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教案

2023-07-28

《第一单元》教案 篇1

  第一单元    诗歌

  教学目的:

  1、结合创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的经验,体味诗的意趣。

  2、初步理解意象和象征的意义,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

  了解新诗歌的特点。

  3、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对新诗有一个较好较全面的了解。

  教学设想:

  1、以诵读讲解讨论分析为授课方式,品味诗歌内涵。

  2、抓住意象——情感——手法等几个点来分析诗歌。

  3、用诗歌朗诵和创作、研究性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课时安排

  1、起始课教育和朱光潜文章学习,初步明确学习目的,安排研究性学习的任务。

  2、意象和诗歌的阅读

  3、毛泽东词二首

  4、象征和《死水》

  5、徐志摩和新月派

  6、单纯的美是一种幸福,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篱笆那边》

  7、从东西方对爱情的不同表达来看东西方诗人对诗意的不同理解。

  8、美丽的错误与闺怨诗

  9、学习《致大海》介绍普希金

  起始课教育

  一、起始课教育(10分钟)

  语文课的特点:人文性,工具性。充满了思辩性。高考中的主课,必须认真对待。

  具体要求: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听讲不仅听老师的讲解介绍,还要善于倾听同学的观点;思考要有深度,有新意,善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要善于表达,学会用有创意的词。认真完成作业 。不要拖拉和抄袭。一个抄写本,每天十个词语的抄写默记,要写上每天的日期;一个随笔本,每周一篇随笔,500字以上;一个课堂本,完成课堂作业 。课前三分钟演讲,内容为诗词介绍或时事点评。

  1、预习:在上课文之前,参照课下注解和《词语手册》通读课文,在课文中圈点批注(你的发现、你的理解以及你尚不理解的词语句子等);自行完成《作业 本》每一课中的“基础知识”部分。

  2、复习:每上完一课,就应及时复习该课文,看看老师同学或者参考资料说得对不对,原来不懂的地方有没有都弄懂(不懂要及时请教);完成《作业 本》该课文“语段阅读”练习;每上完一个单元,则要对本单元所有课文进行梳理与归纳,并完成《作业 本》中的“单元综合练习”。要求背诵的课文,提倡超前背诵;课文上完后,则必须背出。要求反复阅读、仔细阅读、和熟读的课文,一定得多读、细读、读熟。

  3、听课:①坐姿端正,身子不歪斜、脑袋不耷拉;②目光专注,积极思考与辨析;③积极讨论,大胆发言。

  4、记录:语文课堂记录不用笔记本,听课中及时将重要信息(有老师的、也有同学的)与关键内容记录在课文相应的位子。

  5、作业 习惯:①当天作业 当天完成;②作业 格式规范、字迹清晰不涂改。

  6、作文习惯:①每周完成一篇高质量的“生活札记”(随笔)——“美丽一瞬”、“家庭记事”、“心灵独语”、“友情传递”、“读报有感”、“新闻点击”、“世事杂谈”、“人生感悟”、“生活启示”等,每篇不少于500字。不拖欠、不敷衍;②课内作文课内完成,保质保量,每篇不少于800字。

  二、学习单元后的知识短文(10分钟)

  思考:什么是诗?你认为诗和小说散文有什么区别?诗歌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可以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先阅读文章,再讨论分析,然后自由发言。抓住情感的真善美和含蓄。

  三、阅读课文,分配研究性学习任务

  1、朗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15分钟)

  2、思考课后的研究性课题,确定自己的课题。(10分钟)

  3、根据报名情况选定负责人。

  4、具体要求:到图书馆查找资料,确定提纲,根据提纲完称论文写作。前后约2周。每个人必须分工明确,有具体要求。

  意象和诗歌的阅读

  教学目标 :了解诗歌中最常见最长用的意象。初步了解形象—情感—意象—意境等概念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具体了解什么是意象,意想的分类,意象的组合方式,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教学安排:一课时

  一、什么是意象

  1、下面是白朴《天净沙  春夏秋冬》,顺序打乱了,请给排序:

  A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杨阴垂画檐。纱橱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B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C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落。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D一声画角谯门,半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判断的标准是物象,用特有的景物来展现。

  阅读《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讨论分析:这首诗好在哪里?好在有情感,白朴的诗仅仅是景物的罗列。缺乏内在的情感。

  2、意象派诗人庞德的解释:一种在一刹那间表现出来的理性和感情的集合体。

   意象的英文为:Image,有图象、映象、影象、形象,译为意象最好。意象就是情意融注在形象中,而这形象是包涵并体现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形象。意象是主观情义和客观意象的统一,是情景交融的美学呈现状态。

   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中“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融燕子”,“沙暖鸳鸯”就是意象,这些形象寄寓着诗人经过战乱暂得定居草堂得安适心情。

  3、言、意、象三者关系

    语言用来描写形象的,描绘出来的形象寄寓着思想意义,而且只有形象最能充分表达思想意义。

  二、意象的分类

  1、意象按事物的性质,可分为自然意象、社会生活意象、人类创造意象。

  按人类行为科学将意象归纳为空间意象、时间意象、感情意象、确定的和不确定的意象、真实的和不真实的意象、公众的意象和个人的意象等十大类。

  而按诗的表现手法可分赋象、比象、兴象。

  2、赋象:中有一种叙述性的意象,写出时间流动的过程,表现出动态的美。

  如“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一写笑,一写目,粲然嫣然,顾盼神飞,两个意象使读者延伸出无穷的想象。

  3、比象:就是比喻性的意象,又可分为明喻意象、隐喻意象、博喻意象等。

  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如“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个意象喻一个“愁”字,加重被喻事物的分量。

  4、象征意象:其实也是一种比喻性意象,不过被象征的不是具体的物,而是一种思想观念,如梅兰竹菊象征纯洁、孤高、坚贞等人格品质或思想意义。

  5、兴象时意象一种,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因物起兴,情景交融。如“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三、意象的组合方式

   1、诗中意象以新颖独创为好,同样的意象由于组合方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王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意象并列 ,造成峰断云连,“语不接而意接”的美学效果。比较下列诗句:

  韦应物“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居易“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署“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又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意象并列诗意丰厚,意象见似离实合,有一种涵泳不尽的余味。

  3、意象叠加

  把不同时间空间的意象巧妙地叠合在一起,创造一个新颖丰富地艺术境界。最著名地例子为庞德:“人群中出现德这些脸庞:潮湿黝黑树枝上德花瓣。”

  4、意象对比

  把两中完全相反德意象陈述出来,形成鲜明对照,往往有强烈德艺术对比的美学作用。如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高适“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意象的不同组合,诗人可以打破时空局限,在广阔的背景上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1就形成和发展情况来看是两中不同的历史形态,意象时意境的前身,意境是意象的高级状态。

  2意象和意境都是主客观的统一,但象是具体的实的,境是虚象,虚幻的想象的。意象本身就是想象性记忆性的表象运动的产物,但境更强调想象。

  3意象和意境有个别性和整体性的区别。意象是诗歌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诗歌创作中基本元素,诗美中的具象美单一美具有个别性局部性。

  意境内涵、容量、范围较大,有整体性。意境是意象的综合和升华,具有综合的美学效应。境不仅是虚幻的象,而且指精神造诣达到进入的某种深度和广度。

  如果意境是天空漂浮的云,那么意象就是凝成云的许多细微的小水珠。诗的意象群组合好,造成一个完美的整体,能够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这就具有了意境。

  五、讨论分析余光中《乡愁》。

  [1]

《第一单元》教案 篇2

  有感而发

  教学目标:

  1懂得写作文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并感受生活的变化。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平时注意积累写作素材。

  2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作文,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

  教学重点:

  说自己想说的话,感情真挚。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教学时数:2课时

  第 一 课 时

  初备     统复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有感而发”的优秀片段。(声音,图片激发)

  学生:1.自学知识短文,完成练习题一的作文提纲。

  2.每组同学分别搜集一些关于人物,动物,植物,景物的精彩描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第一单元学到的几篇课文,都是感情丰富,语言优美的文学作品,大家都很喜欢,很多同学都特别想知道他们写出好文章的秘诀,其实很简单,作文不可无病呻吟,必须“有感而发”。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学学这篇短文。

  请一名同学朗读短文,其他同学思考短文着重讲了哪两点:

  1有感而发,首先要有感

  2“感”从生活中来

  理解、举例,教师放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的朗读带,请同学欣赏“望父买橘”片段,说说作者为何描写得如此感人?

  作者对父亲的外貌和动作观察细致。

  字里行间渗透着儿子对父亲的爱。

  请同学举例,每组推选一名朗读较好的同学,依次朗读描写人物,动物,植物,景物的精彩片段,其他同学注意聆听,想一想这些好作文给我们什么启发。

  每组读完后,教师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要学会观察生活,养成思考的习惯;观察要能捕捉事物的特点。

  习作启发:

  巴金对繁星进行了无数次的观察,获得繁星是母亲和朋友的亲切感受,从而产生了写作《繁星》的激情。

  赵丽宏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进行了大量的文学创作,对文学有了深刻而真切的体会,才写出了《为你打开一扇门》。

  老舍亲眼见到在反动政府治辖下害人的臭水沟被人民政府治理好,受到感动,创作了《龙须沟》。

  学生齐唱〈生日歌〉,由这首歌联系自己爸爸妈妈的生日,你想到了什么,当堂完成100字以内感想,准备交流。

  学生互评同桌作文。(可选两、三组)

  教学建议:这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练习体悟到细心观察周围生活,有意识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性,通过给方法,激情趣,使学生意识到原来写作并不难,愉快地完成第一篇习作。

  第二课时

  初备     统复备                  

  教学目标:

  在35分钟内完成作文草稿,格式正确,语句通顺

  主动地与他人交换修改作文。

  教学过程:

  一.布置作文题:

  题目:致小学教师的一封信(当我走进扬中时)

  要求:感情真挚,感受真实,书写规范,格式正确。

  500字左右。

  提示:(1)同学们来到了一个新的学校和新的班级,结识了新的同学和新的老师,学习生活也有许多变化,你一定会有许多新的感受,对新的生活也有一定的认识,给你的小学班主任写封信,把你的感受告诉她(他)。

  (2)书信的格式

  二.35分钟后要求同座间交换作文草稿,做到格式正确,语句通顺。

  三.布置作业

  课后把草稿誊上作文本。 

  综合实践活动——我爱文学

  活动目的:

  1.培养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2. 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生动形象,体会丰富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激励学生亲近文学、热爱文学。创作文学

  教学重、难点:

  1、文学作品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

  2、通过学习,尝试表达,学会创作。

  教学时间:两课时

  活动课时:四课时。

  教学设想:阅读欣赏,交流完成佳作欣赏表共四课时,文学活动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初备     统复备                  

  课前准备:

  教师:

