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教学设计

一、知识目标:
1、听读识字及猜字的方法来认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个生字。
2、掌握两种笔画“横”、“竖”,知道字的笔顺规律: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3、认识虚宫格,能在虚宫格内正确书写“一”、“二”、“三”、“十”四个生字。
二、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并能熟读成诵。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目标:通过《山村》这首古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汉字的神奇和巧妙。
四、教学重点:
1、认识十个汉字。
2、认识虚宫格,在虚宫格内正确书写“一”、“二”、“三”、“十”四个生字。
五、教学难点:能在虚宫格内照准位置,按照正确笔顺书写生字。
六、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谁能试着读读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要想知道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就跟着李老师一起参观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1.(出示图)首先看远处有那些景物?
生1:远处有房屋。
生2:房屋上面还有袅袅的炊烟。
2再看房屋背后的小山上有什么?
生1:有几座小亭子。
师:亭子也叫亭台,一起说一遍“亭台”。
3我们再往近处看,近处有那些景物?
生1:有蓝蓝的天空。
生2:还有开得正艳的桃花。
生3:我还看见了无忧无虑,快乐飞舞的小鸟。
师:小结:炊烟袅绕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桃花,快乐飞舞的小鸟组成了一个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课文用一首诗把它描写了出来.你们想听吗?
(点评:利用课文插图,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之受到艺术的感染。美丽的插图再配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整体入手,感知认读:
1、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朗读这首古诗,注意字音。
(师朗读课文。)你们喜欢这首小诗吗?
生齐:喜欢。
师:好,那就跟老师一起朗读这首古诗。
2、学生自由读文。
3、(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表)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观察,第一行注音的生字,我们要认识它,第二行在虚宫格里的字我们不但要认识它,还要会在虚宫格内正确书写。谁能试着把第一行的生字读一读?(读三到五名同学)
师:这些生字宝宝就在古诗里,请小朋友们拿出铅笔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把生字圈画出来。
学生动手圈画生字。
师:小朋友,你和老师圈画的一样吗?(课件演示)谁能把你圈画的生字读一下?
4:开火车巩固生字。
(点评:这一环节是学习生字的过程,鼓励学生们个性化的识字方法,放手放学生去学,相信他们能会。之后,学生们扫除了生字障碍,读通读顺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思想也有了整体的感知。)
三、复现巩固,知识拓展。
1、出示词语。
一心一意  二龙戏珠  三令五申  四面八方
五光十色  六神无主  七上八下 九牛一毛  
十全十美
(1)学生自己先练习读,不会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2)开火车读,纠正读音。
(3)齐读
(4)读了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吗?
(这些词语里都有数字)
2、出示数字诗。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片片飞,飞入芦花都不见。
(1)自由读,读给同桌听。
(2)齐读
(3)能告诉老师你又有什么发现吗?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