林中之王)
2、今天我们学习14课《两只小狮子》,看看这是两只怎样的小狮子。
二、初读课文
1、读准课文生字字音,读通全文,标了出自然段。
2、开火车读生字卡片。(例:kē 棵),齐读词语卡片。
3、逐段朗读课文。
4、再齐读课文。
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课文主要写了谁?写他们的什么事?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一自然段,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2、这两只小狮子的表现有哪点有同?
3、读第二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
⑴第一句话讲什么?板书:一只刻苦练功
从哪儿看出刻苦练功?
“整天”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练的时间长,从早到晚,不怕苦,不怕累)
它整天都练些什么本领?谁能用手势做一做滚,扑,撕,咬的动作?(滚可以练得身体灵活:扑能使动作迅速而凶猛,撕,咬能置猎物于死地)
⑵另一只小狮子整天在干什么?板书:另一只什么也不干。
懒洋洋地晒太阳是什么样子?(没精打彩)
⑶看图⑴谁是狮子妈妈?谁是刻苦的狮子?谁是懒狮子?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你喜欢哪一只小狮子,为什么?
⑷带着感情读2自然段。
4、这只狮子为什么会这么懒?读 3-6自然段。
⑴小树向懒狮子提出了哪两个问题?
“练功”是什么意思?(锻炼本领)读出奇怪的语气。
⑵懒狮子是怎样回答的?
“那苦头”指的什么?说明什么?(怕苦)它认为什么是吃苦头?它说这话时什么语气?慢吞吞说明什么?谁来试读?
⑶懒狮子不练功,以后怎样生活呢?它自己是怎样想的?(读懒狮子的第二句话)
“凭着”是什么意思?靠谁呢?它父母有什么本领?它父母有什么地位?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它想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生活)
板书:yi kao 父母⑷懒狮子说这话时是什么样子?(得意)看插图
⑷为什么会这样?(炫耀……)
⑸它会生活得好吗?为什么?
5、狮子妈妈是怎样教育懒狮子的?读第七段,把妈妈说的话勾下来。
⑴妈妈一共讲了几句话?
⑵抽读第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没有谁可靠,只有靠自己)
⑶要靠自己该怎么做?读第二句。
“也”是什么意思?跟谁一样该苦练功?"应该"是什么意思?妈妈为什么这样说?(让他向勤狮子学习克服怕苦的思想)
⑷妈妈还告诉懒狮子什么?真正的狮子是怎样的狮子(有独立生活能力,像父母一样做林中之王)
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只有刻苦……学会生活的本领,才……)板书:中心句
这句话用子什么标点符号?表达了妈妈什么思想感情?
⑸听了妈妈的话,小狮子是什么表情?看插图(3)这时他会怎样想,怎样做?
6、这刻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从小应该刻苦锻炼生活能力,不应该依靠父母生活的道理)
7、小学生长大了要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应该学会哪些本领?
四、全文板书:
一只 整天练习 非常刻苦
14、两只小狮子
另一只 什么也不干 依靠父母 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
五、练习用"应该 本领 真正"说话。
(市三新教材培训研讨示范课)
《两只小狮子》练习设计 篇6
一、教学要求:
1、学会11个生字词,会用"应该,本领,真正"三个词练习说话。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不应该依赖父母生活,而应从小就锻炼独立生活能力的道理。
3、能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懒狮子说的话,了解其不练功的原因,理解狮子妈妈说的话中所讲的道理。
三、教具准备:
拼音卡片,幻灯片,小黑板写狮子妈妈的话。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内容:读准生字读音,理解字词的意思和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
一、读题,导入 新课。
1、同学们见过狮子吗?你知道狮子有哪些特点?(凶猛,食肉,林中之王)
2、今天我们学习14课《两只小狮子》,看看这是两只怎样的小狮子。
二、初读课文
1、读准课文生字字音,读通全文,标了出自然段。
2、开火车读生字卡片。(例:kē 棵),齐读词语卡片。
3、逐段朗读课文。
4、再齐读课文。
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课文主要写了谁?写他们的什么事?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一自然段,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2、这两只小狮子的表现有哪点有同?
3、读第二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
⑴第一句话讲什么?板书:一只刻苦练功
从哪儿看出刻苦练功?
“整天”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练的时间长,从早到晚,不怕苦,不怕累)
它整天都练些什么本领?谁能用手势做一做滚,扑,撕,咬的动作?(滚可以练得身体灵活:扑能使动作迅速而凶猛,撕,咬能置猎物于死地)
⑵另一只小狮子整天在干什么?板书:另一只什么也不干。
懒洋洋地晒太阳是什么样子?(没精打彩)
⑶看图⑴谁是狮子妈妈?谁是刻苦的狮子?谁是懒狮子?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你喜欢哪一只小狮子,为什么?
⑷带着感情读2自然段。
4、这只狮子为什么会这么懒?读 3-6自然段。
⑴小树向懒狮子提出了哪两个问题?
“练功”是什么意思?(锻炼本领)读出奇怪的语气。
⑵懒狮子是怎样回答的?
“那苦头”指的什么?说明什么?(怕苦)它认为什么是吃苦头?它说这话时什么语气?慢吞吞说明什么?谁来试读?
⑶懒狮子不练功,以后怎样生活呢?它自己是怎样想的?(读懒狮子的第二句话)
“凭着”是什么意思?靠谁呢?它父母有什么本领?它父母有什么地位?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它想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生活)
板书:yi kao 父母⑷懒狮子说这话时是什么样子?(得意)看插图
⑷为什么会这样?(炫耀……)
⑸它会生活得好吗?为什么?
5、狮子妈妈是怎样教育懒狮子的?读第七段,把妈妈说的话勾下来。
⑴妈妈一共讲了几句话?
⑵抽读第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没有谁可靠,只有靠自己)
⑶要靠自己该怎么做?读第二句。
“也”是什么意思?跟谁一样该苦练功?"应该"是什么意思?妈妈为什么这样说?(让他向勤狮子学习克服怕苦的思想)
⑷妈妈还告诉懒狮子什么?真正的狮子是怎样的狮子(有独立生活能力,像父母一样做林中之王)
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只有刻苦……学会生活的本领,才……)板书:中心句
这句话用子什么标点符号?表达了妈妈什么思想感情?
⑸听了妈妈的话,小狮子是什么表情?看插图(3)这时他会怎样想,怎样做?
6、这刻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从小应该刻苦锻炼生活能力,不应该依靠父母生活的道理)
7、小学生长大了要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应该学会哪些本领?
