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六》

2023-09-18

《练习六》 篇1

  一、教学目标 :

  1、 用钢笔描红。

  2、 对照简化字,认识括号里的繁体字

  3、 选择适当的词词填在句中括号里。

  4、 照样子写句子。

  5、 熟记成语

  6、 说话:漫画奇思妙想。

  7、 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2、 指导。

  (1) 读贴,书空。

  (2) 说说哪几个字写得很有心得,和大家交流一下。

  (3) 说说啊些字需要教师指导的。

  3、 学生描红。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 请大家对照简化字,认识一下括号里的繁体字。

  (2) 请一位同学读简化字,大家看繁体字,再识一次。

  4、 练习。

  (1) 同座互认。

  (2) 开火车认。

  (3) 教师再出示几个繁体字,让学生认一认。

  三、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 请同学读一读所给的4个词语,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些词语都是表示疑问的代词。

  (2) 分别请同学读一读四句话。

  (3) 请四位同学口头填词,然后再把句子完整地读一读。

  3、 练习。

  (1) 动笔做。

  (2) 全班读一读。

  4、 反馈。

  (1) 分别用这四个词说一句话,自己再练习一下。

  (2) 请同学分别用这4个词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 审题。

  2、 指导。

  (1) 读读例句。

  (2) 比较加上划横线的部分和去掉划横线的部分,句子意思有何异同?

  (3) 说说这种词语的作用,再读读句子。

  3、 练习。

  (1) 独立完成练习。

  (2) 分小组讨论、分析、检查所填词语是否适当。

  (3) 全班交流。

  (4) 再让学生讨论研究从这多种答案中可以发现的规律。

  4、 反馈。

  (1) 修改自己的答案。

  (2) 说说规律:写人物对话时用上准确恰当的表示情态的词,会使作文更生动。

  二、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名读成语,纠正读音。

  (2) 全班齐读。

  (3) 说说成语的意思。

  (4) 再读一读成语,找找这12条成语的规律。

  (5) 再读一读成语,读出成语的韵味。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六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奇思妙想,看看谁想得最奇特,推荐一名在全班讲。

  (2) 全班交流。

  二、教学第七题。(略)

《练习六》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笔算减法中退位的算理,正确进行计算。

  2、总结减法计算中应注意的地方。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和检验的好习惯,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过程:

  师:这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计算内容?(连续退位减法)这节课能用你的计算本领来闯一闯关吗?

  第一关:听算(两位数减一位数)

  老师读算式,学生在练习本上直接写得数。集体校对。

  [每课一听,是我以后每节计算课都要落实的。分析上学期,期末测试,学生因计算出错人均失分竟然高达2分。狠抓口算是基本任务。]

  第二关:出示第1题蜜蜂采蜜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用坚式进行计算,并板演。

  (3)请生演一演,说一说算理。

  分角色说,小老师说,问答说

  (3)启发学生想一想,计算时注意什么?

  使学生明确:计算三位数减法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不够减时从前一位借一当十。

  [在说的环节,用了拟人式对话,算理变得不再枯燥,让学生闻而生畏了。还要感谢备课会上欧老师给我们的建议,太管用了。有心的老师,数学课也可以同语文课生动形象的!]

  第三关游戏:找朋友

  405-228 556-379 528-89 352-135 ……

  259-180 900-461 208-129 737-520 ……

  将题目制成卡片,发给学生,拿着相同的两个算式的小朋友是朋友。

  [这题似乎没什么技巧,通过计算找朋友。怎样去找朋友?学生活动还是缺乏灵活性,等着别人来找。看来在活动前,讨论活动方案也是必须的。可以建议学生一生报得数,另一生(持相同得数的)应和。这样可以提高活动效率,节省课堂时间]

  第四关、应用题练习

  (1)副食店运来410千克鸡蛋,上午卖出152千克,下午卖出17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连减)

  (2)科技园上午有游客852人,中午有265人离去。下午又来了403位游客,这时园内有多少游客?(加减混合)

  a、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审题思考

  b、同桌讨论怎样解决问题

  c、列式计算

  [在加减混合列竖式计算时,尤其是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书写格式严重遗忘,适当地复习书写]

  课堂小结

《练习六》 篇3

  [1]

  第八周     星期一  第二节    2003--.04—07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口算:

  2+89=                53+7=                 64+9=

  57+4=                6+29=                 73+8=

  29+7=               92+8=                   54+20=

  集体口算,选一两题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导入  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板书课题:(1)]

  二、 练习。1。

  独立口算,集体订正时提问。

  每一组的第1题与第2、第3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第一题是不进位加法,第2题是进位加法,因此十位上的数比原来多1。)2。

  老师可以将第2题做成道具,改动要加上的一位数,让学生多练几次,掌握计算方法。3。

  出示第3题,老师说明题意:在括号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得数,并把它圈起来。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你圈的是哪个数?另一个得数错在哪里?今后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4。

  出示第4题,指名说图意,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各原来有37张光盘,再放3张就满了,求一共可以放多少张光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5。

  先计算后比较。

  先找出哪几道题进位加,哪几题不是?

  每一组的上下两题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主和不同的地方?

  24+3与24+8为什么一题得二十几,另一题和三十几?

