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下雨了》教学反思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学的老师有许多困惑,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就是:识字量太大。在实际教学中,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我常常在想、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只有抓主课堂,切实提高课堂识字教学效率,学生才能够认识教材中的认读字,才能较好的完成新课程在识字教学方面所设定的战略性目标 ----大量识字。于是,在教学中,我不断地尝试与总结,初步设计了一个“五步识字教学法”。只有当学生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就不会厌倦,而会觉得是一种乐趣、一种心理需求的满足。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合适的方式识字。现在,我的学生能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常见的识字方法识字,还能用猜一猜、编一编、联想等自创的方法识字。在课堂上,我就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去发现、去交流,于是就有了一个小小的“识字方法交流会”。在交流会上,他们一个个像小记者询问着别人,也阐述着自己的发现。1、双轨小火车,记忆字形,在交流过识字方法之后,学生基本记住了生字的音与形。这时候,就让他们给生字找好朋友,即生字组词。老师怎么来检查,学生怎么来交流,于是我就设计了“双轨小火车”这种形式。这种活动调动的学生人数多,两列同学,一列读字音、一列组词,学生又一次复习了字的读音,又在其他小伙伴的帮助下丰富了词汇量。2、你说我猜,根据学生好奇、好胜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来巩固生字。“你”指的是学生,“我”指的是教师。这一环节,师生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学生说来考老师。他们可以用不同的识字方法来解释某个生字让老师猜,也可以不出声的读生字让老师根据嘴形来猜字,这样一来,整个课堂活跃了起来,学生在活动中和游戏中完成了学习任务。整个一节课,教师创设了不同情境,让生字复现 ——复现——再复现,使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反复和生字见面。整个识字过程,教师是在有意地组织,学生是在无意地学习,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识字。
但这种教学方法与课文的融合程度还不够紧密,包含的内容不够全面,我会继续实验与探讨下去。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
一、背景:
上午孩子们正在吃早餐时,天色变得越来越黑,我抬头一看天上黑压压地积着许多乌云。一个小朋友大声地说:“老师,要下雨了!”孩子们立刻围拢来七嘴八舌地讲了起来:“天怎么这么黑,好象要睡觉了?”“天上的云怎么会变成黑的?”“雨是黑云变的吗?”“又不是的,雨是水蒸气变成的。”“你们看,有许多小虫子在飞。”我们班的“科学家”a小朋友自豪地说:“我知道下雨之前,空气很湿,所以虫子都飞得很低。”……真没想到,孩子们不仅对“下雨”的自然现象这么感兴趣,而且还充满了许多奇妙的问号。“纲要”中曾指出“大自然以其无比宽广和慈爱的胸怀.在每一个季节都向孩子们献出妙趣横生的礼物……”。我想也许这便是给幼儿最生动的课堂,正如杜威所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会运用这些经验,对事物的本质产生探究的欲望和激qing,一个个是什么、为什么、哪里去了的问题串联、累积、转化成了幼儿的自发生成活动。而且我们班里有许多的孩子对自然科学的探索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翻阅一些科学的书籍画报。《探索奥秘》是他们比较喜欢的电视。正是孩子们的兴趣生成了这个有关下雨的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