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案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司马光
  2. 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文学家,大史学家。本课介绍的是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边读边思考:文中共几小节,主要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字词,整体感知文本
1.自由朗读,认识生字词。
  2.学生带读,认准生字词。
  3小组练习,记住生字词。
  4.相互交流,提醒易错音
5,课文共四小节。写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事。
四、学习课文
  学习第一、二最自然段
 1、司马光为何要砸缸救人,这事还得提到事情的起因,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了一个地方,出示第一小节。
   2、自读第1节。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
   3、再指名说说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导朗读。
    1、玩着玩着,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自读第2节。
   2、出示句子。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这时情况怎么样?谁来读?
    (2)语汇议:是否读出了危险的语气。
    (3)指导诗词:“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指导看图,“大水缸”,“装满了水”突现情况很紧急。
    (4)指读,个别读,章读。
   3、在这危险紧急关头,小朋友和司马光他们的表现和做法一样吗?用“—”画出他们各自有关句子。自读2~3节。
   4、反馈、交流、讨论。
    (1)出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①理解“都慌了”,指导读词。
      ②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③谁来学他们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④表演读这句话。
      ⑤且扩“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话吗?
    (2)谁画了司马光怎么做的句子?
      ① 指导读词:“没有慌”、“使劲”。指导读句子,表演朗读。比较句子。
  a.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b. 他搬起一块石头。
  指名读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司马光为什么要搬“大”石头?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司马光怎么样?
  a. 司马光杂那口缸。
  b. 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
  指名读句子。你觉得哪句话好?“使劲”写出了什么?表现了司马光怎么样?

      ② 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③ 结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④ 如果这时大人赶来了,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聪明、勇敢
有几个成语是这样写的
3. 讲读第三段。
速度稍慢,第一句要有力,第二句要放松。
  五. 总结课文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