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爸爸妈妈

2023-01-08

爱爸爸妈妈 篇1

  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看懂图意,读懂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同时,受到爸爸、妈妈、尊敬长辈的教育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读懂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受到的教育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一、谈话导入  

  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很爱你们,对吗?那么你们吗?你们平时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第1课,看看书中的这样小朋友是怎样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的。

  板书课题:1.,请同学齐读课题。

  二、指导看图

  1.实物投影出示第一幅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她们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怎么样?

  2.学生看图,教师读课文第一段,一边读一边指着图上相关内容。

  3.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他们在干什么?

  4.请认字多的同学读第二段,再请一名学生用教鞭指图中相关内容。

  5.请同学照图再说说。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借助拼读多读几遍。

  2.抽读生字卡片。

  3.同桌同学互读课文,纠正读音。

  4.指名读,教师指导学生标出自然段和句子。(2个自然段,每段两句话)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子。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第一段

  (1)提问: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时间?妈妈在干什么?田方是怎样做的?“早晨”是指什么时候?早晨当妈妈扫地的时候,田方看到了想到了什么?田方是怎么做的呢?

  板书:早上妈妈扫地,田方擦桌子

  (2)讨论:看图说说为什么妈妈笑了,我也笑了?

  (3)教师范读指导,注意读出句子的停顿和重音。

  (4)学生感悟,体会练习朗读。

  (5)指名读,其他同学说说哪儿读得好!哪儿读的还不太好?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从哪儿看出来的?

  (3)爸爸在干什么?这时田方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板书:晚上爸爸看报,田方送茶。

  (4)为什么爸爸笑了,田方也笑了。

  (5)学生自己照着学习第一段读的方法,再读第二段。

  (6)同学互读,相互指导。

  (7)指名读,然后评议。

  4.出示句子。

  (1)妈妈笑了,田方也笑了。

  (2)爸爸笑了,田方也笑了。

  通过读两个句子体现“也”的意思。还可以让学生用“也”练习说一句话。

  5.课文中田方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板书

  6.说说你平时是怎样的?

  四、小结

  同学们刚才说了很多的事例,非常好!爸爸妈妈是我们的长辈,我们要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尊敬长辈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最后我们一起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日字头)

  2.认识9个生字。

  3.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1.“方”字的笔顺。

  2.“也”字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二、学习生字和会认字的音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2.同桌互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3.抽读生字和会认字卡片。

  (1)齐读,指名读。

  (2)开火车读。

  4.做送信游戏,巩固生字的音。读准“早、了、在”的音。

  三、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和字义

  1.学生自学生字结构

  (1)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笔顺,分析字形结构,数数一共几笔写成,是怎样一笔一笔地写成的?

  (2)想想用什么样的识记方法记住这几个字?

  (3)想想它的意思,组成词语。

  2.同桌可以互相说一说。

  3.请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汇报时教师肯定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用多种识记方法记忆生字,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及时给予点拨。

  早:zǎo  上下结构,上边是日,下边是十。教师点拨:“日”是偏旁,在“十”的上面就叫“日字头”。组词:早上,早晨,早起,早饭……

  方:fāng  上下结构,上边是点,下边是“万”字,也可以用笔画记忆:上边一点,中间一横,下边是横折钩,最后一笔撇。组词:方向,方法,地方……

  “方”字的笔顺容易错,学生汇报时教师指导学生伸出小手指进行书空“方”字的笔顺。

  了:le  读轻声,是独体字。用笔画记忆:横撇、弯钩,第二笔教师强调是弯钩,不是竖钩。组词:吃了,喝了,笑了……

  子:zǐ  用刚学的“了”来记,“了”加一笔横就是“子”。组词:儿子,孩子,瓜子……

  在:zài  可以用学过的“土”字来记,一横、一撇,一竖加上一个“土”字,就是“在”字;也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组词:现在,正在,在场……

  也:yě 独体字,用笔画记忆字形: 。教师讲解:“也”表示和前面相同,出示句子:妈妈笑了,田方也笑了。让学生体会“也”字的用法。引导学生用“也”说一个句子。

  四、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1.先让学生打开书62页,看第二题,让学生按笔顺描红,记住生字的笔顺。

  2.仔细观察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在书上的田格中把每个字写一遍。

  3.让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

  (1)指导书写“在”字。

  ①电脑显示一个带田格的“在”字。

  ②让学生仔细观察“在”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观察后说一说笔画位置。

  ③学生说笔画位置,教师范写。教师强调三个横的收笔位置依次稍长一点,收笔处点上红点。

  ④学生独立书写“在”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⑤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进行评议,说说哪笔写得好,哪笔写得不好。

  ⑥修改自己书写不好的笔画。

  (2)指导书写“也”字。

  ①电脑出示带田格的“也”字。

  师问:“也”字的第一笔是什么笔画?( )“横折钩”在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出现过?(月)

  ②电脑出示带田格的“月”字。我们让“月”字帮助我们好吗?

  ③点击鼠标:“月”字的横折钩变红,跳出来,跳到旁边空白田格上变成“ ”。注意横长,向上斜,折短。让学生观察占格位置。

  ④让学生观察第二笔,第二笔写在竖中线上,从上半格中间起笔,过横中线一点。学生说后,点击鼠标书写“竖”。

  ⑤让学生观察第三笔的位置,观察后说一说。说后电脑书写“竖弯钩”,教师强调起笔要低,“竖”写到与第二笔“竖”一样长时慢慢地向右弯的长一些再写“钩”,“钩”明显比上边的笔画出来一大块儿。点击鼠标,出现红色的竖线“ ”,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竖弯钩”的“弯钩”明显比上边的笔画宽出来。

  ⑥学生练习书写“也”字。

  ⑦展示评议。

  4.用这种观察方法继续完成书中田格中“了、子、早、方”,每个字写一遍。写后展示评议。

  五、学习生字下面的认读字。

  (1)自己读,注意读准“晨、拿、桌、灯”的音。

  (2)抽读卡片。

  六、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生字和会认字的音,体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

  (1)自己读。

  (2)指名读

  (3)齐读。

  七、巩固练习

  1.在生字本上完成生字,每字3遍。

  2.读书中62页练习3的句子。

  (1)学生自己读。

  (2)引导学生说说这3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附:板书

  课文     1.

  79 v:shapes="_x0000_i1027">

爱爸爸妈妈 篇2

  6  爱爸爸妈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六个生字“早、田、方、了、也、在”并组词

  2.掌握一个偏旁“日”,认识“爱、爸、妈、晨、拿、桌、笑、灯”

  3.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和短文

  (二)能力训练点

  1.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爱父母,尊敬长辈的美德

  二、重点、难点

  重点:字、词教学

  难点:理解两个“笑”的意思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通过一幅一幅地看图,训练学生说的能力,观察能力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3.利用汉语拼音学习字词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吗?应该怎样去爱呢?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的?

  (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认识自然段

  2.学习第一段课文

  (1)指导看第一幅图。从图上看是什么时间?都有谁?他在干什么?从脸上看表情,他心情怎样?

  (2)用自己的话把整幅图的意思说给同桌听,再挑一、二名在班上说

  (3)学习句子、词语

  ①课文中哪些语句是说图上内容的,自己轻声读两遍

  要求。读准音节,词连起来读,把句子读通

  ②出示新词卡片,找学生读

  早晨、田方、笑了、也

  ③齐读这两句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④妈妈为什么笑了?

  (妈妈看到孩子能帮助做家务,感到欣慰,高兴得笑了,这个“笑”表示妈妈对孩子的赞扬,对孩子的爱。)

  ⑤我为什么也笑了?

  (孩子帮助妈妈做家务,得到妈妈的赞扬,孩子很高兴,所以也笑了,这个“笑”是会心的笑,自豪的笑)

  ⑥体会“也”字的好处

  3.把这两句话有感情地读一读

  4.学习第二部分课文

  (1)看第二幅图说说图意

  (2)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内容

  (3)你觉得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这句话应该怎样读?