  老师小结:在计算加法,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十位上的数要加在十位上,个位上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作业 布置。

  《练习与测试》(1)。

  第二课时作业 设计

  一、比一比,算一算。

  (一)45+3=                3+52=                6+40=

  45+5=                8+52=                6+44=

  45+8=                9+52=                6+49=

  (二)49+3=                52+6=                4+68=

  49+30=               52+9=                4+66=

  二、在正确的得数上打“√”。

  54+9  (63  53  73)      8+63  (71  61  72)

  95+5  (99  90  100)     75+9  (84  74  85)

  三、直接写出得数。

  2+89=             55+5=             92+8=  

  57+40=            6+29=             64+9=  

  29+7=             30+70=             75+20=

  教学后记:学生忘了进位,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第三课时:(2)

  第八周     星期二  第二节    2003--.04—08

  教学内容

  6~9。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教学过程 

  复习。

  口算:

  38+6=               83+7=                 6+35=     

  54+3=               30+26=                73+9=

  9+27=               74+8=                 34+30=

  集体计算,选一两题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比一比,算一算。

  5+32=               3+42=                  35+3=

  5+39=               9+42=                  35+8=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比一比上、下两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5+32和5+39为什么一题得三十几,另一题得四十几?

  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上一节练习课。[板书:(2)]

  练习。

  6。

  1)先估算,说出每道题的得数是几十多,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2)独立计算并检查估计的是不是合理。

  2. 7。

  比一比谁先到河对岸,同桌同学互相学习,鼓励学生算对,帮助小蚂蚁过河,培养责任感。

  3. 8。

  12题口算,要求学生在2.5分钟内完成,集体交流,统计全对人数,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给予表扬,并指导学生分析错题,指导学生改正错题.

  4. 9。

  1)出示第9题图,弄清题意,提问:小牛、小白兔、小狗队分别得了第几名?

  从图中看,得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分别可以得多少分?

  2)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哪个队得分最多?是多少分?

  3)学生计算三个队的得分,再比较,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算得分的?谁最多?你是怎么想的?

  4)指导学生集体作答。

  三.作业 布置。

  《练习与测试》(2)

  第三课时作业 设计

  一.找出得数大于50的算式并在后面的方框中打“√”

  30+22□            46+5□                37+6□

  2+30□             46+3□                37+60□

  二、在○内填上> 、<或=。

  54+8○63                     54+9○9+54

  98+2○100                    63+6○65+6

  75+9○80                     25+9○30+4

  三、1.河里有38只鸭子,9只鹅,鹅和鸭一共多少只?

  2.池塘里有一群青蛙,先游走8只,又游走27只,两次一共游走多少只?

  教学后记:以游戏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强.

《练习六》 篇4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4课时:练习六)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周长的含义,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索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周长的概念,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实际测量、拼图的理解和计算。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一根毛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出示图形

  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说一说他们的特征

  2、这些图形的周长在哪里?和你的同桌指一指。请学生来描一描。

  3、如果现在老师在三角形的里面填上几条线, 它的周长改变了吗?

  (没有)追问:为什么三角形的周长没变?

  4、周长——围成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围成三角形的边有没有变?还是几条?(3条)

  二、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老师想请同学们算一算这两个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1)你首先要怎么做?(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

  (2)师标出:

  2厘米

  4厘米 2厘米

  (3)现在你能算出它们的周长了吗?

  (4)交流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p66第1、2题。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15厘米

  20厘米 10厘米

  三、实际应用

  1、p66第3题。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5米,宽35米。小华沿着操场的边跑了4圈,一共跑了多少米?

  2、p66第4题。用一根线正好围成了一个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这根线长多少厘米?

  四、操作题

  1、p66第5题。下面3张书签的周围围上了金线,先估计一下哪张书签用的金线最长,再想办法量出每张书签大约用了多少厘米的金线。

  (1)交流估计方法

  (2)同桌合作测量金线的长度

  1、p67第6题。拿出自己的长方形纸,和你的同桌合作拼一拼,算一算。

  不同的拼法,得到的图形的周长也不一样。

  你能把你的想法画一画吗?

  2、做个小小设计师

  p67第7题。明华小学准备建一个周长是20米的花圃,下面的方格纸上已经设计了一个。你能设计出不同的花圃吗?

  (1)学生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如果老师现在要求,要设计成正方形的话,应该怎么设计?

  (4)如果要设计成长方形,你有几种方案?

  长方形的周长=2个“长+宽”=20米 长 宽

  “长+宽”=10米 9米 1米

  8米 2米

  7米 3米

  6米 4米

  3、思考题:右图是由6个边长都是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你能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今天我们有学习了一种计算图形周长的方法!(移一移,补一补)

  五、布置作业。

  练习六第2——4题。

  板书设计:

  练习六

  长方形:4条边、对边相等、4个直角 相同点:4条边、4个直角

  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4个直角

  长方形的周长=长+长+宽+宽

  或(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或边长×4

  课前思考:

  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综合练习。教材上练习的内容由浅入深,逐步拓展,注意练习内容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开放性。当然,仅局限于这些练习内容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还安排了一些补充题,这些补充题,同样注重了练习内容的基础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成书上第4题后,通过改变题目“用一根长8厘米的线正好围成一个正方形,请问: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边长是多少?”通过这种变式题目,让学生对比后,进一步明确题目的本质,进一步巩固正方形周长和边长的相关知识。

  课后反思:

  学生能自主整理并明确长方形和正方的基本特征,通过计算比较,学生体会到怎样算比较简便,进一步优化了算法。解决实际情境中的问题,学生能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自主解决,并适当解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6题我让学生先用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拼一拼,再指一指拼成的图形的各条边,然后鼓励学生各自列式计算。学生通过讨论可以体会到:尽管都是由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成的图形,但由于拼法不同,拼成的图形的周长也就有了变化。学生能很快想出拼法,但在计算周长时出了很多错误。

  思考题重点帮助学生明确两点:第一,这个多边形的周长是指哪几条线段的长度之和?其中,长度为4厘米的线段有几条?长度为2厘米的线段有几条?剩下的几条线段的长度可以怎样推算?由于线段太多,太杂乱,学生理解起来有点困难。

