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冈》练习设计 篇1
1.将课文中带拼音的字按要求归类。
(1)上下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左右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半包围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左中右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独体字
2.在括号里填适当的量词。
一( )榜文 一( )性命
一( )狂风 一( )红日
3.比一比,组成词语。
冈( ) 几( ) 旦( ) 旁( )
刚( ) 叽( ) 但( ) 傍( )
钢( ) 讥( ) 担( ) 榜( )
纲( ) 饥( ) 胆( ) 膀( )
青( ) 肖( )
清( ) 消( )
晴( ) 俏( )
睛( ) 梢( )
4.用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5.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换成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
(1)店家给武松筛了满满一碗酒。( )
(2)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
(3)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 )
(4)店家无奈,只好又给武松筛酒。( )
(5)这时候天快晚了,你还过冈,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 )
(6)请勿自误。( )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林冲风雪山神庙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遭到太尉高俅的陷害,被发配沧州。押送林冲的两个差役被高太尉收买,要在路上杀死他。幸亏林冲的结义兄弟花和尚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他,又一路护送,来到沧州。
林冲到沧州不久,被派到城外去看管草料场。有一天,彤云密布,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林冲住的草屋被大风吹得直摇晃。他想,这屋子怎么过冬呀?等雪停了,找个泥瓦匠来修一修。他觉得浑身发冷,就扛起花枪,挑着酒葫芦到附近的小酒店去打酒。
林冲打完酒,雪下得更大了。他想,不如到山神庙避避风雪。林冲走进庙,掩上门,放下花枪,坐下来喝酒。
林冲正喝着酒,忽听得门外劈劈啪啦乱响。他急忙起身,顺门缝往外一看,不好!草料场着火了。林冲正要推门出去救火,就听见有人在外面说话。原来,太尉高俅知道在野猪林没有杀死林冲,大发雷霆。他派心腹陆谦、富安到沧州,一定要杀死林冲。这二人买通了监狱的牢头,趁着这场大雪,放火烧了草料场,想把林冲烧死。三个人放完火来到山神庙前说道:“这么大的火,林冲是跑不出来了。就算不被烧死,烧了草料场也要定他死罪!这次他别想活了。”林冲在门里听得清清楚楚,不由得怒火升上心头。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林冲抄起花枪,大吼一声,冲出庙门,一口气杀死这三个丧尽天良的人。
这一来,林冲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去投奔梁山。“逼上梁山”一词,就是由此而来的。
(1)林冲为什么被发配沧州?
(2)林冲到沧州后不久,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由于什么原因林冲来到山神庙?
(4)草料场起火的原因是什么?
(5)写出林冲进庙门和冲出庙门时的一系列的连续动词。
(6)林冲为什么被逼上梁山?
参考答案
2.张 条 阵 轮
4.(1)切肉 一切 (2)干净 能干 (3)倒下 倒退
5.(1)烫 (2)为什么 (3)凡是 (4)没有办法 (5)难道 (6)不要
6.(1)林冲遭到太尉高俅陷害,被发配沧州。
(2)林冲到沧州不久,草料场被烧。
(3)草棚被大风吹得直摇晃,无处避寒,就来到山神庙。
(4)草料场是高俅派人收买牢头放火烧的。
(5)进庙门:走进掩上门放下坐下喝酒
冲出庙门:抄起花枪大吼一声冲出庙门
(6)高俅一伙一而再,再而三地加害林冲,先是发配,然后是火烧草料场,千方百计致林冲于死地,他没有活路了,才被逼上梁山。
《景阳冈》练习设计 篇2
《景阳冈》是人教版小语第十册的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武松打虎经过,表现了豪放、勇武、机敏的英雄性格。因此学习目标确定为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体会人物性格特点这样两项。
就文章内容本身来说,学生是很容易接受的,毕竟武松打虎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但如果像过去那样,通过一遍遍的读和繁琐的提问回答来进行教学,必然使学生产生阅读厌烦情绪。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采用了抓特点、品性格、知人物的方法,让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把读书变成学生自主的行为,自读自悟,从而更好的感知文章内容和人物特点。
“打虎”部分重点是过程和人物英勇,通过一大声朗读,二对读,激发想象的方法理解了过程,“吃酒”部分重点是人物性格,通过小组研读,角色对读,情景表演等形式表现体会人物性格。
教学中紧扣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保证了教学主线的统一性,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情感氛围的和谐性,体现语言教学工具性和情感性的高度统一。
《景阳冈》练习设计 篇3
【浙江省温州市巽山小学 胡清萍】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课堂表·借助课堂表演,体会中心〗
现代语文教育要求教师利用儿童活泼生动的个性创设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氛围。在师生的对话、活动、交流中进入真情交融的境界。虽然,像听听唱唱、读读画画,还有那集声、像、画、字于一体的多媒体,容易使语文教学富有诱惑力,使学生乐学、好学,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笔者要介绍的是课堂表演,它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其地位等同于“幻影机”、“简笔画”等直观教具,而且具备它们所不具备的优良品质──主观能动性。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是促进其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表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且是整体的语文素质。因为从教育心理的角度可以将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即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和身体运动领域。而课堂表演恰恰能兼顾三者,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一般应在了解全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审一审标题,看一看首尾,找一找中心句或抓课文的重点段,来体会中心。对重点段的理解,一些课文故事性强,适合进行课堂表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深化。如《景阳冈》一文,在教学“武松打虎”一段,我让学生抓住武松的“三闪”和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等动作进行表演。学生那投入的表演,把老虎的凶猛样和武松在危急关头沉着机智、英勇无畏的非凡之举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学生的表演,不仅让学生领略到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而且武松的英雄形象在学生的脑中树立。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胜利小学 易慧芳】
〖让创新思维放飞课堂·尊重学生个性,呵护创新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现实的要求,那么对我们教师而言,就是让我们所培养的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喜欢学习,这与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氛围有很大的关系,我们时常听人说:“学生在家不听家长的,可老师说的话当作圣旨”。当然,这也不能一概而论,但它从一个则面反映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特别在课堂上,教师的特殊性就更大。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评价,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情绪,甚至会让学生记一辈子。作为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应想到的是学生,以他们为学习的主体,与他们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有了这样的氛围,学生在课堂上是没有顾虑,他们的小手一定会举得高高的,盼着陈述自己的观点呢!
