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睡了》教案


一、教材简析
《大海睡了》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首诗歌。这是一篇文质兼美、极富童趣、想象丰富、意境深远的儿童诗歌。全诗共两句八行,写了大海、风儿、浪儿、明月、星星这几种景物,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赋于景物以生命,用“风儿不闹”、“浪儿不笑”形象表现出了海的宁静,用“抱着明月”、“背着星星”,潮声是海“睡熟的鼾声”生动地展现了海的和谐与优美。
二、目标预设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9个二会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激发学生想象走入诗的意境,体会大海的宁静、温柔。
三、重点、难点
1、识记字词,注意汉字的形体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大海夜晚的宁静。
四、设计理念:
大海在孩子的眼中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世界,学生真正见过大海的很少,尤其是夜晚的大海,本课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促使学生展开想象,走入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夜晚大海的静谧之美。我通过优美的语言描述、动听的音乐熏陶、形象的媒体再现等形式渲染情境,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境界,让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进行看、听、想、品一体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张扬个性,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程亦特别强调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强调学生喜欢学习,有兴趣学习,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些人性化的情境,使课堂上充满着浓厚的人文气息,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五、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利用多种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以调动学生已有经验,让音响成为学生驰骋想象的载体;让图片成为学生联系生活的纽带;让导语成为学生入境入情的桥梁,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形成生活体验与文字符号的链接,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欣赏语言文字,积累好词好句。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1、猜谜:水面宽又广,无风三尺浪,虾兵蟹将多,还有四龙王。
2、板书:大海
下面我们一起走近大海,去看一看,听一听。
3、出示课件:观察白天的大海景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小结(指画面):是啊,大海无边无际、波涛滚滚,白天,风儿卷着浪花,奔跑着、追逐着,它们闹呀、笑呀,玩得开心极了!
用课文中的词来说,那就是风儿在闹、浪儿在笑呢!
5、(出示大海的夜景)天渐渐暗下来了,月亮升上了天空,星星露出了笑脸,大海慢慢地平静下来,你听——(学生读课题)
【联系生活,通过演示实物、欣赏画面等形式,创设情境,激发情趣,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氛围中,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大海的美。】
二、循序渐进,巧攻字词。
1、请大家把课文打开,翻到112页。把课文自己轻轻地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特别要注意课文中的轻声音和后鼻音的读音。遇到不会读的拿出铅笔在书上打个问号。
2、(出示生词)大海送给你们一些好听的词语,想要吗?(开火车读)
3、教师范读。思考:深夜里的大海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