四、全文板书:
一只 整天练习 非常刻苦
14、两只小狮子
另一只 什么也不干 依靠父母 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
五、练习用"应该 本领 真正"说话。
(市三新教材培训研讨示范课)
《两只小狮子》练习设计 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狮、整”等14个生字。会写“练、习”2个字。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懒洋洋”、“慢吞吞”等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正确的朗读课文,并分角色表演段落
4、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从中悟出“不依靠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的本领”的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
识字,把课文读正确,读出小狮子与小树对话时的语气
教具、学具 :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
你们见过狮子吗?从哪里见过?快把你知道的和狮子有关的知识介绍给大家。(有的同学可能说在动物园见过;有的同学说在“动物世界”里见过;也有的同学可能听别人说过。根据学生的回答,了解狮子的样子以及生活习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两只小狮子,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吧
1(板书课题)
2.课件(大森林中,大小狮子捕食、玩耍等画面。)你们瞧,他们是谁?喜欢他们吗?为什么?狮子可厉害了,大家称他为森林之王。你们看着两只可爱的小狮子正向我们走来。但是这两只小狮子可不大一样,想知道他们有什么不同吗?(巧设悬念,激发读书欲望。)
二、感知课文
欣赏(借助画面,范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配图范读,(播放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及课文文字)学生边看边听,整体感知课文。
自学(自读自悟,认识生字,读通句子。)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生字做上记号,自己想办法认识它。
2. 和同卓互相读读课文,请他们做你的小帮手,把自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读书要有层次,开始读书时要求不要太高,应该让学生把字音读准,不丢字填字,读顺即可。随着读文遍数的增多,要求逐步提高。)
三、 识字(设计游戏,认识14个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1. 和小狮子交朋友,看谁的朋友多。(用小狮子作背景图,把要求认识的14个生字做成字卡,让学生读字、组词或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练习说话。)根据需要,师生可互相提醒:“整、狮是翘舌音;”洋、将、应“的韵母是后鼻音。
2. 把你识字的好办法说给大家听。(鼓励学生用自己最习惯、最喜欢的方法识字。)如:组合法:狮、苦、扑、咬、靠;换偏旁:咬、洋;编顺口溜:吞(一口吞天下)等。
3. 巩固识字。你指我猜
诵读(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读好前六个自然段。)
1. 狮子妈妈生下了两个小狮子,可这两只小狮子的表现可不大一样,看看第一幅图,读读课文第二个自然段,把讲他们不同表现的.词语、句子画下来,认真读一读。
2. 汇报。可抓住如下词句,理解意思,练习朗读。
(1)“滚、扑、撕、咬”这几个动词,让学生看插图,做动作,从而感受到小狮子这样做很辛苦。
(2)“懒洋洋”这一形容词,让学生结合第一幅图上懒狮子翘着二郎腿,闭目养神,晒着太阳的情景,理解“懒洋洋”的意思,并让学生做动作。
(3)你能读出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吗?试试看.(学生练读、个别读、评读、集体读等多种方式。)其他同学做动作表演。
(借助插图,加上动作,联系生活实际以及上下文,学生很容易理解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朗读,求得水到渠成的效果,学生一定会读得有情有味。)
3. 这只懒狮子为什么不练功呢?快读读第三到第六自然段,你就会找到答案了。说一说你想用什么方式读。(学生可能会说自己读,和同学分角色读,演课本剧……教师不要束缚学生,喜欢用什么方式读,就用什么方式读。)
4. 汇报。找几名同学用不同的方式读课文,并相机进行评价,重点读好两个疑问句和两个感叹句,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两种不同句式的不同语气。
5. 交流,说说你喜欢哪只小狮子,为什么?
写字(抓重点,示范指导,严格要求,写好生字。)
1. 学生认真观察“练习”这两个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
2. 学生说,教师范写,学生评价教师的写字。
4. 学生在书上描红临写,同桌互评。
《两只小狮子》练习设计 篇8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这段话充沛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低年级同学年龄小,但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在教学中,假如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就能点燃同学的发明性火花,促其展开丰富的想象。我在教学《两只小狮子》一课时,引导同学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重要片断和故事的结尾让同学展开想象,训练同学的想象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挖掘重点词语,发展想象能力
词语教学是低年级语文课的重点。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重点讲解,让同学在充沛理解重点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不只能加深同学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同学的想象力。如在讲到小树问懒狮子为什么不练功,懒狮子说不去吃那苦头时,我就引导同学结合勤狮子的表示,抓住“苦头”一词让同学想象:要成为一只勇猛的狮子,要吃哪些苦头会遇到什么困难这样,同学的思维很快就被调动起来,有的说他可能会蹭破皮,有的说他可能会让沙子迷着眼,有的说他可能会扭伤胳膊和腿,还有的说他会累得趴在地上起不来,等等。这样,通过一个词语的教学即可大大开阔同学的想象空间。
二、抓住重要片断,发展想象能力
抓好同学对课文的重要片段的'理解,就能让同学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整篇课文内容,而且非常有利于发展同学的想象力。如当讲到懒狮子想依靠爸爸妈妈生活而不练功时,我就启发同学想象懒狮子不练功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有的同学说爸爸妈妈不在时,他捕获不到猎物会饿死,有的说他会被老虎吃掉,还有的说他被别的动物咬伤才后悔当初不好好练功……同学在丰富的想象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又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发展了想象力。
三、延伸课文结尾,发展想象能力
童话故事生动有趣,结尾处经常留下余味,教师如能处置好课文的结尾,适时引导同学展开联想,对发展同学的想象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在引导同学对懒狮子不练功会有什么后果进行想象的基础上,我又进一步引导对故事的结尾展开想象:懒狮子不练功,后果非常严重,他听了妈妈的话后会怎样做呢假如课文有第四幅插图,第八自然段,会画些什么写些什么这样同学的兴趣一下就被激发起来。有的同学说听了妈妈的话后,懒狮子就让妈妈教他练功,他不怕苦,不怕累,终于也和妈妈一样成为一只勤劳勇猛的狮子。有的同学说听了妈妈的话后,懒狮子就主动请第一只小狮子教自身练习滚、扑、撕、咬的身手,并和他一样从早到晚刻苦练习,最后兄弟两人都有了很高的身手,爸爸妈妈老了后,他们一起成了森林之王……这样,同学的想象力得到了充沛发挥。
总之,我在教学《两只小狮子》时,有意识地运用以上方法引导同学开动脑筋,积极考虑,同学不只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而且发展了想象力,为进一步培养发明品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两只小狮子》练习设计 篇9
一、教学内容:
《两只小狮子》是上海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中的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主要讲述两只小狮子不同的生活态度。一只刻苦练功;另一只却非常懒惰,想凭借父母的本领和地位去生活,教育学生克服依赖心理,从小刻苦练就生活的本领。
二、教学设计中思考的问题:
《两只小狮子》一课,作为低年级的一节随文识字课,以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为载体,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的同时,使学生在文章所营造的情境中去主动而轻松地学习字词,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素材。在设计这一课时,我在两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一是以课文为载体,落实三维目标,着力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二是构建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对话式的教学模式,营造平等、轻松的学习氛围。
1、以课文为载体落实三维目标。
随文识字教学较集中识字、字理识字等识字教学的优势在于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兴致勃勃地阅读文章的同时熟悉字词,识记字音、字形,理解字义,并在课文所呈现的比较规范的语句中去学习如何运用语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文质兼美的小文章对学生朗读、思维、感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思想上的启迪都是大有裨益的。