记得在上《景阳冈》这一课时,我问同学们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时,大家答到:
“武松勇猛,不怕死!”
“武松胆子大,气量大,很豪放。”
“武松勇敢机智,是个大英雄。”
我听了不住点头,突然一个稚嫩的女生的声音冲进了我的耳朵“武松是英雄这不假,可他也有缺点!”,同学们轰的大笑起来,我连忙问:“你从哪看出来的?”她答到:“我从第四自然段看出来的,店家追出来拦他不要上冈,可他不听。他不能接受别人的劝告,这就是他的缺点”多么细心,多么独特的见解呀,我听了热情地赞扬了她,并对她能大胆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给予了肯定。全班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不这样班上敢发表不同意见的同学越来越多了,给不同的声音一个空间,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
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保护好孩子们的好想象力和好奇心,肯定和鼓励他们点滴的表现。就像爱护幼苗一样呵护和培植他们的创新意识。
总的来说,要想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我们必须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已具有一定的创新品质。还要在把握教材解读文本时,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控制好文中可能出现的创新因素,合理的设计创新点。
【湖北省十堰市外国语学校 胡利民】
〖突出重点,优化过程──浅淡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突破一点,举一反三〗
阅读教学容易出现“胡子眉毛一把抓”、“各种项目一齐上”、“从头至尾逐段教”的局面。面面俱到的结果,常常是面面不到。为此,近几年来我坚决摈弃了逐段串讲串门的模式,集中精力探索如何突出教学重点,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小语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有关键词、关键句、关键段,但也有一些课文没有明显的关键性的词、句、段,教这些课文是否非逐段串讲串问不可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俗语云:“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教这些课文,头脑中应有“突破一点,举一反三”的设计策略。当然,这“一点“的选择是要留些脑筋的,要考虑教材的特点,要考虑编者的训练意图,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综合敲定。
教《景阳冈》一课,我考虑到课文内容易懂,但文中许多词语学生不熟悉,不理解。于是我便选定理解文有词这“一点”来突破。我只示范教课文第一句话: “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地面,离县城还远。”我在“行”、“地面”两个词下面打圈,要求学生猜一猜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学生猜出“行”是“走”的意思,“地面”是“这个地方”的意思。接着我告诉学生一种方法:猜读法。联系上下文猜一猜,就能猜中一些生僻词语的意思。接着我要求学生自读全文,每人至少猜五个词语,多多益善。结果学生猜出了诸如“店家”、“大虫”、“自谋”、“说时迟,那时快”等几十个词语的意思。
《景阳冈》练习设计 篇4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默写词语。
大臣 抵御 侮辱 拒绝 战袍 和氏璧 负荆请罪
二、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课文是根据我国明代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板书:景阳冈)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故事?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人。
三、指名读课文。
读之前,请一位同学把思考练习1读一读,并提出要求
1、注意字音是否读正确。
2、边听朗读边思考,把课文分成四段。
四、纠正读音。
1、纠正读错的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练习读准生字的字音。
冈:读gang,不要读成gang。
筛:是翘舌音,不要读成sai。
滋:是平舌音,不要读成zhi。
榜:读bang,是后鼻音。
耻:是翘舌音,不要读成ci。
脊:读ji,不要读成ji或ji。
拳:是前鼻音。
酥:是平舌音,不要读成shu。
五、指导分段。
提问:根据思考练习1的提示,课文的四段应该怎样分?后面的括号该填写那些词语?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通过以上的填写,可以看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六、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2、概括以下思考题,自学第一段,然后集体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武松肚中饥渴的,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课文中所讲武松望见的酒家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突出写了这个特点?
(3)什么叫“三碗不过冈”?为什么会有“三碗不过冈”的说法?
