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鸢”字,了解全诗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全诗。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的意境,感受到诗所描绘的春天的美与生机勃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初步感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哪些是写春天的?谁来背几首?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
(作者简介)
4、大家猜猜看,这首诗的题目为什么叫“村居”?
5、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6、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自学古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1个生字和7个要求会认的新字的读音:
提示:
平舌音的字:散、醉
翘舌音的字:趁、纸
后鼻音的字:莺
3、同学之间相互听读古诗,纠正读音。
4、指名读古诗,全班听评是否读得正确。
5、全班齐读古诗。
三、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1、学习一、二句:
⑴ 指名读第一句,思考:
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⑵ 朗读指导:
草长/莺飞/二月天,
⑶ 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全班读第二句。
⑷ 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⑸ 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朗读指导:
拂堤/杨柳/醉/春烟。
⑹ 前两句朗读训练:
自由读。
开火车。
朗读比赛。
2、学习三、四句:
⑴ 指名读。
⑵ 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⑶ 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从这两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⑷ 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⑸ 男女比赛读。
⑹ 再次体会从这两句中读懂了什么。
四、背诵诗歌,借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
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与勃勃生机。
五、课外拓展,鼓励续学
春天的农村还有哪些景象?
请同学们到农村去走一走、看一看、画一画,再搜集一些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办一份手抄小报。
【参考资料】
村居
〖读故事〗
寒冷的冬天终于被温暖的春风吹走。在浓浓的春意中,有一个人在悠闲地散步,享受着春天的美景,他就是诗人高鼎。
小草刚刚从睡梦中醒来,吐出一点点被春风染绿的嫩芽。晴空万里,刚过冬的黄莺展开柔嫩的翅膀,无忧无虑地飞翔着,仿佛在赞美春天,歌唱春天。堤岸上的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梳理着自己细长的秀发,沉醉在春天的美丽中。高鼎被这千姿百态的春天所迷住,陶醉在美好的春光中。
“噢──”一阵欢呼声打破了春天的安宁,原来学堂早早地放学了。欢快的孩子们跑着、跳着,露出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快!快!”一个扎小辫的孩子高高地举着一只五颜六色的鹰形风筝,跳着、叫着从高鼎面前窜过。高鼎的目光被吸引过去──那孩子拉着风筝线,另一个孩子展着风筝。展着风筝的孩子一松手,那边就一边跑一边放线。只见风筝在孩子的牵引下越飞越高,在蔚蓝的天空中舞动,似乎在与云朵比高。不一会儿,天空中陆续飞起了许多纸风筝。在高高的云层中,各式各样的风筝似乎活了,纷纷炫耀着自己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