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郧县新区小学 张 云】
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的展示台(识字加油站),是让学生展示自己从电视视、广告及街头标牌上认识的字,目的是让学生养成通过各种渠道自主识字的好习惯,教学完这部分内容,可依次类推,让学生收集认识各种广告及街头标语上的字,并随时作好记载,以待到班上交流。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中心小学 冯亚君】
〖在家庭环境中识字〗
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家庭度过的,家庭的环境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利用家庭的环境识字,这当然需要家长的配合。我们学校成立了一年级家长学校,每月定期召开家长会,在家长进入班级后,我要求家长配合:例如孩子喜欢看电视,对电视中常出现的字幕,家长能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认识,经常问一问,考一考;对孩子喜欢的画报、卡片、图书进行有意识的认读;对家庭电器的标签让孩子认读……总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机教孩子识字。我定期布置这样作业,并开展成果汇报活动,促进孩子养成识字习惯。并且利用教材,如一年下册《语文园地二》识字加油站──我在看电视的时候认识了很多字,让孩子把认识的字读出来,让爸爸妈妈帮助写在“采蜜本”里。第二天,进行成果展示比比谁认的字最多。还在阅读中及时联系学生已经学过的或者虽然还没有教过却自己学会的生字,适时表扬、经常鼓励,促进了学生自主识字与阅读的结合。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区实验小学 蒋 蓉】
〖口语交际教学的误区:真假不辨,生活陌生化〗
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我该怎么办》。
案例:
学生在课堂中表演“儿子和爸爸对话“的活动。
儿子:老爸,今天我来洗碗,好不好?
(师插话:这样叫爸爸不太礼貌哟!)
“儿子”又重新说:爸爸,今天我来洗碗。好不好?
爸爸:乖儿子!你还小,洗不好,长大了再洗,好吗?
(师插话:你应该边说边模着“儿子”的头。扮演爸爸的学生走上前不自然地摸了摸“儿子”的头)
儿子:不嘛,不嘛,我就要洗:你就让我洗吧!
(生停顿了一会儿)
(师插话:为什么你要洗呢?得说说理由呀!)
儿子:嗯……嗯……爸爸,我洗碗的话你就有时间去看报了,好不好?
(师插话:就这个理由?想想,爸爸工作一天多累呀!)
儿子:嗯……
(学生搔着头。望着老师,说不上来了)
师:你是不是想让爸爸休息休息?因为爸爸工作一天很辛苦,再说了,你也是家庭的一员呀,会说了吗?
(学生点点头,但憋了半天还是没说出来。教师面带微笑,对同学们说:“谁来帮他说?”)
思考:
该情境是学生并不陌生的一个生活场景,学生应该有话可说、有话会说,为什么会“失语”呢?问题纳关键在于:学生进入了情境,把它当成了真的(生活原貌),而教师却清醒地知道这不是真的。是假的(课堂中的表演)。因此,教师不断地引导孩子的表演更趋“表演性”。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孩子的很多语言就是真实生活中的语言,例如“老爸”“不嘛,不嘛,我就要洗!你就让我洗吧!”“爸爸,我洗碗的话你就有时间去看报了,好不好?”而教师修正后的语言和情境是现实生活的变形模拟,不具有生活的真实性。像这样,真(生活原貌)假(课堂中的表演)不辨,其结果是导致学生将自己真实生活中的口语交际与课堂里所表演的“口语交际”割裂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