  (4)讨论交流,指名读、范读、练读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名读,齐读

  (五)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认读“早、田、方、了、也、在”

  认识“爱、爸、妈、晨、拿、桌、笑、灯”

  3.读词。早晨,田方,笑了,也,在

  (二)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学习新部首“日”

  2.指导书写

  早=“日”+“十”

  在=一丿丨土

  3.在田字格里练写,指导书写

  (三)布置作业 

  熟悉课文,默写生字

  (四)板书设计 

爱爸爸妈妈 篇3

  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看懂图意,读懂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同时,受到爸爸、妈妈、尊敬长辈的教育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读懂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受到的教育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一、谈话导入  

  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很爱你们,对吗?那么你们吗?你们平时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第1课,看看书中的这样小朋友是怎样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的。

  板书课题:1.,请同学齐读课题。

  二、指导看图

  1.实物投影出示第一幅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她们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怎么样?

  2.学生看图,教师读课文第一段,一边读一边指着图上相关内容。

  3.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他们在干什么?

  4.请认字多的同学读第二段,再请一名学生用教鞭指图中相关内容。

  5.请同学照图再说说。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借助拼读多读几遍。

  2.抽读生字卡片。

  3.同桌同学互读课文,纠正读音。

  4.指名读,教师指导学生标出自然段和句子。(2个自然段,每段两句话)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子。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第一段

  (1)提问: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时间?妈妈在干什么?田方是怎样做的?“早晨”是指什么时候?早晨当妈妈扫地的时候,田方看到了想到了什么?田方是怎么做的呢?

  板书:早上妈妈扫地,田方擦桌子

  (2)讨论:看图说说为什么妈妈笑了,我也笑了?

  (3)教师范读指导,注意读出句子的停顿和重音。

  (4)学生感悟,体会练习朗读。

  (5)指名读,其他同学说说哪儿读得好!哪儿读的还不太好?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从哪儿看出来的?

  (3)爸爸在干什么?这时田方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板书:晚上爸爸看报,田方送茶。

  (4)为什么爸爸笑了,田方也笑了。

  (5)学生自己照着学习第一段读的方法,再读第二段。

  (6)同学互读,相互指导。

  (7)指名读,然后评议。

  4.出示句子。

  (1)妈妈笑了,田方也笑了。

  (2)爸爸笑了,田方也笑了。

  通过读两个句子体现“也”的意思。还可以让学生用“也”练习说一句话。

  5.课文中田方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板书:

  6.说说你平时是怎样的?

  四、小结

  同学们刚才说了很多的事例,非常好!爸爸妈妈是我们的长辈,我们要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尊敬长辈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最后我们一起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日字头)

  2.认识9个生字。

  3.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1.“方”字的笔顺。

  2.“也”字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二、学习生字和会认字的音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2.同桌互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3.抽读生字和会认字卡片。

  (1)齐读,指名读。

  (2)开火车读。

  4.做送信游戏,巩固生字的音。读准“早、了、在”的音。

  三、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和字义

  1.学生自学生字结构

  (1)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笔顺,分析字形结构,数数一共几笔写成,是怎样一笔一笔地写成的?

  (2)想想用什么样的识记方法记住这几个字?

  (3)想想它的意思,组成词语。

  2.同桌可以互相说一说。

  3.请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汇报时教师肯定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用多种识记方法记忆生字,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及时给予点拨。

  早:zǎo  上下结构,上边是日,下边是十。教师点拨:“日”是偏旁,在“十”的上面就叫“日字头”。组词:早上,早晨,早起,早饭……

  方:fāng  上下结构,上边是点,下边是“万”字,也可以用笔画记忆:上边一点,中间一横,下边是横折钩,最后一笔撇。组词:方向,方法,地方……

  “方”字的笔顺容易错,学生汇报时教师指导学生伸出小手指进行书空“方”字的笔顺。

  了:le  读轻声,是独体字。用笔画记忆:横撇、弯钩,第二笔教师强调是弯钩,不是竖钩。组词:吃了,喝了,笑了……

  子:zǐ  用刚学的“了”来记,“了”加一笔横就是“子”。组词:儿子,孩子,瓜子……

  在:zài  可以用学过的“土”字来记,一横、一撇,一竖加上一个“土”字,就是“在”字;也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组词:现在,正在,在场……

  也:yě 独体字,用笔画记忆字形: 。教师讲解:“也”表示和前面相同,出示句子:妈妈笑了,田方也笑了。让学生体会“也”字的用法。引导学生用“也”说一个句子。

  四、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1.先让学生打开书62页,看第二题,让学生按笔顺描红,记住生字的笔顺。

  2.仔细观察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在书上的田格中把每个字写一遍。

  3.让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

  (1)指导书写“在”字。

  ①电脑显示一个带田格的“在”字。

  ②让学生仔细观察“在”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观察后说一说笔画位置。

  ③学生说笔画位置,教师范写。教师强调三个横的收笔位置依次稍长一点,收笔处点上红点。

  ④学生独立书写“在”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⑤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进行评议,说说哪笔写得好,哪笔写得不好。

  ⑥修改自己书写不好的笔画。

  (2)指导书写“也”字。

  ①电脑出示带田格的“也”字。

  师问:“也”字的第一笔是什么笔画?( )“横折钩”在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出现过?(月)

  ②电脑出示带田格的“月”字。我们让“月”字帮助我们好吗?

  ③点击鼠标:“月”字的横折钩变红,跳出来,跳到旁边空白田格上变成“ ”。注意横长,向上斜,折短。让学生观察占格位置。

  ④让学生观察第二笔,第二笔写在竖中线上,从上半格中间起笔,过横中线一点。学生说后,点击鼠标书写“竖”。

  ⑤让学生观察第三笔的位置,观察后说一说。说后电脑书写“竖弯钩”,教师强调起笔要低,“竖”写到与第二笔“竖”一样长时慢慢地向右弯的长一些再写“钩”,“钩”明显比上边的笔画出来一大块儿。点击鼠标,出现红色的竖线“ ”,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竖弯钩”的“弯钩”明显比上边的笔画宽出来。

  ⑥学生练习书写“也”字。

  ⑦展示评议。

  4.用这种观察方法继续完成书中田格中“了、子、早、方”,每个字写一遍。写后展示评议。

  五、学习生字下面的认读字。

  (1)自己读,注意读准“晨、拿、桌、灯”的音。

  (2)抽读卡片。

  六、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生字和会认字的音,体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

  (1)自己读。

  (2)指名读

  (3)齐读。

  七、巩固练习

  1.在生字本上完成生字,每字3遍。

  2.读书中62页练习3的句子。

  (1)学生自己读。

  (2)引导学生说说这3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附:板书

  课文     1.

爱爸爸妈妈 篇4

  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看懂图意,读懂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同时,受到爸爸、妈妈、尊敬长辈的教育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读懂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受到的教育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一、谈话导入  

  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很爱你们,对吗?那么你们吗?你们平时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第1课,看看书中的这样小朋友是怎样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的。

  板书课题:1.,请同学齐读课题。

  二、指导看图

  1.实物投影出示第一幅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她们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怎么样?

  2.学生看图,教师读课文第一段,一边读一边指着图上相关内容。

  3.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他们在干什么?

  4.请认字多的同学读第二段,再请一名学生用教鞭指图中相关内容。

  5.请同学照图再说说。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借助拼读多读几遍。

  2.抽读生字卡片。

  3.同桌同学互读课文,纠正读音。

  4.指名读,教师指导学生标出自然段和句子。(2个自然段,每段两句话)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子。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第一段

  (1)提问: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时间?妈妈在干什么?田方是怎样做的?“早晨”是指什么时候?早晨当妈妈扫地的时候,田方看到了想到了什么?田方是怎么做的呢?

  板书:早上妈妈扫地,田方擦桌子

  (2)讨论:看图说说为什么妈妈笑了,我也笑了?

  (3)教师范读指导,注意读出句子的停顿和重音。

  (4)学生感悟,体会练习朗读。

  (5)指名读,其他同学说说哪儿读得好!哪儿读的还不太好?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从哪儿看出来的?