  1、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文学作品目录,印发给学生。

  2、准备好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收集自己喜爱作家的有关资料。如:附录。

  教学过程:情境启发----指导阅读-----布置任务---交流汇报-----尝试创作----展示成果

  一、自我展示:

  让学生围绕“我爱文学“的话题,各自介绍自己喜爱的作家及作品,教师记录并作指点。

  二、制订计划:

  根据印发的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文学作品目录,结合学生自己的兴趣,制订阅读计划,教师给予方法指点。

  三、安排“我爱文学”阅读周活动:

  1、学生确定书目,精心准备阅读周。

  2、学生分组分工,具体安排阅读周活动。

  ⑴ 分小组开展文学创作活动。

  ⑵小组配合办报。

  ⑶制作有关专集,介绍作家、作品。

  ⑷交流心得,以组为单位,确定近期研究课题。

  教学建议:

  这一课时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综合,也是由课堂走向实践的开始。因此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的同时,教师更需要较好地组织指导学生,让他们能真正地把所学知识用到实践中,也让读书周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课时

  初备     统复备                  

  课前准备:

  学生:1、学生分组分工,精心准备四组文学作品。(诗散文小说戏剧)

  2、开展文学讨论和创作活动。(奥运)

  3、请学生带自己最喜爱的作品原文来(周前填写佳作欣赏表每人至少一张)。

  教师 :

  1、设置一张佳作欣赏表。

  2、文学作品四大内容简介。

  3、准备好投影仪、投影片、录音机。

  佳 作 欣 赏 表

  篇名 

  精美语句摘录 

  本文感受最深的地方 

  对自己有什么影响 

  (2)如没有影响最深的作品,可利用一周时间仔细阅读冰心的《繁星 •春水》

  (3)让学生准备一两个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上提问。

  教学过程:

  教师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文学”这个话题。

  通过小学六年和平时的阅读,大家想一想哪部作品对自己感受最深?下面我们分五个小组:小说组,诗歌组,散文组,戏剧组,其他组。请大家带着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进行交流。(附:此项活动,可让学生预先了解所喜爱作品的体裁,不懂可向老师询问)

  二、自我展示:学生主讲概述心中的文学以及对文学作品的认识。

  三、教师投影概述文学作品四大内容。

  四、学生按原计划分组展示。

  诗歌组

  a、集体朗诵诗歌

  b、挑选1至2人畅谈对诗歌的感受

  c、即兴创作

  2、散文组

  a、配乐朗诵

  b、了解散文与诗歌的不同之处

  c、片段练习

  3、戏剧组(不作重点)

  a、概述戏剧内容

  b、了解戏剧特点

  c、谈谈自己所看戏剧作品

  4、小说组

  a、学生表达对小说的理解

  b、分析小说的三要素

  c、分析我心中的《西游记》

  五、交流心得。以小组为单位了解对文学作品的认识(教师下组指导)。

  让学生认真讨论,每组推选两到三名准备得较充分的学生,其他同学注意聆听。每个同学讲完后,教师简单分析一下,加以点评,并浅谈一下该种文体的特点。

  六、老师自己谈谈最喜爱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对自己的影响。

  七.教师总结。进一步要求学生制定好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勉励大家多读书。 

  多向思维 拓宽文路——看图想象作文

  [习作内容]

  提供画面:两棵树。要求学生合理想象,写一篇作文。

  [训练目的要求]

  1.训练学生想象的合理、大胆、有新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2.开放形式,让学生写自己的所想,提高写作兴趣。

  [课前准备] 画面图片2张,多媒体教具。

  初备     统复备                  

  启发学生思维与口述]

  一、提供画面 猜测意图 拓宽思路 激发兴趣

  画面1: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画面2:一棵枝光秃秃的、快枯死的大树。

  出示画面:你看到了什么?请你根据这两个画面猜想一下,这次习作要写什么?(学生思路开阔,想出很多写作内容)

  二、拓展空间引导想象畅所欲言

  (一)依据画面1进行想象。

  看到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你想到了什么?

  提示:

  1.它生长在哪里?从“一滴水就能折射太阳的光辉”,你可以想象它周围是一派怎样的景象呢?请你描绘。

  2.这棵树为什么能长得如此茂盛呢?周围的人们是怎样待它的?它会怎么想?

  3.小动物们喜欢它吗?它们可以在树上、树下干什么呢?那将是一幅怎样热闹的景象呢?

  (二)依据画面2进行想象。

  看到这棵光秃秃的、快枯死的树,你又想到了什么?

  提示:

  1.它以前是什么样的?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有几种可能?

  2.如果是人们造成的,那人们是怎样伤害它的?受到伤害的仅仅是这一棵树吗?

  3.小动物喜欢它吗?会说些什么?

  4.你想为它做点什么吗?

  (三)寻找画面联系。

  这两幅图可以怎样排列?从中你看懂了什么?

  三、自选文体写自己所想

  l.写成一篇童话或记叙文。如《树大哥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大树的遭遇》、《老友重逢》。

  2.写成一篇倡议书。如《爱护树木,保护家园,人人有责》、《行动起来,保护地球》。

  3.写成一篇状物散文。如《好大一棵树》、《同在阳光下》。

  4.写成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如《边疆的大树》《喻边防战士》《街心大树》《喻警察叔叔》。  

  (口语交际)婉转拒绝   轻松说“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     统复备                  

  在谈这个话题之前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

  美国一所大学的演讲大厅里,中国当代女作家谌容的演讲,赢得了一阵阵掌声。结束演讲前,她照例留下一点时间,接受听众的提问,这时,有人提出了一个尴尬的问题:“谌容女士,听说你至今还不是共产党员。请问,你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情如何?”问话者也许别有用心,如果拒绝回答会让对方失望,也会影响自己的形象。于是谌容从容不迫,笑着说道:“这位先生的情报真灵通,我确实还不是一个共产党员。不过,我的丈夫可是个老共产党员呀! 直到现在,我还没有和他离婚。你看,我和共产党的感情有多深。”

  谌容的回答幽默机智,既拒绝了对方提问的本来要求,又达到了不伤害对方感情的目的。这种方法就叫婉转拒绝。在日常生活中,这种交际方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当我们面对自己的亲人、老师、好朋友、同学或者一些陌生但又善意的朋友,如果他们提出的要求你不能接受,但又不想伤害他们,你将怎么去做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婉转拒绝。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婉转地拒绝呢?

  一、学会倾听,真心说“不“。

  当对方向你提出请求时,你不能简单地马上说“不”,而是注意倾听对方的诉说或询问,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对方的想法。这样对方会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在平和的状态下拒绝对方,可以避免伤害。

  听清了对方的请求,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向对方提出一些有效建议,用另一种替代的方法去帮助他。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之后,就更能心平气和地接受你的拒绝了。

  二、讲究技巧,弹性说“不”。

  婉转拒绝对方可以讲一些技巧。比如,当别人向你提出你不可能答应的要求时,可以先顺着对方的意思,肯定他的合理性,然后再婉转说明不能答应的理由。顺着意思说可以消除对方的心理障碍,让对方有听你说完的心理准备,从而为拒绝打下基础。如“神舟六号”10月12日9时左右发射,学生向班主任提出要在班上收看现场直播。班主任可以这样说:“同学们热爱科学,关注社会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但现在看影响上课,也违反学校制度,影响班级形象。到中午休息时间,我们再一起收看重播,可以吗?”先顺着学生的意思肯定其想法,然后再说明不能看的理由,还向学生提供方法,这样就避免了伤害学生情感。

  也可以用迂回战术。抓住对方薄弱点,旁敲侧击,暗示对方,引起对方思考。如放学后,小王对小李说:“小李,今天是周末,不要上晚自习,我们放松放松,去网吧玩玩怎么样?我请客。”假如你是小李,你该怎样婉转拒绝呢?你可以反问小王:“我们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什么啊?”旁敲侧击,让小王想到学校的规定——“不准进三室一厅”,意识到这样做是一个错误,这样就容易达到拒绝的目的了。

  还可以不直接说自己的观点,而是引用其他人的观点或反面的例子说明,使对方放弃原来的要求,再自然而然地引到自己的看法上来。

  以上这些方法避免了拒绝语言的生硬与直接,具有弹性特征,能让拒绝者化被动为主动,使对方了解自己的苦衷,减少拒绝的尴尬和负面影响。

  三、根据场合,适时说“不”。

  很多情况下,我们很难正面拒绝对方的要求。我们要考虑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对象,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婉转地拒绝,不伤害对方的感情。比如全运会召开,回到家你打开了电视收看开幕式直播,妈妈却要你关掉电视,你怎样拒绝呢?因为拒绝的是你的妈妈,所以方法要恰当,语言要得体,理由要合理。

  四、注意语气,温和说“不”。

  我们听了对方的请求,并认为应该拒绝的时候,态度要坚决,但也要温和。与长辈谈话,一定要注意称呼和语气。用虚拟或商量的口气,语气柔和,外柔内刚,小声音说大道理等都是交流的好方式。如果在拒绝语言中多一些“可以吗”“好吗”“你说呢”等征询性的反问,语气就会温和得多。

  同学们,拒绝得体、回答委婉所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对别人的关心和尊重,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关心和尊重,希望你们能够掌握“婉转拒绝”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在需要的时候,婉转拒绝,轻松说“不”。

  最后送一句喜剧大师卓别林的话给你们:学会说“不”吧!那你的生活将会美好得多。

  【精品展示屋】

  钱钟书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围城》享誉海内外。有一位外国女士特别喜欢钱钟书。有一天,她打电话给钱钟书先生说:钱钟书先生,我十分喜欢您的作品,我想去拜访您一下。这是一个善意的请求,人家是慕名而来的。但钱钟书先生一向淡泊名利,不慕虚荣,在电话里婉转地拒绝了这位外国女士。他说:当一个人吃了一个苹果,觉得很甜,但他有没有必要去看一看这个苹果树是什么样子的。

  拒绝别人,尤其是对不很熟悉的人,说话要谨慎,适当使用一些委婉语言,或比喻,或幽默,或暗示,或引用,或假设。方法多种多样,目的却是一样的——既达到拒绝的目的,又不伤害对方。

  钱钟书先生正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暗示对方,婉转含蓄地拒绝了对方的请求。对方通过自己的思考定能明白钱先生的意思。这样的交际语言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交际演练场】

  请同桌之间根据下面设计的情境进行表演,然后按四个等级给自己作个评价。试试看。

  情境设计:学校举行手工制作大赛,每位同学都要交一件手工作品。你是一位手工制作能手,家里有很多现成的手工作品,你最要好的同学向你要一件作为作业上交,你不想你的朋友欺骗老师,但又怕得罪朋友,你打算如何说呢?

