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教案

2023-07-13

《第一单元》教案 篇1

  第一单元    诗歌

  教学目的:

  1、结合创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的经验,体味诗的意趣。

  2、初步理解意象和象征的意义,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

  了解新诗歌的特点。

  3、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对新诗有一个较好较全面的了解。

  教学设想:

  1、以诵读讲解讨论分析为授课方式,品味诗歌内涵。

  2、抓住意象——情感——手法等几个点来分析诗歌。

  3、用诗歌朗诵和创作、研究性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课时安排

  1、起始课教育和朱光潜文章学习,初步明确学习目的,安排研究性学习的任务。

  2、意象和诗歌的阅读

  3、毛泽东词二首

  4、象征和《死水》

  5、徐志摩和新月派

  6、单纯的美是一种幸福,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篱笆那边》

  7、从东西方对爱情的不同表达来看东西方诗人对诗意的不同理解。

  8、美丽的错误与闺怨诗

  9、学习《致大海》介绍普希金

  起始课教育

  一、起始课教育(10分钟)

  语文课的特点:人文性,工具性。充满了思辩性。高考中的主课,必须认真对待。

  具体要求: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听讲不仅听老师的讲解介绍,还要善于倾听同学的观点;思考要有深度,有新意,善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要善于表达,学会用有创意的词。认真完成作业 。不要拖拉和抄袭。一个抄写本,每天十个词语的抄写默记,要写上每天的日期;一个随笔本,每周一篇随笔,500字以上;一个课堂本,完成课堂作业 。课前三分钟演讲,内容为诗词介绍或时事点评。

  1、预习:在上课文之前,参照课下注解和《词语手册》通读课文,在课文中圈点批注(你的发现、你的理解以及你尚不理解的词语句子等);自行完成《作业 本》每一课中的“基础知识”部分。

  2、复习:每上完一课,就应及时复习该课文,看看老师同学或者参考资料说得对不对,原来不懂的地方有没有都弄懂(不懂要及时请教);完成《作业 本》该课文“语段阅读”练习;每上完一个单元,则要对本单元所有课文进行梳理与归纳,并完成《作业 本》中的“单元综合练习”。要求背诵的课文,提倡超前背诵;课文上完后,则必须背出。要求反复阅读、仔细阅读、和熟读的课文,一定得多读、细读、读熟。

  3、听课:①坐姿端正,身子不歪斜、脑袋不耷拉;②目光专注,积极思考与辨析;③积极讨论,大胆发言。

  4、记录:语文课堂记录不用笔记本,听课中及时将重要信息(有老师的、也有同学的)与关键内容记录在课文相应的位子。

  5、作业 习惯:①当天作业 当天完成;②作业 格式规范、字迹清晰不涂改。

  6、作文习惯:①每周完成一篇高质量的“生活札记”(随笔)——“美丽一瞬”、“家庭记事”、“心灵独语”、“友情传递”、“读报有感”、“新闻点击”、“世事杂谈”、“人生感悟”、“生活启示”等,每篇不少于500字。不拖欠、不敷衍;②课内作文课内完成,保质保量,每篇不少于800字。

  二、学习单元后的知识短文(10分钟)

  思考:什么是诗?你认为诗和小说散文有什么区别?诗歌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可以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先阅读文章,再讨论分析,然后自由发言。抓住情感的真善美和含蓄。

  三、阅读课文,分配研究性学习任务

  1、朗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15分钟)

  2、思考课后的研究性课题,确定自己的课题。(10分钟)

  3、根据报名情况选定负责人。

  4、具体要求:到图书馆查找资料,确定提纲,根据提纲完称论文写作。前后约2周。每个人必须分工明确,有具体要求。

  意象和诗歌的阅读

  教学目标 :了解诗歌中最常见最长用的意象。初步了解形象—情感—意象—意境等概念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具体了解什么是意象,意想的分类,意象的组合方式,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教学安排:一课时

  一、什么是意象

  1、下面是白朴《天净沙  春夏秋冬》,顺序打乱了,请给排序:

  A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杨阴垂画檐。纱橱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B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C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落。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D一声画角谯门,半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判断的标准是物象,用特有的景物来展现。

  阅读《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讨论分析:这首诗好在哪里?好在有情感,白朴的诗仅仅是景物的罗列。缺乏内在的情感。

  2、意象派诗人庞德的解释:一种在一刹那间表现出来的理性和感情的集合体。

   意象的英文为:Image,有图象、映象、影象、形象,译为意象最好。意象就是情意融注在形象中,而这形象是包涵并体现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形象。意象是主观情义和客观意象的统一,是情景交融的美学呈现状态。

   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中“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融燕子”,“沙暖鸳鸯”就是意象,这些形象寄寓着诗人经过战乱暂得定居草堂得安适心情。

  3、言、意、象三者关系

    语言用来描写形象的,描绘出来的形象寄寓着思想意义,而且只有形象最能充分表达思想意义。

  二、意象的分类

  1、意象按事物的性质,可分为自然意象、社会生活意象、人类创造意象。

  按人类行为科学将意象归纳为空间意象、时间意象、感情意象、确定的和不确定的意象、真实的和不真实的意象、公众的意象和个人的意象等十大类。

  而按诗的表现手法可分赋象、比象、兴象。

  2、赋象:中有一种叙述性的意象,写出时间流动的过程,表现出动态的美。

  如“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一写笑,一写目,粲然嫣然,顾盼神飞,两个意象使读者延伸出无穷的想象。

  3、比象:就是比喻性的意象,又可分为明喻意象、隐喻意象、博喻意象等。

  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如“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个意象喻一个“愁”字,加重被喻事物的分量。

  4、象征意象:其实也是一种比喻性意象,不过被象征的不是具体的物,而是一种思想观念,如梅兰竹菊象征纯洁、孤高、坚贞等人格品质或思想意义。

  5、兴象时意象一种,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因物起兴,情景交融。如“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三、意象的组合方式

   1、诗中意象以新颖独创为好,同样的意象由于组合方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王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意象并列 ,造成峰断云连,“语不接而意接”的美学效果。比较下列诗句:

  韦应物“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居易“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署“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又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意象并列诗意丰厚,意象见似离实合,有一种涵泳不尽的余味。

  3、意象叠加

  把不同时间空间的意象巧妙地叠合在一起,创造一个新颖丰富地艺术境界。最著名地例子为庞德:“人群中出现德这些脸庞:潮湿黝黑树枝上德花瓣。”

  4、意象对比

  把两中完全相反德意象陈述出来,形成鲜明对照,往往有强烈德艺术对比的美学作用。如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高适“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意象的不同组合,诗人可以打破时空局限,在广阔的背景上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1就形成和发展情况来看是两中不同的历史形态,意象时意境的前身,意境是意象的高级状态。

  2意象和意境都是主客观的统一,但象是具体的实的,境是虚象,虚幻的想象的。意象本身就是想象性记忆性的表象运动的产物,但境更强调想象。

  3意象和意境有个别性和整体性的区别。意象是诗歌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诗歌创作中基本元素,诗美中的具象美单一美具有个别性局部性。

  意境内涵、容量、范围较大,有整体性。意境是意象的综合和升华,具有综合的美学效应。境不仅是虚幻的象,而且指精神造诣达到进入的某种深度和广度。

  如果意境是天空漂浮的云,那么意象就是凝成云的许多细微的小水珠。诗的意象群组合好,造成一个完美的整体,能够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这就具有了意境。

  五、讨论分析余光中《乡愁》。

  [1]

《第一单元》教案 篇2

  有感而发

  教学目标:

  1懂得写作文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并感受生活的变化。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平时注意积累写作素材。

  2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作文,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

  教学重点:

  说自己想说的话,感情真挚。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教学时数:2课时

  第 一 课 时

  初备     统复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有感而发”的优秀片段。(声音,图片激发)

  学生:1.自学知识短文,完成练习题一的作文提纲。

  2.每组同学分别搜集一些关于人物,动物,植物,景物的精彩描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第一单元学到的几篇课文,都是感情丰富,语言优美的文学作品,大家都很喜欢,很多同学都特别想知道他们写出好文章的秘诀,其实很简单,作文不可无病呻吟,必须“有感而发”。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学学这篇短文。

  请一名同学朗读短文,其他同学思考短文着重讲了哪两点:

  1有感而发,首先要有感

  2“感”从生活中来

  理解、举例,教师放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的朗读带,请同学欣赏“望父买橘”片段,说说作者为何描写得如此感人?

  作者对父亲的外貌和动作观察细致。

  字里行间渗透着儿子对父亲的爱。

  请同学举例,每组推选一名朗读较好的同学,依次朗读描写人物,动物,植物,景物的精彩片段,其他同学注意聆听,想一想这些好作文给我们什么启发。

  每组读完后,教师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要学会观察生活,养成思考的习惯;观察要能捕捉事物的特点。

  习作启发:

  巴金对繁星进行了无数次的观察,获得繁星是母亲和朋友的亲切感受,从而产生了写作《繁星》的激情。

  赵丽宏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进行了大量的文学创作,对文学有了深刻而真切的体会,才写出了《为你打开一扇门》。

  老舍亲眼见到在反动政府治辖下害人的臭水沟被人民政府治理好,受到感动,创作了《龙须沟》。

  学生齐唱〈生日歌〉,由这首歌联系自己爸爸妈妈的生日,你想到了什么,当堂完成100字以内感想,准备交流。

  学生互评同桌作文。(可选两、三组)

  教学建议:这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练习体悟到细心观察周围生活,有意识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性,通过给方法,激情趣,使学生意识到原来写作并不难,愉快地完成第一篇习作。

  第二课时

  初备     统复备                  

  教学目标:

  在35分钟内完成作文草稿,格式正确,语句通顺

  主动地与他人交换修改作文。

  教学过程:

  一.布置作文题:

  题目:致小学教师的一封信(当我走进扬中时)

  要求:感情真挚,感受真实,书写规范,格式正确。

  500字左右。

  提示:(1)同学们来到了一个新的学校和新的班级,结识了新的同学和新的老师,学习生活也有许多变化,你一定会有许多新的感受,对新的生活也有一定的认识,给你的小学班主任写封信,把你的感受告诉她(他)。

  (2)书信的格式

  二.35分钟后要求同座间交换作文草稿,做到格式正确,语句通顺。

  三.布置作业

  课后把草稿誊上作文本。 

  综合实践活动——我爱文学

  活动目的:

  1.培养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2. 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生动形象,体会丰富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激励学生亲近文学、热爱文学。创作文学

  教学重、难点:

  1、文学作品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

  2、通过学习,尝试表达,学会创作。

  教学时间:两课时

  活动课时:四课时。

  教学设想:阅读欣赏,交流完成佳作欣赏表共四课时,文学活动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初备     统复备                  

  课前准备:

  教师:

  1、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文学作品目录,印发给学生。

  2、准备好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收集自己喜爱作家的有关资料。如:附录。

  教学过程:情境启发----指导阅读-----布置任务---交流汇报-----尝试创作----展示成果

  一、自我展示:

  让学生围绕“我爱文学“的话题,各自介绍自己喜爱的作家及作品,教师记录并作指点。

  二、制订计划:

  根据印发的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文学作品目录,结合学生自己的兴趣,制订阅读计划,教师给予方法指点。

  三、安排“我爱文学”阅读周活动:

  1、学生确定书目,精心准备阅读周。

  2、学生分组分工,具体安排阅读周活动。

  ⑴ 分小组开展文学创作活动。

  ⑵小组配合办报。

  ⑶制作有关专集,介绍作家、作品。

  ⑷交流心得,以组为单位,确定近期研究课题。

  教学建议:

  这一课时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综合,也是由课堂走向实践的开始。因此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的同时,教师更需要较好地组织指导学生,让他们能真正地把所学知识用到实践中,也让读书周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课时

  初备     统复备                  

  课前准备:

  学生:1、学生分组分工,精心准备四组文学作品。(诗散文小说戏剧)

  2、开展文学讨论和创作活动。(奥运)

  3、请学生带自己最喜爱的作品原文来(周前填写佳作欣赏表每人至少一张)。

  教师 :

  1、设置一张佳作欣赏表。

  2、文学作品四大内容简介。

  3、准备好投影仪、投影片、录音机。

  佳 作 欣 赏 表

  篇名 

  精美语句摘录 

  本文感受最深的地方 

  对自己有什么影响 

  (2)如没有影响最深的作品,可利用一周时间仔细阅读冰心的《繁星 •春水》

  (3)让学生准备一两个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上提问。

  教学过程:

  教师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文学”这个话题。

  通过小学六年和平时的阅读,大家想一想哪部作品对自己感受最深?下面我们分五个小组:小说组,诗歌组,散文组,戏剧组,其他组。请大家带着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进行交流。(附:此项活动,可让学生预先了解所喜爱作品的体裁,不懂可向老师询问)

  二、自我展示:学生主讲概述心中的文学以及对文学作品的认识。

  三、教师投影概述文学作品四大内容。

  四、学生按原计划分组展示。

  诗歌组

  a、集体朗诵诗歌

  b、挑选1至2人畅谈对诗歌的感受

  c、即兴创作

  2、散文组

  a、配乐朗诵

  b、了解散文与诗歌的不同之处

  c、片段练习

  3、戏剧组(不作重点)

  a、概述戏剧内容

  b、了解戏剧特点

  c、谈谈自己所看戏剧作品

  4、小说组

  a、学生表达对小说的理解

  b、分析小说的三要素

  c、分析我心中的《西游记》

  五、交流心得。以小组为单位了解对文学作品的认识(教师下组指导)。

  让学生认真讨论,每组推选两到三名准备得较充分的学生,其他同学注意聆听。每个同学讲完后,教师简单分析一下,加以点评,并浅谈一下该种文体的特点。

  六、老师自己谈谈最喜爱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对自己的影响。

  七.教师总结。进一步要求学生制定好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勉励大家多读书。 

  多向思维 拓宽文路——看图想象作文

  [习作内容]

  提供画面:两棵树。要求学生合理想象,写一篇作文。

  [训练目的要求]

  1.训练学生想象的合理、大胆、有新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2.开放形式,让学生写自己的所想,提高写作兴趣。

  [课前准备] 画面图片2张,多媒体教具。

  初备     统复备                  

  启发学生思维与口述]

  一、提供画面 猜测意图 拓宽思路 激发兴趣

  画面1: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画面2:一棵枝光秃秃的、快枯死的大树。

  出示画面:你看到了什么?请你根据这两个画面猜想一下,这次习作要写什么?(学生思路开阔,想出很多写作内容)

  二、拓展空间引导想象畅所欲言

  (一)依据画面1进行想象。

  看到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你想到了什么?

  提示:

  1.它生长在哪里?从“一滴水就能折射太阳的光辉”,你可以想象它周围是一派怎样的景象呢?请你描绘。

  2.这棵树为什么能长得如此茂盛呢?周围的人们是怎样待它的?它会怎么想?

  3.小动物们喜欢它吗?它们可以在树上、树下干什么呢?那将是一幅怎样热闹的景象呢?

  (二)依据画面2进行想象。

  看到这棵光秃秃的、快枯死的树,你又想到了什么?

  提示:

  1.它以前是什么样的?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有几种可能?

  2.如果是人们造成的,那人们是怎样伤害它的?受到伤害的仅仅是这一棵树吗?

  3.小动物喜欢它吗?会说些什么?

  4.你想为它做点什么吗?

  (三)寻找画面联系。

  这两幅图可以怎样排列?从中你看懂了什么?

  三、自选文体写自己所想

  l.写成一篇童话或记叙文。如《树大哥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大树的遭遇》、《老友重逢》。

  2.写成一篇倡议书。如《爱护树木,保护家园,人人有责》、《行动起来,保护地球》。

  3.写成一篇状物散文。如《好大一棵树》、《同在阳光下》。

  4.写成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如《边疆的大树》《喻边防战士》《街心大树》《喻警察叔叔》。  

  (口语交际)婉转拒绝   轻松说“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     统复备                  

  在谈这个话题之前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

  美国一所大学的演讲大厅里,中国当代女作家谌容的演讲,赢得了一阵阵掌声。结束演讲前,她照例留下一点时间,接受听众的提问,这时,有人提出了一个尴尬的问题:“谌容女士,听说你至今还不是共产党员。请问,你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情如何?”问话者也许别有用心,如果拒绝回答会让对方失望,也会影响自己的形象。于是谌容从容不迫,笑着说道:“这位先生的情报真灵通,我确实还不是一个共产党员。不过,我的丈夫可是个老共产党员呀! 直到现在,我还没有和他离婚。你看,我和共产党的感情有多深。”

  谌容的回答幽默机智,既拒绝了对方提问的本来要求,又达到了不伤害对方感情的目的。这种方法就叫婉转拒绝。在日常生活中,这种交际方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当我们面对自己的亲人、老师、好朋友、同学或者一些陌生但又善意的朋友,如果他们提出的要求你不能接受,但又不想伤害他们,你将怎么去做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婉转拒绝。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婉转地拒绝呢?

  一、学会倾听,真心说“不“。

  当对方向你提出请求时,你不能简单地马上说“不”,而是注意倾听对方的诉说或询问,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对方的想法。这样对方会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在平和的状态下拒绝对方,可以避免伤害。

  听清了对方的请求,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向对方提出一些有效建议,用另一种替代的方法去帮助他。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之后,就更能心平气和地接受你的拒绝了。

  二、讲究技巧,弹性说“不”。

  婉转拒绝对方可以讲一些技巧。比如,当别人向你提出你不可能答应的要求时,可以先顺着对方的意思,肯定他的合理性,然后再婉转说明不能答应的理由。顺着意思说可以消除对方的心理障碍,让对方有听你说完的心理准备,从而为拒绝打下基础。如“神舟六号”10月12日9时左右发射,学生向班主任提出要在班上收看现场直播。班主任可以这样说:“同学们热爱科学,关注社会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但现在看影响上课,也违反学校制度,影响班级形象。到中午休息时间,我们再一起收看重播,可以吗?”先顺着学生的意思肯定其想法,然后再说明不能看的理由,还向学生提供方法,这样就避免了伤害学生情感。

  也可以用迂回战术。抓住对方薄弱点,旁敲侧击,暗示对方,引起对方思考。如放学后,小王对小李说:“小李,今天是周末,不要上晚自习,我们放松放松,去网吧玩玩怎么样?我请客。”假如你是小李,你该怎样婉转拒绝呢?你可以反问小王:“我们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什么啊?”旁敲侧击,让小王想到学校的规定——“不准进三室一厅”,意识到这样做是一个错误,这样就容易达到拒绝的目的了。

  还可以不直接说自己的观点,而是引用其他人的观点或反面的例子说明,使对方放弃原来的要求,再自然而然地引到自己的看法上来。

  以上这些方法避免了拒绝语言的生硬与直接,具有弹性特征,能让拒绝者化被动为主动,使对方了解自己的苦衷,减少拒绝的尴尬和负面影响。

  三、根据场合,适时说“不”。

  很多情况下,我们很难正面拒绝对方的要求。我们要考虑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对象,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婉转地拒绝,不伤害对方的感情。比如全运会召开,回到家你打开了电视收看开幕式直播,妈妈却要你关掉电视,你怎样拒绝呢?因为拒绝的是你的妈妈,所以方法要恰当,语言要得体,理由要合理。

  四、注意语气,温和说“不”。

  我们听了对方的请求,并认为应该拒绝的时候,态度要坚决,但也要温和。与长辈谈话,一定要注意称呼和语气。用虚拟或商量的口气,语气柔和,外柔内刚,小声音说大道理等都是交流的好方式。如果在拒绝语言中多一些“可以吗”“好吗”“你说呢”等征询性的反问,语气就会温和得多。

  同学们,拒绝得体、回答委婉所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对别人的关心和尊重,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关心和尊重,希望你们能够掌握“婉转拒绝”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在需要的时候,婉转拒绝,轻松说“不”。

  最后送一句喜剧大师卓别林的话给你们:学会说“不”吧!那你的生活将会美好得多。

  【精品展示屋】

  钱钟书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围城》享誉海内外。有一位外国女士特别喜欢钱钟书。有一天,她打电话给钱钟书先生说:钱钟书先生,我十分喜欢您的作品,我想去拜访您一下。这是一个善意的请求,人家是慕名而来的。但钱钟书先生一向淡泊名利,不慕虚荣,在电话里婉转地拒绝了这位外国女士。他说:当一个人吃了一个苹果,觉得很甜,但他有没有必要去看一看这个苹果树是什么样子的。

  拒绝别人,尤其是对不很熟悉的人,说话要谨慎,适当使用一些委婉语言,或比喻,或幽默,或暗示,或引用,或假设。方法多种多样,目的却是一样的——既达到拒绝的目的,又不伤害对方。

  钱钟书先生正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暗示对方,婉转含蓄地拒绝了对方的请求。对方通过自己的思考定能明白钱先生的意思。这样的交际语言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交际演练场】

  请同桌之间根据下面设计的情境进行表演,然后按四个等级给自己作个评价。试试看。

  情境设计:学校举行手工制作大赛,每位同学都要交一件手工作品。你是一位手工制作能手,家里有很多现成的手工作品,你最要好的同学向你要一件作为作业上交,你不想你的朋友欺骗老师,但又怕得罪朋友,你打算如何说呢?