  课后反思:

  今天的练习课重要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单元的相关知识,主要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周长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在这三部分知识的复习,前两部分学生都掌握不错。对于第三部分内容,可挖掘的内容相对比较多,有些题目对学生而言存在比较大的难。学生对于单个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已经能比较准确地计算,但是一旦将两个正方形或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组合图形)后,或把一个大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剪成小正方形或长方形时,学生就会产生很多的错误,确实在这部分知识中,书上的练习学生还能接受,但是有些补充的内容真的很有难度,要让学生全部接受确实是件比较困难的事。那么势必得找到一种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把复杂的拼图变得简单化,变得容易接受。于是我想出拼图,让学生动手拼一拼,再看老师拼一拼,一是增加学生的直接体验,二来看老师拼,这样能帮助学生的模糊意识清晰化,比如让学生将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找一找,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在哪里?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再强调一下,为什么中间两条线不属于周长的范围,这样学生就能很好的认识到周长的概念。但是在实践操作中,我们知道不可能每次练习都会有小正方形来拼,所以我让学生想办法,他们有的说我可以自己想像,有的则想出一种很好的办法,用画草图的办法,时间也用得很少,这样学生的活动能力也就增强了,他们不仅局限于实践的动手,还会用简单的画草图来代表,然后我就让学生来练习画草图,这种方法很实在。

  于是在接下来把两个长方形拼成的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时,我是先让学生看老师是怎么拼的,如果没有这两个小长方形,你会画吗?于是学生自己动手画,应该说,虽然画得不标准,但是这并不影响实际的效果,在这种草图中,我们已经能够完全看得到学生的思维,而且这样的画法对于这种学习图形是非常有实际作用的。

  课后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对本单元知识的一个总结,一个概括。综合练习了本单元的知识,提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运用的灵活性。教材编排的练习内容也比较广,有基础性的、应用性的和开放性,由浅入深,逐步拓展,更有利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材的1、2两题是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特点的巩固以及对基本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发现学生对这部分基础练习掌握的还可以,基本都能清晰的认识这两幅图形,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出正确的面积;第3、4两题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学生也基本能理解求的是什么,该用什么方法去求解;第5题的安排是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这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毕竟生活经验的不足,平时接触的不多,所以估计起来是比较有困难的,学生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第6题,既培养了学生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计算的能力,同时引导了学生进一不关注图形组合过程中边长和周长的变化情况,锻炼学生推理能力,发展他们空间观念,大部分学生对这两种组合方式能理解,但在真正计算周长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存在着对周长理解上的错误,没有正确的认识图形在组合过程中周长的变化,导致了计算的错误。而第7题的难度就更大了,学生基本只能画出零碎的几幅图形,在老师的引导和明确下,才渐渐认识到了,长方形的周长与他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寻找解决的方法;练习最后的思考题主要是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理解周长的含义,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这类问题。

  课后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全单元的整理与综合,包括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意义,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等各个内容。教学这部分内容有纯计算训练,也有周长的实际应用、估计图形的周长以及图形的拼合变化,一步一步延伸。第五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六题是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或正方形,同样是两个长方形为什么拼成的图形的周长不同,有些学生是通过观察图发现,第一个重合部分短,第二个长,所以第二个周长短,有些学生是根据长方形的特点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而得出的。第7题在方格纸上设计周长20米的花圃,题中举了一个长方形为例,然后让学生设计出不同的花圃。学生一开始都局限在设计长方形的花圃,经提醒,学生马上想到还有其它的设计,不管什么形状的图形、画在方格纸的什么位置上都可以,只要图形是封闭的、周长是20米都是正确的设计。

《练习六》 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复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1、2个小桶。l号桶内装有1~10的数字卡片。2号桶装有11~20的数字卡片。

  2、口算卡片、标有8、9的小旗、电脑课件、3个儿童画像。

  第一节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复习。

  小朋友们的精神可真好,我们先一起来玩个游戏,你们愿意吗?

  1、介绍游戏规则。

  (1)从1号桶里取出两个数,把它们组成一个加法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1号桶中为1—10的数字卡片)

  (2)从2号桶里取出一个数,再从1号桶中取出另一个数,把它们组成一个减法算式,也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号桶中为11~20的数字卡片)

  2、师与生示范游戏。

  刚才老师在介绍规则的时候,很多小朋友听得可认真了!谁愿意先和老师一起玩呢?

  (1)师找到9,生抽到4。

  师:你能用这两个数编一个加法算式吗?

  生:9+4=13。

  师:愿意说说你是怎样算吗?

  生:我把4分成了3和1,先算9十1=10,10+3=13。

  (2)师抽到8,学生抽到17。

  师:你还能把这两个数编成一个减法算式吗?

  生:17-8=9。

  师:能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吗?

  生1:我是这样算的:10-8=2,2+7=9。

  生2:还可以这么算,我先算17-7=10,再算10-1=9。

  两位小朋友都说得很棒!计算这些加减法都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你们小组准备好的小桶放在桌上,也像老师和同学一样做这个游戏。注意,组成算式后,要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小组讨论、活动。)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很多的小朋友很积极,说得很棒。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决定带你们去游乐园好好的玩一玩。

  1.摩天轮(第2题)

  (1)小朋友们玩过摩天轮吗?今天我们玩的摩天轮可跟平时的不一样。控制摩天轮的阿姨告诉老师,这是个聪明的摩天轮,你们只有发现它的秘密,它才能转起来。小朋友愿意试试吗?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86页的第2题)

  师:请小朋友们观察这两个摩天轮,你发现了什么?

