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教学设计

2019-09-10
一、教材简析
  《四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以儿歌的形式,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文章语言亲切、生动、文字优美,四幅插图色彩艳丽,是一篇适合朗读且体现新课标合作学习为主的,培养学生初步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教材。
  根据课标精神,整个教学设计的立足点是: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学会两种笔画,认识4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四、教学准备:
  1、引导学生课前了解每个季节的特征。
2、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小朋友,我们的大自然可神奇啦。你们看,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贴图片:草芽、荷叶、 谷         穗、雪人)
  师:你们知道它们是在什么季节才会有的吗?(学生回答后,相机在图片下面贴上词语:春天、夏天、  秋天、冬天。)
  师:春、夏、秋、冬就构成了一年的——(学生答后板题、生读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四季的儿歌。
   二、初读感知
  (一)看四季图画,听配音朗读,感知课文。过渡:这么动听的儿歌,同学们一定很想读一读。
  (二)学生自由读文。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三)指名朗读,纠正读音。
   三、识记生字
过渡:要想把儿歌读得动听,我们先要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出示生字卡片)
  (一)带拼音读(跟读、齐读、指名读)
   (二)去拼音读(开火车读)
(三)读词语(齐读)
(四)同桌交流识记方法
(五)全班交流
   四、再读感悟
过渡:认识了生字宝宝,我们就能把儿歌读得通顺、流畅了。
1、生再读课文。
2、师:这首儿歌按照春夏秋冬分成了4个小节。
 春部分:什么是草芽?
          为什么说草芽尖尖是春天?
     a. 通过板画理解草芽是刚才地里长出来的,尖尖的,嫩嫩的。
     b. 通过读中感悟到草芽尖尖是春天。
     2 、夏部分:为什么说荷叶圆圆是夏天?
     通过反复朗读,小组讨论,得出荷花是夏天开的,圆圆的荷叶只有夏天才有,所以荷叶圆圆是夏天。
     3 、秋部分:什么是谷穗?
     谷穗为什么是弯弯的?
     为什么说谷穗弯弯是秋天?
        a. 从录像中观看农田里稻谷丰收的景象。
    b. 通过实物,观察谷穗的样子,知道谷子成熟了,把枝压弯了。
    c. 反复朗读,得出谷穗弯弯是秋天。
     4 、冬部分:
    1) 、通过每个学生的肢体语言“挺肚子”来理解“一挺”的含义,在读中感悟到雪人因为高兴而挺。
    2)、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顽皮”。
  五、 感情朗读( 自由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结合,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