  (3)爸爸在干什么?这时田方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板书:晚上爸爸看报,田方送茶。

  (4)为什么爸爸笑了,田方也笑了。

  (5)学生自己照着学习第一段读的方法,再读第二段。

  (6)同学互读,相互指导。

  (7)指名读,然后评议。

  4.出示句子。

  (1)妈妈笑了,田方也笑了。

  (2)爸爸笑了,田方也笑了。

  通过读两个句子体现“也”的意思。还可以让学生用“也”练习说一句话。

  5.课文中田方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板书

  6.说说你平时是怎样的?

  四、小结

  同学们刚才说了很多的事例,非常好!爸爸妈妈是我们的长辈,我们要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尊敬长辈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最后我们一起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日字头)

  2.认识9个生字。

  3.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1.“方”字的笔顺。

  2.“也”字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二、学习生字和会认字的音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2.同桌互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3.抽读生字和会认字卡片。

  (1)齐读,指名读。

  (2)开火车读。

  4.做送信游戏,巩固生字的音。读准“早、了、在”的音。

  三、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和字义

  1.学生自学生字结构

  (1)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笔顺,分析字形结构,数数一共几笔写成,是怎样一笔一笔地写成的?

  (2)想想用什么样的识记方法记住这几个字?

  (3)想想它的意思,组成词语。

  2.同桌可以互相说一说。

  3.请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汇报时教师肯定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用多种识记方法记忆生字,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及时给予点拨。

  早:zǎo  上下结构,上边是日,下边是十。教师点拨:“日”是偏旁,在“十”的上面就叫“日字头”。组词:早上,早晨,早起,早饭……

  方:fāng  上下结构,上边是点,下边是“万”字,也可以用笔画记忆:上边一点,中间一横,下边是横折钩,最后一笔撇。组词:方向,方法,地方……

  “方”字的笔顺容易错,学生汇报时教师指导学生伸出小手指进行书空“方”字的笔顺。

  了:le  读轻声,是独体字。用笔画记忆:横撇、弯钩,第二笔教师强调是弯钩,不是竖钩。组词:吃了,喝了,笑了……

  子:zǐ  用刚学的“了”来记,“了”加一笔横就是“子”。组词:儿子,孩子,瓜子……

  在:zài  可以用学过的“土”字来记,一横、一撇,一竖加上一个“土”字,就是“在”字;也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组词:现在,正在,在场……

  也:yě 独体字,用笔画记忆字形: 。教师讲解:“也”表示和前面相同,出示句子:妈妈笑了,田方也笑了。让学生体会“也”字的用法。引导学生用“也”说一个句子。

  四、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1.先让学生打开书62页,看第二题,让学生按笔顺描红,记住生字的笔顺。

  2.仔细观察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在书上的田格中把每个字写一遍。

  3.让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

  (1)指导书写“在”字。

  ①电脑显示一个带田格的“在”字。

  ②让学生仔细观察“在”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观察后说一说笔画位置。

  ③学生说笔画位置,教师范写。教师强调三个横的收笔位置依次稍长一点,收笔处点上红点。

  ④学生独立书写“在”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⑤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进行评议,说说哪笔写得好,哪笔写得不好。

  ⑥修改自己书写不好的笔画。

  (2)指导书写“也”字。

  ①电脑出示带田格的“也”字。

  师问:“也”字的第一笔是什么笔画?( )“横折钩”在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出现过?(月)

  ②电脑出示带田格的“月”字。我们让“月”字帮助我们好吗?

  ③点击鼠标:“月”字的横折钩变红,跳出来,跳到旁边空白田格上变成“ ”。注意横长,向上斜,折短。让学生观察占格位置。

  ④让学生观察第二笔,第二笔写在竖中线上,从上半格中间起笔,过横中线一点。学生说后,点击鼠标书写“竖”。

  ⑤让学生观察第三笔的位置,观察后说一说。说后电脑书写“竖弯钩”,教师强调起笔要低,“竖”写到与第二笔“竖”一样长时慢慢地向右弯的长一些再写“钩”,“钩”明显比上边的笔画出来一大块儿。点击鼠标,出现红色的竖线“ ”,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竖弯钩”的“弯钩”明显比上边的笔画宽出来。

  ⑥学生练习书写“也”字。

  ⑦展示评议。

  4.用这种观察方法继续完成书中田格中“了、子、早、方”,每个字写一遍。写后展示评议。

  五、学习生字下面的认读字。

  (1)自己读,注意读准“晨、拿、桌、灯”的音。

  (2)抽读卡片。

  六、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生字和会认字的音,体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

  (1)自己读。

  (2)指名读

  (3)齐读。

  七、巩固练习

  1.在生字本上完成生字,每字3遍。

  2.读书中62页练习3的句子。

  (1)学生自己读。

  (2)引导学生说说这3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附:板书

  课文     1.

爱爸爸妈妈 篇5

  一、课题:《爱爸爸妈妈》

  二、主要内容:这篇课文写的是田方看到妈妈在做家务,就帮妈妈擦桌子;看见爸爸看报,就给爸爸送上热茶的事。

  三、本课重点: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学会六个生字和一个部首

  四、本课难点: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每个笔画的安排分布

  五、重难点突破

  1、指导书写时分析字形,掌握笔顺,注意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哪个位置及每个笔画的安排。例如:“早”的日字头要写得扁一些;要在左上格接近竖中线位置起笔,横折拉向右上格的中间,里面的横不要写到头,要短些,第五笔的横在横中线上要长些,竖要接近竖中线一定要直。“方”的第二笔不要写得太平,第三笔是横折钩,不是撇,这里一定要反复强调,反复书空。让学生找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一笔一笔指导下来。

  2、仔细观察图画,练说图意,突出语言表达能力这一重点,可利用问题设计:

  (1)出示第一幅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①图上画了哪些人?小朋友在什么时间干什么?妈妈怎样?

  ②请学生用连贯的语言说说图意

  (2)出示第二幅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①晚上爸爸在哪里干什么?

  ②我为爸爸干什么?

  ③请学生用连贯的语言说说图意

  3、反复诵读句子,突出语言表达能力这一重点,读前可利用问题设计:

  (1)读第一、二句话

  ①小朋友帮妈妈扫地,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②“我”为什么要帮妈妈扫地?

  ③为什么妈妈笑了?“我”为什么也笑了?

  (2)读第三、四句话

  ①晚上我为什么要给爸爸送一杯茶?

  ②为什么爸爸笑了?“我”为什么也笑了?

  六、典型习题配备

  1、仿句说话

  妈妈扫地,田方拿起抹布擦桌子。妈妈笑了,田方也笑了。

  妈妈( ),我( )( )。妈妈( ),我也( )了。

  2、学完这篇课文以后,你打算帮父母做些什么?

  七、相关资料:

  欣赏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劳动最光荣》

  八、向您推荐:

  《鲁迅小时候的故事》

爱爸爸妈妈 篇6

  1 

  一、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和1个偏旁。 

  2会认9个字。 

  3正确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同时受到、尊敬长辈的教育。 

  二、教材说明 

  本课有两段,四句。写的是田方看到妈妈在做家务,就帮妈妈擦桌子,看见爸爸看报,就给爸爸送上热茶。这些具体的行动体现了田方对爸爸妈妈的爱。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组织学生学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挂图和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学习生字,要读准“早、了、在”的音,要求会认的字中要读准“晨、拿、桌、灯”的音,还要注意读准“爸爸”“妈妈”中第二个字的音“ba、ma”(轻声)。 

  随生字“早”的学习,认识偏旁(日字头)。随生字“子”的学习,认识笔画(弯钩)。从本课开始,要求学会的生字的方格上面不再标新出现的笔画,而改标新出现的偏旁。新笔画虽不标出,但在第一次出现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认识。 

  指导写字。让学生自己利用已学过的笔画和部件记忆字形,以培养识字能力;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分析笔画的安排分布,注意关键笔画的位置,使学生逐步养成从整体观察、从主要特征着眼的好习惯。 

  注意“早”的日字头要写得扁一些;“方”的第二笔不要写得太平,第三笔是横折钩,不是撇;“了”的第二笔是弯钩,不要写得太直;“也”的第一笔要稍斜。 

  写字要在课内进行。教师巡回辅导,纠正学生的执笔和写字姿势,重点指导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三)朗读指导 