  实践之后给自己作个评价吧。

  优秀:对方能愉快地接受你的意见,朋友关系没有受到影响;

  良好:对方能接受你的意见,朋友关系影响不大;

  合格:对方基本能接受你的意见,但心中很有想法;

  不合格:对方不能接受你的意见,伤害了朋友关系。

  【中考链接线】

  (四川省,)根据下面提供的语境,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明今年初三,星期天正在家里复习功课。这时,小明爸爸的同事来了并提出要在家里打麻将。小明听到以后想劝阻。如果你是小明,该向爸爸怎么说才能让爸爸拒绝同事?爸爸听了以后会向同事怎么说才能收到同事放弃打麻将的效果?(说话要注意身份和对象,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⑴小明向爸爸说:                                                        

  ⑵爸爸向同事说:                                                     

  做这一题要注意拒绝对象的变化以及自己的身份。小明向爸爸说要有称呼,要尊重长辈。可以暗示爸爸,让他自己领悟。比如:爸爸,今天我的功课比较紧张,做作业时需要安静,你们能换一种方式或地点娱乐吗?

  爸爸拒绝同事的请求也要委婉,以免让朋友扫兴。可以诚恳地向朋友说明情况,提出你的建议。例如:啊,真对不起,孩子今天功课紧张,他需要安静,我们能不能换一种娱乐形式呢?

  两道题的语言表达要注意人称的变化。

  【能力训练营】

  1.假如你的好朋友小张买了两张足球赛票约你一起去观看,不巧你有事不能去。这时,你怎样说才能使小张不扫兴而归呢?请将你所说的话写在下面横线上。

  2.一位作家想同某教授交朋友。作家热情地说:“今晚我请你共进晚餐,你愿意吗?”不巧教授正忙于准备学术报告会的讲稿,实在抽不出时间。于是,他亲切地笑了笑,带着歉意说:“                                  ”(在横线上填上你设计的教授委婉拒绝的话)

  【参考答案】

  1.要求:委婉表达有事不能去的意思,同时表示歉意。用征询语气。如:啊,真不巧,今天约好了要跟妈妈去亲戚家有事,你另找一位去看,可以吗?

  2.例如:对你的邀请,我感到非常荣幸,可是我正忙于准备讲稿,实在无法脱身,十分抱歉!下次可以吗?

《第一单元》教案 篇3

  执教教师             课题名称教学年级四年级unit 1  our schoolthe 6th  lessonb  read and writec  task time   pronunciation课  型操练课授课时间40分钟

  学生分析这一节课可以算是一节复习课了,本单元的最后一节课,学生都掌握了本单元的词汇,对话,还有这个单元的重难点,这一节课,只是再把知识整结一下,让学生更明了,在学生有了一定基础上来完成这一课时,应该是比较简单的。

  教

  材

  分

  析1、         本课时的重点是read and write中的四个四会单词以及问句“is this a teacher’s desk? ”及其答句“yes, it is.”在四线格中的正确书写。2、           本课时的难点是拼读单词picture,在四线格中书写句型“is this a …? ”以及总结元音字母a 的发音规则。

  1、能够理解并朗读read and write和task time中的对话。2、能够在真实情景中灵活运用新学的词汇和句型。3、能够正确朗读pronunciation中的单词,并能分析出读音规则。4、能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task time中的任务。5、能够学会本单元的歌曲、歌谣。6、  能听懂故事。

  教

  学

  策

  略l. 本节课采用动起来的活动教学方法,因为是一节复习课,大部分的知识都已经学过,如果再以平常的教学方法,可能学生不感兴趣,只有活动才能调动起他们兴趣。2.热身,猜谜语,玩游戏,这些都是学生所喜欢的,让学生始终都兴致高昂。

  3. 课前需要准备该部分的挂图,相关的词卡,录音机和录音带,学生准备好白纸和彩笔。

  教

  学

  过

  程

  step 1   revisionwarm-up: let’s do. (全班同学边说边做动作)go to the garden. water the flowers.go to the library. read a story-book.go to the canteen. eat some noodles.go to the teacher’s office. hand in the homework.go to the playground. play football.

  let’s chant. school days, school days. what a lot of fun!                read in the library. draw in the art room.               eat in the canteen. play in the gym.     school days, school days. what a lot of fun!

  (设计思路:一上课的热身,让学生从课间的玩耍中回过神

  来,进入到英语的课堂中,运用学生学习过,对于他们来说比较

  简单有趣,加上边说边做动作,可以很好地回忆起来这节课应该、

  接着学些什么。)

  2. let’s guess: *jack is in a room. there are many books in it.

  he can see many students .they are quiet.

  where is he?

  s: he is in the library.

  t: where is the library?

  s: it’s on the fourth floor.

  *lily is in a room. there are many flowers in it.

  she can see the red flowers, the yellow, the

  pink one. where is she?

  s: she is in the garden.

  t: where is the garden?

  s: it’s on the first floor.

  *mike is in a room. there are many desks and

  chairs. he can see many schoolbags and books.

  many students are studying hard. where is he?

  s: he is in the classroom.

  t: where is our classroom?

  s: it’s on the first floor.

  (设计思路:可以让学生自己编,他们会觉得更有意思,还可

  以让学生开拓思维,有时候他们喜欢编一些奇怪的语言来表达,

  这是一个很好的让学生自己创造语言的情景。)

  step 2   presentation

  t: is this the teacher’s desk?   

  s: yes, it is.

  t: what’s on it? let’s go and have a look. is this a tv?

  s: no, it’s a computer.

  t: is that a picture?

  s: no, it’s a map.

  t: what’s this?

  s: this is the floor. that is the wall.

  t: yes, you’re right.

  step  3   practice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it.

  (教给学生正确的四线格书写形式。)

  play a game:

  ask your partners: what’s this?

  (let him /her guess, is this a......)

  step 4  pronunciation

  老师让学生分小组一起仔细听录音,观察讨论,找出规律,然后

  向全班汇报。

  step 5  task time

  让学生带纸和笔,四人一组参观学校,并将学校的校舍分布情况

  记录下来,绘出地图,标上各功能室的名称。回到教室后向全班

  展示。

  (设计思路: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动手,比老师一个人讲要有

  效得多,放手让学生去做,相信他们会做得更好。)

  step 6   homework

  1、finish the exercise book.

  2、copy the new words.

  3、draw the dream school.

  课

  后

  反

  思1、本节课是学生讲得多,做得多,老师只是一个指导的作用,运用学生喜欢的活动,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他们自然会喜欢英语这一门语言多一些。学英语是为了作为日后的交流,将课本中的知识,回馈到实际生活当中,让学生更有成就感,更有胆量去学,说。2、  让优生带着差生学习,不但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还可以让差生学得自在些。

《第一单元》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听、说、读、写短语:on foot,by bike,by bus,by train。

  2.  能够听、说、认读短语:by plane,by ship,by subway。

  3.  能用句子“how do you go to canada/…?”来替换关询问别人的出行方式;并能用 “i go by…”回答。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掌握四会短语和a let's learn部分中运用某种交通具去某地的表达法。

  三、教学步骤和建议

  1.热身(warm-up)

  let’s start

  (1)复习频度副词: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never的读音与词义。有关活

  动可借鉴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一单元。

  (2)let's chant

  教师放本课时let's chant部分的录音,学生先静听一遍,再跟录音轻声吟唱一遍。教师再放录音,带着学生一起边唱边做动作.

  3.  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let's learn

  (1)教师拿出一辆玩具自行车,自问自答:“how do i go to school?i go to school  by bike.”并在黑板上写下:by bike。教师再重复刚才的句子并问某一学生:0jwhat about you?how do you go to school?'’学生如果回答:“me too!”教师就继续问下一名学生,直到有不同答案,教师帮助学生说出完整的句子:“i go。。to school by…”并将相应的短语写在黑板上。

  (2)看短语贴卡片游戏

  教师依次出示画着不同交通工具的短语卡片,让学生迅速地贴在黑板上的“by'’短语旁边,教师领读短语和句子“l go to school by…”

  (3)学生听录音,跟读let's learn部分的内容。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

  4.  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学生做let's learn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教师指导学生规范书写。新学伊始,教师非常有必要对学生重申一下书写的要求。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听、说、读、写四会掌握句子。

  2.能够表述自己以何种方式上学并简单陈述原因,如:usually i go to school by busbecause it's fast.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听、说、读、写句型:how do you go to school?usually/sometimes i go by…

  2. 本课时教学难点是学生书写四会句子并能简单陈述选择某种交通方式上学原因。

  三、教学步骤和建议

  1.热身(warm-up)

  let's sing

  教师放c let's sing部分的歌曲“how do you go to school?”学生听并轻声跟唱。

  2.预习(preview)

  let'stry

  教师放录音,学生看图选择正确答案,并从听觉上进一步感知主要句型。

  3.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let's talk

  (1)教师提问学生:“how do i go to school,do you know? ask me,please!’’鼓励要更多的学生参与提问教师:“how do you go to school?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一辆自行车、一辆公共汽车和~辆计程车的图案,并分别在后面两图旁标&当地的价格,如:l yuan,1o yuan,回答说:“usually i go to school by bike。because it's good exercise.sometimes i go by bus,because it's cheap.it costs l yuan.sometimes i go by taxi,because it's fast,but it's too expensive.it costs 1o yuan.

  (2)教师放课文录音,之前向学生提出问题:“how does sarah go to school?listen.”学生听后回答问题。

  (3)学生跟读录音,然后两人一组替换句型中的关键词练习对话。

  (4)教师事先准备一些打乱顺序的单词卡片,让学生读词后陕速拼成正确的句.或者空出四会句子当中的某些短语或单词,只给出打头的第一个字母作黄示,让学生填充句予。最后再让学生书写四会句子。

  group work

  教师让学生四人一组,通过提问“how do you go to school?’’了解同学用何种互方式上学,并鼓励学生简单阐述原因,如:my home is near.it's fast.it's cheap.good exercise.…  

  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

  (1)学生回家调查父母及其他亲戚的上班方式,准备下一节课做汇报。教师可

  my father and uncle wang go to work by bus,because it's cheap.my mother go

  to work on foot,because….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充分理解并正确朗读对话,能完成文后回答问题的练习。

  2.能够了解辅音,p/,厂b,,/t/,/d/与元音/i:/,,i/的发音规则,并能读出相。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正确朗读对话。

  2.  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如何指引他人在不同地点换用不同的交通工具到达某一

  三、教学步骤和建议

  1.热身(warm-up)

  教师放c let's sing部分的录音,学生跟唱。可组织男女生各唱一遍,看谁好。

  2.预习(preview)

  教师检查上一课时布置的调查任务,要求学生两人一组交换信息,如:“m and uncle wang go to work by bus because it's cheap.my mother goes t0 work.because…”3.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let's read

  (1)“最佳路线”活动

  教师展示画出的路线并示范如何描述sarah去公园的路程:“first,sarah  can go to zhang peng's home by bike.next, sarah and zhang peng go to the bus stop on foot.then they can go to the park by bus.”教师板书first,next,then,请几名学生依照顺序来描述    sarah和zhang peng去公园的路线,比一比谁说得最好。 (2)学生阅读对话,完成文后的两个问答练习。

  pronunciation

  (1)教师先让学生听录音、认音标,再试读例词,让学生把发音的“音”(读音)、发音的的“形”(音标)与发音在单词中的表现形式(字母或字母组合)对照学习。

  (2)read and match

  学生先试着将课本上四个单词的音标与词形和配图连线,然后教师公布正确答案。

  4、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good to know

  教师询问学生课本上各个交通标志的意思:“what's the meaning?”然后帮助学生回答:“turn right.crosswalk.one way.”等。再让学生完成图与文字搭配的练习。

  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说、认读以下短语:stop at a red light.wait at a yellow light.go at a green  light.能够听、说、读、写短语和单词:stop,wait,traffic lights,traffic rules。

  2.能够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即红灯、黄灯、绿灯的功能;并能听懂英语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四会短语和单词:stop,wait,traffic lights,traffic rules。

  2.  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书写短语traffic light,traffic rule和理解动词stop,wait的含义。

  三、教学步骤和建议

  1.热身(warm-up)

  “兔子舞”游戏

  教师放兔子舞的音乐,全班学生排成长队,后面学生把手搭在前面学生的肩膀上,随着音乐的指令“left-right-go-turn around-go,g。,go”,队伍开始向前慢慢移动,教师最好也参与游戏。

  2.预习(preview)

  师生一起吟唱let's chant的歌谣。

  3.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教师指着教室里的日光灯说:i like the lights because i can see things clearly at night .can we see lights in different colours in our city ? yes!neon light , traffic lights.…

  (2)教师边画简笔画,边说:“we have red,yellow,and green lights. we call them

  traffic lights.,教师板书traffic fights,然后问学生:“what do they mean,do you know?,,学生可能会用汉语回答,教师点头表示肯定,再请学生回答:“when do we stop/wait/go?’’引导学生回答:we stop at a red light...-

  (3)教师出示自制红绿灯,看见绿灯,教师一边向前走一边说:“it is a green  light. go-go。go!,,看见黄灯,停住不动但摆动双臂示意要走:“it is a yellow light.wait-wait-wait! i can go in a moment.”看见红灯,提问学生:“the light is red。stop-stop-stop!”

  (5)let's play

  教师说,学生做相应动作。最后教师小结:"stop at a red fight.wait at a yellow light-go at a green light red light.yellow fight,green light.these are traffic lights.”教师再指着以上三句话总结说:these are traffic rules.

  4.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师生讨论不同的出行方式及其应当遵循的交通规则。

  (2)学生背诵并抄写四会词语。

  第五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听懂、会说并能书写句型,能够在情景中正确运用。

  2.  能够在对话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比如:“excuse me.thank you.you're welcome.”等。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四会掌握句型:how can i get to zhongshan park? you can go by the no.15 bus.

  2.  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学生能够在实际情景中恰当地表达使用某一交通工具到达某一目的地。

  三.教学步骤和建议

  1.热身(warm-up)

  (1)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两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讲台发指令。如:green/red/yellow light,各组学生在座位上做动作,做错者坐下,即被淘汰,最后站着的人数多的组胜出。

  (2)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交通规则,表述正确者为小组争得一分,描述有新意者得三分.

  2.预习(preview)

  let's try

  教师放let's町部分的录音,学生听录音选择相应的图片。

  3.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let's talk

  (1)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常去的场所提问,如当地的一家电影院、风景点、或学生的祖父母家等:“how can you get to…?can you go by…?is it fast/slow/expensive t0 go by…?”进行师生间的自由会话,再让学生感知一下新句型:how cani/you getto…?然后,教师板书这组句子。

  (2)教师继续提问:“it's a place.you can buy food,drink,fruit,vegetables,school things and clothes there.what is it?(it’s a supermarket.)”教师最好出示一张当地比较有名的超市的照片或图片来给出谜底。教师再提问:“how can i get    there?by bus orby bike?”然后领读句子:“i can go to the supermarket by…”帮助学生理解supermarket是一个合成词,来源于super与market。

  (3)教师说:“now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nd out where jim is going and how he can get there.'’学生听该部分录音,回答问题。

  (4)教师再次放该部分录音,学生跟读。

  4.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教师出示自制地图,请一名学生协助示范对话,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编一对话并进行表演。

  第六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能够读懂let's read部分,并能判断短文后的句子是否正确。能够理解cstorytime的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句型:in china/the us,drivers drive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road.in england and australia,however,drivers drive on the 1eft side of the road.

  三、教学步骤和建议

  1.热身(warm-up)

  教师说口令:“ifyou goby car,by bike or 0n foot,you must watch the~affic 1i曲ts and know the traffic rules.red!yellow!green!”学生听音做动作:stop,wait,go。教师不断变换速度,做错动作的学生出局。

  2.预习(preview)

  教师举起左手,说:“thisismylefthand.showmeyourlefthand!then,show your right hand.”确定学生能够区分left和right后,请一小组学生上讲台,教师发出的指令做动作:“turn left.turn right.turn back.”然后换另一小组,快做动作准确的小组获胜。

  3.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let's read

  (1)教师站在课前画好的分道线的右侧,往前走,边走边说:“now i'm walking on the ri曲t side ofthe road.i know the traffic rules.do you think so?”

  story time

  (1)做b let's play的游戏,请一名学生代替教师发指令:“stop,wait,go",其他学生听指令做动作。

  (2)教师放c story time的录音,学生听录音回答问题:“where do zoom and zip want to go?how do they go there?”

  (3)教师放两遍录音,第一遍全班学生跟读,第二遍学生分角色跟读。

  4.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学生分组戴上头饰表。演a、b部分的对话和c部分的故事。教师注意启发学生的角色意识,尤其是扮演警察的学生要注意表演时的语气与神态需符合身份。

《第一单元》教案 篇5

  第一单元  革命岁月

  1-1 井冈翠竹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借助资料,了解全诗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背诵二、五、八自然段,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来体味诗歌的韵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领会延安精神,懂得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方法: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走近作者:组织交流作者的资料。(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学生练习并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三、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重点词语。

  四、整体感受。

  1.读了课题,你读出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朗读课文,看看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五、学习竹之风采(2自然段)

  竹子具有怎样风采呢?找相关的词语,它们有什么特点?