  生1:两个摩天轮的最中间都写着字,一个写8+,一个写14-。

  生2:我发现,除了最中间的数字外,旁边也有写其他数字。

  生3:我想摩天轮的秘密就是把最中间的数加上或减去旁边的数,答案正确了,摩天轮就转动了。

  (2)同学们可真聪明啊,他找到了摩天轮的秘密。那我们就一起动手,让摩天轮快点转动起来吧。

  (学生独立完成)

  2、水族馆(第3题)。

  (1)让学生观察图,弄清图意。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揭开了摩天轮之谜,接着我们就一起轻松一下,到水族馆看看好吗?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86页第3题的图。)

  (2)水族馆可真大啊,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l:我看到了螃蟹、虾、蝌蚪。

  生2:我看到了珊瑚和海藻。

  生3:我还看到了海星、贝壳,可真漂亮。

  (3)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你知道虾、蝌蚪,还有螃蟹各有几只吗?

  生:我知道,虾有11只,蝌蚪有6只,螃蟹有2只。

  (4)你的眼力真棒,智慧爷爷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聪明,就出了两道问题考你们了,愿意接受挑战吗?

  (让学生独立完成图旁边的两道算式)。

  (5)反馈。

  △谁来回答智慧爷爷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生l:虾、螃蟹和蝌蚪一共19只,我列的算式是:11十6+2=19。

  △很好,再请一位小朋友解答智慧爷爷的第二个问题。

  生2:虾比蝌蚪多5只,我的列式是:ll一6=5。

  (6)两个小朋友都很聪明,智慧爷爷送你们每人一颗智慧星。小朋友们,你们能像智慧爷爷那样,根据水族馆提一些数学问题吗?

  生1:蝌蚪比虾少几只?

  师:谁愿意解答xx同学的问题?

  生2:11-6=5。

  生3:螃蟹比虾少几只?

  (第3题,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符合题意,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三、巩固练习。

  1、第1题。

  (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完成后,同桌或小组内交流)。

  2、第4题。

  (1)学生独立审题后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

  (2)集体交流反馈。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运用学过的知识帮助游乐园揭开了摩天轮之谜,解答了智慧爷爷提出的问题,真了不起。老师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大家能用更多的数学知识帮助更多的人,做个生活中的小小有心人。

  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巩固计算(乘车游戏)

  1、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三位新朋友(出示3个儿童画像),最左边的是小红,中间的是小明,最右边的是小芳。小朋友们,你们想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吗?,

  2、那我们一起乘车去小红家做客吧。咱们班的人可真多,需要两辆公共汽车。

  (师将四个小组分成两大组,将8的小旗插在1、2两组中间,代表8号车;将9的小旗插在3、4两组中间,代表9号车。)

  3、老师现在给小朋友们发车票(每人一张口算卡片),小朋友拿着车票找到相对应的车,找对了才能上车。如:13-4=9,上的就是9号车;17-9=8,上的就是8号车。)

  4、小朋友上车找到位置后,看看你身旁的小朋友是不是也坐对了。如果坐错了,可要提醒他们下车呀。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踢毽子。(课本87页第7题)

  (1)小朋友都上车了吗,我们准备出发啦。(全班做开车的动作)

  (2)我们的目的地到了,小朋友们快下车。咦,我们的三个朋友去哪呢?谁能帮忙老师找找。

  (指导学生看书87页第7题)

  生1:我找到了,他们在踢毽子。

  生2:我还知道,他们各踢了几个毽子。小红踢了5个,小明踢了7个,小芳踢了13个。

  (3)谁能根据xx同学说的,提一些数学问题呢?

  生1:红、小明、小芳一共踢了多少个?

  生2:小红比小明少踢几个?

  生3:小芳比小明多踢几个?

  生4:小明、小红和小芳谁踢得最多,谁踢得最少?

  (只要学生的问题合理)教师都予以肯定,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智慧小屋。

  (1)小朋友的表现真是棒极了。现在,我们就跟着小红去智慧小屋吧。(电脑课件演示:课本87页第6题)

  (2)真漂亮的小屋,这就是小红的家——智慧小屋。小红说要想打 开智慧小屋的门,不能用钥匙,而要用小朋友们聪明的脑袋。你们愿意 试一试吗?

  (3)那我们就先来打开左边的门吧。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门的上方有14、5、9这三个数字。

  生2:我发现门上有4个算式,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

  生3:这4个算式都是由14、5、9这三个数组成的。

  生4:我想只要将正确的答案写出来,门就可以打开了。

  (4)是吗?我们就试试xx同学说的,大家动手算一算,看看门会不会开呢?(学生动手做题)

  (5)哇,门真的打开了(课件展示:开门),小朋友可真棒呀。你们愿意再试试打开其他两扇门吗?(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练习,加强计算技能。

  1、计算竞赛。(第5题)

  (1)让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

  (2)完成后,集体或小组交流、反馈。

  2、想一想,看谁说得多。(第8题)

  (1)让学生弄清题意。

  (2)小组内交流、讨论,写出多个算式。

  四、总结。

  在今天的课上,我们进行了一次愉快的旅行,而且还帮助小红打开了智慧小屋的门,小朋友们高兴吗?老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用更多的数学知识,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难题,好吗?

《练习六》 篇6

  【教学内容】练习六

  【教学目标】

  通过具体情境巩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一、计算各图形的周长。

  1、什么是周长?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根据计算方法的不同,给这些图形分类。

  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规律?

  这两个图形可以用刚才我们找到的规律求周长吗?