所以,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注意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首先以文本呈现字词;然后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其义,识记其形;最后再回归文本,促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悟,落实三维目标。有意识地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真正体现随文识字教学的优势。
2、构建对话式教学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学习过程应是一种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在平等积极的交流中去促进理解,提高认识,教学相长。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保证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充分时间,使低年级学生通过反复阅读,逐渐培养分析、理解的能力,培养语感,并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同时,注意生生、师生间的合作交流。如对“懒狮子不去练功的原因”这一教学重点的理解,便采用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交流的方式展开学习,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明确认识。
此外,在理解难点段———狮子妈妈的话时,所采用的读文-理解-交流-设置情境,进行表演等方式也都是在进行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对话。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读文学习字词,认读9个生字,落实其中的6个四会字。
2、在多种方式读文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
3、通过质疑问难、交流讨论、想象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深入探究文章内容,主动思考的习惯,同时激起其乐于表现、展示自己的愿望。
4、了解本篇童话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不要有依赖心理,应从小刻苦学习,练就独立生活的本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随文识字,在对课文的阅读理解中去识记字音、字形、理解字义,对重点字词能够正确运用。(主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课件演示,想象说话等形式来落实。)
2、了解两只小狮子各自的特点,及懒狮子不练功的原因。(通过想象刻苦练功的小狮子所吃的苦头,为懒狮子不练功的理解做铺垫;同时,通过分角色朗读、评读、指导等方式来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难点:
1、将识字与阅读理解的有机结合。(突破方式:以课文呈现字、词,将生字、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识记。)
2、对狮子妈妈教育懒狮子一段话的深入理解。(主要通过想象表演来达到真正理解的目的。)
五、教学准备:flash教学课件,用生动的画面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重点、难点的理解通过演示课件来加以突破。
头饰,贴图,生字卡片。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导语:同学们,喜欢听童话故事吗?童话故事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常常能告诉我们一些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走进森林王国,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故事。请同学们齐读文题。
2、引导学生带问题来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师:狮子是最凶猛、威武的动物,被称为兽中之王,那么它的两个孩子——两只小狮子又如何呢?快来看一看吧!(播放配有课文内容的故事片)
〔自由读文识字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1、引导读文: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也想自己去读一读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想一想两只小狮子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在书上画上来。然后,同桌之间交流预习字词的情况。
2、交流汇报:
生:两只小狮子的特点:一只练功刻苦;一只懒惰。(板书:刻苦懒)
师:在哪一自然段中写出他们各自的特点的?(2自然段)(在屏幕上显示本段文字,并用不同颜色的字标注出四会字与认读字)请同学再读本段文字,注意读准字音。(引入教学重点1的学习)
(1)结合本段第一句话,学习“苦”“扑”“功”三字
a黑板上贴图:这是那只练功刻苦的小狮子。通过预习,知道“刻苦”的意思吗?(做某事时肯下功夫,不怕吃苦)
b从课文中能看出这只小狮子非常刻苦吗?(生抓住“整天练习滚、扑、撕、咬”一句来理解)
c师:我们看一看它每天是怎样刻苦练功的吧。播放小狮子练功的课件。并理解滚、扑、撕、咬的练习分别有什么用处。(滚:保证与敌人搏斗时身体灵活;扑,迅速地命中目标,捕食猎物;撕、咬:使爪子、牙齿锋利)
其中重点学习“扑”字:a引导观察小狮子“扑”的动作,理解“扑”的字义。(用力向前冲,使身体突然伏在物体上)b引导学生亲自做一做这个动作,明白“扑”是手参与的一个动作,所以是动词,并记住其部首“扌”。(板书)c练习“扑”的作用是什么?d指导书写。
d过渡:看来,这四项本领足以保证小狮子在与敌人搏斗和猎取食物时占据优势,但是在这刻苦的练习中它遇到了多少辛苦,吃了多少苦头,你们能想象得到吗?(再次演示课件,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生:在练习滚时可能会划伤,扑时可能会重重地摔在地上,鼻青脸肿,每日不断地撕、咬也是非常单调、劳累的。)
e教师板书:刻苦
辛苦
苦头
小结:看来,小狮子练功不仅刻苦,而且辛苦,会吃到很多的苦头。那么,这个“苦”字有好方法记住它吗?
(生:编字谜、分析形声字等方法进行记忆。古人采的草药很苦,“艹”表示字义,是部首,“古”表示字音。)
指导书写,并渗透情感教育:评价同桌的书写,说一说某人写字好的原因。(平日刻苦练字)
师:看来做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成绩,都要付出辛苦,刻苦练习。那么,你能用刻苦说一句话么?(用“刻苦”一词进行造句练习。)并自然引入小狮子刻苦练功,来学习“功”字。(略处理,了解部首即可。)
(2)结合本段第二句话,学习生字“晒”“吞”“位”;词语“懒洋洋”“慢吞吞”
a过渡:这只小狮子这样刻苦,而另一只呢?(贴图)读一读第二句话。“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
b学习“晒”字a齐读读音,强调翘舌音。b与“洒”字进行区分,总结识字方法。(区分部首的方法来识记形近字是非常好的方法,部首常揭示出字的意义)
c学习“懒洋洋”一词。a词义:懒。b“洋”的读音变为一声的原因。c扩展知识:复习学习过的abb式的叠词。d引出“慢吞吞”一词的学习。
d学习“吞”字(口诀:一口吞掉天。所以下面的“口“字和“吞”的字义有关,是它的部首。下面的“天”不能写成“夭”)
e直接引入最后一人四会字“位”的学习。(略处理:组词即可)
小结:再读第二自然段,读出两只小狮子各自的特点。
板书设计:
31两只小狮子
练功(图1)(图2)晒-洒
刻苦:滚扑撕咬懒吞(慢吞吞)
苦辛苦位地位
苦头一位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质疑引导深入学习]
1、指读生字、词语。
2、回忆两只小狮子的特点,板书。(练功刻苦、懒)
3、一只小狮子练功如此刻苦,另一只却这样懒惰,让每一个看到这情景的人都不禁要问“懒狮子,你怎么不练功啊?”
[直奔重点交流感受]
1、小组配合,分角色读3-6自然段,结合小狮子的话语理解他不练功的原因.
2、生读文,讨论.
3、汇报交流:
a请一组分角色读,并谈理解,其它小组补充。
(生从小狮子不想吃苦头和有依赖父母的心理两个方面谈)
〔此处因为有前文对第一只小狮子练功中所吃的苦头的想象,所以学生很容易理解第一句话。〕
b通过指导朗读,进一步理解第二句话:你们说小狮子自认为自己的父母是林中大王,有本领,不会让他饿着;有地位,不会允许别人来欺负他,伤害他,所以他是那样骄傲,觉得不练功是那样理所应当。所以,他会怎样说这一段话呢。指导学生加表情、动作来读。
c带头饰,分角色朗读3-6自然段。
4、师生配合,分角色读此部分。(师——小树,生——懒狮子)
〔创设情境深化体验〕
1、师:你们读得真好。读出了小狮子此刻骄傲自得,理直气壮的语气。初听起来,我们觉得他说得也算有理有据,那么,你们认为小狮子到底用不用练功了呢?读最后一段,结合妈妈的话说一说。
2、生交流。
3、汇报:读。理解:应该练功,因为妈妈说过“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靠谁呢?”就是说父母总有老的一天,当他们没有本领、地位保护孩子时,或者他们死去后,小狮子就谁也不能依靠了。
〔此处让学生把这句反问句换个说法,来理解其含义,但反问句的知识不用介绍,只需通过指导读出问的语气即可〕
4、进行点拨,引导体验,加深理解。
a师:是呀,自己不学习本领,有朝一日,你离开父母,谁也不能依靠时,那将是非常可怕的。困难、危险会随时发生啊!不信,你看,两只小狮子这就遇到麻烦了。
出示书后练习题:一天,两只小狮子迷路了。突然,树林里跑出了一只大老虎,这时两只小狮子会怎么样呢?请你展开想象,编个小故事。
b生:小组合作续编故事。
c请一组带头饰表演。(学生经过想象,编排两种故事情节,一种是懒狮子被老虎吃掉,另一种是侥幸逃脱,回去后认真练功。)
〔自评:通过这一体验环节的设计使课堂气氛更加活泼,热烈,既培养了学生的在理解原文基础上的想象能力,表演能力,同时,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狮子妈妈所说的话:“不练功,等我们老了,不在了,你依靠谁呢?”的深刻含义。〕
d此时,你想对懒狮子说点什么吗?(学生畅所欲言:劝告其不要依赖父母,要从小练就生活的本领)
f回归文本:这也正是狮子妈妈想告诉小狮子的话,要想成为一只真正的凶猛、威武的狮子,应该刻苦练功,学会生活的本领。(板书)
〔适时引导升华认识〕
1、师:故事到此似乎应该结束了,但这个故事的结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呢?
