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小池塘》第一课时教学案例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一年级
2.学科:语文
3.课时:第1课时
4.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了解课文;教师: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课题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小池塘》
三.教材分析
《小池塘》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这是一篇文字优美、形象生动、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它描写了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美丽景象。课文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静态的池塘以生命的动态方式呈现。课文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小池塘的水波,小池塘边的芦苇以及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倒映在水中的美景。它给孩子们带来了美的体验与享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画面,联系生活,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春天池塘的一些特征,感受春天来到时小池塘的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小池塘的明丽。
3、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大胆想像、积极表达的习惯。
四.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
  由于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不易持久,容易被一些新鲜奇异的东西所吸引。根据孩子的这些年龄特点,这一课我主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还适当地运用画图的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个非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2、以读代讲法
  叶老曾经说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美文尤需美读。”可见“读”的重要,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手段。新大纲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节课教学我以读为主,通过比赛读、男女分读、师生对读等,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感悟能力。
3、情境教学法
  本节课我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我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创设情境的:其一,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其二,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老师的表达和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从而使学生受到美好的熏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生:春季)对呀,寒冷的冬天过去了,就会迎来温暖的春天。(点击课件出现画面)当春风姐姐轻轻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你会发现周围有哪些变化?
小池塘美美地睡了一个冬天,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来了,今天,老师带你们到美丽的小池塘边去看一看。(点击课件出现画面)
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范读课文。(课件出示画面)
    想知道小池塘究竟是什么样子吗?请小朋友们边看画面边静静地听。
(三)自读课文。
   1、小池塘美吗?(美)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就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读准每一个字的音,不添字、不漏字,把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