  3、计算周长;

  长 20cm 6dm 15cm

  宽 10cm 4dm 6cm

  周长

  边长 7cm 14cm

  周长

  二、解决实际问题。

  1、求长方形草坪的周长。

  2、求正方形桌布四周的花边的长度。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明确求画边长就是求正方形的周长。

  3、求张明跑了多少米?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结合生活实际,明确跑两圈就是周长×2。

  4、求每个小正方形的周长。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先剪一剪或者折一折,帮助理解题意。

  然后再求小正方形的周长。

  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1)18+18

  (2)18×2

  (3)18÷2×4

  (4)18×4÷2

  5、用48cm的铁丝围成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体会到将周长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长度就是这个正方形最大的周长。

  6、用16根小棒摆出不同的长方形。

  此题可以采取分小组讨论操作的形式,边操作边记录,边讨论,最终总结出规律。

  7、数学故事。

  (1)先求出正方形桌子的边长,再乘拼出的长方形的边长数。

  (2)先求出正方形桌子的边长,再算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最后用长方形公式求出周长。

  (3)先将正方形的周长乘桌子张数,再根据每两张桌子拼一次就减掉两条边的规律从积里面减去减少的边的长度。

  8、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学习,讨论解决方法,再集中讨论,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定义。

《练习六》 篇7

  第六组(共2篇): (a )a man once had a dream about the black forest in germany. in his dream he was walking in the forest when two men ran out and tried to throw him to the ground. he ran off as fast as he could, but they followed him. he reached a place where he saw two roads in front of him, one to the right and the other to the left. which road should he take? he heard the two men behind him, getting nearer, and at the same time he heard a voice in his ear. it told him to go to the right, and he did so. he ran on and soon came to a small hotel. he was received there kindly and given a room, and he was saved from the two men. that was the dream.twenty years later he was really in the black forest and, as happened in the dream long ago, two men ran out and tried to throw him down. he ran off, and came to a place with two roads, like in the dream. he remembered the dream and took the road to the right. he soon reached a small hotel, was taken in, and so was safe. his dream of twenty years before had saved his life.(    )1. the black forest is __________.a. a place in germany    b. not a real place        c. invented by the writer       d. a place in britain(    )2. when he was walking in the forest, _______ ran after him.a. two dogs     b. two tigers     c. two men    d. two women(    )3. finally he came to __________.a. a forest      b. another road                   c. another dream   d. a small hotel(    )4. it was _________ that saved the man’s life 20 years later.a. a voice    b. the dream   c. someone else   d. god(    )5. the story tells us that _________.a. a dream may come true some time laterb. a dream is always a dreamc. people should not believe their dreamsd. people should always believe their dreams ( b )have you ever heard your own voice? “of course,” you say.has anyone else ever heard your voice? again you say, “of course.”but that’s not quite true. nobody else has ever heard your voice—the way you hear it. when you talk, you set up sound waves(声波). the air outside your head carries the sound waves to your outer ears. but, of course, the sound of your voice begins inside your head. the bones(骨头) of your head pick up the sound waves, too. they carry the sound waves straight to your inner(里面的) ears. you get the sound from the outside and the inside too. other people get just the sound waves from the outside. that’s why they don’t hear your voice the way you do.(    )6. sound travels in the form(形式) of __________.a. bones b. air        c. waves                      d. voice、(    )7. the sound of your voice begins ________.a. inside your head  b. outside your head   c. in your inner ears    d. in your outer ears(    )8. when you talk, other people hear your voice _______.a. through the bones of your head   b. from the outside  c. from the inside   d. all of the above(    )9. the phrase “pick up” here means ________.a. to raise   b. to get                     c. to choose d. to pull(    )10.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_________.a. waves in the air  b. the way you hear your own voicec. voice gets around far and wide                         d. the different ways you and others hear your voice 第七组(共3篇分): (a )tom is a little boy ,and he is only seven years old. one day he went to the cinema. it is the first time for him to do that. he bought a ticket and then went in. but after two or three minutes he came out, bought a second ticket and went in again. after a few minutes he came out again and bought a third ticket. two or three minutes later he came out and asked for another ticket. then the girl in the ticket office asked him,“why do you buy so many tickets? how many friends do you meet?”tom answered,“ no, i have no friend here. but a big boy always stops me at the door and tears(撕)my ticket to pieces.”(    )1.tom wanted to buy____when the girl asked him.a. the second ticket   b. the third ticket   c. the fourth ticket   d. the fifth ticket(    )2.the big boy stopped tom at the door because__________.a. it was the big boy’s job   b. the big boy didn’t  like tomc.  the big boy didn’t know tom   d. tom didn’t buy tickets at all(    )3.the big boy  was__________ at the cinema.a. a bookseller  b. a policeman    c  .a shopkeeper   d.  a worker(    )4.from the story we know__________.a. the little boy had a lot of money   b. the little boy knew nothing about the cinema     c. the big boy wasn’t friendly to tom  d. the girl wanted to get more money(     )5.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in the passage?a.tom bought the tickets for himself.   b. tom didn’t go to the cinema before.c.tom was too young to make friends  d. tom had no friend at the cinema.( b )if you go into the forest with friends, stay with them. if you don’t, you may get lost. if you get lost, this is what you should do. sit down and stay where you are. don’t try to find your friends—let them find you. you can help them find you by staying in one place. there is another way to help your friends or other people to find you. you can shout or whistle(吹口哨)three times. stop. then shout or whistle three times again. any signal(信号)given three times is a call for help.keep up shouting or whistling. always three times together.  when people hear you, they will know that you are not just making a noise for fun. they will let you know that they have heard your signal. they will give you two shouts or two whistles. when a signal is given twice, it is an answer to a call for help.if you don’t think that you will get help before night comes, try to make a little house with brahches(树枝). make yourself a bed with leaves and grass.when you need some water,  you have to leave your little branch house to look for it. don’t just walk away.  pick off small branches and drop them as you walk in order to go back again easily.  when you are los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o do is to stay in one place.(    )6.if you get lost in the forest.you should___________.a. try to find your friends b stay in one place and give signalsc. walk around the forest d. shout as loudly as possible(    )7.which signal is a call for help?a. shouting here and there   b. crying twicec. shouting or whistling three times togetherd. whistling every where in the forest(    )8.when you hear two shouts or two whistles, you know that________.a. someone is afraid of an animal    b. people will come to help youc. someone needs help      d. something terrible will happen(    )9 .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underlined sentence?(划线句子)a. leave branches to find your way backb. pick off branches to build another house c.use branches to make a bed   d.drop branches to look for water(    )10.the main(主要的)idea of the passage is_____________.a. how to travel in the forest  b. how to spend the night in the forestc. what you should do if you want to get some waterd. what you  should do if you are lost in the forest    ( c)     the mascot first appeared in the olympic games in 1972 in munich. after that it played an important part in each olympic games. so it will be in 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the mascot for the 29th olympic games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the discussions since beijing won the right to hold it. there is a competition for mascots of 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so far beijing has received more than 600 mascot designs(设计) from around the world. the result will come out in june next year.     the lovely panda, the monkey king, the golden monkey and the red-crowned crane all have been chosen. but it's difficult to make a decision because it should not only show the spirit of the olympic games, but also the chinese culture(文化) as well. it should be welcomed by young and old, men and women. and it should have a market worth that can be easily used in different olympic things, such as t-shirts, bags, cups, pens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it should also look good on tv, the internet, mobile phones and anything else that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olympics.     what will be the mascot of the olympic games? what's your idea? why not think about it?(    )11. the chinese for the word “mascot” in the passage is ________.        a. 会徽               b. 会歌               c. 会棋           d. 吉祥物(    )12. the mascot first appeared in the _______ olympic games.     a. first              b. nineteenth         c. twentieth      d. twenty- ninth(    )13. we'll know what the mascot of 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is in _______.       a.                b.                c.            d. (    )1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wrong about the mascot of the beijing olympics?      a. it should be popular with the people.    b. it must be designed by the chinese.      c. it should show the spirit of the olympic games.      d. it can help people to know more about china.(    )15. 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_______.      a. it's hard to choose a mascot         b. there is a mascot in each olympics

