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想]
《丁丁和牵牛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以“愿望”为主题,通过丁丁实现了让奶奶足不出户就能欣赏牵牛花美丽身影的故事,表现了丁丁热爱、体贴奶奶的一片淳朴而可贵的孝心,教育学生生活中要理解他人、关心他人,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来实现愿望。
本课如何能让学生通过充分阅读学习知道丁丁的美好愿望,如何实现自己美好愿望是设计的关键所在,牵牛花不仅实现了丁丁的愿望,牵牛花也给奶奶带来了欢笑,正是小小的牵牛花,把祖孙两代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的情感充分展现出来。本课教学是第二课时,在课文的开始,我设计了谈话导入,说说自己有什么愿望?在谈话后和丁丁一起做有趣味的开火车游戏,,拉近了学生和丁丁之间的距离,这一设计,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充满趣味性。
在本课中,我重视了学生的个人阅读体验和对事物的认知规律,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紧紧围绕课后问题:“丁丁的愿望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愿望的?”为主线,展开师生合作阅读和讨论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由于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不需要教师深入的讲解,那么如何调动学生自主阅读就成了本课的重点环节,我将问题分成两个部分,集体处理第一部分,丁丁有什么愿望?通过学生的朗读,请他们试着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自然而然的渗透了低年级儿童的口头语言表达训练。另一部分,则是采用了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尊重的学生通过朗读得到的个人感受,采用了指名读,齐读,想象读,分角色读,师生接读、配乐读等各种形式,帮助学生一步一步体会丁丁是怎么实现愿望的。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参考了语文课本,又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分小组讨论,在交流中逐步体会到丁丁是在实现愿望,使丁丁和奶奶的情感在学习之后逐步得到升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有了愿望还要有合理现实的方法才能实现它,并结合学生的亲身体会谈谈自己的愿望和怎样实现它,充分体现了语文的生活性与人文性。
[详细教案]
教学要求
1.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知道丁丁的美好愿望是怎么实现的。
2.复习巩固生字。
3.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4.初步感受独体字在合体字中的变化。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文中解疑、文中识词、词中识字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字卡词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谁想对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愿望。(指名说)
2.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丁丁和牵牛花》,又认识了很多字词朋友,小朋友还记得它
们吗?我们一起和丁丁做个读词的游戏好不好?(各种形式读)
种子 种花 盼望 不久 晚上 一根 或者 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