  作者由这些词语联想到什么?

  想想写作顺序、修辞方法以及作用各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写生字;熟读课文;查找有关竹子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说“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找中心句。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二、学习竹之功绩(5-12自然段)

  竹子的革命功绩表现在哪些方面?按什么样顺序写呢?

  保卫第一个红色政权时期――

  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哪三个方面来写?如何表现?

  (5自然段)写竹的用途。    (6自然段)军民情谊深厚。

  (7自然段)写出井冈山人民对中国革命的无私的贡献及其精神对中国革命深远的影响。

  北上抗日时期――

  (8、9自然段)赞扬了竹子尤其井冈人民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作者明写竹是“用具”“武器”,暗写什么?

  明写竹子不低头,不弯腰,暗写什么?(双关)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0-12自然段)

  (一)写开发竹林(二)写修竹滑道(三)写走上征途

  分别用哪些词句体现“继承”“艰苦”“贡献”?

  三、课文是不是单纯写竹?写什么人?怎么写?

  四、为什么要借井冈翠竹而不借别的事物写人?

  五、作业:背诵二、五、八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生字、生词。

  二、整理课后习题。

  三、学生读全文,思考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点?

  四、出示有关赞颂竹子的文章,请学生欣赏。

  五、配题:

  1.正音字:井冈山(gāng) 显露(lù) 血雨腥风(xuè)

  2.区别字:粮(   ) 锁(   ) 稠(   ) 撼(   )

  粱(   ) 索(   ) 绸(   ) 憾(   )

  3.近义词:结实——牢固   忘怀——忘记  

  反义词:密密麻麻——星星点点

  4.解词:

  魂飞魄散: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

  极端害怕。

  血雨腥风: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板书设计:

  革命战争年代        青翠挺拔

  井冈翠竹     北上抗日时期        从不改色

  社会主义建设        永不低头

  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课后小结:

  1-2 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借助资料,了解全诗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延安精神,懂得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掌握诗的节奏和韵律,了解诗中有代表性事物的含义。

  教学难点:懂得作者追寻的是什么。

  教学准备:收集一些有关延安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插图,导入新课。

  1.出示插图,你知道图上画的是哪里?

  2.图上都画了哪些景物?

  3.简介延安。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学习第一节。

  (1)自由读,找出2个比喻句,分别说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2)再品读,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节。

  (1)本节写了延安的哪几个地方?

  (2)讨论:诗人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伟大的延安精神)

  (3)指导朗读。

  3.学习第三、四节。

  (1)自由读第三、四节,哪些语句看出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2)谈谈你对“我们毫不犹豫地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掉宝塔山的顶天立地的脊梁”的理解。

  (3)找出两节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词句,用上述方法,自学并讨论理解。

  (4)有感情地读这两句。

  4.学习第五、六节。

  (1)思考:如果丢掉延安精神会怎样?

  (2)讨论:我们到底要怎样追回延安精神?

  (3)读读排比句,体会感情。

  四、总结中心:

  本文通过写作者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来表达作者向往延安,追寻延安精神的思想感情。

  五、朗读训练。

  本文是一篇诗歌,节奏和韵律都比较鲜明,可让学生多读,读出感情,全诗押的是“n”ɡ韵,读时要很自然地适当加以突出,这样听起来才声韵铿锵。

  可采用个人读,小组读,赛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评选出读得有感情的同学。

  六、作业设计:

  把这首诗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七、配题:

  1.正音字:茁zhuó     炕kànɡ     脊梁jǐ

  2.区别字:炕(火炕)琳(琳琅满目)妙(美妙)魂(灵魂)

  坑(泥坑)淋(大汗淋漓)秒(分秒)魄(气魄)

  3.近义词:昔日——昨天    探索——探求

  反义词:温暖——寒冷    光明——黑暗

  4.解词:

  茁壮:茂盛,旺盛。

  辉煌:比喻极其显著而出色。

  明媚:(景物)鲜明悦目。

  板书设计:

  八、课后小结:

  1-3 七律•到韶山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

  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抒情方法。

  教学准备:幻灯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解题,走近作者。

  学生介绍写诗的背景,以及有关韶山和作者的资料。

  二、自学古诗,了解诗意。

  多种形式朗读古诗。(范读、指名读、同桌互相读诗)

  三、小组内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四、组织学生汇报。

  五、指导朗读。

  六、创设情境,朗读感悟。

  教师进一步介绍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感受作者通过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译诗】

  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七、背诵古诗。

  八、作业:

  1.默写古诗。

  2.查找毛泽东的诗词,进行积累。

  九、配题

  1.正音字:川(chuān) 戟(jǐ) 菽(shū)

  2.区别字:咒(    )皱(    )霸(     )靶(     )

  3.解词:

  菽:豆类的总称。

  牺牲:为了正义的事业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课后小结:

  表达•讲话要看对象

  一、教材分析

  这次表达可以说是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侧重训练学

  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要先确定自己喜欢的角色,然后在以这

  种角色在特定的环境中说一段话。

  二、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要表达的欲望。

  2.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在特定的场合下说话。

  三、教学建议:

  1.课前要组织学生围绕“讲话和要看对象”这个主题,展开充分的交流。

  2.课上让学生汇报:自己选择喜欢的角色,然后确定自己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3.让学生认真地准备,在不写稿的情况下与大家进行交流。可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择优在全班进行交流。

  4.想一想,在和不同人说话时,应注意哪些方面,一是讲话更有针对性。

  5.把自己的想到的讲话时的注意事项与同学交流一下,大家在一起说一说,互相启发一下,这样有利于把话讲好。

  言语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一个领导者的秉性、修养。作为一个领导者,其成功口才首先应看对象,并注重策略。也就是说,说话应适时、适情、适势、适机,一切以适度、恰当为原则。

  不同的对象对同一句话会产生不同的反应,甚至会导致截然相反的效果。作为一个领导者,常会接触到各种不同职业的人,每个人的职业都应受到尊重。那些歧视他人职业而自我感觉良好乃至炫耀自身职业的人,不仅不会受到欢迎,反而会令人生厌。

  考虑:(1)看对象的性别差异;

  (2)看对象的年龄差异;

  (3)看对象的文化程度差异;

  (4)看对象的民族差异。

  语言和文化互相依存,不同民族的文化必然在它的语言中有所体现。由于不同民族文化存在不同,其语言也必然存在差异,同一句话对于不同民族的对象来说,其反应也不同。

《第一单元》教案 篇6

  2003年2月19日       第一周        星期三        第一节识 字 1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2、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把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3、朗读词串,积累词汇,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教学重难点: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教具准备:录音机、词卡、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词语----出示在图中相应的事物旁)1、春姑娘是位神奇的魔法师,她能把大自然打扮得非常美丽,你看(课件出示春光融融,鸟语花香的春景图,并伴着《春之歌》的音乐)2、谁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从图中的哪些景物中找到了春天?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景物旁出示词语。 春风(1)注音“春”的读音,谁能读准它?指名读、齐读。(2)春风跟其他季节的风有什么区别呢?    (出示)春风像                                            (3)真好!那我们一起把这轻柔的春风读一读。春雨(1)齐读词语两遍。    (2)春雨有是什么样的?    (3)出示春雨像          ,像          ,又像              。     同桌讨论,指名读。    (4)通过课外阅读,你知道哪些有关春雨的诗句?    (5)有感情读一读词。柳树(1)注意两个生字的声母,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看,在春风吹拂下,柳树在干什么?真像什么?        出示春风一吹,柳树           。指名读。嫩芽(1)注意“嫩”的声母和韵母,谁能读准它?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请小朋友们再仔细看一看图,找一哪些是嫩芽呀!    (3)“嫩芽”是什么样儿的?    (4)看来大家都明白了,齐读这个词。小草(1)读准“草”的声母,一齐读两遍。    (2)你们看到小弟弟在干什么?它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往外钻呢?    (3)说的真棒!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词。布谷(1)齐读词语。    (2)它是什么样的?它是怎样叫的?你能学一学吗?    (3)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布谷”的叫声吧。    (4)初夏时,“布谷”常昼夜不停地叫,它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杜鹃“。布谷能吃许多害虫,我们可要保护它。燕子(1)小燕子穿什么衣服呀?    (2)你对小燕子有什么了解?    (3)齐读词语两遍。梨花、杏花、桃花(1)把这些花儿的名字读准,指读,齐读。(2)你是怎样辨认它们的?(3)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美丽的花是怎样开放的?(4)除了上面这些花外,还有哪些花也是春天开放的?(5)齐读三个词语。二、图文结合,巩固词义1、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2、采用图文结合方式,将词语和图画对位。将12个词语的卡片分给学生,老师点出课件上某个景物,拿相应词卡的学生上来,带领同学们齐读词语两遍。3、班一起读12个词语。三、齐读词语,体会特征1、读词串,说一说每一组词串与春天的什么有关?2、除此之外,你在春天里,还观察到过什么?教学后记:学生乐学,喜欢学习对春天的特征。   2003年2月20日       第一周        星期四        第一节识字2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绳子,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         2、借助插图,理解本课词语,了解一些运动知识,积累词汇。         3、教育学生从小热爱体育运动,树立为国争光的远大志向。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认识本课所有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内书写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词串,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词卡、录音机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出示获奖运动员手拿鲜花致意图)并放国歌。同学们,这幅图画了什么?2、是的,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上为国争光,那么你们了解哪些体育项目呢?今天,我们来学识字2(板书课题)二、            图文结合,学词语1、(出示挂图)看一看,图上的运动员在进行什么运动项目呢?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熟悉的其中一项体育项目吗?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在挂图旁贴上相应的词卡。篮球(1)读准生字的字音,“篮”是边音。指名读、齐读。(2)介绍一点相关的篮球知识。足球(1)读准“足”的声母,是平舌音,齐读。(2)爱踢足球吗?知道2002年,我国男子足球对实现了什么梦想呢?排球(1)齐读词语两遍。(2)你了解些有关排球的知识。竞走(1)读准生字的字音,“竞”是后鼻音,“走”是平舌音。(2)什么是“竞走”呢?“竞”表示比赛的意思,那么“竞走”就是什么?(3)简单介绍一点有关竞走的小知识。跳高、跳远    (1)读准生字的字音,齐读词语。(2)“高”的反义词是什么?“远”的呢?它们都是速度为主,是径赛。铁饼、铅球、标枪    (1)自读词语,把生字字音读准,尤其是“饼”、“枪”都是后鼻音。(2)指读、开火车读、齐读。(3)这三种是田赛项目,是以力为主的体育项目,属于田赛。游泳、射击、登山    (1)读准生字词的读音。(2)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3)你了解这几种体育项目吗?三、            朗读词串,积累词汇1、打开书,读一读这些词串,把字音读准。2、归类朗读词串。四、            教学生字1、今天,我们学习4个生字,还要学习它们的偏旁。2、“竞”:是立字头,怎样记住“竞”呢?你能用它扩词吗?“跳”:是足字旁,跟“足”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想一想有“足”,跟有什么有关呢?“远”:是走之儿,分三笔写成。“泳”:跟水有关,想一想,还有什么三点水旁的字?注意右边“永”的笔顺。3、学生描红。五、            指导写字1、怎样才能把4个生字写美观呢?仔细观察一下,来告诉老师和同学们。2、学生回答,老师补充。3、老师范写,学生仿影,临写,放录音。教学后记:1.学会了本课生字8个,能够根据拼音识字。2.“嫩”字有一部分学生较难读准。3.能够有感情朗读词串,积累词汇。了解了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2003年2月24日     第二周       星期一      第六节识字3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2、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能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在田字格内正确、美观地书写。2、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并能想象相应的画面,陶冶情操。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教学过程 一、演示汉字的演变过程1、很久很久的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劳动都在一起。他们看到很多的东西,遇到了很多的事情。请同学们看大屏幕。(1)出现“船”的实物图,这是什么?(2)出现“竹”的实物图,这是什么?(3)出现“石头”的实物图,这又是什么?(4)依次出现“泉水、河川、燕子”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认识。3、有时他们需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那时还没出现文字,这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非常勤劳、聪明、能干,于是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把看到的东西照样子画下来。4、多媒体课件以动画形式在实物图的旁边,一一出现相对应的象形文字。他们画的像吗?这些字就叫象形字,是由我们祖先用画图的方式创造出来的,是我国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5、为了便于书写,人们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汉字。多媒体课件逐一展示出生字及词语出现在相应的象形字旁,点拨词语的意思:(1)这是一艘小船,船也叫什么?小船就叫什么?(2)竹子就是“竹“,读一读,注意“子”在这里读轻声。齐读,分小组读。(3)从泉里流出来的水就是    ?齐读两遍。(4)显而易见,这就是石头,读准“头”是轻声,指名读,开火车读。(5)古时候河流也叫“川”,读一读。“川指的是河流,河流也叫“河川”。读一读。我国四川省的“川”就是这个“川”,想一想,通过这个名字,你知道那里什么多?二、加深记忆1、学生自由读书,体会这些象形字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变成现在的汉字的。2、说说现在的汉字与原来的图画有什么相似之处?汉字是怎样创造出来的?(1)学生互相讨论,交流。(2)指名说,互相补充。3、读一读生字和表右面一行的词语。注意看准音节,读准字音,找到“石头、竹子、燕子”词中的轻声。三、教学生字1、多媒体显示:舟  竹   石   川    燕(1)        读准字的字音,前4个生字都是翘舌音。(2)        带拼音认读,去掉拼音认读。2、“燕”中有个新偏旁是“四点底”,跟老师读一读。这“四点底”像燕子身上的哪个部分?记一记。3、其他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4、看课后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指名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四、指导写字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2、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3、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4、学生仿影,描红,老师巡视指导。教学后记:  1.学会了本课的生字。

  2.初步了解了一些象形字的来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较浓。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泉水”这一词的配图学生      较难把握。   2003年2月 25日      第 二周      星期二       第一节 识字4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偏旁。2、              初步了解一些基本字加个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其他字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3、  诵读谜语,理解谜语(字谜),体验猜字谜的乐趣。教学重、难点:1、  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2、  借助偏旁,让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形旁的意义。教具准备:转盘、多媒体课件、录音机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来和大家做个小游戏。2、首先,我们来看图,出示(字盘)。二、看图:1、图上有什么?这叫“字盘”。2、我们可以给“也”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变成不同的字。有趣吗?3、这些都是一个族的字,叫字族。因为他们都有相同的部分,是什么?4、要想做好游戏,我们首先来跟转盘上的这些偏旁交朋友。三、读偏旁:1、          复习已学过的偏旁。(1)    在这4个偏旁中,有的以前已经跟我们见过面了,你们能认出来吗?(2)    学生认读,你还能说出带有这些偏旁的字吗?(3)    学生说一个字,老师相机用电脑课件展示。(4)    说了这么多的字,看一看,想一想,“单人旁”和“三点水”分别代表什么呢?(5)    老师小结。2、          认读新偏旁“马”“土”。(1)    这两个新偏旁跟什么很相似?(2)    想一想,这两个新偏旁会代表什么呢?(3)    怎么记住这两个新偏旁?(4)    学生认读两个新偏旁。四、学习同组字1、“也”与四个偏旁都是好朋友,看,它们手拉手,变成了这些字,出示转盘一一转出生字。2、这些生字怎么读呢?打开书,自己来读读这些生字,然后读给同学们听一听,看谁读得最准确?3、学生自读生字词,老师巡视指导。4、检查字音:(1)出示生字词(2)这些生字在读音上要注意什么?(3)指名读词,齐读。5、这几个字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结:这四个字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表示字音,叫声旁,另一部分表示字的意思,叫形旁。像这样的字,我们就叫形声字。6、做游戏,巩固识字。(1)我们来转动转盘,“也”转到与哪个偏旁在一起时,看谁能把这个字又快又准地读出来?(2)学生自转自读。五、指导学字1、学习“奔”的偏旁。2、看看练习1中生字笔顺表,自学生字笔顺。3、反馈检查。(驰、奔、池、塘)该怎么写?4、找朋友,你能给哪个字找朋友?六、指导写字1、怎样才能把这四个字写美观呢?2、学生说,老师做适当点拨。3、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4、学生仿影,临写,老师巡视指导,放轻音乐。教学后记 :学生会学乱多音字“驰”和“池”。   2003年2月 25日      第二 周      星期二        第二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 给“也”字找朋友,并口头组词。

  2. 读生字新词。

  3. 诵读字谜歌。

  二、 析记字形,指导书写

  1. 析记字形。

  (1) 认读生字:行、千、庄。

  (2) 教学新偏旁。

  (3) 说说怎么记住这几个字。

  2. 指导书写。

  (1)小许交流:怎样才能把“千、行、庄”写规范,写漂亮?

  (2) 教师范写生字并重点指导。

  (3) 学生随着音乐描、仿、临写生字。

  三、 课堂练习

  1. 加偏旁组词。

  也------(    ) ------(    ) -----(   ) -------(   )

  2. 扩词。

  行(    ) (     ) (    )

  奔(    ) (    ) (    )

  3. 选字填空。

  池         驰

  (1)鱼儿在(     )塘里游来游去。

  (2)骏马在草原上奔(    )。

  4.游戏猜字谜

  教学后记:学生还是有些会将多音字认错。   练习1

  教学目标 :

  1. 按笔顺写字。

  2.学用字词句:认真读词语和描红;制作课程表;给句子加标点,再分角色朗读。

  3.读读背背:读背成语,读背古诗。

  4. 写铅笔字,认识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

  5. 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

  教学时间:

  四课时。 2003年2月26 日      第二 周      星期三        第一节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 教学“认清笔顺”

  1. 审题。

  (1) 引导学生看题目要求,听老师范读。学生齐读一遍。

  (2) 组织讨论:这道题可以怎样去完成?