  c. the mascot can be used everywhere     d. there are four mascots in the

  答案

  第六组(共2篇):1---5  acdba   6---10cabbd

  第七组(共3篇):1---5 c a d b c  6 --- 10   b c b a d 11--- 15 d  c  b  b a

《练习六》 篇8

  1. 各长方体朝着我们的面(前面)的面积分别是8cm2、9cm2、5cm2。各长方体右侧面的面积分别是6cm2、6cm2、5cm2。各长方体向上的面积分别是12cm2、6cm2、4cm2。

  2. 判断哪些展开图可以折成长方体,培养空间想像力,加深对正方体的认识。做题时,先确定一个面做下底面,写上“下”,然后想像折叠的过程,折叠一面确定出它是哪面,就在此面标上相应的文字,最后如果能不重不漏的在六个面上分别标上“上”“下”“左”“右”“前”“后”,那么这个展开图就能折成长方体,否则就不能。其中只有第4个图不能折成正方体。

  3. 计算长方体实物的表面积的题目。列式解答为:

  (5040+5078+4078)2=18040(cm2)

  4. 计算正方体实物的表面积的题目。列式解答为:4626=12696(cm2)

  5. 确定计算哪几个面的总面积,即只计算前、后、左、右四个面的总面积。列式解答为:10122+6122=384(cm2)或(1012+612)2=384(cm2)

  6. 除了计算做一个洗衣机套至少需要多少布外,还要计算做1000个至少需要多少布。注意将计算结果换算成平方米。

  59.542.5+59.5802+42.5802=18848.75(cm2)

  18848.751000=18848750(cm2)

  18848750cm2=1884.875m2

  7. 本题关键是先求出游泳池的宽50÷2=25(m),再确定计算哪几个面的总面积,即少算一个上面的面积。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

  思路一:先求出六个面的总表面积,然后减去一个上面的面积。

  (5025+502.5+252.5)2-5025

  =1437.52-5025

  =2875-1250

  =1625(m2)

  思路二:直接求五个面的总面积。

  5025+502.52+252.52

  =1250+250+125

  =1625(m2)

  8. 在确定粉刷教室的哪些面时,可以观察本班教室,看哪些地方需要粉刷,哪些地方不需要粉刷。先要计算屋顶和四面墙的面积,再减去门窗的面积,得到的才是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86+832+632=132(m2)

  4(132-11.4)=482.4(元)

  9. 是计算组合图形的表面积问题。注意两个图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不能算在表面积里。先求2号颁奖台的高度65-10=55(cm)。

  涂黄油漆的面积:(5540+6540+4040)2=12800(cm2)

  涂红油漆的面积:4055+40404+4010+40(65-40)=10000(cm2)

  10*. 把一个长方体从中间截断,分成2个正方体,分别计算出长方体和2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再比较截前、截后的表面积。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截完后,增加了两个截面,所以2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大于原来的长方体,增加两个面,每个面的面积都与左(或右)侧面的面积相同,即44=16(cm2)。因此增加的表面积就是442=32(cm2)。这道题可以进一步探索一般规律:每截一次,增加的表面积就是442=32(cm2),这样还可以提问:“如果截成3块长方体后,表面积会增加多少呢?”答案是442(3-1)=64(cm2);“截成5块呢?”答案是442(5-1)=128(cm2)。

  11*. 主要考察观察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通过观察可以发现:

  (1)没有涂到颜色的小正方体有1个,即只有中间层的中间的1个。

  (2)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6个,即大正方体6个面上最中间的小正方体。

  (3)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12个。

  (4)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8个,即大正方体8个角上的小正方体。

《练习六》 篇9

  第三课时 练习六

  【教学内容】教材第46~47页。

  【教学要求】

  ⒈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对于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更加清楚的认识。

  ⒉ 通过练习以及教材中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有兴趣的练习。在练习中产生一些新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⒈口算

  480÷4 84÷2 46÷3 900÷3 180÷20 270÷90

  280÷40 69÷3 75÷5 210÷30 420÷70 720÷80

  ⒉完成练习六第1题。

  ⑴出示三幅图,提问:说说每组中两条直线的关系。

  ⑵提问:两条直线相交时,如图(3),我们又可以如何说?如何判断?指出垂足。

  ⑶提问:图二中两条直线有没有相交?它们又是怎样的位置关系?是不是所有不相交的直线都是相互平行的?提问:可以用什么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⑷请同学们动手画一画垂线,一组平行线。

  ⒊完成练习六第3题。

  我们不仅可以画出垂线和平行线,也可以动手折一折。

  ⑴按图中所示,学生们照样子分别折一折,打开后看一看,哪些折痕互相平行,哪些折痕互相垂直。

  ⑵自己动手再找一找,折一折。

  ⑶两条直线相垂直有什么特点?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有什么特点?

  ⒋完成练习六第3题,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组织练习。

  二、全课总结:

  通过练习,你对垂直与平行有了哪些进一步认识?

  三、布置作业

《练习六》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提高除法计算的正确率,熟练验算的方法。

  2、使学生知道除法验算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一、基本练习

  1、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下面各题,并且进行验算。

  148÷2     676÷4     791÷7

  249÷8     343÷5     514÷3

  2、按要求把下列数正确的填入圈内

  90 72 585 120  267 78 

  被2除余数为0的      被3除余数为0的        被5除余数为0的 

  3、在□内填上正确的数

  29×3=90-□   12×3=□÷3  

  □+63=25×4    150÷3=□×2

  4、经过刚才的练习,现在我们来个比赛

  p27 5

  校对答案

  二、综合练习

  1、p26  2   学生独立完成

  2、p26  4  读题思考,小组讨论,看看谁的方法好

  3、p27  6请你帮帮王叔叔解决以下问题    

  三、小结

  四、分层作业

  1、p 27  7(成绩好的学生做)

  2、找出相同的除数

  61÷□=□……5

  68÷□=□……5

  75÷□=□……5

  3、找出相同的被除数

  □÷4=□……3

  □÷5=□……3

  □÷6=□……3

《练习六》 篇11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学习颠倒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 通过诵读积累语言知识,丰富语言感觉,学习欣赏诗歌。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颠倒词的特点,明白有的颠倒词的意思相同,有的颠倒词的意思不同。

  2、朗读《大风歌》理解诗句内容,积累语言知识,丰富语言感觉。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使用的语言很有趣,有的词语颠倒过来就

  成了另一个词语,我们听一段相声:

  (2)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书中的文字来听听。

  (3)    学生练习这段相声。

  (4)    学生说出每组加点的词语区别。

  (5)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颠倒词语的规律。

  2、教学第二部分

  (1)    学生认真读题中的每一对颠倒词

  (2)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师生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    学生再次听录音,边听边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词语

  (2)    让学生说一说

  (3)    要求学生把所想的颠倒词语补充到相声中去

  (4)    拓展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诵读《大风歌》

  (1)    学生自由读古诗,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    教师示范读,学生对照题中注释大致理解诗意

  (3)    集体练读,同座练背

  (4)    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欣赏

  (1)    在熟读成颂的基础上理解诗意

  (2)    学生自由讨论感受

  (3)    拓展

  (4)    师生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2、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合理表达自己思想

  教学重难点:

  1、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2、说出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并说说从名言中受到的教益。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指导

  (1)让学生读这两段话,指出选自哪里?

  (2)引导学生读帖。

  (3)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那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3)    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里。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2)教师范写。

  (3)学生再次描红临写。

  二、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合理表达自己思想

  1、审题

  (1)    学生自由读题目要求,回忆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

  (2)    教师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你最喜欢那句名言?这句名言给

  了你什么启发?

  2、指导

  (1)让学生认真思考上面的问题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    同学之间互相提议

  (4)    分组练习说话

  3、练习

  (1)每组指派代表上台演说

  (2)师生评议

《练习六》 篇12

  (出示环保名言)

  师:谁来把这几句名言读一读?

  一生读得有滋有味。

  师:连名言都读出了诗歌的味道,真是个朗读高手!同学们发现了吗?编辑把这组名言安排得很有节奏感,读起来的确是琅琅上口,谁再来读?

  一生读得更投入了,还摇头晃脑。

  (读读背背里的内容安排巧妙,非常讲究押韵与对仗,一开始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节奏之美,押韵之妙,从而让学生在朗读中激起对学习的欲望。)

  师:读着读着,哪个句子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啊?能举个例子或说个故事给大家听听吗?

  生:我举个例子吧!如果我们周围的绿树变多了,小草更绿了,那我们所呼吸到的空气一定会更加新鲜了,这样,心情舒畅了,感觉也自然更好了。我想,这应该就是“树木成阴,空气清新。绿了大地,润了人心。”这两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吧!

  师:说得不错,其实植树造林除了净化空气外,还有很多作用,你知道哪些?

  生:可以抵挡风沙!

  生:我曾经在我姐姐的语文书上读到过一篇文章,名字叫《云雀的心愿》......