  实践之后给自己作个评价吧。

  优秀:对方能愉快地接受你的意见,朋友关系没有受到影响;

  良好:对方能接受你的意见,朋友关系影响不大;

  合格:对方基本能接受你的意见,但心中很有想法;

  不合格:对方不能接受你的意见,伤害了朋友关系。

  【中考链接线】

  (四川省,)根据下面提供的语境,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明今年初三,星期天正在家里复习功课。这时,小明爸爸的同事来了并提出要在家里打麻将。小明听到以后想劝阻。如果你是小明,该向爸爸怎么说才能让爸爸拒绝同事?爸爸听了以后会向同事怎么说才能收到同事放弃打麻将的效果?(说话要注意身份和对象,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⑴小明向爸爸说:                                                        

  ⑵爸爸向同事说:                                                     

  做这一题要注意拒绝对象的变化以及自己的身份。小明向爸爸说要有称呼,要尊重长辈。可以暗示爸爸,让他自己领悟。比如:爸爸,今天我的功课比较紧张,做作业时需要安静,你们能换一种方式或地点娱乐吗?

  爸爸拒绝同事的请求也要委婉,以免让朋友扫兴。可以诚恳地向朋友说明情况,提出你的建议。例如:啊,真对不起,孩子今天功课紧张,他需要安静,我们能不能换一种娱乐形式呢?

  两道题的语言表达要注意人称的变化。

  【能力训练营】

  1.假如你的好朋友小张买了两张足球赛票约你一起去观看,不巧你有事不能去。这时,你怎样说才能使小张不扫兴而归呢?请将你所说的话写在下面横线上。

  2.一位作家想同某教授交朋友。作家热情地说:“今晚我请你共进晚餐,你愿意吗?”不巧教授正忙于准备学术报告会的讲稿,实在抽不出时间。于是,他亲切地笑了笑,带着歉意说:“                                  ”(在横线上填上你设计的教授委婉拒绝的话)

  【参考答案】

  1.要求:委婉表达有事不能去的意思,同时表示歉意。用征询语气。如:啊,真不巧,今天约好了要跟妈妈去亲戚家有事,你另找一位去看,可以吗?

  2.例如:对你的邀请,我感到非常荣幸,可是我正忙于准备讲稿,实在无法脱身,十分抱歉!下次可以吗?

《第一单元》教案 篇3

  秋天到(一)、导入课题

  1、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哪些季节吗?现在是什么季节呢?(板书课题)你的周围有什么变化吗?

  2、 展示:师生展示收集的关于秋天的资料,学生说说秋天的特点,教师总结。

  (二)、进行新课

  1、抽学生读课文,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2、正音,自主学习课文生字。

  (1)、四人小组交流生字的预习情况。(主要是哪些拼音容易读错,如:平翘舌、鼻边音、前后鼻音、是否是多音字;哪些字容易写错;可以组什么词;什么结构;什么偏旁)

  (2)、课堂内交流生字学习情况,抽学生教读、教学生书空,教师指导,板书重点。

  易错音的字:多音字:“转”zhuan (转凉转换转化) zhuan(转动转圈)

  翘舌音字:爽收霜边音字:凉

  三拼音字:转凉爽霜降香黄后鼻音字:丰

  v去掉两点的规律:菊

  易错形的字:转排(注意笔顺)

  课堂组词(开火车形式进行),说结构、偏旁教师简要板书。

  (3)、学生自由书空学习生字,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巩固。

  3、 再读课文思考:秋天什么时候到?哪几个月是秋天?

  (三)、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生字

  (2)、给课文生字组词

  (3)、熟读课文

《第一单元》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中国台湾,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简况。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中国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等史实。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有关中国台湾、黑龙江流域方面的知识进行回忆、梳理,培养学生纵向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抗击沙俄侵略斗争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斗争都是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中华民族各族人民有着坚决反抗外敌侵略的光荣传统;郑成功是我国历的民族英雄。从而激发学生继承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传统,培养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的精神。

  【教材分析】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本课的重点。

  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雅克萨之战是在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进行疯狂的领土扩张的形势下,中国军民为维护领土主权而进行的一场正义的自卫战争。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沙俄妄图继续鲸吞我国领土的阴谋,迫使其通过谈判的方式,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同中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中俄《尼布楚条约》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第一,学生对中俄东段边界的具体界线难于掌握。第二,对中国让步(图中所示让出尼布楚)与平等协商的关系难于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联系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为什么说“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早在三国时期,孙权就曾派将军卫温等率万人多名官兵,乘船到达夷洲(今中国台湾)。

  元朝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今中国台湾)的管辖。

  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设立中国台湾府管理中国台湾。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

  1、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624年)

  2、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

  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中国台湾,后来逐渐占领了整个中国台湾岛。1661年,郑成功率舰队抵台,在当地人民支持下,打败了荷兰殖民者。第二年初,荷兰殖民者签字投降,中国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斗争,在我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具有突出的地位。

  3、清朝设置中国台湾府(1684年)

  二、雅克萨之战

  1、沙俄侵占雅克萨和尼布楚

  2、雅克萨之战

  3、中俄《尼布楚条约》(1689年)

  (1)《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

  (2)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叶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平等基础上谈判,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沙俄同意把侵入雅克萨的军队撤回本国,清朝同意把尼布楚一带原属中国的地方让给俄国。在准备谈判过程中,康熙帝曾指示中国的代表坚持收回包括尼布楚在内的被沙俄侵占的全部中国领土,说:“尼布潮(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之一河一溪,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少弃之于鄂罗斯。”(《清圣祖实录》)由于当时出现了蒙古噶尔丹的严重威胁,康熙帝希望与沙俄迅速缔结和约,又指示可以把尼布楚让给俄国。清军在雅克萨之战中取得胜利,迫使沙俄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两国边界问题。这并不等于说《尼布楚条约》是中国用武力强加给俄国的不平等条约。因为第一,它是双方通过平等谈判,中国作了让步才签订的;第二,当时在沙俄占领的尼布楚城下谈判,根本不存在中国武力的威胁;第三,条约的内容基本上反映了两国政府的主张,并符合双方的利益。

  分析:雅克萨之战是在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进行疯狂的领土扩张的形势下,中国军民为维护领土主权而进行的一场正义的自卫战争。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沙俄妄图继续鲸吞我国领土的阴谋,迫使其通过谈判的方式,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同中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第一单元》教案 篇5

  teaching objectives of the whole unit:

  1 ability objectives

  (1)learn how to describe teacher’s appearance and character, eg: we have a new english teacher. he’s tall and strong. he is very funny.

  (2)finish ”let’s try”.

  (3)sing the song “my new teacher”.

  2 knowledge objectives

  (1)   understand the dialogue in read and write.

  (2)   learn the new words and sentences in let’s learn and read and write.

  3 emotion, tactics, culture objectives

  (1)   emotion manner: foster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study on their own.

  (2)   study tactics: foster the students’ manner and method to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when studying.

  (3)   culture: find out the difference of calling nam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country.

  unit one  my new teachers教学内容let’s start main scene a let’s learn let’s find out c let’s sing课时1教学目标1 ss can understand the sentences: who’s your new teacher? what’s he like?2 learn the new words: old short thin tall strong3 finish let’s find out.4 ss can sing the song my new teacher.重、难点1 all the words in let’s learn.2 the difficult point is let’s start.t can draw the new dialogue through let’s start.1 teaching pictures and new word cards2 figure picture3 the photos of the teachers and school4 the radio and tape1 warm-up(1) broadcast let’s start. let the ss guess the topic of this unit.  learn to sing the song my new teacher.t: hi, everyone. nice to see you again. what grade are you in now?ss: we’re in grade 5.t: do you like your new english books?ss: yes!t: what are we going to talk about in unit 1? guess! what’s the topic of unit 1?(2)  practice the oral english.broadcast the let’s chant, let’s sing, let’s do that the ss had already learned.  2 preview review the words: strong tall short thin3 presentation let’s start and let’s learn(1)   present the teaching picture of let’s learn. the t describe the picture and let the ss guess who is the new t.(2)   present the hanging picture of let’s learnt: they are sarah’s teachers (describe these teachers). get the ss review the words: strong tall short thin. and then present the new words: young kind old funny(3)   read the new words.(4)   listen to the radio and read the words after the radio.teach the students how to write the wordsfinish let’s find out.sing the song my new teacher.4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1)   do the work book: a let’s learn(2)   read let’s learn to your friends and parents.sing the songblackboard writing:unit 1 my new teachersyoung funny tall strong       who’s your art teacher/?kind old short thin           mr hu.                          what’s he like?   he’s short and thin.                   教学后记  

  unit 1  my new teachers教学内容a let’s try let’s talk c good to know课时2教学目标1 ss can understand and say: who’s your math teacher? mr zhao. what’s he like? he’s thin and short. he’s very kind. and ss can replace the key words to make new sentences and use the sentence in true situation.2 do let’s try3 ge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that how to call nam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country.重、难点1 the new sentence: who’s your math teacher? mr zhao. what’s he like? he’s thin and short. he’s very kind.2 let’s try1 the hanging pictures2 the figure pictures3 some photos and pictures of the teachers4 radio and tape 1 warn-up(1)   sing the song my new teacher(2)   practice oral english2 previewreplace the key words in the sentence and review the new words that they learned last period.3 presentationlet’s try broadcast let’s try, get the ss finish the exercise. get th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voice of their familiar teachers and guess who they are.learn the dialogue in let’s talk.let’s talk(1)   present the figure pictures. let the ss remember them quickly. and then get ss to recall which subject they teach.(2)   listen to the radio and read after the tape. get the ss to replace the key words and make sentences. we can do the group works.(3)   let the ss make figure cards and describe the figures using the sentences: who’s this man\woman? what’s he\she like?good to knowlet the ss find out the differences of calling nam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countries.4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1)   do a let’s talk in work book.(2)   listen to the dialogue in let’s talk and read them to your friends and parents.(3)  describe some photos with your partner.blackboard writing:unit 1 my new teacherswho’s your math teacher?mr zhao.what’s he like?he’s thin and short . he’s very kind. 教学后记  

  unit 1 my new teachers     教学内容a read and write pair work c pronunciation课时3教学目标1 understand the dialogues and use the dialogues in the situation.2 learn the sentences: who’s your english teacher? mr carter. what’s he like? he’s tall and strong.3 understand the pronunciation rules of the letters ”ea, ee, br”.重、难点1 learn the sentences and use them in the situation.2 pronunciation.1 the teaching pictures2 the figure pictures3 some photos4 radio and tapes5 word cards and figure cardswarn-up(1)   show out different teachers’ pictures and let the ss guess who they are.(2)   practice the oral english.2 previewspell the words using the word cards3 presentationread and write(1)   tell a story: zhang peng has three new teachers this term. let’s go and have a look! who are they?(2)   read the dialogue in pairs and find out the difficult points(3)   raise some questions and let the ss answer the questions and fill in the blanks(4)   teach the ss how to write the sentences. pair workdescribe the figures using the word cards.pronunciation(1)   guide the ss to find out the pronunciation rules of the letters “ea, ee”.(2)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the rhyme.4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1)   do work book: read and write.(2)  listen to the tape of read and write, pronunciation.blackboard writing:        unit 1 my new teacherswho’s that man?he’s our math teacher.what’s he like?he’s tall and strong. .教学后记 