(4)武松是怎样对待“三碗不过冈”的;从中可以看出武松是个怎样的一个人?
3、指导朗读第一段
(1)要读准字音
(2)要读出武松豪爽的性格
七、小结。
第一段通过武松喝酒与店家谈论“三碗不过冈“,突出体现了武松机智豪爽、无所畏惧的性格。店家只给三碗酒,武松却喝了18碗;酒后武松提棒就走,店家阻拦不成;店家好意劝告被武松误解。本来喝酒一件简单的事情,却被作者写得有声有色,不仅突出了武松的性格,也为后面武松打虎做了很好的铺垫。
板书设计:
14、景阳冈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三碗不过冈”,武松却喝了18碗,他有没有过冈呢?下面我么接着学习第二段。
二、讲读课文的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二段
2、思考讨论
3、武松看到树干上写的字为什么认为是店家的诡计?
(1)武松看到山神庙的榜文,明白了什么?
(2)课文对“武松细想了一回”写得很简略,你认为他可能都想些什么?
(3)课文是怎样写时间变化的,为什么要写时间的变化?
4、齐声读第二段
三、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讨论
(1)为什么课文在讲武松酒力发作想睡觉时,才写老虎的出现?“忽然起了一阵狂风”是怎么回事?
(2)出示投影片: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都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到武松)
(3)开始的时候,武松为什么只能躲闪防守?
(4)武松的梢棒折做两截,说明什么?
(5)出示写有思考·练习2第(2)题的投影片。
四、请三位同学分别读第九、十、十一自然段。
思考讨论
(1)武松和老虎一共斗了几个回合,才把老虎打得“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
(2)结合课文的描写,从武松打虎的过程中,你认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五、指名读第十二自然段。
思考·讨论
从武松用梢棒把大虫打得“气儿都没了”,你知道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六、指导朗读第三段。
(1)要读出老虎凶恶及垂死挣扎样子。
(2)要读出武松的勇猛、机智、沉着、办事精细、武艺高强。
七、自由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出示挂图,复述武松打虎的过程。
板书设计:
14、景阳冈
扑 掀 剪 闪 闪 闪 兜 劈
咆哮 喘气 揪 按 踢 按 揪 打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
二、讲读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
2、思考讨论
武松为什么要下冈?
三、结合课文内容,完成思考·练习3。
讨论思考练习3中的三件事的前因和后果。
四、武松打虎的前因和结果是什么?
原因:不听店家的劝告,夜晚只身上冈。
结果:将虎打死。
五、课文中还有哪些事写了原因和结果。
请四名同学,分别读课文的一部分
六、识记生字的字形,练习书写。
1、在田字格里进行书写。
冈:注意和“岗”区别
筛:上面的竹字头,不要写成草字头
榜:注意和“傍”区别
勿:不要和“匆”混淆。
耻:左边是“耳”,不要写错。
脊:注意上半部的写法和笔顺。
梁:下面是“木”不是“米”。
拳:上面不要写成三横。
酥:左右两部分的位置不要颠倒。
2、启发学生分析字形,并找出的记忆方法。
3、每个学生把生字写两遍,教师巡视指导。
七、布置作业。
1、把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写两遍。
2、预习15课。
板书设计:
14、景阳冈
起因 经过 结果
《景阳冈》练习设计 篇5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及绘有武松打虎场景的挂图。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重点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抵御、推辞。侮辱、拒绝、和氏壁、绝口不提
(听写后,同座同学相互检查批改)
二、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课文是根据明代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板书:景阳冈)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事?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再做“思考·练习”1的填空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
(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填写“思考·练习”1的。
四、抓住重点,进一步理解课文
1.各自朗读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打虎的经过。
(1)、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
指导学生理解:‘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只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住武松?
在学生理解语句意思的基础上,(适当演示一下,以加深理解。)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指导学生理解:“就势”是什么意思?武松是“就”着什么“势”把大虫揪住的?
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六、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死猛虎这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说说课文各段大意;分清事情前后果;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二、指名说说每段的大意
三、练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1.挂出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
2.同座互相讨论题目中列出的事情的前因后果。
3.全班讨论交流。
(1)“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三碗不过冈”。)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这条景阳冈少也走过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不相信有大虫。
“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结果:打死了猛虎。)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原来武松使尽了力气,手脚都酥软了。“——打虎时用尽了力气。
结果:“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
四、指导有感情朗读
1.挂出绘有武松打虎情景的挂图,说说这一部分该怎样读。(要读出老虎的凶猛和垂死挣扎,读出武松的勇敢、机智、沉着,节奏稍快些,反映当时的紧张气氛。)
2.学生自己练习。
3.鼓励学生当众朗读,对读得好的进行表扬。
五、布置作业
预习读写例话《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板书:
一、进店(详)喝酒谈虎——神态
二、上冈(略)心理活动
老虎 扑 掀 剪 性格
三、过冈(详)武松 闪 闪 闪 豪放
劈 跳 掀 无畏
按 踢 打
四、下冈(略)
《景阳冈》练习设计 篇6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默写词语。
大臣 抵御 侮辱 拒绝 战袍 和氏璧 负荆请罪
二、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课文是根据我国明代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板书:景阳冈)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故事?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人。
三、指名读课文。
读之前,请一位同学把思考练习1读一读,并提出要求
1、注意字音是否读正确。
2、边听朗读边思考,把课文分成四段。
四、纠正读音。
1、纠正读错的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练习读准生字的字音。
冈:读gang,不要读成gang。
筛:是翘舌音,不要读成sai。
滋:是平舌音,不要读成zhi。
榜:读bang,是后鼻音。
耻:是翘舌音,不要读成ci。
脊:读ji,不要读成ji或ji。
拳:是前鼻音。
酥:是平舌音,不要读成shu。
五、指导分段。
提问:根据思考练习1的提示,课文的四段应该怎样分?后面的括号该填写那些词语?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通过以上的填写,可以看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六、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2、概括以下思考题,自学第一段,然后集体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武松肚中饥渴的,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课文中所讲武松望见的酒家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突出写了这个特点?