  (3)老师小结,明确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自学笔顺表,熟记生字笔顺,按笔顺写字。

  2. 学生自学,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1) 各自轻读,书空笔顺。

  (2) 同桌交流说笔顺。

  3. 指导。

  (1) 指名认读生字,并书空笔顺,相机纠正。

  (2)质疑:哪几个字的笔顺你觉得很难记,需要多练。相机出示生字(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          定)(3) 强化记忆板书下来的生字的笔顺。

  (4) 同桌互相抽查笔顺容易错的字。

  (5) 教师小结。

  4. 练习。

  (1) 强调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2) 学生按笔顺写字一遍,教师个别辅导。

  5. 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二、 教学“写好铅笔字”

  1. 审题。

  (1) 练读题目。

  (2) 引导与上题比较,明确写字要求。

  2. 弄清笔顺,练习描红。

  (1) 认读生字。

  (2) 提名说笔顺,教师同步师范描红。

  (3) 强调描红要求与写字姿势。

  (4) 学生完成描红练习,师个别辅导。

  3. 点拨笔顺规则,仿影体会。

  (1) 师生谈话,引导学生发现笔顺规则——先横后竖。

  (2) 学生仿影体会。

  4. 指导临写。

  (1) 出示“干”,提醒学生注意“干”的第二笔横较长。

  (2)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干”。

  (3) 学生练习写一个“干”。

  (4) 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学写“羊”和“草”。

  (5) 反馈。

  2003年2月 26日      第 二周      星期三        第二节第二课时

  教学“学用字词句”。

  一、 教学第一题

  1. 审题: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 学生分组练说本班的课程名称。

  3. 提名说,其他人补充。

  4. 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5. 检查认读,相机正音。

  6. 学生质疑生字的笔顺,教师师范描红。

  7. 明确描红要求,强调写字姿势,学生练习描红。

  8. 反馈。

  二、 学第二题。

  1.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 投影空白课程表,教师示范填写纵横序数并讲解。

  3. 学生在印发的空白表上完成各序数的填写。

  4. 投影班级课程表,师生讨论填法。

  5. 学生自选方法完成制表。

  6. 利用自制课程表,相互询问,熟悉班级开设的课程。

  7. 反馈。

  三、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1) 指名读题目。

  (2) 说说题目有几个要求。(加标点;分角色朗读)

  2. 习学过的标点,讨论如何试用。

  3. 学生各自试加标点,练习朗读。

  4. 集体讨论,相机点拨。

  (1) 出示第一句话:你们明天上午有什么课

  (2) 指名读句子,并说出所加标点。

  (3) 评判对错,再说出自己的理由,练习读出疑问的语气。

  (4)依照第一句话完成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完成其余三句话的加标点和朗读练习。

  (5) 教师小结。

  5. 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教师巡视辅导。

  6. 反馈。

  (1) 指名两位学生分角色读。

  (2) 引导学生评议:读得怎么样?好在哪儿?有什么不足?

  (3) 教师小结。

  7. 多种形式练习,分角色朗读。

  四、 整体回顾,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先了解了所学课程名称,接着自己动手制作课程表,最后通过朗读对话弄清了课程表的作用。希望你们积极发挥它的作用,真正做到要学的功课早知道,提前预习并做好学习准备。

  2003年2月 27日      第二 周      星期四        第一节第三课时

  教学“读读背背”。

  一、 读背成语

  1.师谈话激趣:成语是汉语的精华,一个人如果从小就诵读它,他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锻炼、   提高,文化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这学期我们就开始练习“读背成语”这种童子功。

  2. 学生借助拼音试读4条成语。

  3. 提名读,相机正音,教师范读。

  4. 学生再以多种形式练读。

  5. 借助图片、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

  (1) 映示图片,拨放录象,引导学生观察、体验。

  (2) 指导学生表达感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

  6. 学生练读练背成语。

  7. 反馈。

  (1) 指名背诵说说记忆方法。

  (2) 多种形式背诵成语。

  8. 教师小结。

  二、 读背古诗《村居》

  1.

  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能背给大家停一停吗?

  2. 映示古诗的背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弄清图意。

  3.

  揭示古诗《村居》,明确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 学生借助拼音各自练读古诗。

  5. 提名读,相机正音,教师示范读。

  6. 学生再练读,直到读准音,读通句子。

  7. 借助生活经验与图片,引导学生弄懂诗的大概意思。

  (1)诗歌主要写春天的什么景色?(田野风光;儿童放风筝)

  (2) 田野的风光美在哪儿?

  (3) 儿童是怎样放风筝的?

  8. 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9. 反馈读背古诗效果,交流学习方法。

  2003年2月 27日      第二 周      星期四       第二节教学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

  一、 观赏图片揭示话题

  1. 出示挂图,引导观察。

  2. 弄清图意,板书话题:说说我的家

  二、 教师示范说话,明确要求

  1. 学生看图听老师说话。

  “我叫王小明。我家住在环成花园2号楼201室,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爸爸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妈妈是一位售货员。我很喜欢自己的家。”

  2. 思考问题,明确说话要求。

  (1) 提问:听了王小明的介绍,你知道了他家的哪些情况?

  (2)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住址、家人、工作、感情。

  (3) 学生借助拼音读读本次说话的具体要求。

  (4) 借助板书内容,教师提示说话要求。

  三、 练习

  1. 指名学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练说。

  2. 将四个问题连起来练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 提名说,对照要求评议。

  4. 学生分小组练说,

  教学后记:学生对练习一的学习很感兴趣,学习《村居》很乐学。

《第一单元》教案 篇7

  第6课时Section B 3a~3b&Self–check

  【学习目标】:1、复习掌握本单元的单词及短语。

  2、熟练运用本单元句型。

  3.学会书写应聘广告。

  【学习重点】: 学会书写应聘广告。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Knowledge is power.)

  学习任务一: 熟悉掌握本单元单词和短语。

  1、自读并记忆单词5分钟。

  2、组内练习,相互提问。

  3、展示交流,小组竞赛(以听写形式进行展示)。

  跳舞____________________游泳_______________唱歌_______________

  画画___________________说话________________吉他_______________

  国际象棋______________ 鼓__________________钢琴________________

  喇叭__________________ 小提琴______________音乐家_______________

  那时,然后_____________摇滚乐_____________ 乐队_______________

  演出,表演_______________星期日_____________下午________________

  中国功夫_______________可能________________少量_______________

  电子邮件__________ 通讯处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

  4、相互检查。

  学习任务二: 阅读3a部分内容补全卡上信息。

  1. 自读3a部分对话完成右边卡片。

  2. 跟读对话,纠正发音。

  3. 小组讨论,理解对话并找出重难点。

  4. 教师点拨。

  5. 复述对话。

  学习任务三:参考3a部分信息写一个人物将她介绍给艺术俱乐部.

  Cindy . 女, 12岁, 能画画, 会弹钢琴, 会跳舞, 英语好.她想加入艺术俱乐部. 请打电话: 0535-4563321和她联系.

  二、合作共建

  小组讨论may 和can 的用法.

  may 和can 都是 ________动词. 意思是___________,后面加________

  如:can 是一种能力。

  他能说英语和汉语He _________ speak__________and _______________.

  may 是允许, 可以。

  我能知道你的名字吗? ___________ I __________your name ?

  他不会弹吉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可以加入音乐俱乐部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系统总结 Self Check

  1.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完成第一题。

  2.小组讨论,完成第二题。

  3.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第三题。

  4.小结训练。

  The teacher asks the students to make a survey,and fill in the blanks.

  Name Can Play well or not Can’t Club Why

  I

  四、当堂检测

  (一)句型转换:

  1. I want to join the art club.(划线提问)_________ ________ do you want to join?

  2.My e-mail address is .(就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 __________ e-mail address?

  3.She can play the violin.(变成一般疑问句) ________ she _________ the violen?

  4. We wan to join the English club. (否定句)

  We ______ _______ tp join the English club.

  5. They can’t sing. They can’t dance. (合并成一句)

  They __________ sing ______ dance.

  (二)单项选择

  1. Can John play the ____ well?

  A. piano B. basketball C. chess D. football

  2. Lucy can't ride a bike. She thinks it is ___________.

  A. hard too B. too hard C. to hard D. hard to

  3. —Can you see a bird ___________ the tree? —No, I can't see___________.

  A. in;any B. in;a C. on;some D. in;some

  4. My sister can't ___________ in a river.

  A. skate B. run C. swim D. jump

  5. The girl ___________ blue eyes is Jessie's sister.

  A. in B. has C. with D. have

  (三)改错 (每句话中有一个错,将其找出并改正)

  1. Can you get some oranges in the tree?

  A B C D

  2. There are some chicken on the place.

  A B C D

  3. I can see a cat and a bird on the picture.

  A B C D

  4. I have two sisters. One is a worker. Other one is a doctor.

  A B C D

  5. She can plays the piano.

  A B C D

  (四)书面表达 根据下面提示写一篇不少于60个词的短文:

  ①我的朋友Tom是学生,是一个有趣的人,人人喜欢他。

  ②因为他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日本人,他出生在中国,所以他会说中文,英文与日文。

  ③他的美式足球踢得不错,想成为一名像Beckham那样的足球运动员。

  ④他加入了足球俱乐部,并成为队伍的队长。

  五、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到自己有待加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说明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环节说明

  通过谈论朋友或同学加入俱乐部的情况,导入本单元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通过阅读与写作训练相结合,进一步让学生巩固本单元所学的语法知识,并灵活运用于口语与写作中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各种题型的练习加强对新知识的巩固与拓展,并对本单元所学的单词、词组与句子进行归纳、总结,为整个单元的学习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第一单元》教案 篇8

  第一单元 人生经历 奋斗与轨迹

  教学指要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均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人文内涵深厚丰富。学习本单元,我们会从他们的人生轨迹获得弥足珍贵的启示,体悟人生奋斗的意义。鲁迅的《藤野先生》是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生活的一篇散文。文章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胡适的《我的母亲》是他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文中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一位既普通又伟大的母亲的形象。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是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第一本书”折射出的是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不仅为我们展现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教师形象以及她那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融入生活体验,思考和感悟社会人生。在阅读方法上,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悉心揣摩玩味作品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思想感情。本单元的文章具有浓厚丰富的人文内涵,涉及深广的社会背景。课堂教学应以互动合作的方式进行组织,通过动态生成推进教学活动。而教学方法的运用则应为学生创设宽松的阅读、讨论环境。如优化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学习欲望;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联系时代背景和有关作品,在探讨交流中加深文意理解,领会艺术表达的特色。品味名家的人生历程,更多的在于诱发学生的人生体验,感悟社会人生哲理。所以,以体验为收获,以活动为载体的创造精神的有效发挥,才是鲜活作品、鲜活学习的实现。这不仅是语文学习的养成,同时也是人生体验的养成。本单元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这一主题与阅读教学有一定的联系,但又具有生活体验性、活动实践性、学习综合性的特点。希望通过相互联系、逐层深入的四项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引导他们感受爱,理解爱,奉献爱;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得体地表达感情、有条理地陈述心得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将叙事与抒情有机结合的文字表达能力。

  一、藤野先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绯红、标致、落第、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抑扬顿挫”等词语。2.了解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写作背景。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品析“无非”“实在”“大概”“居然”“似乎”等副词对表达文意的作用。3.理清文脉,把握本文的叙述线索。

  附件下载: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 篇9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一、教材简析:本课将引领学生用放大镜探索奇妙的昆虫世界,对昆虫观察的活动,是从昆虫的身体构造到昆虫的生活习性,由易到难,由静到动。昆虫生活习性的观察活动要延伸到课外。教科书共两页,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奇特的身体构造”;第二部分是“蚜虫和它的天敌一草岭”。二、教学背景:昆虫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繁多,生活范围广,有着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学生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观察昆虫对许多学生来说本来就是一个乐此不疲的活动。在三年级上册的动物单元他们对昆虫已有一些接触,但远远不能满足探索的好奇心。而且许多昆虫个体较小,仅用肉眼人们无法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也不便于观察它们的活动和生活习性。而借助放大镜在探索中进一步观察昆虫世界,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用观察工具的重要性。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科学词汇:工具、观察、细节。(二)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科学方法:放大镜观察、图文表述。(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和更遥远的物体。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核心价值观:工具与观察教学重难点重点: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身体结构及比较全面地认识,并进行适当记录。难点: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身体结构及比较全面地认识,并进行适当记录。教学准备   教     具学     具说明与提醒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实物:蝴蝶、蜻蜓标本等干制标本不同倍率的放大镜、多种昆虫的干制标本,记录用纸、笔。(根据条件,至少具备蝴蝶、蜻蜓标本。)1.注意观察时着重昆虫的身体结构。2.使用放大镜时要把观察到的图像及时记录下来,或写或画。3.放大镜使用方法个别指导。教   学   流   程→→→回忆昆虫       肉眼观察         借助放大镜       制定课外          拓展延伸共同特征       昆虫身体          观察肢体         观察计划          课外观察活   动   过   程基  础  设  计个  性  设 计一、创设情境,进入探究主题:教师复习谈话:我们曾经细致地观察过蚂蚁、蝗虫、蚕蛾等小动物,它们的身体分为几个部分,有哪些共同特征?学生:回忆并进行交流。(课件出示刚才提到的昆虫清晰的图片) 教师:像蚂蚁、蝗虫、蚕蛾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都属于昆虫。活动一、奇特的身体构造 1.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 师:昆虫是地球生物中一个庞大的家族,占了已知动物种类的2/3以上,也是已知植物种类的3倍左右。昆虫世界非常奇妙,现在就利用我们桌上的昆虫标本来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纸上。(在观察时,记录纸上写明要求观察的是某些昆虫的眼、足、触角、翅等值得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的部位,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观察活动中能有重点有目标地进行观察,而不是随意的,漫无目标的,避免观察水平仍停留于三年级时对昆虫的观察。 )  分组观察各种昆虫的标本:重点观察肢体,例如蝴蝶的翅,蜻蜓或蝗虫的眼睛,昆虫的各种触角、口器等。(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发现:有的昆虫翅膀是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 2. 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我们刚才利用自己的肉眼观察过了许多昆虫的肢体,发现昆虫的触角、眼睛都不容易看清。我们就可以借助上节课使用过的放大镜来观察,看看我们能有什么新的发现?(材料组长领取一组放大镜,不同放大倍数可以观察不同昆虫的身体结构。)板书课题: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3.教师展示并小结:通过自己的亲身观察和看了昆虫复眼、耳朵、触角的介绍,我们对昆虫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课外还可以继续去观察昆虫,相信你们会发现昆虫更多的秘密。(利用媒体展示蝴蝶的翅、昆虫的复眼、昆虫的耳朵、昆虫的触角等。其中昆虫的触角可以典型介绍,可参看资料图片。〕蜻蜓复眼           苍蝇复眼       蝴蝶翅膀      活动二: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读音línɡ)1、教师:我们前面观察的都是昆虫的标本,如果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观察它们,在蔚蓝的天空下,在蝉的歌唱声中去观察,一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并且还会发现更多的秘密。 学生阅读:教材上的观察范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其中部分瓢虫也捕食蚜虫) 2、小组制定观察计划,包括观察的内容、地点、方法。 汇报、交流小组的观察计划。 提出观察要求,包括环境保护和安全注意事项。【课外观察实践:选择一种昆虫作为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吃食、活动、筑巢……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可供观察的昆虫(供参考):苍蝇、蚊子、蝴蝶、蚂蚁、蟑螂、蚱蜢、蚜虫、瓢虫、蜜蜂…… )】结课,拓展延伸1. 总结: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生回答要点: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2. 延伸 :教师:关于昆虫世界可以研究的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研究。(例如:观察记录蚂蚁能预报天气吗?     蟑螂怎样繁殖?雄蚊和雌蚊的触角有什么不同?    蜜蜂怎样采集花粉?)3.整理器材。    教师和学生一起整理放大镜、昆虫标本等器材。板书设计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由小眼组成 触角——形状结构各异 足——密布细毛,有钩爪 …… …… 昆虫名  眼  触角  足  翅                                我的发现              活动记录纸(实际上制作大点,供学生画图或书写)课外活动1.借助放大镜观察生活中的昆虫。(例如,蚂蚁、蚕蛾等)2.查阅资料:昆虫世界的奇妙。(例如,法布尔《昆虫记》)生成预见1.第一部分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这些器官能反映昆虫的主要特征,也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条件自己确定观察的内容。课前昆虫标本的充足与否,是否具有代表性都决定了观察的效果。2.第二部分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课件及文字,向学生介绍如何在课外进一步观察昆虫,从观察静止的昆虫标本过渡到观察活着的昆虫的生活习性,难度较大。课堂评估1. 观察能否激发学生用放大镜探索昆虫世界的兴趣。2. 通过课堂内的学习,能否在课外延伸,而选择1 ~2种昆虫在放大镜下进行比较深人、细致的观察和记录。当然,这活动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了,经历了过程,活动中认真地观察、记录和总结了,就达到了教学的要求。

《第一单元》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象形字,感知汉字表意的特点,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2.利用图画,认识17个汉字,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并进行扩词练习。

  3.用正确的姿势读书。

  4.教学时间:3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从汉字特点入手,选择了最有汉字特点的常用的象形文字,让学生在最初接触语文的时候,产生对汉字的浓厚的兴趣。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面对初入学的新生,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读书姿势)。本课图文并茂,因此,应利用图片、投影或自制课件使教学变得生动、直观、高效。

  教学中倡导学生观察图画、大胆猜想、合作讨论、发表个人看法。以此体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基本理念。

  采取各种方式的认读活动及识字游戏,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学习正确的读书姿势

  1.出示投影片1(金钥匙图标),师配解说:小朋友,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学习伙伴丁丁。瞧,我手中拿着一把金钥匙,你知道这把金钥匙代表什么吗?(生讨论后,师总结:金钥匙能帮助我们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2.金钥匙今天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出示投影片2(读书姿势图;句子:读书一定要姿势正确)。指导学生观察投影片,想一想,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应该怎么做?(两手拿书,身子挺直,书稍向后倾斜,课本与眼睛保持一尺的距离。)

  (二)实练导入,认识课题

  1.请同学们把书翻开到第7页,学习丁丁的样子,做好读书的姿势。认识第1单元题:字与画。

  2.小朋友,读了单元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三)指导看图,认识汉字

  1.出示图1,请同学们观察第一幅图上画的是什么?(中间是太阳,右上方是古代人写的汉字。)古时候的文字和图上的实物很像,我们叫它“象形字”。今天的汉字就是由象形字演变来的。

  2.你们知道太阳还有一个名字是什么吗?(日)

  (1)出示生字卡片“日”;谁能大声地读出这个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2)这个日字和图上的太阳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3)教顺口溜帮助记忆字形:一圈光芒围四方,只把火球横中央。(边看字边说)

  3.出示另外七幅图

  (1)观察图画,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图,告诉大家图上画的是什么?(到前面指着图说:一轮明月,一条小河,一堆柴火,一座高山,一块石头,一方稻田,土上长出了幼苗。)

  (2)指名到前边找出与图相对应的生字卡片贴在图边。

  (3)看图猜猜它旁边的字读什么?(自己出声读)

  (4)指名领读,齐读,“开火车”读。(多种方式,熟读每个字)

  4.指着图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5.这些字我们经常用到,你能用它组词吗?例如用“水”组词:①你知道哪些种类的水吗?(海水、河水、自来水、汽水、冰水)②和水有关的东西有什么呢?(水杯、水瓶、水壶)③用水还能组什么词?(缺水、水库、水鸟)

  (四)巩固练习

  1.看图读生字。

  2.识字游戏:“找朋友”。

  (五)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出上节课学习的八个生字。(顺着读,打乱顺序读)还记得古时候的字叫什么字吗?(象形字)对,那么古时候的象形字是怎样演变成了我们今天的汉字呢?我们一起继续学习。

  (二)认识“人、口、目”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图一是一个古时候的人;图二是一张嘴,嘴也叫“口”;图三是一只眼睛,也叫“目”。)

  2.这三幅图上的内容我们现在就可以看到、摸到,大家现在就看一看,摸一摸吧!(学生可以自己摸,也可以互相摸。)

  3.每幅图的下边都有三个字,学生观察每个字的演变过程,教师可以做适当的指导。

  4.你能猜出这三个字读什么吗?大声地读出来。

  (三)认识“木、禾、竹”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图四是一棵树木;图五是一棵禾苗;图六是竹子。)

  2.这几幅图上画的这几种植物,你都见过吗?你在哪见过?