  unit 1 my new teachers    教学内容let’s chant and b let’s learn let’s chant c story time课时4教学目标1 can listen and say two rhymes.2 learn the words: kind, funny, young, smart, active. can listen and say the words: strict, principal. university. student.3 get to know the story of a new pe teacher.重、难点1 the new words in let’s learn.2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words: university, principal, strict.1 the teaching pictures2 the figure pictures3 some photos4 word cards and figure cards1 warm-up(1)   sing the song and guide the ss to replace the words.(2)   practice the oral english.2 previewlet’s chantbroadcast the rhyme in let’s chant and get the ss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content and rhythm.3 presentationlet’s learn(1)   show out the photo of our principal: “ who’s this lady?” ss: “…”t: she’s our principal.’ present the new word: principal. and then describe: she’s strict. guide the ss to learn the new words.show out some photos of the teachers and let the ss guess who they are, and then describe the character.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word: university, strict.(2)   read the words after the tape and learn to write.b let’s chant(1)    broadcast the rhyme and let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content. read the rhyme for the ss several times.(2)    listen to the radio and read the rhyme.story time: listen to the radio and watch the vcd. try to play a role.4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1)   do work book: b let’s learn.(2)   listen to the tape : let’s learn. read to your friends and parents.(3)   read the rhyme to your friends and parents.blackboard writing: unit 1 my new teacherskind principal university young strict smart active funny 教学后记  

  unit 1 my new teachers    教学内容b let’s chant let’s talk group work c let’s check课时5教学目标1 can listen and say : “ who’s that lady? she’s our principal. is she strict? yes, she is.\ no, she isn’t.2 finish let’s check重、难点1 the sentence: who’s that young lady? she’s our principal. is she strict? yes, she is. is she active? no, she isn’t. she’s quiet.2 the interrogative: “is he\she…?”1 the teaching pictures2 the figure pictures3 some photos of the teachers4 radio and tape1 warm-up(1)   replace the key words in the rhyme and read it in front of the class.(2)   practice the oral english.2 previewreview the sentence: “ who’s your principal? miss lin. is she young? no, she’s old. she’s very kind.”  replace the key words and make sentences using the photos and pictures. go over the words we learned in the first period.3 presentationlet’s talk(1)   watch the vcd and at the same time describe our principal. and then learn the dialogue. teach the new words: strict, active, quiet.(2)   show out the teaching pictures and describe one figure. let the ss guess who he is. the figures’ characters are: smart, kind, and funny.(3)   listen to the radio and read the dialogue. practice the sentence: is he\she…? yes, he\she is. no, he\she isn’t.(4)   play a game: who is my friends?group workwhen the ss grasp the sentences:’’ eg, she’s our teacher. she’s kind. who’s she? guess.”, let the ss use “ is she young? is she pretty?” to get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teachers. let’s guess who is the teacher.let’s trylisten to the radio and finish the exercise in let’s try.let’s checklisten to the tape and give the right order.4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1)   do the work book’s exercise of b let’s talk.(2)   listen to the tape of let’s talk.(3)   describe a teacher’s character.  blackboard writing: unit 1 my new teacherswho’s that young lady?she’s our principal.is she strict?yes, she is.is she active?no, she isn’t. she’s quiet.      教学后记  

  unit 1 my new teachers    教学内容b read and write talk and draw c task time课时6教学目标1 learn the sentences: i have a new teacher. her class is so much fun. really? what’s she like? she’s young and pretty. she’s a university students.2 can listen, speak, read, and write the key sentences.3 can describe the figure’s character.重、难点1 the key sentences: is she quiet? no, she isn’t. she’s very active.is she strict? yes, she is, but she’s very kind.2 task time1 the teaching pictures2 the figure pictures3 some photos of the teachers4 radio and tape5 the word cards and figure cards1 warm-up(1)   role play (2)   daily english: a: who’s this man?b: he’s our new math teacher.c: is he strict?a: yes, he is.2 previewgo over the new words using the word cards. let the students have a competition of spelling words. 3 presentationread and write(1)    show out the pictures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describe the teacher in the picture.(2)    let the students read the dialogue, and find out the words and sentences they don’t understand.(3)    read after the tape and then finish filling the blanks. (4)    write the sentences in the exercise books.talk and drawpractice the dialogue when drawing.task time4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1)   finish the exercise of read and write in work book.(2)   listen to the tape of read and write.(3)   design more cards to send for your teachers.        教学后记   

《第一单元》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古代诗词

  2、理解这首诗词的主要意思

  3、体会诗词所表现的情志或意趣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代诗词

  教学难点:

  体会诗词所表现的情志或意趣并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忆海拾贝,走近李白

  (一)回忆李白的诗歌及诗人形象

  提及李白,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我们从小学到现在学过不少李白的诗作,从这些内容丰富的诗歌中,你认识到一个什么样的李白呢?联系作品,谈一谈你印象中的李白。

  出示课件:

  我们学习过不少李白的诗作,记忆中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你用以下句式来回答:

  (例如:“我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读出孤单寂寞的李白”)

  “我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读出思乡的李白”。

  “我从‘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中,读出才华横溢、满腹忧愁的李白”。

  (二)师生互动,了解李白

  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李白的生平情况。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生谈

  师小结,让我们一起走近李白,了解李白。

  出示课件:(教师讲解)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有“诗仙”之称。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现存作品有《李太白全集》,收诗九百多首。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一)了解诗歌创作背景。

  大家知道李白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行路难》的吗?

  出示课件:(教师讲解)

  《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遭受谗毁离开长安南下,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组诗(共三首),这是其中第一首。

  (二)学生初读诗歌,找出诗歌中的生字难字。

  请大家一起试读诗歌,并从中找出生字、难字。齐读诗歌。

  大家觉得哪些字词需要我们一起来注意的,请指出来。

  “樽”、“箸”、“塞”、“行”。

  (三)师生互动,正确把握诗歌朗读节奏及感情基调。

  听读诗歌

  (1)你能认出下面划线字的正确读音吗?

  金樽珍馐投箸歧路

  (2)你能把握诗歌的朗读节奏吗?

  (3)读出诗歌的基调

  出示课件:

  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请从下面选出相应的词语来回答。

  苦闷愉快深情愤慨喜悦

  激越昂扬悲伤

  三、再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并结合注释解释重点字词。

  师:现在大家自由地朗读诗歌,并结合注释看看自己是否理解了下面这些字词。

  出示课件:

  自由朗读诗歌,并结合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羞”“直”“闲来”“忽复”

  “长风”“会”“直”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内容。

  生谈,其他人补充或评价。

  四、研读诗歌,理解诗歌主旨及诗人形象。

  师:理解了诗歌的内容,现在请大家来思考几个问题。

  出示课件:

  1、面对美酒佳肴,诗人的心情如何,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

  3、诗中借用哪些历史故事?有何作用?

  4、怎样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怎样的志向?

  (教师归纳小结)

  出示课件:

  金樽、玉盘——美酒佳肴的铺陈

  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茫然、忧郁悲愤

  冰塞黄河、雪满太行——艰难险阻

  吕尚垂钓碧溪、伊尹梦舟日边-----信心倍增

  长风破浪、云帆济海——乐观自信

  师: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师:那么在这首诗歌里,我们又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李白呢?

  生谈,教师点拨、引导。

  五、品读诗歌,赏析诗歌艺术手法

  我们知道李白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那么在这首诗歌里,这种浪漫主义的风格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

  出示课件:

  默读诗歌,说说这首诗歌是如何体现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的?

  六、拓展延伸

  潇洒如李白也有苦闷的时候,但李白毕竟是李白,生活的挫折没能让他一蹶不振,李白选择了坚强,选择了自信,选择了乐观。那么我们呢?当我们面对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时,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结合你所积累的诗词名句来谈谈你的生活态度。

  七、总结,布置作业

  (一)小结

  (二)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行路难》

  2、以“我心目中的李白”为话题,写出自己对李白诗歌及为人的解读。

《第一单元》教案 篇7

  大人们这样说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用诗歌的形式,通过爷爷、奶奶之口,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民族的龙文化;又借爸爸、妈妈之言,向我们介绍了当今人们赋予龙的新的含义。层层递进,让人既感到古代龙的神奇,又让人体味到现代龙的腾飞与发展,读了给人以自豪与振奋之感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龙不仅是古代中华民族的图腾,更是我们现代化中国的象征。中国人对龙的喜爱凝聚在无数的神话、建筑、诗歌、地名中,更把中国视为龙的化身。下面,我们就一起听听大人们是怎样评价龙的吧!

  二、老师感情朗读,学生放飞自己的想象,你仿佛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老师看到你们刚才听的非常的投入,你们能将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告诉我们吗?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你能结合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来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吗?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关于龙的神话、建筑、民俗,我国在工业、农业、科技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等等。)

  三、感悟语言的美。

  这是一篇诗歌,听……(放课文的范读录音)

  同学们一定等不及了,也想读读这优美的诗篇,请你们打开书,利用手中的字典、结合课后的生字表解决生字新词,将课文读通读顺。

  1、学生初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错误发音,指导个别字的发音。如“搅”(jiao)的读音。

  四、深入学习课文

  出示课件,指读:“长城好像在崇山峻岭中飞舞,它是民族历史的见证。它是巨龙留下的身影?”你们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说长城蜿蜒于崇山之中,形似聚拢;而更深一层的含义是说,长城是世界上伟大的建筑,它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龙的传人的无穷的智慧和汗水。是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歌颂。)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画出喜欢的句子,在读中悟。找找其中的比喻句。

  五、小组交流感悟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三)

  叶公好龙教材分析

  《叶公好龙》是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主要写了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欢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墙壁上也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户探进来,龙尾拖在厅堂里。叶公一见,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现在这也是一个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学生分析

  本册书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再次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这篇课文短小精悍,文字比较浅显,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具有鲜明的训诫性、讽刺性和哲理性,适合小学生学习。作为五年级的孩子,这是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寓言故事,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理解、诵读等方面并不会感到困难。

  教学设想与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其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故事意思,体会出课文蕴涵的寓意,从而教育学生要表里如一。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4、搜集与龙有关的寓言、成语或故事等。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机等。

  教学重点、难点

  虽然学生接触过古文,但是它与白话文相比,在用词造句上还是截然不同的。学生能否正确的断句,流利的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的重点。从理解课文来看,难点在于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中蕴涵的深刻道理。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利用课件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画面,创设情境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是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关键。

  教学过程

  一、成语入手,激趣导入

  1、交流课前搜集情况,引出课题。同学们,能说出有关龙的成语或诗词吗?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叶公好龙。

  2、点出课题,激发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龙有关的寓言故事。“叶公”是谁?“好”是什么意思?应读几声?想不想知道叶公和龙之间了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设计意图:由“好”这一中心词入手提出问题,激发起了学生欲进入课文中探究的兴趣。】

  二、初读寓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让生自由读,这里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读文、认字。提示学生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或不会读的句子,可以查一查字典,可以问一问老师,也可以联系上下文猜一猜。)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谁来把这些生字读给大家听听?字音都读准了吗?同位之间互相读一读,教师巡视,听出不准的字音,及时纠正。全班齐读一遍。

  3、读文感知意思。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每一句话都读对了吗?再找学生读,评价、纠正;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全班齐读,边读边体会课文的大体意思。

  【设计意图: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读中感悟,读中促讲,读中发展学生能力都需要教师调动学生读文的积极性。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读,学生乐读,爱学。读法多样,读的兴趣浓厚,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三、回顾学法,合作解疑。

《第一单元》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技能目标

  (1)掌握生词: lay , caterpillar , become .