(3)什么叫“三碗不过冈”?为什么会有“三碗不过冈”的说法?
(4)武松是怎样对待“三碗不过冈”的;从中可以看出武松是个怎样的一个人?
3、指导朗读第一段
(1)要读准字音
(2)要读出武松豪爽的性格
七、小结。
第一段通过武松喝酒与店家谈论“三碗不过冈“,突出体现了武松机智豪爽、无所畏惧的性格。店家只给三碗酒,武松却喝了18碗;酒后武松提棒就走,店家阻拦不成;店家好意劝告被武松误解。本来喝酒一件简单的事情,却被作者写得有声有色,不仅突出了武松的性格,也为后面武松打虎做了很好的铺垫。
板书设计:
14、景阳冈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三碗不过冈”,武松却喝了18碗,他有没有过冈呢?下面我么接着学习第二段。
二、讲读课文的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二段
2、思考讨论
3、武松看到树干上写的字为什么认为是店家的诡计?
(1)武松看到山神庙的榜文,明白了什么?
(2)课文对“武松细想了一回”写得很简略,你认为他可能都想些什么?
(3)课文是怎样写时间变化的,为什么要写时间的变化?
4、齐声读第二段
三、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讨论
(1)为什么课文在讲武松酒力发作想睡觉时,才写老虎的出现?“忽然起了一阵狂风”是怎么回事?
(2)出示投影片: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都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到武松)
(3)开始的时候,武松为什么只能躲闪防守?
(4)武松的梢棒折做两截,说明什么?
(5)出示写有思考·练习2第(2)题的投影片。
四、请三位同学分别读第九、十、十一自然段。
思考讨论
(1)武松和老虎一共斗了几个回合,才把老虎打得“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
(2)结合课文的描写,从武松打虎的过程中,你认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五、指名读第十二自然段。
思考·讨论
从武松用梢棒把大虫打得“气儿都没了”,你知道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六、指导朗读第三段。
(1)要读出老虎凶恶及垂死挣扎样子。
(2)要读出武松的勇猛、机智、沉着、办事精细、武艺高强。
七、自由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出示挂图,复述武松打虎的过程。
板书设计:
14、景阳冈
扑 掀 剪 闪 闪 闪 兜 劈
咆哮 喘气 揪 按 踢 按 揪 打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
二、讲读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
2、思考讨论
武松为什么要下冈?
三、结合课文内容,完成思考·练习3。
讨论思考练习3中的三件事的前因和后果。
四、武松打虎的前因和结果是什么?
原因:不听店家的劝告,夜晚只身上冈。
结果:将虎打死。
五、课文中还有哪些事写了原因和结果。
请四名同学,分别读课文的一部分
六、识记生字的字形,练习书写。
1、在田字格里进行书写。
冈:注意和“岗”区别
筛:上面的竹字头,不要写成草字头
榜:注意和“傍”区别
勿:不要和“匆”混淆。
耻:左边是“耳”,不要写错。
脊:注意上半部的写法和笔顺。
梁:下面是“木”不是“米”。
拳:上面不要写成三横。
酥:左右两部分的位置不要颠倒。
2、启发学生分析字形,并找出的记忆方法。
3、每个学生把生字写两遍,教师巡视指导。
七、布置作业。
1、把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写两遍。
2、预习15课。
板书设计:
14、景阳冈
起因 经过 结果
《景阳冈》练习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2.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同学们,这是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在《水浒传》第23回中,详尽地描述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这位打虎英雄的风采。
2、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二、理解字词,梳理脉络
1、 同学们,文中有些说法跟现在不一样,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课件出示)
(出示)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成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
(1)店家给武松筛了满满一碗酒。( )
(2)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
(3)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 )
(4)店家无奈,只好又给武松筛酒。( )
(5)这时候天快晚了,你还过冈,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 )
(6)请勿自误。( )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提供平台。
过渡:在刚才的归纳中, 我们知道了武松主要干了两件事—喝酒和打虎(板书)
三、学习“喝酒”——研读语言,体会“豪爽、倔强”
1、在古代,一般人在这家酒店喝几碗酒?(喝三碗)为什么?