  3.你能读出图旁边的汉字吗?(指名读、领读、齐读。)

  4.自己看图下边汉字的演变过程,同桌互相说一说。

  (四)认识“马、鸟、鱼”

  1.出示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图七是一匹马;图八是一只小鸟;图九是一条鱼。)你知道它们属于哪一类吗?(动物)

  2.你能读出图旁边的汉字吗?(多种形式认读)

  3.仔细观察:这三个字和图上的动物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五)巩固练习

  1.认读9个生字。 2.识字游戏:“摘苹果”。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前面两课的学习中,我们和丁丁、冬冬一起漫游在汉字的王国里,认识了17个汉字。今天,我们继续和丁丁、冬冬一起去语文天地看一看。(指导学生将课本翻到第7页,认识“语文天地”。)

  (二)猜一猜、连一连

  1.认识图标“小铅笔”,知道这个题要用铅笔完成。

  2.投影出示雨图:用一句话说出图上画的是什么?(图上画的是下雨了)出示6个汉字:瓜、云、雨、羊、牛、虫。你能从这6个字中猜出哪个是“雨”字吗?(第三个是“雨”字。)你是怎么猜出这个字就是“雨”字的?(“雨”字有四个小点就像图中画的小雨点。)我们把这幅图和这个汉字用直线连起来。就完成了“小铅笔”的要求。

  3.打开书,独立思考,用铅笔连线。

  4.小组合作讨论。

  5.汇报讨论结果。

  6.认读6个生字。

  (三)比一比,记一记

  1.认识图标“小天平”,知道比较时应细心辨别。

  2.区分“口”和“日”:怎样才能记住这两个字?(①把比较字形与比较图画结合起来,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字形不同。②顺口溜记字:口―― 一张大嘴四方方,里面空空无家当。日―― 一圈光芒围四方,只把火球横中央。)

  3.区分“目”和“月”:说说这两个字不一样的地方。(①“目”是眼睛的意思,字形像一只眼睛的样子;“月”像弯弯的月亮。②顺口溜记字:目―― 一扇小窗细又长,两只眼睛明又亮。月――小小船儿弯弯月,嫦娥玉兔船里坐。)

  (四)组词练习

  1.认读“火、石、水、人、山”。

  2.以“山”为例指导组词:你知道中国有什么山吗?(华山、泰山、峨眉山)你还能用上这里的哪个字说词语?

  3.组词游戏:“开火车”。

  (五)总结

  你喜欢“语文天地”吗?你最喜欢哪项活动?

  〖案例点评〗

  高老师的教学设计比较好地反映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一、注重从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心理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乐学想学的心态下展开学习。

  二、注意将《语文天地》的内容与课本安排的识字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如,第二课时教学中用“水”组词。这样,增进了教学内容之间的整合。

  三、用“编顺口溜”的方法来识记字形,是本课教学的一大特点。老师示范性地给学生编出顺口溜,学生在学习顺口溜记住了一些字之后,自学其他生字的时候,老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指着图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学生也会自觉地编出一些顺口溜来识记,不但增强了识字的效果,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了识字的乐趣。

  设计中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

  第一、第二课时的“看图下面的汉字演变过程,同桌互相说一说”的教学环节,处理的略显单薄一点――学生会说出什么内容?要达到什么程度?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到什么?这一点不很清楚。而这,正是本课教学中应该强调的一个问题――在汉字演变的过程中来感受汉字文化的丰富性。比如:当中的这些字,你在哪里看到过?还可以告诉学生,目前,我国的香港、中国台湾等地方还在使用着这些汉字等。

  第二、第三课时安排了小组合作讨论的环节。这里,“小组”怎么讨论?设计的不很清楚。这是当前安排小组合作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学生自己 “把图画和生字连线”以后,会出现什么问题?通过讨论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程度?这些都不很清楚。设计合作学习的时候,要考虑的问题是:学习任务是不是需要小组合作,怎么合作,合作后达到什么目的,怎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四个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避免走过场。我有两种设想:一种是两人合作连线―― 每个人分别拿着图或字,然后,联系对应找朋友;再一种是几个人一个小组,自己连线以后,小组内有组长负责检查,出错的问题,大家讨论,指出并修改错误。

《第一单元》教案 篇11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 《长城和运河》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中国的“人间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大家知道吗?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理解词语

  (4)齐读出示的词语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想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读后讨论(名称、特点、抒发情感、点明创造者)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听写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1、2节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读)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

  这应该怎么读呢?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找一找,读一读。

  (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板书:像巨龙)

  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连绵起伏、蜿蜒曲折

  引读:

  万里长城动起……西到……

  她是多么雄伟壮丽。几千年来她谱写了……

  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范读,生读)

  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试背、指名背、齐背)

  (4)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

  引读:运河像……(板书:像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学生再读描写运河的这两句。

  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

  (5)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

  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

  (6)朗读全文

  配图片,音乐欣赏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7)背诵全文。

  三、作业

  1、多音字组词

  行 曲 折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奇迹 (像巨龙) 动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市 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像绸带) 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

  2 《美丽的南沙群岛》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6/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语言优美,如“星罗棋布”、“碧波浩淼”等,注重对学生的积累。

  教具准备:

  地图、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看地图,解说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概况。

  2、出示投影: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3、指导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体会有关词语的意思。

  (2)认真朗读课文,能大致说说南沙群岛美在哪里。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3、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浩瀚:广大。

  浩淼:形容水面辽阔。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南沙群岛是祖国的 ,也是 。

  2、在课文中画出句子,齐读这几句话。

  四、指导写字

  1、巩固生字

  同桌互猜字,并说说是怎么记住的。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礁”和“域”两个左右结构的字。

  五、作业

  抄写生字三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并相应板书)

  二、精读感悟

  1、过渡: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指名读第1自然段

  (1)“晶莹的珍珠”指什么?“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了什么?

  (2)还从哪儿看出岛屿的多?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

  (3)指导读1、2两句。

  (4)这段话还告诉我们什么?(指名说)

  (5)指导朗读第3句话。

  3、默读第1自然段,回答课后第五题。

  4、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学,思考:你用什么方法打开“宝库”?在“宝库”里你发现了什么?

  (2)四人一小组讨论。结合理解“蕴藏”“用之不竭”。

  (3)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吗?

  生自由试读,再比赛读。

  5、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我们讴歌了南沙群岛的富饶,你们想背上小画板去海边散步写生吗?

  (1)自由读第3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画下来。

  (2)这些句子你们都读懂了吗?试着用彩色笔画下来。

  (3)指导学生边想象边创作绘画。

  (4)引导学生说,为什么这样画?

  (5)指导朗读。

  (6)看图,试背第3自然段。

  三、作业

  1、摘抄课文中的妙词佳句。

  2、仿段练习。

  以“菜市场真是营养的宝库”为中心句写几句话。

  板书:

  难以计数

  物产丰富 用之不竭

  美丽的南沙群岛 蔚为壮观

  景色迷人 心旷神怡

  旅游胜地

  3 《庐山的云雾》

  教学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词语卡片、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映示幻灯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 揭题。(板书:庐山的云雾)

  3. 谈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就上新课,齐读课题:10、庐山的云雾

  4. 范读课文。

  二、 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 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 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三、 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 教学生字词

  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

  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 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 听写生字词。

  2.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 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 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 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秀丽”说一句话。齐读这句,突出“十分秀丽”。

  第二句:“尤其”是什么意思?(“特别”。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引导读书,找出“变幻无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词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启发想象: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境。

  3.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 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 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 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 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

  3. 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读书回答)

  4. 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打比方)

  5. 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感悟总述和分述的关系,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千姿百态”的)

  6.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 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

  8. 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9. 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四、 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 检查自学情况(读、议、背。重点是通过读议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云雾的特点写具体的)

  六、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七、 总结全文

  1. 配乐朗读全文。

  2. 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 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附板书:

  3 庐山的云雾

  多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习作一 看图作文

  习作目标:

  1. 看例图,读例文,学习例文是怎样用语言描述图意的。

  2. 阅读例文后的习作要求指导,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3.根据练习要求,采用学得的方法,学习写多幅图作文。

  教学时数:二课时

  作文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观察画面,学习例文,总结要点

  1. 图上有几个人物?

  2. 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

  3. 分图简洁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 阅读例文

  1.指名分段读例文,图文对照,说说每段分别写了哪幅图?

  2.由例文的安排段方法,你知道了可以如何安排段落吗?

  5. 教师小结: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他们看到了什么,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

  二、 组织讨论,学习写法

  1.读提示语,结合例文看图,自主思考这些问题。

  2.学生围绕几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集体交流,明白多幅图的基本要求

  a.仔细观察。看懂每幅图,弄清每幅图的意思和联系。

  b.展开想像。图上看到的可以写,没有的内容可以展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来写。

  c.层次分明,每段写一幅图。

  d.重点突出。几幅图中选一两幅写具体些。

  3.你认为还有什么技巧和方法向大家推荐。

  三、学习写法,尝试写作

  (1)看图选择内容。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进行重点细致的观察。

  (2) 学生自由说说四幅图意,小组交流,班级交流。评议。

  四、 学生练写,指名点评,修改文稿

  1. 同桌先看图口述

  2. 指名连起来完整地说

  3. 师生点评

  4. 学生练写,师指导。

  五、 指导誉写

  第二课时

  一、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练习1

  教学要求:

  1. 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2. 书写时注意写好捺画,并巩固笔顺规则。

  3. 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4. 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

  5. 练习两个笔画及含有这两个笔画(横撇、撇点)的字。

  教学重、难点:

  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启发学生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大致体会成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完成学用字词句的教学,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相融洽。

  一、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1. 出示中国地图。

  帮助学生对中国地图有一个整体认识,即中国地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

  2. 接着,借助地图了解我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3. 了解有关内容

  直辖市是由中央直接领导的城市,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是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地方。

  4. 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简称。

  5. 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6. 找朋友游戏。

  巩固对简称与省、市、自治区名称之间对应关系的了解。

  一、 理解有关各省、市、自治区的句子。

  1.出示句子。

  启发学生边读边想: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些原本不理解的内容现在理解了?

  2.交流。

  3.巩固对简称所代表的含义的认识,初步知晓我国几大地方戏的名称。

  小结:恰当地运用简称能使语言表述更简洁。

  4.运用简称的词句。(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如:黔驴技穷、湘江、滇池、京沪铁路等。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写好钢笔字(“遮、越、处”三个字)注意写好捺画;进行读读背背。

  一、写好钢笔字

  1. 看看写的字。(“遮、越、处”三个字)要注意什么?

  2. 讨论要注意的地方。

  3.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字的捺画的不同走势。

  正确把握三个字的捺画起笔走势。

  “遮”字一捺走势平缓;“越” 字一捺比“遮”陡;“处”字一捺更陡。

  4. 知道学生认真、仔细、规范地描红、仿写。

  5. 注意写字姿势。

  二、读读背背。

  1. 熟记8个成语。

  (1)结合第一单元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加以理解。

  风云变换: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

  气象万千:气象,景象。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

  飘飘欲仙:漂浮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

  (2)指导记忆。

  2. 背诵《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 介绍:范成大写了一组《夏日田园杂兴》,今天学习《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2) 引导学生看图,并借助图画读读古诗。(大致体会诗的意思与表现的情趣)

  (3) 小结:全诗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农家昼耕也织的忙碌景象和儿童不会帮助织布,却在树下学种瓜的有趣情景。

  (4) 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5) 搜集其他《夏日田园杂兴》进行积累诵读。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让学生想说、让学生会说)进行口语交际;指导连写毛笔字。

  一、口语交际

  聊聊春节

  1. 设问导入:今年的春节,你是怎么过的?你知道过春节时,咱们这儿有什么习俗吗?今天咱们一起来聊聊春节。

  2. 出示题目:聊聊春节

  3. 借助插图(贴春联、全家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舞龙灯、吃年夜饭、给老人拜年……)勾起回忆。

  4. 交流本地春节的习俗,也可交流其他地方过春节的习俗。

  5. 自由练说、同桌练说、全班交流。

  6. 指名说。

  二、学写毛笔字

  1. 笔画练写:

  横撇:要注意拐弯处的提笔与顿笔,横要短,撇要长而舒展。

  撇点:注意起笔时要顿笔,收笔时回锋,至折处主要用的是笔锋,此时以提笔为主。同时还要注意撇与点的长短与倾斜度。

  2. 写字练习:

  夕:第一画“撇”要短,起笔从竖中线开始;第二画“横撇”,横从短撇的腹部落笔,横画不能长;第三画“点”是圆点,位于米字格中心便下一点。

  女:整个字要向四周舒展。横画在横中线上,要写长些,撇点的起笔与撇的收笔基本在一条线上。

《第一单元》教案 篇12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乐趣”为主题,共五篇课文,有老舍的《养花》,有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有冰心的《山中杂记》,还有《爸爸带我去爬树》,和选自《西游记》中的《美猴王》。涉及劳动之趣、田园之趣、动物之趣、游戏之趣和自然之趣,蕴含着辛苦之乐、农家之乐、和谐之乐、学习之乐、群居之乐等多方面内容。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乐趣,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享受生活之趣;热爱自然,体会自然之乐。

  教学目标

  课前预习时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一方面丰富学生的知识,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采用精读、品读或者是自读的方式探究阅读中的疑难问题,指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回归自然——热爱自然—— 保护自然”的情感意识。能用简练的语言准确说明文章所写的事例;在写作中学会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进行细节描写,写出从童年趣事中得到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简练的语言正确说明文章所写的事例;了解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对揭示人物品质的作用。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时分配

  《养花》               2课时

  《古诗二首》           2课时

  《山中杂记》           1课时

  《爸爸带我去爬树》     1课时

  《美猴王》             1课时

  综合活动               3课时

  习作                   3课时

  《养花》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实施的是“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观点,执这种观点,久而久之会抹煞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为此,本课教学拟将提纲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经历理解的过程,揣摩作者的意念与表达,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也许会见到较好的效果。

  设计特色  自己阅读,自己理解;教师点拨,深化认识。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自读课文,共商教学目标

  运用魏书生老师的“与学生商量、商量、再商量”的观点,和学生共同商定教学目标。

  其中包含学生的需求、质疑,教师的教学要求。

  1.生字新词的教学目标;

  2.编写课文提纲的目标;

  3.理解作者情感的目标;

  4.理解词句的目标;

  5.背诵、造句的目标。

  二、自读课文,分组讨论,尝试自己完成目标

  (一)生字新词教学目标的完成,不仅是注意生字词的音形义,更要将其放在上下文中,结合实际,弄清词义,实现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例如:置之不理──自生自灭──关切──门道;

  循环──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昙花──秉烛夜游等词的串联理解。

  (二)尝试自列段意,引导读懂课文。

  1.自读课文,写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要求自己阅读课文,写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讨论时能说出写这段段意的依据。

  2.讨论段意,深究课文内容。

  (1)根据学生写的段意,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后讨论或辩论,使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如:对于第二自然段大意的概括可有两种选择:

  a.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从课题出发)

  b.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乐趣。(从文章的中心思想出发)

  引导:从四句话的内容探究,选a正确些。因为后三句分别叙述:养花的目的,养花的盛况(弄懂第四句话的内在意思)。

  又如第二段:

  a.花虽多,但没有奇花异草。

  b.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引导:这段5句话,第2句和第4句都是写“因”,第1句和第5句都是写“果”,只不过两个结果的角度不一样问导学生进行段意合并,并提醒学生组织好语言)。

  3.总结:(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写每段的段意之前一定要读懂其中的每句话,理解它们的意思,在读懂每句话的基础上理清关系,较全面地、通顺地写出每段的段意。

  三、感情朗读课文,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体会作者情感。

  朗读最后一段,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如:

  ──作者的总结是全面的:第1句说花的本身给人带来的乐趣,第2句说养花过程中获得的乐趣。基本概括了全文内容。

  ──作者的总结是表面的,不能体现作者对“乐趣”二字的深刻认识。这篇课文应该体现他对知识、真理的追求。

  引导:如果照你的认识,结尾应该怎么写?(引导学生在老舍为人朴实谦逊、文风朴质的层面上认识课文的内涵)

  四、尝试背诵。

  五、完成提纲。总结列提纲的方法。

  六、布置小练笔。

  你有什么爱好?

  (如集邮、养花、养鱼、书法、图画……)你为什么喜爱它?怎么爱好的?有什么感受?试着用笔把它们写出来。

《第一单元》教案 篇13

  《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

  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

  2、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

  抓住新闻的文体特点,抓住战争的主题,体会本文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

  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8月13日至30日,第二十八届奥运会在希腊雅典刚刚结束,大家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渠道,了解到许多有关的新闻,二十多块闪亮的金牌,让全世界的炎黄子孙扬眉吐气,意气风发。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报纸,挑一篇你最喜欢的奥运新闻读给大家听听。(学生朗读新闻)

  读后,大家能知道新闻的特点、要素、结构安排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同志亲手撰写的《新闻两则》,想必你既能学到相关知识,更能真切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溃退(kui)  锐不可当(dang)  业已

  2、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3、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三、研读反思

  1、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什么? 看标题。

  2、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要看什么? 看导语 。

  ① 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的渡江区域。”

  ② 作用: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3、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则要看什么? 看主体。

  ① 划分层次

  A、分述中路军渡江情况;

  B、分述西路军渡江情况,并阐述取胜的原因;

  C、分述东路军渡江情况;

  ② 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进行报道?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以上小组讨论,可以参考练习二;教师参与)

  四、品味语言

  1、你认为文中使用精确、饱含情感的词语有哪些,简要说说理由。

  ①“百万大军”“横渡”这两字词,显现出战役的壮阔。

  ②“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③“渡至”:有横渡与到达的两层意思。

  ④“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速,作战顺利之意。

  ⑤“不料”:有嘲讽意味。

  2、课堂训练

  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

  此处敌军抵抗______(较为、非常)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______(控制、占领、封锁)扬中、镇江、江阴诸县广大地区,并______(控制、占领、封锁)江阴要塞,______(控制、占领、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______(切断、阻断)镇江无锡铁路线。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同时,我们也大致了解新闻的特点,是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的。新闻有它记叙的六要素,其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 、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希望大家利用所学,再读一读报纸,进一步掌握新闻这种文体。

  六、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磅礴大气;

  2、观看录像片段《百万雄师过大江》;

  3、预习《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扫清字词,初步感知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篇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我们要充分利用上节课所学知识,自主探究,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二、检查作业 

  三、整体感知

  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二十八宿(xiu)  绥靖(suijing)  阻遏(e)  杜聿(yu)明

  2、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四、自主研讨

  1、细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困守南阳的敌军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

  结果:河南基本解放。

  2、理清新闻的结构

  ① 标题

  ② 导语 :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敌军南逃的背景、时间。

  ③ 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④ 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⑤ 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⑥ 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3、一年多来,我军取得哪些伟大胜利?

  A、恢复的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

  B、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的武装力量;

  C、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

  五、质疑反思

  1、你认为文中使用精确、饱含情感的词语有哪些,简要说说理由。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叶茂盛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

  2、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异同?