  (2)读懂语篇,学习蝴蝶的有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自主与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感受蝴蝶蜕变的美,学习有关蝴蝶的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的探知热情,让学生体验合作的愉快,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以及跨学科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读懂语篇。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用英语讲述蝴蝶的生长过程以及介绍蝴蝶的有关知识。

  教具准备:

  课件、录音带、蝴蝶蜕变过程视频

  教学过程:

  一、 自主式导读

  Warming up:

  T: Nice to meet you ! Do you like insects ? Which

  insect do you know?

  Ss: ants, ladybirds, flies, butterflies…

  T: Among all the insects, which one is the most beautiful?

  S1: Butterflies.

  T: Yes , butterflies are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insect in the world. Ihave some pictures about butterflies . Do you want to have a look ?

  In this lesson 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butterflies.

  板书课题Module4Unit2 Butterflies(学生齐读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齐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

  1、我能听所读写单词: lay , caterpillar ,become .

  2、我能读懂语篇,学习蝴蝶的有关知识。

  T: Do you known how about a butterfly grows ?Let’s watch a video together!

  Ss: Ok !

  T: It’s so magical !Do you want to talk about it by yourself ?

  Ss: Yes .

  T: You shoud rely the teaching outline to learn the text .

  导学提纲

  Where does a butterfly lay eggs?

  How are the eggs?

  What do the eggs become?

  What do they eat?

  What does this big and fat caterpillar make?

  What colour is it?

  It opens, what comes out? How about it ?

  What makes it dry?

  学生自学

  通过导学提纲的引领认真阅读文本内容,将导学提纲中出现的问题及生词勾画出来。

  二、互助式解疑

  以小组形式,组员分别提出自己的困惑,小组讨论解决。

  Ss:小组活动解决生词、及导学提纲里提出的问题。由小组长负责带领组员进行学习(小组长要给于组员一定的任务,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有问答)

  T: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及时给于一定的帮助,引导让学生思维都动起来。

  三、探究式点拨

  师生讨论

  1、Play the tape and tell the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tape carefully .

  2、Please answer the questions .

  3、Read the sentences to introduce the growth of abutterfly..让学生读句子,介绍蝴蝶的生长过程。

  四、强化式拓展

  1.根据板书重新回顾本课的重点内容:A butterflies lays eggs .The eggs become smallcaterpillars.

  The caterpillar makes a house .It is a cocoon .The cocoon opens . Abutterfly comes out.

  2.Please study hard you can be a beautiful butterfly one day.

  Assignment:

  制作有关昆虫的资料册、手抄报

《第一单元》教案 篇9

  一、周学习内容:

  本单元以《师生》为主题,编排了《师恩难忘》《孔子和学生》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

  二、 周学习重难点:

  1、 生字:一类字19个,二类字3个。

  2、 积累:▲ 品读课文,初步体会师生间情感的珍贵。

  ▲ 懂得老师对自己教育时良苦用心,从而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回报老师的付出。

  ▲ 阅读“语文天地”中的名句格言。

  ▲ 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初现身手”等环节的学习,再次体会师生间真挚情感。

  作文:题目:《老师,我想对您说》。

  训练目的: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请把你想对老师说的话写在日记里或贺卡上。

  写作要求:▲内容形式不限

  ▲试着加入心理描写。

  三、周学科融合:

  初步体会师生间情感的珍贵,懂得老师对自己教育时良苦用心,从而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回报老师的付出。

  四、周学情分析:

  在本周的.学习中,教育学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生难忘。

  师恩难忘 授课时间:周﹍﹍

  整 体 设 计个 性 设 计教材

  分析课文记叙了田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教授孩子学习古典诗词,培养孩子成长的往事,体现出他巧妙的教学方法,歌颂了老师的敬业精神,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学法教师导法激趣导入 启发式教学

  学生学法以小组合作,自学为主

  学习目标1、理解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师生间情感的珍贵。

  ▲划出文中的重点字词。

  ▲懂得老师对自己教育时良苦用心,从而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回报老师的付出。

  2、积累目标:

  ▲记忆文中的名句。

  ▲积累词语:娓娓动听 身临其境 戛然而止 引人入胜 十年树木 百年育人。

  3、生字目标:兄 描 娓 姥 叨 恍 窍 畔 杖 恭

  学习重点1、初读感知点: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通过什么描写,表现田老师口才,文笔都很好?

  ▲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我又是怎么做的?

  2、细读感悟点:

  ▲ 课文共几个自然段?可划分几个部分?

  ▲ 从哪里可以看出田老师在教学上颇费心思?

  ▲ 田老师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

  ▲ 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了什么?如何感恩老师?

  3、能力训练点:

  ▲熟读课文

  ▲生字:

  兄 描 娓 姥 叨 恍 窍 畔 杖 恭

  ▲说出理解 私塾 桃李 娓娓动听 身临其境 戛然而止 引人入胜等词的意思 。

  4、拓展延伸点:选一首学过的古诗,编个故事。

  板书设计师恩难忘

  我 田老师

  描红↓ 编故事 讲故事

  爱好文学 培养兴趣

  课后反思

  孔子和学生 授课时间:周﹍﹍

  整 体 设 计个 性 设 计

  教材分析 课文在概括叙述孔子的重要教育思想后,叙述了孔子和他的学生子夏的对话,表明了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都需要向别人学习的道理。

  学法教师导法激趣引入,感悟文理

  学生学法①细读感悟 ②小组学习

  学习目标1、理解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都需要向别人学习。

  ▲在心目中树立孔子的高大形象,激发对孔子的敬仰之情。

  2、积累目标

  ▲词语目标:严谨 驰名 和颜悦色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

  ▲生字目标:裕 愚 择 罗 施 嘛 谨 谦 慎

  学习重点1、初读感知点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2、细读感悟点:

  ▲孔子是怎样收学生的?

  ▲文中“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3、能力训练点:

  ▲表演孔子和学生的对话,体悟起人物的思想。

  ▲学习生字:裕 愚 择 罗 施 嘛 谨 谦

  4、拓展延伸点:

  读《论语》,感知孔子的思想精髓。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一单元》教案 篇10

  课题 lesson1 skirt and trousers 课型 新授课 课时1教学目 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听懂、会说、认读并书写词汇:shirt,skirt,trousers,sweater,this,these 2. 学生能认读、理解并运用句型结构:this is a…  these are… 3.学生能听懂、会说句子:he/she is wearing a green sweater / white t-shirt. 能力目标在日常情境中注意观察,并用简单的英语对话(对每季度所穿衣服能加上颜色进行描述) 情感目标1.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和学习英语的好奇心。 2.找机会练习学生的听力技巧。 3.在每天的生活中试着模仿和运用英语。重点同知识目标1—2 难点运用wear一词进行说话和交流 教具教学光盘、单词卡、不同种类的衬衣、裙子、裤子、衬衫、和毛衣的图片 在教室里挂一些本单元要学的服装实物,以便有真实的例子供学生练习。                           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开始上课和复习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问候greeting。并复习学过的衣服单词 课文导入lesson hook: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如何谈论每天所穿的衣服。男孩、女孩穿什么衣服。什么衣服男孩子从来不穿?(可以用汉语说出裙子或连衣裙) 新概念new concepts: 1.this is a red skirt. 介绍本课单词。出示单词卡shirt,skirt,trousers,sweater,t-shirt,利用句型what’s this/what are these? this is a…  these are…学习新词。同时要说明:当谈论复数事物时要用these are…句型,但裤子不同,即使只有一条裤子(这是一个复数单词),也要用these are…句型。 板书:this is a shirt,skirt,sweater,t-shirt.       these are shirts, trousers,pants. 将颜色词和衣服词结合起来,可使衣服更加具体。出示图片,说:a red skirt,the yellow trousers, a green shirt, a blue t-shirt… 让学生跟读、练习。 2.let’s do it! 课件分别出示a red t-shirt, black trousers, a green shirt图片, 图1(a red t-shirt):读句子:this is a t-shirt. it’s red. 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this is a red t-shirt. 同理:this is a a green shirt. these are black trousers. 3.what is he/she wearing? 看书讨论每个人穿的衣服,针对每幅图提问what is he/she wearing?让学生回答:he/she is wearing a green sweater / white t-shirt.听录音跟读并练习背诵。 根据学生的穿着练习对话。 4.let’s play! 和学生一起做游戏。先看教科书,练习读一读游戏内容,再根据描述的衣服猜猜是谁? 活动手册 结束课堂教学:用汉语问这节课学了什么,并复习所学内容。 goodbye,class! 教学反思板书设计lesson1 skirt and trousers this is a shirt,skirt,sweater,t-shirt. these are shirts, trousers,pants. 课题 lesson2 new and old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学生能听懂、会说、认读并书写词汇:is,are,new,old,it,they 2. 学生能听懂、会说句子:this is a new sweater. these are old trousers.  is it new? yes.  are they new? no. they’re old. 能力目标 1.在日常情境中注意观察,并用简单的英语对话(对每季度所穿衣服能加上颜色进行描述) 2.养成听录音和跟读句子的习惯。 情感目标 在每天的生活中试着模仿和运用英语。 重点 同知识目标1—2 难点代词it和they的区别及其在句子中的具体应用教具 教学光盘、上一课的词汇卡和图片、新旧物品的图片或实物 在教室里挂一些本单元要学的服装实物,以便有真实的例子供学生练习。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开始上课和复习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问候greeting。并复习上节课学过的衣服单词,利用句型what’s this/what are these? this is a…  these are… 课文导入lesson hook:今天我们要学习谈论衣服的更多说法。 新概念new concepts: 1. new or old? 看第一部分4幅图,讨论左右两边的衣服有什么不同。板书:new,old 课件出示新旧衣服图片,问:is this a new/an old sweater?  are these new/old trousers? 出示四幅图的句子:this is a new sweater. this is an old sweater.these are new trousers. these are old trousers.领读2遍,学生看书播放录音三遍跟读,练习读熟。 练习:(1)示范练习:教师指向毛衣图片,与学生甲对话 what’s this? it’s a sweater. is it new? yes. it’s a new sweater. 再指向裤子:what are these? these are trousers. are these old? no. they’re new trousers. (2)链式游戏:学生用自己穿的衣服进行问答:what’s this? it’s a…/ they’re… 2.let’s do it! 看书讨论每幅图的新旧问题,指导学生怎样写句子。先在空格里填写匹配的单词,再写句子。 3.i like your skirt. 看书跟读课文,再分角色朗读,表演。再次播放光盘,练习读背课文。 游戏:向右移动  学生面对面站成两排,与他对面的学生对话: i like your skirt. is it new? yes/no.it’s new/old. 4.let’s chant. 领读歌词,理解歌词大意,再放光盘跟唱。 巩固检验:活动手册 结束课堂教学 今天学习了谈论衣服的新方法,也学习了如何赞美他人的衣服(i like your… it’s nice.)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lesson2 new and old new,old this is a new sweater. these are old trousers.  is it new? yes.  are they new? no. they’re old. 课题 lesson3 coat and scarf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学生能听懂、会说、认读并书写词汇:coat, cap, miss 2. 学生能听懂、会说句子:what is she wearing? she is wearing a coat. is this your cap? are these your gloves? 能力目标 在日常情境中注意观察,并用简单的英语对话 情感目标 在每天的生活中试着模仿和运用英语。 重点 同知识目标1—2 难点 理解元音字母a在单词coat和cap中的不同发音 教具 教学光盘、上一课的词汇卡和图片、颜色单词卡片、新学单词卡:coat, cap,gloves,scarf 在教室里挂一些本单元要学的服装实物,以便有真实的例子供学生练习。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开始上课和复习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问候greeting。并复习上节课学过的衣服单词,利用句型what’s this/what are these? this is a… these are…  i like your skirt. is it new? 利用单词卡复习颜色单词:red,blue,black,yellow,green,orange,brown 课文导入lesson hook: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冬天的衣服用英语怎么说。 新概念new concepts: 1. what is she wearing? 课件出示女孩穿着冬装图片,讨论:图中女孩穿着什么样的服装?出示新授单词,边指边问: what’s this? it’s a… what colouris it? it’s… 问手套:what are these? they are gloves. this is my coat, cap,gloves,scarf 再看女孩穿着冬装图片,问:what is she wearing? she is wearing a coat/ cap/gloves/scarf. it’s nice. 练习:角色扮演 what’s this? it’s a… i like your… is it new? no.it’s old. it’s nice. thanks. 2. let’s do it! read and draw.读一读方框中的句子,并画出相应颜色的服装。 3.is this your cap? 播放光盘两遍,逐句理解句意。this是单数,these是复数。再放光盘跟读课文,并练习熟读。 练习:角色扮演 s1:is this your cap?  s2:no.it’s non my ___. s1:is this your cap? s3: yes. it’s my____. thanks. 4. let’s play!  先看教科书,练习读一读游戏内容,再进行猜是谁的衣服问答。 巩固检验:活动手册 结束课堂教学 回顾这节课学了哪些衣服的单词,怎么问、答穿着?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lesson3 coat and scarf what is she wearing? she is wearing a coat/ cap/gloves/scarf. is this your cap? no. are these your gloves? yes. thanks. 课题 lesson4  shoes and socks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学生能听懂、会说、认读并书写词汇:dress, shoe, sock, shorts, not 2.学生能听懂、会说句子:are these his shorts? yes, they are. is this her dress? yes, it is. 能力目标 在日常情境中注意观察,并用简单的英语对话 情感目标 在每天的生活中试着模仿和运用英语。 重点 同知识目标1—2 难点 this与these 的区别及在句中的应用 教具 教学光盘、上一课的词汇卡和图片、新学单词卡和图片:dress,shoe, sock, shorts 在教室里挂一些本单元要学的服装实物,以便有真实的例子供学生练习。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开始上课和复习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问候greeting。复习上节课学过的衣服单词,利用句型what’s this/what are these? this is a… these are…  i like your skirt. is it new? 利用单词卡复习颜色单词:red,blue,black,yellow,green,orange,brown 课文导入lesson hook: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服装。 新概念new concepts: 1. what are they wearing? 课件出示新单词图片:dress, shoe, sock, shorts,领读并学习其中的元音的读音。在用单词卡练读。 看教科书第一部分:who wears dresses/shorts? can you se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dress and a skirt? when do we wear shorts? on what part of body do we put socks and shoes? 请穿长裙、短裤的学生到前面,其他学生分别做练习: he is wearing shorts.he is cool.  she is wearing a dress. she looks nice. 播放两遍第一部分的录音。 2.let’t do it! look and write. 说明:this是单数,these是复数。哪些服装是单数,哪些服装是复数?补充完整句子。 3.are these his shorts? is this her dress? 先复习物主代词:i—my,you—your,he—his,she—her,they—their,we—our 例如:i am wearing a sweater. this is my sweater. 让学生用其余代词练习。 看书第三部分,通过对话介绍新句型。are these his shorts? yes, they are. is this her dress? yes, it is. 示范展示: t: is this your____? s1: no. (指物品主人)t:is this his/her____? s1:yes. t: yes.it’s his/her____.say it ,please. 4. let’t do it! look,read and tick. 游戏:“simon says” : simon says touch your shoes. simon says touch a shirt. 结束课堂教学: 这节课学了哪些衣服的单词?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lesson4  shoes and socks dress, shoe, sock, shorts are these his shorts? yes, they are. is this her dress? yes, it is. 课题 lesson5 days of the week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学生能听懂、会说、认读并书写词汇:day, today, week 2.学生能听懂、会说句子:what day is today? how many days are there in a week? 3. 学生能了解字母a,e,i,o,u在单词中的发音及规则。 4. 学生能听懂、识别和使用单词中的元音。 能力目标 1.学生能够用英语问、答星期几、一周几天。2. 了解字母a,e,i,o,u在单词中的发音及规则。 情感目标 在每天的生活中试着模仿和运用英语。 重点 同知识目标1—2 难点 表示星期的七个单词的拼写记忆。 教具 教学光盘、上一课的词汇卡和图片、一个日历、一星期七天的卡片、元音的卡片和含有这些元音的单词。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开始上课和复习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问候greeting  复习上节课学过的衣服单词,利用句型what’s this/what are these? i like your dress, ling ling. is this new? 课文导入lesson hook: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星期的七天。 新概念new concepts: 1. what day is it? 将10页上一周七天的大方格表画在黑板上,对照日历读出并板书新单词:sunday,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领读单词3遍。在一周七天中你都干什么? 板书:no school,school 利用日历学习、理解week的概念。板书week,告诉学生意思是:星期、周。 播放光盘两遍,学生看书跟读。 练习:(1)问答练习:指日历上的某一天,问:what day is it? 全班:it’s______.  (2)同伴练习 2. let’s sing!  he is wearing red trousers 看教科书第二部分,大声朗读歌词, 问:what’s li ming wearing? what day does he wear these red trousers? 播放歌曲两遍,欣赏后练习跟唱。再将学生分成7组,代表一周7天,每组唱一段。 3.letters and sounds 看书第三部分,通过念和重复,教学每个元音及其发音。 板书相关单词:map,bed,film,fox,sun  叫志愿者读单词,再看图片理解每个单词的意思。 巩固检验:活动手册 结束课堂教学 教学反思 板 书 设 计 lesson5 days of the week what day is today? week sunday,monday,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how many days are there in a week? 课题 lesson6 betty’s clothes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学生能够听懂和理解这个简单的故事。 2.学生能就故事进行提问和回答。 3.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分角色表演故事。 能力目标 在日常情境中注意观察,并用简单的英语对话 情感目标 在每天的生活中试着模仿和运用英语。 重点 同知识目标1 难点 理解第8幅图的句子的意思 教具 教学光盘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开始上课和复习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问候greeting  复习上节课学过的衣服单词,复习一星期七天的知识。 课文导入lesson hook: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位女孩,她叫betty,她将要参加一个聚会。她到底穿什么衣服去呢?让我们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吧! 看图片预测。 新概念new concepts:story time: betty’s clothes 读前活动:看图讨论 看教科书,利用每一幅图讨论故事梗概。思考问题: where is the girl?   what’s the girl doing?  what clothes are in the pictures?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阅读活动:将故事从头到尾逐图过一遍,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panel 1: what’s the girl’s name? what day is it? what is she going to do? panel 2: what colour are the shorts? what else can you see in the closet? panel 3: what colour are the trousers? what colour is the t-shirt? does betty like them? panel 4: what colour is the sweater? does betty like the sweater? panel 5: what colour is the shirt/skirt? when will betty wear them? panel 6: what day will betty wear this scarf? panel 7: what clothes does betty decide to wear? panel 8: what do you want to wear at the party? 大声朗读: 1.教师范读,速度要慢,辅以动作和手势。适时解释个别不懂的单词。 2.播放光盘,学生大声跟读,读出韵味。 读后活动: 1.用汉语复述故事。 2.分角色表演故事。将全班分成8人一组(betty和7件说话的衣服),给学生一些时间来练习语言和动作,然后在全班展示。 结束课堂教学:good-bye!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betty’s clothes on monday       shorts on tuesday       trousers and t-shirt on wednesday     sweater on thursday       shirt and skirt on friday         scarf on saturday       dress 课题 again, please! 第一单元复习课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学生将完成四项活动来证明他们各自的听、说、读、写技能。 2. 学生将完成一个表明在此单元他们进步程度的自我评价表。 能力目标 1.学生养成和提高基本的学习策略。2. 在日常情境中注意观察,并用简单的英语对话。 3. 学生养成听录音和跟读句子的习惯。 情感目标 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和学习英语的好奇心。 重点 同知识目标1-2 难点 识记本单元的四会单词及所学句型,并能熟练运用。 教具 教学光盘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开始上课和复习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问候greeting  复习本单元学过的衣服单词,复习一星期七天的知识。 课文导入lesson hook:今天我们对第一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归纳。 1.listen and talk. 看书讨论,第一部分四幅图中发生了什么事? 播放录音,学生跟读。请几名学生复述故事大意。 回答问题:whose cap is this? ( it’s kim’s.) 最后角色扮演。 2. listen and match. 将听到的图片与正确的星期几连线。先播放一遍,学生听后问:is everyone ready? okay, let’s listen and match. 3.read and match. 解释活动内容:读一读,将人物与服装连线,并将数字填在人物下方的空白处。 4.look and write. 看教科书第四部分,根据示例仿写句子。 this is an old cap. this is a _____ ______. (new coat) this is an ______ ______.(old sweater) these are ______ _______.(new trousers) these are ______ _______.(old socks) 5.how am i doing? 自我评价:学生需要判断自己在学校及在家中听说读写各方面做得怎样,根据实际涂上星星。 10—12颗星为a,7—9颗星为b,1—6颗星为c。 结束课堂教学。 下次见面我们将学习新单元,那时我们的听、说、读、写各方面将会更好。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again, please! clothes: this is a shir/skirt/sweater/ coat/cap/t-shirt/scarf/dress. these are trousers/gloves/shoes/socks/shorts. week: sunday,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第一单元》教案 篇11

  教师的说、谈、问、讲等课堂语言要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能说,要做到恰当的安排。

  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模板,希望对你有帮助!