(生:我们小孩子也应从小刻苦练就生活的本领,不能依赖父母,有朝一日我们独立生活时才能克服重重困难)
2、教师将学生的话语总结成两句话
屏幕出示: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未来
依靠自己的勤奋获得成功
齐读。
板书设计:
31两只小狮子
(图1)(图2)
刻苦懒:不去吃苦头
凭着
应该……才能……
《两只小狮子》练习设计 篇10
《两只小狮子》教学反思
《两只小狮子》教学反思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但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在教学中,如果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就能点燃学生的创造性火花,促其展开丰富的想象。我在教学《两只小狮子》一课时,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重要片断及故事的结尾让学生展开想象,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挖掘重点词语,发展想象能力 词语教学是低年级语文课的重点。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在充分理解重点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在讲到小树问懒狮子为什么不练功,懒狮子说不去吃那苦头时,我就引导学生结合勤狮子的表现,抓住“苦头”一词让学生想象:要成为一只勇猛的狮子,要吃哪些苦头会遇到什么困难这样,学生的思维很快就被调动起来,有的说他可能会蹭破皮,有的说他可能会让沙子迷着眼,有的说他可能会扭伤胳膊和腿,还有的说他会累得趴在地上起不来,等等。这样,通过一个词语的教学即可大大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 二、抓住重要片断,发展想象能力 抓好学生对课文的重要片段的理解,就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整篇课文内容,而且非常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当讲到懒狮子想依靠爸爸妈妈生活而不练功时,我就启发学生想象懒狮子不练功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有的学生说爸爸妈妈不在时,他捕捉不到猎物会饿死,有的说他会被老虎吃掉,还有的说他被别的动物咬伤才后悔当初不好好练功……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又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发展了想象力。 三、延伸课文结尾,发展想象能力 童话故事生动有趣,结尾处常常留下余味,教师如能处理好课文的结尾,适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在引导学生对懒狮子不练功会有什么后果进行想象的基础上,我又进一步引导对故事的结尾展开想象:懒狮子不练功,后果非常严重,他听了妈妈的话后会怎样做呢如果课文有第四幅插图,第八自然段,会画些什么写些什么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激发起来。有的学生说听了妈妈的话后,懒狮子就让妈妈教他练功,他不怕苦,不怕累,终于也和妈妈一样成为一只勤劳勇猛的狮子。有的学生说听了妈妈的话后,懒狮子就主动请第一只小狮子教自己练习滚、扑、撕、咬的本领,并和他一样从早到晚刻苦练习,最后兄弟两人都有了很高的本领,爸爸妈妈老了后,他们一起成了森林之王……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两只小狮子》教学反思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中心小学 李云飞
《两只小狮子》是新教材二册第七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当我第一次读着这篇课文时,脑海中突然浮现出“课堂是乐园,学习是趣事”这么一句话。对呀,既然是一篇童话故事,何不带孩子们走进童话的乐园,创设一个童话般的情境,为学生搭建一个激发想象、释放才智的平台,让孩子在情境中学,在角色中悟。
于是初次的备课思路是这样的:当上课铃响时,我戴着百灵鸟的头饰走进课堂,大声说:“动物朋友们请注意了,今天将在这儿选狮子大王的继承人。”孩子们也戴上头饰进入角色。“请看候选人的名单”随即出示课题。“请看候选人的竞选录象”接着播放“两只小狮子”练功的动画画面,看完之后,让孩子们说说理由,预设着孩子们会兴奋不已,顺着这股兴奋劲,我再自然地出示第一、二段的内容,把这两段的品词、品句、朗读感悟一并进行。想想挺美的,同组老师也认为我很会动脑筋。然而真正试教下来却不尽如意,一开始学生就对选继承人毫无兴趣,感觉似乎是我在演独角戏。这头饰不仅起不到作用,还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高老师和倪校长的一席话更是惊醒了我这个梦中人。她们说:“新课堂需要返朴归真,少一些花俏的东西,多一些实实在在的。”是啊,光是一个小狮子的动画画面,就花了计算机老师好几个小时,更不用说做那些头饰什么的。再加上前面的浪费时间颇多,以致于后面的生字教学也就不扎实了。
在两位名师的指导下,我进行了修改,教学思路如下:上课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地说:“孩子们,在这节中,老师想跟大家一起走进大森林去看看,认识两位新朋友,谁呢?”老师板书课题—两只小狮子,学习生字“狮”,接着让孩子质疑:“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是啊,这到底是怎样的两只小狮子呢?读读课文你就会知道答案了”孩子由于想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就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文大声地读了起来。在交流问题时,我根据孩子的回答,随机板书文中的两个重点词 “刻苦和懒洋洋”,同时学习生字“苦、懒、洋”。分三个层次学习第2自然段(初读—学完生字后的读流利──指导有感情地读)。以导入语“读着读着,老师心里都急了,你们急吗?急什么呢?”展开学习小树和狮子的对话部分。在大青试教之后,自我感觉良好。整个教学过程下来,流畅自然,毫不矫揉造作,学生们也学得兴致盎然,扎扎实实。比起第一次的教学,那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当然,也有老师可能会认为,公开课这样行吗?这样的设计是否过于平常,缺乏新意?然而,我只想说:“做人也好,教学也罢,实实在在最是真!”