  本课篇幅短小,内容浅显易懂,要用指导朗读的方法代替从头至尾的串讲。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也就基本读懂了课文的内容。要拿出足够的时间读书,一要人人都读,二要多读。教师可利用录音或范读指导学生读课文。指导学生认识逗号、句号、自然段,并在此基础上读出句子的停

  顿。“妈妈笑了,田方也笑了。”“爸爸笑了,田方也笑了。”这两个句子要注意带点词的读法。教师不要简单地给学生讲重音、停顿,或让学生标出重音、停顿,要多采用范读指导的方法,让学生模仿、体会,读出重音、停顿。本文的朗读指导可分两步走:先读第一自然段,教师作具体指导;再读第二自然段,放手让学生自己练习。 

  (四)练习提示 

  第三题,读句子。可以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说说这几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五)扩展活动 

  1回家帮家长做家务,在班会上说说在家里干了些什么。 

  2分小组以为题编演课本剧,并安排时间汇报演出。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爱爸爸妈妈 篇7

  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看懂图意,读懂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同时,受到爸爸、妈妈、尊敬长辈的教育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读懂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受到的教育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一、谈话导入  

  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很爱你们,对吗?那么你们吗?你们平时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第1课,看看书中的这样小朋友是怎样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的。

  板书课题:1.,请同学齐读课题。

  二、指导看图

  1.实物投影出示第一幅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她们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怎么样?

  2.学生看图,教师读课文第一段,一边读一边指着图上相关内容。

  3.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他们在干什么?

  4.请认字多的同学读第二段,再请一名学生用教鞭指图中相关内容。

  5.请同学照图再说说。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借助拼读多读几遍。

  2.抽读生字卡片。

  3.同桌同学互读课文,纠正读音。

  4.指名读,教师指导学生标出自然段和句子。(2个自然段,每段两句话)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子。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第一段

  (1)提问: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时间?妈妈在干什么?田方是怎样做的?“早晨”是指什么时候?早晨当妈妈扫地的时候,田方看到了想到了什么?田方是怎么做的呢?

  板书:早上妈妈扫地,田方擦桌子

  (2)讨论:看图说说为什么妈妈笑了,我也笑了?

  (3)教师范读指导,注意读出句子的停顿和重音。

  (4)学生感悟,体会练习朗读。

  (5)指名读,其他同学说说哪儿读得好!哪儿读的还不太好?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从哪儿看出来的?

  (3)爸爸在干什么?这时田方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板书:晚上爸爸看报,田方送茶。

  (4)为什么爸爸笑了,田方也笑了。

  (5)学生自己照着学习第一段读的方法,再读第二段。

  (6)同学互读,相互指导。

  (7)指名读,然后评议。

  4.出示句子。

  (1)妈妈笑了,田方也笑了。

  (2)爸爸笑了,田方也笑了。

  通过读两个句子体现“也”的意思。还可以让学生用“也”练习说一句话。

  5.课文中田方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板书:

  6.说说你平时是怎样的?

  四、小结

  同学们刚才说了很多的事例,非常好!爸爸妈妈是我们的长辈,我们要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尊敬长辈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最后我们一起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日字头)

  2.认识9个生字。

  3.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1.“方”字的笔顺。

  2.“也”字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二、学习生字和会认字的音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2.同桌互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3.抽读生字和会认字卡片。

  (1)齐读,指名读。

  (2)开火车读。

  4.做送信游戏,巩固生字的音。读准“早、了、在”的音。

  三、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和字义

  1.学生自学生字结构

  (1)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笔顺,分析字形结构,数数一共几笔写成,是怎样一笔一笔地写成的?

  (2)想想用什么样的识记方法记住这几个字?

  (3)想想它的意思,组成词语。

  2.同桌可以互相说一说。

  3.请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汇报时教师肯定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用多种识记方法记忆生字,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及时给予点拨。

  早:zǎo  上下结构,上边是日,下边是十。教师点拨:“日”是偏旁,在“十”的上面就叫“日字头”。组词:早上,早晨,早起,早饭……

  方:fāng  上下结构,上边是点,下边是“万”字,也可以用笔画记忆:上边一点,中间一横,下边是横折钩,最后一笔撇。组词:方向,方法,地方……

  “方”字的笔顺容易错,学生汇报时教师指导学生伸出小手指进行书空“方”字的笔顺。

  了:le  读轻声,是独体字。用笔画记忆:横撇、弯钩,第二笔教师强调是弯钩,不是竖钩。组词:吃了,喝了,笑了……

  子:zǐ  用刚学的“了”来记,“了”加一笔横就是“子”。组词:儿子,孩子,瓜子……

  在:zài  可以用学过的“土”字来记,一横、一撇,一竖加上一个“土”字,就是“在”字;也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组词:现在,正在,在场……

  也:yě 独体字,用笔画记忆字形: 。教师讲解:“也”表示和前面相同,出示句子:妈妈笑了,田方也笑了。让学生体会“也”字的用法。引导学生用“也”说一个句子。

  四、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1.先让学生打开书62页,看第二题,让学生按笔顺描红,记住生字的笔顺。

  2.仔细观察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在书上的田格中把每个字写一遍。

  3.让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

  (1)指导书写“在”字。

  ①电脑显示一个带田格的“在”字。

  ②让学生仔细观察“在”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观察后说一说笔画位置。

  ③学生说笔画位置,教师范写。教师强调三个横的收笔位置依次稍长一点,收笔处点上红点。

  ④学生独立书写“在”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⑤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进行评议,说说哪笔写得好,哪笔写得不好。

  ⑥修改自己书写不好的笔画。

  (2)指导书写“也”字。

  ①电脑出示带田格的“也”字。

  师问:“也”字的第一笔是什么笔画?( )“横折钩”在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出现过?(月)

  ②电脑出示带田格的“月”字。我们让“月”字帮助我们好吗?

  ③点击鼠标:“月”字的横折钩变红,跳出来,跳到旁边空白田格上变成“ ”。注意横长,向上斜,折短。让学生观察占格位置。

  ④让学生观察第二笔,第二笔写在竖中线上,从上半格中间起笔,过横中线一点。学生说后,点击鼠标书写“竖”。

  ⑤让学生观察第三笔的位置,观察后说一说。说后电脑书写“竖弯钩”,教师强调起笔要低,“竖”写到与第二笔“竖”一样长时慢慢地向右弯的长一些再写“钩”,“钩”明显比上边的笔画出来一大块儿。点击鼠标,出现红色的竖线“ ”,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竖弯钩”的“弯钩”明显比上边的笔画宽出来。

  ⑥学生练习书写“也”字。

  ⑦展示评议。

  4.用这种观察方法继续完成书中田格中“了、子、早、方”,每个字写一遍。写后展示评议。

  五、学习生字下面的认读字。

  (1)自己读,注意读准“晨、拿、桌、灯”的音。

  (2)抽读卡片。

  六、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生字和会认字的音,体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

  (1)自己读。

  (2)指名读

  (3)齐读。

  七、巩固练习

  1.在生字本上完成生字,每字3遍。

  2.读书中62页练习3的句子。

  (1)学生自己读。

  (2)引导学生说说这3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附:板书

  课文     1.

爱爸爸妈妈 篇8

  6  爱爸爸妈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六个生字“早、田、方、了、也、在”并组词

  2.掌握一个偏旁“日”,认识“爱、爸、妈、晨、拿、桌、笑、灯”

  3.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和短文

  (二)能力训练点

  1.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爱父母,尊敬长辈的美德

  二、重点、难点

  重点:字、词教学

  难点:理解两个“笑”的意思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通过一幅一幅地看图,训练学生说的能力,观察能力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3.利用汉语拼音学习字词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吗?应该怎样去爱呢?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的?

  (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认识自然段

  2.学习第一段课文

  (1)指导看第一幅图。从图上看是什么时间?都有谁?他在干什么?从脸上看表情,他心情怎样?

  (2)用自己的话把整幅图的意思说给同桌听,再挑一、二名在班上说

  (3)学习句子、词语

  ①课文中哪些语句是说图上内容的,自己轻声读两遍

  要求。读准音节,词连起来读,把句子读通

  ②出示新词卡片,找学生读

  早晨、田方、笑了、也

  ③齐读这两句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④妈妈为什么笑了?