  识字1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自制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二、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4开火车读生字。

  5 同桌卡片抽读。

  三、朗读感悟。

  1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 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 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 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 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四、在读中巩固识字。

  1选词语,读词语。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3 自编字谜,在编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自主识字。

  五、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卡片游戏《找朋友》。

  六、在写中巩固识字

  1 认读字音。

  2 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 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4 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 师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6 学生练习。

  七、实践活动

  “庆丰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分小组整 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节

  教学反思:

  秋天的图画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喜欢秋天,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字卡、词卡、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昨天我们学的识字(一)是讲述了秋天的知识,今天让我们继续认识秋天吧。

  二、揭题

  1、板书课题,齐读,思:读后想知道什么?

  (1)秋天是怎样一幅图画?(秋天的图画里有些什么景物?)

  (2)它的色彩是怎样的?

  2、翻书,自读课文。

  3、思考:课文共有几句话?(4句)

  4、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注意轻声音节:灯笼高粱)

  5、小组合作读,好的帮助差的,读正确,读流利。

  三、认读生字

  1、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重点字音:梨笼颊浪勤劳

  四、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4、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甚么喜欢。

  5、比赛读,看谁读得美。

  6、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7、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

  五、扩展活动

  根据本课内容,创编一个秋天的童话。“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姑娘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笑着,她招呼大家来开一个庆丰收的晚会。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粱伯伯一起赶来布置会场……

  六、作业

  1、小黑板出示“我会读”中的句子,读熟至背。

  2、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课文中要求认的生字

  2、背诵课文

  二、新授

  (一)认记生字字音

  出示要求写的生字,认读。

  重点字音:浪灯作字苹丽劳

  (二)识记字形

  采用自己最喜欢的识字方法:

  提示:编字谜

  加偏旁

  换偏旁

  做动作

  (三)组词语理解字义

  (四)范写指导

  重点写好含有三点水和草字头的字。

  三、作业

  1、我会画:画秋天的果园

  2、我会做:

  (1)用落叶做书签

  (2)用自己的画做贺卡

  (3)用句子、短诗赞美秋天

  (为语文园地一中的展示台做准备)

  黄山奇石

  教学要求:

  1、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文,运用学生讲、读、画、表演等各种方式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结合观察图画,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4、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读中真切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有趣。

  难点: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自悟。

  教学方法:

  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教学用具:

  录音机、录音带、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案)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大家去过黄山吗?黄山之美,堪称中国名山之最。兼得泰山之雄伟,庐山之飞瀑,衡山之烟云,峨眉之清凉,因而又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乃黄山“四绝”。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来欣赏一下黄山的四绝之一,板书:黄山奇石。请齐读一遍课题。

  二、运用课件欣赏黄山奇石课文插图,生观察图说像什么?

  三、观察完图,初读课文,标出生字和自然段。

  四、认读生字词。

  五、接读课文,生评价。

  六、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七、学习第一自然段。读中了解“秀丽神奇、闻名中外、尤其”等词语意思。配乐读出情。

  八、小组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详案)

  一、导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记住了生字的字音,了解了黄山上有哪些奇石,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这一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新授: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黄山石怎么样?生答。

  老师用“奇特、有趣”两个词来概括大家的发言,好不好?(板书:奇特、有趣)

  2、那么你觉得哪块黄山石最奇特、最有趣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插图,读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哪块奇石,边读边把描写它奇特、有趣的地方画下来。当然,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就把它标出来,待会儿一起解决,好吗?

  3、生画。然后问:你有哪些词不理解?请提出来!

  4、下面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奇石介绍给大家听听?介绍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你愿意结合刚才画的词句给大家讲出它的奇特有趣,就讲;如果你愿意读,就有感情地读一读;如果你能通过动作把石头奇特的样子表演出来,你就表演给大家看;如果你能在短时间内画图表示出它的奇特,你就画。下面自己抓紧想一想,小组可以讨论讨论。

  5、下面谁先来介绍?(顺序依学生回答的为准。)

  (1)仙桃石:生说自己的理解。谁愿意来读读?(一生读)老师把其中一个句子改写成这样,你看看哪句好?为什么?(这说明作者用词非常准确。)好,谁还想来读读?别看就一句话,想读好也不太容易。谁再试试?(生读)还是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2)猴子观海: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的理解。下面,谁能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一生读)谁认为自己能比他读得还好,读得更有趣?试一试(一生读)老师帮你一把,给你配上音乐来读,一定会更棒,谁想来试试?(一生读)齐读。试背一遍。

  (3)仙人指路:生说。多么奇特、有趣呀!谁能读好?试一试!找个同学比一比。配乐读。试背一遍。

  (4)金鸡叫天都:生说。课文没有插图,谁能想象出他的样子?它好象在对天都峰说什么呢?谁能把它的奇特有趣读出来?找生读。配乐读。齐读一遍。

  6、课文是不是就写了这几块奇石?在哪一自然段还写了?找生读最后一段.

  7、又写了什么奇石?想象一下“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它们是什么样的?

  8、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黄山上的石头可真奇特有趣呀!并且还有许多石头等着咱们去给它起名字呢!现在,你心里在想什么?

  9、你喜欢黄山吗?那老师现在就带你去游览一下黄山好吗?这次咱们就不单单看奇石了,还记得老师上节课讲的黄山四绝吗?除了“怪石”,还有什么?(生答)好,同学们等不及了吧!请看录象。

  10、美不美?请你们带着对黄山的喜爱之情再来有感情地读一遍课文。

  11、下面用你喜欢的方式选两段你认为的课文背诵一下。

  12、检查背诵。

  13、同学们,黄山石奇特、有趣,黄山更美!其实,祖国大地上还有许多这么的风景区,课下同学们可以读读有关的课外书。另外,告诉大家,下一单元就有一篇介绍祖国宝岛台湾风景秀丽迷人的日月潭的文章,课下同学们可以先睹为快!

  好!这节课就学到这儿,下课!

  第三课时(简案)

  一、背诵课文。

  二、学习生字。

  三、处理课后题。

  四、出示一幅怪石图训练学生想象力,先说话,再写话。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奇特 仙桃石   猴子观海   有趣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

  教学反思:

  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

  课前透视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生动形象地把自然知识蕴含其中,语言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是优秀的科普作品。课文共有五小节,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配有两幅插图。教学中应抓住诗歌利于朗读,内容充满情趣的特点,激发学生童心,引导学生在多读读好上下功夫,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和其中蕴含的知识。

  课文是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科学知识的,学生容易被吸引,并且文中介绍的内容大多数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教学时应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有一定词语积累。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2、识字写字。

  信息资料

  1、教师准备有关网站、演示课件或相关的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了解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知识。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引入:小朋友,秋天是植物种子成熟的季节,种子宝宝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板书课题。

  (本课内容充满童趣,谈话直奔课文主旨,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2、课件演示:播放蒲公英、苍耳等植物传播种子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今天《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要告诉我们植物传播种子的巧妙办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

  (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引导学生观看动画,整体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对话平台

  感知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相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小组读书的收获。(这只是初读,学生能说出自己的读书所得就要加以表扬,不能要求过高。)

  (尝试朗读,整体感知,交流收获,培养自主读书的能力,体验读书的快乐。)

  识字

  1、自己练读生字。引导学生可同桌之间接龙读生字。

  2、小黑板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指读。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给生字找朋友,用词语说话。

  (新课标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方法,来调动学生识字的热情,相互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的效果。)

  赏读

  1、小组合作读课文,看谁读得美。

  2、选读。选自己喜欢的一节练读,再展示。

  3、通读全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整体感知课文,在正确、流利的读书的同时,获得初步的理解与体验。)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如、已、娃、纷、好。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交流书写注意的地方。

  3、教师示范,指导重点笔画。如“已”要半封口,不能写成自己的“己”等。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在重视学生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应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挑苹果游戏:(将生字卡片做成苹果形写上编号)你选择第几号苹果,读出上

  面的生字,再组词造句。

  诵读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语气。引导学生评一评老师哪读得好,哪读得不好。

  2、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朗读比赛。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让学生进行单纯的模仿,要引导学生的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获得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演读

  1、教师引读,学生尝试背诵课文。

  2、学生自由练背。

  3、课文表演。边背边加上动作。也可让学生进行想象发挥,进行小型课本剧表演。(以鼓励为主,参与为主。)

  (加强学生的诵读练习,加深学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发展语感,丰富学生的积累。)

  讨论

  1、“四海为家”是什么意思?

  2、“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它?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加强对课文的体验和领悟,开阔视野,培养综合素养。)

  练习

  1、出示课后“读读抄抄”中的词语,引导学生多方式读词。

  2、扩展仿说词语。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快来与同学交流。

  (创设多样的练习方式,巩固所学,达到学用结合。)

  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把你课外搜集了解到展示出来吧!