而武松喝了多少酒?(18碗)一般人是怎么喝酒的?(慢慢喝),他是怎么喝酒的?一饮而尽,说明武松怎么样?(豪爽,酒量大)
2、武松不光在喝酒,还在和店家讲话。
出示:当武松喝了三碗酒后,店家再也不来了筛酒了?于是出现了武松向店家要酒的一系列对话。
武松(敲着桌子)∶“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
店家∶“客官,你应该看见,我门前旗上明明写着‘三碗不过冈’。”
武松(奇怪地)∶“怎么叫做‘三碗不过冈’?”
店家(得意地)∶“我家的酒虽然是村里的酒,可是比得上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因此叫做‘三碗不过冈’。过往客人都知道,只吃三碗,就不再问。”
武松(笑)∶“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店家∶“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叫做‘出门倒’,初入口时只觉得好吃,一会儿就醉倒了。”
武松(从身边拿出些银子来)∶“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
(1)这是武松和店家的对话,请小组分角色练读这段话。(出示小组合作清单)
(2)小组展示读(1组),其他小组同学提意见(神态、语气等,可以加上动作,教师适时点拨神态和动作)
(3)师生配合读。(生做武松 师做店家)从这一过程你看出武松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自信、胆大、不把店家的话放在心上,倔强)
过渡:店家不叫武松上冈他偏要上冈,不过他在冈上看到了这样的公文。
出示: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过冈,请勿自误。
这官府的公文什么意思?(什么时候过冈, 怎么样过冈—结伴过冈,请勿自误---不要自己伤害了自己)
那山上究竟有没有老虎?哪里看出。?(只听见……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四、最精彩的打虎场面,学习“打虎”——研读动作,体会“智勇”
(只听见乱树背后扑的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和大虫的第一次交手开始了,在哪一小节)第9小节
1、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1)纵观这段话,你发现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大虫?(凶、猛)你从哪句话感受到大虫特别凶猛?(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起了个霹雳,(晴天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地动山摇)。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大虫把所有的力气在此进行孤注一掷,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作者描写虎的凶猛其实是为了表现什么?(写虎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用虎的“猛”衬托了人的“勇”。)
(2)大虫进攻都有哪“三个动作”?(一扑、一掀、一剪)而武松的三个动作是什么?(闪闪闪)这个动作词与哪个动作比较接近?(躲)“闪”与“躲”在这里用哪个词比较好呢?(“闪”是防御的手段“闪”这个动作,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躲起来就是不出来了,但是闪表示武松还要出来进攻的。)
(4)武松为什么要闪?他闪的目的是什么?(避开锋芒,消耗老虎的体力,看清老虎的招数,挫伤老虎的锐气。)武松灵巧闪过体现出他什么?(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朗读第九自然段
2、凶猛残暴的老虎,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武松开始反守为攻,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劲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唯一的哨棒断了,那武松要怎么办?(赤手空拳打老虎,那里写他赤手空拳打老虎?第11小节)
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往下按去。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只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只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
(1)我们要关注武松打虎的主要动作,师生配合读一段话(教师读大虫学生读武松)武松打虎用了哪些动作:跳揪 按 踢 打
(2)你从哪些动作或者哪个动作看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跳---机警敏捷,踢,致其要害地踢--有勇有谋。揪、按、打,使尽平生气力---力大无穷)
(3)你发现这些词语可以调换吗?(凸显了武松步步为营、很有经验,武松稍一闪失,就会落入虎口,又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
(4)一起读一读武松的话来体现出武松的智勇双全。
五、讨论喝酒和打虎的关系
课文主要是写武松在景阳冈上打虎的事,为何课文前面却用了很多笔墨写他喝酒,这与打虎有什么联系呢?(喝酒为下文作了铺垫。武松不喝酒就不会执意过冈;不喝十八碗酒,早过了冈,也不会碰到老虎;酒足饭饱,才有力气打死老虎)
六、练笔提升武松精神
武松打死了老虎,读过水浒的人都知道,武松在下冈后成了阳谷县的英雄,受到了知县大人的接见,一时间,街头巷尾无人不称颂武松本事了得。那么,受过虎害的乡亲们,受命打虎的猎户、店家、知县大人等,他们见了武松,会对武松说些什么呢?请任选一人,模仿他的口气写两三句话。
七、经典推荐
这节课我们来到了景阳冈,通过描写武松喝酒的语言和打虎的动作,把武松的英雄形象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心底。《水浒传》是一部不朽的宏篇著作,其中的108位好汉,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等待着你去阅读呢!