  (妈妈看到孩子能帮助做家务,感到欣慰,高兴得笑了,这个“笑”表示妈妈对孩子的赞扬,对孩子的爱。)

  ⑤我为什么也笑了?

  (孩子帮助妈妈做家务,得到妈妈的赞扬,孩子很高兴,所以也笑了,这个“笑”是会心的笑,自豪的笑)

  ⑥体会“也”字的好处

  3.把这两句话有感情地读一读

  4.学习第二部分课文

  (1)看第二幅图说说图意

  (2)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内容

  (3)你觉得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这句话应该怎样读?

  (4)讨论交流,指名读、范读、练读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名读,齐读

  (五)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认读“早、田、方、了、也、在”

  认识“爱、爸、妈、晨、拿、桌、笑、灯”

  3.读词。早晨,田方,笑了,也,在

  (二)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学习新部首“日”

  2.指导书写

  早=“日”+“十”

  在=一丿丨土

  3.在田字格里练写,指导书写

  (三)布置作业 

  熟悉课文,默写生字

  (四)板书设计 

爱爸爸妈妈 篇9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父母养育子女很辛苦,自己是在父母亲切关怀、照顾下长大的。

  2.知道应当敬爱父母,做敬爱父母的好孩子。

  情感:

  1.体会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产生爱爸爸妈妈的情感。

  2.愿意做敬爱父母的好孩子。

  行为:

  1.对父母说话有礼貌,会问候。

  2.外出和回家要向父母打招呼。

  3.吃东西要先想到父母。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小学一、二年级“孝亲敬长”德目中的有关规定设置的。孝敬父母教育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是,有些家长对子女的生活关心、照顾过多,教育不够,造成有的孩子只知受爱,不知爱人,认为父母的关心、照顾是应当的,不懂得回报父母,爱父母。因此,加强孝敬父母的教育尤为必要。

  本课主要教育学生,了解父母养育自己很辛苦,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产生孝敬父母的行动,为此安排了本课课文,内容是父母给小兰过生日那天,小兰看着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回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对于过生日就有了一种新的理解,于是就把蛋糕让给爸爸妈妈先吃的这个故事。这也是课文的重点部分,感情的升华是难点。课文之所以选用这个故事,是因为给孩子过生日是当前家庭生活中常见的,通过这样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比较亲切。

  本课与下一课同属“孝亲敬长”德目,本课侧重孝敬父母的教育,下一课侧重孝敬祖辈的教育,两课有些教育要求是相同的,如:知道他们养育后代很辛苦,应当敬爱他们,对他们有礼貌、会问候,外出和回家要打招呼,吃东西要先想到他们等。但是父母与祖辈年龄不同,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不同,因此这两课的教育还是有区别的,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这两课的不同之处。

  课文还安排了小兰对父母有礼貌的其他行为,即练习部分的“看一看”栏目,目的是为学生例举出一些具体行为,以便鼓励学生向小兰学习,达到本课的行为目标教学。

  教法建议

  本课教学应注意四点。

  1.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通过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在教学中要贯穿“爱”的情感,不仅要情理交融,还要请行结合,以情促行,以行表达情意。

  2.本课教学要加强行为指导,一年级小学生往往有了一定认识,有了情感,但不知该怎么做,或上课激动一时,下课行动依旧。本课教学要在激发学生爱爸爸妈妈情感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按行为要求去做。

  3.本课教学要紧密联系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在学生中发现好的典型,以学生身边榜样的真人真事打动学生。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老师要心中有数,使教学加强针对性。但要注意坚持正面教育,以正面典型促使学生自己认识到以往做的不足之处。不要过多地摆出学生的错误之处。

  4.“孝亲敬长”德目的教育,在一、二年级体现一个重点,安排五课时,一些内容在二年级教学中进行,以后各年级仍要进行这一教育。因此,在一年级进行这一教育时,不要求全,不要拔高,要认真体现课程标准对一年级教学的有关要求,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际。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 我爱爸爸妈妈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父母养育子女很辛苦,自己是在父母亲切关怀、照顾下长大的。

  2.知道应当敬爱父母,做敬爱父母的好孩子。

  情感:

  1.体会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产生爱爸爸妈妈的情感。

  2.愿意做敬爱父母的好孩子。

  行为:

  1.对父母说话有礼貌,会问候。

  2.外出和回家要向父母打招呼。

  3.吃东西要先想到父母。

  教学重点:体会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

  教学难点 :小兰体会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对于过生日有了新的理解,过生日时应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因此把生日蛋糕给父母吃。

  教具准备

  1.动画课件:《我爱爸爸妈妈》。

  2.音频:录音故事《看谁做得好》

  3. 文本资料:《小明和妈妈》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1.同学们,谁能说说在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是谁?

  2、同学们,在你的家里都有什么人,他们对你怎么样?

  3、同学们,你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又是怎样长到这么大的吗?

  学生讨论着回答问题。

  过渡语:好,刚才所有的学生都提到了爸爸妈妈,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的爸爸妈妈对你们都做过哪些事情?你认为哪些是爱你们的,哪些是不爱你们的。

  一、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

  1、学生回答,讨论。

  教师提示:同学们刚才的回答有很多是相同的或相近的,现在就请同学们把刚才回答的问题一一记下来,然后分组讨论总结,父母爱你们的有多少条?不爱你们的有多少条?然后由各组代表汇报结果。

  学生分组讨论,记录,总结,汇报。

  教师小结:父母爱我们的差不多,不爱我们的有两点不同意见,最突出的就是认为父母打孩子是否是不爱你们的行为。噢,这个问题比较点型,这样吧!现在我们采取正反方辩论的形式,认为不爱你们的同学坐到左边,你们是反方,认为爱你们的同学坐到右边,你们是正方。我(教师)是主持人。

  板书:说说爸爸妈妈

  二、怎样理解爸爸妈妈

  1、父母打孩子是否是不爱孩子的行为辩论大赛现在开始。

  正方同学发言。

  展示拓展资料中的《小明和妈妈》

  故事中小明的妈妈打了他,你难道说妈妈不爱他吗?其实可能正相反,就是妈妈太爱他了,所以不想把家里的困难告诉他,但当时打他,可能是实在没办法。但我方也不赞同父母打孩子,可以说服教育,或和老师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反方同学发言。

  正反方激烈地辩论。

  教师小节:正方同学的那个故事很感人,反方同学说的也不差,父母打孩子不是不爱孩子的行为,只是教育方式有些错误。但我也不赞同父母打孩子,可以说服教育,或和老师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现在我来给大家看一段动画,大家来评一评小兰做得好不好,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演示动画:我爱爸爸妈妈 下载

  教师小结:小兰把蛋糕给妈妈吃,说明她已经理解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小明把骗妈妈的钱还给了妈妈,说明他也理解了父母的恩情,理解了父母的恩情,就知道了爸爸妈妈是爱我们的,那我们是不是也要把同样的爱献给父母呢?那现在就请各组说一说怎样把爱献给父母。

  板书:理解爸爸妈妈

  三、怎样爱父母爸爸妈妈

  学生回答。

  播放录音故事:《看谁做得好》。看看是不是和我们同学做得一样好。

  教师小结:瞧,故事里做到的,同学们也都做到了。在家里听妈妈的话,不惹妈妈生气;好好学习,让父母高兴;出门时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时要叫爸爸妈妈; 吃东西时要先想到父母。

  板书:爱爸爸妈妈

  四、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

  游戏:从今天以后,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那就是每天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能始终坚持不懈地同学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板书: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

  五、探究活动          说说我的爸爸妈妈

  五、结束语:

  希望每个同学都是最后的胜利者。

  板书:

爱爸爸妈妈 篇10

  设计意图:  

  这学期,我们幼儿园针对幼儿的礼仪教育开展了系列研讨活动。幼儿礼仪教育最直观的就是让孩子做一个有礼貌、懂礼仪、能尊重他人、有素质的人。尊重他人就要从尊重自己的父母开始,因为父母是孩子身边最亲近的人,我们有一些孩子在家里扮演着“小皇帝”的角色,对父母的关爱熟视无睹。因此我想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感受来自家庭的爱,用实际行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回报父母,体谅家人,从而激发幼儿对父母的关爱之情。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爸爸妈妈的生活,激发关爱父母的情感。                                      

  2.在亲情互动中学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关爱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在交流沟通中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懂得关爱他人。  

  活动准备:  

  1. 调查父母的作息时间、工作生活情况的亲情卡片。  

  2. 可移动架子图五幅。  

  3. 照相机、电脑、投影仪等相关设备。  

  4. 音乐《妈妈宝贝》、《让爱住我家》。  

  活动过程:  

  一、交流亲情卡片,引发幼儿关爱父母的愿望  

  1.个别幼儿介绍亲情卡。  

  师:昨天,小朋友带回去一张亲情卡片,请你们调查爸爸妈妈的作息时间还有工作、生活的情况。都填好了吗?请粘贴到黑板上来。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卡片。  

  幼:我的妈妈6点起床,在新华书店上班。早晨要洗衣服,还要做早餐给我吃,下班了还要打扫卫生。  

  师:这些家务你们的妈妈也会做吗?你有什么想对妈妈说的?  