  同:主题——战争;

  内容——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

  写法——叙议结合,语言精炼。

  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大气磅礴;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纵横挥写,儒雅广博。

  六、教师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七、布置作业 

  1、做一回小小节目播音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

  《芦花荡》

  [教学目标 ]

  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传奇色彩;学会复述课文情节;

  2、细心揣摩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自己的描写能力;

  3、懂得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教学重点]

  重点:体味这个老头子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学会概括性复述课文情节;

  难点:注意揣摩景物描写。

  [课前准备]

  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

  2、上网查找有关作家孙犁的人物介绍和代表作品。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你知道多少抗日英雄的名字,以及他们可歌可泣的故事。(学生发言,相互补充)

  确实,在辽阔的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畔,抗日战争的洪流锻造出许许多多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大家想认识他们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芦花荡》,去见识一位普通的老英雄吧。

  二、作者介绍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出生。1936年暑假后,孙犁到河北安新县的小学教书,对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抗战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进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形成“荷花淀派”。《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 《芦花荡》是一短篇小说。

  三、整体感知

  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提(tī·fang)防  疟子(yào)  寒噤(jìn)  蹿(cuān)  仄(è)歪  

  飒飒(sàsà)  吆喝(yāo·he)  张皇失措  央告  

  2、听课文配乐朗读,初步感受芦花荡

  用“这是一片_____________的芦花荡”陈述。

  3、再读课文,划出景物描写的句子。

  四、品读研讨

  1、美丽的芦花荡里有着哪些人?

  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

  一对可爱而勇敢的姐妹

  一群愚蠢的日本鬼子兵

  2、课文记叙了哪些事情?

  ① 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夜送两个小女孩进芦花荡);

  ② 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老头子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

  3、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份深沉的爱国热情。

  五、复述课文

  1、  小组合作,学会概括性复述课文

  用“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 和 “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复述故事情节。

  预设:

  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交通工具的简陋上;

  表现在敌我势力的悬殊上;

  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老头设下的圈套上;

  表现在敌人的愚蠢上钩上;

  表现在老头痛打敌人的脑袋上。

  2、学生评价

  3、拓展延伸

  请依照上面的格式,用“深沉的爱国情表现在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六、课堂小结

  燕赵多慷慨之士。这个极具传奇色彩的《芦花荡》故事,让我们在冀中人民身上,看到了属于北方民族的那些最有光彩的品质。小说写的是残酷战争里的人和事,但决没有“凄凄惨惨戚戚”的描绘,其高昂浓重传达出来的,是一种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情绪。

  七、布置作业   

  1、  通读课文,感受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课外阅读短篇小说《荷花淀》。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朗读课文

  三、品读研讨

  1、小说的主角是谁? 老头子。

  2、请用“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说话,探究人物性格。

  (学生小组讨论、补充完善)

  预设:

  ① 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外貌:“撑船的是一个……除非在白洋淀上。”

  语言:“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心情:“悠闲”“编算”

  ② 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

  对女孩:喜爱;

  对鬼子:满怀仇恨。

  ③ 表现在他智勇双全的行为上。

  勇:不带一枝枪;

  智:设下计谋。

  ④ 表现在他的过于自信和自尊上(核心性格)

  3、课堂练习

  如果你是二菱,目睹了老头子的英雄行为,会想些什么呢?请你以二菱的身份,设身处地,把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四、品味语言

  1、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请找出来,细心加以体会。 (详见课文)

  2、请你任选一句,谈谈你的审美感受。

  预设:  ①“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拟人手法,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②“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比喻手法,体现出老头子的英勇、干练。

  ③“鲜敕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语言清新隽永,柔婉秀美,富有诗情画意。

  五、课堂小结

  年近六十,照例该养养老了,我们的老英雄翅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给,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特别是他手无寸铁,独自一人,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从他的身上,我们再一次分明感知到: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六、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

  2、课外阅读《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苏联·肖洛霍夫)、《米隆老爹》(法·莫泊桑)。

  《蜡烛》

  [教学目标 ]

  1、着重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深度,感受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

  2、细细揣摩探究意蕴丰富、意味深长的句子。

  [教学重点]

  重点:通过默读、朗读,深入探究这位南斯拉夫母亲的内心世界;

  难点:抓住关键词语,揣摩文中意味。

  [课前准备]

  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有这样一个故事,夫妻二人都是工人,儿子上初三。家里只有一间房子,约十五六平方米,摆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学生桌,家里就塞满了。爸爸身体不好,经常咳嗽,一咳嗽,小屋跟着震动,儿子写作业 思路就会被打乱。为了儿子的学习,爸爸嗓子一痒就赶紧躲出去。每天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 了,爸爸就躲出去,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

  北方的冬天很早就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有一天,儿子临近期末考试,在温暖宁静的小屋里不知不觉学习到夜深。作业 刚做完,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从窗户往外望去,大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口罩的人,周身洁白,成了个雪人,儿子像一下子被电击着了,泪流满面的跑出去……无声的雪花盖住了这对拥抱的父子。

  这个普通的亲情故事令我们感动。还有一种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更给我们震撼。今天我们学习的《蜡烛》一课,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二、整体感知

  1、作者及背景简介

  西蒙诺夫,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作品《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生者与死者》获列宁奖金。

  课文是一篇战地通讯。

  2、检查预习

  瓦砾(lì)  地窖(jiào)  舀(yǎo)  名副其实  鞠(jū)躬  颤巍巍  (学生交流、巩固)

  3、课文配乐朗读。

  4、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什么主旨呢?

  这篇通讯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三、品读课文

  1、你发现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 (尽量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划一划,然后归类)。

  ① 炮火:11次;

  ② 蜡烛:6次

  ③ 黑围巾:4次

  ④ 老妇人的“跪”、“爬”:各3次;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加以描写?

  ① 多写炮火连天,说明环境危险,让人一直为老妇人揪着心,而老妇人在炮火中的种种行为就格外感人;

  ② 说明这支蜡烛非同寻常的意义,表现了老妇人给红军烈士献出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烛光,是红军烈士生命之光;烛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烛光,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③ 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渲染了肃穆气氛,表达了老妇人哀悼之情。

  ④“爬”:说明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

  “跪”:说明老妇人庄严肃穆,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

  3、课文倒数第二小节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勾画了战后的环境、烛光的背景,控诉着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肆意践踏,再次点

  出烛光非同寻常的意义,足以表现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至高无上的感情。这种感情,

  不分国界,情胜母子,它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

  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世界都是通过她的动作来表现,给我们留下了

  难忘的印象。精读文章倒数第四、第五段,展开想像,揣摩一下老妇人的内心世界。

  1、  教师启发:

  ① 老妇人为什么不说话?她心里是怎样想的?

  ② 老妇人为什么深深一鞠躬?她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2、学生齐读,自由讨论、交流,教师引导;

  五、教师小结

  文中的南斯拉夫老妇人不顾生死,不顾年老体衰,满怀爱意地埋葬苏联红军烈士的遗体,这种感情,达到了跨越国界、母子情深的境界,使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都得到升华。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体会这种美好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

  2、把你想像的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写下来,整理到练习本上,不少于二百字。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学目标 ]   1、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

  2、体会这封信精彩的语言;

  3、了解反语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划出文中精彩语言;

  难点:采用圈点法精读,仔细体味作者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

  [课前准备]

  预习字词,查找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材料。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观看电影片断《火烧圆明园》)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炮台,进占天津,9月在通州八里桥打败清军,直攻北京。10月,英法联军在汉奸(龚自珍之子)的指引下,焚掠圆明园。后与清政府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使中国又一次大量丧失领土和主权。

  作为侵略者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是,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以人类的良知,痛斥了英法联军的罪恶,深切同情中国遭受的空前劫难。

  二、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伟大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

  《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海上劳工》(歌颂浪漫主义爱情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类弱点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

  面人》《九三年》等。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珐琅(fàláng)  眼花缭(liáo)乱  惊骇(hài)  瞥(piē)见  

  丰功伟绩  箱箧(qiè)  荡然无存 (学生交流、巩固)

  2、朗读课文。

  3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什么主旨呢?

  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

  四、精读体味

  1、找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语句。 (学生采用圈点法阅读课文)

  2、作者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

  总评:“世界奇迹”;

  分述:① 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

  ② 具体讲加元中之物;

  ③ 耗费了巨大劳动;

  ④ 圆明园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3、找出作者讽刺、谴责英法联军的语句。

  “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全部赞美”。

  4、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到什么作用?

  反语。产生极其尖锐的讽刺意味。

  五、拓展训练

  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1、教师启发

  A、你对雨果产生什么感情?对他的观点如何评价?  

  B、英法联军的罪行,其根源是什么?

  C、雨果希望有朝一日法国政府将赃物归还中国,这个夙愿怎样才能实现?

  D、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觉悟和进步?

  E、雨果对亚洲文明,对中华民族创造力作了高度评价,今天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的复兴时期,雨果的评价对坚定我们民族的自信心有什么作用?

  2、学生漫谈、打初稿

  六、课堂小结

  拿破仑曾经预言:“中国是一头睡着的雄狮,当它醒来时,全世界都将为之颤抖。”的确,

  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尽艰难坎坷,正大步走向繁荣富强。我们是

  祖国新一代的建设者,必须要努力学习,发奋图强,决不能让历史历史剧重演。记住,落后

  就要挨打。让雄狮怒吼吧!

  七、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

  2、写一封给雨果的信,谈谈自己读罢课文的感受;

  3、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

  《亲爱的爸爸妈妈》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主题;  

  2、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教育学生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  

  难点:了解描写、议论的作用。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疏通字词。  

  2、查找有关二战期间纳粹暴行的资料。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有谁知道“六一儿童节”的由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同样,在二次大战中,在南斯拉夫,在克拉库耶伐次,一天之内,7000多个无辜生命遭到杀戮,其中包括300多个孩子。这是怎样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美国华裔女作家聂华苓写的《亲爱的爸爸妈妈》,认识战争的罪恶,懂得和平的珍贵。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杀戮(lù)  荒谬(miù)  健忘  

  2、听课文录音;齐读。  

  3、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什么主旨呢?  

  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精读研讨  

  1、为什么萨特会说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学生小组讨论解决)  

  ① 沉重—— 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大屠杀,其中300个孩子遇害;  

  中国:南京大屠杀。  

  ② 美丽—— 整个民族的英勇:  

  A、一位老师宁死不屈,大义凛然;  

  B、无辜平民(包括孩子们)的遗言,怀着强烈的爱、仇恨,没人乞怜。  

  2、找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允许学生自由发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预设:

  ①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不仅写天气,而且一词一顿,极力渲染无限悲哀的气氛。  

  ②“他们杀孩子、老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对屠杀无辜平民的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③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历史的印迹(包括两位生还者),在这凄风苦雨中,与现实融为一体。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但不忘历史、纪念死者,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民族,是何等的荒谬。  

  四、探究反思  

  1、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日本人的态度和表现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充满犯罪感;  

  日本人:自私的狡辩,企图开脱罪责。  

  2、大家如何评价这两位作家的行为?  

  (学生自由发言,不拘一格)  

  五、课堂训练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空填2字)。  

  孩子们对未来的(  ),对生命的(  ),对死亡的(  ),对亲人的(  ),父母失子的(  )和(  ), 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  )和对自由的(  )——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  

  2、句式仿写。  

  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面文段的内容。  

  人已满山满谷。人潮仍沿着山路泻下。白色石雕边浓烈的色彩一抹一抹漫开去——孩子们仍不断涌来。他们正站在47年前300个孩子发出最后一声呼唤的地方:“亲爱的爸爸妈妈!”  

  六、课堂小结  

  对照德国,我们的邻国日本忤逆民心,一意孤行,肆意推卸蓄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责任、美化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掩盖南京大屠杀历史事实、攻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正义审判,拒绝修改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教科书。种种卑劣行径,告诉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要时刻提高警惕呀!  

  七、布置作业   

  1、请以“历史告诉我们”为题作文,说说你学完本文后的感想。  

  2、课外选读  

  未还的孽债  

  这是一笔未还的孽债。  

  死者已矣。但是,迄今为止,日本官方依然百般抵赖,不承认当年滔天的罪行,不承认南京大屠杀,不承认曾经在中国使用生化武器,不承认有过随军慰安妇。他们恬不知耻地说,他们是“进入”而不是侵略。然而,铁的事实摆在他们面前:抗日战争胜利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东北陆续发现大批昔日遗留的化学武器。在抚顺,建筑工人在修路的时候挖出118枚化学炮弹;在牡丹江市,213枚化学炮弹却是从钢铁厂买来的废铁中发现的。中国居民被泄露的化学武器伤害的事件层出不穷,许多村子里的百姓整天提心吊胆,生怕在耕地犁田、修建房屋的时候会触发当年日军埋下的弹头。半个世纪前留下的化学武器至今依然后患无穷。据初步估计,日本军队在中国大陆遗留下来的化学武器有70万发,种类包括白榴石、芥子气等,仅仅档案上有记载的就达3000吨。这是一笔未还的孽债,这是一笔日本政府至今没有任何诚意弥补的孽债。在日本国内,只有很少的民众对此有正确的判断……  

  然而,日本外务省的发言人却搪塞说,日中两国政府对此事尚无具体的协议。国际化学武器组织要求日本政府用五年的时间完成处理,而日本政府却表示需要十年,而且涉及的财政预算十分庞大。这名发言人的说法有些像是慈善组织,好像是在向中国人施舍。究竟是谁制造的生化武器?对自己当年的罪孽不仅没有任何忏悔,而且他们还摆出一副洋洋自得的模样:处不处理,全看我们高不高兴!日本政府面对的,好像是他人制造的罪孽,他们心安理得地置身事外。普天之下,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这样厚颜无耻的政府了。  

  (余杰)  

  ① 结合选文的内容,理解题目“未还的孽债”的深刻含义。  

  ② 简述第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③“普天之下,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这样厚颜无耻的政府了”中的“政府”指谁?他们“厚颜无耻”的行为有哪些?

《第一单元》教案 篇14

  unit 1 this is my day

  一、单元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1)能够使用频度副词问答作息时间,如:when do you do morning exercises? i usually do morning exercises at 8:00。(2)能够使用频度副词问答周末活动,如: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i often go shopping .(3)能够听说读写与日常作息有关的动词短语及介词短语:eat breakfast,do morning exercises,play sports,eat dinner,in the evening,at noon等。(4)能够用所学语言知识描述一天中的生活起居及周末活动等。2、知识目标:                   (1)能够掌握ab部分中的四会单词。(2)能够听说认读ab部分let’s talk 中的单词和句型。(3)能够掌握ab部分read and write中的四会句型,并能灵活运用。(4)能够了解字母组合ai,ay,gr,gl的发音规律并能读出例词。3、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1)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能够理解、尊重从事不同职业的人。2)训练学生的角色扮演能力,引导他们在调查、询问和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如何更好的安排作息时间。二、单元内容分析1、本单元重点学习一天中不同时段内学习和生活起居情况的表达,尤其是学会是用频度副词谈论日常生活。2、教师在设计活动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语言水平,设计活动要层层递进,有些教学活可参照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来设计。3、单元教学课时安排建议:六课时五年级            科目:英语          课题:unit1a  1课时       备课人:教学目标:1、能够听说读写eat breakfast,do morning exercises,have english class,play sports,eat dinner。2、能够听懂问句:when do you do morning exercises? i usually ---at ---。3、理解并说唱let’s chant 歌谣。4、能够了解good to know部分的内容。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是掌握a部分let’s learn中的动词短语。2、难点是掌握四会短语和单词exercises和usually的正确发音。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录音机、录音带,词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集体研讨意见个人修改意见实施目标一、preparation                                    (1)站在黑板上的钟前面,张开手臂演示一个时间,比如:9:30,注意演示时将一只手臂表示分针。然后提问学生:what tim请几名学生来演示并提问:what time is it ?其他学生回答。(2)放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b部分的歌谣,复习巩固句型:“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s ?”以及动词短语.e is it?学生回答:it’s…

  look,listen and say 激发学生兴趣,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二、presentationlet’s learn(1)出示单词卡片:do morning exercises.领读,注意提醒学生exercise的发音,可分音节由慢到快地教读。之后提问一名学生:can you do morning exercises?该学生答:yes, i can.这名学生再问其他学生,做连锁操练。(2)简笔画出太阳、月亮,代表早晨和晚上,教学短语:eat breakfast/ dinner,领读学生跟读。引导学生说:i eat breakfast at 7:00 in the morning .i eat dinner at 8:00 in the evening.建议引入短语eat lunch.然后师生做“看谁反应快”的游戏。(3)出示单词卡片说句子:we have english class.学生跟读。然后引导学生说:we have china class.继续让学生学说句子。(4)将写有often,usually,sometimes的词卡贴在教师的墙上,说出含有以上单词的句子,i usually play sports at 3:00.示范usually的发音。(5)学生听a部分let’s learn的录音,跟读。三、practise 1)学生二人一组配合表演动词短语,一人表演,一人在背后说出动作的名称,如:i get up /do morning exercises--- 表演完毕后评选最加搭档。2)学生再三人一组进行表演,第一人表演动作,第二人表演时间,第三人说出句子,如:i get up at 6:00.四、production  出示时间安排表,指着图表问学生:when do you get up ?学生回答。然后学生之间反复练习。五、progress 1)学生做活动手册练习二。 2)用所学的知识编写时间安排表。

  read and learn

  look,listen and say

  red aften the teacher

  listen and follow

  listen to the tape

  ask and answer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训练巩固所学知识。五年级           科目:英语         课题:unit1a课时2            备课人:教学目标: 1、能听读会说:when do you get up/eat breakfast---?i usually ---at ---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能够正确使用频度副词。2、能够询问同学的作息时间。3、能够听懂录音,完成听音找对应作息时间表的练习。教学重点、难点:熟练使用句型when do you get up/eat breakfast---?i usually---at--- 问答作息时间。教具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单词卡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集体修改意见个人修改意见实施目标一、preparation 1)请学生说用新学的短语边的时间表。2)学生利用新句型相互询问作息时间表。二、presentation1)引导学生复习第一课时所学内容,用新学的短语替换句型中的关键词进行多组机械训练。2)板书:i get up at ---i eat breakfast at ---i go to work at---等五个句子,说this is my timetable .do you want to know the time?  引导学生询问:when do you get up ?3)放录音,学生跟读。学生分两组练习朗读对话。三、practice 让学生对照图片做替换练习,请几组学生演示。四、production 同桌相互询问作息时间,然后分别扮演自己的父母,模仿学生用书的示范对话在同桌间或小组里交换信息。五、progress1)学生思考who is the busiest one in my family?2)学生做本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ask and answer each other

  look,listen and say

  listen and readread and acttalk each other复习学过的知识为学新课做准备。让学生多说多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新课标第一网提高学生听力能力和水平。通过运用巩固所学知识

  五年级       科目:英语           课题:unit1a课时3           备课人:教学目标:1、能够听说读写句型:when do you  eat dinner?i eat dinner at 7:00 in the evening .when do you get up ?i usually get up at 12:00at noon.2、能够总结字母组合ai,ay,gr,gl的发音规则,并能朗读例词。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四会句子:when do you eat dinner?  i eat dinner at 7:00in the evening .when do you get up ? i usually get up at 12:00 at noon.教具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教学挂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集体修改意见