【作业安排】
有人说:“现在要保护老虎,武松打虎这样的故事不该在读了。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看法。
【板书设计】
13 景阳冈
武松 打 虎
闪 抓 踢 扑掀剪
机敏 无畏 凶猛
【教学资料】
本文选自中国古代著名长篇小说《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这部小说通过对高俅等剥削者、压迫者的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百丑图,揭示了阶级压迫是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这一真理。“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事实在《水浒传》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但是,梁山泊的好汉们大多存在严重的封建正统思想,他们要把“酷吏赃官都杀尽”,为的是“忠心报答赵官家”。他们不可能最终把封建社会的代表者皇帝作为反对的目标,终于接受了招安,使起义失败。
《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林冲、李逵、武松等人物的形象,人物性格鲜明。例如武松,他性格刚烈,言出必行,果断坚强,有勇有谋。这些性格在十字坡孙二娘的黑店里,在替兄报仇的整个情节中,在痛打蒋门神、怒杀西门庆的故事中,在景阳冈打虎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封建统治者对充满反抗意识的《水浒传》深恶痛绝,但传世的优秀文学作品总是会在社会上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成为人民的精神食粮。
《水浒传》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版本。主要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和解放后出版的七十一回本。
景阳冈一回主要写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的故事。
【教学反思】
学完全文后,也深深感受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之处。如在课文开头引导孩子听《好汉歌》这一环节,自己没有放开,学生的情绪也没有完全调动起来,今后要善于突破自我。其次,在语言机智方面还很不够,我想,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必须博览群书,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以自己的知识魅力来感染学生,以自己的教育智慧引导课堂,达到学生快乐学习,我们享受教学的境界。
《景阳冈》练习设计 篇8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景阳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武松的倔强豪放、机智勇武的性格。
3.激发与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武松打虎一部分内容。
难点:感悟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具准备:
小黑板,dvd,电视机。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过电视剧《水浒传》吗?谈一谈你对《水浒传》的了解。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景阳冈》,去认识打虎英雄——武松吧。
板书课题:景阳冈 (解题)
参照“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⑴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⑵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它们与打虎有关系吗?
⑶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把字音读准确,不懂的字词可查阅工具书进行解决。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⑴小黑板出示:吓唬、诡计、踉踉跄跄、腰胯等词语。
⑵指名朗读。
⑶重点指导个别字词的音、形、义。
⑷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重点写了哪些内容?(板书: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三、再读课文,重点研读“打虎”片段。
1细读打虎的内容,说说老虎和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用横线画下来品析。
3展示交流
打虎:
⑴引导学生抓住老虎伤人的三招以及武松对付老虎的三闪来学习。
老虎:一扑 一掀 一剪
武松:闪在青石旁 闪在大虫背后 又闪在一边)
⑵武松的这一系列的“闪”能否换成“躲”,说说理由 。
⑶找出武松打虎的动作描写(抡 劈 揪 按 踢 提 打 ),感受武松的英勇无畏。
⑷让学生试着表演武松打虎的精彩过程,师生共同点评。
⑸请同学们欣赏一下电视剧《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精彩片段,再次感受武松的机智勇敢和打虎时惊心动魄的场面。
⑹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老虎的凶猛,读出武松的机智勇武。
⑺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
喝酒:
⑴引导学生抓住武松喝酒时的语言与动作描写来学习。
⑵感受到武松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倔强豪放)
4.教师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重点交流了打虎和喝酒两个部分,已深切感悟了武松的倔强豪放与英勇无畏。除了这些,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上冈,下冈),它们与表现文章中心有关吗?
四、总结
同学们,通过《景阳冈》一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倔强豪放,机智勇武
五、探究延伸
学了这一课,武松打虎的英雄气概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但有同学说:“现在要保护老虎,武松打虎的内容不该读了。”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看法。
1.学生讨论
2.学生畅谈,师相机点拨
附:板书设计
20 景阳冈
打 虎
机智勇武
上冈 下冈
喝酒
倔强豪放
《景阳冈》练习设计 篇9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感受武松豪爽、沉着机智、英勇无畏的性格。
2.指导按要点扩充法概括段落大意。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景阳冈》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按要求作业:
kě结构部首sū部首共几画
饥软
lì结构部首chuí部首共几画
霹软
(3)给带点词换上合适的词。
①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吗?
②岂不枉送自家性命!
③但有过往客商......
④可趁午间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⑤看见庙门上贴着一张榜文。
⑥......上面盖着官府的印信。
⑦还是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
2.阅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自由读,思考讲哪两层意思。统一层认识后,用~~~~~划下表示武松豪爽的句子,用划出表示武松胆大倔强的语句。
第一段店家的话归纳起来讲哪两个意思?(酒好要醉;冈上有虎,须结伙而行。)
为什么店家一片好心,武松听不进去?