  幼:我想给大家介绍我的爸爸,我的爸爸一个人在上海电脑公司工作,他会做所有的家务活。  

  师:爸爸为什么要一个人去外地工作呢?你有什么想为爸爸做的吗?  

  幼:我会经常给爸爸打电话,让他注意休息。等我长大工作了,我来养爸爸,爸爸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评析: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亲情卡片,教师引导大家去发现父母的辛苦之处,让幼儿产生共鸣,奠定整个活动的感情基础。)  

  2.引发关爱父母的愿望。  

  师:爸爸妈妈这么辛苦地做事儿,是为了谁呀?小朋友平时是怎么关爱爸爸妈妈的?  

  幼:我帮妈妈洗袜子、手帕。  

  幼:妈妈累了,我帮她捶背。  

  幼:有一次妈妈太累睡着了,我轻轻帮她盖上毛毯。  

  幼:爸爸下班回家,我拿拖鞋给他换。  

  幼:妈妈有一次工作不高兴,心情不好,我讲故事给她听。  

  ……  

  (评析:幼儿通过回忆,纷纷讲述日常生活中关爱父母的事例,从端茶倒水、捶背揉肩到帮父母分担忧心之事,层层深入,你一言、我一语,大家都透露着自豪之情。)  

  二、自由观看图片,讨论、讲述  

  1.教师交代要求,幼儿自由看图片,讨论图片内容。  

  师:我这里还有几幅图,请你们依次去看一看,图片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看完后想想你最喜欢哪个小朋友的行为?为什么?  

  教师提醒他们看得懂的找个好朋友讲一讲,看不懂的互相讨论。  

  (评析:幼儿自由结伴观察架子图,教师在一旁巡视、指导,这样就给他们创造了想说、敢说、愿意去说的宽松的活动氛围。)  

  2.小朋友分别讲述自己喜欢的小朋友,并叙述理由,教师总结出蕴含在每幅图中的三字经儿歌。  

  师:谁来讲讲你最喜欢图中的哪位小朋友呢? 为什么?  

  幼:我最喜欢用湿毛巾给爸爸敷头的小朋友,他爸爸肯定是感冒了。  

  师:你们喜欢这位小朋友的行为吗?如果爸爸妈妈生病了,我们还能怎样来安慰呢?  

  幼:给爸爸拿药。  

  幼:给爸爸倒杯开水,感冒了要多喝开水。  

  幼:给爸爸盛碗鸡汤,鸡汤最有营养了。  

  幼:不能烦爸爸,感冒了要多休息。  

  ……  

  (评析:这个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重点之一,幼儿讲述喜欢的小朋友的行为,并叙述原因。在此环节中,教师递进式的提问让幼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激发了他们思维碰撞的火花。如:“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如果父母……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幼儿的答案此刻已不流于形式,听了让人感动。教师丰富的引导语言对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对于图片中小朋友的错误行为,指出并帮助他们改正,给幼儿树立一个正确的对待父母的观念。  

  4.教师小结:原来你们喜欢的是懂得关心爸爸妈妈的乖宝宝。教师引导幼儿边看图片边念出三字经儿歌:父母病,我安慰。父母累,递杯水。做家务,我帮忙。父母爱,记心上。  

  三、幼儿与父母亲子互动,幼儿感受惊喜,亲子之间体验亲情  

  1.师:现在你最想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什么事呢?想一想,为爸爸妈妈做一做。  

  (评析:这个环节是整个活动的又一个重点,也是最出彩的地方,爸爸妈妈的出现对于幼儿来说是个惊喜,事先幼儿并无心理准备,在此等情况下,更有让人感动的现场氛围。)  

  2.教师抓拍镜头,幼儿共同观看照片,分别讲述。  

  幼儿都纷纷给父母让座。  

  有的幼儿给妈妈倒水。  

  有的幼儿跳舞给妈妈看。  

  有的幼儿为爸爸送上水果。  

  有的幼儿现场制作贺卡。  

  ……  

  (评析:幼儿对父母的关爱是发自内心的,父母眼中的孩子此刻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这让家长特别欣慰。大家共同观看照片,其乐融融,更像是一场家庭交流会。)   

  3.共诉对对方的爱。  

  师:你们的行动爸爸妈妈都感受到了,那你们有没有对爸爸妈妈说过:“我爱你”呢?现在就把对他们的爱大声地说出来吧!  

  爸爸妈妈也不要把对孩子的爱藏在心里,勇敢地表现出来吧!  

  (评析:孩子大声说出对父母的爱,父母也诉说着对孩子的爱,在《让爱住我家》的音乐声中,整个活动推至一个最高点,大家沉浸在一片爱的海洋中,着实让人动容。)  

  四、结束活动:亲子共舞《让爱住我家》  

  这节活动结束了,但孩子关爱父母的活动却依然在继续,以一种绵延不断的涓涓流水的方式延续着。  

  活动反思:  

  1.在活动前,教师做了充足的准备。比如亲情卡片,让幼儿调查爸爸妈妈的作息时间以及工作、生活的情况,这让幼儿的讨论有据可依,也让幼儿更全面地了解到父母的辛苦之处,奠定了活动的感情基础。  

  2.架子图的采用也是活动成功的一个因素,架子图是分散的,便于幼儿自由讨论、交流,这个环节使幼儿从能判断基本行为的正误到应对相关活动的措施,层层梯进,使幼儿从言语到行为、从行为到思想上有了一个跃进。  

  3.父母的出现将整个活动推到一个高潮,亲子间爱的表达尤其是幼儿对父母的关爱充满了整个活动现场,看得出这次活动对幼儿的教育作用是立竿见影的,这也使整个活动得到了一个情感上的升华。重要的是,我们的系列活动一直延续着,幼儿的礼仪素养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全面的熏陶,在生活中有了一个全新的表现。

爱爸爸妈妈 篇11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父母养育子女很辛苦,自己是在父母亲切关怀、照顾下长大的。

  2.知道应当敬爱父母,做敬爱父母的好孩子。

  情感:

  1.体会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产生爱爸爸妈妈的情感。

  2.愿意做敬爱父母的好孩子。

  行为:

  1.对父母说话有礼貌,会问候。

  2.外出和回家要向父母打招呼。

  3.吃东西要先想到父母。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小学一、二年级“孝亲敬长”德目中的有关规定设置的。孝敬父母教育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是,有些家长对子女的生活关心、照顾过多,教育不够,造成有的孩子只知受爱,不知爱人,认为父母的关心、照顾是应当的,不懂得回报父母,爱父母。因此,加强孝敬父母的教育尤为必要。

  本课主要教育学生,了解父母养育自己很辛苦,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产生孝敬父母的行动,为此安排了本课课文,内容是父母给小兰过生日那天,小兰看着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回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对于过生日就有了一种新的理解,于是就把蛋糕让给爸爸妈妈先吃的这个故事。这也是课文的重点部分,感情的升华是难点。课文之所以选用这个故事,是因为给孩子过生日是当前家庭生活中常见的,通过这样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比较亲切。