  个人修改意见

  实施目标一、prepration1)播放a部分let’s talk 的录音,学生跟读并表演对话。2)学生俩人一组表演,一人做动作,另一人躲在他背后说句子,如:“i get up at 6:30 .”等,学生评选出最佳组合。二、presentation 1)出示本部分挂图,让学生先看四张小图,分别说出他们所表示的动词短语:go to work ,go to bed,play sports. 然后对学生说:when does the policeman go to work/eat breakfast/go to bed/play sport? 让学生自己阅读对话,然后放录音,学生跟读。listen, read and act.listen to the teacher carefully look, listen and saylisten and read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向学生解释对话中的词汇和语言:policeman,can i ask you some questions?thank you for telling me about your day.三、practice1)让学生完成作息时间表的练习,检查学生对对话的理解程度。2)学生两人一组练习对话。3)让学生上台表演对话。四、prounciation向学生展示该部分挂图,带领学生读四个字母组合的例词。读的时候,有意强调几个字母组合的读音,引导学生总结其发音规律。放录音,让学生跟读。五、progress1)学生调查教师或邻居的作息时间,做一份报道。2)学生做a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listen to the tape and followdo the exercises 巩固所学的知识板书设计

  when do you get up?      when do you eat dinner?     when do you play sports?i usually get up at 6:00.     i usually eat dinner at 6:00.   at 3:00.  教后反思

  在设计活动前应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语言水平,教授句型时应面向全体,尤其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力求在语言交流中教新词,用旧词练习新语言,融会语言和词汇的教学,使之相辅相成。

《第一单元》教案 篇15

  国威国魂教案

  苏少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

  教学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国威国魂,课本中的音乐作品有《中国进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红旗飘飘》、《祖国颂》、《芬兰颂》和《威风锣鼓》。其中《芬兰颂》是外国作品,具有不同情绪和风格,却体现出相同的主题。国威国魂从什么方面来体现?怎样体现?我认为可以从与音乐有关的国旗、军队、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等来体现。

  教学思路:本单元涉及到中外作品,所以我的教学思路有两条线是:第一条线从中国的不同音乐作品中去感受相同的爱国之情;第二条线从对比欣赏《祖国颂》和《芬兰颂》去感受不同民族精神和爱国之情。(还可以加入其他国家的音乐作品进一步了解其他民族的历史、多元文化,体现出教材赋予教学的空间。)

  教学课时:两课时(两条线各为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准确演唱《中国进行曲》,从中感受中国向着新世纪勇往直前的豪迈之情;

  2、通过欣赏《红旗飘飘》、《祝福祖国》、《威风锣鼓》,引导学生从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中感受相同的爱国之情;

  3、能够演唱歌曲《红旗飘飘》、《祝福祖国》中的主题片段,尝试用隆隆的鼓声表现令人振奋和鼓舞的气氛,体会表演、合作的快乐;

  4、简单了解有关红旗的相关常识。

  教学内容:

  演唱《中国进行曲》,欣赏《红旗飘飘》、《祝福祖国》、《威风锣鼓》。

  教学重点:

  富有表情地准确演唱《中国进行曲》

  教学难点:

  《中国进行曲》的演唱与分析、击鼓练习。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伴着熟悉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2分39秒)的歌声中走进音乐教室,上课礼仪!(6)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叫什么?属于什么体裁?(进行曲?摇篮曲?抒情歌曲?)

  生:师生问与答。

  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原名〈八路军进行曲〉,后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生: 启发学生说说进行曲的特点。

  (设计意图:用进行曲体裁导入,直接进入《中国进行曲》的学习)

  二、 新歌演唱《中国进行曲》(8)

  1、 介绍歌曲,聆听歌曲,感受情绪及表现形式。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由韩伟、贺东久等作词,孟卫东作曲的歌曲——《中国进行曲》(2 分14秒),请同学们听录音。

  思考:歌曲的情绪怎样?它在表现形式上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有何不同?

  启发学生:气势磅礴、斗志昂扬;在表现形式上《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是伴奏形式的器乐曲?;而《中国进行曲》是演唱形式的声乐作品。(师向学生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和《中国进行曲》在表现形式上不是固定的,前者也可以作为演唱形式的,后者也可以作为伴奏形式,区分以上表现形式就我们听到的实际音响为准)

  师生问与答。

  2、 演唱乐谱。(10)

  3、聆听歌曲并思考:

  歌曲在什么地方体现了进行曲的特点?

  师启发:在节奏、节拍、调式、歌曲的结构及伴奏方面?

  节奏 节拍 调式 结构 伴奏

  《中国进行曲》     

  4、分析作品的音乐表现手段并总结。

  a、节奏有何特点?表现什么音乐形象?

  (a)附点节奏,表现出行进步般的音乐形象,给乐曲以动力,给人一种激昂向

  上的情绪。

  ( 附点节奏,其它附点让学生找出并演唱。)

  (去掉附点唱唱)

  迎   着   新  世  纪   初  升  的 太  阳

  拥   抱   东  方  那   绚  丽  的 曙  光

  ( b)  四分休止符,表现有力的音乐形象,给人以干净利落之感。

  5- 3  0 | 6   5  2-|2- |(四分休止准确、要干净利落,做到声断气不断)

  中   国      向  前  方

  5- 3  -| 6   5  2-|2- |(试试把四分休止0唱成3-的感觉)

  中  国       向   前 方

  b、节拍:4/4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样的?

  生:强弱次强弱

  教师在ppt上出示4/4拍的指挥图示,让学生跟着划拍感受其强弱规律。也为后面的指挥演唱做铺垫。

  c、调式:歌曲采用的是什么调式?你是怎样感受到的?

  师一边弹奏或演唱启发:

  (1)结束音 do;

  (2)开始的大调主和弦 do、mi、sol以分解形式造成昂扬向上的气势。

  师在钢琴上弹出do、mi、sol和la、do、mi的音响,让学生感受一个明亮,一个暗淡的感觉,举例大调歌曲《国歌》、小调歌曲《小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大调明亮,坚定,小调柔和,暗淡的特点。

  d、聆听歌曲,感受结构特点:带有主副歌的单二段结构;

  主歌部分:1-17小节;副歌部分18-25小节。

  e、聆听歌曲,注意伴奏有何特点?

  启发学生:歌曲伴奏中始终有一种乐器没有间断过,你注意到了吗?它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呢?(小军鼓,以催人奋进的节奏激励人勇往直前。)

  f、总结:

  以上附点节奏、休止符、4/4拍、大调式、简短的结构以及伴奏中特有的小军鼓赋予了《中国进行曲》斗志昂扬、阔步前进的音乐形象,表达了亿万人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

  (3)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演唱全曲乐谱。(第二遍)

  (4)填词演唱全曲。(第三遍)

  师:演唱歌词时,为了要表达清楚歌曲的内容,需要注意哪些?

  生:咬字清楚,有力……

  3、情景激发。

  师:欣赏祖国50周年庆典的阅兵仪式视频(2分40秒)。

  生:观看视频(让学生感受人民军队豪迈雄壮的军威,纪律严明,战士们具有钢铁一般坚毅的性格和一往无前的战斗风格。)

  师:引导和激发学生说出:

  演唱的姿势,精神面貌,有力的、勇往直前的……

  师:让我们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中国进行曲》(师钢琴伴奏f调或e调)

  (可以请一位学生来指挥,教师伴奏,学生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师:评价。

  三、欣赏《红旗飘飘》

  1、欣赏歌曲,提出问题。

  师:欣赏歌曲《红旗飘飘》(播放《红旗飘飘》4分03秒),并思考:

  这首歌曲与《中国进行曲》在演唱风格、情绪、题材、速度、力度方面有何不同?

  演唱风格 情   绪 题   材 速度 力度

  《中国进行曲》 美声唱法 庄严雄伟的、气势磅礴的 歌颂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精神,表达人民对中国的无限热爱和振奋中华的壮志豪情。 行进般的速度 有力的

  《红旗飘飘》 通俗唱法 亲切、激动、自豪的 歌颂五星红旗,表达对五星红旗的敬仰以及为之而产生的信心与力量 中速 柔和的

  生:欣赏、思考、交流、回答问题。

  师:歌中唱道:“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

  呼,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为什么五星红旗比我的生命更重要?

  生:畅谈对五星红旗的理解

  师:同学们对五星红旗有很多的理解。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知识竞答。

  2、有关国旗知识的竞答。

  (1) 五星红旗旗面的红色象征着什么?

  生:(革命 )

  (2) 五星红旗上的五颗五角星象征着什么?

  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3) 五角星用黄色代表着什么?

  生:(黄色代表中国人是黄色人种。灿烂辉煌,一片光明。)

  (4) 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由谁升起的?

  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标志着五星红旗成为新中国国旗。

  3、演唱《红旗飘飘》片段

  五星红旗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标志,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有责任来维护她的尊严,每当我们听到国歌声,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旗的时候,在我们的心中无不激荡着对五星红旗的无限敬仰之情,让我们再一次跟随音乐演唱《红旗飘飘》。唱到“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处”,请大家用最饱满的歌声来表达对红旗的一片深情。

  四、欣赏《威风锣鼓》,在表演中体会合作的快乐。

  1、欣赏《威风锣鼓》

  师: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走过了50xx年的历史,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曾赢得令世界敬仰的繁荣,也曾遭受屈辱和苦难。但我们有能力去开拓美好的未来,我们阔步前进,心头轰鸣催征的战鼓…(播放《威风锣鼓》2分08秒)

  问:你们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学生讨论

  师:是的,这是“咚咚”的鼓声,他来自黄河岸边的《威风锣鼓》,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于这里,鼓声象征着华夏炎黄子孙勇往直前的士气,令人鼓舞、令人振作。

  2、活动

  (1)先由学生即兴1-2次;

  (2)教师设计的节奏(由于我校条件有限,我让一部分同学敲击桌面、一部分同学拍手来代替敲鼓的咚咚声。)

  部分1:    

  部分2:       

  师:评价

  五、在《祝福祖国》的歌声中结束

  (播放xx年7月13日北京申奥的历史画面(3分17秒)

  师: xx年8月8日是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的日子,衷心地祝福奥运会能圆满、成功,祝福我们的祖国更加和谐、繁荣、富强、……

  (播放《祝福祖国》mtv5分08秒)

  请同学们跟着录音演唱歌曲《祝福祖国》

  歌词:

  1、都说你的花朵真红火,都说你的果实真丰硕,都说你的土地真肥沃,都说你的道路真宽阔。祖国 我的祖国,祝福你 我的祖国。我把壮丽的青春献给你,愿你永远年轻!永远快乐!

  2、都说你的信念不会变,都说你的旗帜不褪色,都说你的苦乐不曾忘,都说你的歌声永不落祖国 我的祖国,祝福你 我的祖国。我把满腔赤诚献给你,愿你永远坚强!永远蓬勃!祖    国 我的祖国,祝福你 我的祖国。我把满腔赤诚献给你!愿你永远坚强!永远蓬勃!

  生:跟着音乐一起演唱歌曲《祝福祖国》

  七、小结。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演唱和欣赏到了不同歌颂祖国,歌颂红旗的音乐作品,从中我们了解到国旗及其《国旗法》的相关知识。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去传承博大的祖国之爱。

  八、教学反馈。

  其它教师的建议:

《第一单元》教案 篇16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课时)学生学习 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能熟练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 学 要 求 1、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 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 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就把积的个位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主要教学方法: 尝试法(自主探索法) 教学组织形式:2人小组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小黑板 个别辅导:宋捷 殷笑 李孝廉 丰晶晶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 144×15=2160 1 4 4 × 1 5 7 2 0 1 4 4 2 1 6 0 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图,提问:从图上知道些什么?求“一共住了多少户”算式怎么列?板书:144×15= 二、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讲述:144×15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用竖式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请学生板演。 同桌交流:请同桌同学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 全班交流,哪位同学来说说计算的过程。 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明确: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类似,先要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三、 巩固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1—4 第1题。 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第2题。 出示题目,要求学生把有错的地方改正过来。 全班交流:(1)对还是错? (2)错在哪啦,你能分析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误 吗? 第3题。 重点组织学生讨论:25×112怎样列竖式简便。一般把两位数写 在下面。 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明确:总价=数量×单价 四、 课堂作业 计算:245×23 136×46 78×312 216×67 54×324 618×23 教 学 过 程(第二课时) 一、 口算练习 “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口答。 统计准确率,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订正。 二、笔算练习 “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选2题让学生说说笔算的过程。 统计正确率,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帮助订正。 三、解决问题 “想想做做”7—10 第7题 学生读题后试着独立解决。 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通过交流,学生明确:速度×时间=路程 第8题 读题后教师对“人均月收入”和“人均年收入”的含义略作解释。 引导学生选择必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 第10题 学生读题看图了解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帮助学生理解:“已卖出的”要按“每个16元”计算,而“剩下的”要按“每个13元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四、思考题 学生尝试练习后教师讲解 不对所有的学生作要求。 五、课堂作业 计算:34×321 78×312 562×12 345×34 264×56 132×58 567×12 89×143 “想想做做”9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1课时)学生学习 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教 学 要 求 1、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经验,学会用简 便方法计算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2、 通过计算、比较,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感知积的变化规律, 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 难点:简便竖式的写法 主要教学方法: 尝试法、练习法 教学组织形式: 2人小组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挂图 个别辅导:宋捷 殷笑 李孝廉 丰晶晶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850×15=12750 8 5 0 ×1 5 4 2 5 8 5 1 2 7 5 0 教 学 过 程(第1课时)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图,提问:从图上知道些什么,要求“每天大约能释放出氧气多少克”算式怎么列?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850×15= 二、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850×15=?,用竖式怎样算,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试一试。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 指名学生板演(两种不同写法) 提问:这两种方法都对吗?那么哪一种简便?我们通常都用这种简便方法表示。 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小组交流:像这样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怎样写比较简便。 通过交流,学生明确:像这样的题目,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几个0。 三、巩固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第1题。 重点让学生说说积的末尾0的个数是怎样确定的 第3题。 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对比着计算。 指名学生回答,交流每组题的不同点,使学生认识到:几十几乘几百,几百几十乘几十都可转化成几十几乘几十来计算。 第4题。 学生填完后引导比较:乘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第7题。 答案不唯一,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数末尾0的个数和积末尾0的个数的关系。 三、 课堂作业: 第2、5、6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1课时)学生学习 情况分析 学生已有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以及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 学 要 求 1、 学生经历探索接近整百或整十数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2、 学生充分体会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 难点: 估算的正确率 主要教学方法: 讲解法 教学组织形式: 4人小组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 个别辅导:宋捷 殷笑 李孝廉 丰晶晶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48×112=5376(元) 48×100=4800,费用比4800元多一些 50×110=5500,估计费用在5500元左右 教 学 过 程(第1课时)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挂图,提问:从图上知道些什么,要求“一幢楼一年的保洁费用”算式怎么列? 学生回答,板书:48×112=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48×112大约等于多少呢,你能估算出它的结果吗? 学生思考后,讲述:现在请同学们把你估算的方法和结果跟同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这里的估算,可以把接近整十或整百的数分别看作整十数和整百数,估算出积大约是多少。 提问:估计的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用计算器算出它的结果,看看自己估计的怎样? 师小结:估算时,我们一般把接近整十或整百的数分别看作整十和整百数,估算出积大约是多少? 三、巩固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第1题 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完成后指名学生回答。 比较:比比每组题,你有什么发现? 第2题 指名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说估算的方法。 第3题 先让学生连线,再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第4—6题 这3题都要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并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第7题 先让学生估计哪一个的面积大一些,再通过笔算得出正确的结果。四、课堂练习 第4—7题。 课题:练习12课时)学生学习 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掌握比较好 教 学 要 求 1、 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 通过估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重、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主要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组织形式:4人小组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准备习题 个别辅导:宋捷 殷笑 李孝廉 丰晶晶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练习一 教 学 过 程(第1课时) 完成练习一的1—6题 第1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提问:谁来说一说,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口算比较简便。 小结:乘数末尾的0先不看,把0前面的数相成,有几个0不看就在所得的积的后面添几个0。 第2题 学生在自备本上独立做,指名学生板演。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提问: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第3题 小黑板出示题目 每个同学选一题估计一下结果大约等于多少? 指名回答,并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提问:三位数乘两位数我们一般怎样估计结果? 小结:把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数。 第4、5、6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作业 笔算下面各题 35×253 67×465 54×176 46×342 87×465 28×434 解决问题(补充2题) 教学过程(第2课时) 一、 口算练习 20×500 25×100 210×4 32×30 3×120 10×460 40×800 40×200 13×300 200×70 60×900 100×50 学生直接说得数 指名学生说,选3题让学生说说口算的方法。 提问: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口算较简便? 二、完成练习1的7—10题 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分组做。 指名学生说得数 比较第1、2组题,说说每组两道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说出: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就等于乘这两个数的积。 比较第3组题。 引导学生说出:501个20相加,可以先算500个20是多少,再加上1个20。 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对运用第7题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的同学要给予表扬。如:36×250=250×4×9 125×64=125×8×8 第9题 读题后,帮助学生理解:一套单人课桌椅是指一张课桌和一把椅子。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第10题 指导学生看懂表格。 学生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问题。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第一单元》教案 篇17

  课题

  1、我真的很快乐

  课型

  新授

  授课

  时间

  2-25

  总课时

  2

  第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会7个生字,认读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读3个生字。

  2、    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  利用书上的拼音自主品读课文。

  2、  在读课文的同时学习观察法、体会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语文材料,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在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

  教学难点

  字形的记忆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随读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

  联系实际,说一说。

  1、  这学期开学的时候,你是怎样来的?

  2、  走进校园,你都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3、  见到老师和同学,你想说些什么?

  二、初的课文,初读生字

  1、  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

  (正确是指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断句正确。)

  结合实际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一说

  按要求读课文

  创设情境

  2、  用生字卡片学生字:

  (1)       拼读生字,开火车读

  (2)       同桌互相指读

  (3)       小组长检查组员识记生字情况

  (4)       读生词:新学期  时候

  快乐  书包  同学

  学习  校园

  三、 初读汇报

  分段读课文,正音。

  四、写字

  1、观察占格位置

  2、在书写生字之前,你们知道我想提醒大家什么吗?(注意写字姿势,“三个一”)

  4、给学生时间练习书写

  3、课堂小结:

  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熟读课文

  拼读生字

  同桌互读,互纠错

  组长检查识字情况,评价

  指名读生词

  指名读课文

  观察

  大家一起说“三个一”的内容

  描红,书写

  指名说说学会什么

  自学生字,词语

  培养读书能力

  培养写字能力

  板书设计

  1、我真的很快乐

  hěn        kuài            xiào    bǐ

  很  多      快  乐       学 校     比一比

  gèng       měi           tónɡ       yòu

  更  多      美   好      同 学     又一天 

  新学期     时候             背上书包        

  课后小记

  由于学生有了一个学期的识字的经验,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学习本课生字的时候,他们大部分同学可以自己学习了,只有个别的学生不行,需要老师的个别指导。

  课题

  1、我真的很快乐

  课型

  新授

  授课

  时间

  2-25

  总课时

  2

  第2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7个生字,会写另外的三个生字,认读生字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能用“快乐”说一句话。能结合时的内容或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为什么很快乐。

  过程与方法

  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生字,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上学时的高兴心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语文材料,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上学时的高兴心情

  教学难点

  体会“我”上学时的高兴心情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随读生活动)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我真的很快乐。(板书课题)

  二、复习词语

  新学期  时候  快乐  书包  同学  学习  校园

  三、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我”为什么很快乐?

