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把各段连起来,理解课文内容。
  3.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5.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对农作物有好处,是我们捉害虫的好帮手。
  教学难点:懂得应保护青蛙,并能向他人宣传保护青蛙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小蝌蚪、长出前腿的蝌蚪、长出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蝌蚪、青蛙”小图片。
  2.幻灯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
  (二)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三)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引出课题。
  1.一只青蛙在茂密的水草中产下了许多卵,卵一天天地长大,长出来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小蝌蚪)
  对: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小蝌蚪找妈妈》。
  板书课题:
  1小蝌蚪找妈妈
  齐读课题。
  2.学生自己设教学目标。
  问:从课题你知道什么?
  学课文你想知道什么?
  3.师归纳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和小蝌蚪找它们的妈妈去。通过学习,我们要知道小蝌蚪找了几次妈妈,在找的过程中它的形体有什么变化。学习把各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想;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同学们还要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讲授新课。
  老师配乐范读课文。
  思考:
  1.小蝌蚪找了几次才找到妈妈?
  2.它们都找到了谁?
  读后学生回答:小蝌蚪找了三次才找到妈妈。它们找到了:鲤鱼、乌龟、青蛙。过渡: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5段)请你们用最快的速度在自然段前标出序号。
  (三)看图逐段学习理解。
  1.观察第一幅图,说图意。
  这幅图画的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这幅图画的是小蝌蚪在水里快活地游玩。)
  哪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
  (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小蝌蚪长的什么样?
  贴出小蝌蚪的图片。
  板书:大、黑、长长
  它们在水里怎么游呀?
  快活、高兴。
  你觉得小蝌蚪长得怎么样?
  (我觉得小蝌蚪长得很可爱。)
  (3)指导朗读。
  小蝌蚪长得这么可爱,在水里那么快乐活泼,我们读这一段就应该读出它们可爱、活泼的语气来。
  试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可爱的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它们都在想:我们的妈妈在哪?要跟妈妈学点本领那该多好啊!于是它们下决心找到妈妈,它们是怎样找妈妈的呢?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自己有什么变化?我们学习第2自然段。
  3.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学习方法:读,想,说。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