  本课与下一课同属“孝亲敬长”德目,本课侧重孝敬父母的教育,下一课侧重孝敬祖辈的教育,两课有些教育要求是相同的,如:知道他们养育后代很辛苦,应当敬爱他们,对他们有礼貌、会问候,外出和回家要打招呼,吃东西要先想到他们等。但是父母与祖辈年龄不同,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不同,因此这两课的教育还是有区别的,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这两课的不同之处。

  课文还安排了小兰对父母有礼貌的其他行为,即练习部分的“看一看”栏目,目的是为学生例举出一些具体行为,以便鼓励学生向小兰学习,达到本课的行为目标教学。

  教法建议

  本课教学应注意四点。

  1.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通过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在教学中要贯穿“爱”的情感,不仅要情理交融,还要请行结合,以情促行,以行表达情意。

  2.本课教学要加强行为指导,一年级小学生往往有了一定认识,有了情感,但不知该怎么做,或上课激动一时,下课行动依旧。本课教学要在激发学生爱爸爸妈妈情感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按行为要求去做。

  3.本课教学要紧密联系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在学生中发现好的典型,以学生身边榜样的真人真事打动学生。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老师要心中有数,使教学加强针对性。但要注意坚持正面教育,以正面典型促使学生自己认识到以往做的不足之处。不要过多地摆出学生的错误之处。

  4.“孝亲敬长”德目的教育,在一、二年级体现一个重点,安排五课时,一些内容在二年级教学中进行,以后各年级仍要进行这一教育。因此,在一年级进行这一教育时,不要求全,不要拔高,要认真体现课程标准对一年级教学的有关要求,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际。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父母养育子女很辛苦,自己是在父母亲切关怀、照顾下长大的。

  2.知道应当敬爱父母,做敬爱父母的好孩子。

  情感:

  1.体会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产生爱爸爸妈妈的情感。

  2.愿意做敬爱父母的好孩子。

  行为:

  1.对父母说话有礼貌,会问候。

  2.外出和回家要向父母打招呼。

  3.吃东西要先想到父母。

  教学重点:体会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

  教学难点 :小兰体会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对于过生日有了新的理解,过生日时应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因此把生日蛋糕给父母吃。

  教具准备

  1.动画课件:。

  2.音频:录音故事《看谁做得好》

  3. 文本资料:《小明和妈妈》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1.同学们,谁能说说在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是谁?

  2、同学们,在你的家里都有什么人,他们对你怎么样?

  3、同学们,你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又是怎样长到这么大的吗?

  学生讨论着回答问题。

  过渡语:好,刚才所有的学生都提到了爸爸妈妈,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的爸爸妈妈对你们都做过哪些事情?你认为哪些是爱你们的,哪些是不爱你们的。

  一、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

  1、学生回答,讨论。

  教师提示:同学们刚才的回答有很多是相同的或相近的,现在就请同学们把刚才回答的问题一一记下来,然后分组讨论总结,父母爱你们的有多少条?不爱你们的有多少条?然后由各组代表汇报结果。

  学生分组讨论,记录,总结,汇报。

  教师小结:父母爱我们的差不多,不爱我们的有两点不同意见,最突出的就是认为父母打孩子是否是不爱你们的行为。噢,这个问题比较点型,这样吧!现在我们采取正反方辩论的形式,认为不爱你们的同学坐到左边,你们是反方,认为爱你们的同学坐到右边,你们是正方。我(教师)是主持人。

  板书:说说爸爸妈妈

  二、怎样理解爸爸妈妈

  1、父母打孩子是否是不爱孩子的行为辩论大赛现在开始。

  正方同学发言。

  展示拓展资料中的《小明和妈妈》

  故事中小明的妈妈打了他,你难道说妈妈不爱他吗?其实可能正相反,就是妈妈太爱他了,所以不想把家里的困难告诉他,但当时打他,可能是实在没办法。但我方也不赞同父母打孩子,可以说服教育,或和老师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反方同学发言。

  正反方激烈地辩论。

  教师小节:正方同学的那个故事很感人,反方同学说的也不差,父母打孩子不是不爱孩子的行为,只是教育方式有些错误。但我也不赞同父母打孩子,可以说服教育,或和老师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现在我来给大家看一段动画,大家来评一评小兰做得好不好,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演示动画: 下载

  教师小结:小兰把蛋糕给妈妈吃,说明她已经理解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小明把骗妈妈的钱还给了妈妈,说明他也理解了父母的恩情,理解了父母的恩情,就知道了爸爸妈妈是爱我们的,那我们是不是也要把同样的爱献给父母呢?那现在就请各组说一说怎样把爱献给父母。

  板书:理解爸爸妈妈

  三、怎样爱父母爸爸妈妈

  学生回答。

  播放录音故事:《看谁做得好》。看看是不是和我们同学做得一样好。

  教师小结:瞧,故事里做到的,同学们也都做到了。在家里听妈妈的话,不惹妈妈生气;好好学习,让父母高兴;出门时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时要叫爸爸妈妈; 吃东西时要先想到父母。

  板书:爱爸爸妈妈

  四、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

  游戏:从今天以后,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那就是每天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能始终坚持不懈地同学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板书: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

  五、探究活动          说说我的爸爸妈妈

  五、结束语:

  希望每个同学都是最后的胜利者。

  板书:

爱爸爸妈妈 篇12

  活动形式:讨论、唱歌等

  活动目的:

  (1)学会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

  (2)体会父母的辛劳,学会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活动准备:

  会前学生搜集有关爸爸妈妈爱我的资料(照片等),准备班会中所用歌曲及节目。

  活动对象:长塘小学一(2)班全体学生

  主持人:老师  陈心然   曾晖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引入班会。

  播《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歌曲,在歌曲中主持人上场。

  主持人女:明亮的星星真美,但更美的是妈妈的眼睛。

  主持人男:高大的木棉树真美,但更美的是爸爸的手臂。

  主持人女:妈妈的眼睛流出圣洁的爱。

  主持人男:爸爸的身躯为我遮风挡雨。

  合:爸爸妈妈领着我向前走, 《 我爱爸爸妈妈 》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现场调查,了解亲情

  老师:首先,我们来做一个小调查,谁来说说爸爸妈妈最喜欢什么呢?最讨厌什么?

  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同学请举手。(看情况)

  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孩子只有几个,但我们班所有的爸爸妈妈都知道自己孩子      的生日,还把日期写给老师呢,大家看(出示表格资料)

  三、依据游戏及信息,配乐介绍,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意

  主持人女:爱自己的孩子是所有父母的共同特点,不信我们看看下面这个游戏。《老鹰捉小鸡 》

  老师:  看完节目,我有几个问题要问大家。

  1、鸡妈妈看见老鹰来了,为什么把自己的宝宝藏在身后?

  2、鸡妈妈不怕被老鹰抓走吃掉吗?

  主持人男:其实我们的爸爸妈妈也像鸡妈妈那样,全力保护我们,呵护我们,让我们从小到现在一直都生活在幸福的环境中。

  老  师:是啊!爸爸妈妈从小把我们抚养大,从不让我们受一点委屈,我相信每个同学的爸爸妈妈都非常的爱自己的孩子。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夸一夸我们的爸爸妈妈吧!(指名说    )让每个同学都了解爸爸妈妈是怎么爱我们的。(自由交流)(利用图片                            

  主持人女:看到这一张张承载着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的相片,不禁让我们想起的过去;

  主持人男: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我们已深深牢记;

  主持人女:同学们,让我们用自己的歌声来感谢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吧!

  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主持人男:妈妈带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爸爸教我们学会走路、做人,我们成长中的每一步脚印都有爸爸妈妈的汗水和眼泪。

  老   师:同学们大家想一想,你打算怎样去爱你的爸爸和妈妈呢?(学生讨论)

  四、配乐朗诵,调动情感

  主持人女: 同学们都谈了自己的想法,希望今后大家要向你所说的那样去做,去爱你的爸爸妈妈,好吗?有几位同学想通过朗诵诗歌表达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爱,下面请听诗歌朗诵《献给爸爸妈妈》(配乐)

  主持人男: 这些同学用节目表达了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爱, 在我们生活中,有些小朋友是这样做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五、情景片段,直观理解(判断正确与否)

  (1)今天是小红做值日,奶奶来接小红回家,为了可以快点回家,她叫奶奶帮忙扫地。

  老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位同学做得对吗?(指名说)

  (2)帮忙背书包,家长来接孩子放学,可孩子要家长帮忙背书包。

  老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位同学做得对吗?(指名说)

  (3)爸爸妈妈下班回家时,坐在椅子上,很累,小明帮助爸爸妈妈把拖鞋准备好,让爸爸妈妈换上,给爸爸妈妈倒了一杯水。

  老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位同学做得对吗?(指名说)我们还可以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

  (4)添饭:一家人在吃饭,这时,我准备在添饭,妈妈也准备添饭。

  老  师: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为爸爸妈妈做很多事情,我们再看看这位同学是怎么做的呢?