  (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甲、洼、豆、识、经。学生认读。

  2、自己练写,小组评议。

  3、教师小结,指导重点。

  4、学生再练写。

  (写字是学生的重要技能,尝试之后,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增强写字效果。)

  伴教锦囊

  相关链接

  种子传播的奥秘

  种子的传播方式大致有四种:风传播、动物传播、弹射传播、水传播。

  如:春天,柳絮四处飞扬。你知道春天柳絮飞扬的奥秘吗?抓一团柳絮仔细观察,会发现里面有些小颗粒,那就是柳树的种子。柳树就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的。

  凤仙花妈妈的办法跟豌豆妈妈的办法差不多,凤仙花果实成熟后炸裂,凤仙花妈妈用这种办法把种子送到四面八方。

  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

  课前透视: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信息资料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诵诗导入。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学生背诵古诗)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欣赏他人的学习劳动成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2、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

  (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学生,在感受画面后,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话平台

  初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与他人交流字词的理解,相互促进,提高学习古诗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研读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出示多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4、汇报交流诗意。

  5、多种方式朗读。

  (想像古诗的画面,加上课件的直观效果,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诵读

  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学生的阅读古诗的实践,切不可用复杂的分析来替代,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初步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优美。)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写字训练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乐于写字。)

  拓展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不使学生的思路受到束缚,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复习

  1、多种方式认读古诗(一)中的生字。

  2、挑战背诵古诗(一)。

  (活泼多样的复习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进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自学

  1、出示《山行》,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按自己的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说说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尝试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细读

  1、学生自由练读,想像画面。

  2、指名读,读后评价。

  3、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评点。

  4、学生找学习伙伴一起练读。

  (朗读与评价相结合,提高阅读的质量。)

  诵读

  1、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枫叶满山的美丽情景。

  2、挑战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3、观看插图,练习背诵。

  4、背诵展示。

  (多种形式的诵读,促进学生积累,形成个性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了语感。)

  写字

  1、出示生字:枫、于。学生认读,

  2、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如“枫”字的“木”字旁的捺变成点等。

  4、学生练习。小组点评。

  (观察、交流能帮助学生掌握写字的基本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练习与拓展

  1、出示课后“我会填”,引导学生填写。

  2、诵诗会。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将积累的成果展示出来,体验学习的快乐,对他人也是个促进。)

  伴教锦囊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阅读在线

  描写秋景诗两首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书河上亭壁(寇凖)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栏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教案 篇12

  第一单元第 1课时编写者编写时间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始业教育课设计理念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课  时教  学目  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资源

  教

  学

  过

  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

  师: 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第一单元第2课时编写者编写时间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设计理念课  时教  学目  标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教学资源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

  学

  过

  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 (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第一单元第3课时编写者编写时间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第二课    校园的树木设计理念课  时教  学目  标科学概念: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过程与方法: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教学难点    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教学资源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

  学

  过

  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 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树的不同之处:

  树冠有大小

  树干有粗细

  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

  结的果实不一样

  叶片不一样

  ……板书设计:

  树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

  第一单元第 4课时编写者楼灿飞编写时间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第三课   大树和小草设计理念课  时教  学目  标科学概念: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过程与方法: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教学难点    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教学资源   小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

  学

  过

  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

  樟树

  狗尾草

  茎

  颜色

  软硬

  粗细

  质地

  叶

  颜色

  形状

  软硬

  大小

  气味

  果

  实

  颜色

  形状

  大小

  多少

  3.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叉位置中。

  2.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交叉框内。(这是教学重点)

  大树                     小草

  3.总结:从以上唯恩图的表达内容中我知道了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唯恩图的作用是梳理学生的观察比较结果,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比较相同点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植物生命体的特征,从而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对概念内涵的梳理还得从学生实际出发。)

  第一单元第5课时编写者楼灿飞编写时间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第四课   水生植物设计理念课  时教  学目  标科学概念: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过程与方法: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教学资源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

  学

  过

  程

  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你课外调查到的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补充认识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1.观察记录: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2.思考:把橡皮泥去掉,比较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处?对,都能浮在水面上,会有什么秘密呢?

  3.探究:尝试剖开水葫芦的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适应水生植物的环境)。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结构?请课外继续探究。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除了形态结构特征外,还可以稍作拓展,如它们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等。)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与前堂课学生总结的陆生植物的唯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维恩图,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的梳理。(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

  水葫芦狗尾草

  第一单元第6课时编写者编写时间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第五课   植物的叶设计理念课  时教  学目  标科学概念: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过程与方法: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教学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教学资源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分组材料: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

  学

  过

  程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是呀,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现在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我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2、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较:同时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

  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是呀,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

  2、描述:观察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能从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吗?3、总结: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

  第一单元第7课时

  编写者编写时间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第六课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设计理念课  时教  学目  标科学概念: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过程与方法: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教学重点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教学难点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教学资源分组材料: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表。教师准备:一些树木四季变化的图片,带花苞的菊花,狗尾草。

  教

  学

  过

  程

  我们知道,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校园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可结合第2课的课外作业及学生的精彩发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讨论:我们可以观察植物的哪些变化?我们怎样观察?

  首先得测量树干是否变粗了,我们得在树干的同一高度连续测量三次,取接近值(三年级孩子尚未接触过平均值的数学解法);过一个阶段再同样测量进行记录。能不能看出树干的变化呢?

  数数每天有多少落叶。菊花的花苞长得怎么样了?

  狗尾草会枯死吗?樟树的果实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可以测量一条树枝上的最大叶子、最小叶子和中间大小的叶子的长度或宽度,并做好记录,看一个阶段后它们分别有什么变化?还可以观察树叶的其他变化。

  从一棵树的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从一片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又知道了什么?

  三、实地观察记录植物的茎、叶

  1、活动:根据讨论的结果,我们分小组按计划到校园内进行观察,记录下第一手资料。(活动时间约15分钟)

  2、交流:汇报我们的观察数据,思考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落叶的数量说明什么问题?一条树枝上有大小不同的树叶,说明什么问题?如果以后测量得到的数据变化很大,说明什么?如果变化不大,又怎样理解?

  四、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

  我们还可以同时观察田野、路边和家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就这样一直观察你所选择的那棵树或草,观察它们在秋冬季的变化,一个月观察一次,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表中,你能做到吗?

  我的____________变化记录表

  树干

  树冠

  叶子

  其他

  粗细

  树皮

  落叶数

  颜色

  大小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这样坚持下去,我还可以知道大树一年四季中的变化。

  第一单元第8课时编写者编写时间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第七课   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设计理念课  时教  学目  标科学概念: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教学资源 教师: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图片,植物一生的图片;学生: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比较记录纸。

  教

  学

  过

  程

  一、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1、回忆: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草、水葫芦和金鱼藻。我们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记录在下面的记录单里。

  陆生植物                             水生植物

  2、思考: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长?请交流。请补充阅读p21的“植物需要阳光”。

  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用唯恩图记录下它们生存需要的共同点吗?

  二、了解植物的一生

  思考: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

  请看图:向日葵的一生,我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的几个典型生长阶段吗?

  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这是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新课标第一网

  看图:一棵大树的一生,你们能找出与向日葵一生的相同和不同吗?对了,主要不同是寿命的长短不同。请看资料库:“植物的寿命有长有短”,你们有什么体会?是呀,无论是百年老树,还是一年草本植物,它们都会死亡,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生命的特征。

  交流:从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思考:在我们对植物进行了这些观察和研究之后,我们能够说出植物的哪些共同特点?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整理:翻看前几课的唯恩图记录,比较各共同点,然后整理记录于纸上。

  植物的共同特点

  交流:我们认为,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都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特征: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总结:植物作为生命体有许多重要特征,有共同的生长需要量,有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等特征,还有适应环境(水葫芦)的结构特征等。(这样的归纳总结一定要基于学生的发展基础上,学生能总结几条算几条,不要强求,也不能死记硬背!)

《第一单元》教案 篇13

  执教教师             课题名称教学年级四年级unit 1  our schoolthe 6th  lessonb  read and writec  task time   pronunciation课  型操练课授课时间40分钟

  学生分析这一节课可以算是一节复习课了,本单元的最后一节课,学生都掌握了本单元的词汇,对话,还有这个单元的重难点,这一节课,只是再把知识整结一下,让学生更明了,在学生有了一定基础上来完成这一课时,应该是比较简单的。

  教

  材

  分

  析1、         本课时的重点是read and write中的四个四会单词以及问句“is this a teacher’s desk? ”及其答句“yes, it is.”在四线格中的正确书写。2、           本课时的难点是拼读单词picture,在四线格中书写句型“is this a …? ”以及总结元音字母a 的发音规则。

  1、能够理解并朗读read and write和task time中的对话。2、能够在真实情景中灵活运用新学的词汇和句型。3、能够正确朗读pronunciation中的单词,并能分析出读音规则。4、能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task time中的任务。5、能够学会本单元的歌曲、歌谣。6、  能听懂故事。

  教

  学

  策

  略l. 本节课采用动起来的活动教学方法,因为是一节复习课,大部分的知识都已经学过,如果再以平常的教学方法,可能学生不感兴趣,只有活动才能调动起他们兴趣。2.热身,猜谜语,玩游戏,这些都是学生所喜欢的,让学生始终都兴致高昂。

  3. 课前需要准备该部分的挂图,相关的词卡,录音机和录音带,学生准备好白纸和彩笔。

  教

  学

  过

  程

  step 1   revisionwarm-up: let’s do. (全班同学边说边做动作)go to the garden. water the flowers.go to the library. read a story-book.go to the canteen. eat some noodles.go to the teacher’s office. hand in the homework.go to the playground. play football.

  let’s chant. school days, school days. what a lot of fun!                read in the library. draw in the art room.               eat in the canteen. play in the gym.     school days, school days. what a lot of fun!

  (设计思路:一上课的热身,让学生从课间的玩耍中回过神

  来,进入到英语的课堂中,运用学生学习过,对于他们来说比较

  简单有趣,加上边说边做动作,可以很好地回忆起来这节课应该、

  接着学些什么。)

  2. let’s guess: *jack is in a room. there are many books in it.

  he can see many students .they are quiet.

  where is he?

  s: he is in the library.

  t: where is the library?

  s: it’s on the fourth floor.

  *lily is in a room. there are many flowers in it.

  she can see the red flowers, the yellow, the

  pink one. where is she?

  s: she is in the garden.

  t: where is the garden?

  s: it’s on the first floor.

  *mike is in a room. there are many desks and

  chairs. he can see many schoolbags and books.

  many students are studying hard. where is he?

  s: he is in the classroom.

  t: where is our classroom?

  s: it’s on the first floor.

  (设计思路:可以让学生自己编,他们会觉得更有意思,还可

  以让学生开拓思维,有时候他们喜欢编一些奇怪的语言来表达,

  这是一个很好的让学生自己创造语言的情景。)

  step 2   presentation

  t: is this the teacher’s desk?   

  s: yes, it is.

  t: what’s on it? let’s go and have a look. is this a tv?

  s: no, it’s a computer.

  t: is that a picture?

  s: no, it’s a map.

  t: what’s this?

  s: this is the floor. that is the wall.

  t: yes, you’re right.

  step  3   practice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it.

  (教给学生正确的四线格书写形式。)

  play a game:

  ask your partners: what’s this?

  (let him /her guess, is this a......)

  step 4  pronunciation

  老师让学生分小组一起仔细听录音,观察讨论,找出规律,然后

  向全班汇报。

  step 5  task time

  让学生带纸和笔,四人一组参观学校,并将学校的校舍分布情况

  记录下来,绘出地图,标上各功能室的名称。回到教室后向全班

  展示。

  (设计思路: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动手,比老师一个人讲要有

  效得多,放手让学生去做,相信他们会做得更好。)

  step 6   homework

  1、finish the exercise book.

  2、copy the new words.

  3、draw the dream school.

  课

  后

  反

  思1、本节课是学生讲得多,做得多,老师只是一个指导的作用,运用学生喜欢的活动,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他们自然会喜欢英语这一门语言多一些。学英语是为了作为日后的交流,将课本中的知识,回馈到实际生活当中,让学生更有成就感,更有胆量去学,说。2、  让优生带着差生学习,不但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还可以让差生学得自在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