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教案

2019-11-25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前查资料   多媒体课件   鼓励学生背诵古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雀”和“楼”。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学习古诗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一起来背一背。
2、你们知道这么多古诗,真是棒极了!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一首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古诗《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3、师板书课题,学习“雀”和“楼”
4、简介鹳雀楼:鹳雀楼在山西永济县的西南城上,前面可以看见中条山,下面临近黄河,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鸟儿鹳雀在楼台上休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台叫做鹳雀楼。有一天,唐朝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将要落山的太阳和奔腾的黄河,想了很多,就写下了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
学生自由借助拼音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在不懂的字词旁画上“?”号;
出示诗句,检查学生的朗读:
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穷 、更 、入】这几个生字比较难读。指名读,齐读一下难读的生字。
指名1人读古诗。
同桌互读互听  
三、品读古诗
过渡: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1、学习第一句诗。
 ⑴ 小朋友先读读第一句诗,再看看文中的插图,你都看到了什么?(点名“白日”指傍晚时的太阳)
    ⑵ 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登上鹳雀楼,再去看看吧。
师配乐深情叙说:夕阳挨着连绵起伏的群山缓缓落下,余晖染红了天边的云彩,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波涛汹涌,流向远方,流入大海。
    ⑶ 如此壮观、美丽的景象,让诗人心潮澎湃,他情不自禁地吟道:白日…,黄河……。
    ⑷ 现在,你明白了诗句中的“依”是什么意思了吧?(挨着、靠着)
    那“依山尽”就是指太阳挨着群山渐渐西沉,最后看不见了。
    ⑸ 诗人站在鹳雀楼上,不仅看到了夕阳西下的美景,还见到了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正流向大海。
    ⑹ 指导朗读:让我们再来看看这滚滚的黄河水,想像它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老师相信,你们能把这句诗读得更好!
   (视频出示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生自由练读。
    ⑺ 指名1人读。若读不到位,师加以指导。
小结学法:这句诗写出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象。(板书:看)刚才,我们是怎么学习这句诗的?(借助文中插图,发挥想象是我们学习古诗的一大帮手,读好诗句)
对呀,我们可以借助课文里的插图,想象画面,来学习古诗,今后,大家一定要常运用这个方法。
2、学习第二句诗:
⑴ 站在鹳雀楼上,面对这样壮观的美景,诗人不禁心潮起伏,引读          (第二句) (背景图:鹳雀楼)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