划找--议论--交流--分角色朗读。
(2)学习第二段。
用~~~~划出武松知山上有虎偏要上山的句子,想想:这又说明什么?(划--交流--读重点句。)
(3)学习第三段。
快速默读,想想:武松打虎可分几个阶段?(虎出酒醒--虎攻避危--急打捧折--按虎猛要--断棒补打。)最精彩的是什么?为什么?默读后填表作业:
老虎
武松
1跳出
闪在青石边
2
一扑
一掀
一剪
3平生气力,棒折两截
4咆哮 发性又扑
5用棒子又打了一回
说明
出示第一框打虎灯片,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当时情景。再对照课文,研究课文怎样把老虎一扑一掀一剪写具体,写出虎威来的。
从半空里蹿下来。(夸张)
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比喻夸张)
把铁棒似的虎尾巴倒竖......(比喻)
指导重点句的朗读。
出示第一框打虎灯片,简要看图说话,说说为什么会赤手空拳打虎的,这表现了武松什么可贵的品质,哪些词语写出了武松的沉着机智、英勇无畏。
(4)学习第四段。自由读--说大意。
3.训练概括。
(1)回忆分段时的提示要点。
(2)指导按要点扩充法进行段意归纳。
分段提示时的要点就是概括段意的重要内容。概括段意时加上时间、地点和人物,使句子完整通畅就行。
(3)举例试写。第四段要点是下冈。添加其他要素,段意就变成:打死虎后,武松挨下冈来。
(4)学生试写,在灯片上反馈指导,修改。
《景阳冈》练习设计 篇10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及绘有武松打虎场景的挂图。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重点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学过程 :
一、听写词语
抵御、推辞。侮辱、拒绝、和氏壁、绝口不提
(听写后,同座同学相互检查批改)
二、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课文是根据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板书:景阳冈)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事?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再做“思考·练习”1的填空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
(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填写“思考·练习”1的。
四、抓住重点,进一步理解课文
1.各自朗读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打虎的经过。
(1)、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
指导学生理解:‘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只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住武松?
在学生理解语句意思的基础上,(适当演示一下,以加深理解。)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指导学生理解:“就势”是什么意思?武松是“就”着什么“势”把大虫揪住的?
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六、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死猛虎这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说说课文各段大意;分清事情前后果;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二、指名说说每段的大意
三、练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1.挂出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
2.同座互相讨论题目中列出的事情的前因后果。
3.全班讨论交流。
(1)“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三碗不过冈”。)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这条景阳冈少也走过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不相信有大虫。
“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结果:打死了猛虎。)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原来武松使尽了力气,手脚都酥软了。“——打虎时用尽了力气。
结果:“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
四、指导有感情朗读
1.挂出绘有武松打虎情景的挂图,说说这一部分该怎样读。(要读出老虎的凶猛和垂死挣扎,读出武松的勇敢、机智、沉着,节奏稍快些,反映当时的紧张气氛。)
2.学生自己练习。
3.鼓励学生当众朗读,对读得好的进行表扬。
五、布置作业
预习读写例话《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板书:
一、进店(详)喝酒谈虎——神态
二、上冈(略)心理活动
老虎 扑 掀 剪 性格
三、过冈(详)武松 闪 闪 闪 豪放
劈 跳 掀 无畏
按 踢 打
四、下冈(略)
《景阳冈》练习设计 篇11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2、能力训练点: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德育渗透点:使学生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4、美育渗透点:体会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美。
【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谈话法,导读法。
2、学生学法:自学讨论法。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2、难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3、解决办法: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介绍我国古典名著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清文章的前因后果。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已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内也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1、这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水浒传》,你对《水浒传》有哪些了解?你知道《水浒传》中的哪些人物?
2、《水浒传》中有个著名的打虎英雄叫什么名字?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讲的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
二、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
《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水浒传》是描写北宋末年山东农民起义的一部长篇小说,写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迫害下起义的故事。本课写的是武松在一家酒店开怀畅饮后,趁酒性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三、检查预习
1、指读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2、理清脉络,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以及每部分内容相对应的段落:
(1~4)武松进酒店喝酒,不听劝告要过冈。
(5~6)武松上冈后的思想变化。
(7~11)武松打虎的经过。
(12)武松打虎后下冈。
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小标题:
⑴ 喝酒。
⑵ 上冈。
⑶ 打虎。
⑷ 下冈。
四、精彩段落讲解
你觉得写得最精彩的是哪部分?认真阅读,然后和大家交流,谈谈自己的理由。
1、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默读课文,思考这部分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就是一个要点。
(猛虎出现、猛虎进攻、痛打猛虎。)
2、这一段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的特点。)
⑴ 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
“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如此有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这是反衬的手法。
⑵ 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踢、打……
(能看出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
3、小组讨论:这段是通过什么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
(这段是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特点)
4、朗读指导:
读时速度可以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以及武松的勇敢无畏。
五、学习第二段
1、指读提问:第三段是文章的重点,具体写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仔细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第二段与第三段有什么联系?省略掉可以吗?
2、默读第二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武松的心理活动。)
3、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
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通过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武松好强、无畏的特点。)
4、这一段不是重点段,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虽然不是重点段,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思想活动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下文作了铺垫,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必不可少的。)
六、学习第四段
1、指读课文,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武松的心理活动,想到: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2、此时武松的心理有点畏惧,这与武松勇敢无畏,武艺超群是否相符?有何作用?