  六、情感升华

  主持人女:我们的爸爸妈妈在学习上、生活上处处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们。

  主持人男:爸爸妈妈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而且还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主持人女:他们每一天不顾自己上了一天班的劳累,不管刮风,下雨都接送我们上学放学,为我们辅导功课,而且无怨无悔。

  主持人男:每个父母,都不会计较辛苦的付出。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自强、自立、奋发向上,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对爸爸妈妈说一声“谢谢您!”

  主持人女:让我们记住这些话吧!

  师:出示识字2拍手齐读

  主持人男:下面,请班主任讲话。(放音乐《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

  老师总结: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恩阳光给予我们灿烂的光辉,感恩小草赋予我们清新的空气,更要感恩父母对我们付出无私的爱。同学们,让我们带着一棵感恩的心去回报父母吧!在家里帮妈妈做家务,给爸爸送上一杯热茶,你们的每一个行动都会让父母感到很幸福。让我们用心去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同学们,行动起来吧!

  主持人合: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伴着这首动听的歌曲,一年级(2)班《 我爱爸爸妈妈 》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爱爸爸妈妈 篇13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父母养育子女很辛苦,自己是在父母亲切关怀、照顾下长大的。

  2.知道应当敬爱父母,做敬爱父母的好孩子。

  情感:

  1.体会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产生爱爸爸妈妈的情感。

  2.愿意做敬爱父母的好孩子。

  行为:

  1.对父母说话有礼貌,会问候。

  2.外出和回家要向父母打招呼。

  3.吃东西要先想到父母。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小学一、二年级“孝亲敬长”德目中的有关规定设置的。孝敬父母教育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是,有些家长对子女的生活关心、照顾过多,教育不够,造成有的孩子只知受爱,不知爱人,认为父母的关心、照顾是应当的,不懂得回报父母,爱父母。因此,加强孝敬父母的教育尤为必要。

  本课主要教育学生,了解父母养育自己很辛苦,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产生孝敬父母的行动,为此安排了本课课文,内容是父母给小兰过生日那天,小兰看着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回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对于过生日就有了一种新的理解,于是就把蛋糕让给爸爸妈妈先吃的这个故事。这也是课文的重点部分,感情的升华是难点。课文之所以选用这个故事,是因为给孩子过生日是当前家庭生活中常见的,通过这样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比较亲切。

  本课与下一课同属“孝亲敬长”德目,本课侧重孝敬父母的教育,下一课侧重孝敬祖辈的教育,两课有些教育要求是相同的,如:知道他们养育后代很辛苦,应当敬爱他们,对他们有礼貌、会问候,外出和回家要打招呼,吃东西要先想到他们等。但是父母与祖辈年龄不同,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不同,因此这两课的教育还是有区别的,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这两课的不同之处。

  课文还安排了小兰对父母有礼貌的其他行为,即练习部分的“看一看”栏目,目的是为学生例举出一些具体行为,以便鼓励学生向小兰学习,达到本课的行为目标教学

  教法建议

  本课教学应注意四点。

  1.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通过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在教学中要贯穿“爱”的情感,不仅要情理交融,还要请行结合,以情促行,以行表达情意。

  2.本课教学要加强行为指导,一年级小学生往往有了一定认识,有了情感,但不知该怎么做,或上课激动一时,下课行动依旧。本课教学要在激发学生爱爸爸妈妈情感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按行为要求去做。

  3.本课教学要紧密联系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在学生中发现好的典型,以学生身边榜样的真人真事打动学生。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老师要心中有数,使教学加强针对性。但要注意坚持正面教育,以正面典型促使学生自己认识到以往做的不足之处。不要过多地摆出学生的错误之处。

  4.“孝亲敬长”德目的教育,在一、二年级体现一个重点,安排五课时,一些内容在二年级教学中进行,以后各年级仍要进行这一教育。因此,在一年级进行这一教育时,不要求全,不要拔高,要认真体现课程标准对一年级教学的有关要求,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际。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父母养育子女很辛苦,自己是在父母亲切关怀、照顾下长大的。

  2.知道应当敬爱父母,做敬爱父母的好孩子。

  情感:

  1.体会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产生爱爸爸妈妈的情感。

  2.愿意做敬爱父母的好孩子。

  行为:

  1.对父母说话有礼貌,会问候。

  2.外出和回家要向父母打招呼。

  3.吃东西要先想到父母。

  教学重点:体会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

  教学难点:小兰体会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对于过生日有了新的理解,过生日时应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因此把生日蛋糕给父母吃。

  教具准备

  1.动画课件:。

  2.音频:录音故事《看谁做得好》

  3. 文本资料:《小明和妈妈》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1.同学们,谁能说说在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是谁?

  2、同学们,在你的家里都有什么人,他们对你怎么样?

  3、同学们,你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又是怎样长到这么大的吗?

  学生讨论着回答问题。

  过渡语:好,刚才所有的学生都提到了爸爸妈妈,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的爸爸妈妈对你们都做过哪些事情?你认为哪些是爱你们的,哪些是不爱你们的。

  一、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

  1、学生回答,讨论。

  教师提示:同学们刚才的回答有很多是相同的或相近的,现在就请同学们把刚才回答的问题一一记下来,然后分组讨论总结,父母爱你们的有多少条?不爱你们的有多少条?然后由各组代表汇报结果。

  学生分组讨论,记录,总结,汇报。

  教师小结:父母爱我们的差不多,不爱我们的有两点不同意见,最突出的就是认为父母打孩子是否是不爱你们的行为。噢,这个问题比较点型,这样吧!现在我们采取正反方辩论的形式,认为不爱你们的同学坐到左边,你们是反方,认为爱你们的同学坐到右边,你们是正方。我(教师)是主持人。

  板书:说说爸爸妈妈

  二、怎样理解爸爸妈妈

  1、父母打孩子是否是不爱孩子的行为辩论大赛现在开始。

  正方同学发言。

  展示拓展资料中的《小明和妈妈》

  故事中小明的妈妈打了他,你难道说妈妈不爱他吗?其实可能正相反,就是妈妈太爱他了,所以不想把家里的困难告诉他,但当时打他,可能是实在没办法。但我方也不赞同父母打孩子,可以说服教育,或和老师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反方同学发言。

  正反方激烈地辩论。

  教师小节:正方同学的那个故事很感人,反方同学说的也不差,父母打孩子不是不爱孩子的行为,只是教育方式有些错误。但我也不赞同父母打孩子,可以说服教育,或和老师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现在我来给大家看一段动画,大家来评一评小兰做得好不好,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演示动画: 下载

  教师小结:小兰把蛋糕给妈妈吃,说明她已经理解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小明把骗妈妈的钱还给了妈妈,说明他也理解了父母的恩情,理解了父母的恩情,就知道了爸爸妈妈是爱我们的,那我们是不是也要把同样的爱献给父母呢?那现在就请各组说一说怎样把爱献给父母。

  板书:理解爸爸妈妈

  三、怎样爱父母爸爸妈妈

  学生回答。

  播放录音故事:《看谁做得好》。看看是不是和我们同学做得一样好。

  教师小结:瞧,故事里做到的,同学们也都做到了。在家里听妈妈的话,不惹妈妈生气;好好学习,让父母高兴;出门时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时要叫爸爸妈妈; 吃东西时要先想到父母。

  板书:爱爸爸妈妈

  四、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

  游戏:从今天以后,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那就是每天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能始终坚持不懈地同学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板书: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

  五、探究活动          说说我的爸爸妈妈

  五、结束语:

  希望每个同学都是最后的胜利者。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