挖掘训练点 发展想象力──谈《两只小狮子》的教学
山东省高密市第一实验小学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但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在教学中,如果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就能点燃学生的创造性火花,促其展开丰富的想象。我在教学《两只小狮子》一课时,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重要片断及故事的结尾让学生展开想象,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挖掘重点词语,发展想象能力
词语教学是低年级语文课的重点。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在充分理解重点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在讲到小树问懒狮子为什么不练功,懒狮子说不去吃那苦头时,我就引导学生结合勤狮子的表现,抓住“苦头”一词让学生想象:要成为一只勇猛的狮子,要吃哪些苦头会遇到什么困难这样,学生的思维很快就被调动起来,有的说他可能会蹭破皮,有的说他可能会让沙子迷着眼,有的说他可能会扭伤胳膊和腿,还有的说他会累得趴在地上起不来,等等。这样,通过一个词语的教学即可大大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
二、抓住重要片断,发展想象能力
抓好学生对课文的重要片段的理解,就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整篇课文内容,而且非常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当讲到懒狮子想依靠爸爸妈妈生活而不练功时,我就启发学生想象懒狮子不练功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有的学生说爸爸妈妈不在时,他捕捉不到猎物会饿死,有的说他会被老虎吃掉,还有的说他被别的动物咬伤才后悔当初不好好练功……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又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发展了想象力。
三、延伸课文结尾,发展想象能力
童话故事生动有趣,结尾处常常留下余味,教师如能处理好课文的结尾,适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在引导学生对懒狮子不练功会有什么后果进行想象的基础上,我又进一步引导对故事的结尾展开想象:懒狮子不练功,后果非常严重,他听了妈妈的话后会怎样做呢如果课文有第四幅插图,第八自然段,会画些什么写些什么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激发起来。有的学生说听了妈妈的话后,懒狮子就让妈妈教他练功,他不怕苦,不怕累,终于也和妈妈一样成为一只勤劳勇猛的狮子。有的学生说听了妈妈的话后,懒狮子就主动请第一只小狮子教自己练习滚、扑、撕、咬的本领,并和他一样从早到晚刻苦练习,最后兄弟两人都有了很高的本领,爸爸妈妈老了后,他们一起成了森林之王……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总之,我在教学《两只小狮子》时,有意识地运用以上方法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学生不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而且发展了想象力,为进一步培养创造品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两只小狮子》练习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狮、整等14个生字。会写练、习等6个字。学习积累懒洋洋这一类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3.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头饰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昨天我们认识了可爱的小白兔和小灰兔,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呢?(在已画上草地、森林的黑板上贴上两只小狮子)
2.板书课题。随机学习狮的读音和字形。
[儿童喜欢和小动物交往,愿意做他们的朋友,所以老师从小动物入手切入话题,亲近自然,激发兴趣。以鲜活的画面展示在黑板上,更能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兴奋点。教师再顺势利导教学狮的读音和字形,可谓衔接紧密,学中有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认识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画下来,借助拼音朋友,多读几遍。
2、每个四人小组都有一套生字卡片,请组长领着小伙伴把课文再读一遍,然后学习生字,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用和狮子交朋友的游戏检查字音。交流记字形的好方法。)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随机指导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5、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想和哪只小狮子做朋友呢?
[教师没有先范读课文,而是让学生尝试自读,边读边找出不认识的字,这是尊重了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建构课堂教学,其目的是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发挥小组学习的功效,注重生与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是生命的自我完善和检验。小组合作并没有放任自流,而是有组织的,有调控的,有导向的。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或方法识字,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是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这要比教师领着学,记忆扎实,基础牢固。识字与游戏相结合,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知情互促,兴趣浓烈。
读书要思考,读书要解决问题,读书还好讲究方法,所以老师在引导学生读书是有导向的,如,读出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要求边读边想,可贵的是让学生读出情感想和哪只小狮子做朋友呢?这是注重了学生个体感受。
三、创设情境、朗读感悟1、2自然段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位分别读写两只小狮子不同表现的句子。
3.指导读第一句。
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
A、指名读。
B、贴出滚、扑、撕、咬四幅图片
C、请四个学生把滚、扑、撕、咬四个字贴到相对应的图下。
D、.学生再练读,边读边想象小狮子练功的情景。
4、指导读第二句
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
A、指名读
B、看图说说这只小狮子的样子。
C、请学生表演懒洋洋的样子,并把懒洋洋这个词贴到黑板上恰当的狮子图身上
D、看着图,把它懒洋洋的样子读出来。
5.请两名同学把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读出来,其他同学可以配合做动作表演。
6.你想对这两只小狮子说什么呢?
[情境应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的方略也有好多,但要建立课文的内含情感与学生情趣的联系,也就是顺应学生的心理,学生喜欢看直观的画面,愿意接受感官的刺激,内心希望得到快乐的享受,所以,教师从图入手,激发学生的情感,建立图与文字的联系,这样就比较直观的理解了词语的含义,变抽象为具体。
当学生感悟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后,自然的生成了情感,这时让学生带着情感读,一定能读得滋滋有味,要比老师先讲解怎么读要好的多。
表演是体验课文内容的方式之一,儿童兴奋的时候,他们会通过各种情态表现出来,往往是难以自控的,抓住这个心理,让学生把情感表演出来,他们会得到最大的满足。当然,,表演要为内容而服务,要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过去的教学之所以古板,是缺乏人文的关怀,语文教学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教师应立足于精神建构语文教学。你想对这两只小狮子说什么呢?人与动物的沟通与对话,是情感的交流,是人性的体验,是真善美的发现,
四、巩固生字,书写生字
1、用生字组词
2、指导书写第2自然段的5个生字
学生观察,教师范写,学生临摹,师生讲评。重点指导练
[低年级识字任务比较重,用一课时来解决,显然是不科学的,学生识字快,忘得也快,因此,必须把识字任务分散开,每课都识字,每课都巩固,这样不断的复现,识字就很容易扎实的掌握了。
指导写字是建立在认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写字前让学生观察很重要,通过他们自我分析、自我发现、自我归纳,在学生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再有重点的指导怎么写,关注的是学习过程,体现是师生的合作。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12个词语,认识8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是学生知道应该从小锻炼生活的本领,不应该从小依赖父母。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进行识字教学,了解刻苦,懒洋洋等词的意思。弄清懒狮子不练功的原因,读懂狮子妈妈的话。
教学难点:有些生字的读音不容易读准,有些生字的形易与熟字混淆。
教学过程:
一、形象掲题
大家去过动物园吗?见过狮子吗?狮子是怎样的?(威武)大家都称他做什么?(森林之王)
你们想知道狮子为什么能成为森林之王呢?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认识两只小狮子。(板书课题:两只小狮子)齐读课题
二、讲读课文。
1、大家打开课本。(出示挂图)
指图:在森林里面,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小狮子,这两只小狮子表现可一点都不一样。(观察图画)它们有什么不同表现呢?