  (该学生把这篇课文的内容说了个大概,虽然语言不太连贯,但大家都对植树造林的作用了解得更深刻了,真感谢这位爱读书爱发言的孩子!)

  ......

  (接着,还有同学讲了很多破环森林,破坏绿化的危害,就是在这样一种很随意的,聊天似的交流中学生接受了很多环保知识,这比单纯的让孩子讲讲对这几句话的理解应该是更有效的。)

  师:同学们交流了很多,所以现在,我们再读这些名言,就是带着自己的深刻感受去读的,希望这次听到的是大家发自内心的朗读。

  生齐读。

  (接着,要求学生熟读成诵,从而增加语言的积累,受到哲理的熏陶。)

  语文教学,拉近与生活的距离

  ——《练习6》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们又一次学习《古今贤文》。去年学习了《学习篇》和《志向篇》,同学们对这内容的教学已不陌生,因此,今天教学我整合了后面“想想做做”中的部分内容,让学生们先交流表格开始的。

  学生们在课前通过调查,知道我校树木总棵树为101棵(不包括生态园里一排排小叶黄杨树及综合楼后面的一排排常绿树),学校几乎所有树木都为常青树木。在实验室前面一块空地上种一些矮牵牛花,另外校长室前面有25盆茶花。学生认为,校园环境不够美,色彩不丰富。建议校长多种植一些花草,可以在教学楼前的草坪种些矮一些的小野花,尤其是在生态园,让学生自己开辟一块可供他们种植培管的园地。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我归纳道:“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种些花草植些树可以美化环境,它还可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今贤文·环保篇》。你们先自己读读这些句子,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你已经理解了哪些句子?”

  生1:我知道“植树造林镇风沙,遍地都是好庄稼。”这句话,它告诉我们,植树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庄稼。

  师:你们发现还有哪些句子也是与植树有关的?

  生2:“治山治水不栽树,有土有水保不住”。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2:不栽树,遇上大雨山上泥土会冲下山来,水会到处蔓延,会给人们带来灾难。

  生3:山上树木光,山下走泥浆。也是讲了不植树的坏处。

  生4:树木成阴,空气清新。是讲了植树可以使空气清新。

  生5:功在当代,造福子孙。这句话从表面上看与植树无关,其实它是告诉我们,植树可以造福子孙。一棵树成材要很长时间,我们现在种下树,到我们的后代才可以用树木制作家具或造纸等。

  师:树木给我们人类带来这么多的好处,我们应该怎样做?

  生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反思: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 上面这个片段,师生之间几乎是在互相对话中慢慢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的。教师把学生的各种生活体验融入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中,在闲聊中帮助学生丰富语感。

  《练习六》教学反思

  班上的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进行写话训练,感到头疼的问题不是不会写字,而是不会点标点。大多数同学都存在着想怎么点就怎么点,不管语句通不通顺,不管用得恰不恰当,要不就是从头到尾不见个标点,很是苦恼。

  随着年级的上升,关于逗号、句号的用法学生倒也熟稔起来,可是对双引号的用法却仍摸不着门路,尤其是当提示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之后,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今天的练习课提供给了同学一次尝试的机会,不知是课前的标点符号歌起了作用还是书上的题目比较简单,对的同学居然还挺多的,真是出乎预料。正当我暗自得意的时候,麻烦一会就出现了,在语文《一课一练》上有道习题,可难住他们了,正确率极低,真是让我大伤脑筋,不知有何妙招来解决。

《练习六》 篇13

  这堂课上孩子们很兴奋,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更重要的是,他们特别想说,和以往的怕说或者只听别人说很不一样。教学的大致过程如下:

  1、今天,我们一起来说说各自最喜欢吃的水果!(板书:水果)你看,水果王国里的成员可多了!(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水果图)

  2、那你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或者这样问:哪一种是你最喜欢吃的水果?)

  3、你们知道老师最喜欢吃的水果是谁吗?谁来猜一猜?猜之前好好想想,从什么地方来猜呢?

  你还会怎么猜?(在学生猜的过程中相机引导出:形状,颜色,味道)

  4、看来说清楚一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不仅可以让我们很快地猜出来,还能让我们了解和认识它们。现在我们就来努力说好它们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5、请拿出你带来的水果,仔细地看看,你发现他们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呢?(生自己观察后指名说、同桌互说){说的过程中肯定或引导学生用上形状 “像……”或者拟人化的手法。如:西瓜圆圆的,颜色绿绿的,上面还有一些条纹。西瓜圆圆的,像一个球一样。它穿着一件迷彩服,可精神了!}

  6、小朋友,摸摸你带来水果,再闻闻看,你有又什么发现呢?

  7、大家说的口水都快流出来啦!那咱们就一起来尝尝吧!(提醒孩子注意果肉的颜色)老师来采访一下:你觉得味道怎么样啊?

  8、现在你能把这个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连起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吗?自己先练一练。指名说

  9、写话

  再回顾整个教学,孩子们之所以这么想说,愿意说,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真正“零距离”接触到了水果,另一方面应该是对他们的说话没有过多的限制和要求。课堂上,老师没有统一要求说一种水果,而是让他们自由选择;老师也没有对说话内容有统一的标准,而只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所知所感。孩子们交来的作业百花齐放,写的水果各种各样的,重复的并不多。有的语言很有个性,富有童趣,读来让人忍俊不禁。但也有孩子写的没有顺序,比较乱。

  其实在写话的指导上,一直有困惑。低年级孩子在这方面刚刚起步,需要教师的指导。但指导带来的往往就是千篇一律,没有任何新意的写话内容。这些内容写得清楚完整、按顺序……可能符合写话的各方面要求,但独独缺了个性!但如果不指导,结果同样不理想。究竟要怎么做呢?真的很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