  2、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新学期开学的时候,我自己去上学。”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读出自豪的语气)

  齐读课题

  指名读

  跟读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根据老师的指导读课文

  明确学习内容

  复习词语

  在读中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随读生活动)

  (2)“我背着书包走进校园,心里很快乐。”为什么很快乐?

  (3)“校园比以前美了,”“我见到了很多同学,又能和他们一起学习了,我真的很快乐!”回忆开学时自己见到同学时的喜悦心情,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读一读吧!

  3、试着背一背课文

  先给学生时间试背,然后再同桌的同学互相检查背课文。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拼读生字,说说哪个生字最难写

  2、你是怎样记住它的?说说你的好方法。

  3、怎样才能把字写漂亮?

  4、你能用这个字组词吗?

  5、师范写,生练习

  五、练习说话

  用“快乐”说一句话

  六、作业: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在生字本上抄写生字(每个生字写一行)

  3、用“快乐”写一句话,不会写的字用拼音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试着读一读

  (2)同桌互读

  (3)男女生比读

  (4)小组内评读

  (5)指名展示读

  背诵课文:

  自己试着背一背

  同座互相背

  指名说

  说出自己的记字方法

  组词

  描红、书写

  指名学生用“快乐”说一句,并写出来。

  结合诗的内容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为什么很快乐,体会我上学时高兴的心情。

  背诵课文

  练习写字,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

  培养学生说一句完整话的能力。

  板书设计

  1、 我真的很快乐

  自己上学走进教室

  校园更美

  见到同学一起学习

  课后小记

  这篇课文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联系,学生自己可以感受到自己一个人上学,见到校园更美,和同学一起学习的快乐,理解课文比较容易。背课文的时候有的学生没有背下来,需要老师指导。

  课题

  2、看花灯

  课型

  新授

  授课

  时间

  2-26

  总课时

  2

  第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7个生字,认读11个生字,认识“草字头”。

  2、朗读课文。3、会读课后练习中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在指导朗读的同时感受花灯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看花灯的快乐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难字的书写记忆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随读生活动)

  一、激情导入

  1、中国传统的节日“元宵节”它还有一个名字,你知道吗?

  2、元宵节的时候,家家户户大街小巷都挂起各种各样的花灯,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花灯(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1、请同学借助汉语拼音读儿歌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生字

  “元宵节”也叫“灯节”

  齐读课题

  按要求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生字

  创设情境导入

  教学过程

  教师活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随读生活动)

  3、出示生字卡片,以多种形式巩固生字读音

  (1)齐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小组长抽查用生字卡片进行学习

  (3)猜字游戏

  4、读生词:正月  妈妈  花灯 

  点头  金鱼 翅膀

  蝴蝶  栏杆  世界  街道

  三、 初读汇报

  1、朗读课文

  2、自己练习朗读

  3、读给你的同桌听

  4、读给你小组内的同学听

  5、全班朗读,师生评议

  6、选择你喜欢的读一读

  7、分段读课文,正音。

  四、写字

  1、观察占格位置

  2、在我们把字请进田字格之前,你想提醒大家什么吗?

  描两个,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

  3、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点:注意对四个点的位置的指导

  观察生字的位置进行书写,教师行间巡视

  五、作业:朗读课文

  小组互学

  读生词

  结合课文,了解词义

  自由读课文

  小组读

  指名读 评议

  自由读

  观察

  指名说

  描红

  自由写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初读课文

  朗读课文

  培养写字习惯和能力

  板书设计

  2、看花灯

  xínɡ       guò       lán gan    ɡè   shì    yànɡ

  行  走   飞 过        栏  杆    各   式 各  样

  课后小记

  学生学习本课的时候有点困难,因为花灯离农村的学生的生活有点远,理解起来点困难。

  课题

  2、看花灯

  课型

  新授

  授课

  时间

  2-27

  总课时

  2

  第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

  2、会读课后练习中的词语。3、能说出课文中花灯的名字,并能把自己见过的花灯说给大家听,感受看花灯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

  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花灯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看花灯的快乐

  教学重点

  课文第2、3自然段

  教学难点

  有的学生没有逛过庙会或没有看过灯展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随读生活动)

  一、出示课题

  2、看花灯

  二、复习字词

  读生词:正月  妈妈  花灯  点头  金鱼 翅膀  蝴蝶  栏杆  世界  街道

  三、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花灯?请你介绍给同学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第二自然段。想象课文描写的景象

  3、指导朗读:

  (1)当你看到这么多花灯时,你想说什么?

  指名读

  指名读

  跟读

  自由读,交流

  闭眼想象

  指名说

  明确学习内容

  复习字词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随读生活动)

  (2)说一说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一种花灯?能画出他的样子吗?

  (3)我们也动手做花灯,你想做一个什么样子的花灯?

  (4)做了花灯,你的心情怎么样?请你带着这种心情再读一遍儿歌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表。

  2、检查汇报,给汉字找家

  3、巩固生字读音,建立音形联系

  4、小组自学:

  (1)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2)说一说你帮助了谁,谁帮助了你

  5、指导书写

  老师范写

  四、仿照例子,说一说

  这个彩灯,我觉得很奇妙。

  这个(        ),我觉得很好吃。

  这个(        ),我觉得(    )。

  五、作业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2、  在生字本上抄写生字(每个生字写一行)

  3、生字组词

  想象自己想做花灯的样子,再说一说

  有感情地读儿歌

  拼读生字

  分析字的结构

  小组互学

  说自己的好方法

  练习书写

  说一说

  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写字能力

  培养说话能力

  板书设计

  2、看花灯

  金鱼灯   蝴蝶灯   龙灯   奥运五环灯

  课后小记

  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他们的想法多样。

  课题

  3、古诗二首

  课型

  新授

  授课

  时间

  2-28

  总课时

  2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合作交流中学习7个生字,,认读11个生字。

  2、能给《春晓》填空,再读一读。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

  过程与方法

  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生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

  教学难点

  记忆生字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随读生活动)

  一、出示课题

  二、范读《春晓》体会诗的意思。

  1、师范读古诗《春晓》

  2、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3、简介:《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他写的田园山水诗很有名。

  三、学习《春晓》

  1、学习《春晓》

  2、第二行:讲醒来以后,听到到处都有鸟的叫声。 (闻:听到 啼:鸟叫)

  3、第三、四行:昨夜又刮风又下雨,不知花被打落多少。

  听老师范读古诗

  边听边体会诗的意思

  读诗句

  体会诗句的意思

  有感情的读一读

  同桌互相比读

  小组评读

  班内展示读

  听读感受

  理解古诗,感受春天的美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随读生活动)

  四、朗读诗句,深入理解

  1、  朗读《春晓》

  2、  思考讨论:《春晓》写了怎样的景象?

  3、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读一读相关的诗句:

  (春眠   晓   闻啼鸟   风雨声   花落 )

  五、练习巩固:

  1、读古诗、背诵古诗:

  2、填空

  (  )眠(  )觉晓,处处闻啼(    )。

  夜来(        ),(  )落知(     )。

  六、作业:

  背诵古诗

  仔细看图,展开讨论《春晓》写的是百花盛开,小鸟在枝头欢快地鸣叫,风雨过后,地上满是落花的春天清晨的景象

  指名说

  读 、背

  口头填空。

  理解诗句

  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3、古诗二首(一)

  春     晓

  课后小记

  学生在背诵的时候没有困难,在理解词句意思的时候有些困难。

  课题

  3、古诗二首

  课型

  新授

  授课

  时间

  2-29

  总课时

  2

  第2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理解古诗中学会生字,会写2个生字,认读7个生字。

  2、初步感受汉语中有许多意思相反的词。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

  过程与方法

  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生字、古诗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随读生活动)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3、古诗二首(二)

  二、朗读课文

  1、请你朗读课文,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2、学生齐读

  二、自主学习《村居》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齐读

  指名说

  自主学习

  边读边想象

  说诗意

  复习已学古诗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随读生活动)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4、自读几遍,展开想象,画一画,结合生活实践和自己的经验去画,表现诗中优美的意境和活力。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拼读生字,说说哪个生字最难写

  2、你是怎样记住它的?说说你的好方法。

  3、怎样才能把字写漂亮?

  4、你能用这个字组词吗?

  5、师范写,生练习

  四、练习巩固

  1、读古诗、背诵古诗:

  (  )眠(  )觉晓,处处闻啼(    )。

  夜来(        ),(  )落知(     )。

  2、读一读:(意思相反的字)

  来——去    早——晚     天——地

  多——少    东——西

  你还能说出几对这样意思相反的字吗?

  五、拓展提高

  这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吗?(老师可以补充一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六、课后作业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在生字本上抄写生字(每个生字写一行)

  3、生字组词

  画画

  展示读

  给《春晓》一诗填空

  背诵《春晓》

  读反义字,再举例

  自由发言

  学生读中理解

  理解诗句意思

  复习知识

  积累

  板书设计

  3、  古诗二首

  春晓

  村居

  课后小记

  学生在理解词句意思的时候还是困难,背诵和学习生字没有什么问题。

  课题

  4、种子

  课型

  新授

  授课

  时间

  2-29

  总课时

  2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7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读11个生字。认识1个新偏旁“穴宝盖”。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3、了解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温度、水分、空气和阳光。感受春天的美好。

  过程与方法

  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生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种子在土壤里发芽的过程及条件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

  教学难点

  知道种子在土壤里发芽的过程及条件

  教学方法

  观察  自学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随读生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这几天一直在学习与春天有关的课文,春天还是种子发芽的季节,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4、种子(板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己读课文,读不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

  2、标出自然段,指名5个学生按自然段读。评价

  三、品读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种子是怎样钻出地面的?

  听

  齐读

  自由读

  学生标、评价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激情导入

  了解课文内容,培养朗读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随读生活动)

  2、指导朗读

  (1)       “冰雪早化成水珠交给土地妈妈收藏去了。”为什么要收藏起来?

  (2)       她拧着一个个小鼻子,轻轻地呼唤着:“醒醒吧!我的淘气的孩子们。”淘气的孩子们指的是谁?

  (3)       种子听到呼唤后,做了哪些动作?用铅笔画一画

  3、认真看插图,结合自己做的实验说一说:种子生长的过程是怎样的,它都需要哪些条件?(师可以点播)

  3、  带着感情再读课文,了解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

  四、指导生字

  1、拼读生字,说说哪个生字最难写

  2、你是怎样记住它的?

  3、怎样才能把字写漂亮?

  4、师范写,生练习

  五、作业:

  读课文,熟练有语气。

  在读的基础上理解水对种子的重要性

  自己读一读

  边读边画,再读一读画出的词

  在教师的引导下,概括出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

  说自己的好方法

  分析字的结构

  生字组词

  认真看,练习书写

  理解课文内容

  朗读课文

  培养写字能力

  板书设计

  4、种子

  她拧着一个个小鼻子,轻轻地呼唤着:“醒醒吧!我的淘气的孩子们。”

  课后小记

  学生对于种子的生长过程还是不很清楚,因为条件有限,没有办法让学生亲眼看到种子发芽的过程。

  课题

  4、种子

  课型

  新授

  授课

  时间

  2-29

  总课时

  2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7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读11个生字。认识1个新偏旁“穴宝盖”。

  2、读好指定的词语和句子。

  3、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4、感受春天的美好。

  过程与方法

  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生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记忆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讲授、自主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随读生活动)

  一、检查背诵

  二、学习生字

  1、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生字

  注意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对学生的方法给与具体的指导

  2、汇报交流结果

  重点指导:交、给、气

  注意学生的写字习惯的养成

  练习书写

  三、朗读课文

  1、学生自己练习朗读课文

  指名背诵

  合作交流,说出记忆方法

  汇报

  自由读

  检查背诵

  培养写字能力

  培养朗读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随读生活动)

  2、指生朗读,师生评议

  3、练习朗读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1、写生字

  2、读课文

  指名读

  指名说

  反馈

  板书设计

  4、 种      子

  交给          一片

  种子          苏醒     

  空气          身子

  课后小记

  学生的生字学得很好,大部分可以正确地书写。

  课题

  练一练1

  课型

  新授

  授课

  时间

  3-3

  总课时

  2

  第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汉语拼音,巩固拼读能力。

  2、初步让学生懂得“字”能组成“词”,而且一个字能组成多个词。

  3、积累词汇。

  过程与方法

  在复习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生字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懂得“字”能组成“词”,而且一个字能组成多个词。

  教学难点

  拼读音节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卡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随读生活动)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练一练1

  二、课堂练习

  1、看图读音节连线

  (1)   观察图,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用一两句话说清楚

  (2) 找到了说给你的同桌听

  (3) 读音节,找事物,连线

  (4) 练习说话

  指名说

  同桌互说

  连线

  说话

  明确内容

  复习拼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随读生活动)

  2、字词练习

  3、读一读

  4、想一想这些字怎样写,

  5、你能用这些字组词吗?

  6、抄写下来

  三、作业

  抄写字词

  四、课堂小结

  对于学生的表现给与表扬。

  读一读

  指名说

  组词

  学生写

  复习词语

  板书设计

  练一练1

  课后小记

  通过本课的练习,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一步加深了认识。

  课题

  练一练1

  课型

  新授

  授课

  时间

  3-4

  总课时

  2

  第2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扩大语言积累。

  2、感受春天的美好。

  3、练习书写生字,培养学生写字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读中感悟春的美丽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美好,读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方法

  练习

  教学准备

  卡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随读生活动)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练一练1

  二、课堂练习

  1、读一读

  (1) 学生借助拼音朗读短文

  (2) 同桌互读

  (3) 指生朗读,读后评议

  (4) 试着背一背

  2、写字练习

  (1)       观察字形,整体观察这6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自由读

  同桌互读

  朗读

  背诵

  观察字形

  明确目的

  练习拼读能力

  培养写字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随读生活动)

  (2)   请你说一说

  (3)   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

  对于学生的问题给与及时的指导

  三、作业

  书写生字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指名说

  书写

  反馈

  板书设计

  练一练1

  课后小记

  学生在朗读的时候热情很高,练习写字的时候,大部分学生根本就不仔细观察生字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以及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关系。

  课题

  练一练1

  课型

  新授

  授课

  时间

  3-5

  总课时

  2

  第3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语境中说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

  注意听别人讲的内容,并做出反应

  教学方法

  练习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随读生活动)

  一、导入:

  寒假中,你的身边一定有许多快乐的事情发生,你愿意选择一件告诉大家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寒假中你最快乐的事?

  二、口语交际

  1、静下心来,想一想寒假中自己感到高兴的事有哪些?

  2、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教师注意巡视,给学生以指导。

  互说

  情境导入

  注意听别人讲的内容,并做出反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随读生活动)

  (1)选择自己最高兴的事

  (2)在小组内说,大家评议

  (3)小组内推选出说得最好的在全班讲述

  4、选出说得最好的,大家给与鼓励

  三、课堂小结

  对大家的表现给与肯定。

  板书设计

  练一练1

  课后小记

  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很高,只是缺乏语言的组织,条理不是很清楚。

《第一单元》教案 篇18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亲近生活    体验成长

  ——《我长大了》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化发展的综合课程。三年级是该课程的起始,它前承“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学习内容,并开启“品德与社会”课程全部的学习内容。这一阶段是学生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因此,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社会生活,充分发挥“小课堂、大社会”的作用。

  心理学表明,学生品德的形成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现实生活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具有特殊的价值。本课设计我以学生的家庭生活为中心,从学生的出生、成长切入,以学生能听到的故事、能反映自己成长的照片、幼儿用品等内容为载体展开活动,通过测量身高、体重等各种体验活动,启发学生思考和理解长大的含义,形成对于个人和家庭的责任感。

  教学目标:

  1.知道长大的含义,了解自己的特点,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

  2.积极参与与体验活动,提高体验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的能力,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

  长辈的感激。

  学生实态: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能否感受到家庭的温暧,感受到亲情,意识到自己是家庭成员之一,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行为的发展。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总是把爱化作无微不至的关怀,而这些独生子女由于年龄较小,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不高,所以他们很少(包括父母也很少引导他们)感知自己身体的变化,实际上,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成长,更不知道自己愉快的成长和父母是分不开的。因此,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自己,认识自己,理解成长既是身体的变化也是心灵的成长,体会长大的快乐和感恩父母尤为重要。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自己幼时的出生证、儿时穿过的小衣服、小鞋子等资料,记录自己刚刚出生时的身高、体重,测量并记录自己现在的身高、体重。    

  2、整理反映自己成长的照片、儿时用品等。

  3、向家长调查自己的成长趣事。

  活动过程:

  一、 游戏导入,激情引趣。

  1.游戏:猜一猜。

  让孩子们观察班上几位学生幼儿时期的照片,请大家猜猜他是谁。

  2.引言揭题:

  1)他们就是咱们班上的同学,大家为什么猜不着?

  2)观察对比,畅谈发现:拿出自己小时候的照片,仔细观察,说说有什么不一样?

  3)引导孩子发现小朋友的变化后引入课题。

  二、体验活动,感悟成长。

  1、出示一张出生证:请小主人说说有关情况。

  2、根据学生回答,输入相关数据:体重:3千克;身高:50厘米。

  3.体验活动。

  1)3千克有多重?

  2)捧出一个西瓜:你小时候就跟它一样重。

  3)让小主人请出好朋友来抱抱西瓜和现在的他,。

  4)称出小主人现时的体重,输入电脑。

  5)谈感想,体会长大其中的一个方面:体重增加。

  4.对比体会:高度增加。

  1)用手比划50厘米的长度。

  2)拿出一个50厘米的娃娃,立在小主人旁边。

  4)量出小主人现时的身高,输入电脑。

  3)谈感想,体会长大的加一个方面:长高了。

  5.体验活动:我来试穿。

  请学生拿出自己幼年时的用品,如小衣服、鞋、帽等,自己试着穿一穿,看还能不能穿上。

  (学生纷纷拿出自己幼年时的用品往身上穿,但怎么也穿不上。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很好玩。通过这些情景体验,将身体长大了的主题形象化和具体化。)

  6.小组交流:除了身高和体重,想一想,还有哪些方面说明你们长大了?

  7.引导学生概括出长大的其他方面:增长知识、有特长、懂事等。

  三、故事引路,深化认识。

  1、听故事:妈妈夸我长大了。

  2.交流:故事中的小女孩在母亲节时帮妈妈做家务,并送上问候,她的妈妈为什么会激动地说她长大了?

  3、还原生活,畅谈感受。

  让学生说说自己体贴他人的事。

  4、深化认识:同学们,当你们变得懂事的那一刻起,你真的长大了。

  四、学会感恩。

  1.播放有关动物世界“亲情无敌篇”的录像,唤起学生的回忆:自身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

  2. 请学生将自己调查到的成长中难忘的事讲给大家听。

  3. 采访互动。我们的变化父母看得最清楚。今天我们请来了几位家长,现在请他们说说自己孩子成长中难忘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