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象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第一段写的是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
  第二段写的是这头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议论大象的重量。
  第三段写的是官员们想出了几种称象的办法,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四段写的是曹冲想出了称象的办法。
  第五段写的是人们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在三、四自然段中,通过官员们与曹冲不同的称象方法的对比,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把一个聪颖、质朴的儿童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四自然段讲曹冲叙述的称象方法和步骤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曹冲的称象方法是用5句话说明的。第一句是总写。第二至第四句具体地写出了称象的方法,一句话就是一个步骤。文中通过“赶、沉、画、赶、装、沉、称”这几个动词的连用、准确、清楚地写出了称象过程,使学生理解曹冲以船代秤、以石代象的科学的称象方法。
  用水的浮力来称象的知识,是本课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使文章中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以帮助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懂得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育学生学习曹冲,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法设计:为突破本课教学难点,教学时应采用实验法。
  课前准备 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玩具象、小石子秤或天平、幻灯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简单介绍曹操和曹冲,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懂得在句子中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具体、形象。
  第三课时:总结全文,处理课后作业,练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出示课题。 8.称象
  (二)讲读课文。
  1.范读全文
  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讲读课文
  ①指名朗读一段
  提问:第一段写的是什么时候曹操带着谁去干什么?
  板书:官员、曹冲
  提问:什么人称官员?
  ②指名朗读二段
  提问:这头大象怎么样?(又高又大)
  提问:课文中怎么具体描写大象的?(像……像……)
  指名读句子:“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议论、理解这句话,想象大象的样子)
  师:“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提问:官员们议论什么?“到底”什么意思?
  师:这样的一头大象,要想称出它的重量可不容易。
  指导朗读,读出重音“又……又……到底”
  师:大家都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于是曹操问大家谁有办法称这头大象。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