(一只整天练习滚、扑、撕、咬,另一只在晒太阳。)
看看课文里哪里写了这两只小狮子的表现呢?请同学读出来。(指名读)
指导朗读:(指图)这只小狮子练功的动作很干脆的,读的时候也要读得干脆一点。(指名读)这只小狮子整天练功。(板书:练功)整天是什么意思?(从早到晚)练什么?(滚、扑、撕、咬)。练好了这些就能捕到食物。
请同学表演一下他是怎演练功的?(指名表演)
所以说他是怎么样的?(非常刻苦)(板书)
谁来读读另一只小狮子的表现?(指名读第二句。)(板书:懒洋洋不干)读的时候注意要读得懒洋洋的。(再读)
2、他们的表现给谁看到了?(小树)(出示图2)
小树看见这只小狮子这么懒,就和懒狮子说起话来了。
轻声的读一读小树与懒狮子说的话。(想一想小树应该怎么读,懒狮子又怎么读)
齐读(学生读小树,老师读懒狮子,让学生注意老师是怎样读的)
小树看见懒狮子在晒太阳,是怎么问的?读出问的语气(指名读)
懒狮子有什么反应?(指名回答:懒狮子抬起头,慢吞吞的说)
大家想一想好像勤狮子那样练功的话会吃什么苦头?(蹭破皮、很累)
懒狮子不愿意去吃这些苦头,小树听了都有些生气了,又问懒狮子了(指名读,生气地)
看图:懒狮子一点都不在意,还得意的答小树(边做动作边读懒狮子说的话)
他的话对不对呢?不练功会有什么后果呢?(捕捉不到食物,饿死)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小树与懒狮子的对话。(女:小树男:懒狮子)
他这话给谁听到啦?(狮子妈妈)
3、狮子妈妈又是怎样教育这只小狮子的呢?轻声的读一读,把狮子妈妈说的话用~~画出来。(出示投影片,对一对看看一不一样)
齐读一遍,数数狮子妈妈说了几句话。(3句)
指名读第一句。读出妈妈教育孩子的语气。
你说当狮子爸爸妈妈老了,不在了的时候,小狮子还有没有的依靠呢?(没有)
只能靠谁?(靠自己)
所以狮子妈妈要小狮子怎么样?(指读第二句)
还教育他什么?(指读第三句)(板书:学会生活本领)
再读一读狮子妈妈说的话,我们自己也受一受教育。(齐读)
大家想一想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后,以后会怎么样呢?(四人小组讨论)(懒狮子就让妈妈教他练功,他不怕苦,不怕累,终于也和妈妈一样成为一只勤劳勇猛的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后,懒狮子就主动请第一只小狮子教自己练习滚、扑、撕、咬的本领,并和他一样从早到晚刻苦练习,最后兄弟两人都有了很高的本领,爸爸妈妈老了后,他们一起成了森林之王)
三、这篇课文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请同学来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表演故事)
四、总结:
这个故事不只教育这只懒狮子要学会生活的本领,其实也在教育我们。我们从小也要学会生活的本领。大家想一想我们应该学会哪些本领呢?可以说说学习上的,也可以说生活上的。好像:学会收拾书包。(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希望大家学好这些本领,以后就不用依靠别人了。
板书: 21 两只小狮子
整天 刻苦练习 (勤)
懒洋洋 不干 (懒)
学会生活的本领
成为真正的狮子
《两只小狮子》练习设计 篇12
佚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12个词语。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使学生知道应该从小锻炼生活的本领,不应该总依赖父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朗读进行识字教学,了解“刻苦、懒洋洋”等词的意思。弄清懒狮子的不练功的原因,读懂狮子妈妈的话。
难点:有些生字音不容易读准,有些生字的字形易与熟字混淆。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3.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形象揭题
1.出示狮子彩色图画。问:这是什么动物?(狮子)狮子是一种可厉害的动物啦,大家称它为森林之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狮子的课文:(板书课题:23 两只小狮子)学生读课题。
3.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了两只小狮子的什么事呢?请大家打开书。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注意良好的听读习惯的培养。
2.学生充分地、自由地、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词、句注意读边贯,不读破。
3.开火车分段请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对照前面读书要求,认真听,听后进行评议。
三、导读课文
1.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小狮子。这两只小狮子的表现可一点儿都不一样。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第二段,把讲它们不同表现的词句圈画下来,再读一读。
2.学生汇报圈画的词,教师指导理解词语,练习朗读这两句话。
(1)整天,换词理解就是——每天从早到晚。
(2)滚、扑、撕、咬:可让学生看插图,做做动作、手势理解这样做很辛苦。
(3)从上面所讲的词语可以看出,一只小狮子刻苦。练习朗读这句话。
(4)懒洋洋:可让学生结合第一幅插图上懒狮子的样子:跷着二郎腿,闭目养神,晒着太阳,然后练习朗读这句话。
3.这只懒狮子为什么不练功呢?请同学分角色朗读三到六段。其他同学注意听,准备评价后再朗读。教师在评议中相机进行词句训练。
(1)练功:狮子“练功”,就是指做什么?联系“滚、扑、咬”理解。
(2)读第四段可以联系“慢吞吞”和句尾的感叹号指导朗读。
(3)第六段可以让学生模仿第二幅图上小狮子的动作、神态来练习朗读。
4.懒狮子说的话对吗?听老师读第七段,想一想:
(1)懒狮子想靠谁?爸爸妈妈老了,不在了,要靠谁呢?(要靠自己)
(2)所以妈妈说——你也┅┅(学生接读)
(3)看看第三幅图上妈妈的神态,指导学生练习朗读第七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2.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3.看第三幅图上小狮子的表情,想一想:小狮子听了妈妈的话以后,会怎么想,怎么做?课后讨论讨论,编编故事,过几天我们开个故事会。
二、指导识字、写字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2.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熟字分析记忆“刻、苦、阳、功、抬”几个生字。重点指导“练、谁”两个字。“练”,右边不要写成“东”。“谁”,左右两部分要写紧凑,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完成课后练习2,先观察范字,再描红、临写。
三、词句训练
1.完成练习3。注意“应该”的“该”与“刻苦”的“刻”的区别。
2.完成练习4。先让学生读句子,要求读出语气,再把最后一句抄在本子上。
《两只小狮子》练习设计 篇13
一、夸狮子
师:见过狮子吧?来,夸夸狮子
生1:狮子很勇敢
生2:狮子的爪子很锐利
生3:狮子的叫声很响
生4:狮子的毛很漂亮
生5:狮子的视觉、嗅觉、听觉很灵敏
师:是啊,说得真好,怪不得人们称狮子是--
生:林中之王
师:百兽之王
评:利用电教手段,先以鲜活的画面,让学生感知狮子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狮子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夸狮子,尊重了他们的个性体验,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训练了语言,而且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二、读课文、取名字,找理由
1、威猛的妈妈有两个孩子,他们就是--(板书课题:两只小狮子)不过,这些天狮子妈妈还真烦恼着呢!因为这两只狮子还没取名,你愿意帮她给他们取名吗?
生:(跃跃一试)愿意
师:不过,取名要有根据,要有理由的,这理由要在课文中找,有问题吗?
生:没问题
师:这么自信,打开课本,好好读读故事,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拼拼,也可请教小朋友和老师。读完后,想名字,找理由。
(生自由读故事取名找理由)
(师巡回指导)
评:给小狮子取名字,是一个精心的教学设计。因为学生要给狮子起名,那就得读书,还得读出小狮子的特点,使名字能自圆其说,这样自然而然的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教师的引导性的语言也有艺术性,首先是模拟一个情境,让学生帮助狮子妈妈解除烦恼,然后以商量的语气,与学生对话,以反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自信,煽动了学生的情绪。同时教师还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与学的统一,促进了课堂教学有序的进行。
师:有些小朋友已经想好名字,找到理由,为了呆会说的时候更能显出你的水平,你把这些句子好好再读读。(师重点指导困难的几个学生)
师:把你想好的找到的告诉组里的小朋友,呆会儿推荐出一个最好的名字来。组长要注意检查生字的读音。有问题请教老师。
(生继续小组交流,教师继续个别指导)
评:这里用了一个"欲扬先抑"的教学策略,教师没有让学生就问题而解决问题,而是话题一转--先读句子,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课文有深入的理解,而且为更好的起名起到了沉淀和积蓄的作用。这里运用了小组的合作的形式,强调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并且注意发挥了小组长的作用,可谓:稳中有序,动而不乱。在学生的合作时,教师不是旁观者,而是体现了指导者,如,对困难生的个别辅导,既做到了做到了因材施教,又力求学生共同发展。
师:你们都取了些什么好名字?我都急着想知道了!
生1:我们给一只狮子取名勤勤,因为他很勤劳,另一只狮子我们叫他懒懒,因为他很懒惰
(学生都情不自禁为她鼓掌)
师:真是好名字,叫着多有趣,你们真会动脑筋。
生2:我们给一只狮子取名勤狮子,另一只叫它胖狮子,因为他整天不练功身体发胖
师:有意思
生3:我们把一只狮子叫壮壮,因为他的身体很强壮、另一只了叫他懒懒
师:很独特
师4:我们给一只取名也叫勤狮子,另一只叫他懒狮子
……
师:我们小朋友取的名字真不错,狮子妈妈感谢你们哪!可是到底叫哪个名字呢?这样,暂且叫他勤勤,另一只叫懒懒好吧,当然,你认为还是你的名字好,你按自己的想法叫。
评:教师的"虚张声势"的一问,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促使了学生迫不及待的表达。学生在无拘无束中,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想法,课堂气氛也异常的活跃起来了。此教学环节的成功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概括、自主体验。教师的尊重与激励,促进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师:勤勤这个可爱的名字哪个小组取的?来,你们来说说理由?
