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p1的内容。
【教学内容分析】《上、下》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是小学阶段学习有关“位置”内容的起始课,在本课的学习中,对“参照物”的认识和感受十分重要,是以后学习“位置”的基础。本课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认识立体图形和学习较复杂的确定位置的内容奠定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有关“上、下”的感性经验,能够有意识的用“上、下”描述物体的位置,但是语言不够准确,如“汽车在上面”,没有较准确的说出被观察物体的位置。学生对“参照物”的作用体验不深,如学生描述“汽车在大桥的上面”与“汽车在上面”两句比较,学生不能判断出哪一句更准确,显然对“参照物”的作用不明确。此外,学生对“上、下”的相对性认识也不够。【教学设想】1、创设情境与学生学习目标达成统一情境的创设要满足以下几点:一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能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的达成。本节课根据低年龄学生的特点,创设“闯关夺宝”的游戏大环境,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数学好玩。创设的每一个关卡结合学生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如:“打开智慧门”通过“在上面”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体会在说清物体位置时参照物的重要性。通过说南京长江大桥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上、下”位置及体会位置的相对性。通过“画一画”,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有用。2、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学生对于“上、下”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语言不够准确,如“汽车在上面”,通过“打开智慧门”教师教学中得引导,让学生逐步发现参照物的重要性,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述物体的位置。如说南京长江大桥图,先让学生自由说图,通过学生的发言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有序观察,体会参照物及“上、下”位置的相对性。通过创设“涂一涂”开放性的题目,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上、下”位置的理解。【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体验物体“上、下”位置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表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涂色纸、彩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玩过闯关游戏吗?喜欢吗?今天我们就一起玩个闯关夺宝的游戏,愿意吗?大家只有开动脑筋,闯过一个个关卡才能得到宝物,有信心吗?【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喜欢的“闯关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游戏的大情境将新授、练习等环节串联起来,并在创设的每一个关卡中结合学生的学习目标,在小情境中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二、闯关新授1、开启智慧门出示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