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本课讲的是古时候的一个故事,让学生通过多读来理解故事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从而学习司马光遇事不慌张,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品质,在讲解本课时,我采用“重点切入,回读探求,扶放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以启发质疑为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训练学生说完整话。
3、德育目标:从司马光砸缸救人的事情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象司马光那样不慌张,动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读通句子。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写有3、4、5自然段的卡片,课文碟片,自制画有假山、大缸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司马光》。
二、讲读课文:
1、听录音,回顾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看书中插图,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然后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3、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那么,刚才同学们所看到的,书上以是怎么写的呢?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来读读课文,找一找,然后告诉老师好不好?(2、3、4、5、6)
谁愿意读一读。
4、你们都找对了,现在来看第二自然段,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有一回,在花园玩,大满)
5、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呢?谁愿意读读第三自然段?
6、想象一下,小朋友掉进水缸,我们都会替他怎么样?所以要带着这种担心的语气来读。
7、和他一起玩的小朋友们以都是怎样表现的呢?谁愿意读读相应的自然段。(4、5讨论“慌”是何意)
8、再读4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朋友们哭、叫、喊的这些种表现,课文是用什么词来连结起来的呢?比一比,看谁找得以准以快。
9练习用“有的……有的……”说话。
10、指导朗读,小朋友们看到这种场面都怕了、慌了。感到无计可施,所以要读出这种惊慌失措的语气。
(师范读,生练读、指名读)
11、所有小朋友都慌了吗?谁没有慌?谁愿意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12、指名读,一边听一边划出描写司马光动作的词。
13、谁能说说司马光是怎么做的。(举、砸)你会做这两个动作吗?愿意学习司马光的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做动作好吗?
14、司马光没有慌,说明他很冷静,因此要读出司马光沉着,冷静的这种表现。
(师范读、生练读、指名读)
15、对比读,4自然是说小朋友们都慌了,5自然段司马光没有慌,现在我们对比读这两个自然段,进一步体会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地方。
(生自读、指名读)
16、说说你认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
17、你们想不想知道掉进缸里的小孩子怎样了呢?谁愿意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名读)
18、孩子得救了,我们是不是感觉也松了一口气呀?所以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练读、指名读)
19、刚才我们从课文中了解到的司马光怎样救人的呢?谁能给课题补充上两个字,使它更确切。
三、课间休息:
现在请同学们轻松一下,与老师一起去看看司马光是怎样砸缸救人的。(放动画,课文碟片)
20、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吗?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21、你们说的都非常好,现在请你快速阅读课文,看看你们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