(讨论归纳:武松毕竟是个凡人,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大老虎相当艰难,况且此时已精疲力尽了。如果再写他精力旺盛,准备再战猛虎就不真实了,不能叫人信服,最后一段的作用更真实地对武松这个英雄人物作了补充,使这个人物更真实、更具体,让读者更喜欢他。)
七、弄清事情的前因和后果
1、店家只给武松三碗酒的原因是──
(三碗不过冈。)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的原因是──
(这条景阳冈少也走过一二十遭,几时听说过有大虫。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打死的老虎的原因是──
(武松耗尽了力气,手脚都酥软了,打虎时用尽了力气。)
结果: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
4、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对理解武松的性格有什么作用?
【板书设计】
《景阳冈》练习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2.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课文第一段与第三段细致描写了武松在酒店喝酒和打虎的情形,突出了武松豪放、无畏、倔强的性格,是文章的重点,作者在“喝酒”和“打虎”两件事上是如何抓住要点详细叙述的也是文章的重点。
(二)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文言词语是文章的难点,体会“喝酒”、“打虎”两件事如何详细叙述的也是难点。
(三)解决办法:采用教学时先从理清故事的内容入手,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楚,借助文言注释、字典解决重难点。
教学构想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采用了“为武松写简历找工作”的形式,让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把读书变成学生自主的行为,自读自悟,并在其中结合写的训练,从而更好的感知文章内容和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读《水浒传》,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人物,重点阅读第二十三回,了解武松打虎前后的一些事情。这样做,一是能激发起学课文的兴趣,而是更便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切题导入把握结构
1、今天咱们学一篇很有意思的课文,你肯定喜欢。(板书课题:景阳岗。)
(引起学生注意,发现问题,帮助老师纠正错字:“岗”应作“冈”。)
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一个是山冈,一个是岗位。)
画字形帮助记忆:“岗”字形像岗楼。
2、题目既然叫景阳冈,那么这是一篇写山水风光的文章。(这是写事的文章。)
写了什么事呢?(武松喝酒、打虎的事)
武松喝酒、打虎是在一个地方吗?(还有上冈、下冈。)
(适时板书: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3、根据板书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水浒传》资料。
5、知道武松后来是怎样当上捕头的'吗?当时很多人知道了他的英勇事迹,纷纷帮他写求职简历,介绍他的特长,为他推荐工作,咱们也帮他写一份求职简历吧。
二、重点导读冈上打虎
1、填写姓名、籍贯。
2、写主要事迹:
(1)用一段话表现出他的英勇来。选黑板上哪一件事?(打虎)
(2)自读课文,想一想当时怎么打的虎?应该怎么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
①男生读老虎,女生读武松,看看老虎怎样,武松又怎样。一人一句对读。边读边画出描写武松动作的词和句子。
适时板书:描写武松动作的词:扑——闪
掀——闪
剪——闪
刚才这一段谁比较厉害?(老虎)
②请左边这两组读老虎,右边这两组读武松,看看这回谁厉害?
适时板书:描写武松动作的词:兜——抡劈
扑——跳退
搭——揪按
挣——按踢
刚才这一段谁比较厉害?(势均力敌)
③接下来谁占上风了?那就让男生读武松,女生读老虎。
适时板书:描写武松动作的词:没力——揪打
不动——棒打
(4)整个打虎过程可分为几部分?
这三个阶段可以说是从防守转向相持再进行反攻,你写主要事迹的时候,也可以注意开始先写虎的凶猛,再写我如何拼力相持,最后写我越战越勇,制服老虎。可以用书上的好词、好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写,注意一定要表现出武松的英勇。还要注意语言要简洁,听懂了吗?开始写吧。(教师巡视,随时选好的句子、段落读给大家,开启思路。)
(5)刚才我们是进行了一次缩写练习,记住缩写的方法了吗:结构清晰、人物鲜明、语言简洁(板书)
三、自读课文合作交流
1、刚才写的这段主要事迹充分表现出了武松的勇,但是这样容易让人感觉武松是个有勇无谋的人,不太合适。一个人能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也是有勇有谋的表现,介绍一下武松的优缺点吧。哪一部分能比较好的表现他的性格特点?(喝酒)
2、自己读一读这部分,画出最能表现武松性格的语言、对话,练习读一读,并写出他的特点来。同桌可以讨论一下。
3、同桌分角色读人物对话,不用读旁白。再说说给你的感受,写出武松的性格优缺点。
“你别说这样的话来骗我------”(从这几句里体会到武松是一个很直率的人,不理解别人的好心。)
从武松的一些心理活动也可以看出武松的性格特点。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
“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从这几句可以体会到武松争强好胜,不理解好人心。)
“转身回酒店吧------”(从这几句里体会到武松很爱面子。)
……
四、拓展创新激发阅读
1、写“求职意向”:武松该怎么说自己适合这项工作呢?
2、你觉得以武松的个性能做好这个工作吗?(他太爱面子,容易意气用事。)有时候本身是优点的性格如果过了度,也会成为缺点。
3、这节课用帮武松写简历的办法读懂了课文,还练习了缩写,你们佩服武松吗?
4、后来武松怎么又上了梁山呢?想不想知道?想知道回家看《水浒传》。你还能认识更多英雄人物。
板书设计:
景阳冈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