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背景分析:
《要下雨了》是小学语文书第二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全文共8个自然段,主要从“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三种现象,讲了下雨前的一些小动物的活动特点及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本篇童话共塑造了4个童话动物形象:燕子、小鱼、蚂蚁、小白兔,这些小动物都是孩子们平时很喜爱的,也是孩子们乐于亲近的。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一年级学生,学生通过读课文能知道的是: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现象预示即将下雨。可要想使学生理解这三种现象的缘由,就是个难点了,特别是学生对要下雨了的自然现象曾经经历过,但他们可能从未把这些自然现象与下雨前的征兆结合起来。这便有待于我们去帮助学生建立自然现象与天气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朗读能力。这篇课文,在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着身边的自然科学知识,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生情况:
一年级的学生已有了初步的朗读能力,通过理解课文,学生在读文中对话时可以把对话读正确、通顺、读出一定的语气,但在进一步体会朗读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引导。例如:分角色朗读时,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语句中重音的作用。只有当学生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就不会厌倦,而会觉得是一种乐趣、一种心理需求的满足。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合适的教学方式 。
技术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异常表现。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特别是指导读好带有疑问语气的句子。
2.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快要下雨的时候燕子飞得低,小鱼游出水面,蚂蚁搬东西。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今天老师呀,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一天,小白兔挎着竹篮,拿着镰上山去割草,它刚刚来到长满青草的山坡上,不一会,他就觉得很闷,怎么回事呢?正在纳闷时他都遇到谁了?请看大屏幕
1、放课件1。
2、孩子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呀?
3、板书课题:要下雨了
4、导入新课:
《要下雨了》是篇童话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童话中吧!请同学们把书打开。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不能加字,不能掉字,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老师建议你们还拿起铅笔把要求认的字和要求写的字圈起来。
(读的快的同学表扬,请他们再读一遍)
2、请读完了一遍的同学停下来,同座位互相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刚才圈起来的那些字的,还要一起把它们多读几遍。
3、老师把大家圈起来的字收集了一下,现在来考考大家,看你们记住了没有。
4、仔细看大屏幕上的字,说说哪些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读准呢?你带读一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