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教学设计与点评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 体验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确定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上下位置的关系,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上一节课“前后”的基础上继续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个、三个小动物的上下位置关系,体验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知道上下是相对的,是比较的结果。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五官位置使学生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和按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能确定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上下位置的关系与顺序,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练一练”里的习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推理,自己判断上下的位置关系,体会生活中的数学,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性,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已具有初步感知上下位置关系的经验,尤其是在生活中,在具体的活动中,基本能确定上下的位置顺序,但关于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认识有限,这是理解和体验的重难点;所以这节课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之体会上下的相对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适时地引导,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设计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好,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在“森林运动会”上学习了“前后”,今天,我们继续在森林里逛一逛、玩一玩,看一看还能发现和学到什么数学知识。
(二)情境探究,体会领悟
  1. 看一看。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初步体验上下(先不让中间的小松鼠出现)。看,眼前有一棵柏树,还有什么?它们分别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2. 说一说。
  出示松鼠,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瞧!又跳过来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它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呢?
  (松鼠在小兔的上面,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3.议一议。
  有的同学说松鼠在上面,有的同学说松鼠在下面,这是怎么回事,谁说得对呢?为什么?分组讨论,汇报结果。
  4.教师小结。
  这两个同学说得都对,只是因为一个同学是把松鼠与小兔比,一个同学是把松鼠与小鸟比,所以说法不一样,但是说得都是对的。
  5.放松小游戏。
  说一说自己鼻子的位置。
  6.说见闻。
  在生活中你见过什么物品,它们之间也有上下的位置关系吗?(学生、教师身边物品的上下关系等等。)
(三)拓展应用
  1. “练一练”第1题。
  出示小书架,请同学们看一看、填一填、说一说,指名到前面摆一摆并提出问题,找同伴解答。要求先独立完成,再在班上交流。
  2. “练一练”第2题。
  先按要求写数,写完之后,自己说一说哪个数在上,哪个数在下。
  3.“练一练”第3题。
  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多种说法和答案,只要孩子们说得有道理,都应予以肯定。对只说一个答案的学生,教师也应鼓励和表扬。教师组织讨论,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4.“练一练”第4题。
  本题答案不统一,先组织学生观察图,房子有几层?哪是第一层……哪是第四层?然后再按自己的意愿确定小动物的位置,即把小狗、小猫、小兔、小象的头像贴在相应的窗户里,最后说一说它们的上下关系与顺序。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