生:(读)一只小狮子整天练功滚、斯、咬、非常刻苦。
师:说说你的体会
小组内一生:我觉得他很刻苦
师:找的和他们一样的小朋友来说说你的体会。(略)
师:你们都说他刻苦练功,那刻苦是什么意思?
生:辛苦
生:什么也不怕(知道但表达不清楚)
师:这样吧!说说勤勤刻苦练哪什么功?
生齐答:滚、扑、撕、咬
师:来谁表演一下
(生非常踊跃,师指名表演)
师:还有这么多小朋友都想来表演啊。好,老师说你们演
滚--(用手势做)
扑--
撕--
咬--
(听课老师鼓掌)
师:我们班小朋友真是太敬业,都是好演员。想想勤勤一天到晚地这么练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生1:他的脚可能会蹭破皮
生2:他的腰可能会扭伤,因为刚才我也扭了一下腰
生3:他可能会累得趴在地上起不来
生4:刚才我发现我们演的时候教室里都一起灰尘了,而小狮子是在森林练,风会把灰尘吹到眼睛里去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真会动脑筋,老师要向你学习。
生5:他可能会练得满头大汗
生6:他可能估冬天会练得冻僵
师:是啊。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照在头顶上,勤勤的脸上身上全是汗水,冬天北风呼呼地吹着,别的小动物都躲在被窝里不出来,而勤勤冒着严寒来到森林里,他的脚都快冻僵了,但他还要练功。这就是"刻苦"的意思
师:把你感受到的读一读。
(生读,突出"非常刻苦")
(指名读)
师:谁来评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这个"整天"读得不够重,好像显得不太勤快
师:好,那你来试试 (生读)
(一生起立)老师我觉得他读得很好,比刚才小朋友读得好
师:小朋友真棒,都会自己评价了,来,一起来读读这只勤快的小狮子,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引读花板夏天……生齐读)
(冬天……生齐读)
评:究竟是怎么起的名字呢?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呢?让学生继续探究下去,这是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新课程关注的不只是学习结果,更关注的是学习过程,也就是说一定要探究学生是怎么学习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汇报理由,教师再相机点拨,并抓住学生关键的话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联系生活,表演体验,朗读感悟,真正的体现了师生互动、对话交流。课堂教学是生成性的,动态发展的。
2、勤勤的名字取得棒,理由也充分,不错。那叫懒懒的理由呢?
a、"……晒太阳……"
师:你能把懒懒的感觉读出来吗?
(生再读,还是没有这种感觉)
师:看来你是平时是一个很有精神的孩子,让你装懒洋洋有点为难你了。你们想想平时什么时候懒洋洋或者见过谁懒洋洋的?(略)
师:比比谁更像懒懒。(比读)
师:取名"懒懒懒狮子"还有什么理由
生读:他抬起头来,慢吞吞地说:"找才不去吃苦头呢!"他不想去吃苦头,可以看是他很懒。
师:他不想吃什么苦头
生:滚、扑、撕、咬练这些功
师:你真会看书。还有别的理由吗?叫懒懒的理由
生:在想靠爸爸妈妈,自己不去练
生:读句子:懒狮子说:"我爸爸和妈妈是林中的大王,光看他们的本领和地位我会生活得很好。"(多种形式读)
评:从读入手,在读中体验狮子的懒,但又没停留在读的层次上,又力求唤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懒洋洋"的含义。当语文教学回归了生活,才使其更有生命力。教师没有认同唯一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多角度的理解。在教师的追问下,学生又抓住主要的词句,体会文本的内涵,可谓是层层递进,层层展开。
3、重点指导对话朗读
师:我们班小朋友名字取得真好,那我们有没有另一种本领,猜的本领
(学生的眼神流露出好奇的神色)
师接看:根据人说的话来猜猜他心里在想什么?行吗?(出示于树和懒狮子的对话)
我们来读读对话,猜猜他们心里有想什么(生自己读句子揣摩心情)
师:来,谁来猜,喜欢猜哪句就猜哪句
生1:我猜树心理很奇怪
师:你来做树,说说你在想什么
生1:小狮子,你怎么不像你哥哥一样去练功啊,你以后该怎么办呢?
师:带着这种感觉读读看
(生读小树的话)
生2:我觉得小树心里很生气,这个懒狮子真是的,睡懒觉,晒太阳真是太不应该了。
师:你来读生气的小树
(生2读)
师:是啊,同样一句话,不同的感受可以有不同的读法,来,说一说懒狮的心里在想什么
生3:他想,我才不去练呢,多累啊
生4:我靠爸爸妈妈生活,我不练功照样生活得很好
师:这时候懒狮子,送他几个词
生1:得意洋洋
生2:自以为是
生3:骄傲、自满
生4:自夸自大
师:懒狮子还会有怎么样的动作
(生1演:拍拍胸脯,竖竖大拇指,挥挥手)
师:表情真丰富,来加上动作表情来读读懒狮子最后的那句话
(指名读、评价)
师:谁来做小树,和懒狮子对着读?
(指名角色朗读--师生互读--小组准备,合作读)
评:猜心理、猜对话、读句子、说体验、演动作、扮角色,形式丰富,愉悦欢快。另外多元化的理解、想象、表达,也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三、劝狮子:
师:听了他们的对话,真想劝劝这只懒狮子,你想劝吗?来,老师演懒狮子你来劝
(指名劝,随机指导说话,劝的话要道理,说话时要真诚,诚恳有礼貌)
师:你们跟狮子妈妈想的一样,来一起读读狮子妈妈的话
(生齐读)
师:这只懒狮子会有怎样的后果呢?
生1:他可能会吃得胖乎乎的,动不了了。
生2:他自己不会捕食物,可能会饿死
生3:他不练功,遇到笔人时可能会被吃掉
生4:他可能会向哥哥学习练功
……
那你能不能想像一下,然后向作者一样来写写两只小狮子后来的故事呢?
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延伸教材的内涵,挖掘教材的资源,是课程的新理念。此环节的教学设计,教者没有拘泥于教材的局限,而是利用劝狮子这一手段,让学生展开对话交流,在对话中,唤起学生的"真、善、美"。教师的引导,是对教材的超越;学生的猜想,是对生命的关注。文与道的统一,课内外的结合,体现了语文教学基本特点。
总评:这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者采取了"夸狮子取名字说理由劝狮子写狮子"等教学方式,把学生引进了文本,联系了生活,尊重了体验,感悟了生命,体现了知识、能力、情感的和谐发展,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两只小狮子》练习设计 篇14
一、案例背景:
辅六班共有学生12人,其中男生4人,女生8人。轻度智力残疾的有4人,中度智力残疾的有7人,无法测试1人,但从语文学习的情况来看,知识、技能、情感的发展和智商并不全部成正比,大概有三个层次:其中5位学生的语感较强,主动参与的热情较高,有初步的“问题意识”;3位学生几乎没有主动参与的意识,语言的表达也常常停留在复述阶段,而且不连贯,只能理解及其简单、直观的事物,但他们都很安静;其余4位的情况介于两者之间。
本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图文对照,抓住重点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分角色对话和不同的表达方法;情感与态度目标:知道人应该自食其力,勤奋刻苦,克服依赖心理。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不同的教学要求,并将他们分散安排在三个学习小组中,尽可能做到每组成员“语文”能力低、中、高搭配合理,以便合作学习的展开,力求各有所得。所以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的:通过挖掘重点词语、联系句子、看看插图、反复诵读感悟,展开想象,体验课文的情感,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二、案例叙述:
片段一:将字词复习有机结合在朗读教学中。
师:(播放狮子练功的flash动画)看,狮子妹妹在干什么?
