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有几种称象的方法,体会曹冲的聪明。
2、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展开合理想像,理解“直”“才”的意思。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有几种称象的方法,体会曹冲的聪明。
2、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展开合理想像,理解“直”“才”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展开合理想像,理解“直”“才”的意思。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知道曹冲么?你对他有哪些了解呀?(他很聪明,只活了13岁)
师:你们看他了解的可真多,你是从哪知道的这些知识呀?(书中)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养成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曹冲小时候的一个故事,请大家一起读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标好自然段。
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5个)课文中的词语你们都认识了么?快看他们来了。
出示:称象 秤杆
师:秤和称有什么不同?今天老师也带来一杆秤,你们见过么,在哪见过?(中药房)你真是个认真观察的孩子。那你还知道那些秤啊?(出示图片)看看这幅图,你知道那里是秤杆吗?当秤杆保持水平时,这个秤砣的重量加上秤杆上的标度就是你称得懂戏的重量了。
师:有一个字老师给描成兰色了,为什么呀?那这个字还读什么呀?你能组一个词语么?(栏杆、旗杆)
师:你知道船舷是哪么?谁来指指?(学生指)
出示:又高又大 又()又()
师:谁来读读?这个词语有什么特点呀?你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么?(又大又圆,又黑又亮,又细又长)
评:你们积累的词语可真多。
师:我如果说“又胖又瘦”行么?意思是不能矛盾的。
出示:一()墙 一()秤 四()柱子 一()大象 一()船
师:很好,课文中的细节你们都注意到了,老师想告诉你们括号里的词语叫量词,以前我们学过很多,比如,一双鞋,一张桌子。希望你们能用心记住他们。谁再来读读这些词语?要把括号里的词语读清楚。
三、细读课文:
质疑
师:看来,字词你们已经掌握的很熟练了,那么,请你再读读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么?(用的什么办法?为什么称象?)
师:你们问的问题很好,老师相信,只要你认真听讲,问题一定会解决的。
(一)什么样、哪来的:师:谁来说说?
这头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师: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么?你能看着书上的图说说么?
你能把大象又高又大的样子读出来么?
自己练习一下。(指名读)
师:这么大的一头象到底是哪来的呀?课文中有介绍么?谁来读读?
过度:看来,一千多年前,要想称出这头大象的重量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我们一起看看课文中讲述了怎样的称象方法,快看看课文,找找哪些人提出了称象的办法?
(官员们、曹冲)
(二)官员的办法:
师:官员们提出了怎样的办法呢?快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师:好了,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