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0页的内容、“做一做”及练习一第7、8题。
教学目标 :
1.通过小数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重点:
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
教学用具:
积木块。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评价 | 互动意图 |
1 2 | 1.判断高矮 2 | 比较大小、胖瘦宜肯定评价 | 1.感知人有高有矮 2 |
1 2 3 4 | 1.不能一眼看出谁高谁矮 2 3 | 鼓励合作活动 | 1.激疑启思 2 3 |
1 2 | 1.判断并说明方法 2 | 组间互评,肯定鼓励 | 1.培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 |
1 2 | 反馈同桌纠错汇报,独立判√、×并改正 | 鼓励互查 | 1.培养审题的学习习惯,能自查、互查 2 |
1 2 3 | 1 2 | 鼓励别出心裁鼓励别出心裁生评 | 学生自由活动,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在游戏活动中激趣启思,激发挑战性与创造性。 |
| 反馈 | | 学会总结 |
教学注意事项:
1.学生对实物的比较有许多生活经验。当两名学生上台作比时,学生观察比较的是两个人最明显的特征,高矮、胖瘦,提示又能区分大小、多少、长短等,对这类比较学生并不陌生。因此,本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究比较的方法。
2.指导学生探究时注意,学生日常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合作面先窄后宽;学生对不同方法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