生:在练习本领。
师:在练哪些本领?仔细看看画面。
生:狮子妹妹在练滚、扑、撕、咬。
师:(把“滚、扑、撕、咬”词卡贴在黑板上)请学生齐读。
师:它练本领的时候表现怎么样?
生:非常刻苦。
师:还能用哪些词语表示?
生:非常认真;非常勤奋;
师:真好!“刻苦”是什么意思?
生:不怕苦,非常勤奋地做一件事情。
师:真会动脑筋。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它很刻苦呢?
生1:它练本领的时候,很认真。
生2:早上,太阳刚刚升起来,它就在练了,一直到晚上还在练,很刻苦。
师:哦,它从早到晚都在练习,从早到晚也就是课文中说的――生齐:整天。
师:整天的意思就是――
生:从早到晚,全天。
师:它整天非常刻苦地练习什么?生:滚、扑、撕、咬。(集体再读词卡)
〔把生字编创入和课文联系紧密的语境中,不仅巩固了生字,又增加了阅读的量,丰富了语言,也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片段二: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师:狮子弟弟为什么这么懒,那它以后怎么生存呢?它到底是怎么想的?把这几小节读一遍,然后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讨论)
1生答:“爸爸妈妈是林中的大王,靠着他们,我会生活得很好!”
师:想像一下,它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口气?
生1:得意洋洋
生2:神气、骄傲。
师: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生自由读)
师请一生读后,同学点评;再请一生读;
师:读得真棒!我们全班向他学习,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懒狮子昂着头,得意洋洋地说:“……”(生读)
师:老师听到你们把“大王”这个词语读得特别重,声音也拉长了,把懒狮子得意、神气的样子全读出来了,再来读一遍。(生再齐读)
师:原来它偷懒不学本领是想――生:依靠父母。
〔以读为主,学生通过不同的理解和体验,体会不同的语气,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此外,老师在学生读的时候,适当地添加提示语也有利于指导朗读,学生通过提示语的提示,会自然而然地去感悟这些语气,在读的时候也就会自然而然的流露出这种情感。〕
片段三:创设情境,揭示寓意。
师:现在这只怕吃苦,想靠父母的懒狮子也来到了这里,(媒体出示懒狮子图)小朋友想对它说什么吗?
生1:懒狮子,你真不应该这样想,只有从小学会生活的本领,将来才能成为狮子王。
媒体懒狮子说话:对,我真不应该这样想。
生2:懒狮子,爸爸妈妈总有一天会老的,到时候就没人照顾你了,而且还要你反过来照顾爸爸妈妈,如果你现在不学捕食的本领,到时候就要饿死了。
媒体懒狮子说话:你说的太有道理了,我记住了,我妈妈以前也是这么教育我的,可我还有点不懂,你们能再说给我听一遍吗?
(生读狮子妈妈的话)
媒体狮子说话:谢谢你们,现在我懂了,我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
〔弱智儿童不会变通,怎样启发他们对懒狮子说些什么呢?情境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觉到懒狮子真的来到这里,我真的是在和懒狮子说话,这样一来,学生有了真是的情感,自然会说的有模有样,切入主题。过去的教学之所以古板,是缺乏人文的关怀,语文教学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教师应立足于精神建构语文教学。“你想对这只狮子说什么呢?”人与动物的沟通与对话,是情感的交流,是人性的体验,是真善美的发现。〕
三、教学反思:
经过教学实践,使我对语文教学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且加深了我对新课标的理解,自我感觉在以下几方面有待改进:
1、教师的教学机智不够灵活,在课堂中对于学生出现的意外情况没有好好把握,为教学服务。
2、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反馈学生的回答应变能力不强。
3、对c组学生照顾地还不够。
《两只小狮子》练习设计 篇15
执教: 李海燕
教学目标 :
1. 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途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培养学生看图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会生字,新词。
2. 使学生知道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作用,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
课前准备:
1. 多媒体
2. 幻灯片四框
3. 录音一段
4. 卡片若干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6课:小壁虎借尾巴。
1. 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
板书: 挣断
2. 小壁虎向谁借尾巴。
完成填空: 小壁虎向( ),( )和( )借尾巴。
3. 贴画: 小鱼 黄牛 燕子
二. 新授课文:
(一)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小壁虎怎样借尾巴。
指名分读3,4,5段,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小壁虎是怎么借尾巴的。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 小壁虎先向谁借尾巴?
2. 出示幻灯片,说说小壁虎是怎么借的。
3. 生轻声自读课文:有几句话,每句告诉我们什么?
4. 师生交流,讲第一句:
(1)这一段有几句话?
(2)第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 爬到哪里
小壁虎爬到哪里?
(3)出示" 爬呀爬"
爬呀爬说明小壁虎爬得怎样?
(4)指导读第一句。
5. 讲第二句:
(1)第二句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 看见什么
(2)小壁虎看见什么?
(3)小壁虎会怎么想?
6. 讲读第3,4句:
(1)这两句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 说了什么 怎么回答
(2)去掉"姐姐,请,行吗",和原来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3)指名分角色读3,4句。
7. 尾巴能借吗? 为什么?
板书: 摇 拨水。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
思考:第四段和第三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 出示幻灯,师生交流,
(1).小壁虎来到哪里?
(2).它看见了什么?
(3).小壁虎说了什么? 老黄牛怎么回答?
3. 小壁虎有没有借到尾巴? 为什么?
板书: 甩 赶蝇子
4. 指导朗读.(师生读,齐读)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 轻声读课文。
2. 出示幻灯,看图说说小壁虎是怎样向燕子借尾巴的?
3. 学生回答。
板书: 摆 掌握方向
4. 师介绍燕子尾巴的功能。
5. 齐读课文。
(五).学习六-七自然段:
1.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怎样?
后来怎么又高兴起来?
2. 指名读六,七段,思考问题。
3. 学生回答。
板书: 长出一条新尾巴
4. 小壁虎心里怎样?
5. 听音乐,想象小壁虎会怎么说,怎么做。
学生回答。
6. 指导朗读。
7. 小结: 小壁虎尾巴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作用?
(六).总结课文:
1. 小壁虎尾巴断了,要不要去借尾巴,为什么?
2. 从课文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3. 齐读全文。
三. 巩固练习:
1. 填空:
(1).小鱼( )着尾巴( ),老黄牛( )着尾巴( ),小燕子( )着尾巴( )。
(2).小壁虎尾巴断了会( ),它用尾巴( )。
2. 屏幕出示: 猴子 啄木鸟 松鼠 小狗
说说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功能。
说说其它动物的尾巴有什么功能。
四. 作业 :
完成书后练习。
附板书:
26 小壁虎借尾巴
挣断
小 鱼 摇 拨水
借 老黄牛 甩 赶蝇子
燕 子 摆 掌握方向
长出 一条新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