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上册《比较--轻重》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及轻重的相对性。
  2.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4.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并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材分析〗
  “轻重”一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较多少和高矮、长短的基础上进行的体验活动。内容选取学生身边的、常见的、较感兴趣的事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的设计意图,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比较轻重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发现比较的方法,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创新意识。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因教学设施有限,无法进行多媒体课件演示。课前准备时,我从学校仪器室借了八架天平(每小组一架),以及一个简易杠杆模型,供学生作较直观的比较轻重的操作。
  本班学生都是刚刚走进校门的六、七岁的孩子,他们天真活泼、爱说爱笑,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乐于动脑。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但都已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据我课前了解,我班的学生都已经知道物体可以比较轻重,也会根据具体情境选择较简单的比较方法(程度有差异),但是对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还了解得不是很清楚。另外,刚入学的孩子上课的良好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较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对教材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开展一些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课堂实录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简易杠杆模型,卡通小兔玩具两个,天平一架,两袋包装、质量不等的糖果。
  学具准备 天平(每小组一架),每人一个水果(包装袋上有橡皮筋),学具盒。
  课前创设氛围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做“乐乐星”(出示卡片) ,它笑得可真开心。小朋友们,请你来学一学它是怎样笑的,好吗?(学生自由尝试)今天,老师就希望小朋友们带着这样的笑容和我一起上一节开开心心的数学课,好吗?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师:星期六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他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小动物们最喜欢玩什么?(出示简易杠杆模型,模型两端各有一个吊篮)原来它们最喜欢玩的叫做飞上天的跷跷板。这时候,走来一只小兔弟弟和一只小兔妹妹(出示玩具),它们俩坐了上去(把两个小兔玩具分别放在模型两端的吊篮上)。
  2.师: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1:小兔弟弟这边低,小兔妹妹那边高。
  生2:小兔妹妹上去了,小兔弟弟下来了。
  生3:小兔弟弟重,小兔妹妹轻。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3:小兔弟弟把它这边压下来了,所以它比较重,小兔妹妹那边高高的往上翘起来了,所以它轻。
  ……
  3.小朋友们真厉害,能看出谁轻谁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出示课题,注意“轻”字用较浅的颜色,贴得高一些;“重”字用较深的颜色,贴得低一些。)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